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文化作文
在我們平凡的日常里,大家或多或少都會接觸過作文吧,作文根據體裁的不同可以分為記敘文、說明文、應用文、議論文。那么你有了解過作文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傳統文化作文8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傳統文化作文 篇1
今天我寫的傳統文化是大家最常見的一種,也是我們大家都會的一種,而且它們各種各樣,形態各異。你們想知道我說的傳統文化是什么嗎?如果想知道,那就接著往下看吧!
我說得傳統文化是“剪紙”,你們猜出來了嗎?剪紙有好多種剪法,真是五花八門。可惜,我只會胡亂剪,不過,剪的也蠻漂亮的嗎!
有一次,我拿出了一張正方形的彩紙,把它對折兩下,就出來了一張小正方形彩紙,在用剪刀從它的.一條邊斜著剪兩下,就出現了兩個三角形,再在其余三條邊上,剪出一些你喜歡的形狀,最后,把正方形彩紙打開,一副彩色的“眼鏡”就出現了!
怎么樣,這就是我最喜歡的傳統文化——剪紙!
傳統文化作文 篇2
大年三十那天有很多習俗,如放鞭炮,吃團圓飯,看春節聯歡晚會……我卻唯獨喜歡貼春聯。
大年三十早上,我和爸爸一起去超市買過年的商品,有過年的鞭炮,美味的蛋糕、一大堆的零食……還買了一幅春聯和兩個福字。啊,這下我可高興了,我回家要馬上把它們貼好。
回到家里,我找來剪刀和雙面膠,馬上拿起那幅春聯小心翼翼地貼在大門上,又拿起兩個福字端端正正地貼在大門的左右兩邊。爸爸出來看見了,連忙說:兒子,你把春聯貼反了,春聯的上聯要貼在右邊,下聯要貼在左邊,因為古人寫字時都是從右寫到左的。福字也貼錯了,要倒著貼。表示福要來到我們家。哦,我恍然大悟,原來貼個春聯也有這么多學問,今天我又學到了不少知識,我和爸爸又認認真真地把春聯和福字重新貼了一番。
貼好了,我站在大門前仔細端詳著春聯。紅紅的紙上寫著幾個蒼勁有力的'大字,上聯是:人和家和萬事興,下聯是:財旺業旺千家樂,橫批是:萬事如意。寓意著全家新年快樂,身體健康,工作順利!就像橫批所說的那樣,祝我們全家萬事如意!兩個金色的倒福字象征著福要到來了啦……
我喜歡過春節,更喜歡貼春聯!
傳統文化作文 篇3
我們國家是一個有五千年年悠久歷史的文明古國,在這些年中也流傳下來許多傳統文化,其中我最感興趣的就是元宵節了。
在元宵節,每家每戶都會掛上大紅燈籠,看起來喜氣洋洋的,特別有節日的氛圍。
元宵節最重要的就是吃元宵了,我們會從街上買來各種味道的湯圓,有芝麻餡的花生餡的,還有山楂餡的,各種美味的湯圓煮在鍋里,盛出來端在桌上,大家一起吃,意味著一家人在新的一年總是會團團圓圓。
除此以外,美到了元宵節的晚上,大家都會出來到街上看放煙火,五顏六色的`煙火把漆黑的夜空照得美麗無比,我們在這種節日的氛圍下總是會覺得特別的幸福。
這就是元宵節所體現出來的傳統文化。
傳統文化作文 篇4
現代人要求順應時代潮流,這無可厚非。食古不化者,終會因落后而遭社會淘汰。但順應時代不意味著完全摒棄傳統。讓傳統文化承擔起社會責任才是當務之急。
傳統是一個民族的跟。一個民族的傳統文化中往往包含了規范人們行為的道德準則與一個民族整體的性格與精神。這些往往是寶貴的精神財富。我們的傳統文化中必然有落后的部分,但我們不應該將洗澡水和小孩一齊倒掉。大革命堪稱新時代的“焚書坑儒”:人們大肆宣揚“寧要社會主義草,不要資本主義苗”,想要切斷中國幾千年的歷史,否定一大批舊時代學者的思想成果,這是荒謬的;而歐洲的文藝復興卻借古希臘羅馬文化的名號傳播新思想,使歐洲從封建社會順利過渡到資本主義社會。在思想變化方面,前者是毀滅性的,后者卻是由衷的轉變。
傳統文化發揮時代作用需要借助新的形式,更要有新的內容。林語堂先生曾欲將《紅樓夢》翻譯成英文介紹到美國,但考慮到國內風云變幻,人們的思想已經開始發生轉變,他另起爐灶,用英文寫下了長篇小說《京華煙云》,更加切合地反映了當時的中國。《京華煙云》的格局是仿照《紅樓夢》的,但其思想內容,卻是新的'。巴金曾提出中國需要有新的“月亮文學”。其實月亮仍是原來的月亮,古人賦予它憂思、鄉愁,現代人卻要賦予它激情與勇敢。這在巴金同樣是模仿《紅樓夢》格局寫的《家》中有所體現。
有人以為要讓自己不停于傳統就是標新立異,無底線地彰顯個性,這是不正確的。我們完全可以仍借古詩的形式高聲唱道“李杜詩篇萬口傳,至今已覺不新鮮”。當然還有種錯誤的理念,認為傳統文化僅僅是外殼,因此披著傳統文化的外衣就算是讓傳統面對未來了。于是有了無病呻吟的“古風”盛行;在京劇藝術中加入低俗、無深度的“笑點”。這些都是現代不倫不類、粗制濫造的仿古制品。
讓傳統文化承擔起時代責任,即不脫離傳統也不停于傳統。這需要現代人對傳統文化有更加深入的研究與具有時代氣息的詮釋。而非一味仿古,亦非完全拋棄。
傳統文化作文 篇5
每年的四月初八是牛魂節,又叫做脫軛節。在壯人的`意識里牛是天上的神物,不是凡間的一般牲口。有一個故事說它四月初八誕生于天上,所以這天是牛王誕日,當初因為陸地巖石裸露,黃土望不到邊,塵沙彌漫,嚴重影響了人類的生活,牛王奉命從天上來到人間,播種百草,原定是三步撒把草種,誰知它弄湖涂了,竟一步撒三把,使得野草叢生,侵凌田禾。因此被罰留在人間吃草。但天上并沒有忘記它,每年四月初八,牛魔王便從天上下到凡間,保佑牛不瘟死因為是給牛過節,這一天人和牛都停止勞動。主人用楓葉水泡糯米蒸飯,然后先捏一團給牛吃。牛欄外安個小矮桌,擺上供品,點香燭,祭奠牛魔王,人們還要唱山歌,唱彩調,歡慶牛的生日。
傳統文化作文 篇6
中國畫起源于古代的象形字,有人認為伏羲畫卦、蒼頡造字,是為書畫之先河,所以有“書畫同源”的說法。
民國以前的國畫都統稱為古畫。中國畫在古代無確定名稱,一般稱之為丹青,主要指的是畫在絹、宣紙、帛上并加以裝裱的卷軸畫。近現代以來為區別于西方輸入的油畫(又稱西洋畫)等外國繪畫而稱之為中國畫,簡稱“國畫”。走進國畫收藏家的家里,這里真是別有天地非人間呀,這里的一番尤如在熱鬧的菜市場一樣,叫人眼花繚亂,不信就來看看吧!看呀,畫室東面的一角上掛著一幅環肥燕瘦的四女子畫像:穿玫瑰色連衣裙的那位美女手拿著天藍色的.絲綢,在清澈的小河前翩翩起舞,猶如天女下凡;穿金黃色旗袍的,則在小橋上喂魚,也像在逗魚兒戲水;穿翠綠色長紗裙的正在岸上追趕蝴蝶,與他們嬉戲;穿橙色衣服的在石桌前品嘗龍井茶,品味天下風味。
把這幅畫如果放到大草原上,從遠處看真像是幾位女子在草原上活靈活現的,與大自然親密接觸,足可以假亂真。再看西邊的那幅“威虎”,老虎繪聲繪色,大聲呼叫,嚇得人們屁滾尿流。從近處看,仿佛身臨其境,自己馬上就要被張開血口的虎吞下去了。老虎走在森嚴的樹林深處,瞪著恐怖的眼神,全神貫注地“盯”著你,準備“吃”了你。北邊是一幅冬天仍頑強開放的“雪梅”。“墻角數枝梅,凝寒獨自開。遙知不是雪,唯有暗香來。”這句詩就贊揚了雪梅的頑強,而在做畫人的筆下,它伸著那彎折的“胳膊”,還穿著印有梅花的連衣裙。
獨特的是,雪梅下,一只丟失的小雞正順著“樹丫子”腳印找爸爸媽媽呢!這位做畫人是一位德藝雙馨的大師,他畫的畫惟妙惟肖,一筆下去就能落墨為蠅。大師畫任何畫都會一揮而就。這位大師還心靈手巧,剪紙更是栩栩如生,他為祖國的繪畫事業做出了巨大貢獻,為祖國獻出了自己的青春。
我愛國畫,更愛我偉大的祖國。我相信只要我們實現考上大學的夢想,我們就會把自己美好的青春,以至珍貴的生命獻給我們偉大的祖國,祝福祖國走向更繁榮、更昌盛的道路,用我們的實力來突破世界奇跡!
傳統文化作文 篇7
關羽其人,大家都不陌生,三國蜀將,字云長,河東解州(今山西臨猗西南)人,美須髯,武藝超群,勇猛過人,為蜀國統兵鎮守荊州,敗死麥城,謚為壯繆侯。然而就是這個赫赫有名的蜀國戰將在赤壁大戰中卻華容放曹,后又敗走麥城,大意失荊州。可以說歷史中的關羽和《三國志》中的關羽都還是活生生的人,他有別人無法企及的過人之處,同樣也有不可挽回的過錯與失誤。那么關羽為什么會從一個人被尊為王,推為帝,最后演化為一個神呢?我想這與中國傳統文化所倡導的核心價值觀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
中國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但如果我們要找其類似于骨架血脈的東西,卻也并不難,自佛教傳入中國后,儒、釋、道三家鼎立,相輔相成,共同構成了中國文化的基本格局。中國人的價值觀,正是在以儒家思想為核心、為主體的引領下,融合了道教、佛教思想的精髓逐漸形成的以儒釋道為一體的價值觀。這種價值觀統一于我國古代人民創造的一種重要哲學思想五行學說中。五行學說把金、木、水、火、土五種物質作為構成宇宙萬物及各種自然現象變化的基礎,五種元素在天上形成金、木、水、火、土五星;在地上就是金、木、水、火、土五種物質;在人就是仁、義、禮、智、信五種德性。這五種德行正散見于儒釋道各教主張中(我們仔細分析和研究,就會發現儒家思想中的“禮、義、廉、恥、仁、愛、忠、孝”等價值觀,道教提倡的“慈、儉、忍、樸、愛、誠、信、義、真、清、虛、靜”等美德,佛教的“尚善,慈悲為懷”等一直是指導絕大多數中國人日常行為的基本意識規則),恰是以儒教為主導的中國傳統文化所張顯出的核心價值觀。
關羽生平義氣貫乾坤,以“仁、義、禮、智、信”著稱:千里尋兄為“仁”,華容放曹為“義”,秉燭達旦為“禮”,水淹七軍為“智”,單刀赴會為“信”,他的人生觀正暗合了中國傳統文化所倡導的核心價值觀,所以千百年來,倍受各階層人士的推崇。
關羽受官方的崇祀,始于北宋末期。當時金軍不斷南進,北宋江山岌岌可危。宋徽宗認為可以關羽的“忠勇義氣”,激勵士氣和民心,20余年間,三次追封關羽為忠惠公、武安王、義勇武安王,由公升為王。南宋時期又分別加封壯繆義勇王、英濟王。在宋王朝的褒崇下,關羽成為以忠義氣節相號召的人間楷模,同時成為求雨祈晴、拯救生靈劫難之神。到了元朝,元文宗加封關羽為壯繆義勇武安顯靈英濟王,遣使祀其廟。明萬歷十八年(1590年),神宗敕封關羽為協天護國忠義大帝,由王晉為帝。萬歷四十二年(1614年),敕封為三界伏魔大帝神威遠震天尊關圣帝君,并將關帝廟定為武廟,與崇祀孔子的文廟并稱。從此,孔子與關羽并稱為文武二圣。清世祖于順治九年(1652年)在北京敕封關羽為忠義神武關圣大帝。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又加封為忠義神武靈佑關圣大帝。至光緒五年(1879年),關羽的封號已長達26個字。
為王朝所推崇的關羽成了國家的保護神,在民間的地位也同時達到了頂峰,關圣帝君被視為神通廣大的神靈而受到各階層的廣泛崇祀。廣大群眾以其信義耿介,奉之為驅邪除惡、扶正保民的大神;士人以其忠義正直,奉之為道德偶像;將士以其神武善戰,奉之為克敵制勝的`軍神;商賈又奉之為招財進寶的褔神。
中國民間宗教自漢以來,漸漸融合儒、釋、道三教而為一的民間信仰,然而民間所信仰的神明,大多數可分出其所屬的系統,但是,關圣帝君卻是儒釋道三教共同的神靈,具有如此重要的地位和成就的神明,在中國民間信仰中并不太多。儒教尊關公為五文昌之一,尊他為“文衛圣帝”,或尊他為“亞圣”或“亞賢”。道教奉他為玉皇大帝的近侍,尊他為“翊漢天尊”,“協天大帝”或“關圣帝君”。佛教也以其忠義足可護法,并傳說他曾顯圣玉泉山,皈依佛門,而尊他為“蓋天古佛”、“護法伽藍”。可以說,在淼若星海的歷史長河中,關羽就像一個觀察點,通過他,人們終于撩開了文化神秘的面紗,找到了美的興奮點,發現了一位可以信賴、可以依托、可以追求、可以膜拜的完美形象,于是某種可以寄托的宗教情懷,某種可以共同推崇的價值需求便以一個三維立體的神的形象出現了,以至于他的缺點也變成了美德,他的失誤也成就了他凄美的人生終結,“人無完人,孰能無過”?這正符合大多數人共同的審美要求。所以關羽為統治階級所用,又為三教所推,為平民所崇。這個時候的關羽,已經成為了一種象征,成為了一個偶像,成為了眾多人的一種心靈寄托。所以關羽脫離《三國志》中的關羽本來面目,而成為具有多元化的神明,就自然不難理解了。
以儒釋道為文化背景所產生的以“仁、義、禮、智、信”為主體的中國傳統文化核心價值觀,在關羽身上,人們找到了契合點,造就了一代神明關圣帝君。千百年來,關圣帝君又給中國文化產生了巨大而深遠的影響。這種在傳統文化中所形成的核心價值觀,就是在當今,仍有他的歷史和現實意義。
【傳統文化作文】相關文章:
傳統文化的作文07-06
傳統文化的作文11-02
傳統文化的作文(精選)07-04
【經典】傳統文化的作文07-27
與傳統文化的作文01-15
傳統文化的作文11-17
描寫傳統文化的作文07-06
傳統文化冬至作文07-03
學習傳統文化的作文06-22
作文守住傳統文化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