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評課稿最新(匯編2篇)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通常會被要求編寫評課稿,通過評課,可以把教學活動的有關信息及時提供給師生,以便調節教學活動,使之始終目的明確、方向正確、方法得當、行之有效。那么大家知道正規的評課稿是怎么寫的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語文評課稿最新,歡迎大家分享。
語文評課稿最新1
劉老師上的是一節詩歌鑒賞課,有一個動聽的名字《打開文字的褶皺》。劉老師選取了兩首詞《虞美人》《聲聲慢》,教學設計圍繞詩歌情感展開。
劉老師的`教學設計符合“三三式”教學模式,完整呈現了課前三問,課中三段,課后三思的備課要求。
教學環節由舊知復習引入,學生默寫《長恨歌》。自然過渡到教學目標展示,明確鑒賞文本。
第二步是指導吟誦兩首詞。首先由學生分組朗誦,力求讀出情感,讀出感悟。然后教師范讀,劉老師準確表現出了《聲聲慢》《虞美人》的音樂美和蘊含其中的愁思,讓學生受到了啟發。
第三步是情感賞讀,采取分小組討論形式進行。學生就兩首詞表現出的“愁”不同之處進行賞析。通過合作、探究,學生進行展示。總結出往事之嘆、亡國之恨、思鄉之苦、物是人非;獨居之苦、喪夫之苦、亡國之恨等情感內涵。教師在學生探究基礎上進一步提出兩者區別,讓學生從寫作角度和作者身份進一步探究。通過比較閱讀,學生掌握了兩者的情感異同,并對產生不同的原因進行了深入探究,很好掌握了這兩首詞。
第四步拓展延伸,劉老師繼續圍繞“愁”字展示幾組詩句,讓學生誦讀、賞析,拓展同類型詞的積累。最后留作業,讓學生賞析《聲聲慢》。
劉老師的這節課緊扣情感,選擇兩首詞進行比較閱讀,引導學生細讀文本,真正做到了打開文字的褶皺。
語文評課稿最新2
《三顧茅廬》是一則歷史故事,講述了劉備三顧茅廬,誠心誠意邀請諸葛亮出山,輔佐他完成統一國家大業的故事,贊揚了劉備求賢若渴、禮賢下士的精神。這是一篇發展語言、啟發思維、培養能力的好課文,同時,這篇課文也能幫助我們很好地激發學生的課外閱讀興趣,讓他們對祖國的優秀作品產生濃厚的興趣。
沈老師在教學中抓住了《三顧茅廬》一文中劉備“誠心誠意”這一中心,引導學生深入地朗讀、理解、感悟文本中關鍵詞語和句子,體會人物的特點。課堂有三點值得學習:
一、思路清晰,教學設計巧妙合理。教學板塊清晰,復習導入后,直接從“你從哪些地方感受到劉備的誠心誠意”入手,讓學生品讀文章,品味重點詞句。通過學生自由讀課文,指導讀課文、齊讀、分角色讀等多種方法,讓學生從讀中理解課文中的.“誠心誠意”是真的,從而也體現了教師著力于學生積極性的調動,引導學生人人參與學習,注重思維訓練能力的培養。
二、重點突出,人物形象鮮明生動。教者緊扣劉備尊重人才這一中心組織教學,通過人物言行,展現人物特點。通過劉備和張飛語言的對比,品讀,感受劉備對諸葛亮的尊重;通過學生自讀課文,找出表示劉備動作的詞,進而加深學生對劉備尊重人才的感受。課堂中,沈老師通過引導學生說出劉備下馬步行,輕輕敲門、階下等候,快步見面等一系列動作,寫出了劉備的謙恭和誠意,讓學生更好地理解了文本。
三、拓展適度,課外延伸恰到好處。對“下馬”代表尊敬的拓展,對一個時辰是兩個小時的拓展,對劉備、諸葛亮年齡與地位的拓展,幫助學生對“尊重”的理解;對三分天下及諸葛亮出山后所打勝仗的拓展,充分展示了諸葛亮的雄才大略……所有的拓展無不圍繞著教學的重點,可謂點睛之筆。
四、對于“恭”的教學也是匠心獨運。既進行了生字教學,又因為心字底,讓學生明白劉備的行為是發自內心的,是真正的誠心誠意。
建議:
1、課文中的三句比喻句教學也是本課教學的重、難點。如果沈老師能巧妙地將其進行集中教學,就能很好地化解了教學的難點,凸顯教學的重點了。
2、本文可以學習的重點比較多,可以做適當的取舍,有舍才有得。
【語文評課稿最新】相關文章:
語文評課稿最新03-26
最新小學語文評課稿09-22
小學語文評課稿最新11-21
小學語文課的評課稿最新03-28
小學語文評課稿最新3篇[精選]02-13
語文評課稿【精選】08-16
[精選]語文評課稿10-09
經典語文評課稿01-07
語文評課稿1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