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科護士長先進事跡
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對事跡都再熟悉不過了吧,事跡不是單純為其單位和個人評功擺好,而是為了鮮明地體現和積極宣揚一種特定時代所需要的精神。擬起事跡來就毫無頭緒?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兒科護士長先進事跡,歡迎大家分享。
兒科護士長先進事跡1
小陳19xx年7月畢業于江西省XX衛校護士班,畢業后在一鄉衛生院鍛煉一年后就調入到XX縣人民醫院內科工作,20xx年調入到手術室工作,20xx年開始擔任該院兒科副護士長。十八年來,她一直從事護理一線工作,憑著一身過硬的專業技術,踏踏實實的工作作風,以及對護理崗位的滿腔熱忱,踐行著自己的諾言和信念,用無比堅定的責任心和使命感譜寫了一曲白衣天使的贊歌。
一、點滴奉獻,熱愛事業
十八年來,小陳已記不清護理過多少名患者,她用愛心幫助患者走出傷病的陰影,甚至從死神手里奪回生命,讓患者的身心恢復健康,重新揚起生命的風帆。她單薄的身影在病房百米樓道里走出了萬里征程,每一步都留下了深深印跡。無論工作多么瑣碎,任務多么繁重,情況多么緊急,她都始終保持著良好心態,以不急不躁、有條不紊的方式沉著應對著。記得在內科上班時,一天值夜班,小陳為一位氣管切開的患者進行護理時,患者一陣咳嗽,氣管套管里噴出的分泌物濺了她一身一臉。她強忍著一陣陣的返胃,先幫患者吸盡氣管中的分泌物,然后再清理床單上的污穢,等她耐心細致地做完這些時,已經滿頭是汗。這時小陳看到病人眼中噙滿了感動淚水。每年春節她們全家都會到鄉下去與父母團聚。因病房的工作繁重,小陳會主動地承擔起春節值班的任務,讓更需要團聚的護士回家團聚,讓她照顧更需要照顧的病人。可她從不后悔,因為這就是她所摯愛的護理事業。
二、專業嫻熟,勤于學習
醫學是一門不斷發展的科學。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小陳勤奮學習,努力充實自己,不斷實踐和探索。無論是基礎護理還是新技術的開展和應用,她都親自操作,掌握要領,并把學到的新理論、新觀念及時運用到護理實踐中。在手術室工作期間,她自學十幾門課程,取得了護理本科學歷,并先后兩次赴江西省人民醫院學習手術室護理及腹腔鏡的使用與維護,還積極參與了腹腔鏡創新應用的科研課題,先后發表了論文十余篇。
在技術上精益求精,通過臨床磨練和刻苦鉆研,小陳對兒科的護理工作積累了豐富的經驗,特別是靜脈穿刺方面更有“神槍手”的美譽。危重新生兒需要長期靜脈輸液,所以輸液困難是兒科的特點。有一次兒科搶救了一例26周的超低體重新生兒,患兒的血管細如發絲且皮膚粘膜特別薄,一般的靜脈穿刺根本無法實施。為了克服這一難題,小陳不恥下問,查閱了大量的資料,虛心向前輩請教,摸索出一套采用一般靜脈留置針進行深靜脈插管輸液的新方法,為危重新生兒的救治作出了自己的貢獻。
三、建全制度,搞好管理
小陳清楚地懂得,要實現規范化的管理,必須有健全的規章制度。在擔任兒科副護士長以來,她一直堅持按常規管理護理工作,要求護理人員按規程進行護理操作,注重工作的程序化,科學化,堅決杜絕麻痹大意思想。她還特別注重護士的綜合素質和能力的培養,她的理念是:沒有優秀的個人,只有優秀的團隊。面對新手護士,她不僅從技術上帶教,還從做人的原則,職業道德上言傳身教。
兒科病房的年輕護士比較多,大都是90后的孩子,她們朝氣蓬勃,但也存在不夠耐心和細心,看問題的'角度和處理事情的方法都存在一些偏差。因此就增加了和病人之間的不和諧音符。有一次,一位年輕護士沒有正面的回答患兒家屬的問題,讓家屬很不理解。小陳花費了不少的時間才把患兒家屬不滿的情緒安撫下來。過后她和這名護士進行了一次長談,告訴她患兒患病后,家屬的心理狀態也會發生很大的改變,如情緒不佳、疑慮重重、焦慮感、恐懼感等,他們的需求與要求也和常人不一樣。作為護士要試著去理解他們,去適應他們,把愛心、熱心、耐心、細心、關心和責任心投入到護理工作中去。所以在她們的病房,每一名護士都能以良好的精神面貌,高度的愛心、責任心和過硬的護理技術滿足每一位病人的需求。同時也塑造了同舟共濟、和諧進取的科室文化。她自已也先后榮獲醫院“優秀護士”、 “先進個人”、“優秀帶教老師”等榮譽稱號。
四、以人為本,服務患者
從事護理工作以來,以病人為中心的服務理念始終主導著她,變被動服務為主動服務,這不僅符合符合患者和家屬的要求,也符合社會發展的需要。為了體現以人為本的護理理念,小陳時刻把重視護理服務,加強護理安全作為工作目標之一。她先后在兒科開展了微笑服務,禮儀服務,現在她們正在全面開展整體護理,強調“以人為本”的親情服務、個性化服務。她認為服務模式的探索是永無止境的,因為病人不盡相同,病情千差萬別,他們的需求也不斷變化。病房就是患者的家,要讓住院病人在這里感受到家的溫暖,感受到親人的關愛。
一次一位病人家屬對冶療有誤解,叫來十余人要‘討個說法’,看著那氣勢洶洶的陣勢,病區內頓時布滿了緊張的氣氛。這時作為護士長的小陳用單薄的身軀擠進了充滿危險的人群中,立刻被家屬團團圍住,醫護人員見狀立刻撥通了院領導的電話。十幾分鐘過去后,大家詫異地望著病人家屬握著小陳的手,微笑地從病房走出來,并表示積極配合治療。事后大家問起這件事時,她說‘醫院畢竟不是讓人愉快的地方,更何況還有身心上的病痛,我們要用心去和家屬溝通交流,站在他們的立場上去考慮,用心聆聽他們的想法,相互理解很重要’。正是這樣的理念,使小陳常常在一些困境時刻能輕松地解決問題。
默默的奉獻、辛勤的努力,十八年的護理工作使小陳嘗到了病人感謝時的甜,愧對家人時的酸,工作繁忙時的苦,被病人責難時的辣。然而,唯一不變的是,對護理工作的熱愛,對護理事業的執著追求。
孔子說:“學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從事護理工作以來,她始終熱愛本職工作,并以工作為樂,這一點是她在護理崗位上不斷進步的源泉。或許正如她自己所說‘我是一個普通的人,我要感謝我的職業,是她讓我知道如何平等、善良、真誠地對待每一個生命,是她讓我理解了活著就是一種美麗!是她讓我懂得了如何珍愛生命,明白了平凡就是幸福,奉獻讓我更加美麗,奉獻與追求是我工作中永恒的主題’。
兒科護士長先進事跡2
xx,女,漢族,46歲,護理專科畢業,xx縣第一人民醫院神經外科護士長,曾被評為xx縣縣級先進生產者、縣十佳醫務人員、縣十佳護士以及連續多次的縣衛生系統先進個人和醫院先進個人、優秀護士長,所在科室一直都是院內的先進集體。
“愛在左,同情在右,走在生命的兩旁,隨時撒種,隨時開花,將這一長途,點綴得香花彌漫,使穿杖拂葉的行人,踏著荊棘,不覺得痛苦,有淚可落,卻不悲涼”。這是對護士天職最好的詮釋,默默地用自己的行動為它做出注腳。從一個護理專業畢業生,到神經外科護士長,一干就是20多年。“誠信做人,踏實做事”是她的人生原則;想方設法減輕患者的痛苦,千方百計挽救患者的生命,是她在護理工作中的不懈追求。她總是說:“我要做得更好。”正是這種對護理工作的樸實而執著的追求,贏得了領導、同事和患者的認同和肯定。
患者最貼心的守護天使
一直將護理工作視為生命,將病人的滿意視為最大的快樂。她用愛心溫暖著患者,用嫻熟的護理技術呵護著患者。她說:“病人無醫,就會無望;病人無護,就會無助,所以我不能讓病人感到無助”。多年來,為了病人,她不知多少次放棄了休息日,不知多少次放下手中的碗筷,不知多少次在睡夢中被叫醒。由于住房離醫院近,休息日、夜間醫院遇有搶救需要幫助時,常常會叫到她,她總是二話不說立即趕去。一個寒冷的冬夜,急促的電話鈴聲把她從睡夢中驚醒,她條件反射般地翻身下床接電話,“我這里有一個正在大出血的病人,情況非常危險,請你快來幫我們靜脈穿刺”。雖然不是自己病區的病人,并且還要承擔風險,但她照樣頂著凜冽地寒風匆匆趕往醫院。病人已經神志不清,面色蒼白,不停的嘔血,外周已找不到靜脈,她憑著精湛的技術快速為病人建立了靜脈通路,維系生命的血液輸入病人體內,病人蘇醒了、得救了。多少次,多少回,像這樣的事例,她自己早已記不清了。
神經外科手術后病人早期往往會出現一系列的`精神癥狀,謾罵醫務人員的事情在科內也是屢見不鮮。xxxx年6月科室內從icu轉入一位腦外傷術后的患者,該病人不管對家屬還是醫務人員充滿抗拒,查房的醫生被罵了,護士送的藥片被扔了,兒子煮的飯菜被倒掉了,知道了這個情況后,悄悄的走近了那位患者,盡管一開始整個病區都能聽到辱罵聲,盡管被吐的滿臉都是唾沫,但是隨著時間一分一秒的過去,病人明顯的安靜了,笑容也開始慢慢的浮現了,藥服了,飯吃了,可是此時的卻因為站的時間過長而感覺腰酸背疼,甚至連腿都抽筋。從那以后,每到吃飯服藥時間,該患者都要親自喂服,甚至于在大便拉不出來的情況下,都是用手一點一點摳出來的。盡管她付出很多很多,但每一次從死神手中奪回病人生命的時候,她都感到非常欣慰,她總是動情地說:“做病人的守護天使,是我無怨無悔的選擇”。 病人和護士心中的優秀護士長
作為一名基層的護理管理者,深知:想要管理好整個病區,必須堅持一切從“人”出發的管理理念,關心和理解下屬,創造和諧的工作氛圍,充分發揮團隊精神。科室內有一半以上的護士參加了學歷再教育,考試期間,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她總是想方設法為護士創造條件,她不僅自己加班頂班,還動員不參加考試的同事相互幫忙,免除了她們的后顧之憂。一位來自外地的護士,丈夫在部隊工作,夫妻倆由于種種小摩擦產生了離婚的念頭,主動幫助她,同時做好兩人的思想工作,最后使兩人和好如初。就是這樣,她用她真摯的感情、實際的行動贏得了護士的尊重。從她科室調出去的一個護士后來在一次調查中寫道:“在畢老師的科室里,就是干死、累死,也心甘情愿”。
【兒科護士長先進事跡】相關文章:
兒科護士長先進事跡教學內容02-11
兒科護士長述職報告01-08
兒科護士先進事跡范文12-17
護士長先進事跡10-02
兒科護士長工作總結05-17
兒科護士長工作計劃05-27
兒科護士長工作計劃02-07
兒科護士長年工作計劃02-13
兒科護士長述職報告范文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