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上游水土保持情況調研報告
在現在社會,報告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報告中提到的所有信息應該是準確無誤的。相信很多朋友都對寫報告感到非常苦惱吧,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上游水土保持情況調研報告,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上游水土保持情況調研報告1
一、加強水土保持,對農業生產和生態環境的影響評價 安丘市位于山東半島中部,總面積1928平方公里,其中水土流失嚴重地區面積為1022平方公里。該地區屬沂蒙山區,區內溝壑發育,地形破碎,土壤侵蝕模數為3510噸/平方公里.年。每年大量泥沙輸入下游水庫,造成水庫淤積。嚴重的水土流失給當地人民生產生活帶來很大困難,人均糧食生產僅為320公斤,人均收入1030元,遠遠低于全市最低水平。
在上級業務部門和水土流失區群眾的努力下,投資1.06億元,投工3069萬個,搬動土石方2469萬方,對我市城頂山、留山、大安山等小流域進行了綜合治理,至2004年底,全市共治理水土流失面積387平方公里,占水土流失總面積的38%。
1加強水土保持,顯著改變了治理區內群眾的生產生活條件。在治理過程中,大力實施坡改梯,注重田間道路和地埂利用,突出小型水利水保工程建設,積極開展塘堰整治,累計完成坡改梯28524公頃,修建田間道路520公里,修建塘壩、水池等小型蓄水保水工程278座,治理區內人均基本農田1.7畝,人均產糧由治理前的320公斤提高到364公斤,有效的解決了治理區內群眾的溫飽問題。
2加快了治理區群眾脫貧致富的步伐。在治理過程中始終把治山治水與治窮致富緊密聯系起來,寓開發與治理之中,改土治水,為發展優質高效農業奠定了基礎。立足區位和自然優勢,大力發展林果業,著力培育新的生長點。據統計,治理后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1757元,比治理前增加22%。
3治理區內生態環境得到明顯改善。經過治理,治理區內林草地面積達到20124公頃,植被覆蓋率達到52%。植被的增加,減少了地表蒸發量,增加了降雨的概率,使治理區內的小氣候得到了調節,空氣得到了凈化。每到春暖花開之時,漫山遍野的果樹花、槐花,香飄萬里、爭芳斗艷,人在其中走,有如在畫中游的感覺,陶冶了人們的情操。小型蓄水保水工程的建成,流域內年攔蓄水量1224萬方,保土量130萬噸,汛期削減了洪峰,減少水害的發生。隨著蓄水量的增加,提高了地下水位,修建水窖、機大井,解決了了缺水村莊的人畜吃水問題。
二、水土保持工作的主要經驗、做法
水土保持治理關系到群眾的切身利益,因此,為確保水保項目工程的順利完成,必須建立一套完整的制度措施。首先成立小流域治理辦公室,該機構隸屬當地人民政府,具體職責是:負責工程的立項、勘測設計、生產準備、工程建設、生產運營、工程管理等。市、縣兩級水保辦負責工程的監督工作。在治理形式上,采取集中統干與專業隊常年干相結合的方式。根據治理任務及特點,專業性較強的水利水保工程入谷坊、塘壩、蓄水池高專業承包,其余利用冬春農閑時間組織群眾進行治理。
在實施過程中實行“三制管理”,即實行行政領導建設項目法人制、工程招標制、工程項目監理制。實行項目法人制,落實和完善項目領導責任制、組織責任制,對項目建設和管理全程負責,克服項目法人不清,責任不到任,建設時斷時續等弊端。實施工程招標制,對項目規劃設計單位、施工單位、監理單位進行優選,公開公平進行競爭,克服規劃設計不嚴、建設和施工單位無資質或資質不全和人情工程的弊端。實行工程項目監理制,對項目建設的進度、質量、投資進行全面控制,消除施工質量不高等困擾工程建設的因素。
在項目建設過程中,積極引進新品種推廣應用新技術,使之成為治理區人民脫貧致富工程。引進產量高、品質高的大櫻桃品種,采用冬暖式大棚新技術,生產的櫻桃在清明左右即可上市,由于抓住了時間差,價格較高,帶來可觀的經濟效益。同時,利用治理成果,大搞旅游開發,使之發揮更大的潛能。我市城頂山小流域區域內原有一座公冶長祠,是春秋戰國時魯國名士、孔子佳婿公冶長隱居讀書的地方。在規劃治理中,投資100多萬元在原址上修建成頗具規模的公冶長祠,房屋院落采用仿古建筑,同時在古樹參天、風景秀麗的城頂山北峰修建懷古亭,立于亭上四面望去,春可見秀麗山川,繁花似錦,秋可見碩果累累,一片豐收景象。現已成為濰坊市民俗游的一個景點。每年四、五月份,游客穿行于花的海洋,拾級而上,登上懷古亭無不為眼前的秀麗景色所陶醉,僅此一項年可收入50萬元。
三、存在的主要問題
現行水土流失治理項目仍沿襲計劃經濟條件下的管理體制,尚未打破計劃經濟的束縛,各部門各自編制計劃,層層上報,在由上級部門下達任務及資金,突出對計劃任務的管理,缺乏項目的實施及運作的管理。項目實施已發生假、湊、亂及資金被擠占、挪用現象,難以保證項目實施的質量。長期以來計劃經濟體制下的.“重建輕管”中技術、輕管理的人仍然存在,常使資金很難落到項目實施部門,造成項目建設和管理的被動,加之水保項目科研工作相對滯后,前期工作不能適應新形勢下水土保持生態環境的發展,項目變更、資金挪用現象時又發生,加大了項目管理的難度。
水土保持項目建設雖然有了一系列的管理制度,初步建立項目審批制度、檢查驗收制度、資金管理制度,但在實際工作中操作性差,當前水土保持一部分資金為財政撥款,基層普遍對爭取資金的積極性很高,但資金到位后的管理上相對薄弱,有的甚至缺乏監督約束機制,辦事程序不規范,財務制度混亂。
資金投入不足,嚴重制約著水土保持工作的開展。由于缺乏資金,我市尚有635平方公里的水土流失嚴重的地區未得到有效治理。自2000年至2004年五年間,上級扶持資金僅為42萬元,投入不足,造成水土保持治理區比較零散,缺乏成方連片大規模示范基地和治理進度緩慢。
四、對策及建議
省級補助扶持資金作為水土保持項目建設的起動資金,在整個項目建設過程中起著不可估量的作用,市對基層水土保持建設的鼓勵和支持。因此,我們建議進一步加大對水土保持治理工作的投資力度,扶持治理一批面積大、范圍廣、高質量、高標準的水土保持示范點。同時要保持扶持資金的連續性,做到治理一區,效益一區。
在資金管理上采用報帳制,即由縣級水保部門與項目所在鄉鎮政府簽訂工程建設責任書,又向政府組織招標確定施工單位,水保部門和鄉鎮政府派人監督施工,按項目實施進度和雙方核定的工程量將工程款撥付到項目所在鄉鎮政府,施工單位憑正式發票到鄉鎮財政所報賬。項目竣工后,一切支出原始憑證經水保部門審核后保存在縣水保財務部門,鄉鎮政府財政所留復印件備查。這種形勢既發揮鄉鎮政府的職能作用,充分調動其積極性、主動性、責任心,起到水保部門和施工單位難以起到的作用,又杜絕了水土資金的流失,從而保證工程順利進行。
上游水土保持情況調研報告2
20xx年10月中下旬,市政協提案委員會調研組在副主席鄧剛的帶領下,對河上游水土保持工作進行了調研。調研組先后實地察看了窯上水庫、龍貴地水庫、水庫的大壩蓄水情況,鄉村水土流失和生態建設情況,村一線天小流域治理的攔沙壩、坡改梯情況,小流域坡改梯、封禁、退耕還林還草治理的情況,片區供水情況,市中心城區環城綠化、石漠化治理工程情況等,聽取了縣鄉、鄉、區辦事處和市縣兩級林業、水利部門的匯報,并與村組干部座談。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河上游水土保持工作現狀
河上游集雨范圍主要為片區,包括區辦事處、縣鄉、鄉的村、村,總人口0.72萬人,其中農業人口0.7萬人,農業人均耕地0.15公頃,人均純收入1330元,農業總產值35.78萬元,是窯上水庫、水庫和龍貴地水庫等三個水庫的水源地。
近年來,各級林業部門在該區域內實施天然林保護工程、封山育林工程、森林管護工程、退耕還林還草工程和石漠化治理試點工程。退耕還林還草向河上游傾斜,同時加大了環城綠化帶的建設;水利部門實施水土保持的小流域綜合治理工程等,在區的一線天、小流域實施了國債水土保持項目小流域治理工程,在縣雙戛、發箐兩鄉實施了“長江流域治理工程”;對窯上水庫水源保護區做到人員落實、機構及管理制度健全,并在窯上水庫庫區內和壩下、河分別設立水質監控點,每年豐、平、枯水期對水質進行監控、監測。環保部門對河上游的水環境監管到位,嚴格按照窯上水庫水源保護要求,防止有污染和影響水質的建設項目進入保護區;有較大污染源的啤酒廠、食品廠等已建成污水處理設施,要求做到設施運行正常,確保外排達標。
河上游水土保持工作取得階段性成果,綠化美化凈化城市效果明顯,產生了良好的社會效益。河道治理初見成效。水利部門工程治理和水庫的建設管理對水土保持和防洪起到了很好的作用。20xx年以來,林業部門在河流域內實施退耕還林還草2387公頃,使河流域的林草植被率達44.11%,上游的幾個水源地范圍達到40.39%。各有關部門不斷加大對《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土保持法》等法律法規的宣傳力度。廣大干部群眾對水土保持工作的認識程度有所提高。
二、存在的問題
(一)河流域水土流失依然嚴重。
1、河流域面積302.39平方公里,水土流失面積135.94平方公里,占國土面積的44.96%,其中輕度水土流失面積44.94平方公里,中度水土流失面積46.27平方公里,強度水土流失面積25.98平方公里,極強度水土流失面積18.75平方公里。每年土壤侵蝕總量達92.97萬噸。
2、水土流失造成石漠化加劇。我市是全省石漠化嚴重的地區之一。河流域總面積302.39平方公里,石漠化面積高達179.59平方公里,占流域面積的59.39%,其中輕度石漠化面積100.08平方公里,中度石漠化面積37.02平方公里,強度石漠化面積35.99平方公里,極強度石漠化面積6.49平方公里。
3、流域內25度以上坡耕地及荒山(含石漠化)還需治理。還需退耕還林還草面積3207公頃。水庫水源點--縣鄉村全村90%以上屬于25度以上坡耕地,由于沒有實施退耕還林還草,不能起到保水固土作用。
(二)河上游水污染問題。
1、水庫污染較嚴重。一是窯上水庫78戶村民搬遷問題至今仍未徹底解決,排放的生活污水繼續污染著窯上水庫,庫區內嚴重超標的大腸桿菌還在影響著城區人民的身體健康。二是水庫左岸沒有截污管道,周圍村(居)民生活污水直排水庫內,動物尸體、生活垃圾遍及庫區,水庫左岸的排污溝建設勢在必行。龍貴地水庫和水庫未設水質監測點,有關部門不能對其進行水質監測。
2、河上游河道污染較嚴重。縣鄉馬落箐片區有幾個小型煤礦、洗煤廠和磚廠,其廢物廢水排放對河上游造成較大的污染。由于市污水處理廠未正式投入運行,規劃建設的污水管網沒有貫通,如河窯上支流(響水河)的排污管網(軍分區橋頭到窯上水庫段)目前仍未建成。市委黨校、市師專等產生的生活污水和自來水公司凈化水設施產生的污泥以及沿河洗車場排水直接排入河上游,造成較大的污染。加之中心城區城市垃圾、雜物和居民生活污水仍然直排河內,河水質沒有根本改變。
(三)森林管護問題
1、部門管護資金嚴重不足。造林后的撫育管護無資金來源,造林成果難以鞏固。國家對荒山造林每畝僅補助種苗及造林經費50元,只能勉強解決當年的苗木及種植和補植費,沒有后期的管護費。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的規定,要按照煤炭產量提取一定數額專項資金用于營造專業用材林。該項資金過去一直是按規定提取使用的,但省政府(1999)24號文件《關于全省鄉鎮煤礦統一稅費標準的通知》中,根本沒有提育林基金之事。地方財政困難拿不出穩定的資金投入水土保持生態建設工作,達不到普遍治理水土流失的目的。
2、冬春防火管護難度較大。隨著森林植被的恢復和森林面積的增加,森林火災隱患較為突出,每年火災造成的損失較嚴重。目前爭取資金十分困難。在河流域沒有作過完整的流域水土保持綜合防治規劃,市、縣兩級有關部門難于向上級部門爭取立項建設投資。按冬春防火季節每天200名護林員計,每人每天20元,防火時間120天,共需48萬元,目前經費奇缺,不能滿足護林需要。
3、鞏固造林成果難度大,農民管護意識薄弱,農民對退耕還林的管護跟不上。涉及老百姓長遠生計問題,應引起高度重視。
4、地質災害導致耕地下沉,造林成果受到一定程度破壞。如大丫口片區(裕民林場)由于礦山大量采礦,采空區導致地質自然下沉,引起地下水下滲,耕地下沉,糧食種植和林木管護都受到嚴重影響。
(四)其他問題
龍貴地水庫雖已建成蓄水,但由于沒有供水管網,目前不能使用,一方面造成資源浪費,另一方面隨著城市的發展,片區人口將達到5萬以上,會造成工業用水及居民用水不足。尚有個別開發建設項目未執行《環境影響測評報告上報審批制度》,存在未經批準就建設的現象。
三、意見建議
(一)進一步推動移民搬遷工作,特別是要徹底解決窯上水庫庫區78戶村民搬遷問題。
(二)水土保持工作必須依法進行。
1、廣泛宣傳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土保持法》、《森林法》、《環境保護法》等法律法規。各級政府要加大宣傳力度,通過發布命令、張貼公告,鄉、村要制定鄉規民約,發動群眾相互監督等形式,使廣大群眾共同遵守封禁命令和生態保護規定。同時建立健全執法隊伍,實行輿論監督。堅持正面宣傳教育與反面曝光相結合的方法,以引起各級政府和有關部門的'重視。通過宣傳教育,不斷增強群眾的水土保持意識。
2、依法行政,加大執法監督力度。
嚴格執行《森林法》等有關法律法規,政府已批準的規劃要加大執行力度,措施方案一經批準就要嚴格實施。同時,要嚴格林地審批和對有污染企業的審批,嚴格控制占用林地現象。有關工程項目確需使用林業用地時一定要經過林業部門的審批,在水庫庫區范圍內的還必須經過國土部門的審批。嚴厲禁止在河道的保護范圍實施與之無關的工程項目。必要時可以商請人大、政協參與監督。
3、堅決遏制人為的水土流失,保護好現有植被,重點抓好開發建設項目的水土保持管理,把水土流失的防治納入法制化軌道。要適時組織有關部門進行聯合執法檢查,督促各級政府和有關部門嚴格執法,嚴肅查處違法違紀案件,鞏固發展水土保持生態治理成果。
(三)嚴格控制河污染源。
加強管控。嚴格禁止在河流域保護范圍內新建有污染的建設項目。同時,有關職能部門要加強對啤酒廠、食品廠等企業的環保設施的運行管理,并督促市污水處理廠盡快投入運行。城市規劃及建設部門要盡快將城市排污管網延伸到窯上水庫和水庫,確保片區、窯上水庫到市委黨校和市師專片區生活污水不排入河。科學規范水資源的管理和利用。繼續實施好已有項目的工程治理。水利部門要加強對現有設施的管理和使用。水行政主管部門要建立健全水土保持生態建設監測機構,對水土流失嚴重區、生態脆弱區、重點防治區和開發建設項目區作動態監測。
(四)充分發揮龍貴地水庫等幾個水庫的作用。
要按照20xx年4月1日《省人民政府令》(第82號)公布的《省水庫大壩管理辦法》和黔府發(20xx)19號《省人民政府批轉省水利廳等部門關于省水利工程管理體制改革實施意見的通知》精神,加強對水庫的有效管理,充分發揮窯上水庫、水庫和龍貴地水庫等幾個水庫的作用。要將水庫的管護工作和治理工作結合起來,要按規定健全管護機構,配齊有關管理人員,特別是水庫截污溝治理工程一定要擺上政府的議事日程。盡快啟動龍貴地水庫飲水管網建設,以滿足片區工業用水和生活用水需要。
(五)為保護好森林資源,減少火災損失,建議政府將冬春季節森林防火經費納入財政預算,以加強林區防火基礎建設和防火隊伍建設。
(六)各級黨委、政府要充分利用國家對西部實施生態治理的政策,將退耕還林還草指標在河流域傾斜安排,確保將25度以上的坡耕地退得下來,還得上去。
【上游水土保持情況調研報告】相關文章:
市場情況調研報告06-27
教材調研情況報告06-27
市場情況調研報告03-28
用工情況調研報告10-16
調研的情況報告范文11-13
學校情況調研報告01-24
近視情況的調研報告02-19
交通情況調研報告03-13
上課情況調研報告03-23
家庭情況的調研報告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