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病理科生物安全管理制度
在充滿活力,日益開放的今天,制度在生活中的使用越來越廣泛,制度泛指以規則或運作模式,規范個體行動的一種社會結構。這些規則蘊含著社會的價值,其運行表彰著一個社會的秩序。大家知道制度的格式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病理科生物安全管理制度,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Ⅰ目的
為保證病理科的生物安全管理,特制定此制度。
Ⅰ范圍
適用于病理科。
Ⅰ制度
一、實驗室人員準入制度
(一)病理科醫技人員必須具有良好的專業教育背景,需經過相應專業的系統理論學習和嚴格的技術培訓,應持有相應專業的畢業證書。
(二)掌握基本的病理實驗技能,有一定的病理實驗理論知識,并能獨立熟練操作常用的病理儀器和設備。
(三)病理科的相關工作人員必須經過生物安全培訓并考核合格,方可進入實驗室工作。
(四)實驗室工作人員必須接受相應的免疫接種,如麻風腮、乙肝等,方可被批準進入實驗室,以預防其可能被所接觸的生物因子感染。
(五)未經批準的人員不得進入實驗室工作區域,兒童不應被批準或允許進入實驗室工作區域。
(六)實驗室的門應保持關閉,門上應貼有生物危害標識,批準進入的人員應被告知所存在的潛在危險,與實驗室工作無關的物品不得帶入實驗室。
(七)外來人員(研究生、進修生、實習生等)進入病理科實驗室進行研究、學習、實習等醫療活動者,需經生物安全培訓,科主任批準并經醫務科批準并備案。
二、標本取材室生物安全制度
(一)病理科參加取材的相關工作人員必須經過生物安全相關知識培訓,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崗,必須遵守生物安全的規章制度和技術操作規范。
(二)工作人員進入取材室工作時,必須穿戴工作服,取材人員必須穿戴隔離衣、手套、口罩、帽子和鞋套。
(三)禁止無關人員進入標本取材室。參觀人員等特殊情況須經科主任批準后方可進入。
(四)所有組織標本的處理統一在取材室中進行,切取標本必須在取材臺上完成,不得將標本拿到取材室以外地方進行拍照或其他教學活動。取材的剩余標本應全部放回該標本的標本瓶、袋中,并放入標本柜內保存。
(五)取材醫師著隔離衣時,不得在取材室以外的區域穿行活動。
(六)取材臺上的各種電器開關:排風、照明、聚光燈開關應在取材開始前開啟。
(七)取材中每例標本取材完成后都要用流水清洗工作臺面,方可進行下一例標本的取材。
(八)取材完成后應徹底清洗消毒取材臺的工作臺面、取材板、取材用具以及污染物濺出后污染的區域,具體方法參照“實驗室消毒、滅菌措施”。
(九)取材完成后,脫掉隔離衣、手套、口罩和帽子,關閉取材臺上電器開關,離開取材室前須洗手。
(十)嚴格遵守銳器使用管理辦法,防止銳器損傷。
(十一)嚴禁在取材室進行與取材無關的工作或其他活動,嚴禁放置與取材無關的醫療用品和其他物品。
(十二)對于高危樣品應設專人管理,具有專門的使用登記制度。
三、生物安全工作自查制度
(一)責任分工:生物安全自查工作由院、科兩級完成。院級生物安全自查工作由生物安全委員會負責完成;科級生物安全自查工作由科級生物安全管理小組負責完成。
(二)時間安排:院級不定期進行抽查(每年至少組織一次檢查);科級檢查每月進行一次,并做相關記錄。
(三)自查內容:包括以下七方面。
1.法律法規及規章制度和操作規范方面:①實驗室安全記錄;②實驗原始記錄;③設備條件監控及檢測記錄;④消毒記錄;⑤事故(暴露)記錄;⑥人員培訓記錄;⑦員工健康檔案;⑧廢棄物處理記錄。
2.檢查實驗室技術規范和操作規程的落實情況。
3.設施布局及相關配置方面檢查:檢查實驗區入口處是否有警示語提示,有無脫落;檢查污染區與半污染區和清潔區是否分開,污染區和半污染區內是否有生活用品;實驗室洗眼設施是否能正常使用;是否擺放適宜的滅火器具等。
4.安全設備及個人防護方面的檢查:檢查實驗室環境空氣質量是否達標;實驗室生物安全相關設備及設施相關記錄是否齊全;個體防護設備是否齊備等。
5.樣本管理方面的檢查:必須符合相關要求。
6.感染防控方面檢查:應急預案、職業暴露后的處理、健康檢查的執行情況等。
7.廢棄物的處理檢查:按相關規定檢查。
(四)自查要求:每次應記錄自查結果,發現問題及時整改。
四、病理科生物安全規范
(一)工作人員防護規范
1.在實驗室工作期間,應始終穿著工作服。
2.實驗過程可能會直接或間接接觸到血液、有傳染性的材料,因此必須戴上塑膠手套,用過的手套應置入黃色垃圾袋中。
3.工作人員在實驗結束后離開實驗室工作區前必須洗手、淋浴。
4.禁止在實驗室外穿防護服,如辦公室、圖書館和食堂等。
5.禁止在實驗室工作區吃、喝、化妝和操作隱形眼鏡。
6.禁止在實驗室工作區內的任何地方儲存食品及飲料。
7.禁止在實驗室內穿露腳趾的鞋。
8.為防止紫外線輻射或實驗材料噴濺,應配戴防目鏡。
(二)生物安全柜操作規范
1.人員要求:
1.1只有經過培訓和指導的實驗室工作人員才能操作該設備,未經培訓人員一律不能使用。
1.2禁止非工作人員進入實驗室。
1.3工作人員操作完成后,應如實填寫《使用記錄》。
2.工作前準備:
按照實驗室常規方法進行消毒處理
3.操作中要求:
3.1操作人員必須做好個人防護后才能進行生物安全柜的操作。
3.2在安全柜內的工作開始前和結束后,安全柜的風機應至少運行5分鐘。
3.3操作者先把手臂放進安全柜內大約一分鐘,才能進行實驗操作,這樣可以使安全柜穩定,并且能讓氣流“清掃”掉手臂表面的微生物污染物。
3.4所有的操作應該在距離前面的格柵10cm里面的工作臺面上進行,前面的格柵不能被任何物品阻擋。
3.5所有的材料應該放在距離安全柜前面的格柵和后面工作臺面邊緣盡可能遠的位置,容易產生氣溶膠的設備(如攪拌器、臺式離心機等)應該靠近安全柜的后部放置。
3.6操作時的動作應該從工作臺面的清潔區到污染區,一般是從左側到右側(習慣于左手操作的人相反)。
3.7安全柜內不能使用本生燈,否則燃燒產生的熱量會干擾氣流并可能損壞過濾器。
3.8在生物安全柜內如發生少量的噴灑時,應該用污染清除吸收紙巾立即進行處理,并將使用過的紙巾放到生物危害包里,再用浸滿消毒液的毛巾立即進行擦拭消毒;如發生大量的溢出時,要求廣泛的消毒,安全柜內的所有物品應該進行表面消毒并拿出安全柜,并使消毒液的作用時間維持在20-30分鐘。
3.9工作完成時,所有的容器和設備應該進行表面消毒并拿出安全柜,對安全柜的臺面、邊緣、后壁和觀察窗內側進行擦拭消毒。
3.10工作人員離開實驗室時,應摘下手套、脫下工作服并進行洗手。
4.離心機操作規范
4.1在使用實驗室離心機時,儀器良好的機械性能是保障微生物安全的前提條件。
4.2應按照操作手冊來操作離心機。
4.3離心機放置的高度應當使工作人員也能夠看到離心機內部,以正確放置十字軸和離心桶。
4.4離心管和盛放離心標本的容器應當由厚壁玻璃制成,或最好為塑料制品,并且在使用前應檢查是否破損。
4.5用于離心的試管和標本容器應當始終牢固蓋緊(最好使用螺旋蓋)。
4.6離心桶和十字軸應按重量配對,并在裝載離心管后正確平衡。
4.7操作指南中應給出液面距離心管管口需要留出的空間大小。
4.8空離心桶應當用蒸餾水或乙醇(異丙醇,70%)來平衡。鹽溶液或次氯酸鹽溶液對金屬具有腐蝕作用,因此不能使用。
5.移液管和移液輔助器使用規范
5.1應使用移液輔助器,嚴禁用口吸取。
5.2所有移液管應帶有棉塞以減少移液器具的污染。
5.3不能向含有感染性物質的溶液中吹入氣體。
5.4感染性物質不能使用移液管反復吹吸混合。
4.5不能將液體從移液管內用力吹出。
5.6污染的移液管應該完全浸泡在盛有適當消毒液的防碎容器中。移液管應當在消毒劑中浸泡適當時間后再進行處理。
5.7為了避免感染性物質從移液管中滴出而擴散,在工作臺面應當放置一塊浸有消毒液的布或吸有消毒液的紙,使用后將其按感染性廢棄物處理。
6.實驗室標本安全操作規范
6.1標本容器:可以是玻璃的,但最好使用塑料制品。標本容器應當堅固,正確地用蓋子或塞子蓋好后應無泄漏。在容器外部不能有殘留物。容器上應當正確地粘貼標簽以便于識別。標本的要求或說明書不能夠卷在容器外面,而是要分開放置,最好放置在防水的袋子里。
6.2標本在設施內的傳遞:為了避免意外泄漏或溢出,應當使用盒子等二級容器,并將其固定在架子上使裝有標本的容器保持直立。二級容器可以是金屬或塑料制品,應該可以耐高壓滅菌或耐受化學消毒劑的作用。密封口最好有一個墊圈,要定期清除污染。
6.3標本接收:需要接收大量標本的實驗室應當安排專門的房間或空間。
6.4接收和打開標本的人員應當了解標本對身體健康的潛在危害,并應接受過如何采用標準防護方法的培訓,尤其是處理破碎或泄漏的容器時更應如此。
7.感染性物質操作規范
7.1不能在實驗室內飲食和儲存食品。
7.2不應在實驗室化妝。
7.3在所有可能產生潛在感染性物質噴濺的操作過程中,操作人員應將面部、口和眼遮住或采取其他防護措施。
8.尖銳器具使用規范
8.1刀片、注射針等銳器物無論使用與否均按感染性廢棄物處理。
8.2在實驗室里,禁止手持針等銳器隨意走動并禁止徒手傳遞,注射器的針帽拔掉后禁止再蓋回。
8.3用后的針頭及尖銳物品棄于帶有生物危害標識的“染污利器”桶內,桶內不能盛放太滿,待桶內集銳器物達三分之二后,旋轉桶蓋,將投放口覆蓋,由醫院統一處理。
8.4破碎的玻片按照尖銳器具處理,完整的玻片應放入堅固紙箱里,外套黃色垃圾袋送醫院醫療垃圾站統一處理。
五、病理科消毒隔離制度
(一)大體標本檢查室應與其它工作室隔離,便于消毒。
(二)處理標本時要求穿隔離衣,帶帽子及鞋套等。處理標本后及時沐浴,注意自身安全保護。
(三)大體標本檢查前將標本分類,對有傳染性(例如結核等)標本需要延長固定時間,避免造成污染及院內交叉感染。
(四)一次性隔離衣要及時更換,處理標本器具每次使用后都要進行消毒。
(五)大體標本檢查室和大體標本檢查臺需定期進行紫外線或消毒液消毒,避免院內交叉感染。
(六)對取材室要延長消毒時間、增加消毒次數,做到徹底消毒。
(七)冰凍切片機要按時開紫外線消毒燈,并用消毒液擦拭冰凍切片機表面。
(八)對已發出病理診斷的剩余標本,報告發出2周后,按照病理性醫用廢物處理規定進行分袋包裝,由醫院規定部門統一處理。
(九)由專人負責各個房間的消毒工作,做好登記,定期檢查消毒效果。
Ⅰ 參考依據
1.《臨床病理中心建設與管理指南(試行)》(衛辦醫政發〔2009〕31號)
2.《消毒管理辦法》(2017年修訂)
3.《醫療機構消毒技術規范》(WS/T 367-2012)
【病理科生物安全管理制度】相關文章:
生物安全管理制度04-29
生物安全管理制度【經典】05-21
【合集】生物安全管理制度05-21
醫院生物安全管理制度10-12
生物安全管理制度[實用]06-02
生物安全管理制度【推薦】06-02
生物安全管理制度15篇01-29
生物安全管理制度12篇02-11
生物安全管理制度(精選17篇)0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