除夕的故事優選[15篇]
除夕的故事1
對我們來說,過年是最愛!過年可以穿新衣服,吃好吃的,更重要的是:可以收到一大筆零花錢!
大清早,我們吃完早飯,就去上墳,祭拜祖宗了!要去好多個地方,要一直到吃午飯才回來,看似很幸苦,但對我來說,還挺有趣的,跋山涉水!哈!吃完午飯,大人們都去貼對聯了,奶奶她們忙著做年夜飯,大家伙都在忙活,唯獨我們小孩子游手好閑,不是跟著大人去貼對聯(其實是去瞎鬧著玩的,才不會真正干活)要么就是坐在沙發上,吃著零食看電視,還有就是在放爆竹……(五花八門的)而我,在洗澡,真舒服呀!洗完了,但媽媽不讓我放爆竹,叫我晚上放,所以我只有在沙發上看電視了!到了晚上7點多,隨著鞭炮聲,年夜飯開吃了……大家邊吃邊聊,開開心心的,其樂融融的……
但對我來說,以上都不是重點,重點是:放爆竹!這是所有男孩子的樂趣!我也不例外!吃完了年夜飯,開始“鞭炮節”狂歡了!村上的伙伴們都拿出了鞭炮的50%來進行慶祝!這個村莊熱鬧無比,我們幾個孩子都聚在一起放鞭炮,院子里火光沖天,連大人都被我們吸引過來了!鞭炮放光了,我們不會就此罷休,大家在屋子里玩起了各種游戲,到處洋溢著歡樂的'氣氛……這一晚,大家都很晚才睡,因為在等12點的到來!54321!”上百個大理花沖上天空,黑黑點天空被照得雪亮,還帶一些繽紛!整個村莊變得很熱鬧!大家再次歡呼……
這一晚,讓我們所有人回味!讓我們所有人難以忘記!
簡短的除夕故事傳說最新
除夕的故事2
一、“年”是漢族民間傳說的兇獸,頭長尖角,兇猛異常。年獸長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爬上岸來吞食牲畜傷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村村寨寨的人們扶老攜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的傷害。又到了一年的除夕,鄉親們像往年一樣,都忙著收拾東西準備逃往深山。
這時候村東頭來了一個白發老人,白發老人對一戶老婆婆說只要讓他在她家住一晚,他定能將“年”獸驅趕走,只見當天,白發老人身穿紅衣,在屋門上貼紅對聯,在屋外放著鞭炮,敲鑼打鼓,年獸便逃跑了。所以每年過年的時候要放鞭炮、穿紅衣服、貼紅對聯、敲鑼打鼓。
二、過年中的“年”,其實是一種古時候的惡獸,傳說沒到年末的時候,年獸就會進攻村子,凡被年獸占領的村子都遭受到殘酷的大屠殺,頭上的犄角就是屠殺武器。
屠殺結束后,年獸會吃掉所有人的頭顱。為了防止有人詐死或僥幸逃脫,年獸假裝離開村子后折回來屠殺幸存者,甚至讓村子發生劇烈的晃動。就連嬰兒、孩童都難以幸免。人們利用年獸的兩大弱點,放爆竹(會嚇壞年獸),貼春聯,驅趕年獸的進攻。
為了防止年獸的再次騷擾,放爆竹、貼春聯漸漸成為節日習俗,春節由此成為中華民族的象征之一,潛移默化地沿襲至今以及影響世界各地。
三、據說年獸頭大身小,身長十數尺,眼若銅鈴,來去如風;嗷叫時發出“年~”的聲音,故名年獸。
被年獸殘害久了以后,人們漸漸發現年獸其實害怕三樣東西,即紅色、火光和巨大的響聲;于是后來的人們在除夕年獸將要到來的時候就會聚到一起,貼紅紙(后來逐漸改為貼桃符或貼紅對聯),掛紅燈籠,放鞭炮等等,目的就是為了趕走年獸。
當年獸被趕走以后,人們總是會高興地互道:“又熬過一個年了!甭木陀辛诉^年的說法,也由此出現過年的習俗了。
春節俗稱“年節”
春節俗稱“年節”,是中華民族最隆重的傳統佳節。自漢武帝太初元年始,以夏年(農歷)正月初一為“歲首”(即“年”),年節的日期由此固定下來,延續至今。年節古稱“元旦”。1920年辛亥革命以后,開始采用公歷(陽歷)計年,遂稱公歷1月1日為“元旦”,稱農歷正月初一為“春節”。歲時節日,亦被稱為“傳統節日”。它們歷史悠久、流傳面廣,具有極大的普及性、群眾性、甚至全民性的特點。
傳統的、民俗的、真正的“年”,從臘月初八的臘祭或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在“二月二龍抬頭”為收尾,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為高潮。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天氣萬年歷頻道。過“年”歷史悠久,起源于殷商時期年頭歲尾的祭神祭祖活動。在過年期間,中國的漢族和很多少數民族都要舉行各種活動以示慶祝。這些活動均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舊布新、迎禧接福、祈求豐年為主要內容;顒迂S富多彩,帶有濃郁的民族特色。
春節與除夕合二為一
由于春節與大年緊密連接在一起,再加上時代的需求,所以,慢慢地人們將這兩個傳統節日合二為一了。就時間來講,過年是一年的最后一天,也就是歲尾。而春節是一年的開始,大年初一又是農歷每年的`春天第一天,所以叫春節,也就是告訴人們,從這一天開始,春天來到了,新的一年開始了。
在以前,人們在這個時間,都稱為過年,也就是“除夕”。由于公歷的引進,將正月初一的“元旦”移為公歷新年的代稱,再加上六十年代以后,提倡“破舊立新”、“破除迷信”等政治因素要求,漸漸地淡化了年的所在。在最近幾年,在部分臺歷、掛歷、日歷等分別印有除夕與春節的字樣。但是在公共媒體,以及宣傳等方面,都將年與春節混淆在一起了。真的不知道,相傳幾千年的中國傳統節日“年”,是否讓“春節”代替,真的說不好。
除夕的故事3
除夕的來歷
除夕來自先秦時期的逐除的習俗。據《呂氏春秋季冬記》記載,古人在新年的前一天用擊鼓的方法來驅逐“疫疬之鬼”,這就是“除夕”節令的由來。據稱,最早提及“除夕”這一名稱的,是西晉周處撰著的《風土記》等史籍。周、秦時期,每年將盡的時候,皇宮里要舉行“大儺”的儀式,擊鼓驅逐疫癘之鬼,稱為“逐除”,后又稱除夕的前一天為小除,即小年夜;除夕為大除,即大年夜。
相傳在遠古時候,我們的祖先曾遭受一種最兇猛的野獸的威脅。這種猛獸叫"年",它捕百獸為食,到了冬天,山中食物缺乏時,還會闖入村莊,獵食人和牲畜,百姓惶惶不可終日。人和"年"斗爭了很多年,人們發現,年怕三種東西,紅顏色、火光、響聲。于是在冬天人們在自家門上掛上紅顏色的桃木板,門口燒火堆,夜里通宵不睡,敲敲打打。這天夜里,"年"闖進村莊,見到家家有紅色和火光,聽見震天的響聲,嚇得跑回深山,再也不敢出來。夜過去了,人們互相祝賀道喜,大家張燈結彩,飲酒擺宴,慶祝勝利。于是以后人們就用火藥做成了紅色的爆竹,開始在除夕燃放。
關于除夕的傳說
除夕是我國傳統節日中最重大的節日之一,即農歷一年最后一天的晚上,春節前一晚,因常在夏歷臘月三十或二十九,故又稱該日為年三十。一年的最后一天叫“歲除”,那天晚上叫“除夕”。除夕人們往往通宵不眠,叫守歲。是人們吃、喝、玩、樂的日子。北方人包餃子,南方人做年糕。水餃形似“元寶”,年糕音似“年高”,都是吉祥如意的好兆頭。
“乾坤空落落,歲月去堂堂”。至于“除夕”的來歷,有這樣的相傳,古時候有一種叫夕的怪獸,頭長觸角,兇猛異常,經常吞食牲畜傷害人命。村村寨寨的人們扶老攜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夕獸的傷害。
這年除夕,桃花村的人們正扶老攜幼上山避難。這時,村外來了個半大的孩子,只見這孩子長得濃眉大眼,漂亮可人。這小孩子來到村東頭見著一位老婆婆問起大家為何驚慌。老婆婆無奈告訴孩子夕又來做亂,那孩子笑道:“婆婆,我的名字叫做年,讓我在家呆一夜,我一定把‘夕’獸攆走”。老婆婆答應后上山避難去了。
半夜時分,“夕”闖進村。發現村里村東頭老婆婆家,門貼大紅紙,屋內燭火通明!跋Α鲍F渾身一抖,怪叫了一聲。朝婆婆家怒視片刻,隨即狂叫著撲過去。將近門口時,院內突然傳來“砰砰啪啪”的炸響聲,“夕”渾身戰栗,再不敢往前湊了。原來,“夕”最怕紅色、火光和炸響。這時,婆婆的家門大開,只見院內一位身披紅袍的年在哈哈大笑。
“夕”大驚失色,狼狽逃躥了。第二天,避難回來的人們見村里安然無恙十分驚奇。這時,老婆婆才恍然大悟,趕忙向鄉親們述說了年的許諾。這件事很快在周圍村里傳開了,人們都知道了驅趕“夕”獸的辦法。為此,大家紛紛都去拜會年,也就是現在的“拜年”(拜年的由來),把年的圖帖在門口或窗前,叫年畫(年畫上的那個大胖小子就是年)年除掉夕的這一天叫做除夕(除夕的由來)。從此每年除夕,家家貼紅對聯、燃放爆竹;戶戶燭火通明、守更待歲。初一一大早,還要走親串友道喜問好。這風俗越傳越廣,成了中國民間最隆重的傳統節日“過年”。
除夕節的風俗
傳統除夕習俗1:年夜飯
除夕夜的年夜飯也叫團圓飯,根據宗懔《荊楚歲時記》的記載,至少在南北朝時已有吃年夜飯的習俗。因為正值冬天,北方人常常在飯桌中間設置火鍋,因此也稱圍爐。
傳統除夕習俗2:傳統座次
按照老禮,除夕夜傳統的座次是“尚左尊東”、“面朝大門為尊”。年宴的首席為輩分最高的長者,末席為最低者。如果是請客,首席為地位最尊的客人,主人則居末席。首席未落座,其余都不能落座,首席未動手,大家都不能動手。
傳統除夕習俗3、守歲
守歲的習俗在中國有近兩千年的歷史。晉朝人周處《風土記》中說到蜀地年俗,年末人家相互饋送年節禮物,稱為“饋歲”;相互宴請,稱為“別歲”;除夕通宵不眠,稱為“守歲”。這是現今看到關于守歲習俗的最早記載。但這時守歲似乎還是地方性年俗,隋唐之后,守歲成為全國的共同年俗。
傳統除夕習俗4、放爆竹
當午夜交正子時,新年鐘聲敲響,整個中華大地上空,爆竹聲震響天宇。在這“歲之元、月之元、時之元”的“三元”時刻,有的地方還在庭院里壘“旺火”,以示旺氣通天,興隆繁盛。在熊熊燃燒的旺火周圍,孩子們放爆竹,歡樂地活蹦亂跳,這時,屋內是通明的`燈火,庭前是燦爛的火花,屋外是震天的響聲,把除夕的熱鬧氣氛推向了最高潮。
傳統除夕習俗5、隔年飯
在北方,有的人家還要供一盆飯,年前燒好,要供過年,叫作“隔年飯”,是年年有剩飯,一年到頭吃不完,今年還吃昔年糧的意思。這盆隔年飯一般用大米和小米混合起來煮,北京俗話叫“二米子飯”,是為了有黃有白,這叫作“有金有銀,金銀滿盆”的“金銀飯”。
傳統除夕習俗6:貼春聯
春聯,也叫“門對”、“春貼”、“對聯”、“對子”,屬于楹聯的一種,是一種獨特的文學形式。
這副世界上最早的春聯,“三陽始布,四序初開”記載在莫高窟藏經洞出土的敦煌遺書上,撰聯人為唐人劉丘子,作于開元十一年(723年)。百姓春節貼春聯的民俗從明代才開始盛行,潮流發源地是南京,F在江南地區百姓講究在大年三十上午貼春聯。
傳統除夕習俗7:貼福字
春節貼福字,是中國民間由來已久的風俗。春節貼“!弊,寄托了人們對幸福生活的向往,也是對美好未來的祝愿!案!弊志烤乖撛趺促N沒有統一的標準。
除夕的故事4
守歲,就是在舊年的最后一天夜里不睡覺,熬夜迎接新一年的到來的習俗,也叫除夕守歲,俗名“熬年”。探究這個習俗的來歷,在漢族民間流傳著一個有趣的故事:
太古時期,有一種兇猛的怪獸,散居在深山密林中,人們管它們叫“年”。它的形貌猙獰,生性兇殘,專食飛禽走獸、鱗介蟲豸,一天換一種口味,從磕頭蟲一直吃到大活人,讓人談“年”色變,后來,人們慢慢掌握了“年”的活動規律,它是每隔三百六十五天竄到人群聚居的地方嘗一次口鮮,而且出沒的時間都是在天黑以后,等到雞鳴破曉,它們便返回山林中去了。
算準了“年”肆虐的日期,百姓們便把這可怕的一夜視為關口來煞,稱作“年關”,并且想出了一整套過年關的辦法:每到這一天晚上,每家每戶都提前做好晚飯,熄火凈灶,再把雞圈牛欄全部拴牢,把宅院的前后門都封住,躲在屋里吃“年夜飯”,由于這頓晚餐具有兇吉未卜的意味,所以置辦得很豐盛,除了要全家老小圍在一起用餐表示和睦團圓外,還須在吃飯前先供祭祖先,祈求祖先的`神靈保佑,平安地度過這一夜,吃過晚飯后,誰都不敢睡覺,擠坐在一起閑聊壯膽,就逐漸形成了除夕熬年守歲的習慣。
守歲習俗興起于南北朝,梁朝的不少文人都有守歲的詩文!耙灰惯B雙歲,五更分二年!比藗凕c起蠟燭或油燈,通宵守夜,象征著把一切邪瘟 病疫照跑驅走,期待著新的一年吉祥如意。這種風俗被人們流傳至今。
除夕的故事5
古時候有一種叫夕的怪獸,頭長觸角,兇猛異常,每到夏歷的臘月三十,夕就出來吞食牲畜傷害人命。村村寨寨的人們扶老攜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夕獸的傷害。
這年臘月三十,桃花村的'人們正扶老攜幼上山避難。這時,村外來了個半大的孩子,只見這孩子長得濃眉大眼,漂亮可人。
這小孩子來到村東頭見到一位老婆婆,便問起大家為何驚慌。老婆婆無奈告訴孩子夕又來做亂,那孩子笑道:“婆婆,我的名字叫做年,讓我在家呆一夜,我一定把‘夕’獸攆走”。老婆婆答應后上山避難去了。
半夜時分,“夕”闖進村。發現村里村東頭老婆婆家,門貼大紅紙,屋內燭火通明。“夕”獸渾身一抖,怪叫了一聲。
朝婆婆家怒視片刻,隨即狂叫著撲了過去。將近門口時,院內突然傳來“噼里啪啦”的炸響聲,“夕”渾身戰栗,再不敢往前湊了。原來,“夕”最怕紅色、火光和炸響。這時,婆婆的家門大開,只見院內一位身披紅袍的小孩兒——年在哈哈大笑!跋Α贝篌@失色,狼狽逃躥了。
第二天,避難回來的人們見村里安然無恙,十分驚奇。這時,老婆婆才恍然大悟,趕忙向鄉親們述說了年的許諾。
這件事很快在周圍村里傳開了,人們都知道了驅趕“夕”獸的辦法。為此,大家紛紛都去拜會年,也就是現在的“拜年”(拜年的由來);大家都把年的圖帖在門口或窗前,叫做年畫(年畫上的那個大胖小子就是年),年除掉夕的這一天就叫做除夕(除夕的由來)。
從此每年除夕,家家貼紅對聯、燃放爆竹;戶戶燭火通明、守更待歲。初一一大早,還要走親串友道喜問好。這風俗越傳越廣,成了中國民間最隆重的傳統節日“過年”。
除夕的故事6
除夕之夜,我們吃完了熱騰騰的餃子。全家人坐在一起看春晚,廣告的時候,媽媽給我講了一個很神奇的故事,叫"除夕的來歷"。
從前,有一個村子,村子的后山有一只害人的怪獸叫"夕"。每到除夕之夜它就會下山害人,"老媽,夕陽在天上,咋會長在山上害人呢?"我說,媽媽說:"‘夕’是指一只怪獸,不是夕陽。"我說:"哦,知道了。"然后媽媽就接著講故事了。有一年除夕夜里,人們都收拾好東西準備離開這個村子到城里去避難,這時,來了個八十多歲的老人說:"光到了外婆家,看見外婆和外公燒了許多好吃的菜,每道菜都有自己的含義,有圓子,代表團團圓圓,有紅燒魚,代表年年有余,有白菜豆腐,代表平平安安,有粉絲,代表吃的`多,明年錢都一串串……終于可以大飽口福啦!我拿起筷子,搶著吃菜,“太好吃,太好吃啦!”吃完以后,我和弟弟一起玩游戲。
我期盼以久的夜晚終于到來了,我拉著弟弟一起出來放煙花,一:孔雀開屏,二:雙龍出海,三:煙花聚會,真是太美麗了,太好玩了。
到了深夜,我該回家了,真希望每天都是除夕。
除夕的故事7
熬年守歲
除夕是春節的前夜,又叫年三十。守歲,就是在舊年的最后一天夜里不睡覺,熬夜迎接新一年的到來的習俗,也叫除夕守歲,俗名“熬年”。
探究這個習俗的來歷,在民間流傳著一個有趣的故事:童話傳說中,古代有一只四角四足的惡獸——夕,因冬季大雪覆蓋而短缺了食物常到附近的村莊里去找吃的,因其身體龐大、脾氣暴躁、兇猛異常,給村民帶來了很大的災難。每到臘月底,人們都整理衣物扶老攜幼,到附近的竹林里躲避夕。后來一聰明的孩子教大家除掉夕的方法,他的名字就叫做“年”。
因為“夕”沒有死,所以每年的臘月三十,大家都守著碎竹節等待著,希望早日除掉“夕
可是一年年過去了,誰也沒有再見過“夕”,有的只是大家為防止“夕”的到來燃放的爆竹與門前掛的紅布條,然而卻給我們留下了這個傳說與過年的習俗:臘月三十的夜里,大家齊聚一堂吃著年夜飯,一起守歲等待除夕的鐘聲。
初一早上鄉親們彼此走訪看看相鄰有沒有受傷說一些吉祥客氣的話。希望來年的臘月“夕”不再來。 算準“年”肆虐的日期,百姓們便把這可怕的一夜視為關口來煞,稱作“年關”,并且想出了一整套過年關的辦法:每到這一天晚上,每家每戶都提前做好晚飯,熄火凈灶,再把雞圈牛欄全部拴牢,把宅院的前后門都封住,躲在屋里吃“年夜飯”。
貼年紅(門神)、掛年畫
年紅,是春聯、門神、窗花、年畫、福字等過年時所貼的紅色喜慶元素統稱。過年貼年紅(揮春),是中國民間由來已久的風俗,寄托了人們對幸福生活的向往,對美好未來的祝愿。貼春聯春聯也叫門對、春貼、對聯、對子、桃符等等,它以工整、對偶、簡潔、精巧的文字描繪時代背景,抒發美好愿望,是中國特有的`文學形式。每逢春節,無論城市還是農村,家家戶戶都要精選一副大紅春聯貼于門上,為節日增加喜慶氣氛。
為了祈求一家的福壽康寧,一些地方的人們還保留著貼門神的習慣。據說,大門上貼上兩位門神,一切妖魔鬼怪都會望而生畏。在民間,門神是正氣和武力的象征,古人認為,相貌出奇的人往往具有神奇的稟性和不凡的本領。他們心地正直善良,捉鬼擒魔是他們的天性和責任,人們所仰慕的捉鬼天師鐘馗,即是此種奇形怪相。所以民間的門神永遠都怒目圓睜,相貌猙獰,手里拿著各種傳統的武器,隨時準備同敢于上門來的鬼魅戰斗。由于中國民居的大門,通常都是兩扇對開,所以門神總是成雙成對。
唐朝以后,除了以往的神荼、郁壘二將以外,人們又把秦叔寶和尉遲恭兩位唐代武將當作門神。相傳,唐太宗生病,聽見門外鬼魅呼號,徹夜不得安寧。于是他讓這兩位將軍手持武器立于門旁鎮守,第二天夜里就再也沒有鬼魅騷擾了。其后,唐太宗讓人把這兩位將軍的形象畫下來貼在門上,這一習俗開始在民間廣為流傳。
貼福字在貼春聯的同時,一些人家要在屋門上、墻壁上、門楣上貼上大大小小的“!弊。春節貼“!弊,是中國民間由來已久的風俗!案!弊种父、福運,寄托了人們對幸福生活的向往,對美好未來的祝愿。為了更充分地體現這種向往和祝愿,有的人干脆將“!弊值惯^來貼,表示“幸福已到”“福氣已倒(到)”。其實福字不能倒貼,大門是迎福納福的地方,福字應該正貼。福字倒貼的地方一般是水缸,垃圾箱,和家里的箱柜。中國民間還有將“!弊志杓氉龀筛鞣N圖案的,圖案有壽星、壽桃、鯉魚跳龍門、五谷豐登、龍鳳呈祥等。
掛年畫,春節掛貼年畫在城鄉也很普遍,濃墨重彩的年畫給千家萬戶平添了許多興旺歡樂的喜慶氣氛。年畫是中國的一種古老的民間藝術,反映了人民樸素的風俗和信仰,寄托著他們對未來的希望。年畫,也和春聯一樣,起源于“門神”。隨著木板印刷術的興起,年畫的內容已不僅限于門神之類單調的主題,變得豐富多彩。
年夜飯
除夕這一天,對華人來說是極為重要的。這一天人們準備辭舊迎新,吃團圓飯,是年節家家戶戶最熱鬧愉快的時候。家人的團聚往往令一家之主在精神上得到安慰與滿足,老人家眼看兒孫滿堂,一家大小共敘天倫,過去的關懷與撫養子女所付出的心血總算沒有白費,這是何等的幸福。而年輕一輩,也正可以借此機會向父母的養育之恩表達感激之情。
年夜飯的名堂很多,南北各地不同,而且各有講究。北方人過年習慣吃餃子,這是古時候流傳下來的習慣。由于地理氣候方面原因,除夕、春節之際北方還處于萬物閉藏的寒冬,冬天的北方地區白茫茫一片,冰天雪地,基本上沒辦法種植作物,可選用的食材不多,過年多吃餃子。而南方地區,尤其是沿海一些地方,基本上四季綠意盎然,南方冬季在蔬果等食材上占有極大的優勢,所以在飲食的選擇上具有更多的選擇性;在地利方面,又得益于水資源充沛分布廣所以各類漁獲充足食材多樣;所以在一些重要的節日上,南方的飲食會豐富多樣一些。
大年夜,豐盛的年菜擺滿一桌,闔家團聚,圍坐桌旁,共吃團圓飯桌上有大菜、冷盆、熱炒、點心,一般少不了兩樣東西,一是火鍋,一是魚;疱伔兄,熱氣騰騰,溫馨撩人,說明紅紅火火;“魚”和“余”諧音,是象征“吉慶有余”,也喻示“年年有余”。
燃爆竹
關于爆竹的演變過程,《通俗編排優》記載道:“古時爆竹。皆以真竹著火爆之,故唐人詩亦稱爆竿。后人卷紙為之。稱曰“爆竹”。
燃放爆竹,中國民間有“開門爆竹”一說。即在新的一年到來之際,家家戶戶開門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嗶嗶叭叭的爆竹聲除舊迎新。爆竹是中國特產,亦稱“爆仗”、“炮仗”,唐代時寫作“爆竿”,南方各地又稱之為“紙炮”、“響炮”。如果把許多單個的爆竹聯結成串,則叫作“鞭炮”、“響鞭”、“鞭”。放爆竹可以創造出喜慶熱鬧的氣氛,是節日的一種娛樂活動,可以給人們帶來歡愉和吉利。隨著時間的推移,爆竹的應用越來越廣泛,品種花色也日見繁多。燃放爆竹已成為具有民族特色的娛樂活動,人們在辭舊迎新春節燃放爆竹以示慶賀。
祭祖
祭祖古時,這種禮俗很盛!疤斓卣,生之本也;先祖者,類之本也!币馑季褪钦f天地是生命的根本,祖先是人類的根本,祭祖就是一種傳承孝道的習俗。因各地禮俗的不同,祭祖形式也各異。有的到野外瞻拜祖墓,有的到宗祠拜祖,而大多在家中將祖先牌位依次擺在正廳,陳列供品,然后祭拜者按長幼的順序上香跪拜。古人祭祖,多半做魚肉碗菜,盛以高碗,頗有鐘鳴鼎食之意。南方人祭祖尤為隆重,大半是八碗大菜,中火鍋,按靈位設杯箸。
壓歲錢
壓歲錢,是過年習俗之一,可追溯的最早壓歲錢在漢代,又叫壓勝錢,并不在市面上流通,而是鑄成錢幣形式的玩賞物,有避邪的功能。過年給壓歲錢,體現出長輩對晚輩的關愛,和晚輩對長輩的尊敬,是一項整合家庭倫理關系的民俗活動。年晚飯后長輩要將事先準備好的壓歲錢分給晚輩,據說壓歲錢可以壓住邪祟,晚輩得到壓歲錢就可以平平安安度過一歲。壓歲錢在民俗文化中寓意辟邪驅鬼,保佑平安。壓歲錢最初的用意是鎮惡驅邪。因為人們認為小孩容易受鬼祟的侵害,所以用壓歲錢壓祟驅邪。
在歷史上,壓歲錢是分多種的,一般在新年倒計時時由長輩分給晚輩,表示壓祟,包含著長輩對晚輩的關切之情和真切祝福;另一種就是晚輩給老人的,這個壓歲錢的“歲”指的是年歲,意在期盼老人長壽。
掛燈籠
掛燈籠,過年掛燈籠是中國的古老習俗,紅色代表喜慶,圓形燈籠則寓意團圓美滿,紅燈籠象征著平安祥和、紅紅火火。中國的燈籠又統稱為燈彩,據說起源于1800多年前的西漢時期。每年的除夕節前后,人們都掛起象征團圓意義的紅燈籠,來營造一種喜慶的氛圍。除夕之夜守歲,門口掛著紅燈籠,堂屋燃著熊熊的紅火,點著蠟燭或油燈,一家人圍桌而談。
2024、2、16日
除夕的故事8
每次想到那次餐桌上的事,愧疚就會一下全涌上心頭,壓的我不能喘息。
一個晴朗的早晨,我在房間寫作業。到了中午時,傳來一陣敲門聲!皠e寫作業了,現出來吃飯吧”媽媽喊道!爸懒恕蔽曳畔率种械墓P,剛準備走出房間!稗Z”傳來一聲巨雷響。剛剛天氣還很晴朗,怎么一會就變得這么陰暗了呢?盡管心中很疑惑,但還是走向陽臺,關緊了窗戶。
我剛走出房間,就看到客廳里有一個熟悉的身影,我揉了揉眼睛再次向那個身影看去。沒錯,是他“混世大魔王”。我連忙跑向廚房向媽媽問道:“他怎么來了?”“你姑姑今天有事,你弟弟在我們家吃午飯”。姑姑有事,我再怎么不情愿也得忍著。唉,想到這,我不由得嘆了一口氣。這時,傳來“嘩嘩”聲,我看向窗外,原來下起了大雨,就如同我的心情一樣糟糕透了。
終于開飯了,看著坐在對面的表弟,我的思緒飄到了以前!盎焓来竽酢币簿褪俏业谋淼埽r候總仗著比我小,搶我的東西。搶不到,就哇哇大哭,弄得家里雞飛狗跳的,最后我還是得讓給他。
想到這,我不由得加快了吃飯的速度,只想趕快離開餐桌,畢竟眼不見心不煩?吹奖P里還有一塊紅燒肉,我立馬夾了過去,誰知表弟也夾了過去,我們倆同時夾住了那塊紅燒肉。媽媽看到后,對我說道:“你吃了這么多了,把這一塊讓給你弟弟吧,他比你小,做姐姐的要讓給弟弟!蔽姨ь^看向了表弟,他的嘴張了張。我心里冷哼一聲,又想哭,算了,這塊肉不吃了,沒必要為了一塊肉,享受“魔音穿耳”。
我剛想收回筷子,表弟卻先一步收回,說道:“我不吃了,還是姐姐吃吧,媽媽說,有好東西要學會分享”。說完后,還用筷子顫巍巍地夾到我碗里。看著弟弟的動作,我心里的.愧疚感一下都涌上來了,我看像弟弟,他臉上的是這么燦爛,我卻低下了頭。
回到房間后,天已經晴了,出現了美麗的彩虹。
除夕的故事9
熬年守歲
守歲,就是在舊年的最后一天夜里不睡覺,熬夜迎接新一年的到來的習俗,也叫除夕守歲,俗名“熬年”。探究這個習俗的來歷,在民間流傳著一個有趣的故事:
太古時期,有一種兇猛的怪獸,散居在深山密林中,人們管它們叫“年”。它的形貌猙獰,生性兇殘,專食飛禽走獸、鱗介蟲豸,一天換一種口味,從磕頭蟲一直吃到大活人,讓人談“年”色變。后來,人們慢慢掌握了“年”的活動規律,它是每隔三百六十五天竄到人群聚居的地方嘗一次口鮮,而且出沒的時間都是在天黑以后,等到雞鳴破曉,它們便返回山林中去了。
算準了“年”肆虐的日期,百姓們便把這可怕的一夜視為關口來煞,稱作“年關”,并且想出了一整套過年關的辦法:每到這一天晚上,每家每戶都提前做好晚飯,熄火凈灶,再把雞圈牛欄全部拴牢,把宅院的前后門都封住,躲在屋里吃“年夜飯”,由于這頓晚餐具有兇吉未卜的意味,所以置辦得很豐盛,除了要全家老小圍在一起用餐表示和睦團圓外,還須在吃飯前先供祭祖先,祈求祖先的神靈保佑,平安地度過這一夜,吃過晚飯后,誰都不敢睡覺,擠坐在一起閑聊壯膽。就逐漸形成了除夕熬年守歲的習慣。
守歲習俗興起于南北朝,梁朝的不少文人都有守歲的詩文!耙灰惯B雙歲,五更分二年!比藗凕c起蠟燭或油燈,通宵守夜,象征著把一切邪瘟 病疫照跑驅走,期待著新的一年吉祥如意。這種風俗被人們流傳至今。
七郎射“夕”
很久以前,有一個妖怪叫“夕”。這家伙專門害人,特別是看見哪家有漂亮的女孩,晚上就要去糟蹋她。而后還要把女孩吃了才甘心。老百姓對它恨得要死,但又沒有辦法。
有個叫七郎的獵人,力大無窮,箭射得特別好,喂的狗也非常厲害,任何猛獸都敢去斗。七郎見百姓被“夕”害苦了,就想除掉他。他帶著狗到處找“夕”,找來找去始終沒有找到。原來“夕”白天不出來,太陽落山后它才出來害人,半夜后又不見了,也沒人曉得它住在哪兒。
七郎找“夕”找了一年,這天已是臘月三十,他來到一個鎮上,見人們都在歡歡喜喜準備過年,心想,這個鎮大,人多,姑娘也多,說不定“夕”要來。他就找鎮上的人們準備商量,說“夕”最怕響聲,叫大家天黑了不要睡覺。多找些敲得響的東西放在家里,一有動靜就使勁敲,好把“夕”嚇出來除掉。
這天晚上“夕”果然來了,他剛闖進一戶人家就被發現了。這家人馬上敲起了盆盆罐罐,這家一敲,整個鎮子也跟著敲起來了。“夕”嚇得四處亂跑,結果被七郎看見了。七郎放出獵狗去咬他,“夕”就跟七郎和狗打了起來。人們一聽外頭殺起來了,都拿起東西敲得震天響。這時“夕”有點斗不過,想逃跑了事,哪曉得后腿被獵狗咬著不放。七郎趁機開弓猛射,一箭就把“夕”射死了。
從那以后,人們就把臘月三十叫“除夕”。這天晚上,家家戶戶都要守歲、放火炮,表示驅除不祥、迎接幸福祥瑞。
萬年創建歷法說
相傳,在古時候,有個名叫萬年的青年,看到當時節令很亂,就有了想把節令定準的打算。但是苦于找不到計算時間的方法,一天,他上山砍柴累了,坐在樹陰下休息,樹影的移動啟發了他,他設計了一個測日影計天時的晷儀,測定一天的時間,后來,山崖上的滴泉啟發了他的靈感,他又動手做了一個五層漏壺,來計算時間。天長日久,他發現每隔三百六十多天,四季就輪回一次,天時的長短就重復一遍。
當時的國君叫祖乙,也常為天氣風云的不測感到苦惱。萬年知道后,就帶著日晷和漏壺去見皇上,對祖乙講清了日月運行的道理。祖乙聽后龍顏大悅,感到有道理。于是把萬年留下,在天壇前修建日月閣,筑起日晷臺和漏壺亭。并希望能測準日月規律,推算出準確的晨夕時間,創建歷法,為天下的黎民百姓造福。
有一次,祖乙去了解萬年測試歷法的進展情況。當他登上日月壇時,看見天壇邊的石壁上刻著一首詩:
日出日落三百六,周而復始從頭來。
草木枯榮分四時,一歲月有十二圓。
知道萬年創建歷法已成,親自登上日月閣看望萬年。萬年指著天象,對祖乙說:“現在正是十二個月滿,舊歲已完,新春復始,祈請國君定個節吧”。祖乙說:“春為歲首,就叫春節吧”。據說這就是春節的來歷。
冬去春來,年復一年,萬年經過長期觀察,精心推算,制定出了準確的太陽歷,當他把太陽歷呈奉給繼任的國君時,已是滿面銀須。國君深為感動,為紀念萬年的功績,便將太陽歷命名為“萬年歷”,封萬年為日月壽星。以后,人們在過年時掛上壽星圖,據說就是為了紀念德高望重的萬年。
貼春聯和門神
據說貼春聯的習俗,大約始于一千多年前的后蜀時期,這是有史為證的。此外根據《玉燭寶典》,《燕京歲時記》等著作記載,春聯的原始形式就是人們所說的'“桃符”。
在中國古代神話中,相傳有一個鬼域的世界,當中有座山,山上有一棵覆蓋三千里的大桃樹,樹梢上有一只金雞。每當清晨金雞長鳴的時候,夜晚出去游蕩的鬼魂必趕回鬼域。鬼域的大門坐落在桃樹的東北,門邊站著兩個神人,名叫神荼、郁壘。如果鬼魂在夜間干了傷天害理的事情,神荼、郁壘就會立即發現并將它捉住,用芒葦做的繩子把它捆起來,送去喂虎。因而天下的鬼都畏懼神荼、郁壘。于是民間就用桃木刻成他們的模樣,放在自家門口,以避邪防害。后來,人們干脆在桃木板上刻上神荼、郁壘的名字,認為這樣做同樣可以鎮邪去惡。這種桃木板后來就被叫做“桃符”。
到了宋代,人們便開始在桃木板上寫對聯,一則不失桃木鎮邪的意義,二則表達自己美好心愿,三則裝飾門戶,以求美觀。又在象征喜氣吉祥的紅紙上寫對聯,新春之際貼在門窗兩邊,用以表達人們祈求來年福運的美好心愿。
為了祈求一家的福壽康寧,一些地方的人們還保留著貼門神的習慣。據說,大門上貼上兩位門神,一切妖魔鬼怪都會望而生畏。在民間,門神是正氣和武力的象征,古人認為,相貌出奇的人往往具有神奇的稟性和不凡的本領。他們心地正直善良,捉鬼擒魔是他們的天性和責任,人們所仰慕的捉鬼天師鐘馗,即是此種奇形怪相。所以民間的門神永遠都怒目圓睜,相貌猙獰,手里拿著各種傳統的武器,隨時準備同敢于上門來的鬼魅戰斗。由于我國民居的大門,通常都是兩扇對開,所以門神總是成雙成對。
唐朝以后,除了以往的神荼、郁壘二將以外,人們又把秦叔寶和尉遲恭兩位唐代武將當作門神。相傳,唐太宗生病,聽見門外鬼魅呼號,徹夜不得安寧。于是他讓這兩位將軍手持武器立于門旁鎮守,第二天夜里就再也沒有鬼魅騷擾了。其后,唐太宗讓人把這兩位將軍的形象畫下來貼在門上,這一習俗開始在民間廣為流傳。
除夕的故事10
我的天空再也看不到藍天,再也沒有白云!
我一直都不相信什么命運之神,到現在我不得不信,并且還是有種生活在童話里的感覺!童話都是美好的,而我的童話令我痛楚萬分!我是要墮落下去還是要奮斗下去呢?
我有一個相戀四年的女友,而在20xx年除夕團年飯的時候卻給我來了一個晴天霹靂,說她和一個她印象感覺好的男人訂婚了!我真是撕心裂肺的傷了,我很不明白,我很不懂,昨天還在和我通電話好好的,我們還一起說著情話,而今天你卻要做了別人的未婚妻,這世界到底是怎么啦
我們相識在20xx年,我們開始相戀在20xx年夏天,開始相戀的日子里我們都時時刻刻都在一起,你會給我洗衣,我們會一塊兒看電視,那是我人生中最快樂的日子,感謝有你相陪!
20xx年我們來到了長沙,我們一起進了同一所公司,雖然你開始漸漸疏遠我,但是我對你的情意都不會變,你不和我一塊兒上下班,你不和我做同一趟公交車,你不和我一塊兒熱飯,我給你熱飯你說不需要,這些我都毫不在意,因為我是真的在乎你,你不想讓別的同事知道我們的關系肯定是有理由的,我們在家相處一直都很好,感情也一直都非常好!
20xx年底我為了有更好的向這家公司提交了辭呈,沒過多久我就去另外一家公司上班了,而已你卻還在那家公司上班,親愛的,對不起,我不該讓你一個人獨自留在那里,但是我這樣也是想讓你成長的快些!沒過多久你和我說你想辭職了,我說想辭職那就辭吧,你也辭職了隨后又找到了一份好的工作,到現在你是可以獨當一面了,親愛的,祝賀你!
20xx年我們依然相戀,我依然是你的狗腿男友,你依然是我的天使,是我的愛人,我們過得很開心,很快樂,雖然有時候我故意聽錯你說的話,但你老說我笨,其實我是想逗你開心,并不是真的聽不懂你說的`話!
直到20xx年最后一天,你還是我最親密的愛人,除夕那天你和我說你和別人訂婚了,我的心是撕心裂肺的痛,從那一刻開始,我不明白感情是什么,我不明白愛又是什么,一個相戀4年的男友還不如一個在家相親的陌生人,我感覺世界為何是這么的悲哀,我的天空開始下雨,直到今天我依然每天都是以淚洗面,都是愛的有多深,傷的就有多痛,除夕那晚我吐血了,愛是不能輕易說出口的,到最后你卻反問了我,那不是愛,愛是很簡單的,愛是很純潔的,愛就是無微不至的關照和關懷,我想我的傷是不會好了,時間不是我的良藥,我一直都在為我們的未來努力,我有時候是會買些東西,那也是想多掙些錢,也許是你對我灰心了,看不到希望而離開我的吧,我知道現在的女孩都很現實,我也是農村的孩子,從白手起家怎么會那么快就能成功呢?你說在城市買房,在城市買房搭進去的是一輩子,值得嗎?以后有了錢再買房這樣不好嗎?買了房再來搞自己的事業,這對于一個父母從未出家打過工,而家里不是很富裕的家庭來說,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兒,你把我的手機號加入了黑名單,我打電話也打不進,信息也不回我了,你說來長沙再和我說清楚,我需要多大的勇氣才能面對你,你現在是別人的未婚妻了,訂婚只要你不同意,父母是絕不會強求的,是你喜歡上他了,感覺他至少比我好,一個陌生人你能確定他能對你好嗎?這是一輩子的事情,雖然我的心很軟,但是一旦離開我們將是永遠的分離!
我不知道我們的愛情會這樣就走到了盡頭,或許在你看來這不是愛情吧,只是我的一廂情愿,對于自己愛的人真的不能太好,太好會被認為不是愛情,會傷的更深!
即使你一句毫不在意的關心的話語,我心里都會非常暖和,你罵我,說我,證明你在乎我,明你老是叫我騙子大騙子王八蛋證明你確確實實愛的就是我,我不想讓你后悔,我不想讓你過得不幸福,到現在如果還不確定,那為什么沒有我的日子里,你說想我,我離開了你,并不是什么放手是愛,因為我一直都認為那是屁話,我認為兩個相愛的人就要在一起,不在一起又有何意義呢你曾說我們的不是愛情,只是一種習慣,愛情到最后都是會形成習慣,因為你已習慣有他在的日子了!愛過的朋友們幫我證明一下,愛情本身到最后就會發展成習慣,因為我也習慣有你在的日子了,你不在的日子我肯定都會失落落的,心里會空落落的!
我知道你家的地址,我也知道你媽媽的電話,但是我卻不想去鬧的那么僵,因為你可能已經愛上別個他了,親愛的,請讓我最后一次這么叫你,祝你幸福。。
除夕的故事11
相傳,古時候有個文人叫韓文玉,韓文玉年輕的時候,家里很窮。有一年夏歷臘月三十,左鄰右舍都歡歡喜喜地過起了年,韓文玉卻窮得沒肉下鍋。鄰居的娃兒出來耍,手上拿著油膩膩的香雞臘肉啃;韓文玉的娃兒見了,哭著回家向韓文玉要肉吃。韓文玉的妻子沒辦法,只好到鄰居家借了兩坨肉來煮。誰知肉剛下鍋,鄰居的當家人回了,怕韓家日后還不起,硬叫韓夫人去把肉提回來。韓文玉哄著娃兒,一家人有勉勉強強地過了個素年。
天快黑了,鄰居早已點亮了年燈,全家老小圍著火堆,說說笑笑地開始守歲了。而韓文玉這時還在山上砍準備燒火守歲的柴。韓文玉妻子縫了一下午破爛,又去房后撿煮飯的`柴。一位好心老太婆看見了,對韓夫人說:“我們還有一堆辣椒桿送給你,還可以煮幾天飯!彼x過這位好心的老太婆,就去把辣椒桿背了回來。這時韓文玉也在山上挖了一個大樹頭撈了回來。 韓夫人燒辣椒桿煮飯,煙子嗆人得很,吃飯后生火守歲,她又用辣椒桿做引火柴。這時正是亥時,天上的兇神奉了玉帝之命去人間降災,陰司中的無常鬼也奉了閻君之令到人間給人類定生死。兇神出了南天門,剛到凡界,辣椒味嗆得他們直打噴嚏,眼淚水長淌,兇神說:“凡人真歪!我還沒下去,就整得我夠受,要是真下去了,不知我還有沒有腳桿回天庭呢!”想到這,嚇得躲到天上不敢下來。無常鬼也縮在陰間不敢出來了。
再說韓文玉挖的那個樹頭,原來是根萬年沉香樹,著火燃,香氣四溢,直沖天庭。玉帝聞到沉香大喜,贊揚凡人竟燒如此異香敬供,便派善神下凡,減了天下人七分罪,并且遍灑甘露,降福人間。同時派文曲星官下凡,暗助韓文玉考上狀元
第二年,天下果然風調雨順,五谷豐登,人類過上了好日子.韓文玉也考上了狀元。從此,人類每逢過年守歲,到了亥時,總先要燒一陣辣椒桿,希望能驅逐兇神免災。然后又燒沉香樹頭,希望善神降福人間。
除夕的故事12
除夕夜的由來
除夕這個節日是由先秦時期的逐除演變而來。所謂“逐除”是指古人在新年的前一天用擊鼓的方法來驅逐“疫疬之鬼”,有《呂氏春秋·季冬記》可考,而“逐除”就是“除夕”節令的由來。除夕最早應是西晉周處撰著的《風土記》等史籍。
除夕的故事
除夕的故事1:熬年守歲
守歲,就是在舊年的最后一天夜里不睡覺,熬夜迎接新一年的到來的習俗,也叫除夕守歲,俗名“熬年”。探究這個習俗的來歷,在民族民間流傳著一個有趣的故事:
太古時期,有一種兇猛的怪獸,散居在深山密林中,人們管它們叫“年”。它的形貌猙獰,生性兇殘,專食飛禽走獸、鱗介蟲豸,一天換一種口味,從磕頭蟲一直吃到大活人,讓人談“年”色變。后來,人們慢慢掌握了“年”的活動規律,它是每隔三百六十五天竄到人群聚居的地方嘗一次口鮮,而且出沒的時間都是在天黑以后,等到雞鳴破曉,它們便返回山林中去了。
算準了“年”肆虐的日期,百姓們便把這可怕的一夜視為關口來煞,稱作“年關”,并且想出了一整套過年關的辦法:每到這一天晚上,每家每戶都提前做好晚飯,熄火凈灶,再把雞圈牛欄全部拴牢,把宅院的前后門都封住,躲在屋里吃“年夜飯”,由于這頓晚餐具有兇吉未卜的意味,所以置辦得很豐盛,除了要全家老小圍在一起用餐表示和睦團圓外,還須在吃飯前先供祭祖先,祈求祖先的神靈保佑,平安地度過這一夜,吃過晚飯后,誰都不敢睡覺,擠坐在一起閑聊壯膽。就逐漸形成了除夕熬年守歲的習慣。
守歲習俗興起于南北朝,梁朝的不少文人都有守歲的詩文。“一夜連雙歲,五更分二年!比藗凕c起蠟燭或油燈,通宵守夜,象征著把一切邪瘟 病疫照跑驅走,期待著新的一年吉祥如意。這種習俗被人們流傳至今。
除夕的故事2:七郎射夕
很久以前,有一個妖怪叫“夕”。這家伙專門害人,特別是看見哪家有漂亮的女孩,晚上就要去糟蹋她。而后還要把女孩吃了才甘心。老百姓對它恨得要死,但又沒有辦法。
有個叫七郎的獵人,力大無窮,箭射得特別好,喂的狗也非常厲害,任何猛獸都敢去斗。七郎見百姓被“夕”害苦了,就想除掉他。他帶著狗到處找“夕”,找來找去始終沒有找到。原來“夕”白天不出來,太陽落山后它才出來害人,半夜后又不見了,也沒人曉得它住在哪兒。
七郎找“夕”找了一年,這天已是臘月三十,他來到一個鎮上,見人們都在歡歡喜喜準備過年,心想,這個鎮大,人多,姑娘也多,說不定“夕”要來。他就找鎮上的`人們準備商量,說“夕”最怕響聲,叫大家天黑了不要睡覺。多找些敲得響的東西放在家里,一有動靜就使勁敲,好把“夕”嚇出來除掉。
這天晚上“夕”果然來了,他剛闖進一戶人家就被發現了。這家人馬上敲起了盆盆罐罐,這家一敲,整個鎮子也跟著敲起來了!跋Α眹樀盟奶巵y跑,結果被七郎看見了。七郎放出獵狗去咬他,“夕”就跟七郎和狗打了起來。人們一聽外頭殺起來了,都拿起東西敲得震天響。這時“夕”有點斗不過,想逃跑了事,哪曉得后腿被獵狗咬著不放。七郎趁機開弓猛射,一箭就把“夕”射死了。
從那以后,人們就把臘月三十叫“除夕”。這天晚上,家家戶戶都要守歲、放火炮,表示驅除不祥、迎接幸福祥瑞。
除夕的習俗
貼福字
在貼對聯的同時,一些人家要在屋門上、墻壁上、門楣上貼上大大小小的“!弊。農歷新年貼“!弊,是我國民族民間由來已久的習俗!案!弊种父狻⒏_\,寄托了人們對幸福生活的向往,對美好未來的祝愿。為了更充分地體現這種向往和祝愿,有的人干脆將“福”字倒過來貼,表示“幸福已到”“福氣已到”。民族民間還有將“!弊志杓氉龀筛鞣N圖案的,圖案有壽星、壽桃、鯉魚跳龍門、五谷豐登、龍鳳呈祥等。
貼年畫
農歷新年掛貼年畫在城鄉也很普遍,濃黑重彩的年畫給千家萬戶平添了許多興旺歡樂的喜慶氣氛。年畫是我國的一種古老的民族民間藝術,反映了人民樸素的習俗和信仰,寄托著他們對未來的希望。
燃爆竹
我國民族民間有“開門爆竹”一說。即在新的一年到來之際,家家戶戶開門的第一件事就是
燃放爆竹,以嗶嗶叭叭的爆竹聲除舊迎新。爆竹是我國特產,亦稱“爆仗”、“炮仗”、“鞭炮”。其起源很早,至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放爆竹可以創造出喜慶熱鬧的氣氛,是節日的一種娛樂活動,可以給人們帶來歡愉和吉利。
掛燈籠
我國的燈籠又統稱為燈彩。起源于1800多年前的西漢時期,每年的除夕節前后,人們都掛起象征團圓意義的紅燈籠,來營造一種喜慶的氛圍。除夕之夜守歲,門口掛著紅燈籠,堂屋燃著熊熊的紅火,點著蠟燭或油燈,一家人圍桌而談。
除夕的故事13
那年除夕,我們兄弟高興,在院子里屋子里跑進跑出。不小心,弟弟碰翻了一摞碗,兩個白瓷大碗碎了。弟弟嚇得哇地哭了。我對弟弟說:"你快跑,要挨打了!"弟弟猶豫了一下,朝一座草垛后面跑去。他大概是蹲在草垛后面去了。他也知道,那后面窩風,能暖和些。大過年的,實在不方便去別人家里避難。
爸爸聞聲趕來時,弟弟早就沒有了蹤影。我跟爸爸說碗是我打碎的。爸爸訓斥了我,說我是個敗家子。我覺得非常委屈,但沒有供出弟弟。昨天弟弟就已經砸壞了小財家的玻璃,要是再加上今天的事情,他一定要挨罰打的。
我沒有喊弟弟,自己悲戚地跑出院子,進了前面被大雪覆蓋的曠野。再回頭看遠處的村落,紅燈籠一點點,零零散散點綴著寒夜里的屯子,那場面很美,不過美得有點凄冷。我猜想著那些燈籠屬于哪家,這個是姑姑家,那個是小財家......有一個最大的紅燈籠,是我家的,它在雪夜里凍得直抖。
我在曠野站了一會兒,寒氣穿透了我的棉衣。我可不想這樣凍死,在除夕的夜里凍死,會讓爸爸太傷心。我還不想這樣懲罰他呢。我便四處尋找秸稈和蒿草。很快,我點燃了一堆火,然后縮成一團,享受著寒冷曠野里這一團溫暖。弟弟來時我一點沒覺察,他像小狗一樣蹲在我身邊,消瘦的小臉白白的,想必那草垛后面并不暖和。我告訴他:"沒事了,快點烤烤火吧。"
弟弟問:"你說碗是你打碎的',是不是?"我點點頭。
弟弟遲疑了一下,站起來跑開了。我回頭看去,他在曠野里變成了黑點,像裸露在積雪外面的一塊土坷垃。
眼前的火要熄滅了,我趕緊跑出去找柴火。還不錯,我居然找到了一根枯木。這下可好了,我拖著它向我那堆火跑去。此時,火幾乎要被慘白的雪色湮滅了。
我奔到火種跟前時,爸爸和弟弟站在了火堆旁呢。爸爸笑瞇瞇看著我,想跟我說點什么。我不看爸爸,只管把枯枝折下來填進去,火焰漸漸旺盛起來。
爸爸說:"爸錯怪你了。你和弟弟都敢承擔責任,你倆都是好樣的!"
弟弟看看我,怯生生地說:"昨天,我還砸了小財家的玻璃呢......"
爸爸說:"承認就是好樣的!明早去給人家拜年,再帶塊好玻璃過去!"
"爸爸也是好樣的!"我說。
我和弟弟笑起來了,從衣兜里掏出鞭炮扔進火堆。曠野里熱鬧起來,我心里的那團火也燃燒起來,嚴寒從身邊退去了......
除夕的故事14
除夕到了!臘月三十的晚上,在我們大興安嶺的一個小鎮里,那里四面環山,到處都覆蓋著厚厚的白雪,這就是我的`家。我和哥哥就放起了爆竹。
一開始,我害怕得點完了就扔,結果都沒有響。后來,我哥哥提示我:“一定要看見線上有火才能扔。”慢慢地,我不怕了。我照我哥哥說的去做,一試,這一招果然很靈,每次我都用這一招,結果每次都有響聲。后來,放雙響雷陀螺等了。我應回家往窗戶外面看,“砰!”“砰!”“雙響雷太響了”,我說,忽然,地上的陀螺一個勁兒地發上綠光來,“酷!”我喊,“該我了!”我興奮地拿出如意金箍棒來,我爺爺把火點燃,“轟!”“轟!”連繼響了二十下。我又拿出了小花,我到處甩,像拿著二個火花錘一樣。
一會兒,奶奶端上了香噴噴的餃子說:“開飯了!吃飯了!放桌子!搬椅子!端飯菜!”大家都行動起來了,為吃年夜飯做準備。一會兒的功夫,一桌子熱氣騰騰的飯菜就擺在那兒等著我們享用了,54321。電視里傳來了新年的鐘聲,這時,我們舉起杯來,迎接新的一年。我們高興地吃著這餃子,等我們正在找包硬幣和糖的餃子吃時,奶奶說:“我吃著硬幣了!”大姑說:“我吃著糖了!”說完,我們大家異口同聲地對奶奶和大姑說:“恭喜!”
!除夕太好了!雖然沒有吃著硬幣和糖,但是,我也非常高興,新的一年到了!
除夕的故事15
“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睍俏易钪覍嵉呐笥选G岸螘r間,媽媽買了一本南方分級閱讀的《年除夕的故事》。回到家,我便津津有味的看了起來。
《年除夕的故事》是趙鎮琬寫的。他是《幼學啟蒙叢書》的其中一本,叢書介紹我們所熟悉的民俗故事、神話故事、節日故事等,讓我們了解祖先們的活動的廣闊天地和歷代的政治變遷、科學發展與文學藝術上的成就。
《年除夕的故事》主要寫了很久以前,有一個叫夕的怪獸。他一到陰歷臘月的最后一天,就出來找吃的。豬、羊、馬、牛,就連人也不放過,都成了它的食物。人們很想把夕制服,可是想了很多辦法也無濟于事。玉帝聽了,就把這件事交給了神農。神農又把這件事交給了年。于是,年來到人間,燃燒了鞭炮,終于把夕趕走了。
其中,書中年趕走夕的.那個地方最令我難忘:年一邊躲閃著夕的進攻,一邊悄悄摸出紅綾子,用勁抖著。紅綾子放射出一束束耀眼的紅光,刺得夕眼睛什么也看不見了,慌忙逃去……
“年”一來,草木凋敝,天地一片蕭條;“年”一“過”,萬物更生,到處是欣欣向榮的景象。要轟走“年”,就要燃鞭炮,燃鞭炮的習俗因此而來。我們現在過年放鞭炮是為了感謝“年”,感謝它為民除害,我最喜歡過年了,小朋友可以拿紅包,而上班的人可以放假,一家人開開心心的團圓,一起享受天倫之樂。
【除夕的故事】相關文章:
除夕的故事大全 除夕的故事04-13
除夕的故事(精選)07-05
(經典)除夕的故事02-20
除夕的故事10-29
除夕的故事09-28
除夕守歲的故事_除夕守歲的小故事04-13
關于除夕的故事-除夕的傳說06-23
[優]除夕的故事07-05
(精選)除夕的傳說故事07-05
【精選】除夕的傳說故事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