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英雄人物的事跡集合(15篇)
在平時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觸過事跡吧,事跡屬于事務公文的一種,有弘揚正氣,表彰先進,推動工作的作用。擬事跡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英雄人物的事跡,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英雄人物的事跡1
汶川地震是中國歷史上最為嚴重的一次地震災害,而在這場災難中,出現了許多令人感動的英雄人物。他們用自己的行動和汗水,為救援和救助工作做出了巨大的貢獻,為世人樹立了崇高的榜樣,讓我們更加深刻地認識到,生命是脆弱而寶貴的,而人性的光輝和力量也能在災難面前展現無比的價值。
在這個史詩般的人道主義勵志故事中,有著一個個感人至深的英雄形象,他們有的是救援人員,有的是普通民眾,在這場歷史上難以復制的大災之中,他們用一顆顆溫暖的心,連成一條條美好與溫情的線,構筑了一個人、為之惋惜的人類偉大群體。
其中一個最為令人感動的英雄是鄧婉華,這位勇敢的女孩,在地震發生時,因為地震而被埋在廢墟中,而當救援隊想要將其救出時,她卻表示希望先將旁邊的小學生先救出去。鄧婉華展現出的`勇氣、仁愛和犧牲精神,令人折疊。她讓我們看到,作為人類所共有的情感和價值,不僅存在于英雄身上,也存在于平凡人身上。
在這場地震中,還有許多救援工作人員,他們舍棄自我,勇敢地奔赴災區。他們是國家之魂和人民之魂,讓人們深刻意識到,在國家和人民最需要的時候,所有的英勇和力量都是愛和責任的升華。
總的來說,汶川地震中的英雄人物是中國人民的驕傲,他們所展現的精神和價值觀,深深地感動了全國人民,鼓舞了全國人民的心。他們是一群可敬可愛的人,是人類歷史上閃耀的先鋒人物,值得我們永遠銘記和緬懷。
英雄人物的事跡2
霧里看花,你看不到花兒為了盛開流下的汗水;水中望月,你看不見它的皎潔之下的灰塵。世間的事情,全都是霧鎖煙籠,想探求生命的真相,請以心為眼,躬行探求。
昭君一個人、一方冢、一生探求。
山如黛、沙如風。山還是那隱隱的青山,還是那沉淀著中華文明的青色,只是少了位從群山中走出來的佳人。沙還是意欲吞人的黃沙,還是那隔著中原與塞外的飛沙,只是多了位從中原走出來的佳人——昭君。人人都說塞外凄苦,那兒的人殺人如麻,但你不怕。沒有親身經歷,道聽途說,可信嗎?于是你毅然踏上了出塞的馬車,一路微笑,你要用行動向世人證明:世上的事,要親身探看,方可相信。事實證明,你贏了。塞外荒涼,但民風純樸。你的躬行,為歷史畫上了最濃重的一筆。
昭君,沒有被表面迷住了雙眼,你親手用躬行打造了自己的未來。
司馬遷踏遍千山萬水,只為一個“真”字。
當飛雪和陰霾在東升西落的輪回中湮沒成已逝的滄桑時,你便把執著的追求和生命的躬行鋪墊成生命的厚程。一部《史記》“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豈可不盡不實,道聽流言,司馬遷深知,真相需要躬身以求。于是他拖著殘缺之軀,踏遍千山萬水,揭開了歷史的面紗,終于《史記》成史家之絕唱!他把真相幻化成筆端流淌的華彩。用躬行吶喊出歷史的宣言。
司馬遷用他一生的.躬行創下了萬世不朽之篇章。史家絕唱當之無愧。
蘇東坡高唱赤壁東風,你瀟灑成千堆雪。
墳崗茫茫,醉射天狼,楊花愁點五分,三分雄風浩蕩,蘇軾之才,自不必說,但讓我五體投地的不是他的才華,而是那一句“事不目見耳聞而臆斷其有無,可乎?”石鐘山的得名多有說法,卻沒有一個人去躬身探求,除了他。他沒有被表象所迷惑,沒有被前人所擾,只是默默地驗證。好一個蘇軾,只為他的躬行,我五體投地。蘇軾的躬行,也許只是歷史的插曲,但其人格由此可見。
思緒紛飛,穿越千年的繁榮塵雜,我不由感嘆,絕知此事要躬行。
仰望星星的人,總以為星星沒有纖瑕,飛上星星的人才知道,那兒有灰塵、石渣。面對世事,萬不可被其表面所迷惑,需躬身親試,方能得其真。世間的萬象炫人心目,請借東海之水,洗盡迷幻假相,用躬行去探求生命的真相。
英雄人物的事跡3
邱少云9歲喪父、11歲喪母、13歲被國民黨軍隊抓去當兵。1949年12月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為第15軍第29師第87團第9連戰士。
1951年3月參加中國人民志愿軍赴朝作戰,1952年10月12日因美軍燃燒彈發落在邱少云潛伏點附近,火勢蔓延全身,為避免暴露,放棄自救壯烈犧牲,年僅26歲。
英雄人物的事跡4
汶川地震的英雄人物事跡讓我深受感動。在災難面前,許多無名英雄挺身而出,用自己的努力和付出為災區人民帶來了希望和力量。
其中最讓我感動的是那些把別人的生命看得比自己更重要的人們。他們在最危險的時候選擇了不顧自己的生命去挽救他人。如四川省雅安市蘆山縣映秀鎮的啟明小學教師羅志華,在地震中,他用自己的身體保護學生,最終犧牲了自己的'生命。還有那些奮不顧身去救援的軍人和醫務人員,他們經受著極其惡劣的環境和條件,但卻毫不猶豫地投入到災區的救援中。他們,真正做到了以人民為中心。
這些英雄人物的事跡告訴我們,在面對災難時,每個人都可以成為英雄。他們用生命譜寫了人類大愛的贊歌。他們的英勇和無私受到了全國人民的推崇和尊敬。他們將銘刻在國家和人民的心中,永遠不會被遺忘。
這次災難卻讓我們看到了人性的光輝和大愛的偉大,也讓我們了解到了自己的責任和使命。我們要不惜一切為祖國奉獻,為人民貢獻,為建設美好社會而努力。作為新時代的年輕人,我們應該銘記這些英雄人物的事跡,秉持著大愛精神,在我們所處的崗位上,盡己所能,為國家和人民做出自己的貢獻。
英雄人物的事跡5
曹操,字孟德,沛國譙郡人。東漢末年政治家、軍事家、詩人。他在青年時候,抱負很大。在天下混亂之時,率領一支軍隊攻打張角率領農民起義軍黃巾軍。后來他聯合十七路兵馬討伐董卓,但由于主帥袁紹和其他人只知道飲酒作樂,而不和董卓交戰,曹操很氣憤,馬上率領部下就走。接著又收青州兵,又滅公孫瓚,他的生意也越做越大。然后挾天子以令諸侯,擁有了一定實力和威信。他奉行“唯才是舉”政策,廣納天下豪杰英雄,荀、郭嘉、敬攸等謀士,徐晃等將領紛紛來投奔曹操。又用巧計,以少勝多,打得他當時最大的敵手也是實力最強的人袁紹,北征烏桓,南下荊州,一切都很順利。
但在赤壁之戰中,曹操損失慘重,狠狽不堪地回到北方。也許是這一戰的失利,也許是曹操已年近60,好像有點神經過敏了,野心也日益增大,開始接二連三的殺人:先因這皇位問題逼得他陣營中相當于劉備陣營中諸葛亮的人物荀,緊接著又殺死或逼死了禰衡、孔融、崔琰、楊修等人,由其是崔琰的死,只因為曹操認為他“腹誹心謗”,也就是在心里在,就把他殺了,可是你知道他對你不滿嗎,隨便找個人說他“腹心”成立嗎?所以崔琰是很冤的。終于曹操在幾年后一命嗚呼了。
曹操這個人,是英雄還是奸雄?我認為他是“七分功三分過”。他的最后十年成就了一個大大有奸雄,把他以前那一座座榮譽的豐碑,英雄氣概毀于一旦,落下千古罵名,由其是現宋代的人們聽評書,“聞玄德敗,無不流涕痛哭,聞孟德敗,無不神采飛揚”,也造成了后世的小說,尤其是《三國演義》對他的抨擊。
曹操,給予人的影響無非是狡猾,正是京劇白臉代言人。 曹操的小名叫阿瞞,曹操和許攸是老同學了,兩人關系極好。長大后,曹操做了一國宰相,許攸在曹操手下做事,長大后的許攸仍然叫曹操為阿瞞。 有一次,曹操在相府開了一個會議,當時的氣氛十分嚴肅,許攸走到曹操面前,拍著曹操的胳膊說:阿瞞啊,你怎么這么笨,簡直是一頭豬,你只需要這么做,就一定能解決問題!一屋子的人都愣住了,而曹操卻哈哈大笑,沒有不高興。
有一個人來拜見曹操,說:許攸在眾人面前直呼小名,只有父母兄弟才可呼的,許攸這是在侮辱丞相啊!而曹操說:許攸不僅是我的老同學,還是我的救命恩人啊!小時候我去爬樹,一不小心掉進了污水塘里,要不是許攸把我拉上來,我早就不在了,許攸對我有救命之恩,我怎么能因為他叫我的小名而怪罪于他呢? 又有一個人說:您作為宰相,一人之下萬人之上,許攸只是一個下屬,不能因為就過您的命就可以侵犯您的尊嚴啊!曹操說:如果不是許攸在我身后出謀劃策,我早已被袁紹所滅,就不會有今天的我,更加談不上宰相的尊嚴了,與許攸的功勞相比,叫我的小名是多么不足一論啊! 此后還有很多人勸曹操,可全都被曹操一一勸退。 這一年,大旱,糧食少,曹操問許攸怎么辦,許攸說下禁酒令,以免人們用糧食大量釀酒。
于是曹操吩咐下去,凡是飲酒之人,就地正法! 晚上,曹操把許攸領進了相府說:別人不準喝,老同學例外,今日得閑,可要好好敘敘舊。許攸也就陪著曹操。許攸搖搖晃晃的離開了相府,忽然,有馬蹄聲,是許褚!誰人飲酒?許褚掄起棒,打向許攸 可見,曹操的狡猾,不是那么底層地的,而是處心積慮的狡猾。
“寧可我負天下人,也不可天下人負我!”一句話讓陳宮為之發抖。這就是一代梟雄曹操!
曹操,字孟德,是三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和詩人,曾為東漢王朝的驍騎大將軍,后為丞相挾天子以令諸侯,史稱其魏武帝。
東漢末年,董卓當道,群雄紛起。曹操,繼董卓后又一個挾天子以令諸侯的人。袁紹是曹操的死對頭,但在軍力、財力、地位等都遠超曹操的.袁紹,為什么卻敗于曹操呢?原因就是曹操心思縝密。官渡之戰時,曹操成功抵制了袁紹的百萬大軍,但糧草不足,支糧書信又被許攸劫下,袁紹生性多疑加之別人陷害與壞話趕走了許攸。當許攸投曹時,曹操出門相迎,幾次對許攸加以試探才算信他,后借許攸之計大敗袁軍。不愧是曹操啊!
曹操的嫉妒心真的很強。楊修是他手下一位著名的謀士,他嫉妒劉備手下有許多超級大將而攻打劉備,不僅如此,他又收買魏炎使之叛變。正因其極強地嫉妒心,曹操晚年未統一三國,病死塌上。一代梟雄如此隕落!不得不讓人感到遺憾與惋惜啊!
曹操在亂世之中積極追求個人報負,實現自我的不斷超越,最終獲得完全“優越感”。由此曹操一生以“安定天下”為己任,以齊恒公、晉文公為榜樣,追求“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的境界。晚年,他變得多疑而且行蹤詭秘,對自己的掩飾有許多自卑和安全感,信奉“寧我負人,毋人負我。”使之變得極奇殘忍。換言之,人格狀態不協調才是曹操最大悲劇啊!
曹操真的很悲哀呀!不過,此乃本人的小小見解,敬請大家指教。
英雄人物的事跡6
王樸生于1929年,犧牲于1943年,河北省完縣人。他生長的太行山石嶺下的河北省完縣野場村,11歲時被大家推選為兒童團團長,犧牲時只有14歲。王樸誕生在村里一戶貧苦農夫的家庭里。在他起先懂事的時候,日本強盜發動了“七七”盧溝橋事變,侵占華北,斗爭的火焰燒到了他的家鄉太行山。日寇燒殺搶掠的兇殘行為,在王樸幼小的心靈燃起民族仇恨的烈火。
有一次,野場村的鄉親們全被日寇趕到村子里,王樸也是其中一個,日寇拿著一份由漢奸金珠子提拱的村干部和抗日軍屬名單,叫漢奸翻譯把他們一個一個拉出來,然后狗漢奸齜牙咧嘴地問王樸:“你就是野場村的兒童團團長王樸吧?”。王樸理都不理這個狗漢奸。“你肯定知道八路軍的東西藏在那里,說出來就放你回家。”“不知道!就是知道也不會告知你鬼子和狗漢奸!”王樸面不該色得回答。日寇猛地抽出了東洋指揮刀,指著王樸的胸口,狂叫道:“你的小八路,快快的說,你不說死了死了的.!”王樸面對日本鬼子強盜的刺刀,想起了“五不誓言”,想起了張喜子和秀大伯,更想起了自己領著兒童團團員宣言的誓言“頭可斷,血可流,隱私不行泄!”于是把牙一咬,昂首挺胸,面對死亡,毫不畏懼。就這樣,王樸英勇的為自己的祖國獻出年輕的生命。
英雄人物的事跡7
“牛兒還在山坡吃草……”聽著《西柏坡2英雄王二小》的片尾曲,我不禁熱淚盈眶。雖說王二小的故事我已聽過無數遍,但真正看到二小英勇就義,我還是不由得從心底里生出一股濃濃的敬佩之情。
6月27日,老師帶領我們到上海影城觀看了《西柏坡2英雄王二小》。影片的大概內容是這樣的:1941年,日寇對抗日根據地進行瘋狂大掃蕩。南滾龍溝村的兒童團團長王二小是個倔強調皮的孩子王。一天,敵人掃蕩了南滾龍溝村,二小的家被毀了。失去親人的痛苦讓王二小一蹶不振,他的好朋友核桃、棗花,還有其他西柏坡村的孩子想方設法安慰二小,給他鼓勁。二小重新振作起來,和大家一起勞動、練兵、重建家園。進山的'日本鬼子在山里迷了路,被二小和棗花發現。為了給鄉親們和八路軍傷員爭取時間轉移,二小和棗花兵分兩路,由棗花回西柏坡村報信,二小則故意暴露自己,被敵人抓住。在給敵人帶路時,二小故意走陡峭山路、兜圈子,最后把敵人引進了八路軍的伏擊圈。日本鬼子被消滅了,二小也壯烈犧牲了……
這就是英雄王二小的故事,它讓我深深的震撼了。現在,有誰能像二小那樣舍己救人,不惜犧牲呢?在21世紀,我們往往動不動就抱怨生活不幸福,可是,你可知,要是沒有那些英雄,現在,不要說幸福了,恐怕中國早就成日本的殖民地了!來,讓我們大家好好學習、奮發向上,使中國更加富強!來,讓我們大家一起手拉著手,奔向更美好的明天!
英雄人物的事跡8
徐悲鴻賣畫
“七七事變”后,日寇到處燒殺搶掠,使數以萬計的難民逃離家鄉。徐悲鴻冥思苦想:“該如何為國家。為人民、為抗戰出一點力呢?”他決定去新加坡舉辦畫展,籌款捐助難民,同時向海外華僑宣傳抗戰的道理。
1938年歲末,他來到新加坡,正值盛暑天氣。為了準備大量作品在畫展上出售,每天站在畫案前,揮汗如雨地作畫,夜以繼日地工作起來。一位華僑朋友勸阻他不必如此不分晝夜地作畫,徐悲鴻說:“我是在為祖國苦難中的同胞作畫啊!”
日日夜夜的煎熬使徐悲鴻突然病倒了,腰部劇烈疼痛,他被迫在病床上躺了下來。腰疼尚未痊愈,他又頑強地拿起了畫筆。畫展如期開幕,華僑們踴躍支持祖國抗戰,競相購買徐悲鴻的`作品。畫展結束后,他把賣得的巨額畫款,全部捐獻用來救濟難氏,自己分文不取,連路費也是自己負擔。
英雄人物的事跡9
何洪霖: 1952年10月14日,上甘嶺戰役打響了。美軍集中了優勢兵力,在大量飛機、坦克、大炮的助威下,向我軍陣地發動了入朝以來規模最大的攻勢。19日晚,上級命令黃繼光所在連對上甘嶺右翼597.9高地進行反擊戰斗,并要在20日拂曉前拔下這根“釘子”。
在距離敵火力點不到10米的地方,黃繼光用右臂撐住了身體,扔出了。一聲巨響,敵機槍啞了,他再次倒了下去。這時,部隊剛要發起沖鋒,不想敵人的機槍又響了,鐘仁杰怕敵人發現倒在地上的黃繼光,狠命地朝敵火力點射擊。槍聲和傷痛使黃繼光醒了過來,他看部隊還沒沖上來,又吃力地朝敵碉堡爬去。敵人的火力完全被鐘仁杰吸引過來,黃繼光頑強機警地爬到了碉堡下。那里是射擊的死角,他蹲了下去,回頭朝鐘仁杰他們看了一眼,接著一揮手,大聲喊了一句話。由于機槍猛吼,他的話音全被槍聲淹沒了,沒有人聽清他喊了什么。
這時,戰爭史上那最為悲壯的一幕出現了:只見黃繼光猛地站起來,身子向上突地一挺,奮力地向碉堡撲了上去,用胸膛堵住了冒著火舌的槍口……敵人的機槍啞了。戰友們喊著驚天動地的“為黃繼光報仇”的口號沖了上去,一舉將高地奪了回來。戰斗結束后,戰友們不約而同地圍了上去,只見黃繼光的胸膛被火藥燒黑了,布滿了像蜂窩一樣的彈洞。戰友們回頭望去,在黃繼光向敵碉堡接近的路上留下了一條10多米長的血跡。
楊珂: 1952年10月11日,志愿軍第15軍在鐵原東北391高地反擊戰打響了。391高地位于鐵原東北10公里處,山勢險要,有敵軍1個加強連駐守,是敵軍安在志愿軍前沿陣地的一個“釘子”。拔掉這個“釘子”不僅可以改善志愿軍第15軍的防御陣地,而且可以對敵軍形成威脅。邱少云的英雄事跡,從志愿軍前沿陣地到391高地,中間有3000米的開闊地。為了縮短部隊沖擊距離,使戰斗發起具有突然性,該軍第29師第87團組織500名戰士,在當晚夜間隱蔽潛伏在距敵軍只有60米的草叢中,邱少云就是其中的一名戰士。
12日中午12時,突然飛來4架敵機,在潛伏區投下幾顆燃燒彈,有一顆落在離邱少云2米的地方,四散飛迸的燃燒液濺到他的腿上,身上的偽裝燒著了,火苗往上冒,頓時火團把他包圍了。邱少云的英雄事跡,邱少云身后有一條水溝,只要后退幾步,在泥水中打個滾,身上的烈火就可息滅。但他深知,這樣會被山頂上的敵軍發現,暴露目標。為了不暴露部隊的行動意圖,也為了500名戰友的生命安全及整個戰斗的勝利,他嚴守潛伏紀律,在烈火燒身時,不驚慌,不呼救,堅定地趴在地下,忍著劇痛,咬緊牙關,一聲不吭,巋然不動。烈火在他身上燃燒了30多分鐘,光榮犧牲。至下午17時,已經潛伏了19個小時的'第3營在炮火支援下,突然向守軍發起沖擊,經40多分鐘戰斗,攻占了391高地,全殲南朝鮮軍第9師第51團1加強連。邱少云的英雄事跡,邱少云為這次反擊戰的最后勝利,在烈火持續的燃燒中獻出了年輕的生命。
杜堯: 25日凌晨,天還沒亮,陣地上一片寂靜。戰士們焦急地等待著總攻的信號。隨著三顆紅色信號彈騰空而起,共軍強大的炮火,把苔山上的敵人火力全給壓住了。在硝煙彌漫、烈火滾滾中,苔山頂峰的磚塔,被共軍的大炮轟倒了,炮樓也被打掉了,不一會兒,勝利的紅旗就插上了苔山的頂峰。5時25分,命令下達,董存瑞所在的六連擔任主攻,從城東北向隆化中學外圍工事運動。國軍的機槍嚴密封鎖著他們前進的道路。六連火力組、突擊組、爆破組、支援組互相配合,很快地攻破了隆化中學東北面的舊衙門碉堡群。董存瑞帶領爆破組連續爆破了敵人4個炮樓、5個碉堡,勝利地完成了掃清隆化中學外圍工事的任務。 下午3點30分,第二次總攻開始。六連向隆化中學發起沖鋒。突然,敵人的機槍像暴雨般橫掃過來,把戰士們壓在一條土坡下面,抬不起頭來。原來,這是隆化中學東北角橫跨旱河的一座橋上噴出來的6條火舌。狡猾的敵人,在橋上修了一個偽裝得十分巧妙的暗堡,攔住了我軍沖鋒的道路。這時,董存瑞和戰友們紛紛向連長請戰,要求把這座橋型暗堡炸掉。白副連長派出李振德等3名爆破手去爆破,李振德沖出不遠,炸藥包就被敵人槍彈打中,李振德陣亡,其余兩名爆破手負了重傷。這時,團部來了緊急命令,要六連火速從中學東北角去,配合已突進中學院內的兄弟部隊,迅速解決戰斗。白副連長命令董存瑞去炸碉堡。董存瑞挾起炸藥包,彎著腰沖了出去。在郅順義火力掩護下,他一會兒匍匐前進,一會兒又借著郅順義扔出的手榴彈的煙霧,站起來一陣猛跑。橋型暗堡里,國軍的機槍越打越緊,子彈帶著尖利的嘯聲,從他的耳邊掠過。在快要沖進開闊地時,董存瑞指著前面的一個小土堆,對郅順義說:“你就在這兒掩護!”一陣手榴彈把敵人碉堡前的鹿砦、鐵絲網炸了個稀巴爛。國軍的機槍又慌忙朝他打過來,突然,董存瑞撲倒了,郅順義站起剛要向前沖去,只見他猛然爬起來,一陣快跑跳進旱河溝里,進入了國軍的火力死角。他的腿受了傷,鮮血直流。他抱著炸藥包迅速猛沖到橋下。這橋離地面有一人多高,兩旁是磚石砌的,沒溝、沒棱,哪兒也沒有安放炸藥包的地方。如果把炸藥包放在河床上,又炸不著暗堡,河床上又找不到任何東西代替火藥支架。怎么辦?郅順義清清楚楚看著這一切,急得直攥拳頭。 突然,身后響起了嘹亮的沖鋒號聲,總攻的時間到了。董存瑞毅然用身體做支架,左手托起炸藥包,右手拉燃了導火索,高喊:“為了新中國,沖啊!”。此時,離董存瑞不過50米的郅順義看到眼前的情景驚呆了,不顧一切地向橋下的戰友沖去,董存瑞看見后,厲聲喝道:“臥倒!臥倒!快趴下!!”緊接著,橋下響起了一聲天崩地裂的巨響,敵人的暗堡被炸毀,董存瑞用自己的生命為部隊掃清了前進的障礙。此時,他年僅19歲。
英雄人物的事跡10
在我國有這樣一位英勇的革命烈士—他二十來歲,卻用自己的身體擋住了敵人的槍口,他英俊瀟灑卻英年早逝,為國捐軀。想必大家也知道他是誰—他就是黃繼光。
我一直很敬佩黃繼光,因為我在語文書上曾經見到過這樣的一張圖片—黃繼光騰空而起,擋住了敵人的子彈。但是這不是我敬佩他的緣由,我敬佩他是因為我見到了他那堅定的眼神,沒有絲毫的悲傷,后悔,而是充滿了怒火。啊!敬愛的黃繼光!我更喜歡他的堅強。
在那一次戰爭中,黃繼光做出了比隊長貢獻還大的舉動,可他只是名小戰士啊!但是什么精神讓他作出了這等舉動?當然,是—祖國的榮耀。
可是如果換作我,我肯定會二話不說的逃走,因為我沒有他么多的勇氣,更沒他那么堅強。啊!敬愛的黃繼光!雖然黃繼光做出了如此大的貢獻,但他不追求名利,沒有像毛澤東那么隆重的.葬禮,只是被安葬到了荒郊野外,但是我的直覺感覺的到,他沒有絲毫的感到悲憤,而是自愿的被埋葬到荒野。啊!敬愛的黃繼光。
我十分敬愛黃繼光,如果有機會,我希望我也能當一回“小黃繼光”!
英雄人物的事跡11
教師譚xx用生命完成了最后的使命——為了四個學生,他張開了雙臂
“昨天晚上就聽說有個老師救了4個娃兒,我哪知道就是你??”張xx撲到丈夫的遺體上放聲慟哭。她的丈夫、德陽市東汽中學教師譚xx用自己的`雙臂保住了4名學生的生命。
“我侄女是高二一班的學生,要不是有他們老師在上面護著,這4個娃兒一個也活不了!”被救女生劉紅麗的舅舅對記者說。 “那個老師呢?”
“唉??他可是個大好人,大英雄噢!”說著,劉紅麗舅舅的眼圈紅了。他說,那是一位男老師,快50歲了。
“我們發現他的時候,他雙臂張開著趴在課桌上,身下死死地護著4個學生,4個學生都活了!”一位救援人員描述著當時的場景。
當張xx拉起譚xx的手臂時,丈夫僵硬的手指再次觸痛了她脆弱的神經:“昨天抬過來的時候還是軟軟的,咋就變得這么硬啊!”張xx慟哭失聲??這雙曾傳播無數知識的手臂,在地震中從死神手中奪回了四個年輕的生命,手臂上的傷痕記下了這一切。
英雄人物的事跡12
情系蒼生無愧于詩壇圣哲,心在魏闕豈是杜陵布衣。——題記
你出身名門,卻潦倒終生;你是孤獨的旅人,靈魂的歌者;你以詩為史,兼濟蒼生。你是中國詩歌史上的詩圣——杜甫。
千年后的今天,獨坐窗前,聽窗外風聲呼嘯,我不由得走進了你的茅屋,領悟到你詩中的真諦。
那是安史之亂期間,戰火彌漫了整個中原大地,“積尸草木腥,流血川原丹”。你帶著一家老小,四處輾轉奔游,在朋友的幫助下,終于定居成都,蓋起了一座茅屋。
讀著膾炙人口的《茅屋為秋風所破歌》,我仿佛穿越千年,看到了你——那佇立在茅屋前孤獨的少陵野老。
農歷八月,已是深秋,怒號的秋風刮過竹林,刮過塘坳,刮走了茅屋上那少的可憐的茅草。
我久久凝望著你,看你拄著拐杖,佇立門前。連年的戰亂使你未老先衰。四十九歲已“老無力”的你面對群童抱走茅草,聽著他們的陣陣嘲諷,無可奈何,只是默默走回,獨自嘆息。
“屋漏偏逢連夜雨”,風剛止,雨又至。如麻的`雨打在你的身上,令你徹夜難眠。
剛剛過上安穩的日子,秋風又吹破茅屋,生活對你如此不公平。此時,“哀民生之多艱”的你發出震撼人心的呼喊。想到“已忍伶俜十年事,強移棲息一枝安”的坎坷遭遇,想到故人已“訪舊半為鬼”。“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脫口而出,字字啼血,痛之入骨。我不禁為你推己及人的胸懷而欽佩不已!
幾百年后,宋代文學家范仲淹寫下了著名的《岳陽樓記》,寫道“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而杜甫僅為一介布衣,一位野老,卻能心憂黎民,情系蒼生。這是一種多么高的境界啊!
“李白是抬著頭的,因此他總是仰望天上的月亮,而杜甫是低著頭的,所以他只能看到腳下的土地。”千年后,再次品讀杜甫那首沉郁頓挫的詩作,我真正領悟了那憂國憂民的悲涼,走進了杜少陵的茅屋。杜甫那憂國憂民的情懷和崇高的人生境界深深影響后世,也激勵著我前進!
英雄人物的事跡13
《狼牙山五壯士》這部電影,對于大家來說都不陌生。吃過飯后,爸爸媽媽和我一起觀看了這部電影。故事發生在1941年的秋天,抗日戰爭時期。班長馬寶玉帶著戰士宋學義、胡福才、胡德林、葛振林奮勇殺敵,悲壯跳崖的事情。
影片中,日本侵略者不擇手段讓爺爺說出老君堂的地點,老爺爺寧死也不肯說。敵人氣急敗壞,在北極村活埋了上千人。當時,我真想拿刀去捅敵人幾百下,也不解恨。在狼牙山主峰棋盤陀山上,日軍以為上面有很多人,動用了飛機、大炮,就開始了猛攻一次、兩次·····十八次、十九次,整整攻了20次,都沒有攻下來。班長馬寶玉發現他們沒有了彈藥,宋學義氣喘吁吁地說:“山上有石頭,咱們砸死他們。”為了不投降,五位英雄壯士昂首挺胸、無絲毫退縮的喊著“打倒帝國主義!共產黨萬歲!”相繼跳下山崖。這一刻,我們被深深的感動了。日軍到了山上發現只有5個人的時候,氣壞了。驚訝道:這么少的人,竟有如此強大的進攻實力。
想一想,那時候的生活,再看看我們現在所擁有的,明亮的教室,美好的生活,我們有什么理由不學習,不珍惜。在戰爭年代,戰士們餓了,連地里的.蘿卜都不肯吃。
因為那是鄉親們吃的。想到這里,我們難道不應該為自己的行為而感到愧疚嗎?我們能有今天的幸福生活,全是英勇的先烈們拋頭顱、灑熱血,用鮮血換來的和平。我們想英雄們致敬!我們一定努力學習,來維護我們的永久和平!
英雄人物的事跡14
讀了《愛國英雄王二小》這篇文章后,我知道了王二小這個少年英雄,更敬佩王二小等其他抗日英雄們,他們獻出了寶貴的生命,讓我們有了今天的幸福生活。
1942年10月25日,十三歲的王二小正在山坡上放牛,忽然看見鬼子進山掃蕩,王二小為了不讓鬼子發現隱蔽著八路軍和鄉親們的山溝,故意暴露自己,與鬼子周旋,并假裝給鬼子帶路,把鬼子引到八路軍的埋伏圈。那是條死路,鬼子很快就發現上當了,舉起刀,狠狠地刺向王二小的胸膛,高高地挑起,把他摔在巨石上。與此同時,槍炮聲四起,八路軍全殲了這股敵人,但王二小也英勇犧牲了。
王二小,他小小的年紀,竟會不顧自身安危,把敵人引進埋伏圈,而且遇到敵人,竟然能如此冷靜、勇敢。他又怎會不知道,自己把敵人帶進埋伏圈,必定是死路一條。但是,王二小為了八路軍的安危,為了黨和人民,寧愿獻出自己寶貴的生命。他的冷靜、舍己為人正是我們應該學習的`。
知道了王二小的英勇事跡,我震驚了,誰不珍惜寶貴的生命呢?王二小只是一個兒童,卻為國捐軀,這讓我第一次明白,原來兒童也可以愛國!有了那些為國捐軀、舍己為人的抗日英雄們,有誰能打倒團結奮斗的中國呢?雖然抗日戰爭勝利了,但我們也要在生活中幫助別人,從小事做起,傳播正能量,將愛心播撒,讓希望萌芽,這樣我們的祖國才能越來越好。
雖然我們不知道王二小長什么樣,但我們相信,王二小的英勇事跡會永遠激勵人們:少年強則中國強!國家強大的光輝背后是英雄烈士們的拋頭顱灑熱血。我們應該好好學習,讓我們的國家更富強,請記住這個少年抗日英雄——王二小! 愛國英雄人物事跡篇4
陳嘉庚認為“金錢如肥料,撒播才有用。”他睦到辦學是關系到祖國興衰存亡的大事,就把辦企業獲得的利潤全部用于辦學。據統計,他一生獻給文化教育事業的錢,合1.5億元。1929年因經濟危機,他的企業也虧損了,不得不向銀行借貸,盡管如此,他仍然千方百計地維護廈門大學集美學校的費用。他的個人生活十分儉樸,衣服破了一補再補,伙食也是能省則省。他認為:“該花的錢千百萬都不要吝異,不該花的一分錢也不要浪費。”
陳嘉庚簡介
陳嘉庚(1874-1961),近代愛國華僑領袖。福建同安集美村(今福建廈門集美)人。早年隨父往新加坡經商,后經營菠蘿和橡膠種植業。1907年加入同盟會,曾以巨款資助辛亥革命。嗣后長期從事華僑和家鄉的文化教育公益事業。1912-1920年間,先后在集美創辦小學、中學、師范、水產、航海、農林、商科等學校。1918年在新加坡創辦南洋華僑中學。1921年克服種種困難創辦廈門大學。
1928年5月3日濟南事件后,在新加坡發起華僑抵制日貨運動,并成立濟南慘案籌賑會,任會長。1938年“九·一八”事變后,在新加坡召開僑民大會,號召救國捐款和抵制日貨。1938年在新加坡成立南洋華僑籌賑祖國難民大會(簡稱南洋總會),歷任會長。
1939年回國慰問延安邊區軍民,此后積極擁護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抗戰勝利后創辦《南洋日報》,從事愛國民主運動。1949年回國出席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建國后,歷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員、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副主席、第一屆第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委員、華僑事務委員會委員、中華全國歸國華僑聯合會主席等職。墓葬廈門集美。
英雄人物的事跡15
“牛兒還在山坡吃草,放牛的卻不知哪兒去了……”一首《歌唱二小放牛郎》傳唱了許多年,這優美的旋律和動人的故事影響了一代又一代人。
1942年10月25日,日本鬼子又來“掃蕩”。走到山口時迷了路,敵人看見王二小在山坡上放牛,就叫他帶路,王二小裝著聽話的樣子,走在前面帶路,為保護轉移躲藏的`鄉親,他把敵人帶進了八路軍的埋伏圈里,突然四周響起了槍聲,敵人發現上了當氣急敗壞的將二小殺害,犧牲時,年僅13歲。最后八路軍從山上沖了下來,消滅了全部的敵人,鄉親們將二小放在擔架上,呼喊著二小的名字,但是王二小再也聽不到了。
雖然王二小犧牲了,但是,他永遠活在我們心中,我們永遠也不會忘記他作出的貢獻,永遠不會忘記他這個抗日小英雄!
【英雄人物的事】相關文章:
英雄人物的事跡05-28
關于英雄人物的成語07-02
描寫英雄人物成語06-24
英雄人物歷史故事07-02
愛國英雄人物的事跡02-27
關于英雄人物的事跡08-29
殘疾英雄人物事跡02-28
愛國英雄人物事跡01-14
時代英雄人物事跡03-23
精選英雄人物的作文4篇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