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薦)歷史小故事
歷史小故事1
守歲傳統(tǒng),就是在舊年的最后一天夜里不睡覺,熬夜迎接新一年的到來的習俗,也叫除夕守歲傳統(tǒng),俗名“熬年”。
探究這個習俗的來歷,在民間流傳著一個有趣的故事:太古時期,有一種兇猛的怪獸,散居在深山密林中,人們管它們叫“年”。它的形貌猙獰,生性兇殘,專食飛禽走獸、鱗介蟲豸,一天換一種口味,從磕頭蟲一直吃到大活人,讓人談“年”色變。后來,人們慢慢掌握了“年”的活動規(guī)律,它是每隔三百六十五天竄到人群聚居的地方嘗一次口鮮,而且出沒的時間都是在天黑以后,等到雞鳴破曉,它們便返回山林中去了。算準了“年”肆虐的日期,百姓們便把這可怕的一夜視為關口來煞,稱作“年關”,并且想出了一整套過年關的辦法:每到這一天晚上,每家每戶都提前做好晚飯,熄火凈灶,再把雞圈牛欄全部拴牢,把宅院的前后門都封住,躲在屋里吃“年夜飯”,由于這頓晚餐具有兇吉未卜的意味,所以置辦得很豐盛,除了要全家老小圍在一起用餐表示和睦團圓外,還須在吃飯前先供祭祖先,祈求祖先的'神靈保佑,平安地度過這一夜,吃過晚飯后,誰都不敢睡覺,擠坐在一起閑聊壯膽。就逐漸形成了除夕熬年守歲傳統(tǒng)的習慣。
守歲傳統(tǒng)習俗興起于南北朝,梁朝的不少文人都有守歲傳統(tǒng)的詩文!耙灰惯B雙歲,五更分二年!比藗凕c起蠟燭或油燈,這種風俗被人們流傳至今。
歷史小故事2
孔子的家境貧窮而且社會地位低賤。成年以后,孔子為了謀生,曾經(jīng)在季氏門下?lián)喂芾韨}庫的一個小官吏,他對待工作認真負責,一絲不茍。倉庫里錢糧的出納、計量不但公平而且準確。后來,他又擔任過管理牧場的小官吏,結(jié)果,牧場也讓他管理得井井有條,牲畜牛羊成群,膘肥體壯。因此,孔子受到上級表揚,得到了進一步重用,成為管理營建事宜的司空。不久,孔子離開魯國,來到了齊國,但是受到排斥;此后,他四處碰壁,在宋國、衛(wèi)國遭到了驅(qū)逐,在陳國、蔡國之間被圍困。于是無奈之下,他又返回了魯國。孔子身高九尺六寸,所以,人們都稱他為“長人”,認為他與常人很是不同。
南宮敬叔是魯國的貴族,喜好禮儀。一次,他請求魯君派他與孔子一同到周京去學禮。魯君贊成他的想法,還出錢資助了他們。于是,二人一起來到周京,并且跟當時的大思想家老子學習。等到學有所成,臨別的時候,老子教導他們說:“我聽說,富貴的人送別時贈送財物,品德高尚的人送別時贈送言辭。我一貧如洗,不能算是富貴的人,只好冒充品德高尚的人,就用言辭來為你們送別。請你們記住這幾句話:‘聰明深察的人往往受到死亡威脅,這是因為他好議論別人的原因;博學善辯、見識廣大的人常常遭受困厄、危及自身,這是因為他好揭發(fā)別人罪惡的.原因。做人子女的要忘掉自己,一心想著父母;做臣子的要忘掉自己,一心想著君王!笨鬃訉⒗献拥脑捘浽谛闹,作為自己今后的行動指南?鬃臃祷佤攪院,廣收門徒。由于自己學識淵博、德高望重,門生漸漸多了起來。
歷史小故事3
漢高祖定軍心
漢高祖在洛陽南宮,從閣道上望見許多將領常常三三兩兩坐在沙地里議論。漢高祖問道:“這是在說些什么?”留侯張良答道:“陛下還不知道嗎?這是在圖謀造反啊。”高祖說:“天下剛剛安定,是什么緣故還要謀反呢?”留侯說:“陛下以平民的身份起兵,靠這班人打下江山。如今陛下貴為天子,而封賞的都是陛下親近、喜愛的蕭何、曹參這些老朋友,而誅殺的都是陛下平常怨恨的'人。如今軍吏計算功勞,認為天下之地不夠封賞,這班人既擔心陛下不能全部封賞,又害怕被懷疑到往日的過失而遭受誅殺,所以就聚集在一起圖謀造反!备咦嬗谑菓n心忡忡地問:“該怎么辦呢?”留侯說:“陛下往日憎恨的人,群臣都知道的,哪個最為厲害?”高祖說:“雍齒與我有舊怨,他曾經(jīng)多次困辱我。我想殺他,因為他功勞多,所以不忍心!绷艉钫f:“現(xiàn)在趕緊先封雍齒給群臣看,群臣見到雍齒受封,那么大家對自己受封都會堅信不疑!边@時漢高祖便設置酒宴,封雍齒為什方侯,并加緊催促丞相、御史論功行賞。群臣參加酒宴后,都歡喜地說:“雍齒都能封為侯,我們這些人就不必提心吊膽了!
張良的謀略舉世聞名,但是因為體弱多病,沒有直接的戰(zhàn)功,卻在很早就被封侯。劉邦的將領大都出身農(nóng)民,目光比較短淺,所以愛發(fā)牢騷,但是也容易籠絡,張良建議將名聲最不好的雍齒封侯,一下就將他們的疑慮冰消瓦解。
【感悟】
抓住下屬的心理,巧妙地穩(wěn)定他們的情緒,是領導者解決諸如職稱評定之類的難題的方法。利益均衡,不傷害屬下感情,又能提高自己的威信。
歷史小故事4
元朝初年,懷州河內(nèi)(今河南省沁陽)人許衡,品行高潔。他小的時候,正是蒙古滅金、滅宋的戰(zhàn)亂年代。一個炎熱的`暑天,許衡和一些人逃難經(jīng)過河南的河陽縣,一路上沒水喝,嗓子直冒煙。突然發(fā)現(xiàn)前面路上有一棵梨樹,上面碩果累累,同伴們爭先恐后地跑去摘梨吃。唯獨許衡一人端坐-德育名人小故事
樹下看書,象不知道有梨一樣。有個伺伴勸他說: "這梨剛熟,甘甜可口,吃了真解渴,你怎么不摘個來吃?"許衡答道: "這梨樹不是我家所有,不能隨便摘人家的東西。"同伴說, "現(xiàn)在兵荒馬亂,人們死的死,逃的逃,這樹是沒有主人的。不用擔心,快吃吧!"許衡說道; "梨樹無主,我的心有主。"結(jié)果,他一梨子也沒吃。
歷史小故事5
《鑿壁偷光》
“啊——痛死我啦!”匡衡大喊一聲,只見他用右手捂住正在流血的左手,這是在干什么呢?讓我們一起看看吧!
匡衡小時候的一天傍晚,他在家里看書,天色已晚,書上的字也越來越模糊,看不清了。可是匡衡家里一貧如洗,根本沒有錢買蠟燭,他出去走走,看到鄰居家里很明亮,便想鑿開墻面讓鄰居家里的光亮透過來,借這些光看書。
匡衡找好位置,左手拿著錐子,右手拿錘子,“咣、咣!”向墻壁砸了幾下,把手震得發(fā)麻。墻面太硬了,一點洞也沒砸出來。“這墻頭這么硬,要不白天多看書,晚上別看了吧!”可這種想法立刻被否認了,他想起白天還要給地主家割草,放牛,根本沒有時間去讀書。便又砸了起來。
匡衡用更大力氣,“咣!咣!”砸了幾下。由于屋里光線太弱,他不小心砸到了自己的.左手上,“啊——痛死我啦!”他大聲叫起來,感到鉆心的痛,他的左手被砸的鮮血直流,匡衡放聲大哭起來。不知哭了多久,他不再哭了。他拿起一塊破布纏住了自己的左手,又重新拿起錐子和錘子向墻面砸起來。
不知又過了多長時間,一絲光亮突然從洞里透出?锖庥中⌒牡罔徚似饋恚诌^了一會兒,一大束光從洞里透了出來,匡衡高興的一下子跳了起來,趕快迫不及待地拿起書在光亮下看書。
因為匡衡每天晚上在洞前讀書,學到了許多知識,因此后來成為了著名的大學問家。
歷史小故事6
曾子殺豬
曾子是孔子的學生。有一次,曾子的妻子準備去趕集,由于孩子哭鬧不已,曾子妻許諾孩子回來后殺豬給他吃。曾子妻從集市上回來后,曾子便捉豬來殺,妻子阻止說:“我不過是跟孩子鬧著玩的。”曾子說:“和孩子是不可說著玩的。小孩子不懂事,凡事跟著父母學,聽父母的教導。現(xiàn)在你哄騙他,就是教孩子騙人啊”。于是曾子把豬殺了。曾子深深懂得,誠實守信,說話算話是做人的基本準則,若失言不殺豬,那么家中的豬保住了,但卻在一個純潔的孩子的心靈上留下不可磨滅的陰影。
韓信報恩
漢朝的開國功臣韓信,處幼時家里很貧窮,常常衣食無著,他跟著哥哥嫂嫂住在一起,靠吃剩飯剩菜過日子。小韓信白天幫哥哥干活,晚上刻苦讀書,刻薄的嫂嫂還是非常討厭他讀書,認為讀書耗費了燈油,又沒有用處。于是韓信只好流落街頭,過著衣不蔽體,食不果腹的生活。有一位為別人當用人的老婆婆很同情他,支持他讀書,還每天給他飯吃。面對老婆婆的一片誠心,韓信很感激,他對老人說:“我長大了一定要報答你。”老婆婆笑著說:“等你長大后我就入土了!焙髞眄n信成為著名的'將領,被劉邦封為楚王,他仍然惦記著這位曾經(jīng)給他幫助的老人。他于是找到這位老人,將老人接到自己的宮殿里,像對待自己的母親一樣對待她。
歷史小故事7
崇尚柔性,主張謙退,這并不是消極和不求進取的態(tài)度,恰恰相反,在老子看來,這正是自我保全和獲取成功的保證。
那么,在遇到一個對手、必須決一勝負的時候,應該怎么做呢?一般人容易想到的方法是發(fā)動自己的力量,去打擊它,削弱它,直至消滅它。但這首先需要力量對比上絕對的優(yōu)勢,而在對立的勢態(tài)中,哪里總是能夠保證占有這么大的優(yōu)勢?再說,“殺敵一千,自損八百”也是常規(guī),你又經(jīng)得起多少次的損耗呢?所以老子提出的制勝之道,正與常人之設想相反!皩⒂ㄖ,必故張之;將欲弱之,必故強之;將欲廢之,必故興之;將欲取之,必故與之。是謂微明!钡谌率恰独献印窌凶罡挥陉幹\氣息的一章,古人也有將《老子》看成兵書的,“兵不厭詐”,玩點陰謀是常有之事。
越王勾踐在一代人的時間內(nèi),于遭遇亡國后重新振興,覆滅了敵手吳國。其事之難,光靠睡柴草堆上整天舔豬膽就能管用嗎?關鍵是“將欲歙之,必故張之”,《老子》說過的那一套!秴窃酱呵铩酚浳姆N向勾踐陳興國之“九術(shù)”,多半是誘使吳王向著狂妄自大轉(zhuǎn)化,從而醞釀危機!熬判g(shù)”之外勾踐還有更厲害的`一招,就是假意臣服吳國,鼓動并殷勤提供人力物力助吳王夫差北上與齊、晉爭霸,慫恿他完成稱霸天下的偉大理想。當夫差鼓著腮幫子把氣球吹得足夠大的時候,勾踐終于在背后發(fā)起了致命的襲擊。
曹魏末年,司馬懿和曹爽受遺命輔佐幼帝曹芳,曹爽憑借其作為宗室之臣的特殊身份,驕橫自大,培植親信,把權(quán)力逐漸收攏到自己手中。司馬懿并非沒有實力,但正是為了徹底打垮曹爽,他一味退讓,誘使對手高度膨脹。他幾次率大軍出征,在朝廷和軍隊中鞏固了自己的威望之后,不但不以此為根據(jù)向曹爽爭權(quán),反而聲稱風癱病發(fā)作,回家靜養(yǎng)去了。曹爽派人探望,只見他老態(tài)龍鐘,手腳抖顫,反應遲鈍,一副行將就木的樣子。曹爽以為他確已不足為慮,更加恣橫無忌,引起統(tǒng)治集團內(nèi)部非曹爽派系的人紛紛不滿。看起來他的勢力很興旺,但實際上完全失去了應變的彈性。等到時機成熟,司馬懿突然發(fā)動政變,揮手間就把曹爽擊得粉碎。
即使沒有對手的窺伺,一味膨脹也同樣是自取滅亡之道。眼下仍在蔓延的美國金融危機中,最先倒下的是新世紀金融公司。它在1996年僅有50名員工,到20xx年已經(jīng)擁有7200名員工、100多家分支機構(gòu),成為全美第二大次貸公司,它的股票10年間漲幅高達561%。這家公司的管理層和普通員工一直在高度興奮中,不顧一切地搶占市場份額,公司的文化也以“勤奮工作,盡興歡樂”著稱。當金融危機來到時,這家因為過度膨脹而失去彈性的公司立刻崩潰,連茍延殘喘的機會都沒有。好像沒有敵人,但你也不妨認為命運之神就是一個險惡的敵人,它討厭自夸的人。
歷史小故事8
《匈奴人稱漢帝》
在李雄在成都稱王的同一年(公元304年),北方的匈奴貴族劉淵也反晉獨立,自稱漢王。
自從西漢末年起,有一部分匈奴人分散居住在北方邊遠郡縣,他們和漢族人相處久了,接受了漢族的文化。匈奴貴族認為上代多次跟漢朝和親,是漢朝皇室的親戚,后來就改用漢皇帝的姓——劉。曹操統(tǒng)一北方后,把匈奴三萬個部落分為五個部,每個部都設部帥,匈奴貴族劉豹是其中一部的部帥。
劉淵是劉豹的兒子,從小讀了許多漢族人的書,力氣大,武藝高,能夠拉三百斤重的大弓。劉豹死后,劉淵繼承他父親的職位。后來,在西晉的成都王司馬穎(八王之一)部下當將軍,留在鄴城,專管五部匈奴軍隊。
八王混戰(zhàn)開始后,匈奴部落里一些貴族們在左國城(今山西離石北)開會商量。有個老年貴族說:“我們匈奴從漢朝開始跟漢人結(jié)為兄弟。經(jīng)過魏、晉兩個朝代,匈奴單于后代雖然有封號,卻沒有自己的尺寸土地,跟一般百姓沒有什么兩樣,F(xiàn)在晉朝發(fā)生內(nèi)亂,自相殘殺。這正是我們匈奴人恢復地位的好時機啊!”
大家都覺得他的主意對,叫誰來帶頭呢?大家一議論,認為劉淵有才能,威望高,推他當單于挺合適。
貴族們派個使者到鄴城,把大伙兒的意思告訴劉淵,請他回來。劉淵很高興,就借口要回匈奴葬自己的父親,向司馬穎請假。司馬穎不同意,劉淵只好讓使者先回去,并且要五部匈奴集結(jié)兵力,向南移動。
后來,晉朝的并州刺史司馬騰、將軍王浚聯(lián)絡鮮卑貴族攻打司馬穎,司馬穎失敗了,逃往洛陽。劉淵向司馬穎要求回去帶匈奴兵馬來助戰(zhàn),司馬穎才讓他走了。
公元304年,劉淵回到左國城,大伙兒擁戴他做大單于。他集中了五萬人馬,親自率領南下,幫助晉軍攻打鮮卑兵。有人問他,為什么不趁這個機會把晉朝滅掉,反倒去幫助晉軍呢?
劉淵說:“要滅掉晉朝,還不是像摧枯拉朽一樣容易,但是晉朝的百姓未必會向著我們。我看漢朝立國的年代最長,在百姓中影響大。我們的上代又是漢朝皇室的兄弟。現(xiàn)在漢朝亡了,我們用繼承漢朝的名義,也許可以得民心。”
大家聽了,覺得是一個好主意。劉淵就宣布自己是漢王。
劉淵稱漢王后,很快攻下了上黨、太原、河東、平原等幾個郡,勢力越來越大。一些勢力比較小的各族反晉力量也都來歸附劉淵。
公元308年,劉淵稱漢帝。第二年遷都平陽(今山西臨汾西南),集中兵力進攻洛陽。洛陽的老百姓雖然恨透腐朽的西晉王朝,但是也不愿受匈奴貴族的統(tǒng)治。所以劉淵兩次進攻,都遭到洛陽軍民的猛烈抵抗,不得不退兵。
那時候,八王中最后的一個王——東海王司馬越還在和一批大臣互相仇殺。晉朝留下的一點點兵力也消耗得差不多了。
后來劉淵死去,他兒子劉聰接替做漢國皇帝,又派大將劉曜、石勒進攻洛陽。洛陽的軍民奮勇抵抗,但是畢竟寡不敵眾。公元311年,洛陽城終于被攻陷,晉懷帝做了俘虜。
劉聰進洛陽后,殺了大批晉朝的`官員和百姓,有一次,劉聰舉行宴會,讓晉懷帝穿著奴仆穿的青衣給大家斟酒。一些晉朝的遺臣看了,禁不住失聲痛哭。劉聰看晉朝遺臣還對懷帝這樣有感情,一發(fā)狠,就把懷帝殺了。
晉懷帝死后,在長安的晉國官員擁立懷帝的侄兒司馬鄴繼承皇位,這就是晉愍(音mǐn)帝。
公元316年,劉聰攻下長安。晉愍帝也遭到了懷帝同樣的命運,在受盡侮辱后被殺。西晉王朝維持了五十二年,終于滅亡。
西晉滅亡之后,北方的各族人民(主要是匈奴、鮮卑、羯、氐、羌五個少數(shù)民族)紛紛起義,他們中間的上層分子乘機起兵,像李雄、劉淵一樣建立政權(quán),前前后后一共出現(xiàn)十六個割據(jù)政權(quán),歷史上稱為“十六國”(舊稱五胡十六國,胡是古時候?qū)ι贁?shù)民族的泛稱)
歷史小故事9
主人和秀才
。酃适拢菀蝗,有個秀才到朋友家做客,天色將晚的時候,忽然下起雨來,他不得不住下來。但他的朋友卻很不愿意讓他留宿,于是就在紙上寫了這樣一句話:“下雨天留客天留人不留。”秀才看了,明知朋友不愿意他留宿。卻裝著不知其意,抓過筆來,在這句話里加了幾個標點:“下雨天,留客天,留人不?留!”這樣一來,這句話的意思就完全變了。那位朋友無話可答,只好安排秀才住下來。
[哲理]唯物辯證法認為,事物總體數(shù)量不變,構(gòu)成事物的成分在結(jié)構(gòu)和排列秩序上的變化能引起質(zhì)變。故事中的主人寫給客人的話的實際意思是:“下雨天留客,天留人不留。”由此可見主人的.吝嗇。還是這句話,由于秀才對標點的機智處理,使語意發(fā)生了質(zhì)的變化。
歷史小故事10
孫臏,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軍事家,也是諸子百家中一個非常有意思的人物。在我們這一系列文章中。他與前面所寫的鬼谷子和孫武都有很深的聯(lián)系,他在歷史上留下的故事也早已為世人所耳熟能詳。
在孫武去世百余年后,在山東阿鄄之地(陽谷、鄄城),他的一個后世子孫降生了。這孩子名叫孫臏(孫臏到底叫什么名字,說法很多。有的說他本來就叫孫臏,因為這個緣故。所以后世把他受的刑罰稱為臏刑。也有人說他原名叫賓或濱,但史書記載不詳。而在民間廟宇里將他稱為孫伯靈),他將要繼承祖先的衣缽,將孫氏兵法發(fā)揚光大。孫臏少年時的家境孤苦貧困,唯一擁有的就是自己的才華。他投在鬼谷子門下學習兵法。天分加上努力,很快就嶄露頭角。
孫臏有一個師弟名叫龐涓。能力學識都遠遠不如孫臏。但生性奸猾口蜜腹劍。他早早地出山求官,成了魏惠王的將軍,深得寵信。龐涓名成利就后,將孫臏接到了魏國。
剛開始的時候。龐涓也許曾經(jīng)想過借助孫臏的才能,讓自己的功名利祿更上層樓。但他很快就對孫臏的.本領又忌又恨,既怕他終有一日將奪了自己在魏國的風頭,也怕他去到別國后與自己為敵。便暗中誣孫臏以罪,對他施行了臏足(剜膝骨)、黥面(臉上刺紋)的酷刑,使他變成了一個沒有自理能力的殘疾。由于遭到了臏刑,孫臏不得不隱居避世。
就在龐涓對孫臏失去警惕,認為他已經(jīng)不可能再有什么作為的時候,齊國的使臣來到了魏國都城大梁。孫臏抓住了這個機會。暗地里去拜訪齊使。齊使對面前這個刑徒模樣的人刮目相看。冒著危險將他偷偷帶到了齊國。孫臏做了齊國將軍田忌的一個門客。
田忌經(jīng)常與齊國的諸位公子王孫們射獵賽馬卻屢次落敗。孫臏看到這個情形便對田忌說:“我有辦法讓你獲勝!庇谑蔷陀辛藲v史上著名的“田忌賽馬”的故事。此后。田忌對他更加佩服,將他鄭重推薦給了齊威王。孫臏闡述了自己的兵法見解,得到了齊威王的敬重。被尊以師禮。
公元前354年。原來魏國的屬國中山被趙國所占,魏惠王遂于這一年派龐涓為大將。率領重兵前去攻打趙國。龐涓率領的魏國軍隊很快就包圍了趙國國都邯鄲。陷入危險的趙國便向齊國求救。于是齊威王便任田忌為大將、孫臏為軍師去救助趙國。
孫臏說:魏國攻打同為大國的趙。國內(nèi)精兵必定盡出。守在魏國境內(nèi)的軍隊必是老弱之師。我們不如直攻魏國國都大梁,定能輕易攻入城中。這樣一來,原本攻打趙國的魏軍勢必要主動撤退,回師自救,邯鄲之圍就能輕易解除了。田忌依計行事,魏軍果然倉皇返國。齊軍又在魏軍必經(jīng)的地方設下埋伏。以逸待勞,將魏軍打得一敗涂地。
孫臏一戰(zhàn)成名。這就是著名的“圍魏救趙”。
孫臏與龐涓之間的第一次較量,以龐涓的潰敗告終。但這僅僅只是一個開始。十來年后,師兄弟間的終極較量終于來到了。
這一年(即公元342),龐涓率大軍攻打韓國。韓國向齊國求救。這一次領兵前來救韓的。仍然是田忌與孫臏。齊軍也仍然是直奔魏國都城大梁而去。孫臏雖然重彈圍魏救趙的老調(diào),龐涓卻也不得不隨之起舞,又匆匆撤離韓國回援大梁。
然而龐涓怎么也沒料到。在同樣外表的悶葫蘆里。孫臏這一次裝的卻是完全不同的藥。
按照孫臏的計策。齊軍在魏境內(nèi)甫與魏軍相遇,就立即后退。魏國的軍隊到了魏國本土。自然勇氣倍增。急迫了好幾天,卻總是追不上。但在齊軍每天的扎營之處,龐涓卻發(fā)現(xiàn)了一個特別的現(xiàn)象:齊軍每天挖下的飯灶,總是比前一天要少。第一天是十萬人的灶。第二天就減為五萬人的灶,到第三天只剩了三萬人的灶了。龐涓據(jù)此認為,齊軍畏懼魏軍,逃兵不斷,已經(jīng)喪失了斗志。實力不足掛齒了。于是龐涓留下人數(shù)眾多的步兵與軍需物資,只率少量騎兵追擊。
孫臏得到消息,知道龐涓中計,便在馬陵地方的狹道兩邊設下埋伏。弓箭手數(shù)以萬計,又將一棵大樹的樹皮斫去,露出白色的木材,寫上“暮見火舉而俱發(fā)”一行大字。這句話的意思就是囑咐弓箭手們,晚上只要看見火光。就向火光亮處萬箭齊發(fā)。
這天晚上,龐涓所率的騎兵隊伍果然來到了馬陵?吹搅四强米钃醯缆穼懼舟E的大樹。由于天色已黑。龐涓看不清上面寫的究竟是什么內(nèi)容,就讓人點起火把來看。誰知還沒讀完全句,四周已經(jīng)箭如雨下,魏軍頓時人呻馬嘶,一片混亂。龐涓明白自己中了孫臏的計。敗局已定,不愿再做俘虜遭到羞辱,終于被迫拔劍自刎,留下遺言說:“成全那小子的名聲了!”
齊軍此戰(zhàn)不但盡破魏國精銳,甚至連魏國太子申也成了齊國的俘虜。而孫臏不但為自己報了仇,也一戰(zhàn)成名。顯揚天下。
遺憾的是,此后孫臏由于身體每況愈下,只能選擇隱退,從此專心著書。撰寫《孫臏兵法》傳世。著有《孫子兵法》的孫武被稱為孫子,著有《孫臏兵法》的孫臏就被稱為“齊孫子”了。
《孫臏兵法》大約在東漢末年失傳,此后一千多年里,這部令人神往的兵書就成了世間的傳說。直到公元1972年,它忽然在孫臏故里山東臨沂銀雀山的一座西漢古墓中出現(xiàn),終于揭開了它神秘的面紗。
歷史小故事11
唐高宗李治時,蠻族人聚集進行搶劫,官軍前去討伐失利,于是委任徐敬業(yè)為刺史前往處理。當?shù)刂萁峙绍婈牭匠峭庥铀,徐敬業(yè)讓他們?nèi)糠祷爻侨,自己一個人騎著馬到了州府。賊寇聽說新刺史來了,全部加強戒備以對付討伐。徐敬業(yè)到州上任后,對此一句也沒有問過,把其他事處理完畢,才說:“賊寇們都在何處?”州吏回答說:“都在南岸。”于是徐敬業(yè)就帶著一兩個佐吏隨從著渡河而往。大家見他如此行動,很是擔心驚愕。賊寇們起初手持兵刃觀望,見徐敬業(yè)所乘船中沒有別的人,于是撤回,閉上營門隱藏起來。
徐敬業(yè)上岸后,徑直走進營內(nèi)去,告誡他們:“國家知道你們不過是被貪的官污吏所害,并沒有其他罪惡。你們都回家種地吧,走得晚的就要被官府當賊盜處理了!”徐敬業(yè)只是把他們的首領叫到面前,責備他何不早向官軍投降,讓人把他打了幾十杖送走了,從此全州境內(nèi)秩序井然。
唐代人才輩出,以唐太宗李世民為例,就果敢勇毅,膽識過人,有英雄氣概。徐敬業(yè)離李世民的時代不遠,也表現(xiàn)出遇事不驚、從容自若的風度。徐敬業(yè)對政治現(xiàn)實有深入的了解,明白百姓若非逼不得已,是不會作亂的,既然如此,就沒有必要害怕,應該抓住機會,將他們轉(zhuǎn)化。深入敵營,需要的.是超人的勇氣和鎮(zhèn)定,正如班超所云“不入虎穴,焉得虎子”那樣的非凡氣概,這些都是常人難以想像的,也正是這樣的氣質(zhì)使徐敬業(yè)能夠成為領袖人物。有這樣的膽識,賊寇自然心服,畢竟他們很少見過世面,也懼怕朝廷的威嚴。應該指出,徐敬業(yè)此舉絕非魯莽用事,而是早有準備,洞悉并抓住了對方的弱點,一舉擊破。
【感悟】
成大事者如果具備氣定神閑的心態(tài),就已經(jīng)為面對將來的大風大浪準備好了一葉扁舟。
歷史小故事12
齊桓公是春秋戰(zhàn)國時期有名的君主,他使自己的國家強盛一時,人民安居樂業(yè),深受后代人的好評。他能夠取得這樣好的政績,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他能知人善任,尤其是重用管仲,并拜其為相。管仲為齊國的強大做出了不可磨滅的功績。
有一天,齊桓公和管仲正在花園里閑談。談到高興處,齊桓公竟興高采烈地對管仲說:“丞相,我給你說件事,前幾天,我去圍場打獵,正當我騎馬奔跑時,突然從樹叢中跳出一只猛虎。我的馬立時就停住了,我也嚇得心驚肉跳,心想寡人不會就這樣被老虎吃掉了吧。我還有好多政務沒有處理呢。可是你猜后來怎樣了?”
“大王沒有被老虎吃掉,而是安全回來了!惫苤僬f。
“是啊,可是你一定不會想到那只老虎怎樣了!饼R桓公露出一臉神秘的樣子。
“難道有人從老虎背后射了一箭,老虎死在大王面前了?”管仲問道。
“不是。”齊桓公更加的得意了。
“那就是老虎跑了!惫苤僬f。
“是啊,那老虎與我的馬兒對視了片刻,不知為什么就悄悄地離去了,你說怪不怪啊?我想上天一定是寵愛我,讓我大難不死,我相信我一定能夠完成祖?zhèn)骰鶚I(yè),把齊國建成諸多國家中最強盛的國家。這是上天的安排啊!”齊桓公深情地說。
“大王,您當時是不是背向著太陽啊?”管仲問道。
“是啊,這又有什么關系?”齊桓公反問道。
“相傳,有一種專門吃老虎的猛獸,叫駿。這種猛獸的樣子酷似馬。既然您當時背向太陽,老虎就是面向太陽了。陽光刺眼,老虎看不清楚,就把馬當成駿了,所以老虎就跑掉了!惫苤俜治稣f。
齊桓公聽到這里,剛才的興奮勁都沒了,而是有些沮喪。心想我還以為這是上天眷顧我呢,誰知被管仲這么一說,根本不是,剛才那得意忘形的樣子豈不是會讓他笑話了,于是心中又泛起些許懊惱。
管仲看出了齊桓公的.心思,就說:“大王,您不必懊惱,您應該高興才對啊,這是上天給您的暗示啊!
“什么暗示?”齊桓公追問道。
“大王,上天是告訴您一個治理國家的良策!假相不辨,真相難明啊,正是因為老虎不明馬和駿的區(qū)別才會悄悄溜走。自然界是這樣,您處理政務也是如此啊!”管仲說。
齊桓公沉思片刻,深有體會的說:“的確如此,我不會再相信什么上天眷顧,而是要提高自己的能力,才能把齊國治理好啊!”
歷史小故事13
數(shù)學史家把0稱作“哥倫布雞蛋”,這不僅是因為0的形狀像雞蛋,其中還含有深刻的哲理。凡事都是開創(chuàng)時困難,有人開了端,仿效是很容易的。0的出現(xiàn)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在發(fā)明之前,誰都想不到,一旦有了它,人人都會用簡單的方法來記數(shù)。
我們知道,零不僅表示一無所有,它還有以下的一些意義;在位值制記數(shù)法中,零表示“空位”,同時起到指示數(shù)碼所在位置的作用,如304中的0表示十位上沒有數(shù);零本身還是一個數(shù),可以同其他的數(shù)一起參與運算;零是標度的起點或分界,如每天的時間從0時開始。
在古代巴比倫,楔形文字的零號已起到現(xiàn)今位值制中0號的作用,它一方面表示零位,另一方面也指明數(shù)碼的位置。然而他們還沒有把零看作一個數(shù),也沒有將它和“一無所有”這一概念聯(lián)系起來。
印度人對零的最大貢獻是承認它是一個數(shù),而不僅僅是空位或一無所有。婆羅摩笈多對零的運算有較完整的敘述:“負數(shù)減去零是負數(shù),正數(shù)減去零是正數(shù),零減去零什么也沒有;零乘負數(shù)、正數(shù)或零都是零!愠粤闶强諢o一物,正數(shù)或負數(shù)除以零是一個以零為分母的分數(shù)”。每一個學過除法的人都知道,零不可以作除數(shù),因為如果a≠0而b=0,那就不可能存在一個C使得bc=a。這個道理盡人皆知,但在得到正確結(jié)論之前,卻經(jīng)歷了漫長的.歷史。
我國自古以來就用算籌來記數(shù),早就用算籌來記數(shù),用的是10進位值制。巴比倫知道位值制,但用的是60進制。印度到公元595年才在碑文上有明確的10進位值制的記數(shù)法。位值制必須有表示零的辦法。起初,中國使用空格來表示零,后來以○表示零,后來印度的0就傳入了中國。
在我們眼里,零的存在是那么自然、簡潔,但就是這么一個簡單的零,卻也有這么一段頗不簡單的歷史。
歷史小故事14
《堯舜讓位》
傳說黃帝以后,先后出了三個很出名的部落聯(lián)盟首領,名叫堯(音yáo)、舜(音shùn)和禹(音yǔ)。他們原來都是一個部落的首領,后來被推選為部落聯(lián)盟的首領。
那時候,做部落聯(lián)盟首領的,有什么大事,都要找各部落首領一起商量。
堯年紀老了,想找一個繼承他職位的人。有一次,他召集四方部落首領來商議。
堯說出他的打算后,有個名叫放齊的說:“你的兒子丹朱是個開明的人,繼承你的位子很合適!
堯嚴肅地說:“不行,這小子品德不好,專愛跟人爭吵!绷硪粋叫讙兜(音hu。酰洙酰┑恼f:“管水利的共工,工作倒做得挺不錯!
堯搖搖頭說:“共工能說會道,表面恭謹,心里另是一套。
用這號人,我不放心。”
這次討論沒有結(jié)果,堯繼續(xù)物色他的繼承人。有一次,他又把四方部落首領找來商量,要大家推薦。到會的一致推薦舜。
堯點點頭說:“哦!我也聽到這個人挺好。你們能不能把他的事跡詳細說說?”
大家便把舜的情況說開了:舜的父親是個糊涂透頂?shù)娜,人們叫他瞽叟(音gǔsǒu,就是瞎老頭兒的意思)。舜的生母早死了,后母很壞。后母生的弟弟名叫象,傲慢得沒法說,瞽叟卻很寵他。舜生活在這樣一個家庭里,待他的父母、弟弟挺好。所以,大家認為舜是個德行好的人。
堯聽了挺高興,決定先把舜考察一下。他把自己兩個女兒娥皇、女英嫁給舜,還替舜筑了糧倉,分給他很多牛羊。那后母和弟弟見了,又是羨慕,又是妒忌,和瞽叟一起用計,幾次三番想暗害舜。
有一回,瞽叟叫舜修補糧倉的頂。當舜用梯子爬上倉頂?shù)臅r候,瞽叟就在下面放起火來,想把舜燒死。舜在倉頂上一見起火,想找梯子,梯子已經(jīng)不知去向。幸好舜隨身帶著兩頂遮太陽用的笠帽。他雙手拿著笠帽,像鳥張翅膀一樣跳下來。笠帽隨風飄蕩,舜輕輕地落在地上,一點也沒受傷。
瞽叟和象并不甘心,他們又叫舜去淘井。舜跳下井去后,瞽叟和象就在地面上把一塊塊土石丟下去,把井填沒,想把舜活活埋在里面,沒想到舜下井后,在井邊掘了一個孔道,鉆了出來,又安全地回家了。
象不知道舜早已脫險,得意洋洋地回到家里,跟瞽叟說:“這一回哥哥準死了,這個妙計是我想出來的,F(xiàn)在我們可以把哥哥的財產(chǎn)分一分了。”說完,他向舜住的屋子走去,哪知道,他一進屋子,舜正坐在床邊彈琴呢。象心里暗暗吃驚,很不好意思地說:“哎,我多么想念您呀!”
舜也裝作若無其事,說:“你來得正好,我的事情多,正需要你幫助我來料理呢。”
以后,舜還是像過去一樣和和氣氣對待他的`父母和弟弟,瞽叟和象也不敢再暗害舜了。
堯聽了大家介紹的舜的事跡,又經(jīng)過考察,認為舜確是個品德好又挺能干的人,就把首領的位子讓給了舜。這種讓位,歷史上稱做“禪讓”(禪音shàn)。其實,在氏族公社時期,部落首領老了,用選舉的辦法推選新的首領,并不是什么稀罕事兒。
舜接位后,也是又勤勞,又儉樸,跟老百姓一樣勞動,受到大家的信任。過了幾年,堯死了,舜還想把部落聯(lián)盟首領的位子讓給堯的兒子丹朱,可是大家都不贊成。舜才正式當上了首領。
歷史小故事15
周瑜從小精通音樂,宴飲的時候如果陪宴的演奏者彈錯了音,即使周瑜喝醉了酒,也能察覺并看向演奏者,提醒演奏者演奏錯誤。后世也流傳了另外的版本:每次宴會撫琴的'歌女們?yōu)榱俗屩荑た此齻円谎劬蛧L嘗故意彈錯。唐代李端的《聽箏》中有:欲得周郎顧,時時誤拂弦。周瑜大人明明是個可以靠顏值吃飯的人,卻偏偏要靠才華。
【歷史小故事】相關文章:
經(jīng)典的歷史小故事-歷史故事06-24
歷史小故事11-13
歷史小故事07-27
歷史小故事05-12
歷史小故事(精選)05-25
誠信歷史小故事12-16
周瑜的歷史小故事06-03
周朝歷史小故事09-23
周瑜的歷史小故事10-11
【熱】歷史小故事0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