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心理學小故事【必備】
經典心理學小故事1
相信自己是一只雄鷹一個人在高山之巔的鷹巢里,抓到了一只幼鷹,他把幼鷹帶回家,養在雞籠里。這只幼鷹和雞一起啄食、嬉鬧和休息。它以為自己是一只雞。這只鷹漸漸長大,羽翼豐滿了,主人想把它訓練成獵鷹,可是由于終日和雞混在一起,它已經變得和雞完全一樣,根本沒有飛的愿望了。主人試了各種辦法,都毫無效果,最后把它帶到山頂上,一把將它扔了出去。這只鷹像塊石頭似的,直掉下去,慌亂之中它拼命地撲打翅膀,就這樣,它終于飛了起來!
磨練召喚成功的力量。嘗試能幫助你逃脫困境,甚至能解救你的生命!
五枚金幣有個叫阿巴格的人生活在內蒙古草原上。有一次,年少的阿巴格和他爸爸在草原上迷了路,阿巴格又累又怕,到最后快走不動了。爸爸就從兜里掏出5枚硬幣,把一枚硬幣埋在草地里,把其余4枚放在阿巴格的手上,說:“人生有5枚金幣,童年、少年、青年、中年、老年各有一枚,你現在才用了一枚,就是埋在草地里的那一枚,你不能把5枚都扔在草原里,你要一點點地用,每一次都用出不同來,這樣才不枉人生一世。今天我們一定要走出草原,你將來也一定要走出草原。世界很大,人活著,就要多走些地方,多看看,不要讓你的金幣沒有用就扔掉。”在父親的鼓勵下,那天阿巴格走出了草原。長大后,阿巴格離開了家鄉,成了一名優秀的船長。
珍惜生命,就能走出挫折的沼澤地。人生的道路是漫長而又豐富,我們多關注現在的每一時刻。
掃陽光有兄弟二人,年齡不過四、五歲,由于臥室的窗戶整天都是密閉著,他們認為屋內太陰暗,看見外面燦爛的陽光,覺得十分羨慕。兄弟倆就商量說:“我們可以一起把外面的陽光掃一點進來。”于是,兄弟兩人拿著掃帚和畚箕,到陽臺上去掃陽光。等到他們把畚箕搬到房間里的時候,里面的陽光就沒有了。這樣一而再再而三地掃了許多次,屋內還是一點陽光都沒有。正在廚房忙碌的媽媽看見他們奇怪的舉動,問道:“你們在做什么?”他們回答說:“房間太暗了,我們要掃點陽光進來。”媽媽笑道:“只要把窗戶打開,陽光自然會進來,何必去掃呢?”
把封閉的心門敞開,成功的陽光就能驅散失敗的陰暗。我們可以改變自己,來實現自己的目標。
一只蜘蛛和三個人雨后,一只蜘蛛艱難地向墻上已經支離破碎的網爬去,由于墻壁潮濕,它爬到一定的高度,就會掉下來,它一次次地向上爬,一次次地又掉下來…… 第一個人看到了,他嘆了一口氣,自言自語“我的一生不正如這只蜘蛛嗎?忙忙碌碌而無所得。”于是,他日漸消沉。第二個人看到了,他說:這只蜘蛛真愚蠢,為什么不從旁邊干燥的地方繞一下爬上去?我以后可不能像它那樣愚蠢。于是,他變得聰明起來。第三個人看到了,他立刻被蜘蛛屢敗屢戰的精神感動了。于是,他變得堅強起來。
有成功心態者處處都能發覺成功的力量。每一個動作都有其特殊的意義,更何況不同的人對它的看法!
自己救自己某人在屋檐下躲雨,看見觀音正撐傘走過。這人說:“觀音菩薩,普度一下眾生吧,帶我一段如何?” 觀音說:“我在雨里,你在檐下,而檐下無雨,你不需要我度。”這人立刻跳出檐下,站在雨中:“現在我也在雨中了,該度我了吧?”觀音說:“你在雨中,我也在雨中,我不被淋,因為有傘;你被雨淋,因為無傘。所以不是我度自己,而是傘度我。你要想度,不必找我,請自找傘去!”說完便走了。第二天,這人遇到了難事,便去寺廟里求觀音。走進廟里,才發現觀音像前也有一個人在拜,那個人長得和觀音一模一樣,絲毫不差。這人問:“你是觀音嗎?” 那人答道:“我正是觀音。” 這人又問:“那你為何還拜自己?” 觀音笑道:“我也遇到了難事,但我知道,求人不如求己。”
成功者自救。有迫切需要改變自己,正是自己本身的動力。
讓失去變得可愛一個老人在高速行駛的火車上,不小心把剛買的`新鞋從窗口掉了一只,周圍的人倍感惋惜,不料老人立即把第二只鞋也從窗口扔了下去。這舉動更讓人大吃一驚。老人解釋說:“這一只鞋無論多么昂貴,對我而言已經沒有用了,如果有誰能撿到一雙鞋子,說不定他還能穿呢!”
成功者善于放棄,善于從損失中看到價值。失去也是一種價值,而不是僅僅滿足個人的需要,價值的體現在于人的高貴品質。
人生的秘訣30年前,一個年輕人離開故鄉,開始創造自己的前途。他動身的第一站,是去拜訪本族的族長,請求指點。老族長正在練字,他聽說本族有位后輩開始踏上人生的旅途,就寫了3個字:不要怕。然后抬起頭來,望著年輕人說:“孩子,人生的秘訣只有6個字,今天先告訴你3個,供你半生受用。”30年后,這個從前的年輕人已是人到中年,有了一些成就,也添了很多傷心事。歸程漫漫,到了家鄉,他又去拜訪那位族長。他到了族長家里,才知道老人家幾年前已經去世,家人取出一個密封的信封對他說: “這是族長生前留給你的,他說有一天你會再來。”還鄉的游子這才想起來,30年前他在這里聽到人生的一半秘訣,拆開信封,里面赫然又是3個大字:不要悔。
中年以前不要怕,中年以后不要悔。對發生過的事,我們不必悔之又悔,我們還需前進,歲月不等人。
司機考試某大公司準備以高薪雇用一名小車司機,經過層層篩選和考試之后,只剩下三名技術最優良的競爭者。主考者問他們:“懸崖邊有塊金子,你們開著車去拿,覺得能距離懸崖多近而又不至于掉落呢?” “二公尺。”第一位說。 “半公尺。”第二位很有把握地說。 “我會盡量遠離懸崖,愈遠愈好。”第三位說。結果這家公司錄取了第三位。
不要和誘惑較勁,而應離得越遠越好。認知固著,以致失去了一次機會。
獅子和羚羊的家教每天,當太陽升起來的時候,非洲大草原上的動物們就開始奔跑了。獅子媽媽在教育自己的孩子:“孩子,你必須跑得再快一點,再快一點,你要是跑不過最慢的羚羊,你就會活活地餓死。” 在另外一個場地上,羚羊媽媽也在教育自己的孩子:“孩子,你必須跑得再快一點,再快一點,如果你不能比跑得最快的獅子還要快,那你就肯定會被他們吃掉。”
記住你跑得快,別人跑得更快,知己知彼。
經典心理學小故事2
1、蝴蝶效應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氣象學家洛倫茲(Lorenz)認定他發現了新的現象:“對初始值的極端不穩定性”。又稱“蝴蝶效應”,亞洲蝴蝶拍拍翅膀,將使美洲幾個月后出現比狂風還厲害的龍卷風!
蝴蝶效應說的就是“一件事”對結果的影響,就象只改動了一點數據計算的結果都會相差十萬八千里。
2、木桶效應
一只木桶,里面可以裝多少水,取決于最短的那根木板,這就是著名的"木桶效應"。
3、羊群效應
一個羊群(集體)是一個很散亂的組織,平時大家在一起盲目地左沖右撞。如果一頭羊發現了一片肥沃的綠草地,并在那里吃到了新鮮的青草,后來的羊群就會一哄而上,爭搶那里的青草,全然不顧旁邊虎視眈眈的狼,或者看不到其它還有更好的青草。
4、鯰魚效應
挪威人愛吃沙丁魚,在海上捕得沙丁魚后,如果能讓它活著抵港,賣價就會比死魚高好幾倍。但是,由于沙丁魚懶惰,不愛運動,返航的路途很長,因此捕撈到的沙丁魚往往一回到碼頭就死了。只有一位漁民的沙丁魚總是活的,原因就是他的魚槽里有一只鯰魚。原來當鯰魚裝入魚槽后,由于環境陌生,就會四處游動,而沙丁魚發現這一異已分子后,也會緊張起來,加速游動,如此一來,沙丁魚便活著回到港口。這就是所謂的“鯰魚效應”。
5、暈輪效應
人們對人的認知和判斷往往只從局部出發,擴散而得出整體印象,也即常常以偏概全。一個人如果被標明是好的,他就會被一種積極肯定的光環籠罩,并被賦予一切都好的品質;如果一個人被標明是壞的,他就被一種消極否定的光環所籠罩,并被認為具有各種壞品質。
6、第一印象效應
讓兩個學生都做對30道題中的一半,但是讓學生A做對的題目盡量出現在前15題,而讓學生B做對的題目盡量出現在后15道題,然后讓一些被試對兩個學生進行評價:兩相比較,誰更聰明一些?結果發現,多數被試都認為學生A更聰明。這就是第一印象效應。
人與人第一次交往中給人留下的印象,在對方的頭腦中形成并占據著主導地位,這種效應即為第一印象效應。
7、近因效應
在多種刺激一次出現的時候,印象的形成主要取決于后來出現的刺激,即交往過程中,我們對他人最近、最新的認識占了主體地位,掩蓋了以往形成的對他人的評價,因此,也稱為“新穎效應”。
多年不見的朋友,在自己的腦海中的印象最深的,其實就是臨別時的情景;一個朋友總是讓你生氣,可是談起生氣的原因,大概只能說上兩、三條,這也是一種近因效應的表現。在學習和人際交往中,這兩種現象很常見。
8、皮格馬利翁效應(自驗預言)
暗示在本質上,是人的'情感和觀念,會不同程度地受到別人下意識的影響。人們會不自覺地接受自己喜歡、欽佩、信任和崇拜的人的影響和暗示。而這種暗示,正是讓你夢想成真的基石之一。
9、馬太效應
馬太效應(Matthew Effect),是指好的愈好,壞的愈壞,多的愈多,少的愈少的一種現象。名字來自于《圣經·馬太福音》中的一則寓言。羅伯特·莫頓歸納“馬太效應”為:任何個體、群體或地區,一旦在某一個方面(如金錢、名譽、地位等)獲得成功和進步,就會產生一種積累優勢,就會有更多的機會取得更大的成功和進步。
此術語后為經濟學界所借用,反映貧者愈貧,富者愈富,贏家通吃的經濟學中收入分配不公的現象。
10、仰巴腳效應
一般來說,人們更傾向于喜歡精明又有小缺點的人,心理學上稱此現象為“仰巴腳效應”。意思是指精明的人不經心犯點小錯誤,不僅不影響他的優點,反而使人覺得他也和常人一樣,會犯錯誤,有平凡的一面,使人感到好接受。
每個效應所代表的情況不一樣,你可以試著在生活或工作里碰到的問題,親身嘗試!
經典心理學小故事3
哈佛大學心理學教授羅森塔爾曾經用小白鼠做過一個有趣的走迷宮實驗。
實驗之初,他把一群小白鼠分成3組,分別配給A、B、C三組實驗人員,然后告訴A組:“你們真是太幸運了,配給你們的小白鼠是經過幾位教授特意挑選并精心訓練的。它們血統高貴而且非常聰明,智力幾乎接近人腦,所以你們一定要好好對待它們,努力使它們發揮出最棒的水平來。”
告訴B組:“你們的運氣很一般,這些小白鼠只是很普通的一組。它們血統一般,智力也一般。你們用最常用的方法訓練它們即可。”
告訴C組:“你們非常地不幸,這組小白鼠簡直糟糕透了。它們血統低劣,智力也很差,簡直就是白癡。你們隨便用什么方式訓練它們都行,反正它們的本質已經注定了。”
3組實驗人員按照“指示”各自訓練了小白鼠一個月之后,教授分別對3組白鼠進行了測試,最終的結果表明:A組小白鼠果然最為聰明,不但都走出了迷宮,還縮短了專家們預計的時間;B組白鼠則表現一般,只有一半走出了迷宮,所用時間也比專家預計的稍長一些;而C組最為糟糕,只有兩只成功走出迷宮,而且所用時間之長簡直令人無法忍受。
實驗完畢之后,羅森塔爾很平靜地告訴各組實驗人員:其實這些小白鼠根本沒有什么血統以及智力的區別,它們都是普通的白鼠,是我把它們分成了3組而已。
實驗人員瞠目結舌的同時,不由得想起自己一個月以來對待白鼠的態度:A組人員非常珍愛自己的白鼠,他們不但很悉心地照顧它們,還用最積極、難度最大的方法訓練這些“智力超常”的小家伙們,甚至會定期和它們進行“語言交流”;B組人員則像對待普通動物那樣對待自己實驗對象,按照普通的方式去訓練它們;而C組人員呢?他們每個人都在嘆息自己運氣不好,竟然攤上這么幾只蠢笨的東西,恰巧訓練過程中又有很多跡象表明這伙白鼠的確“愚蠢無比”,比如不聽指揮、沒有紀律性等等,所以,他們常常打罵這些可憐的小家伙,有時還會以“忘記”喂食的方式來懲罰它們。
羅森塔爾教授從這個實驗得到了啟發,他想這種效應能不能也發生在人的身上呢?他來到了一所普通中學,在一個班里隨便地走了一趟,然后就在學生名單上圈了幾個名字,告訴他們老師說,這幾個學生智商很高,很聰明。過了一段時間,教授又來到這所中學,奇跡又發生了,那幾個被他選出學生現在真的成為了班上的佼佼者。
為什么會出現這種現象呢?正是“暗示”這一神奇的魔力在發揮作用。
每個人在生活中都會接受這樣或那樣的心理暗示,這些暗示有的`是積極的,有的是消極的。媽媽是孩子最愛、最信任和最依賴的人,同時也是施加心理暗示的人。如果是長期消極和不良心理暗示,就會使孩子的情緒受到影響,嚴重的甚至會影響其心理健康。相反,如果媽媽對孩子寄予厚望、積極肯定,通過期待的眼神、贊許的笑容、激勵的語言來滋潤孩子的心田,使孩子更加自尊、自愛、自信、自強,那么,你的期望有多高,孩子未來的成果就會有多大!
通過上述實驗,我們體會到即便智力相差無幾,被對待的方式不同,結果也會分出個優劣高低來。我們自身,乃至整個世界,往往會因為我們的努力而改變。所以,如果你想成為聰明人,就要以聰明人的標準來要求自己。
經典心理學小故事4
天橋上,風很大。李婭隨著人流往前走,一個頭戴嘻哈帽的小伙子擋住李婭的去路:"大姐,買一瓶洗發水吧!"
李婭最討厭這些推銷的,不高興地搖了搖頭,繼續往前走。
可這小伙子跟在李婭的后面,全力推銷著:"大姐,你別走,只耽誤你一分鐘的時間,就能換回你百分百的美麗......"
李婭今天心情不好,吼道:"你給我滾開!"
小伙子愣了一下,小聲嘀咕:"頭皮屑多,脾氣就是大......"
李婭回頭,惡狠狠地盯了小伙子一眼。可他還是面露微笑,繼續推銷:"要想拴住男人的心,就該洗去頭皮屑,打扮得光彩照人......"
小伙子的`話,一下就戳到李婭最敏感的神經。老公沒錢,可他就是靠著一張俊臉,在外面拈花惹草,惹得李婭都想殺人了。
小伙子好像看出李婭的心思,繼續說:"大姐,要是你打扮起來,比那些小三漂亮多了......"
小伙子的嘴巴很甜,一會兒就把李婭的心說活了,臉上露出笑容來。
小伙子不忙推銷洗發水,先介紹起自己來,說他叫林波,是在校大學生,主修心理學。他暗戀班花,向她表白,可班花指著他的頭發做了一首打油詩:"昨夜寒風吹,今早滿頭白。要想我來愛,打掃頭上雪。"
李婭笑了:"她是說你的頭皮屑?"
"大姐真聰明,自從我用了去得快洗發水,頭皮屑沒了,班花和我相戀了。為了更多的頭皮屑患者能重獲幸福,我就趁周末干起了推銷。"
"揭開你的帽子看看。"李婭說。
林波小心翼翼地按著頭發,揭開嘻哈帽,露出柔順的頭發來。
李婭一看,真的沒有頭皮屑,高興地說:"我買兩瓶。"
林波低下頭,從挎包里拿洗發水。突然一陣大風刮來,林波的假發被吹走,竟露出一個禿頂來。
"你這天殺的騙子,竟然敢騙我......"李婭一陣狂罵。
林波難過地蹲在地下:"大姐,我也是受害者。我用了去得快洗發水,頭發都掉了。我找到黑心廠家,他們答應給我兩萬元的賠償,就是這些洗發水......"
李婭再也不想聽林波嘮叨了,甩手就走。
林波急了:"大姐,這洗發水還有妙用,比如對付那些出軌的男人。只要他們和我一樣變成禿頂,就沒有女人喜歡他了......"
李婭聽了,咬咬牙說:"給我來5瓶洗發水。"
李婭提著洗發水走遠,林波長吁一口氣,揭掉頭上的禿頂頭套,露出茂密的寸頭來:"推銷心理學不白學啊......"
經典心理學小故事5
火帽子得意地叫:“飛機起飛嘍!“可他剛一振翅膀,還沒飛起來,邊歪倒了。原來小紐扣滑到了耳朵深處,小珠子滑到了鼻孔深處。他的耳朵和鼻子都被堵住了,耳朵好疼,鼻子好疼。火帽子著急地用手去摳。
紅袋鼠來了,忙說:“不能摳,不能扣,越摳會越往里,還是快去醫院吧。“
最后,紅娘子這個“飛機“還得做”跳跳車“去醫院。
講給寶寶聽:小朋友,如果玩玩具、衣服上有小紐扣、小珠子之類的東西掉下來了,記住千萬不能把這些小東西塞到鼻子或耳朵里。如果耳朵、鼻子里有東西,一定不要用手摳,也不要用尖銳的東西掏挖。鼻子里有異物時,要用手指摁住沒有異物的那個鼻孔,用另一個鼻孔用力呼氣,把異物呼出來;耳朵有異物時,要把頭歪向右異物的'一側,側著身子單腳蹦跳幾次,讓塞入的異物掉出來。如果這些方法不行,就要趕緊到醫院去,讓醫生用專門的工具把異物取出來。
經典心理學小故事6
心理小故事之一:買煙
甲去買煙,煙29元,但他沒火柴,跟店員說:"順便送一盒火柴吧。"店員沒給。
乙去買煙,煙29元,他也沒火柴,跟店員說:"便宜一毛吧。"最后,他用這一毛買一盒火柴。
解讀:這是最簡單的心理邊際效應。第一種:店主認為自己在一個商品上賺錢了,另外一個沒賺錢。賺錢感覺指數為1。第二種:店主認為兩個商品都賺錢了,賺錢 指數為2。當然心理傾向第二種了。同樣,這種心理還表現在買一送一的花招上,顧客認為有一樣東西不用付錢,就賺了,其實都是心理邊際效應在作怪。
解讀:變換一種方式往往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通常很多事情換一種做法結果就不同了。人生道路上,改善心智模式和思維方式是很重要的。
心理小故事之二:聰明的男孩
有個小男孩,有一天媽媽帶著他到雜貨店去買東西,老板看到這個可愛的小孩,就打開一罐糖果,要小男孩自己拿一把糖果。但是這個男孩卻沒有任何動作。 幾次的邀請之后,老板親自抓了一大把糖果放進他的口袋中。回到家中,母親好奇地問小男孩,為什么沒有自己去抓糖果而要老板抓呢?小男孩回答很妙:"因為我 的手比較小呀!而老板的手比較大,所以他拿的一定比我拿的多很多!"
解讀:這是一個聰明的孩子,他知道自己的有限,而更重要的,他也知道別人比自己強。凡事不只靠自己的力量,學會適時地依靠他人,是一種謙卑,更是一種聰明。
心理小故事之三:聽的藝術
美國知名主持人林克萊特有一天訪問一名小朋友,問他說:"你長大后想要當做什么呀?"小朋友天真地回答:"嗯……我要當飛機的駕駛員!"林克萊特接 著問:"如果有一天,你的飛機飛到太平洋上空所有引擎都熄火了,你會怎么辦?"小朋友想了想:"我會先告訴坐在飛機上的人綁好安全帶,然后我掛上我的降落 傘跳出去。"
當在場的觀眾笑得東倒西歪時,林克萊特繼續注視著這孩子,想看他是不是自作聰明的家伙。沒想到,接著孩子的兩行熱淚奪眶而出,這才使得林克萊特發覺 這孩子的悲憫之心遠非筆墨所能形容。于是林克萊特問他說:為什么你要這么做?"小孩的答案透露了這個孩子真摯的想法:"我要去拿燃料,我還要回來!"
解讀:這就是"聽的藝術"。一是聽話不要聽一半。二是不要把自己的意思,投射到別人所說的話上頭。要學會聆聽,用心聽,虛心聽。
心理小故事之四:兩個和尚
有兩個和尚分別住在相鄰的兩座山上的廟里。兩山之間有一條溪,兩個和尚每天都會在同一時間下山去溪邊挑水。不知不覺已經過了五年。突然有一天,左邊 這座山的和尚沒有下山挑水,右邊那座山的和尚心想:"他大概睡過頭了。"便不以為然。哪知第二天,左邊這座山的和尚,還是沒有下山挑水,第三天也一樣,直 到過了一個月,右邊那座山的和尚想:"我的朋友可能生病了。"
于是他便爬上了左邊這座山去探望他的老朋友。當他看到他的老友正在廟前打羅漢拳時。他十分好奇地問:"你已經一個月沒有下山挑水了,難道你可以不喝 水嗎?"左邊這座山的和尚指著一口井說:"這五年來,我每天做完功課后,都會抽空挖這口井。如今,終于讓我挖出水,我就不必再下山挑水,我可以有更多時間 練我喜歡的羅漢拳了。"
解讀:我們常常會忘記把握下班后的時間,挖一口屬于自己的井,培養自己另一方面的實力。這樣在未來當我們年紀大了,我們還依然會有水喝,而且還能喝得很悠閑。
心理小故事之五:學會舍棄
有兩個人相約到山上去尋找精美的石頭,甲背了滿滿的一筐,乙的筐里只有一個他認為是最精美的石頭。甲就笑乙:"你為什么只挑一個啊?"乙說:"漂亮 的石頭雖然多,但我只選一個最精美的就夠了。"甲笑而不語,下山的路上,甲感到負擔越來越重,最后不得已不斷地從一筐的石頭中挑一個最差的扔下,到下山的 時候他的.筐里結果只剩下一個石頭!
解讀:人生中會有許多的東西,值得留戀,有的時候你應該學會去放棄。
心理小故事之六:把心徑擴大1毫米
有一家牙膏廠,產品優良,包裝精美,受到顧客的喜愛,營業額連續10年遞增,每年的增長率在10%~20%。可到了第11年,業績停滯下來,以后兩 年也如此。公司經理召開高級會議,商討對策。會議中,公司總裁許諾說:誰能想出解決問題的辦法,讓公司的業績增長,重獎10萬元。
有位年輕經理站起來,遞給總裁一張紙條,總裁看完后,馬上簽了一張10萬元的支票給了這位經理。那張紙條上寫著:將現在牙膏開口擴大1毫米。消費者 每天早晨擠出同樣長度的牙膏,開口擴大了l毫米,每個消費者就多用1毫米寬的牙膏,每天的消費量將多出多少呢!公司立即更改包裝。第14年,公司的營業額 增加了32%。
解讀:面對生活中的變化,我們常常習慣過去的思維方法。其實只要你把心徑擴大1毫米,你就會看到生活中的變化都有它積極的一面,充滿了機遇和挑戰。
心理小故事之七: 人生如茶
一個屢屢失意的年輕人千里迢迢來到普濟寺,慕名尋到老僧釋圓,沮喪地對他說:"人生總不如意,活著也是茍且,有什么意思呢?"
釋圓靜靜聽著年輕人的嘆息和絮叨,末了才吩咐小和尚說:"施主遠道而來,燒一壺溫水送過來。"
稍傾,小和尚送來了一壺溫水,釋圓抓了茶葉放進杯子,然后用溫水沏了,放在茶幾上,微笑著請年輕人喝茶。杯子冒出微微的水汽,茶葉靜靜浮著。年輕人不解地詢問:"寶剎怎么用溫茶?"
釋圓笑而不語。年輕人喝一口細品,不由搖搖頭:"一點茶香都沒有呢。"釋圓說:"這可是閩地名茶鐵觀音啊。"年輕人又端起杯子品嘗,然后肯定地說:"真的沒有一絲茶香。"
釋圓又吩咐小和尚:"再去燒一壺沸水送過來。"稍傾,小和尚便提著一壺冒著濃濃白汽的沸水進來。釋圓起身,又取過一個杯子,放茶葉,倒沸水,再放在茶幾上。年輕人俯首看去,茶葉在杯子里上下沉浮,絲絲清香不絕如縷,望而生津。
年輕人欲去端杯,釋圓作勢擋開,又提起水壺注入一線沸水。茶葉翻騰得更厲害了,一縷更醇厚更醉人的茶香裊裊升騰,在禪房彌漫開來。釋圓如是注了五次水,杯子終于滿了,那綠綠的一杯茶水,端在手上清香撲鼻,入口沁人心脾。
釋圓笑著問:"施主可知道,同是鐵觀音,為什么茶味迥異嗎?"
年輕人思忖著說:"一杯用溫水,一杯用沸水,沖沏的水不同。"
釋圓點頭:"用水不同,則茶葉的沉浮就不一樣。溫水沏茶,茶葉輕浮水上,怎會散發清香?沸水沏茶,反復幾次,茶葉沉沉浮浮,終釋放出四季的風韻:既有春的幽靜夏的熾熱,又有秋的豐盈和冬的清冽。世間蕓蕓眾生,又何嘗不是沉浮的茶葉呢?
那些不經風雨的人,就像溫水沏的茶葉,只在生活表面漂浮,根本浸泡不出生命的芳香;而那些櫛風沐雨的人,如被沸水沖沏的釅茶,在滄桑歲月里幾度沉浮,才有那沁人的清香啊。"
解讀:浮生若茶,我們何嘗不是一撮生命的清茶?命運又何嘗不是一壺溫水或熾熱的沸水呢?茶葉因為沉浮才釋放了本身深蘊的清香,而生命,也只有遭遇一次次挫折和坎坷,才激發出人生那一脈脈幽香。
經典心理學小故事7
馬戲團里表演的大象,都是從小就開始訓練的。小時候的小象很調皮,玩性又大,故用繩子把小象栓在木樁上,由于小象力量小,經過很多次的試驗都無法將木樁拖出來,當時間久了之后,只要把象系在木樁上,象知道自己無法掙脫,也就很安分了。
小象長大變成了大象,在馬戲團中可以做很多的表演。大象力大無窮,可以搬很多東西,但在表演后,卻很安分的被栓在木樁上。
大象的力量其實是很大的,但是它因為從小的經驗,覺得木樁的力道比自己大,是唯一可以栓住自己的東西,使得它不敢去移動木樁。
人生感悟:其實大象是被自己以前的觀念所束縛,不了解自己已有很大的改變了,因而放棄想移動木樁的念頭。
木樁,就像是妨礙個人發揮淺力的障礙;或許不是具體可見的阻力,而是由個人過去細微的經驗所產生的無名恐懼。
經典心理學小故事4
一天,幾個學生向著名心理學家弗洛姆請教:心態對一個人會產生什么樣的影響?
他微微一笑,什么也不說,就把他們帶到一間黑暗的'房子里。在他的引導下,學生們很快就穿過這間伸手不見五指的神秘房間。接著,弗洛姆打開房間里的一盞燈,在這昏黃如燭的燈光下,學生們才看清楚房間的布置,不禁嚇出一身冷汗。原來,這間房子的地面就是一個很深很大的水池,池子里蠕動著各種毒蛇,包括一條大蟒蛇和三條眼鏡蛇,有好幾只毒蛇正高高地昂著頭,朝他們“滋滋”地吐著信子。就在這蛇池的上方,搭著一座很窄的木橋,他們剛才就是從這座木橋上走過來的。
弗洛姆看著他們,問:“現在,你們還愿意再次走過這座橋嗎?”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不作聲。
過片刻,終于有3個學生猶猶豫豫地站出來。其中一個學生一上去,就異常小心地挪動著雙腳,速度比第一次慢好多倍;另一個學生戰戰兢兢地踩在小木橋上,身子不由自主地顫抖著,才走到一半,就挺不住;第三個學生干脆彎下身來,慢慢地趴在小橋上爬過去。
“啪”,弗洛姆又打開房內另外幾盞燈,強烈的燈光一下子把整個房間照耀得如同白晝。學生們揉揉眼睛再仔細看,才發現在小木橋的下方裝著一道安全網,只是因為網線的顏色極暗淡,他們剛才都沒有看出來。弗洛姆大聲地問:“你們當中還有誰愿意現在就通過這座小橋?”
學生們沒有作聲,“你們為什么不愿意呢?”弗洛姆問道。“這張安全網的質量可靠嗎?”學生心有余悸地反問。
弗洛姆笑:“我可以解答你們的疑問,這座橋本來不難走,可是橋下的毒蛇對你們造成心理威懾,于是,你們就失去平靜的心態,亂方寸,慌手腳,表現出各種程度的膽怯——心態對行為當然是有影響的啊。”
其實,人生又何嘗不是如此呢?在面對各種挑戰時,也許失敗的原因不是因為勢單力薄、不是因為智能低下、也不是沒有把整個局勢分析透徹,反而是把困難看得太清楚、分析得太透徹、考慮得太詳盡,才會被困難嚇倒,舉步維艱。倒是那些沒把困難完全看清楚的人,更能夠勇往直前。如果我們在通過人生的獨木橋時,能夠忘記背景,忽略險惡,專心走好自己腳下的路,我們也許能更快地到達目的地,不是嗎?
經典心理學小故事8
心理學上的一種實驗者效應。20世紀20-30年代,美國研究人員在芝加哥西方電力公司霍桑工廠進行的工作條件、社會因素和生產效益關系實驗中發現了實驗者效應,稱霍桑效應。
實驗的第一階段是從1924年11月開始的工作條件和生產效益的關系,設為實驗組和控制組。結果不管增加或控制照明度,實驗組產量都上升,而且照明度不變的控制組產量也增加。另外,有試驗了工資報酬、工間休息時間、每日工作長度和每周工作天數等因素,也看不出這些工作條件對生產效益有何直接影響。第二階段的試驗是由美國哈佛大學教授梅奧領導的,著重研究社會因素與生產效率的關系,結果發現生產效率的提高主要是由于被實驗者在精神方面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參加試驗的`工人被置于專門的實驗室并由研究人員領導,其社會狀況發生了變化,受到各方面的關注,從而形成了參與試驗的感覺,覺得自己是公司中重要的一部分,從而使工人從社會角度方面被激勵,促進產量上升。
這個效應告訴我們,當同學或自己受到公眾的關注或注視時,學習和交往的效率就會大大增加。因此,我們在日常生活中要學會與他人友好相處,明白什么樣的行為才是同學和老師所接受和贊賞的,我們只有在生活和學習中不斷地增加自己的良好行為,才可能受到更多人的關注和贊賞,也才可能讓我們的學習不斷進步,充滿自信!
經典心理學小故事9
有一群孩子在一位老人家門前嬉鬧,叫聲連天。
幾天過去,老人難以忍受。
于是,他出來給了每個孩子10美分,對他們說:“你們讓這兒變得很熱鬧,我覺得自己 年輕了不少,這點錢表示謝意。”
孩子們很高興,第二天仍然來了,一如既往地嬉鬧。
老人再出來,給了每個孩子5美分。5美分也還可以吧,孩子仍然興高采烈地 走了。
第三天,老人只給了每個孩子2美分,孩子們勃然大怒,“一天才2美分,知不知道我們多辛苦!”
他們向老人發誓,他們再也不會為他玩了。
在這個寓言中,老人的方法很簡單,他將孩子們的內部動機“為自己快樂而玩”,變成了外部動機“為得到美分而玩”,而他操縱著美分這個外部因素,所以也操縱了孩子們的.行為。
德西效應在生活中時有顯現。
比如,父母經常會對孩子說:“如果你這次考得100分,就獎勵你100塊錢”、“要是你能考進前5名,就獎勵你一個新玩具”等等。家長們也許沒有想到,正是這種不當的獎勵機制,將孩子的學習興趣一點點地消減了。
在學習方面,家長應引導孩子樹立遠大的理想,增進孩子對學習的情感和興趣,增加孩子對學習本身的動機,幫助孩子收獲學習的樂趣。
家長的獎勵可以是對學習有幫助的一些東西,如書本、學習器具,而一些與學習無關的獎勵,則最好不要。
經典心理學小故事10
1965年,一個韓國學生到劍橋大學主修心理學。他常到學校的咖啡廳或茶座聽一些成功人士聊天,他們中有諾貝爾獎獲得者,有學術權威,還有一些創造了經濟神話的人。這些人幽默風趣,舉重若輕,把自己的成功看得非常自然和順理成章。時間長了,他發現,在自己國內,一些成功人士把自己的創業艱辛過分的夸大了。
作為心理系的學生,他對韓國成功人士的心態進行了研究。1970年,他把《成功并不像你想象的那么難》作為畢業論文,提交給現代經濟心理學的創始人威爾布雷登教授。布雷登教授讀后,大為驚喜。這本書后來鼓舞了很多人,他從一個新的角度告訴人們,成功與“勞其筋骨,餓其體膚”,“三更燈火五更雞”,“頭懸梁,錐刺股”沒有必然的關系,只要你對某一事業感興趣,長久的堅持下去就會成功,必有收獲。
溫馨提示:人世中的'許多事,只要想做,都能做到,用不著什么鋼鐵般的意志,更用不著什么技巧或謀略。只要一個人還在樸實而饒有興趣的生活著,他終究會發現,造物主對世事的安排,都是水到渠成的。
經典心理學小故事11
一群孩子在一位老人家家門前嬉鬧,叫聲連天。幾天過去,老人家難以忍受。
于是,他出來給了每個孩子25美分,對他們說:"你們讓這兒變得很熱鬧,我覺得自己年輕了不少,這點錢表示謝意。"
孩子們很高興,第二天仍然來了,一如既往地嬉鬧。老人家再出來,給了每個孩子15美分。他解釋說,自己沒有收入,只能少給一些。15美分也還可以吧,孩子仍然興高采烈地走了。
第三天,老人家只給了每個孩子5美分。
孩子們勃然大怒,"一天才5美分,知不知道我們多辛苦!"他們向老人家發誓,他們再也不會為他玩了!
心理點評:
你在為誰而"玩"
這是我在20xx年6月18日的《你職業枯竭了嗎?》一文中提到的寓言。這個寓言是蘋果樹寓言的更深一層的`答案:蘋果樹為什么會自斷經脈,因為它不是為自己而"玩"。
人的動機分兩種:內部動機和外部動機。如果按照內部動機去行動,我們就是自己的主人。如果驅使我們的是外部動機,我們就會被外部因素所左右,成為它的奴隸。
在這個寓言中,老人家的算計很簡單,他將孩子們的內部動機"為自己快樂而玩"變成了外部動機"為得到美分而玩",而他操縱著美分這個外部因素,所以也操縱了孩子們的行為。寓言中的老人家,像不像是你的老板、上司?而美分,像不像是你的工資、獎金等各種各樣的外部獎勵?
如將外部評價當作參考坐標,我們的情緒就很容易出現波動。因為,外部因素我們控制不了,它很容易偏離我們的內部期望,讓我們不滿,讓我們牢騷滿腹。不滿和牢騷等負性情緒讓我們痛苦,為了減少痛苦,我們就只好降低內部期望,最常見的方法就是減少工作的努力程度。
經典心理學小故事12
心理學是一門研究人類的心理現象、精神功能和行為的科學,既是一門理論學科,也是一門應用學科。包括基礎心理學與應用心理學兩大領域。經典心理學小故事有哪些,我們來看看。
1.和尚在,我去哪兒了——自我認知
有個叫張三的解差,押送一名生性狡猾的和尚服役,途中解差為避免出現閃失,就每天早晨把所有重要的東西全部清點一迫。他先摸摸包袱,
自言自語地說:“包袱在。”又摸模押解和尚的官府文書,告訴白己說;“文書在。”然后他再摸模和尚的光頭和系在和尚身上的繩子,又說道:“和尚在。”最后他摸模自己的腦袋說;“我也在。”
張三跟和尚在路上走了好幾天了,每天早晨都這樣清點一遍,不缺什么才放心上路,沒有一天漏掉過。和尚對張三的一舉一動都看在眼里。一天,和尚靈機一動,想出了一個逃跑的好辦法。
一天晚上,他們倆照例在一家客棧里住了下來。吃晚飯的時候,和尚一個勁地給張三勸酒:“長官,多喝幾杯,沒有關系的。頂多再有一兩天,
我們就該到了。您回去以后,因為押送我有功,一定會被上級提拔,這不是值得慶賀的事嗎?不是值得多喝幾杯嗎?”張三聽得心花怒放,喝了一杯又一杯,慢慢地,手腳不聽使喚了,最后終于酩酊大醉,躺在床上鼾聲如雷,和尚趕快去找了一把剃刀來,三兩下把張三的頭發剃得千干凈凈,又解下自己身上的繩子系在張三身上,然后就連夜逃跑了。
第二天早晨,張三酒醒了,他迷迷糊糊地睜開眼睛,就開始例行公事地清點。他先摸摸包袱說:“包袱在”。又模模文書說:"文書在"。"和尚….咳,和尚呢?”張三大驚失色。忽然,他瞅見面前的一面鏡子,看見了自己的光頭,再摸模身上系的繩子,就高興了:“咽,和尚在。”不過,他馬上又迷惑不解了;。和尚在,那么我跑哪兒去了?
智慧點撥
自我。是一個“陌生的朋友”,即十分熟悉,義常常令人因困惑。它是你“自己手中的東西“。朱而我們往往對其熟視無睹,'似乎它運在天邊,神秘鏢緲得很。例個張三的行為就是對自我的不認知。
精彩看板
一般來說,認知是隨著我們的年齡增長而深入的,有四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是在o一2歲的時候,這個階段叫做感覺運動階段。
這個時候的心理運動特點主要是、嬰兒通過自身的動作及與動作相聯系的感知來認識外部世界,沒有表象和言語,所以只能認識眼前的物體。
這個階段的孩子,只能認識父母,并用最簡單的符號來表達自己的需要。
第二個階段是在2—6歲的時候,這個階段的心理運動叫做前運算階段。這個時候的心理運動特點是兒童開始擺脫對具體動作的依賴,可以憑借頭腦中對事物表征與語言來進行思維。兒童已經開始認識到事物的存在不依賴于自己對事物的動作和感知。兒童對事物的認識容易受事物的現象所左右。這一階段的思維是一種象征性思維、它一方面使兒童的思維擺脫了對動作的依賴*另一方面也使兒童的思維局限于現象的世界、從而缺乏邏輯性。
第三個階段是在6—12歲的時候,這個時期的兒童,認識事物的特點已經和上兩個階段顯著不同了,他們已經認識到一個事物的特征是無論如何也不會發生變化的,量也永遠不會發生變化。這個階段的兒童、不僅能從別人的角度來看問題,而見對事物的本質性和類屬
關系都有了一定的認識。
第四個階段就是形式運算的階段。這一階段,兒童已懂得將現實性視為更顯示個長的可能性的一部分。
隨著年齡的增長,認知心理的發展也會不斷成長,個性心理與性別心理就會凸顯出來。個性心理是隨著自己心理的成熟逐漸體現出來的東西,也是在自己的生活中逐漸體會出來的東西。
2.失去自由的日子里——感覺剝奪
1954年,美國科學家做了一項“感覺剝奪”實驗。實驗者以每天20美元的報酬(在當時是很高的金額)雇用了一批學生作為被試者。
實驗內容是這樣的:實驗者將學生關在有隔音裝置的小房間里,讓他們戴上半透明的保護鏡以盡量減少視覺刺激。接著,又讓他們戴上木棉手套,并在其袖口處套了一個長長的圓筒。為了限制各種觸覺刺激,又在其頭部墊上了一個氣泡膠枕。除了進餐和排泄的時間以外,實驗者要求學生24小時都躺在床上。可以說,這樣就營造出了一個所有感覺都被剝奪了的狀態。
結果,盡管報酬很高,卻幾乎沒有人能在這項實驗中忍耐三天以上。最初的8個小時好歹還能撐住,之后,學生就吹起了口哨或者自言白話,有點煩躁不安了。在這種狀態下,即使實驗結束后讓他們去做一些簡單的事情,他們也會頻頻出錯,精神也集中不起來了。
實驗持續數日后,人會產生一些幻覺。例如,看見大隊花栗鼠行進的情景,或者聽到有音樂傳來,等等。到第4天時,學生會出現雙手發抖,不能筆直走路,應答速度遲緩,以及對疼痛微感等癥狀。實驗后學生得需要3天以上的時間才能恢復到原來的正常狀態。
感覺的存在給人們帶來了愉快的享受,也帶來了痛苦的煩惱。我們的生活就處在愉快的感覺和痛苦的經驗之間。人是一旦失去感覺,后果將不堪設想。如果一個人喪失了全部感覺能力,也就不可能產生認識,吏不可能產生情感與意志。由上述的實驗可以看出,豐富的感覺刺激對維持我們正常的心理狀態是必需的。
我們所處的世界豐富多彩,而人的正常生活和有效發展必然需要建立在盡可能多的和外界接觸的基礎上,需要對外界的刺激有足夠的心理準備。
古人說:“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我們應該積權地去接觸社會,接觸人生、盡情體驗生活的.各種滋味,只有這樣才能擁有一個豐富多彩的人生以及健全的心靈。
如果曾經體驗酸甜苦辣的人生百味,如果有機會領略各地不同的風土人情,如果擁右豐富的知識、廣饞的見聞和豐富的情感,那么你對社會與人生體驗就越深廣,你就越能有效地把握自己,駕馭好自己的命運之舟。
3.視崖邊界前的嬰兒——深度知覺
1960年的春天,心理學家埃莉諾'吉布森帶著未滿周歲的孩子來到科羅拉多大峽谷,讓繁忙工作帶來的緊張心情得以放松。她欣賞了峽谷那奇妙無比、變幻莫測的景色后,在峽谷邊的平地上野餐。吉布森無意問回頭眺望,身后是猶如刀削的陡峭山崖和深不可測的峽谷,她頓時緊張得心跳加快,渾身的血液似乎凝住了。走到安全地帶后,她低下頭看著懷里沉睡的孩子,突然想到一個奇怪的問題:嬰兒是否也會有這樣的深度和高度知覺,并對此有所反應?她決定進行研究找出答案。
為此,吉布森設計了一個人工懸崖——“視崖裝置”來進行測試。這個裝置是一大塊玻璃平臺,中間放有一塊略高于玻璃的中央板,把嬰兒放在這個狹小的中央板上。板一側的玻璃上鋪有一塊黑白棋盤圖案的布,因為它與中央板的高度相差不多,看起來就像一個“淺灘”。在中央板另一側的玻璃下面約一米處鋪上同樣棋盤圖案的布,給嬰兒造成一種錯覺,這一邊似乎是“懸崖”。如果嬰兒待在淺灘的棋盤圖案上,他可以探望“懸崖”但不會跌下來,因為這實際上是一塊平整的玻璃板——“視崖”一詞由此而來。
吉布森剛開始選擇了30多個6個半月到14個月的嬰兒進行實驗,她將嬰兒放置在視崖的中央板上,讓母親交替站在視崖的深側和淺側召喚自己的孩子爬向她們。最初的研究結果是,有27個嬰兒愿意從中間的平臺爬到“淺灘”上,僅有3個孩子能夠“冒險”爬過“懸崖”來到母親的身邊。吉布森還發現,當母親在“懸崖”這邊召喚孩子時,他們中的絕大多數非但沒有爬向母親,反而朝反方向爬,其中有一些孩子則是探頭看看“懸崖。,又抬頭望望母親,哭叫了起來。
嬰兒在視崖面前的表現說明了他們們已經具有了一定的深度知覺。深度知覺涉及三維空間的知覺。即不僅能夠知覺物體的高和寬。而且能夠知覺物體的距離、深度、凸凹等。
孩子與成人的情感交流對兒童知覺品質、情緒行為的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價值。嬰兒具有深度知覺后,在視崖面前會猶豫不決,此時,如果母親對他微笑、點頭表示肯定、鼓勵,他就可能勇敢地越過懸崖,爬向母親那邊,如果母親表現出害怕的表情*嬰兒跨越過去的可能性就小得鄉,甚至可能哭起來。利用視崖裝置進行的實驗顯示,嬰兒會將他們所依戀的對象(母親)提供的安全或危險的信息作為他們情緒行為的社會性參照物。嬰兒與成人主動的情緒交流,參照成人的情緒信息,能使嬰兒避免、擺脫許多險境*并有利于嬰兒對環境的判斷和行為的調整。
4.醫生、房地產商與藝術家 ——注意力的選擇性
醫生、房地產商和藝術家三個人一同去看望他們共同的朋友。路上他們經過了一條繁華的街道。到了朋友家以后,朋友的小女兒請藝術家給她講個故事。
“今天,我沿著街道走,’藝術家說,“看見在天空的映襯下,城市像一個巨大的穹隆,暗暗的金紅色在落日的余暉中泛著微光,像一幅美麗的圖畫。”
接下來小姑娘又讓房地產商給她講個故事。房地產商講道:“我在街上看見兩個男孩子在討論怎樣掙錢,一個男孩說他想擺一個冰棋淋小攤,并把地址選在兩條街道的交會處,緊挨地鐵的人口處,因為在這里,兩條街上的人和乘坐地鐵的人們都可以看見他。我發現這個男孩懂得經營位置的價值,沒準他將來能成為一個很好的商人。”
接下來,小女孩又讓醫生給她講,醫生的故事是這樣的:“有一個櫥窗從上到下都擺滿了各種藥品的瓶子,這些藥品用于治療各種消化不良,有一些人正在挑選。可是我明白他們所要的也許不是什么藥品,而是新鮮的空氣與睡眠,但我卻不能告訴他們。”
醫生、房地產商與藝術家走的是同一條街道,但看到的卻盡不相同。原因在于也們對事物的注意具有不同的選擇性。三人的選護之所以不同,是因為他們所受過的不同教育與訓練。教育本身有一個重要的作用,就是使人們選并不同的刺激,即注意不同為事物。這種注意
長時間就形成了一種習慣,使人們對某個領域的事物更加關注,并形成比較高的認識和技能。
注意力是心理活動對一定事物的指向和集中。下面不妨測試一下你的注意力。
以下數字每一項中部有一些曠兩相鄰,其和等于lo的成對的數,集中注意力找出這些數.并在每對的下面畫線。
時間.7分鐘
A.24682468369U 8194455566667777738
B.19873826455910884234568345679496
C.987987B7682676570198684743289610
D.32U2112312354378239237236324376
E.76554744466688831345178913141561
F.64328976375209382457864018258640
G 20563770895745505533554465505744
H.8365917237594376776655443322l199
I .91827364558l83729108207456789234
J.27348556472378026775675675645766
K.63860918764382928765465435432321
M.40439347368247463647586972837283
N.90161984632876428487659071151682
0.83654289661036826754698457342891
P 48654876983473896474676476473468
Q.89573869010285378232818171615648
R.64286497628018365283667788991122
S.48295163837846752266337744885599
T 62482746389619848328455918264379
U.29148756394678831234567898765437
Y 98765432198765431421521621728192
W 12345678912345671521631746135124
x.33467382914567349129123198765190
本測試題共有143對和為10的鄰數。每答漏(答錯)一隊數字記一分。各題得分相加,統計總分。
o一26分:你集中注意力的能力非常強,在學習中一定效率很高。
27—37分:你善于集中注意力。如果能有意識地經常進行一些這方面的訓練,你會達到優秀水平的。
38—48分:你剛剛踏在及格線上,面臨兩種選擇。一是向前走,努力改善自己的注意力,一是向后退、毫不以目前的狀況為忱,這樣下去,你的注意力將會變得越來越差,成為制約你學習和工作的嚴重障礙。
49—143分:你是個注意力不集中的人、對生活缺乏激情,對周圍事物視而不見。
經典心理學小故事13
買 煙
甲去買煙,煙29元,但他沒火柴,跟店員說:"順便送一盒火柴吧。"店員沒給。
乙去買煙,煙29元,他也沒火柴,跟店員說:"便宜一毛吧。"最后,他用這一毛買一盒火柴。
這是最簡單的心理邊際效應。第一種:店主認為自己在一個商品上賺錢了,另外一個沒賺錢。賺錢感覺指數為1。第二種:店主認為兩個商品都賺錢了,賺錢指數為2。當然心理傾向第二種了。同樣,這種心理還表現在買一送一的花招上,顧客認為有一樣東西不用付錢,就賺了,其實都是心理邊際效應在作怪。
變換一種方式往往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通常很多事情換一種做法結果就不同了。人生道路上,改善心智模式和思維方式是很重要的。
聰 明 的 男 孩
有個小男孩,有一天媽媽帶著他到雜貨店去買東西,老板看到這個可愛的小孩,就打開一罐糖果,要小男孩自己拿一把糖果。但是這個男孩卻沒有任何動作。幾次的邀請之后,老板親自抓了一大把糖果放進他的口袋中。回到家中,母親好奇地問小男孩,為什么沒有自己去抓糖果而要老板抓呢?小男孩回答很妙:"因為我的手比較小呀!而老板的手比較大,所以他拿的一定比我拿的多很多!"
這是一個聰明的孩子,他知道自己的有限,而更重要的,他也知道別人比自己強。凡事不只靠自己的力量,學會適時地依靠他人,是一種謙卑,更是一種聰明。
聽 的 藝 術
美國知名主持人林克萊特有一天訪問一名小朋友,問他說:"你長大后想要當做什么呀?"小朋友天真地回答:"嗯……我要當飛機的駕駛員!"林克萊特接著問:"如果有一天,你的飛機飛到太平洋上空所有引擎都熄火了,你會怎么辦?"小朋友想了想:"我會先告訴坐在飛機上的人綁好安全帶,然后我掛上我的降落傘跳出去。"
當在場的觀眾笑得東倒西歪時,林克萊特繼續注視著這孩子,想看他是不是自作聰明的家伙。沒想到,接著孩子的兩行熱淚奪眶而出,這才使得林克萊特發覺這孩子的悲憫之心遠非筆墨所能形容。于是林克萊特問他說:為什么你要這么做?"小孩的答案透露了這個孩子真摯的想法:"我要去拿燃料,我還要回來!"
這就是"聽的藝術"。一是聽話不要聽一半。二是不要把自己的意思,投射到別人所說的話上頭。要學會聆聽,用心聽,虛心聽。
哈利:買我的馬戲票免費贈包花生
美國宣傳奇才哈利十五六歲的時候在一家馬戲團做童工,負責在馬戲場內叫賣小食品。但是每次看戲的人不多,買東西吃的人則更少,尤其是飲料,很少有人問津。有一天,哈利突發奇想:向每一位買票的觀眾贈送一包花生,借以吸引觀眾。但是老板堅決不同意他這個荒唐的想法。哈利用自己微薄的工資做擔保,請求老板讓他一試,并承諾說,如果賠錢就從他的工資里面扣;如果贏利了,自己只拿一半。老板這才勉強同意。于是,以后每次馬戲團的演出場地外就多了一個義務宣傳員:“來看馬戲嘍!買一張票免費贈送好吃的花生一包!”在哈利不停的叫喊聲中,觀眾比往常多了幾倍。
觀眾進場后,哈利就開始叫賣起飲料來,而絕大多數觀眾在吃完花生之后覺得口渴都會買上一瓶飲料。這樣一場馬戲下來,營業額比平常增加了十幾倍。其實,哈利在炒花生的時候加了少量的鹽,這樣花生更好吃了,而觀眾越吃越口渴,飲料的生意自然就越來越好了。
總統與書
美國一出版商有一批滯銷的書久久不能脫手,便給總統送去一本,并三番五次地征求總統的意見,忙于政務的總統沒有時間與其糾纏,便隨口應了一句:“這本書不錯!”出版商如獲至寶般地大肆宣傳:“現在有總統先生喜歡的書出售。”于是,這些滯銷的書不久就被一搶而空了。
不久,這個出版商又有書賣不出去了,他又送給總統一本。總統上了一回當,想奚落他一下,便說:“這本書糟透了。”出版商聽后大喜,他打出廣告:“現在有總統討厭的書出售。”結果,不少人出于好奇爭相購買,書隨之脫銷。出版商第三次將書送給總統的時候,總統接受了前兩次的教訓,不置可否。出版商卻大作廣告:“現在有總統難以下結論的書出售!”居然又一次大賺其利。
雞蛋握在女人的手里
摩根是美國的大富豪,他年輕時攜妻子闖蕩美國之際還是個窮光蛋。為了生計,他和妻子開了一個雜貨店賣雞蛋。摩根賣雞蛋時常常有顧客抱怨說他的雞蛋小。經過一段時間的觀察總結,他便讓妻子來賣雞蛋,結果顧客不僅不嫌雞蛋小,反而對摩根的印象和態度也大大改觀了。原因就在于,摩根的手又大又粗,使得雞蛋相比之下就顯得有些小了。同樣一個雞蛋,放在一個女人纖細的手里和一個男人粗壯的手里,在購買者的視覺上,雞蛋就不是同一個雞蛋了。
兩 個 和 尚
有兩個和尚分別住在相鄰的兩座山上的廟里。兩山之間有一條溪,兩個和尚每天都會在同一時間下山去溪邊挑水。不知不覺已經過了五年。突然有一天,左邊這座山的和尚沒有下山挑水,右邊那座山的和尚心想:"他大概睡過頭了。"便不以為然。哪知第二天,左邊這座山的和尚,還是沒有下山挑水,第三天也一樣,直到過了一個月,右邊那座山的和尚想:"我的朋友可能生病了。"
于是他便爬上了左邊這座山去探望他的老朋友。當他看到他的老友正在廟前打羅漢拳時。他十分好奇地問:"你已經一個月沒有下山挑水了,難道你可以不喝 水嗎?"左邊這座山的和尚指著一口井說:"這五年來,我每天做完功課后,都會抽空挖這口井。如今,終于讓我挖出水,我就不必再下山挑水,我可以有更多時間練我喜歡的羅漢拳了。"
我們常常會忘記把握下班后的時間,挖一口屬于自己的井,培養自己另一方面的實力。這樣在未來當我們年紀大了,我們還依然會有水喝,而且還能喝得很悠閑。
學 會 舍 棄
有兩個人相約到山上去尋找精美的石頭,甲背了滿滿的一筐,乙的筐里只有一個他認為是最精美的石頭。甲就笑乙:"你為什么只挑一個啊?"乙說:"漂亮 的石頭雖然多,但我只選一個最精美的就夠了。"甲笑而不語,下山的路上,甲感到負擔越來越重,最后不得已不斷地從一筐的石頭中挑一個最差的扔下,到下山的 時候他的筐里結果只剩下一個石頭!
人生中會有許多的東西,值得留戀,有的時候你應該學會去放棄。
把心徑擴大1毫米
有一家牙膏廠,產品優良,包裝精美,受到顧客的喜愛,營業額連續10年遞增,每年的增長率在10%~20%。可到了第11年,業績停滯下來,以后兩 年也如此。公司經理召開高級會議,商討對策。會議中,公司總裁許諾說:誰能想出解決問題的辦法,讓公司的業績增長,重獎10萬元。
有位年輕經理站起來,遞給總裁一張紙條,總裁看完后,馬上簽了一張10萬元的.支票給了這位經理。那張紙條上寫著:將現在牙膏開口擴大1毫米。消費者 每天早晨擠出同樣長度的牙膏,開口擴大了l毫米,每個消費者就多用1毫米寬的牙膏,每天的消費量將多出多少呢!公司立即更改包裝。第14年,公司的營業額 增加了32%。
面對生活中的變化,我們常常習慣過去的思維方法。其實只要你把心徑擴大1毫米,你就會看到生活中的變化都有它積極的一面,充滿了機遇和挑戰。
人 生 如 茶
有一個屢屢失意的年輕人千里迢迢來到普濟寺,慕名尋到老僧釋圓,沮喪地對他說:"人生總不如意,活著也是茍且,有什么意思呢?"
釋圓靜靜聽著年輕人的嘆息和絮叨,末了才吩咐小和尚說:"施主遠道而來,燒一壺溫水送過來。"
等一會兒,小和尚送來了一壺溫水,釋圓抓了茶葉放進杯子,然后用溫水沏了,放在茶幾上,微笑著請年輕人喝茶。看著杯子冒出微微的水汽,茶葉靜靜浮著。這個年輕人不解地詢問:"寶剎怎么用溫茶?"
釋圓笑而不語。當年輕人喝一口細品,不由搖搖頭:"一點茶香都沒有呢。"釋圓說:"這可是閩地名茶鐵觀音啊。"年輕人又端起杯子品嘗,然后肯定地說:"真的沒有一絲茶香。"
釋圓又吩咐小和尚:"再去燒一壺沸水送過來。"等了片刻,小和尚便提著一壺冒著濃濃白汽的沸水進來。釋圓起身,又取過一個杯子,放茶葉,倒沸水,再放在茶幾上。這時年輕人俯首看去,茶葉在杯子里上下沉浮,絲絲清香不絕如縷,望而生津。
年輕人欲去端杯,釋圓作勢擋開,又提起水壺注入一線沸水。茶葉翻騰得更厲害了,一縷更醇厚更醉人的茶香裊裊升騰,在禪房彌漫開來。釋圓如是注了五次水,杯子終于滿了,那綠綠的一杯茶水,端在手上清香撲鼻,入口沁人心脾。
釋圓笑著問:"施主可知道,同是鐵觀音,為什么茶味迥異嗎?"
年輕人思忖著說:"一杯用溫水,一杯用沸水,沖沏的水不同。"
釋圓點頭:"用水不同,則茶葉的沉浮就不一樣。用溫水沏茶,茶葉輕浮水上,怎會散發清香?沸水沏茶,反復幾次,茶葉沉沉浮浮,終釋放出四季的風韻:既有春的幽靜夏的熾熱,又有秋的豐盈和冬的清冽。這世間蕓蕓眾生,又何嘗不是沉浮的茶葉呢?
而那些不經風雨的人,就像溫水沏的茶葉,只在生活表面漂浮,根本浸泡不出生命的芳香;而那些櫛風沐雨的人,如被沸水沖沏的釅茶,在滄桑歲月里幾度沉浮,才有那沁人的清香啊。"
浮生若茶,我們何嘗不是一撮生命的清茶?命運又何嘗不是一壺溫水或熾熱的沸水呢?茶葉因為沉浮才釋放了本身深蘊的清香,而生命,也只有遭遇一次次挫折和坎坷,才激發出人生那一脈脈幽香。
經典心理學小故事14
有兄弟二人,年齡不過四、五歲,由于臥室的窗戶整天都是密閉著,他們認為屋內太陰暗,看見外面燦爛的陽光,覺得十分羨慕。兄弟倆就商量說:“我們可以一起把外面的陽光掃一點進來。”于是,兄弟兩人拿著掃帚和畚箕,到陽臺上去掃陽光。等到他們把畚箕搬到房間里的'時候,里面的陽光就沒有了。這樣一而再再而三地掃了許多次,屋內還是一點陽光都沒有。正在廚房忙碌的媽媽看見他們奇怪的舉動,問道:“你們在做什么?”他們回答說:“房間太暗了,我們要掃點陽光進來。”媽媽笑道:“只要把窗戶打開,陽光自然會進來,何必去掃呢?”
啟示:把封閉的心門敞開,成功的陽光就能驅散失敗的陰暗。我們可以改變自己,來實現自己的目標。
經典心理學小故事15
兩人各削去一半自己的個性和缺點,然后湊合在一起才完整。如果沒有相互的忍讓和包容,最終兩個人很難成為一體。
32、這樣的心理調節你做的到嗎?
①把看不順的人看順;②把看不起的人看起;③把不想做的事做好;④把想不通的事想通;⑤把快罵出的`話收回;⑥把咽不下氣的咽下;⑦把想放縱的心收住。其實你不需每時每刻這樣做,但這樣多做幾回,你就會:①情商高了;②職位升了;③工資漲了;④朋友多了。
33、七種夢境可能預示疾病
①夢到有人敲打你的頭:與腦部神經系統有關;②夢中聽到怪響:與聽覺中樞有關;③夢到氣管被卡住窒息:與呼吸系統有關;④夢中被追逐:與心臟供血有關;⑤夢中走路不穩:與心絞痛有關;⑥夢到從高處墜落:與心臟病有關;⑦夢到水的場景:與肝膽腎臟有關。
34、貝勃規律
原本1塊的報紙變成了10元一份,你定會感到無法接受;相比較而言,原本5000元的電腦漲了50元,你一定不會有這么大的反應。貝勃規律表明,當人經歷強烈的刺激后,之后施予的刺激對他來說也就變得微不足道了。
35、其實人生只有900個月!
事實上,你可以畫一個30×30的表格,一張A4紙就夠了。每過一個月,就在一個格子里打鉤。你全部的人生就在這張紙上。你會因此有一個清晰的概念:你的人生將是如何度過的?
36、胡鬧有時候是一種依賴
心理學上說,人們大多數只對有安全度的人發脾氣因為在那個安全度之內。你潛意識知道對方不會離開你。胡鬧有時候是一種依賴。
37、戀人矛盾應對策略
①不要凡事分出對錯,先換位思考,體察對方的潛在動機,相互理解。
②平時保持適當的心理距離,靠得太近會審美疲勞。
③別習慣相互抱怨并形成消極定式,嘗試在嬉笑打鬧中解決問題。
④寬容為上。我們都不是圣人,沒必要為對方的一點行為舉止過分挑剔。
⑤尊重對方,給對方愛你的理由。
38、一流女人的八大特征
①有大女人素質,有小女人情懷;②大事清楚,小事糊涂;③自強自立;④能溫柔似水,也能堅強如鋼;⑤喜歡孩子;⑥上得廳堂,入得廚房;⑦愛美,會美;⑧擁有浪漫情懷。
39、男生和女生分別有6種基本的愛情需求
男生需要的愛的形式:信任、接受、感激、贊美、認可、鼓勵;
女生需要的愛的形式:關心、理解、尊重、忠誠、體貼,安慰。
40、男女心理
如果某個男人主動替你拎包,把你放在道路的里邊走,主動為你拉椅子,不要因此而感激涕零。這只能說明他之前有無數個女朋友教過他這一點。而能讓他記住的女人,永遠是改變了他的那個女人,而不是你。所以,越是細節完美的男人,對女人而言越是挑戰。
【經典心理學小故事】相關文章:
經典心理學小故事09-24
心理學小故事08-02
心理學的小故事精選06-29
心理學經典小故事07-02
經典心理學小故事09-27
經典心理學小故事(經典)09-21
心理學小故事經典01-22
心理學小故事[精選]11-22
經典心理學小故事經典01-14
經典心理學小故事(精選29則)0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