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的由來作文常用15篇
在學習、工作或生活中,說到作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作文是一種言語活動,具有高度的綜合性和創造性。寫起作文來就毫無頭緒?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端午節的由來作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端午節的由來作文1
是一個傳統節日,相傳在汨羅江理,有愛國詩人的遺體,老百姓們為了紀念他就在汨羅江里拋,防止魚蝦們傷害到的身體。后來就逐漸演變成今天的。
端午節不光要吃粽子,還有“賽龍舟”這個項目,是為了借助龍王的威力,不讓大膽的魚蝦吃送給屈原的粽子舉行的。
站在龍頭的人們負責大鼓,在船身的人負責劃船,劃得最快的那一個船隊,就能獲得第一名和獎品,回到岸邊,坐在椅子上,吃著糯糯的,香香的,甜甜的粽子,欣賞著風景,呼吸著新鮮的空氣,別提有多舒服了。
傍晚,又以那好的夕陽作為背景,男女老少穿著盛裝,歡歡喜喜的.載歌載舞。
真是“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吶。不一會兒,天就黑了下來。人們圍坐在一起,唱著歌兒,說著家長里短,吃著自己做的食物,感覺可真棒!
時光悄悄的溜走,可大家余興未盡,只好依依不舍的離去,靜靜的夜晚黑不了,被萬家燈火映成了白晝。
端午節的由來作文2
端午節是我過傳統節日,每到這一天,家家戶戶都要吃粽子、劃龍舟、插艾葉……
據說,端午節是為了紀念按我國古代詩人屈原而定的,已經有兩千多年歷史了
關于這個節日,還有一個美麗的傳說:屈原是戰國時期有名的詩人,他忠誠愛國,讓楚國漸漸強盛起來。但在朝中,有些權貴對他的意見不滿,經常在楚王面前說他的壞話,楚王也相信了那些權貴的讒言,漸漸離屈原越來越疏遠。雖然楚王那時已不相信屈原了,但他仍然放棄:關注人民,寫了許多愛國詩。
后來楚王中秦王的圈套,被軟禁在了秦國。又派兵攻打楚國的首都。屈原知道后,悲憤萬分,就在五月初五那天,抱著石頭投河自盡了。
楚國的百姓知道后,悲痛萬分。他們想盡辦法救屈原,曾幾次駕小船去打撈他的'尸體,但還是沒撈到。于是人們怕屈原在下面吃不飽,又把許多美食投進河里,還把一種外面用竹葉包著大米,還用紅線繞著它。人們把它稱為粽子。
如今啊!,雖然我們不會再把食物投進河里了。但依然有許多風俗流傳至今。端午節真是一個有意義的節日。
端午節的由來作文3
我國有許多的傳統節日,比如:春節、中秋節、端午節……其中,我最喜歡端午節了。
端午節為每年的'農歷五月初五,又稱端陽節,五月節。端午節是我國漢族人民的傳統節日,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動有吃粽子,賽龍舟,摘艾葉等。
你知道為什么要吃粽子,賽龍舟嗎?那是為了紀念一個叫屈原的愛國詩人,當屈原知道秦軍攻破楚國的消息后,悲憤交加,抱石跳入汨羅江,以身殉國。沿江百姓紛紛引舟競渡前去打撈,并將粽子投入江中,以免魚蝦吞食他的身體。所以,端午節也叫詩人節。
端午節的由來作文4
我知道端午節的來歷。在古代有個叫屈原的詩人,他非常非常的愛國,后來他被壞人冤枉,為了表達他對國家的.忠誠和愛國之心,就跳進汨羅江,當地的老百姓知道了這件事情,就劃船去救他,大家一直劃到洞庭湖都沒有找到屈原的尸體,后來人們為了紀念他,每到農歷五月初五,人們就用劃船這種方式來紀念他,慢慢的就演變成了今天的“賽龍舟”。當地的人們也在五月初五這天,給水里扔米團,是為了不讓水里的魚,蝦吃掉他的尸體,也慢慢的變成了今天的“吃粽子”。
端午節的由來作文5
“五月五端午節,插艾葉,戴香囊,吃粽子,撒糖,下水龍舟!泵慨斚奶熳钪匾墓澣铡宋绻澋絹頃r,我都會聽到船上傳來的聲音。唱歌。
端午節是農歷五月初五,又稱端陽節。
相傳屈原是楚懷王的大臣。因為嫉妒楚蘭,他在楚王和繼位的慶襄王面前誹謗屈原。楚王逐漸疏遠他,最后甚至流放了屈原。屈原悲痛欲絕,浪跡江湖,寫完最后一部作品《懷沙》后,跳江自盡。屈原自殺后,百姓悲痛萬分。他們都順流而下尋找屈原的遺體。為了不讓魚蝦吃掉屈原的尸體,甚至有人做粽子等食物給魚吃。于是,逐漸演變為賽龍舟、吃粽子。
端午節期間,人們還有賽龍舟、吃粽子、喝雄黃酒、掛荷包、系五彩絲線等諸多習俗。這么多的風俗都是為了驅邪或者紀念屈原的死而做的。
在我們家,奶奶包好粽子后,一般都會給鄰居們送幾個粽子,以示友好,然后各家過節。晚上,我們一家人開始看電視,逛夫子廟……
心想:原來每個人身邊的`節日里都有這樣美麗的故事?磥砦冶仨毢煤脤W習,了解歷史,多了解文化知識了!
端午節的由來作文6
早上起來,媽媽說:“該吃飯了”!我看見桌上放了一盤熱氣騰騰的粽子。
我問媽媽,今天為什么要吃粽子呢?媽媽說:“端午節到了”我問媽媽什么叫端午節呀?媽媽告訴我“人們為了紀念屈原,在每年農歷的`五月初五都要包粽子吃。”我一邊吃粽子,一邊聽媽媽繼續說,現在有好多種粽子,有肉粽子,水果粽子,甜粽子……不但粽子的種類多,而且樣式也很多,可供人們選擇。
我聽了媽媽的話,知道了端午節的來歷,心里很開心。
端午節的由來作文7
端午節是中華民族古老的傳統節日之一。端午也稱端五,端陽。此外,端午節還有許多別稱,如:午日節、重五節,五月節、浴蘭節、女兒節,天中節、地臘、詩人節、龍日等等。雖然名稱不同,但總體上說,各地人民過節的習俗還是同多于異的。
由來傳說一紀念伍子胥
端午節的第二個傳說,在江浙一帶流傳很廣,是紀念春秋時期的伍子胥。伍子胥名員,楚國人,父兄均為楚王所殺,后來子胥棄暗投明,奔向吳國,助吳伐楚,五戰而入楚都郢城。當時楚平王已死,子胥掘墓鞭尸三百,以報殺父兄之仇。吳王闔廬死后,其子夫差繼位,吳軍士氣高昂,百戰百勝,越國大敗,越王勾踐請和,夫差許之。子胥建議,應徹底消滅越國,夫差不聽,吳國大宰,受越國賄賂,讒言陷害子胥,夫差信之,賜子胥寶劍,子胥以此死。子胥本為忠良,視死如歸,在死前對鄰舍人說:“我死后,將我眼睛挖出懸掛在吳京之東門上,以看越國軍隊入城滅吳”,便自刎而死,夫差聞言大怒,令取子胥之尸體裝在皮革里于五月五日投入大江,因此相傳端午節亦為紀念伍子胥之日。
源于紀念孝女曹娥端午節的第三個傳說,是為紀念東漢孝女曹娥救父投江。曹娥是東漢上虞人,父親溺于江中,數日不見尸體,當時孝女曹娥年僅十四歲,晝夜沿江號哭。過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五日后抱出父尸。就此傳為神話,繼而相傳至縣府知事,令度尚為之立碑,讓他的弟子邯鄲淳作誄辭頌揚。 孝女曹娥之墓,在今浙江紹興,后傳曹娥碑為晉王義所書。后人為紀念曹娥的孝節,在曹娥投江之處興建嫦娥廟,她所居住的村鎮改名為曹娥鎮,曹娥殉父之處定名為曹娥江。
由來傳說二紀念屈原
據《史記》“屈原賈生列傳”記載,屈原,是春秋時期楚懷王的大臣。他倡導舉賢授能,富國強兵,力主聯齊抗秦,遭到貴族子蘭等人的強烈反對,他遭讒去職,被趕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寫下了憂國憂民的.《離騷》、《天問》、《九歌》等不朽詩篇,獨具風貌,影響深遠(因而,端午節也稱詩人節)。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終不忍舍棄自己的祖國,于五月初五,在寫下了絕筆作《懷沙》之后,抱石投汨羅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譜寫了一曲壯麗的愛國主義樂章。 傳說屈原死后,楚國百姓哀不已,紛紛涌到汨羅江邊去憑吊屈原。漁夫們劃起船只,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真身。有位漁夫拿出為屈原準備的飯團、雞蛋等食物,“撲通、撲通”地丟進江里,說是讓魚龍蝦蟹吃飽了,就不會去咬屈大夫的身體了。人們見后紛紛仿效。一位老醫師則拿來一壇雄黃酒倒進江里,說是要藥暈蛟龍水獸,以免傷害屈大夫。后來為怕飯團為蛟龍所食,人們想出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發展成粽子。 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龍舟競渡、吃粽子、喝雄黃酒的風俗,以此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
端午節的由來作文8
今天是端午節。那么,你們知道你們這個傳統節日是怎么來的嗎?我給同學們講講爺爺講過的故事:從前,有一個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他是楚國人。當國家的發展受到經濟入侵中國的威脅時,他向朝廷獻計獻策,卻被趕出朝廷。屈原悲痛萬分,懷恨在心跳汨羅江而死。當地人得知此事后,漁民立即出海打撈尸體。有的把米撒到河里,讓魚吃飽,不咬屈原的身體。
后來兒童學習網,人們把農歷五月初五定為端午節。人民節是為了讓大家緬懷屈原的'故事,弘揚愛國主義精神,保衛和建設祖國。
這一天,賽龍舟,吃餃子,在門上貼一些樹葉,舉行一些紀念會。豐富多彩的慶祝活動。
我們可以一家人吃粽子,聽爺爺講故事。我們很開心。立志要做到必須能夠熱愛民族的偉大祖國。長大后要在社會上報效祖國。
端午節的由來作文9
農歷五月初五,俗稱“端午節”!拔濉迸c“午”通,“五”又為陽數,故端午又名端五、重五、端陽、中天等,它是我國漢族人民的傳統節日。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動逐漸演變為:吃粽子,賽龍舟,掛菖蒲、艾葉,薰蒼術、白芷,喝雄黃酒。據說,吃粽子和賽龍舟,是為了紀念屈原,所以解放后曾把端午節定名為“詩人節”,以紀念屈原。至于掛菖蒲、艾葉,熏蒼術、白芷,喝雄黃酒,則據說是為了壓邪。盡管端午節年年過,但是關于端午節的'來歷,卻不甚清楚,歸納起來,大致有以下諸說。
端午節的來歷之一:紀念屈原說。此說最早出自南朝梁代吳均《續齊諧記》和北周宗驚《荊楚歲時記》的記載。據說,屈原于五月初五自投汩羅江,死后為蚊龍所困,世人哀之,每于此日投五色絲粽子于水中,以驅蛟龍。又傳,屈原投汩羅江后,當地百姓聞訊馬上劃船撈救,一直行至洞庭湖,終不見屈原的尸體。那時,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起匯集在岸邊的亭子旁。當人們得知是打撈賢臣屈大夫時,再次冒雨出動,爭相劃進茫茫的洞庭湖。為了寄托哀思,人們蕩舟江河之上,此后才逐漸發展成為龍舟競賽?磥恚宋绻澇贼兆印①慅堉叟c紀念屈原相關,有唐代文秀《端午》詩為證;“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靶Τ彰烀,不能洗得直臣冤!
端午節的由來作文10
端午節是我國民間三大傳統節日之一。關于它的起源有多種說法。
第一種是現在民間最流行的說法。每逢佳節,吃粽子、賽龍舟,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相傳屈原在農歷五月初五跳汨羅江,為的`是保持高尚的品格,避免勾結腐敗的朝廷。人們劃龍舟救他們,甚至把魚蝦蟹的飯團扔到河里,以免他們吃飽了屈原的尸體。后來,這個習俗就流傳了下來。
第二種說法是端午節是龍的節日。這是近代學者聞一多在《龍舟試水》中提出的。他認為,四五千年前,南方少數民族在這一天舉行各種活動,紀念龍神。
第三種說法是:春秋時期,楚國伍子胥投奔吳國,幫助吳王稱霸。后來夫差打敗越國,伍子胥因勸吳王不要讓越王勾踐歸國,被陷害被迫自刎。死后,尸體被扔進河里。相傳伍子胥從此成為“浪神”。為了悼念伍子胥,江浙人民在五月初五舉行了各種祭祀活動。
我們的祖國有五千年的文明史和源遠流長的文化。一個端午節竟然有這么多的來歷,真是有趣!
端午節的由來作文11
今天是五月五日,是我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
聽說很久以前,偉大的詩人屈原,在五月五日跳入汨羅江,人們怕他被江里的魚蝦吃掉,就做了許多的飯團,“撲通,撲通!丟進了江里,用飯團去喂魚蝦,聽說魚蝦吃飽了,就不會吃屈原了。后來,人們為了紀念屈原,每年的五月五日,都會做許多的.飯團,也就是現在的粽子,還會舉行龍舟賽等活動……
這就是端午節的由來!
我喜歡吃粽子,我喜歡過端午節。
端午節的由來作文12
有一天,我看了一本書,書中的所有內容都是節日的由來。我最感興趣的是《端午節的由來》。上面寫著:屈原為楚國大臣,天子聽他的話,治國有方。皇上非常寵愛他。但是,其他大臣見他如此受皇帝寵愛,對屈原十分嫉妒。他們在皇帝面前說屈原的`壞話。皇上聽信讒言,舉國上下不寧。屈原知道后,悲痛欲絕,投河自盡。
屈原死后,楚國百姓悲痛萬分,紛紛涌到汨羅江上祭奠屈原。漁民們劃著小船在河里來回打撈屈原的遺體。一位漁民拿出為屈原準備的飯團、雞蛋等食物,拋入江中。據說,如果水中的魚蝦吃飽了,就不會想要屈原的尸體。一位老醫生拿來雄黃酒倒在河里,說是用雄黃酒的藥性來昏龍水獸,以免傷害屈原。后來,人們怕飯團被龍吃掉,就想用粽葉來填飯,把飯團裹起來踩死。后來發展成粽子。
以后每逢農歷五月初五,就有賽龍舟、吃粽子、喝雄黃酒的習俗,以紀念愛國詩人屈原。
端午節的由來作文13
眼看著今年的端午節即將要來臨了,這讓我想起了去年的端午節,那天,老師為我們組織了一個別開生面的端午節。
記得端午節的前兩天,老師就對我們說,端午節當天,請家長學校來包粽子,家長同學一起過端午節。聽了這個消息,我十分的開心,回家告訴了媽媽,媽媽說這是一次難得的鍛煉機會。
經過了兩個不眠之夜,我終于盼來了這個學期最期望的日子——端午節。上午,我們上完課之后,取出了特殊的'“學習工具”,有電飯鍋、粽葉、糯米餡兒的,我們還別出心裁地帶了50個花繩的線。
等家長全部到齊后,激動人心的時刻到了,班主任武菁老師宣布活動開始,我們16個小組開始包粽子,一開始的時候,我們每個人都不會包粽子,不是掉米粒就是不會綁繩子,過了一會兒,連餡兒也掉了出來,我在思考:為什么?why,What?不過,沒一會兒,我們就都會了,因為有媽媽呀,媽媽手把手地教我,我由剛開始的手腦不協調,也能熟練地包了,而且,我還連包了五個呢!
二十分鐘后,放眼望去,每個小組已經包了不少粽子了,教室里彌漫著一股粽葉的味道。老師下令:“開火,蒸粽子!蔽覀儼把粽子放進11個蒸鍋中,現在,我們就等著粽子熟了,大飽口福呢!
這時候,我們開始搓花繩,老師先為我們演示,用五根顏色不同的繩放在一起搓,搓好再打個結即可。然后,一個個“手工藝人”上崗了。
剛搓完,一股清香撲鼻而來,哇,真香!是粽子熟了。我們每個人都分到了兩個粽子,粽子的香氣直往我鼻子鉆,再澆上一勺蜂蜜,我咬了一口,糯米又香又甜,真是太好吃了。
在大家的歡聲笑語中,我度過了一個難忘的端午節。
端午節的由來作文14
端午節是中華民族古老的傳統節日之一。端午節又稱端午節,端陽。此外,端午節還有許多其他名稱,如:下午節、重陽節、五月節、沐浴節、兒童節、天中節、迪拉節、詩歌節、端午節等。
端午節,中國人兩千年傳統和習俗,因為地域廣闊,民族眾多,有許多故事和傳說,產生了許多的節名,而且各地有不同的習俗。主要內容有:女兒回娘家,鐘馗像,歡迎鬼船,躲午,后午休樹葉,掛菖蒲,艾草,游百病,佩香囊,備甜酒產品,賽龍舟,比武,擊球,蕩秋千,以雄黃畫兒,喝雄黃酒,菖蒲酒,吃五大餅,咸蛋,粽子和時令鮮果等,除了迷信活動已經逐漸消失,其他的已經蔓延到中國和亞洲鄰國。有些活動,如賽龍舟,已經有新的發展,突破時間,地域的限制,它已成為一個國際體育賽事。
對于端午節的由來,說法甚多,諸如:留念屈原說;留念伍子胥說;留念曹娥說;起于三代夏至節說;惡月惡日驅避說,吳月民族圖騰祭說等等。以上各說,各本其源。據學者聞一多老師的《端五考》和《端五的`汗青教導》羅列的百余條古籍記錄及專家考古驗證,端午的起源,是中國古代南方吳越民族舉行圖騰祭的節日,比屈原更早。但千百年來,屈原愛國主義和感人詩詞廣泛植根于人們心中,人們“珍愛和悼念它,在世界上討論它的話語,代代相傳”。因此,紀念屈原的理論影響最廣、最深,占據主流地位。在民間文化領域,中國人把端午節賽龍舟、吃粽子與紀念屈原聯系在一起。
到現在為止,端午仍然是中國民族它的三大傳統節日之一!
端午節的由來作文15
在每年的五月初五“端午節”,人們會賽龍舟、吃粽子、喝雄黃酒,這些習俗來自于一個故事。
傳說愛國詩人屈原投江后,楚國的老百姓紛紛前往汨羅江邊憑吊他。漁夫們列起船隊,打撈屈原的'身體。一位漁夫拿出雞蛋和飯團,一個個丟進江里,說喂飽了魚龍蝦蟹,它們就不會去咬屈大夫了。人們見了就紛紛仿效。一位醫生則拿來了一壇雄黃酒倒入江中,說要藥暈蛟龍水獸,以免它們去吃屈大夫。后來,人們用揀樹葉來包飯,還在外面纏上彩帶,慢慢地就發展成了今天的粽子。后來,人們將每年的五月初五定為“端午節”,在當天賽龍舟、吃粽子、喝雄黃酒,以此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
以此,媽媽們讓我拿了一個飯團包粽子,我看著飯團和揀樹葉非常緊張,好不容易包成了三角形,又不知道怎么打結,最后打上了蝴蝶結。媽媽給了我一個大拇指,我真的很開心!
端午節會讓我想起古時候的故事。它也給了我很多快樂。
【端午節的由來作文】相關文章:
作文端午節的由來06-24
端午節的由來精選作文06-25
端午節的由來的作文07-10
端午節由來06-27
端午節的由來01-27
端午節的由來06-27
端午節由來的小學作文07-01
端午節的由來作文06-26
端午節由來與傳說作文07-04
端午節由來英文作文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