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農業品牌建設調研報告
在人們越來越注重自身素養的今天,我們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觸到報告,報告包含標題、正文、結尾等。一起來參考報告是怎么寫的吧,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農業品牌建設調研報告,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白河是典型的山區農業縣,自然資源較為豐富。然而,長期以來,全縣農產品加工卻較為滯后。為此,我們深入田間地頭、加工企業,與種植戶、企業經營者進行座談,掌握了我縣農產品生產、銷售、供應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形成了粗淺的思考。
一、我縣農產品品牌建設現狀
白河素有“秦頭楚尾”之稱,漢江穿境而過,農產品資源較為豐富。目前,全縣年產生豬27萬頭、養雞32萬只以上,蠶繭4600噸。林特野生資源豐富,盛產茶葉、魔芋、竹筍、板栗、核桃、春芽、山野菜、香菇、黑木耳等。山泉水藏量豐富,水質均為低鈉低礦化度、偏硅酸型天然型礦泉水。特色養殖資源豐富,有野豬、梅花鹿、孔雀等。白河是中國生態富硒木瓜基地,目前種植面積達10萬畝。
雖然農產品資源較為豐富,但是全縣在全市、全省乃至全國并沒有可以叫得響的農產品加工品牌。目前,主要存在以下不足:
一是農產品加工企業少,知名度低。目前,我縣農產品加工企業17家,農產品注冊商標僅10件,主要有蠶繭加工企業1家、綠色臘肉加工企業1家、木瓜酒飲品生產加工企業5家,茶葉加工企業6家等,其中有2家企業均獲得安康市知名商標和陜西省級著名商標稱號。農產品品種較為單一,產品更新換代慢,包裝比較粗糙。企業開拓市場力度不夠,市場知名度低,產品銷售局限于縣內、安康市內。
二是企業產值低、帶動能力弱。全縣農業龍頭企業年產值千萬元的僅有永宏化工、逸酒酒業、安凱肉食品加工、恒泰絲綢4家企業,其中有2家企業今年處于半停產狀態或沒能滿負荷生產。作為我縣農業主導產業的木瓜、黃姜、蠶桑、畜牧、烤煙以及茶葉,均有龍頭企業,但龍頭企業與基地、農戶之間關系松散,對產業的帶動能力較弱。如我縣作為國內最大的光皮木瓜基地,種植木瓜達數10萬畝,xx年木瓜產量達6930噸,但我縣5家木瓜加工企業僅收購木瓜2130噸,大量的木瓜資源白白浪費。同樣,作為我縣目前唯一一家中藥材公司秦巴藥業,一直沒有產品加工,對中藥材的帶動作用也很小。
三是企業工藝水平參差不齊、總體水平有待提高。近年來,我縣農產品加工企業總體工藝水平逐步提高,如逸酒酒業獲得陜西省著名商標稱號、歌風茶廠獲第十屆“中華杯”名優茶特等獎,但是全縣農產品加工企業總體水平還不高,企業之間工藝水平參差不齊,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品牌的知名度。如我縣茶葉產業在品牌整合之后,市場占有率和市場知名度有了明顯提高,但6家茶企之間工藝水平差距較大,需要進一步制定詳細的品牌標準進行規范,確保“白河春燕”品牌知名度不斷提升。
二、思考與建議
加強農產品品牌建設是發展現代農業的必然選擇,也是我縣推動城鄉一體化發展、實現科學發展的重要基礎。當前,農產品市場競爭已從產品外觀質量競爭上升到產品安全質量競爭的新階段,著力打造品牌、商標、包裝、信譽等無形資產形象,顯得十分重要,其中品牌建設尤為突出。加強農產品品牌建設,要充分發揮企業、行業協會和政府三個層面的作用,共同做大做強農產品品牌。
一是加快推進農業產業化。農村產業化是農產品品牌建設的基礎和關鍵。農產品品牌建設和農業產業化相伴而生、沒有雄厚的產業基礎,就不可能有規模,沒有知名品牌建設,產業化也不可能做大做強,只有品牌化與產業化相結合,才能顯現效益。立足縣情實際,明確一個具有發展潛力的主導產業,如山林經濟,堅持不懈的抓到底,抓出效益。進一步完善有關農產品品牌的創建激勵政策,充分調動企業和生產經營者創建農產品品牌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加大對品牌宣傳和策劃的支持,對獲得省、市級的農業名牌產品予以獎勵:建立農業龍頭企業服務機構,對農產品品牌建設進行策劃和指導。
二是著力打造龍頭企業。根據我縣農業產業的特點,必須著力培育、打造一批牽動力強的龍頭企業。逐步建立起龍頭企業與農戶聯合運作機制,采用“龍頭企業+基地+農戶”的農業產業化經營模式,以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組織、協會作為載體,在主體建設、產業規模、產品品質上下功夫,充分發揮各自作用,不斷推動農業品牌的發展。
三是進行科學的品牌規劃。根據我縣資源優勢和產業發展狀況,針對當前品牌“少、雜、小”的問題,應當突出特色主導產業,科學制定全縣農產品品牌發展規劃,合理布局,提升整體優勢。注重產品整合,握緊“拳頭”,集合有限的資金,進行品牌的整合宣傳,不斷提高我縣品牌的認知度和美譽度。要高度重視地域品牌建設。地域品牌即地理標志證明商標,具有區域產品特色,一個成功的地理證明商標,能帶動一個地方的產業發展。“陽澄湖大閘蟹”、“吐魯番葡萄”、“寧夏枸杞”這些眾人皆知的農產品品牌落腳點雖在產品本身,但無一不被打上了鮮明的地域印記,這也無疑是值得我們學習借鑒并為之努力的方向。我縣建設地理證明商標具有一定的基礎,應該充分發揮資源優勢,積極申報地理標志證明商標,加大推廣應用的力度,將企業各自為戰轉變為以地域品牌為龍頭統一開拓市場。
四是加大對農產品的科技投入。不斷加大農業科技開發、引進和推廣力度,積極進行以提高農產品質量為核心的技術改造和技術攻關,建立完善農科教結合機制,通過多渠道、多形式培訓,不斷提高農民的科技素質。進一步強化農業標準化生產,建立完善品牌農產品相關的系列標準,構建新型農技推廣組織體系,指導企業和基地提高產品科技含量,提升農產品檔次和水平。由政府搭橋,與科研機構、高等院校加強合作。
五是開發無公害、綠色產業品牌。食品安全是當前全社會關注的一個主要問題,無公害綠色安全食品是消費者產生信任感和重復購買的最直接因素,無公害綠色標志已成為農產品質量和安全的象征。從某種意義上說,實施品牌戰略就是在打無公害綠色安全品牌。我縣現有的農產品中,如柿子、食用菌、核桃等,它們受環境條件限制少,病蟲害少,本身就是天然的無公害食品,只要稍加引導規范,就是一個無公害、綠色食品產業群。力爭每種農產品都要獲得國家綠色食品發展中心和市無公害管理辦公室的認證,獲得無公害綠色食品標志使用權。有關部門借鑒先進地區經驗,遵照國家有關規定,抓緊制定、落實本縣的各類農產品的生產標準,實行農產品標準化生產,并建立田間檔案。建立農產品質量檢驗、監測機構,健全農產品檢驗監測體系,切實保證農產品的質量安全,打造農產品的“誠信”品牌。
【農業品牌建設調研報告】相關文章:
農業品牌建設調研報告01-28
農業品牌建設調研報告(實用)03-15
農業企業品牌建設的誤區07-04
品牌調研報告01-17
關于農業調研報告12-03
農業人才調研報告11-06
農業服務調研報告07-15
鄉鎮農業調研報告07-04
農業發展的調研報告0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