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19. 密切聯系的生物界》教學反思部級優課
作為一名優秀的人民教師,我們需要很強的課堂教學能力,對學到的教學新方法,我們可以記錄在教學反思中,快來參考教學反思是怎么寫的吧!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19. 密切聯系的生物界》教學反思部級優課,歡迎大家分享。
《密切聯系的生物界》是青島版科學教材四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生物與環境”中的一課。前三課研究的是動物、植物與環境的關系,本課要研究的是生物之間的相互關系。在生物之間的關系中,食物關系是很重要的一種關系。本課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出發,以生物之間的食物關系為線索,引導學生認識豐富多彩的生物界,理解保持生態平衡的重要性,意識到人與自然要和諧相處。下面我從以下幾方面反思我的課堂:
一、關注已有經驗
在教學本節課之前,我對學生進行了課前問卷調查,通過調查發現,有92。3%的學生知道哪種動物喜歡吃什么,有7。7%的學生有部分問題存在模糊答案。特別是在舉例大自然中的動物、植物之間的關系時,出現了爭議。學生對待本節課的有關內容已經有了自己的看法和觀點,而且源于學生自己的生活經驗,但不全面,如果引導得當,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會促成本節課所學科學概念的形成,促使教學目標的達成。
二、促進深度學習
學生是課堂學習的主體,課堂問題主要是密切聯系學生運用自己已有的生活經驗和知識經驗,來分析、解決的。問題的提出與設計只有密切聯系學生的實際,學生在分析、解決時才自然流暢,才能找出解決的方法,形成新的知識。課初我通過“生物”一詞導入,吸引學生學習新課的興趣。本課的教學讓學生認識什么是食物鏈這是一個難點,于是一開始,我通過觀看動畫片“螳螂捕蟬黃雀在后”這個成語故事來引出課題,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剛開始設計時,這個故事的引出是通過教師的講述,但是試教后,我發現讓學生觀看“螳螂捕蟬黃雀在后”動畫來得更形象,而且時間的處理也比較合理,學生的興趣很快就被提起了。接著引導學生尋找成語中的食物關系,請學生用“一”表示吃與被吃的關系,并引導學生補充完整的食物關系,為食物鏈的引出打好了基礎。有了黑板上形象的板書,學生很容易就總結什么是食物鏈。為了使學生能鞏固所學的食物鏈這個知識,我又通過“找一找排一排“游戲的方式引導學生認識更多生物之間的事物關系。學生在玩的過程中,自然而然地發現了自然界中的各種食物鏈,進而思考。學生對生物之間的食物關系已經有了一定的認識,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自己總結出食物鏈的特點,這一部分學生總結得非常好,可見學生對食物鏈有了充分的理解。正是因為有了良好的鋪墊,學生認識食物網也顯得水到渠成。在鞏固對食物網的認識中我才用了學習卡的方式,以小組為單位“找一找畫一畫寫一寫”體現了小組合作,而且兩人為一組,學生在合作的同時既增長了知識,又培養了學生的探究能力,同時也提高了學生的參與度。
三、知識網串起科學概念
學生的知識經驗多數源于生活實踐,許多經驗是孤立的、零散的、片面的,沒有形成一定的知識網。本節課,我這設計了多個問題,適時引導:“你能不能把這些生物之間的關系完整的表現出來?”“連起來以后像什么?”“你是怎么想的?”“你發現這么多的食物鏈交叉在一起,像什么?”等等問題層層遞進,自然而然的引出了食物鏈與食物網,理解他們的內在聯系。整個教學過程充滿了一一種探究的“誘惑”,激發學生敢于“涉足”探究。學生在和老師不留痕跡地交流各種生物之間的吃與被吃的關系中理解總結出了食物鏈的定義,在對比討論中發現食物鏈的特點:一條完整的食物鏈一般從植物開始到兇猛的肉食動物結束。隨后我又創設了一個情景讓學生借助圖片在課桌上擺一擺來尋找其中的食物鏈。所有的食物鏈找出來后,一條密織的網狀圖也就清晰地出現在了我們的眼前,這時我稍一提示學生便總結出了食物網的定義。緊接著我設計了“猜猜我是誰”的游戲,老師給幾個同學每人一個信封,抽出信封里的卡片,互相看看,不要告訴下面的同學,然后,按照捕食者和被捕食者的關系自己排好隊,伸直胳膊代表箭頭,手指指示的方向就是箭頭的方向,下面的同學猜猜他們分別代表哪種動物?此活動的設計,讓學生理解保持生態平衡重要意義。這個活動的設計,力求教師只是一個引導者,一步一步引導學生在總結自己生活知識、生活經驗的過程中,水到渠成的引發學生深度思考。
本節課力求做到“學科學、用科學”,讓學生感到意猶未盡的同時又延伸學生的學習興趣。本節課的教學不僅讓學生懂得密切聯系的生物界,更重要的是學會了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一種學習習慣和正確的學習策略。
【《19. 密切聯系的生物界》教學反思部級優課】相關文章:
生物界英文06-27
部級領導幽默搞笑故事12-17
書法教學反思(優)05-17
[優]電路教學反思05-28
生物課的教學反思07-02
生物復習課的教學反思12-13
生物復習課教學反思07-03
生物復習課教學反思03-30
音樂說課教學反思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