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蟲記讀后感
讀完一本名著以后,相信大家都增長了不少見聞,這時最關鍵的讀后感不能忘了哦。那么我們如何去寫讀后感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昆蟲記讀后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昆蟲記讀后感 篇1
昆蟲世界非常奇妙!在我沒讀這本書之前,我不知道管蟲會穿“衣服”,不知道松蛾蟲會預測天氣,也不知道小蜘蛛會用絲線飛到各個地方。現在我全知道了。有些動物的思維方式比人還高,例如赤條蜂給卵留食物時,是把毛毛蟲弄得不能動,失去知覺,而不是殺死毛毛蟲,這樣,就可以給食物“免費”保鮮。又如舍腰鋒給卵捕蜘蛛時,是只捕小的,這樣每只就可以使小蟲只要一頓就可吃完,每頓就可吃到新鮮的,怎么樣?聰明吧!
作者寫出這些都是因為他仔細觀察,而我,則是一個不太會觀察生活的人,因此,老師叫我寫作文時候,我總想不到題不過有一次例外,一次去上課的路上,我發現了一隊螞蟻正在搬食物,經過觀察我發現,螞蟻是先把食物切成小塊,然后頂在頭上,搬回窩里,然后原路回,再搬。這次我雖然仔細觀察了,但這是對我感興趣的事。現在我明白了:不能只對我們感興趣的事仔細觀察,應該對周圍的所有的事仔細觀察,才能做到無處不文章。瞧,小小的昆蟲也蘊含著大學問呢!
生活是寫作的'源泉,只有仔細觀察周圍的一切,才能了解世界的奇妙。這是讀完《昆蟲記》后,我深刻體會到的。
昆蟲記讀后感 篇2
最近,我讀了一本叫《昆蟲記》的書。一拿到這本書,我就被書中有趣的動物迷住了,原來我生活的周圍,有著如此多熟悉又陌生的小生命。
每年的夏天,我們都能聽到一陣陣蟬的鳴叫聲,他們不知疲倦,提醒著人們夏天的炎熱。原來我知道蟬會歌唱,但不知道他們是怎么歌唱的。這本書上告訴我,蟬的身上長有發音器,也叫做音蓋。蟬的音蓋是兩塊堅硬的蓋片,鑲嵌的十分牢固,只有靠腹部的骨氣和收縮,才使他們發出不同的聲音。我還知道了蟬有聽覺,但他們不怕炮聲,那是因為他們的聽覺器官接收不到炮聲的頻率,所以他們聽不到。
通過這本書,我也了解到,作者法布爾堅持不懈使我很敬佩他,因為他不怕困難,不論是炎炎夏日,還是寒冷的`冬天,他都要捉到活著的昆蟲來觀察,這一點是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我一定要向法布爾那樣,努力、堅持不懈,我們的成績一定會更好的!
昆蟲記讀后感 篇3
我在假期讀了《昆蟲》這本書。這是一本好書。
世界上第一本書《昆蟲》于19世紀末20世紀初在法國出版。這是一本集自然科學與人文關懷于一體的昆蟲百科全書。當時的昆蟲志共有十卷,總字數2300萬字。在《昆蟲記》中,作者將專業知識和人生感悟融為一體,講述了一個故事。在對各種昆蟲的特征和日常生活習性的描寫中,體現了作者對生活和世界事務的.獨特見解。書中充滿了作者對生活的熱愛和尊重。該書一出版就成為當時的暢銷書,在法國自然科學和文學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它不僅是研究昆蟲的偉大科學著作,也是歌頌生命的偉大詩篇。它被譽為昆蟲的史詩。寓言還贏得了科學詩人、昆蟲界的荷馬和動物心理學的創造者的桂冠。因此,這本書在1910年被提名諾貝爾文學獎。
我最喜歡的故事是螢火蟲,它描述了螢火蟲的特點和習性。寫得又仔細又深刻。它還使用了隱喻、擬人化和其他技術。
昆蟲是由寓言、人類的杰出代表、自然界中許多常見的名字——昆蟲組成的。
昆蟲記讀后感 篇4
你了解隧蜂嗎?一場永無休止的屠殺。打開《昆蟲記》隧蜂這一章節,就好似看到了社會中那些辛勤的工作者,無論何時,他們都會想著自己的家庭,并為此努力。可總是有些生物打擾這寬厚老實的隧蜂,那就是這些吃白食者小飛蠅。他們常常為了自己生息來正大光明的`偷娶隧蜂的勞動成果。我本想著這隧蜂擁有強有力的大顎,必會將這討人厭的小蟲咬碎。可他們并未如此做,而是放任這可惡的強盜不管。甚至在自己的幼蟲都被侵略者欺壓致死時,也并未有所舉動。
這到底是為何?吃白食者卑鄙狡詐,卻又小心僅剩從不會求一時歡快而謀未來的安然無恙。就這樣,當雙翅目昆蟲的產卵期到來時,竟未發現任何一隧蜂的卵,也就意味著他們這些原著居民已經全部喪生了。多么令人心酸的事實啊!最后,第二代隧蜂有了蛆蟲的生長期,才得以保持生態平衡,這就是原因。
如此殘酷的強烈剝削而人類是弱肉強食的最佳詮釋者這行為使得地球像一個核桃被邪惡的蛆蟲啃咬著。但是我們也應堅信這種野蠻的雛形,將是朝的更加寬容的命運發展的一個艱難階段。順其自然吧,因為秩序和正義總是被排在最后。
昆蟲記讀后感 篇5
生活是寫作的源泉,仔細觀察身邊的一切,就會發現世界其實是那么奇妙。法布爾寫的《昆蟲記》深深地吸引著我,吸引我去認真讀完這本書,領悟昆蟲世界的奇妙之處。
勤勞的蜜蜂、美麗的孔雀蛾、愚笨的隧蜂、各式各樣的蜣螂……旁人討厭的昆蟲,在他的眼里卻是稀世珍寶,為了獲得有用的信息,他不惜用自身來做實驗,這是多么偉大的精神啊!
昆蟲在我眼里是令人惡心的,但在法布爾的筆下卻是那樣的富有情趣,有的調皮可愛,有的憨厚老實,有的活潑好動,還有的`兇惡至極,對無辜小生命下毒手……這樣形象生動的描寫讓我恍如身臨其境,感受著昆蟲世界的奇妙。
書中詳細講述了昆蟲不同的生活習性和捕食獵物的方法,特別是讀到狼蛛時,那可怕的身軀和驚人的捕食速度,把我帶進了屬于昆蟲的世界。我暗自驚嘆法布爾那驚人細膩的觀察,這是很多人都做不到的。
巴普洛夫說過:“觀察,觀察,再觀察。”伽利略說過:“一切推理都必須從觀察與試驗中得來。”可見,觀察對于我們必不可少,有了觀察力,才能發現周圍的點點滴滴,才能知道世界的奧秘。讓我們行動起來,仔細觀察生活,觀察大自然吧。
昆蟲記讀后感 篇6
放寒假了媽媽給我買了《昆蟲記。這本書,我就開始讀了,一拿起來我就舍不得干放開手了,沒幾天功夫我就讀完了這本《昆蟲記》。
這本書使我十分著迷,原來昆蟲世界有這么多的奧秘。這本書讓知道了很多關于昆蟲的知識,比如說“尋找枯露菌的甲蟲”,它們總是在夜間到外面去尋找枯露菌,一旦聞道枯露菌氣味,它們就會一直挖下。,挖到以后,他們就會在洞中住下來。等枯露菌吃光了,它們就又該搬家了。
其中我最喜歡的一篇是,“黑胡蜂”中的阿美德黑胡蜂,因為阿美德黑胡蜂它很聰明,味了省力氣它們有時會將另一個巢家在第一個巢的上面,這些巢有時能疊加五六層,甚至更多。
還有很多昆蟲,比如說蟬是怎樣脫殼;屎殼螂是如何滾糞球的;螞蟻是怎樣去吃蚜蟲的`分泌物。還弄清了:蜂抓青蟲不是當成自己的兒子養,而是為自己的后代安排食物。還有人們口中稱為園丁的金步甲,是個非常殘忍的家伙,它會吃到自己的同類。
讀了這本書我才知道昆蟲的世界是非常奇妙的。
昆蟲記讀后感 篇7
《昆蟲記》是法國昆蟲學、文學家法布爾的傳世佳作,亦是一部不朽的著作。不僅在自然科學史上與文學史上的地位顯赫,而且被人譽為“昆蟲的史詩”。
雖說昆蟲記是一部自然科學的論著,但是讀起來卻完全沒有同類著作的`枯燥和呆板,作品的語言樸實清新,生動活潑,語調輕松詼諧,字里行間充滿了詩情畫意,在作者生動活潑的擬人化描述中,蟬、螞螳螂、蜜蜂、蝴蝶、螢火蟲……各種各樣充滿了靈性的昆蟲呼之欲出。其中讓我感受到最深的就是黃蜂。
黃蜂熱愛生活,十分聰明,用它們的雙手創造出整齊的蜂巢,讓人類自嘆不如,有著不放棄的執著精神,明知道玻璃是過不去的,依然執著地向前沖去。他們熱愛自己的家園,但是面對自然有時卻無能為力。他們團結、奮進、捍衛自己的家園,集勤勞、無私威嚴、柔情于一身無怨無悔的奉獻著并快樂著。就像作者說的這樣才是生命不息,奮斗不止。
讀完了昆蟲記我不僅學習了許多關于昆蟲的知識,還懂得了只有認真的觀察生活,處處留意身邊的小細節,才會真正體會到生活的奇妙。
昆蟲記讀后感 篇8
《昆蟲記》這本書,匯集了各種昆蟲的知識,里面有許多奇特的昆蟲,。但讓我最留意的是圓網蛛了。
建筑大師迷宮蛛——圓網蛛。這個稱號非它莫屬。圓網蛛用它的網來獲取那些自投羅網的昆蟲們,一下子又吃了一頓美餐。可所謂“得來全不費工夫”啊!那個懸掛在那高高的空中的網,看起來猶如一層又輕又軟的紗網。網里的絲線有長有短,有直有斜,有松有緊,各種各樣的,雜亂的交織在一米以上的高處。真是一個難過去的迷宮,除了擁有強大的彈跳力的.昆蟲以外,誰也無法穿越它。
圓網蛛的網最大的特點就是“亂”。一只蝗蟲飛了過來,一不小心闖入了“迷宮”,由于這張網搖搖晃晃的。蝗蟲根本無法保持平衡,陷了進去,就像掉進了可怕的深淵。圓網蛛只是在遠處靜靜地看著,直到那只蝗蟲一動不動的。它知道,這個獵物已經變成了它的盤中美餐了。
圓網蛛是不是很奇特呢?
昆蟲記讀后感 篇9
今天,我懷著極大的喜悅和欽佩讀了《昆蟲》。法布爾是法國和世界聞名的著名昆蟲學家。他一生孜孜不倦地研究昆蟲學,并在昆蟲學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受到全世界人民的欽佩和喜愛。
法布爾對自然界的一切生物都充滿了純粹的愛。他從小就很窮,但他仍然努力學習生物。憑借他的勤奮精神和非凡的'毅力,他在世界科學發展方面取得了更大的突破。
法布雷加斯通過努力和汗水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成功人士背后的道路是如此艱難。有一次,法布爾讀了一篇關于昆蟲的論文。他懷疑論文的結論,于是翻山越嶺去找這只蟲子。經過無數次實驗,他終于得到了正確的答案。還有一次,為了收集更多的標本,法布爾不厭其煩地多次登上海拔1912米的王鐸山,最后從收集到的標本中獲得靈感,寫了一本200多萬字的巨著《昆蟲》。
我多么渴望永遠像法布爾一樣在知識的海洋中游泳,用我的成就造福世界。但是,和法布雷加斯比起來,我是極其慚愧的。連跑短路都是斷斷續續的,一點毅力都沒有。有時候做數學題不小心,不經過大腦思考就不小心把公式寫了下來,然后沒檢查就搞定了。
《昆蟲》這本書讓我深刻認識到,只有努力,才能成功。
昆蟲記讀后感 篇10
在這本書中,本來毫不起眼的昆蟲世界被幽默風趣的語言描繪得生動有趣,令人神往。法布爾所作的《昆蟲記》為兩個部分,分別記述了他觀察過的昆蟲的生活與習性,描寫生動形象,讓人們對從不在意的微觀世界有了重新認知。
打開書的篇目,第一章寫出了法布爾在荒石園與昆蟲近距離接觸,并把那里當成了他的鐘情寶地。在法布爾的細致觀察之下,這些不值一提的昆蟲也展示出了他們獨特的`一面:隧蜂的守門人充當大門板和守門人的角色,同類來了就讓開,異類來了就毫不客氣的驅逐它;蟈蟈看起來不像是吃素的,但事實并非如此;圣甲蟲也會不勞而獲,看似幫助同類運送糞球,其實想據為己有。這些微不足道的生靈,在作者筆下有了靈性,會做各種人所能成的事。
在豐富多彩的昆蟲世界里,也有一些令人匪夷所思的事:螳螂為了傳宗接代竟然殺死自己的丈夫;菜豆美味至極卻只有菜豆香象一位食客;圣甲蟲體型微小,卻能造出體積巨大的梨形糞球。
在這個昆蟲世界里,我驚嘆其華麗多彩,讓人們探索了一個鮮為人知的微觀世界。
昆蟲記讀后感 篇11
書的世界好比一個大花園,我被里面的“花花草草”字字句句所吸引。書給了我快樂,給了我充實,給了我滿足,更讓我大開眼界。
第一次讀《昆蟲記》,不知怎么的它就吸引了我。這是一部描述昆蟲們生育、勞作、狩獵與死亡的科普書。幽默的敘述,惹人捧腹……人性化的蟲子們翩然登場,多么奇異、有趣的故事啊!
原來昆蟲世界有這么多的奧秘,我知道了:凌晨,蟬是怎樣脫殼;屎殼螂是如何滾糞球的.;螞蟻是怎樣去吃蚜蟲的分泌物。《昆蟲記》是一個個有趣的故事:“螳螂是一種十分兇殘的動物,然而在它剛剛擁有生命的初期,也會犧牲在個頭兒最小的螞蟻的魔爪下。”蜘蛛織網:“即使用了圓規、尺子之類的工具,也沒有一個設計家能畫出一個比這更規范的網來。”被毒蜘蛛咬傷的小麻雀:也會“愉快地進食,如果我們喂食動作慢了,它甚至會像嬰兒般哭鬧。”豐富的故事情節使我浮想聯翩。
我覺得《昆蟲記》是一本很值得讀的書。希望同學們有時間一定要看看這本書,相信你們也會對它愛不釋手。
昆蟲記讀后感 篇12
今天,我閱讀了法布爾的著作《昆蟲記》中的一篇文章《孔雀蛾》,令我進行了一次心靈的洗禮!
故事主要講:法布爾看到了一種美不勝收而極為罕見的昆蟲
——孔雀蛾:它全身披著紅棕色的絨毛,脖子上有一個白色的領結,翅膀上灑著灰色和褐色的小點兒。橫貫中間的是一條淡淡的鋸齒形的線,翅膀周圍有一圈灰白色的邊,中央有一個大眼睛,有黑得發亮的瞳孔和許多色彩鑲成的眼簾,包括黑色、白色、栗色和紫色的弧形線條。打算把它帶回家去,好好研究一番。
當天晚上,他突然聽見隔壁發出了很大的聲響,邊跑去一看,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屋子的上空全是黑壓壓的一片,那是許多大得像鳥一樣的.蛾子,圍著那只被法布爾關在籠子里的孔雀蛾,一會兒向上飛飛,一會兒向下飛飛,一會兒向右飛飛,一會兒向左飛飛,一會兒飛到外面,一會兒又向高空飛去,然后使勁兒地俯沖,想把籠子撞壞,救出它們的“孔雀蛾公主”,讓它成為它的伴侶。
其實它們的壽命很短暫,只有3~5天,它們唯一的使命就是找到自己的伴侶。于是,它們便開始拼了命地尋找,它們和伴侶之間有一種特殊的“線”連著,無論其中一方在哪,都能找到。
昆蟲記讀后感 篇13
《昆蟲記》的作者是法布爾,他是第一位在自然環境中研究昆蟲的法國科學家。我在課余時間閱讀了《昆蟲記》后,覺得特別好看!我最喜歡看的那一篇寫的是“戰爭狂——紅螞蟻”。
我看了“戰爭狂——紅螞蟻”這篇之后,知道了紅螞蟻很多事情都不會做,如:它不會照顧自己的孩子;放在眼前的`食物不會吃;干家務活和尋找食物也不會做,這些全都依靠黑螞蟻來完成。黑螞蟻要干這么多的事情,真是可憐。紅螞蟻會做的事情只有惟一一件,那就是打仗。它們打起仗來,比世界上任何螞蟻都要兇猛呢。黑螞蟻要依靠紅螞蟻來保護他們,紅螞蟻要依靠黑螞蟻來幫助他們完成吃飯、照顧孩子等事情。
看了這篇文章后,我明白了,紅螞蟻和黑螞蟻互相依靠,它們各自發揮自己的長處,才能生存下去,螞蟻如此,動物如此,人類亦如此。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長處和短處,發揮長處,避免短處,人類才會不斷地進步,世界才會變得更加美好。
【昆蟲記讀后感】相關文章:
《昆蟲記》讀后感07-11
《昆蟲記》讀后感07-03
《昆蟲記》的讀后感02-09
昆蟲記讀后感02-07
《昆蟲記》讀后感01-12
昆蟲記的讀后感12-30
[經典]《昆蟲記》讀后感11-21
《昆蟲記》讀后感(經典)08-16
昆蟲記讀后感【經典】08-13
《昆蟲記》的讀后感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