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文化作文15篇【實用】
無論在學習、工作或是生活中,說到作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作文是人們把記憶中所存儲的有關知識、經驗和思想用書面形式表達出來的記敘方式。相信寫作文是一個讓許多人都頭痛的問題,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傳統文化作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傳統文化作文1
中華美德,人人皆知,“孔融讓梨”等典故無不體現了中華民族五千年以來至高無上的美德,更說明了中華民族是一個文化之都。但是中華美德在今天,仿佛早已被人們忘卻,人們對它不管不問,正所謂:此道今人棄如土。
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獨特的傳統文化,我們國家也不例外。而中華美德正是所有文化中獨一無二的瑰寶,我們都是中國人,自然要理所當然地繼承我們祖先給予我們的一筆豐厚的.禮物,就像我們是中國人,就要說中國話一樣,和諧的社會需要中華美德來構建,來填充這個空虛的世界,否則我們的生活就會變得枯燥無味,這正是中華美德給予我們的,一顆中國心。
想想這句名言吧:忘記過去就等于背叛。假如你真的對中華美德棄而不管,你就等于背叛了中華民族的祖先,雖然這是一個愈發進步的社會,但是不是因為進步了,就可以把中華美德像扔垃圾一樣遺棄呢?然后再去盲目地追求外國文化,而自己家鄉的文化卻遭到冷漠呢?那么,你到底還是不是龍的傳人,還是不是一條地地道道的中國龍?假如是的話,你又怎能甘心,做一只外國驢呢?
啊!讓我們保持一顆純正的中國心吧,并且是一顆有著中華美德的中國心!要永久記住,你是個中國人,要學習中國文化,中國美德!
雷鋒叔叔永久值得我們崇敬,因為他身上有許多我們所沒有的中華美德。中華美德人人都可以擁有,關鍵是看你想不想擁有,團結同學你就擁有了中華美德;謙虛好學你就擁有了中華美德;為爸爸媽媽洗一次足你也擁有了中華美德……中華美德就在細微之處,只有你用心去做了才能發覺它。
“弘揚中華美德,構建和諧社會”,勢在必行。這是愛護中國文化的一次行動,讓我們愛護好那一顆中國心,不要讓它日積月累沒有了往日的風采!請不要只展望將來而忘記過去,過去也有許多值得我們學習,回味的地方!
傳統文化作文2
尊敬的領導、老師、同學們:
大家好!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弘揚韓杰精神,弘揚仁愛傳統”。
又一個春天,隨著冬天的逝去,悄悄地來到了我們美麗的校園——新蔡縣韓杰小學。高大美麗的教學樓,迎風飄揚的國旗,熱鬧的操場,筆直的馬路,郁郁蔥蔥的花壇……每當我呆在校園里,我都會不由自主地想起捐款幫助學生的王韓杰女士。
王住在印尼,但她總是想念她的祖國和家鄉,這使她錯過了一切。她回到家鄉定居,看到家鄉的教學條件有些落后,于是關心祖國教育的發展,關心家鄉教育的進步,萌生了捐款助學的想法。為了改變家鄉的教學條件,為了讓孩子們在寬敞明亮的教室里學習,為了給祖國增添更多的人才,1991年她捐了23萬元給我們學校建了一座12個班的教學樓。1992年6月,她又捐了10萬元給我們縣的成人中專建了一座教學樓。這是多么高尚的'情操啊!
職業是教師的王女士生活并不富裕。但是,為了改變家鄉的教育面貌,她攢錢,慷慨解囊。她的高尚情操和仁愛精神將永遠激勵我們的韓杰學生努力學習,爭取最好的,為祖國服務!我們不能辜負王女士對祖國花朵的殷切希望!
王女士的義舉,體現了中華民族傳統的扶貧濟困的美德。韓杰精神已經感染了每一位老師和學生。一方有難,各方都會支持。對于印尼海嘯、汶川地震、玉樹地震、舟曲泥石流等自然災害,我校師生自愿捐款、伸出援手、獻出愛心。紙幣和硬幣被投進了捐款箱。大家懷著美好的祝愿,默默為遇難者祈禱。送一朵玫瑰,手有余香。當我在電視上看到房子倒塌、老婆孩子失散、家夷為平地的悲慘畫面時,我不禁感到震驚,流下了眼淚;看到災民重建家園,家庭團聚的甜蜜笑容,我抑制不住內心的喜悅,笑了。老師經常教我們熱愛集體,樂于助人,團結同學,共同進步,發揚韓杰精神。兩年來,縣里發出的“建設仁義之地”的號召,成為新蔡人的實際行動。每個人都努力成為仁義模范,我們韓杰小學的學生也緊隨其后,努力成為“仁義學生”。
聽,從教室里又傳來了老師的講課。這聲音就像清澈的小溪演奏的歡快的音樂,滋潤著我們的心。讓我們在這百花齊放的美好日子里,努力做一個有愛心、有激情的仁人,揚起風帆,迎著初升的太陽,勇往直前!
弘揚韓杰精神,發揚仁愛傳統,創建和諧校園!
謝謝大家!
傳統文化作文3
中國的傳統文化博大精深,淵遠流長。幾千年的歷史轉變,流傳下來許多非物質的文化遺產,然而歷史前進的車輪卻讓有些傳統文化消失了,這不得不說是中華民族乃至全世界人類的損失。
之前看過中央電視臺的一個公益宣傳片,一個水晶雕刻大師正在雕刻一塊看起來十分普通的水晶原石,然而在他的雕刻刀下,水晶石呈現出了漂亮的外表,各種栩栩如生的作品陳列在玻璃柜中,向人們展示雕刻大師那高超的技藝。然而大師的兩種雕刻方法瀕臨后繼無人的窘境。還有一位畫唐卡的畫家,一幅幅精美的唐卡在他的'畫筆下呈現出生動的形態,但是用他的這種技法繼續畫唐卡的已經只有寥寥的幾個人了。還有許多的例子,這些無疑都是讓我們心痛的事情。看著這一幕幕,我覺得十分的辛酸,開始思考怎樣才能繼承和弘揚中國的傳統文化。
在我看來,弘揚傳統文化不是某一個人、或者某一些人的事情,這需要我們全社會的關注和關心,大家攜起手來才能辦到的事情。弘揚傳統文化離不開政府和媒體的宣傳,離不開社會大眾的參與,更離不開對像我一樣的少年兒童從小的教育與培養。
傳統文化作文4
昔我華夏,泱泱大國 。五千年的文明歷史沉淀, 五千年的文化基因傳承,在中華眾多優秀的文化遺產中,誰能主領風騷,成為中華之根呢?這個問題可能一時沒有誰能給出準確的答案, 但在我心中,我認為,筷子和中國書法能當此大任。
嬰兒時,長輩們用筷子蘸著各種味道教我們辨別酸甜苦辣,這是一種傳承;孩提時,爸爸敲打我們先下手夾菜的筷子,是一種明禮;長大后,我們用筷子往媽媽的碗里夾上她愛吃的菜,是一種感恩。中華飲食文化源遠流長,千百年來,一句“民以食為天”竟令無數文人騷客、權貴寵臣和普通百姓竟折腰。我們不妨夾起一雙木筷,從胃開始來讀懂中華文明。
筷子一頭圓、一頭方。圓的'象征著天,方的象征著地,對應天圓地方,這是中國人對世界基本原則的理解。其次,手持筷子時,拇指食指在上,無名指小指在下,中指在中間,是為天地人三才之象,也是最初人對人和世界關系的理解。
可能有人要追問,為什么我們不像美國人那樣使用刀叉呢?孟子在他的文章中說過:“刀叉會令人想起殺戮和鮮血。”這實在是完美的的詮釋。關于筷子,有許多風俗習慣。俗話說:“敲碗敲筷子,討吃一輩子。”吃飯不能敲碗;不能將筷子插在碗中間;捏筷子時不能將食指伸出等等。這些看似循規蹈矩的觀念,卻代代相傳。也許在科技高度發展的今天,很少有人再去注意這些麻煩而無道理的規則。可是,難道筷子真的比不上西式餐具嗎?若真是如此,孩童牙牙學語時,父母不會一遍又一遍教他們怎么使用筷子。我想,能夠代代相傳的,才配得上所謂“根”吧。
其次,我認為最能代表中國傳統文化的就是中國書法了。
中國書法,被冠上了“中國”這一修飾語。這就代表著書法是中國特有的,獨創的。中國書法是一門古老的漢字的書寫藝術,從甲骨文、石鼓文、金文演變而為大篆、小篆、隸書,至定型于東漢、魏、晉的草書、楷書、行書等。在我國漫長的歷史長河中涌現出許多優秀的書法家。顏體筆道瘦挺遒勁而含姿媚;歐體筆法有力險勁結構獨特;柳體更是集顏歐于一身,字體優美剛勁有力。我們在孩提時代,就在一筆一劃,一撇一捺地書寫漢字。而書法則是書寫漢字的最高境界。一個國家的語言代表著一個國家,所以我認為書法是中國民族的文化根基所在。況且,我們中華幾千年的文化傳承,有那一點離開過漢字呢?就是我們現在教材的印刷體,不也是一種獨特的書法體嗎?
沒有充實的精神家園,怎么會在高速發展的信息化時代中堅守自我,保持初心呢?同樣,一個國家如果沒有其特有的民族文明,又怎么會在世界多極化的發展中占據一席之地呢?水立于源則長其河,樹立于根則繁其葉。中國只有“飲其流者懷其源”,才能將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發揚光大。
傳統文化作文5
中國傳統文化——禮貌
中國,一個具有五千年歷史的國家;一個具有傳統文化的國家;一個具有數億人的國家;一個……
“學習爭先雖重要,禮貌禮貌也要好。學校規定都遵守,見到老師要禮貌。同學之間相友愛,友誼小手牽的牢。愛護公物放心上,樹立新風我做到。”這是一首禮貌禮貌歌。
禮貌就是中國傳統文化之一。
禮貌的定義:是指人與人之間和睦相處意念和行為,是言談舉止對別人的尊重與友好的體現。
小時候,父母總是說見到人必須要叫。小時候的我天真爛漫,很聽父母的話,一見到認識的人就會叫個不停,什么阿姨叔叔啊;姑父姑母啊……
此刻的我已是一個高一的學生了,不怎樣愛叫人了,只有在父母的逼迫下才會叫人。一般見到熟人也就笑笑而已了……老媽一向說“見認識的人必須要叫,這是禮貌問題。要做一個有禮貌的好孩子。”老師也經常說“在校必須要叫老師好,要做一個有禮貌的好學生。”但是此刻的我,總覺的自己是一個小大人了,一向嘴邊掛著阿姨叔叔什么的,會被我自己的朋友、同學笑話。
我承認這一點我做的不好,但我有自信的說我有一點做的很好----那就是尊老愛幼。
坐車是一件很普通的事,個性是公交車。在公交車上,后門一開就能看見三把黃色的`單人座椅,這三把座椅是專門為老弱病殘所設的。但我總是會看見一個孕婦或老人站著,偏偏會有年輕人、中年人坐在旁邊。其實我猜想坐著的人有想讓位的,但就是自己不想吃虧。直到售票員說“誰能讓一下位?”我有信心說我不是這樣的!正因我做到,看見這樣的狀況會主動讓位!
禮貌不用花錢,卻能贏得一切!禮貌能使有禮貌的人喜悅,也使那些受人禮貌相待的人喜悅!讓我們行動起來,做一個有禮貌的人。來繼續傳承中華的傳統美德----禮貌!
傳統文化作文6
生活中,我們隨處可感受到豐富多彩的民間工藝、獨特的風俗習慣和古老的民族藝術,這些元素構成了我們中華民族豐厚的傳統文化。傳統文化體現了中國人民自強不息、厚德載物、憂國憂民、以德化人的精神。
民間工藝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瑰寶之一,具有獨特的特色和豐富的內涵,歷史悠久,備受世界各國人民喜愛。民間工藝品種類繁多,如剪紙、陶瓷、刺繡、年畫、皮影、風箏等,寓意吉祥如意、長命健康、富貴有余、家庭和睦等美好愿望。這些傳統工藝品流傳廣泛,生動有趣,體現了中國人民的傳統文化和日常生活。
風俗習慣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百花園。滲透著豐富的歷史、政治、社會、科學、天文、地理等知識。如端午節的龍舟、粽子,元宵節賞花燈和猜謎,中秋節的月餅……這些風俗已成為全民性的娛樂活動。它們像大河流水中翻滾的波浪,是中國人的瑰寶,并籠罩著中華大地,使人感到驕傲。
民族藝術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精髓,我國民族藝術博大精深、絢麗多彩。如京劇,國畫等等,各地優美動聽的民歌、千姿百態的民間舞蹈、風韻別致的民樂、情趣盎然的畫面,都盛開中華民族的文明之花,點綴我們的生活。
傳統文化作文7
貴州省黔東南一帶苗族的節日。時間在農歷二月初二,也有在二月內選擇一個吉日進行的。敬橋,就是祭祀橋梁。
節日早晨,每家每戶的男人提著一只公鴨、三尾魚、糯米飯、酒、紙錢、香以及用紙條剪成碎紙纏在竹條上的一種祭物,到自家立的橋上祭祀。敬橋時先殺雞,把血灑在橋面上,然后拔些雞毛貼在上面;再插香、燒紙、念些簡單的'祝詞,倒些酒飯在橋上即算完成。事后要把剩余東西提回家。這一天還要煮糯米飯,全家共進節日美餐。有的人家要在這一天架橋。所架之橋有木橋、有石橋,一般為木橋。在野外架橋時,橋木的根端都要朝家門方向放置。橋木為杉樹,一般為三根,也有五根的,但絕不用雙數。橋架好后進行敬橋儀式。第二年同一時間進行“謝橋”活動。第三年進行“結束新橋”儀式,以后便是正常的敬橋。橋壞了要修補,同時多選擇在敬橋節這一天進行。還有的人家要在家里立陰橋,據說立陰橋家中會出能人。
民間認為,立陰橋出能人傷害地方,所以一般是悄悄的立,不讓別人知道。立陰橋只是用兩根杉木夾一根椿樹埋在大門內的地下,敬橋時也敬陰橋。
傳統文化作文8
當流行音樂風頭蓋過了古風古樂,當四大名著變得鮮有人知,當漢字被大家提筆忘字的時候,當歷史逐漸在人們腦海里模糊,這一切的一切,都在提醒我們,傳統文化正在我們的生活不斷地流失。
我們的傳統文化歷經千年的變化,從三皇五帝到唐宋元明清,從甲骨文到現代漢字,曾經的傳統文化就像一位學者,翻越崇山越嶺、沙漠戈壁走到我們面前大放異彩。而當今的.傳統文化,受到新的流行因素的影響備受時代的考驗,它就像一位攀巖者周圍都是懸崖峭壁,稍有不慎便跌入了萬丈深淵。而當今我們要擔起歷史的重任,堅守好保護好我們的傳統文化。
我們需要堅守傳統文化,因為我們不忍心看到未來的我們在目睹美景時,不在吟誦‘落霞與孤雁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一般唯美的詩句,而是啞口無言。
我們需要堅守傳統文化,因為我們不忍心未來的人們看見精彩的京劇表演,只能說我看不懂啊。
我們需要堅守傳統文化,因為我們不忍心未來的孩子們不再被古老的歷史書籍吸引,而是被韓劇偶像劇洗腦。
堅守不代表不改變不創新,隨著人們生活的變化傳統文化也應該做出反應。縱觀歷史,從之乎者也到白話文,從傳統相聲到風趣相聲哪樣不是在變革中生存下來。你看經典詠流傳將埋藏多年的古詩古文翻新成新的歌曲深受廣大人民的喜愛。你看詩詞大會讓古詩走入人心。
守住老祖宗的東西取其精華棄其糟粕不能‘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長’。守住落腳點才能讓傳統文化在決勝處柳暗花明又一村,在料峭上欣欣向榮。
傳統文化作文9
1900年5月26日,王道士在清除洞窟中的積沙時無意的發現了一個隱藏的洞穴,洞內滿藏著古物,從此,敦煌莫高窟出土了。當他發現后找周圍的官員,官員們雖然知道洞窟的價值,但卻因為運輸和費用而擱置起來。
文中有這樣的一段話給我以很深的感觸:“歐美的學者,漢學家、考古家、冒險家不遠萬里風餐露宿朝敦煌趕來,他們愿意變賣自己的全部財產,充作偷運一兩件文物回去的路費,他們愿意吃苦,愿意冒著葬身沙漠的危險,甚至做好了被打,被殺的準備,朝這個剛剛打開的洞窟趕來。”
外國人尚知如此對待中國的文物,而與此同時的中國人、中國政府、中國官員卻無動于衷。王圓箓王道士更是以令人難以想像的`低價大批大批的將文物賣給外國人,他的確是敦煌石窟的罪人。
今天,我們在痛恨王道士的同時,難道不應該反省自己對待中國文化的態度嗎?
就以這次歷史老師留下的作業為例,的確沒有引起我足夠的重視。我以為這并不重要,但在昨天晚上老師教育以后,我認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的確我不做作業不僅是對自己不負責,對老師不尊重,再往深處說更是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蔑視,對中國的不屑……我不敢正視我自己,現在我到底還有多少老祖宗留下來的東西。
不僅我個人如此,整個社會亦如此。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洋事物、洋思想、洋觀念涌入中國大地,沖擊著古老的東方文化,改變著中國人的意識、觀念。中國能否在這樣的沖擊下保持自己特有的文化理念,傳統的中國文明。當今我們痛恨韓國用中國節日申遺,但我們為中國的文化又做了什么?
保持中國傳統文明的長河,靠你,靠我,靠大家。
傳統文化作文10
我國有許多節日,首先,我們來介紹四個節日。
春節到了,家家戶戶張燈結彩,人們貼對聯,北方的人們喜歡吃餃子,所以就包餃子,春節期間,人們到親戚家去拜年,可熱鬧了。
清明節到了,人們懷念親人,同學們在老師帶領下,來到烈士陵園,紀念去世的英雄,請明也是春暖花開、柳綠桃紅的.好時節,是人們外出踏青的好日子。
端午節到了,我們可以吃到好吃的粽子,為了紀念屈原,有些地方還賽龍舟,快瞧,河面上龍舟里的年青力壯的小伙子正在奮力地搖著櫓板,真是太精彩了!
中秋節是團圓日,人們歡聚一堂,在一起吃月餅,好幸福呀!中國節日真有意義。
傳統文化作文11
中國傳統文化是值得我們引以為傲的,歷史的變遷,積攢到今天,我們所看到的文化,都是精髓。《中國詩詞大會》的播出,更多的是讓我們認識了中華文化的博學精深,引經據典,不就是為了順著這道光芒,感受史人的故事與深懷。
面對傳統文化,我們更多的是敬畏。歷史的沿繼,文化的繼承,我們應該像敬畏大自然一樣對待傳統文化,文化也是自然的產物,古代許許多多人們的思想結晶,短小精悍的詩句,傳達了多少情,多少義。中華文化承載的東西,往往要比你想象的要多很多。那一種"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境界,不同的人,面對的相同的文化,產生的是不一樣的情感,文化是多么的神奇啊!
面對傳統文化,我們更多的是呵護。歷史的東西,是不可再生產的,他的珍貴,是值得我們呵護的。文化告訴我們一個朝代的崛起與蕭條,這后面的原因,是值得我們借鑒與學習的.。傳統文化承載著的精神,是值得我們呵護并學習的。文化是不可摸、不可觸,卻有靈魂的東西,而這美麗的靈魂,需要我們細心呵護。
用心感受,來升華自身。文化的神奇、靈動,需要我們用心體會,體會其中的精華,體會史人想要告訴我們的故事,體會到那其中的真諦。修身養性,提升自我道德素質,品讀感受文化,是我們成長中的一步。
面對傳統文化,我們更多的是傳承。中華傳統文化的珍貴,需要的是代代相傳,推陳出新,我們應承擔起這個責任,潛移默化的傳統文化,推動著社會的進步與發展,見證著我們的生活越過越好。歷史的產物,古人的優秀品德,都會通過我們步入新的時代。在傳承中注入新的情感,留給后人意會。
正確的面對傳統文化,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需要我們去敬畏、呵護與傳承,才可以使神奇的文化沿以至用,繼續造福人類,因此我們得擔起這個責任。
傳統文化作文12
我國的傳統節日很多,比如:春節、元宵節、清明節、七夕情人節……其中在我國最盛大、最熱鬧、最受人們歡迎的節日是春節。春節還叫過年。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個叫“年”的怪物,居住在水里,每年的除夕這一天出來吃人,人們非常害怕它。有一年的最后一天,一位老奶奶說:“我有辦法對付那個怪物!”年果然又出現了,它向老奶奶的房子走去,看見門上的大紅紙,屋里燭火通明,年嚇得渾身發抖,忽然又聽見“啪啪”的響聲,年嚇得不知所措,狼狽地逃跑了。從此年再也不敢來了!原來年怕紅色、光、響聲。這一天人們叫做過年,過年就有了貼對聯、放鞭炮的習俗。
每次過春節之前,媽媽早早地就把年貨和新衣服買好了,就等春節回姥姥家過年了。到了姥姥家,我發現姥姥和姥爺都在為過年做準備。姥爺在忙著貼春聯,姥姥在煮過年時吃的肉食,而媽媽呢,卻在打掃衛生,這樣春節到來的時候就不用那么忙活來忙活去了。到了除夕,大家都在包餃子、看春節聯歡晚會。而舅舅卻在準備煙花,等吃餃子的時候燃放。這時餃子煮好了。隨著一聲聲巨響,天空中出現了一朵朵美麗的煙花,五彩繽紛美麗極了!當午夜的鐘聲敲響的時候,春節才正式拉開序幕,全家人共同舉杯,互相祝愿,幸福的笑容洋溢在每個人的臉上……
我覺得這個節日充滿了熱鬧、喜慶、團圓,在寒冷的冬天過上這么一個節日迎接春天讓人覺得很溫暖。我喜歡春節!
傳統文化特點
1.世代相傳,中國的傳統文化在某些短暫的'歷史時期內有所中斷,在不同的歷史時期或多或少的有所改變,但是大體上沒有中斷過,總的來說變化不大。
2.民族特色,中國的傳統文化是中國特有的,與世界上其他民族文化不同。
3.歷史悠久,有五千年的歷史。
4.博大精深,“博大”是說中國傳統文化的廣度—豐富多彩,“精深”是說中國傳統文化的深度—高深莫測。
傳統文化名言
1、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2、百尺竿頭,更進一步。
3、不降其志,不辱其身。
4、不為窮變節,不為賤易志。
5、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
6、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7、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忍不拔之志。
8、疾風知勁草,板蕩識誠臣。
9、精忠報國。
10、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11、烈士之愛國也如家。
12、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13、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
14、能勝強敵者,先自勝者也。
15、寧可玉碎,不能瓦全。
16、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
17、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
18、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
19、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20、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
傳統文化作文13
“過年了!過年了!……”我和小伙伴一聲又一聲的喊道。
春節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一個重要節日。在春節期間,人們會包餃子、放鞭炮等活動。這些習俗背后有著一個古老的.傳說:很久以前,有一個兇惡的怪物叫做“年”,每到春節就會出現,它只要輕輕一碰小孩的頭,就會讓孩子變得愚蠢。一位仙人告訴村民,“年”最怕紅色和光芒。于是人們便想出了在枕頭底下放紅包的辦法。當“年”再次來襲時,看到枕頭底下閃出紅光,立刻被嚇跑了。自此以后,人們每年春節都會在枕頭下放紅包,以驅趕“年”的出現。
春節,我們一家人團聚在家,共同享用年夜飯。突然間,外面傳來“噼噼啪啪”的聲音,讓我忍不住放下碗筷,走出家門。抬頭望去,只見天空中綻放著一朵朵絢麗多彩的煙花,仿佛在給夜空披上華麗的盛裝。我激動地拿出鞭炮,用打火機點燃,“嗖”的一聲,一束煙花沖上天空,綻放出美麗的光芒。
春節對我們小孩來說不僅是快樂的,也是喜慶的,更是熱鬧的。
傳統文化作文14
中國文化,就是風雨中堅忍不拔的大樹,無論有多大的困難都無法將他打敗;就是風雨時同舟共濟的努力,團結一心用愛溫暖每一個人;就是風雨后七色的彩虹,只有在與困難搏擊之后才會顯現。
5。12,我要愛。在5。12特大地震中,我們淚流滿面,在巨大困難面前,所有同胞眾志成城;2015,中國北京。在圣火遭遇困難的時刻,中華兒女不惜一切代價,在08奧運之風吹遍世界的'時候,炎黃子孫熱情歡迎各國各族人民。這,不就是中國文化所倡導的嗎?這,不就體現出了中國文化經久不衰嗎?
其實,中國文化就在我們細小的舉動中流露。在早上,媽媽耐心的叫我們起床;上學路上,不隨便攀折樹木;學校里,見到師長禮貌問好;上課時,謙虛認真地傾聽;課間,朋友互相幫助,不恥下問……國學并不是一定多么深奧的哲學,而是在最細微中體現的。人們常說“腹有詩書氣自華”,的確如此,但是腹有詩書卻不能夠真正做到書中所講,豈不是變成了書呆子?!現在的人,大多都是一肚子學問,卻顯得特別膚淺,是他們學問少嗎?不,是他們做不好。在如此發達的21世紀,我們需要的是高素質的知識型人才,之所以把“高素質”放在前面,是為了強調文明、禮儀、幫助、關愛、感恩等素質的重要性。而這些素質就是直接或間接的來自中國文化,這些中國文化,就是大家所說的國學。
中華五千年孕育了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21世紀中國文化,就在我們手中!讓我們共同傳承,讓我們發揚光大!
傳統文化作文15
它,是一種擁有三千多年歷史的古老的藝術;它,是一種從秦漢一直延用至今的權威的信物;它,曾一度被人們視為雕蟲小技,而今又重新崛起,傲然挺立于藝術之巔。
它是什么?2008年北京奧運會會徽的發布,把它的形象傳遍了世界的每一個角落,使每一個人都認識了它。十三億中華兒女認識它了,六十億世界人民也認識它了。它,就是——篆刻。
我剛開始可得時候,以為篆刻很簡單,沒想到一刻,豎橫都歪歪斜斜,有時還沖過去,石頭的面都刻得亂七八糟,刻了兩百多條,才刻直。把以前的作品,和最近的作品相比,真是天壤之別呀!
現在我刻地漸漸好多了,也受了老師的表揚,但我沒驕傲,相信會更上一層樓。
篆刻是一種集詩、書、畫、美學、雕刻于一身的一門綜合藝術,而心態本身就是一門藝術,有喜有憂,有悲有歡。如果一個人內心過于激烈,那么他的作品也會與他的`性格大體相同,反之,如果一個人內心過于平庸,沒有嬉笑怒罵,那么他的作品也定會甚俗,一個有形而無神之人創作出來的作品亦會有形無神。
我堅信: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關終屬楚;苦心人,天不負,臥薪嘗膽,三千越甲可吞吳。”在今后的日子里,認真學習篆刻,取得好成績。
【傳統文化作文】相關文章:
傳統文化的作文07-06
傳統文化的作文11-02
傳統文化的作文(精選)07-04
【經典】傳統文化的作文07-27
與傳統文化的作文01-15
傳統文化的作文11-17
作文守住傳統文化06-25
學習傳統文化的作文06-22
傳統文化的中學作文06-28
描寫傳統文化的作文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