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合]職業衛生管理制度
在社會一步步向前發展的今天,很多場合都離不了制度,制度是國家機關、社會團體、企事業單位,為了維護正常的工作、勞動、學習、生活的秩序,保證國家各項政策的順利執行和各項工作的正常開展,依照法律、法令、政策而制訂的具有法規性或指導性與約束力的應用文。你所接觸過的制度都是什么樣子的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職業衛生管理制度,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為了做好項目部職業衛生檢測工作,使作業場所職業病危害因素的
強度或濃度符合國家職業衛生標準,有效預防職業危害,切實保障員工健康,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病防治法》,制定本制度。
一、項目部安全環保部在項目部職業病防治領導小組的領導下,組織開展對本項目作業場所的職業病危害因素日常監測和監督檢測,建立本項目部的職業病危害因素檢測檔案,并妥善保存;監督檢測由項目部安全環保部每年委托具備法定資質的職業衛生技術服務機構進行。
二、職業病危害因素檢測點的設定和檢測周期的確定應符合GBZ 《工作場所空氣中有害物質監測的釆樣規范》等規范要求,由安全159-環保部、檢測人員和被檢測單位職業衛生管理人員共同確定,所有的職業病危害因素每年至少檢測一次,高毒物質至少每季度檢測三次。檢測方法應符合國家有關標準要求。
三、檢測的職業病危害因素種類主要包括作業場所空氣中毒物
氨、氯、二氧化硫、三氧化硫、氮氧化物、二甲苯、硫化氫等毒物和粉塵、噪聲、熱輻射、電離輻射等危害因素。
四、檢測人員進入現場必須佩戴安全帽、工作服、防護手套、防護眼鏡、防毒面罩等相關防護用品,環保衛生監測站和委托的衛生技術服務機構根據檢測結果,比對國家有關工作場所有害因素職業接觸限值標準做出符合性判定和評價并出具《監測報告》,并根據檢測周期向公司職業健康安全部報告,由安全環保部填制《職業病危害因素日常檢測結果告知書》,按月向受檢測的各單位通報,并由受檢測的單位將檢測結果進行公示。
五、項目部各部門接到《職業病危害因素日常檢測結果告知書》后,應立即組織對檢測結果異常的作業場所進行整改。對跑、冒、滴、漏引起的現場物質超過規定標準的,必須采取有力的防護措施,責成專人處理,及時消除,杜絕事故的發生。對暫時不能整改或整改后不能達標的作業場所,所屬部門應專題報告項目部立項進行整改。
六、在生產裝置檢修期間的密閉空間、受限空間、粉塵、焊接等作業場所,安全環保部門要按照作業證的要求及時進行分析檢測。如遇生產不正常,項目部各部門確定有必要臨時增加檢測項目,可向安全環保部提出申請并說明原因,由職業健康安全部安排臨時檢測任務。
七、安全環保部應及時將作業場所或崗位職業危害因素測定結果報送安質科,由其整理后存入公司職業衛生檔案。
八、對發現職業病危害因素有不符合國家衛生標準和衛生要求的,安全環保部應及時下發整改通知書給有關單位,督促其采取相關的治理措施,如仍不達標的應通知立刻停產,治理達標后方能生產。
九、職業衛生管理部門應制定年度檢測計劃和檢測經費預算,財務部門要保障檢測經費的實施。
十、本制度解釋權歸項目部安全環保部。每年按其流程對其合規性進行評估修訂。
十一、本制度自頒布之日起施行。有關職業衛生檢測的其他規定按照國家現行的職業衛生法規、標準和公司職業衛生管理制度執行。
【職業衛生管理制度】相關文章:
【精選】職業衛生管理制度07-14
[精選]職業衛生管理制度07-06
職業衛生與管理制度02-04
職業衛生管理制度02-01
職業衛生管理制度08-20
(經典)職業衛生管理制度12-20
職業衛生管理制度(精選)12-13
職業衛生管理制度03-29
職業衛生與職業病管理制度03-07
職業衛生管理制度【熱門】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