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節朗誦詩歌【必備15篇】
在我們平凡的日常里,大家總免不了要接觸或使用詩歌吧,詩歌語言凝練而形象性強,具有鮮明的節奏。那什么樣的詩歌才是好的詩歌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中秋節朗誦詩歌,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中秋節朗誦詩歌1
《中秋月》
中秋的月亮
總是那么惆悵
似一洼秋水的悲涼
蘊著我無可奈何的感傷
借你纖纖的手
剪一縷朦朧月光
讓我把今夜的孤獨保藏
八月的'桂花開頭了飄香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而我
再也找不到了來時的方向
歌頌中秋節詩歌朗誦八
假如那也算作一次分別
在我年輕的心中
是否可以原諒你
就像落葉可以原諒野風無禮
青春可以原諒歲月將她抹去
蟋蟀停止了吵鬧
石榴樹掛滿了羞紅的果
最終那一場雨淋濕了野玫瑰
你會不會坐在月下
聽我唱
聽我的歌飛進山林
飛越湖水
飛向那一輪圓月
讓知識帶有溫度。
中秋節朗誦詩歌2
雁來雁去花開花落,月圓月缺云升云降。
又是一年中秋節,吃月餅賞月亮。
觀嫦娥看玉兔,賓朋把酒黃昏后。
星漢燦爛銀河起舞,霓虹閃爍街燈闌珊。
月光如水歌如潮,暢寥廓抒情懷。
想故鄉思親人,手機架起連心橋。
中秋節朗誦詩歌3
我的思念是圓的八月中秋的月亮也是最亮最圓的無論山多高、海多寬天涯海角都能看見它在這樣的夜晚會想起什么?我的思念是圓的`西瓜、蘋果都是圓的團聚的人家是歡樂的骨肉被分割是痛苦的思念親人的人望著空中的明月誰能把月餅咽下?
中秋節朗誦詩歌4
中秋節,又稱月夕、秋節、仲秋節、八月節,是中國傳統的節日之一,通常在農歷八月十五日慶祝。中秋節源遠流長,起源于遠古時代的夏朝和商朝時期,據傳是為了祭祀月神而設立的。中秋節的重要意義在于追思故鄉、團圓愛情、感恩家庭以及祈求平安吉祥。
對于幼兒園來說,中秋節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節日,因為它是一個團圓節日,也是一個充滿愛的節日。在這個特殊的節日里,幼兒園為孩子們準備了豐富多彩的活動,包括賞月、吃月餅、故事講解等,讓孩子們感受到家庭的溫馨和愛的力量。在這些活動中,詩歌朗誦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環節,通過詩歌朗誦,孩子們可以更好地理解中秋節的.文化內涵,增強他們對傳統節日的認知和理解。
下面是一段針對幼兒園中秋節詩歌朗誦活動的文案,希望能為您提供一些思路和靈感。
一、活動前的準備
1. 確定詩歌朗誦的主題和內容
在中秋節的賞月活動中,詩歌朗誦是一個很好的增添氛圍和意境的方式,通過一些優美的詩句,能夠喚醒孩子們對中秋節的記憶和聯想,也能夠提升孩子們的文化素養。因此,在活動前,幼兒園需要認真挑選詩歌,確定詩歌的主題和內容,盡量選取一些簡單易懂、韻味豐富的古律詩或現代詩歌。
2. 選擇合適的朗誦方式
朗誦方式是影響孩子們內心感受和印象的一個重要因素。孩子們對于中秋節詩歌的認知和理解程度不同,因此,在選擇朗誦方式時,老師需要考慮到孩子們的年齡和語言能力,盡量選擇一些簡單易懂、韻律明顯、節奏感強的詩歌。此外,還可以通過朗誦的語調、情緒和肢體語言來表達詩歌中的情感和意境。
3. 制定朗誦方案和排練計劃
針對幼兒園中秋節詩歌朗誦活動,需要老師制定一個朗誦方案,包括詩歌的選取和順序、朗誦形式、朗誦時長等。同時,還需要制定一個排練計劃,安排好每個孩子的角色和演唱順序,以確保活動順利進行。
二、活動方案
1. 活動流程設計
幼兒園中秋節詩歌朗誦活動的流程可以大致分為前奏、開場語、詩歌朗誦、互動環節、結束語等幾個環節。具體的活動方案如下:
前奏:通過一些象征中秋節的音樂或歌曲來調動孩子們的情感和情緒,營造出一個濃郁的中秋節氛圍。
開場語:老師可以簡單介紹一下中秋節的來歷和意義,讓孩子們對中秋節有一個初步的認識。
詩歌朗誦:孩子們根據自己的扮演角色,依次朗誦自己的詩歌。老師可以在朗誦過程中引導孩子們用肢體語言和表情來表達詩歌的情感和意境。
互動環節:在詩歌朗誦結束后,老師可以安排一些互動環節,如唱歌、跳舞或玩游戲,讓孩子們在歡樂的氣氛中更好地感受中秋節的團圓文化。
結束語:老師可以用一些簡短的話語來總結這次朗誦活動,鼓勵孩子們繼續保持對中華傳統文化的熱愛和探索。
2. 詩歌朗誦環節
下面是一些適合幼兒園中秋節詩歌朗誦的優美詩句,供老師和家長參考:
1)《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2)《臨安春雨初霽》
砌下落梅如雪亂,拂了一身還滿。
雁來音信無憑,路遙歸夢難成。
離恨恰如春草,更行更遠還生。
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
3)《靜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4)《錢塘湖春行》
西風烈,長空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馬蹄聲碎,喇叭聲咽。
北風如刀,霜刃未曾試。
今夜裘葛何人共,涼月清風吹客衣。
詩歌朗誦活動是幼兒園中秋節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朗誦傳統詩歌,可以讓孩子們更好地領悟到中秋節的文化底蘊,感受到親情和團圓的力量。希望能夠為老師和家長們提供一些參考和思路,讓孩子們在中秋節賞月中得到更加豐富的體驗和收獲。
中秋節朗誦詩歌5
春江潮水連海平,
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隨波千萬里,
何處春江無月明!
江流宛轉繞芳甸,
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覺飛,
汀上白沙看不見。
江天一色無纖塵,
皎皎空中孤月輪。
江畔何人初見月
江月何年初照人
代代無窮已,
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
但見送流水。
中秋節朗誦詩歌6
中秋賞月
作者:天倫之樂轉著虎的年輪望著天上的圓鏡回憶起那
吃月餅的動人的'歷史故事多少個熱血男兒
多少個巾幗英雄
震撼著我干涸的心靈俯視今宵的大江南北
嫦娥為我披上潔白的紗巾深情的告誡我
追昔撫今、切莫背祖忘本上一首詩
中秋節朗誦詩歌7
金子般的天地
凝結了三千年文化的那輪浩月,輻射出萬人向往的季節,金秋,黃金般的天地,釀造著豐收的美酒;
干杯的嘯吼,劃出明天的燦爛,會聚在圓圓的餅上,演義著豐收的`幸福;
憶往昔:
多少文人墨客,舉杯邀月慨嘆家國的憂思,看今朝:
我們同仁的思緒更加浩瀚,如醉如癡;
我們追憶:
追憶牟同播種的春雨,追憶那披星戴月的艱辛,追憶那團結進取的高風;
我們暢想:
暢想那噴薄欲出的宏圖大業,暢想那你追我趕的彩云,暢想那輝煌你我的紅日;
金秋浩月:
我們永遠愛你。
中秋節朗誦詩歌8
瑤琴弦上嫦娥舞,琵琶律韻上蟾宮。月琴撥弦思望月,柳枝月掛在空中。
江南絲竹千秋月,悠悠思相柔。小軒窗前望夜空,凄剪落明月,思相落夢中。
清風瞪龍球,彪繽睹疏繡。圓月無聲亦有情,逐嘆嫦娥獨寂寞。月中何欣述相逢。
音渺渺情幽幽,音渺詞語為誰柔。空蘸相思隨風柔,覓月蕭音望九州。
何去舊情懷春夢。一曲霓裳羽舞衣,搖落桂花飄滿地。
唯余黯香濕衣袖。此曲為君依,此曲為伊柔。舞盡相隨影,舞罷滿簾風。
君盞紅酒送溫柔,音余琴弦不見君。酥手擺琴盡千惆。
醉了落花玉女秀,倦了眼眉及不休。流云蔽月嬋娟憐,星光破云難遮羞。
纖指撥琵琶,紅嫣談思夢。清風吹落梅花羞,黛玉葬花泣憂揉。玉骨冰枝還鄉愁,醉眼望月入千秋。
歸來楚夢魂游,枝絮風舞燕含柳。桃花御接湘妃竹,絲竹牽情岸花柳
落絮輕拈胭脂口,淚眼看相愁。夜空更深水月揉,玄門太近紅塵遠。
獨倚欄珊浴秋風,酥手彈曲心黯然。丁香空結愁,芭蕉滴水杯中酒。
溢滿心葉訴心柔,月下花間夢依舊。凝于眉尖去黛裘,江南絲竹伴仲秋。
中秋節朗誦詩歌9
中秋節的晚玉米
秋的月亮普照著大地
也照亮了房前的晚玉米
城里人都在舉杯賞月
農村人大都在掰晚玉米
我慨嘆這中秋佳節的無奈
因忙碌而不輕松自在
嫦娥在抱著玉兔觀望
向人間撒下一片輝煌
玉米的胡須格外張揚
金黃的`玉米閃閃發光
肆虐的飛蟲纏繞在身上
蛐蛐的鳴叫再告白夜的凄涼
坐在玉米堆上
品嘗著月餅的香
那別樣的味道啊
匯成了一堵鐵壁銅墻
中秋節朗誦詩歌10
《金秋皓月》
伴奏音樂《彩云追月》
凝結了三千年文化的那輪浩月,輻射出萬人向往的季節,金秋,黃金般的天地,釀造著豐收的美酒;
干杯的嘯吼,劃出明天的燦爛。
憶往昔,多少文人墨客,舉杯邀月慨嘆家國的憂思,看今朝,我們如癡如醉,舉杯同慶國盛家合的盛世!
我們追憶,追憶那共同播種的春雨,追憶那披星戴月的.艱辛,追憶那團結進取的高風;
我們暢想,暢想那噴薄欲出的宏圖大業,暢想那你追我趕的彩云,暢想那輝煌你我的紅日。
金秋浩月,我們永遠愛你!
【結尾】
伴奏音樂《月圓曲》
月是期盼,月是掛牽;
月是思念,月是圓滿。
長河落日圓,中天懸明月,大江流日夜,明月照古今。
來吧,讓我們舉杯!莫辜負山間朗月,江上清風;
來吧,讓我們舉杯!莫忘真摯的朋友和遠方的親人。
來吧,讓我們舉杯!不管你住長江頭,還是長江尾;
來吧,讓我們舉杯!不管你在海峽西,還是海峽東!
讓我們舉杯——
合:同心邀明月,千里共嬋娟!
中秋節朗誦詩歌11
【古琴演奏】
B:金風送爽, 丹桂飄香,又是一個中秋佳節。
A:昆明湖泛起輕柔的漣漪,聽鸝館迎來了貴友嘉賓。
B:在這收獲的季節,在這溫馨的夜晚,A:讓我們共同舉杯,向全國人民,向海峽對岸的臺灣同胞,向海外僑胞,道一聲——
合:中秋節快樂!
第一幕 【詠月】
A:從人猿相揖的洪荒時代,B:到神舟飛船遨游太空的21世紀,A:明月一直與我們同在。
B:它在周口店的石頭上,A:它在半坡村的陶罐上,B:在司母戊銅鼎是花紋里,A:在擂鼓墩編鐘的音符里,B:在倉頡畫出的第一幅文字里,A:在孔子山村的第一卷詩集里,B:在奶奶講的故事里,A:在媽媽唱的歌謠里,B:在中國人五千年文明的血液里,A:在中華民族波瀾壯闊的歷史畫卷里。
B:從巍巍昆侖到峨峨玉山,A:明月總是與我們相依相伴,B:峨嵋山巔的新月,黃鶴樓的滿月,A:二十四橋的春月,洞庭湖心的秋月, B:明月幾時有?
合: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朗誦《水調歌頭》(蘇軾)】
【中央人民廣播電臺少兒廣播合唱團演唱《水調歌頭》】
A:皎潔的月亮,出現在東方,讓人想起那美麗的姑娘。窈窕的姑娘,你在那里?月下彷徨,我心焦又心傷。
【朗誦《詩經月出 》】
A:有這樣一位詩人,酒是他的詩魂,月是他的最愛。他在花間斟下了一壺酒,竟讓我們醉了一千年!
【朗誦《月下獨酌》(李白)】
B:有這樣一位詩人,畢生只留下兩首詩,卻創造了“詩中的詩,頂峰上的頂峰”。
【朗誦《春江花月夜》(張若虛)】
A:有這樣一位詩人,面對明月,他展開了奇詭壯麗的想像之翼,讓后人嘆為觀止!他敏銳的目光,仿古透視到了小小寰球的另一面。
【朗誦《木蘭花慢》(辛棄疾)】
A: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時。
B: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
A:滅燭憐光滿,披衣覺露滋。
B:不堪盈手贈,還寢夢佳期。
【吟誦《木蘭花慢》(張九齡)】
B:在臺灣詩人的筆下,明月和離情更深地纏繞在一起。明末清初,浙江學者沈光文定居臺灣,從事教育和著述,被譽為“臺灣文獻之祖”。300年后,又有一位陳定山的讀者到了臺灣。沈光文寫了一首五律《望月》,陳定山也寫了一首五律《對月》。
【齊 鶯朗誦《望月》(沈光文)】
【田 歌朗誦《對月》(陳定山)】
B:望月懷人,對月思鄉,相隔300年后的兩個人,為什么如此心有靈犀?這一份情愫為什么百年未斷,千里不絕?
A:因為他們身上流淌著相同的熱血,他們的詩歌有一個共同的藍本——
B: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朗誦《靜夜思》(李白)】
A:天上一個月亮,水里一個月亮。
B:天上的月亮在水里,水里的月亮在天上。
A:低頭看水里,抬頭看天上。
B:看月亮,思故鄉!一個在水里,一個在天上。
【演唱《月之故鄉》(彭邦禎)】
第二幕 【思歸】
B:嫦娥應悔偷明月,碧海青天夜夜心。仰望著天上的明月,吟誦著詠月的佳句,我常常在想,嫦娥是飛到月亮上去的嗎?也許她是沿著一道美麗的橋,走過來的吧,這座橋的每一條磚石,每一個欄桿,都是用詩句標記的,而每句話里都有同一個字——月亮。
A:我相信,在這座詩的橋梁上,還應該滿滿地鐫刻著一個字,那就是--情。親情,友情,愛情,鄉情,無處不在。而在游子們的心中,鄉愁是最持久,最清冽的一種情感。
B:鄉情,是常常闖進心扉的一個不速之客,才下眉頭,又上心頭!
A:鄉情,是不能碰觸的一個傷痛,無語凝咽,欲說還休!
B:鄉情,是客舍旁的一縷柳絲,一只紅豆。
A:鄉情,是旅途中的一輛驢車,一艘烏篷船。
B:鄉情,是夜半的一場雨,上黎明前的一陣風。
A:鄉情,是藍藍的一江水,是幽幽的一聲鐘。
B:鄉情,是一朵春花,一輪秋月,一行歸雁,一只鷓鴣,一只寒蟬。 A:鄉情,是深山里的一聲鷓鴣,不如歸去!
【演唱《思鄉》
B:現代著名學者、詩人連橫是臺灣臺南人。二十世紀初,他不肯忍受日寇的凌虐,遷居大陸,三十年代終老于上海。國恨鄉愁集于一身,發而為詩,感人肺腑。
【朗誦《臺南》(臺灣 連橫)】
A:國民黨員老于右任的經歷與連橫恰相映襯,他是從大陸到臺灣并且終老在異鄉的。于右任去世前不久寫的一首《望大陸》,在海峽兩岸都引起了強烈的反響,他的另一首愛國懷鄉詩作《雞鳴曲》,同樣蒼涼沉郁,感人至深。
【朗誦《雞鳴曲》(于右任)】
A:雞鳴不已,瀟瀟暮雨。
B:暮雨瀟瀟,雞鳴膠膠。
A:村頭的雞在叫,它從那個鄭國游子的耳畔,一直叫到了于右任的耳畔;
B:黃昏的雨在下,它打濕了柳永的胸襟,打濕了無數柳永的胸襟。
【朗誦《八聲甘州》(柳永)】
B:漂泊的人,盼望回家,步履匆匆,歸心似箭。
A:遠行的人,不愿離去,腳步遲遲,滿懷惆悵。
【朗誦《塞鴻秋》(元人散曲)】
A: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第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錢琳琳演唱《遍插茱萸少一人》】
第三幕 【戀故鄉】
A:露從今夜白。
B:月是故鄉明。
A:沒有故鄉的民族,一定是個哀傷的民族。
B:沒有故鄉的人生,也必定是不完整的人生。
A:對故鄉的眷戀,既憂傷又甜蜜,一首《思鄉曲》,就想像一支羽化的彩蝶,是一棵出蚌的珍珠,是痛苦中的美麗。
【小提琴演奏《思鄉曲》】
A:幾回回夢里回故鄉,醒來時,但見明月照我窗。
B:幾回回明月照我窗,月光里映照游子淚兩行。
A:我思念北方的熱炕和那烤著地瓜的灶堂。
B:我思念南方的竹樓和樓下的米酒缸。
A:我思念阿里山的凍頂烏龍和采茶姑娘。
B:我思念呼倫貝爾的牧羊漢子和他腳下的肥美草場。
A:誰說夢里辨不出顏色,我分明看到了綠水青山,黑瓦白墻。
B:誰說夢里聞不到氣味,我分明嗅到了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A:誰說夢里聽不到氣味,我分明聽見了鶯啼嚦嚦,流水朗朗。
【演唱《梅花引》】
B:在臺灣詩人中,丘逢甲的名字最響亮,因為他的詩作飽含著最強烈的愛情情感。
【朗誦《往事》(丘逢甲)】
A:邊關營帳的燈火照不透彌漫的風光;遠隔山水的故鄉,常留在行者的心頭。
【朗誦《長相思》(納蘭性德)】
B:淡淡的'鄉愁釀成一杯酒;濃濃的鄉愁化作兩行淚;濃濃淡淡的鄉愁凝成了一首詩。
【朗誦《鄉愁》(于光中)】
B:海峽一灣同風雨,明月何曾是兩鄉?。余光中的一首詩,牽動了千萬中國人的心,有中國人的地方,就一定會聽到《鄉愁》。
A:而余光中的一句話,又引出了另一首好詩。
【朗誦《就是那一只蟋蟀》(流沙河)】
A:在清晨的秋色中,面對著錦繡山川,誦明月之詩,歌窈窕之章,悟古今之變,究天人之際。詞客騷人風流倜儻,千白年之下,還是讓我們豪情激蕩,心馳神往!
【吟誦《前赤壁賦》(蘇軾)片段】
【出合唱《水調歌頭》(蘇軾),混話】
B:在這月明之夜,在這團圓的日子里,慈母倚靠在門邊,望著門前那條蜿蜒的小路——遠方的游子啊,歸來吧,歸來吧!
A:拿上那張窄窄的船票,跨過那灣淺淺的海峽,B:循著那一只蟋蟀的叫聲,循著那一只鷓鴣的鳴啼,A:走過山一程,走過水一程,奔向這一盞昏黃而又溫暖的燈火,B:捎去云一片,捎來雨一絲,訴說著游子遙遠而又熱切的渴望。
A:南北東西路,千條復萬條,總有一條通往故鄉;
B:回家的旅途,千里又萬里,終有一步會踏上魂牽夢縈的熱土!
A:讓這皎潔的中秋月照著我們腳下的路,照著我們相牽的手,B:讓這皎潔的中秋月照著我們相逢的笑臉,照著我們臉上的淚光。
A:在這月明之夜,在這團圓的日子里,朋友,當你獨自舉杯,是否會感到一絲孤寂?
B:那就看一看杯中的月亮吧,這也是我酒杯里的月亮。
A:你的杯中是無盡的期盼,我的杯中是深切的思念。
B:你的月亮里有我的祝福,我的月亮里也有你的祝福。
A:來吧,讓我們舉杯!莫辜負山間朗月,江上清風;
B:來吧,讓我們舉杯!別忘了真摯的朋友和遠方的親人。
A:來吧,讓我們舉杯!不管你住長江頭,還是長江尾;
B:來吧,讓我們舉杯!不管你在海峽西,還是海峽東! A:讓我們舉杯——
合:同心邀明月,千里共嬋娟!
【《水調歌頭》揚起,至結尾】
中秋節朗誦詩歌12
《中秋之夜》
金桂飄香中秋夜
月圓風柔是佳期;桂香撩起了你我思鄉的情,月明點亮了你我思親的心;望碧空萬里,星月相輝,看秋菊綻放,香溢滿懷,游子心,逢佳節,盼團圓,只把那思念熟透;十五夜,故鄉月,人盡望,只把那思念遙寄! 偶有一陣香風起,吹落嫦娥笑語聲。
起舞弄清影,長袖起,綿綿; 橫笛吹鄉曲,清歌呤,縷縷。 玉液滿,瓊杯滑,對飲邀月,共解鄉愁!
一顆顆游子的心,一顆顆祈禱的心,一顆顆虔誠的心,此時此刻,溫暖在一起!
紅燈倩影,含情脈脈,濃郁人情味;異土風情,婀娜繽紛,共抒真善美!且讓我們手牽手,坐成一個圓圓的月亮,把那思念傳遞,融合成美好的`回憶;且讓我們肩并肩,圍成一個圓圓的月亮,把那祝福傳達,交匯成永恒的幸福! 今生今夜,今夜今月,今生今夜,今夜今月,不長好,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中秋節朗誦詩歌13
中秋佳節到闔家慶團圓
親人聚一堂歡樂共分享
美味佳肴備月餅不能忘
舉杯共明月心中多思念
團圓共期盼全席非一般
團圓話理想親情是陪伴
春暉不平凡無悔于奉獻
知恩亦圖報孝道記心間
佳節不忘職守崗意志堅
服務為司乘擔當在眼前
筑我青銀路奉獻保安全
相聚誠可貴責任價亦高
佳節路暢通我們把顏歡
親朋敘情緣花好慶團圓
中秋節朗誦詩歌14
中秋
月牙漸漸豐·滿風兒輕攆柳枝飽蘸的思念
那一地葉的碎影在我的夢中畫著圓圈
你是我的心靈的常青樹
怎么可能在這圓潤的月夜隨著大海的濤聲漸去漸遠
我看到石榴樹掛滿紅果
你會不會在月圓的夜晚和我一起呢喃
就是那一句溫軟的話語
你便駐足我的夢里月亮漸漸升起
便有一縷悅耳的罄音
魚兒歡快游動泛起的碧光玫瑰花的香
輕輕的落在白樺樹的枝頭
我在夢中會心的微笑
常常在幽深靜寂的夜晚
掛滿果實枝椏的'罅隙里聆聽你疾馳的跫音
我不喜歡秋風
我怕它把我的希冀如落葉般吹散
我也不喜歡早晨的露珠
見了陽光便放棄所有的期盼
坐在這月華流瀉的夜晚
我的思緒如大海的波濤洶涌澎湃
月兒缺了又圓
花兒卸了再綻
心兒碎了
是否還能還原
等你到月兒圓
等你到花兒綻
可否牽了你的手
走出夢的虛幻
中秋節朗誦詩歌15
中秋賞月
作者:張歆歆蒙朧的夜色感覺清爽
我慢步的來到你的身旁牽著你纖弱的小手
感覺是那么的.冰涼是否穿的有點單薄了怎么不記著加衣裳我將你擁入我的懷抱不想讓你受涼
感受一下相依的溫暖這就是愛的殿堂
后天是中秋節月亮會很圓滿
會在中秋的晚上早早登場
我多么想擁著你觀看中秋的月亮這幾天有冷空氣
溫度會劇降
你要穿的厚一點不能再受涼
要學會照顧自己珍視健康
你不能有任何不測要不然
誰來陪我看那圓圓的月亮
【中秋節朗誦詩歌】相關文章:
中秋節詩歌朗誦06-28
中秋節的詩歌朗誦09-09
中秋節詩歌的朗誦稿07-04
中秋節詩歌朗誦12-30
適合中秋節朗誦的詩歌12-06
中秋節的詩歌朗誦09-07
中秋節詩歌朗誦大全07-04
中秋節詩歌兒童朗誦07-04
中秋節經典詩歌朗誦稿(精選)07-03
最新中秋節詩歌朗誦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