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顏真卿的故事,一代書法家顏真卿的勵志小故事
顏真卿,(709—785)字清臣,唐朝名臣,書法家,西安人,祖籍山東臨沂。他的書法渾厚有勁,對后世影響頗大,過去千年到現在,仍受到世人厚愛,不愧為一代大家。
黃泥習字
顏真卿三歲的時候,父親就病死了,母親帶著他到外祖父家生活,外祖父是個通情達理的人,擅長書畫,母親也是一個明事理的好女人,從小就教他習字讀書,顏真卿也很用功,只是家境不寬裕,沒有錢買那么多紙筆,家里也正為這發愁。
一天,顏真卿高興對母親說,我們不用買紙筆了,我也可以練字,說著他舉著一只碗和一刷子,在空地上寫起字來,原來他用泥槳和水當墨,用刷子當筆,確實讓人佩服。正因為他的刻苦好學,長大后成為一個博學多才的人。
辭官拜師
顏真卿26歲就科舉中了進士,在朝中做了校書郎,后來去了地方做了縣尉,得知當時的書法家張旭在那,而且書法確實了得,于是便決定辭官去拜師。張旭見了說,你的字已經很不錯了,國家正是用人之際,你怎么可以為了習字,耽誤正事呢?你只要多加練習,字就有進展,不必拜我為師。聽了張旭這么說,顏真卿回到家,可是總放不下向張旭習字的事,于是又來拜師了,張旭見兇如此決心,便收下他,悉心教導。這于是就有了顏真卿的字精神飽滿,厚重樸實,剛健雄壯的特點。人們因為喜愛,便稱之為“顏體”。
御史雨
顏真卿書法有成之后回到長安,做了監察御史,一次來到隴右(現西北一帶)巡查,發現一個冤案,牽連眾多,當地官員怕事,一直沒有辦下來。說來也怪,因為這事,當地幾個月沒有下雨了,干旱嚴重,顏真卿決心徹底查清此案,為冤案平反,經過明查暗訪,終于把案子水落石出,解救了蒙冤之人,懲治了失職官員。相傳,案子結了后,當地下了幾場很大的雨,人們紛紛都說這是“御史雨”。
誓師平亂
后來顏真卿去了平原當了太守,當時節度使安祿山想要謀反,顏真卿也早已料到,平時加高加固城墻,準備了許多糧草,訓練將士,做好準備。755年,安祿山果真起兵造反,馬上就要進攻平原,顏真卿招集將士,奮起抗敵,由于他身先士卒,不畏生死,將士們很受鼓舞,安祿山久攻不下,便派人勸降,顏真卿叫人把勸降這人砍了,不為所動。正因為他堅守平原,達到牽制了安祿山許多兵力,為平定安史之亂做了很大貢獻。
祭侄文稿
在平定安史之亂中,他的兄弟顏杲卿父子被安祿山殘暴殺害,還有全家三十多口遇難。顏真卿得知后悲憤不已,就連他的小侄子那么小也沒放過,慘死在屠刀之下,不由得淚流滿面。為了寄托哀思,寫了一篇祭文,越寫越快,越寫越傷感,國恨家仇凝聚在筆端,一篇蒼涼悲壯的祭文一氣呵成,其中有許多枯筆,是來不及蘸墨而成的,可見當時的心情,后來,這篇《祭侄文稿》被世人稱為“天下第二行書”。
名垂青史
公元782年,準西節度使李希烈造反,由于在朝中顏真卿太正直,得罪不少人,有人向唐德宗獻計,說要派一個德高望重的老臣去勸降,就可以平息戰亂。這個人就是顏真卿,滿朝文武都為顏真卿捏一把汗,李希烈是一個兇狠殘暴的人,誰去都是死,顏真卿不怕,知道是個什么結果說,我都75了,還有什么可怕的,如果能免除一場戰爭,死也值了。到了李希烈營中,沒有想到李希烈非不接受顏真卿的勸降,反而要顏真卿歸順他這邊,被顏真卿斷然拒絕。李希烈沒有讓顏真卿屈服,又不放他回去,在785年他派人處死了顏真卿。他的忠誠和道德被人所崇尚,為后世留下了寶貴的書法遺產,千百年來受到人們敬佩。
【顏真卿的故事,一代書法家顏真卿的勵志小故事】相關文章:
書法家顏真卿是哪個朝代的精選12-16
顏真卿楷書五字對聯01-21
古代書法家的小故事03-08
書法家趙孟?的故事09-25
書法家王羲之的故事(精選)06-26
書法家王羲之的故事12-01
古代書法家的小故事(常用5篇)05-07
經典職場勵志小故事07-14
職場勵志小故事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