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明園的毀滅》評課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教師應高度重視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創造性地開展各類活動,增強學生在各種場合學語文,用語文的意識,多方面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這段話告訴我們,在語文教育的廣闊天地里,蘊藏著豐富的自然性課程資源、社會性課程資源,人文性課程資源,語文教師應怎樣創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拓寬學生學習語文的空間呢?指導學生收集資料就是有效的途徑之一。朱老師采用讓學生課前查閱資料、課上交流資料的形式進行教學,堂課就很好地體現了這一方面,拓展學生語文學習的資源,開辟了語文學習的新課堂。
一、準備充分。
《圓明園的毀滅》這一課老師要求學生搜集較多的資料。但是從課堂上的表現來看,在老師的布置下,學生完成的很好,準備的很充分。在教學課文第2、3、4自然段時,展出了“殿堂”、“亭臺樓閣”、“山鄉村野”、“買賣街”等許許多多課文中所講到的圓明園里有的東西,可謂資料齊全。我想,做到這么充分,朱老師在課前肯定花了很多功夫對學生進行了指導,安排他們做好收集工作。那么,去收集資料的同學肯定得到了一次全新的鍛煉,體驗了和生活緊密相聯的語文學習活動。
二、運用到位。
學生在搜集資料的過程中體驗了和實踐相聯的語文學習方法,從中得到了鍛煉,促進和幫助了對課文的學習。但是資料找來了,接下來的問題就是如何運用好這些資料。不用,會打擊學習收集資料來幫助學習語文的積極性。用得不好,可能會造成負面影響。在朱老師的課堂上,我們看到了,朱老師把學生收集來的資料和現代的電教儀器有效的結合起來,根據講課的進度,適時的展示這些資料,幫助了學生對文本的理解,也讓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喜悅。我想,收集資料的目的不單是鍛煉學生收集信息的能力,更主要的是讓這些資料為我們的教學有效的服務。朱老師的課緊緊圍繞著研究的主題,并對研究主題中運用資料的這一步完成地較為成功。那么我相信,學生對收集、整理、運用資料的積極性會更高,這一方面的能力也持續地得到他們自覺地鍛煉。
朱老師的課中還有很多亮點,如讀寫結合、情境表演……聽了朱老師的課,真是受益匪淺。他真是我們中老年教師中的楷模,是我學習的榜樣。向他學習,向他致敬!
【《圓明園的毀滅》評課】相關文章:
圓明園毀滅評課08-04
《圓明園的毀滅》評課稿07-04
圓明園的毀滅評課稿01-08
圓明園的毀滅的評課稿12-15
《圓明園的毀滅》評課稿06-27
《圓明園的毀滅》評課稿精選(11篇)04-08
圓明園的毀滅評課稿(通用11篇)10-10
《圓明園的毀滅》評課稿(共11篇)09-06
(精)《圓明園的毀滅》評課稿8篇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