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災情況報告15篇【集合】
我們眼下的社會,我們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觸到報告,報告中提到的所有信息應該是準確無誤的。我們應當如何寫報告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受災情況報告,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受災情況報告1
6月23—25日,我鄉連續遭遇強降雨、大暴雨襲擊,降雨量達到236毫米,全鄉13個行政村和1個社區都不同程度受到災害,轄區內群眾房屋及水、電、氣等配套設施受到不同程度的'損毀,現將我鄉受災情況匯報如下:
據統計,全鄉受災人口14696人,緊急疏散轉移群眾12000余人,緊急轉移安置群眾159人。尤其是三角壩村、燕窩村、雙山村、轉角村和場鎮受災特別嚴重。持續強降雨引發了道路塌方、橋梁損毀、山洪等自然災害,交通、電力、通訊、供水、供氣一度中斷,房屋倒塌,玉米、水稻等農作物受災嚴重,漁塘受淹沖毀,水利、電力和廣播通信等設施損毀,損失巨大,但本次暴雨災害沒有造成人員傷亡。
一、農業受災情況
據統計,此次暴雨災害沖毀大量農田,造成農作物大面積受損。全鄉農作物受災面積4476.5畝,成災面積3494畝,絕收面積2332畝,其中:水稻1479畝,玉米2121畝、辣椒26畝,蓮藕21畝,其它農作物641畝,李子基地沖毀5處32畝。這次造成玉米成片絕收的有燕窩村5個社394畝;雙山村2個社30畝;轉角村3個社130畝,三角壩村1社40畝,3社68畝。共造成農業經濟損失517.5萬元。
二、房屋受損情況
據統計,暴雨洪水造成大量房屋倒塌,部分房屋嚴重受損,共造成房屋倒塌71戶268人138間。其中:全垮戶25戶91人51間(其中五保戶3戶,低保戶8戶,一般戶14戶);嚴重受損17戶68人37間;一般受損29戶109人50間;(其中:低保戶8戶,優撫對象1戶,一般戶35戶);農村受淹農戶135戶472人。燕窩村村辦公室房屋和設施設備嚴重損毀,已成危房。共造成農戶房屋財產損失513萬元。
三、基礎設施損毀情況
據統計,全鄉有2處山體滑坡(梨子村和老林村);損毀農村公路(包括廠梨路)路基55處2415平方米;路面44處3700平方米;塌方68處3365立方米;橋梁8座210米(其中:廠溪大橋擋墻損毀,拱圈斷裂,已成危橋,要求有關部門鑒定);涵洞64道;堰塘損毀18口,水庫損毀1座,水渠沖毀9605米,漁塘受損4口(燕壩黃樂培農家樂3個魚池沖毀,家具沖毀,造成經濟損失60多萬元),電力設施電桿折斷31根。由于洪水淹沒了廠溪大半個場鎮,導致部分天然氣管破裂、進水,約2.5千米的輸氣管道需更換或維修。造成經濟損失100余萬元。全鄉基礎設施受損嚴重,直接經濟損失達1113萬元。
四、場鎮受災情況
據統計,場鎮進水戶628戶(其中受災嚴重戶437戶),受災人口1800多人,大小商鋪268家,其中:2個超市,經濟損失各10多萬元;衛生院沖毀藥品和醫療設備,造成經濟損失21萬余元;廠溪鄉中心校沖毀學生食堂設備、糧食和學生學習用品,造成經濟損失32萬元;龐家壩王小勇廢品收購站廢品全部沖走,造成經濟損失10萬元以上;龐家壩攪拌場損失30多萬元。場鎮造成直接經濟損失820多萬元。
據估算,此次暴雨洪災給全鄉帶來直接經濟損失達3073.3萬元,損失慘重,全鄉群眾的基本生活仍存在問題。恢復十分困難。
特此報告
受災情況報告2
省聯社:
從元月11號以來在xx先后出現了四次降雪,xx的災情較為嚴重,全市共有xx萬人不同程度的受災,將近有xx萬畝農田受到災害的影響,倒塌房屋xx多間,冰雪災害給全市人民的生產生活帶來了極大的`不便,雖無一人死亡,但導致130多人受傷。全社上下眾志成城,把抗災及春節期間保開門、保服務、保安全及支持抗災救災工作作為重要工作,并積極組織員工開展了自救。現將有關情況報告如下:
一、轄內受災網點情況
全社共有營業網點52個,雖然營業房屋沒有出現倒塌現象,但部分網點及員工家中水管水表凍裂,有的員工家中地板、墻面不同程度受損,信用社和員工蒙受和承擔了經濟損失。
二、災后及春節期間“三保”工作情況
(一)高度重視“三防”工作。市聯社及基層信用社及時成立了防災、防凍、防事故工作專班,實行了“誰主管、誰負責”工作責任制。制定了xx聯社“三防”工作緊急預案,落實了應急措施。
(二)強化安全意識。利用短信平臺,發送警示信息,提醒全員時時注意安全。以信用社為單位召開了安防會議。
(三)注意行車安全。嚴格按照省聯社有關規定,加強車輛管理,在雨雪天氣和春節期間,除值班和運鈔車處所有車輛一律封存,并對出行車輛在年前進行了一次檢修,為出行車輛安裝防滑鏈,嚴禁領導自駕和外勤人員騎摩托車外出,消除安全隱患。
(四)盡量減少各類會議和培訓。
(五)確保營業網點安全。對條件相對較差的分社及儲蓄所強化火災隱患意識,營業室內一律不允許生明火取暖,對電路組織了一次全面檢查,對照明電和工作用電嚴格分開,人員下班后,工作用電由專人負責關閉。
及時轉發省聯社《關于認真做好春節期間防案保安全工作的緊急通知》(xx農信辦[xx]11號),確保了災后及春節期間未出現安全事故。
(六)搞好便民服務。各營業網點從強化雨雪天氣期間的服務措施入手,做到了營業室內勤拖地、勤打掃,營業室外勤鏟積雪。在營業室內外顯眼處張貼溫馨提示,門檻前后鋪上防滑墊,防止客戶跌倒。
三、支持抗災、救災情況
制定下發了《xx聯社xx年信貸工作意見》,召開了信用社主任會議及分管信貸工作副主任專題會議,對支持農民、農戶抗災救災工作進行了全面部署。雨雪天氣結束后,全社200多名信貸員即背包下鄉,開始走村串戶所有貸款戶及有貸款需求的農戶、企業進行了全面摸排,掌握了一手資料。
特此報告。
受災情況報告3
6月23-25日,我鄉連續遭受強降雨、大暴雨攻擊,降雨量達到236毫米,全鄉13個行政村和1個社區都不同程度受到災難,轄區內群眾房屋及水、電、氣等配套設施受到不同程度的損毀,現將我鄉受災狀況匯報如下:
據統計,全鄉受災人口14696人,緊急疏散轉移群眾12000余人,緊急轉移安置群眾159人。尤其是三角壩村、燕窩村、雙山村、轉角村和場鎮受災特殊嚴峻。持續強降雨引發了道路塌方、橋梁損毀、山洪等自然災難,交通、電力、通訊、供水、供氣一度中斷,房屋倒塌,玉米、水稻等農作物受災嚴峻,漁塘受淹沖垮,水利、電力和廣播通信等設施損毀,損失巨大,但本次暴雨災難沒有造成人員傷亡。
一、農業受災狀況
據統計,此次暴雨災難沖垮大量農田,造成農作物大面積受損。全鄉農作物受災面積4476.5畝,成災面積3494畝,絕收面積2332畝,其中:水稻1479畝,玉米2121畝、辣椒26畝,蓮藕21畝,其它農作物641畝,李子基地沖垮5處32畝。這次造成玉米成片絕收的有燕窩村5個社394畝;雙山村2個社30畝;轉角村3個社130畝,三角壩村1社40畝,3社68畝。共造成農業經濟損失517.5萬元。
二、房屋受損狀況
據統計,暴雨洪水造成大量房屋倒塌,部分房屋嚴峻受損,共造成房屋倒塌71戶268人138間。其中:全垮戶25戶91人51間(其中五保戶3戶,低保戶8戶,一般戶14戶);嚴峻受損17戶68人37間;一般受損29戶109人50間;(其中:低保戶8戶,優撫對象1戶,一般戶35戶);農村受淹農戶135戶472人。燕窩村村辦公室房屋和設施設備嚴峻損毀,已成危房。共造成農戶房屋財產損失513萬元。
三、基礎設施損毀狀況
據統計,全鄉有2處山體滑坡(梨子村和老林村);損毀農村大路(包括廠梨路)路基55處2415平方米;路面44處3700平方米;塌方68處3365立方米;橋梁8座210米(其中:廠溪大橋擋墻損毀,拱圈斷裂,已成危橋,要求有關部門鑒定);涵洞64道;堰塘
損毀18口,水庫損毀1座,水渠沖垮9605米,漁塘受損4口(燕壩黃樂培農家樂3個魚池沖垮,家具沖垮,造成經濟損失60多萬元),電力設施電桿折斷31根。由于洪水沉沒了廠溪大半個場鎮,導致部分自然氣管裂開、進水,約2.5千米的輸氣管道需更換或修理。造成經濟損失100余萬元。全鄉基礎設施受損嚴峻,直接經濟損失達1113萬元。
四、場鎮受災狀況
據統計,場鎮進水戶628戶(其中受災嚴峻戶437戶),受災人口1800多人,大小商鋪268家,其中:2個超市,經濟損失各10多萬元;衛生院沖垮藥品和醫療設備,造成經濟損失21萬余元;廠溪鄉中心校沖垮同學食堂設備、糧食和同學學習用品,造成經濟損失32萬元;龐家壩王小勇廢品收購站廢品全部沖走,造成經濟損失10萬元以上;龐家壩攪拌場損失30多萬元。場鎮造成直接經濟損失820多萬元。
據估算,此次暴雨洪災給全鄉帶來直接經濟損失達3073.3萬元,損失慘重,全鄉群眾的.基本生活仍存在問題。恢復非常困難。
受災情況報告4
區政府辦公室:
7月29日下午2時到30日凌晨7時,我鄉普降大暴雨,降水量累計達100毫米,與去年同期相比超50%,又因我鄉地處永定河泛區,地勢低洼,造成全鄉近年來最大一次內澇災害。7月30日早晨,鄉黨委、政府迅速組織力量在對轄區受災情況進行了全面、認真調查核實的基礎上,積極組織群眾開展災后自救工作,力爭把損失減少到最低,現將全鄉工作情況匯報如下:
一、受災情況
此次降雨主要分布在我鄉北部地區,涉及27個村街。其中小王務、熊營、大王務三村、大劉莊等村受災最為嚴重,已形成內澇。由于此次降雨時間比較長,雨量比較大,()據統計,截至7月30日上午,仇莊鄉已有4206畝農作物受災,其中玉米受災2836畝,棉花受災1180畝,樹木受災31畝,其他農作物受災190畝。
二、積極抗災
災情發生后,鄉黨委第一時間召開黨委會,針對災情周密布署、壓實責任、細化分工,及時進行抗災自救。一是加強領導。成立了由鄉黨委書記郝亞明為組長,鄉長符震為總指揮,全體班子成員和部分年輕干部組成的'災后搶險小分隊和自救小組,負責村街核災救災和恢復生產等工作。同時,嚴格按照“三落實”原則,確保人員、車輛、設備的統一調度。二是現場指揮。30日上午,包村干部、包片領導第一時間全部到村與村街干部一起查看災情、檢查受災畝數、挖渠瀉澇。同時,認真做好農戶房屋排險、財產轉移等各項工作;黨委主要領導深入到重災村街,實地察看災情險情,現場指導、協調排澇工作。三是健全機制。嚴格按照區防汛抗旱工作會議精神,防汛期間,進一步強化防大汛意識,全體機關干部一直發揮“5+2”、“白加黑”精神,24小時做好值班,包村干部全天在崗,一旦發生險情,第一時間開展排澇搶險。
三、防災自救
為全力恢復生產,確保人民財產安全和轄區穩定。鄉黨委、政府要求各受災村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號召廣大黨員帶頭,發動群眾及時投身到災后自救中去。同時,鄉政府派出災情檢查組,深入到各村調查災情,研究補救措施,為農民提供技術指導服務,指導災民加強田間管理。對農作物受損地塊,指導農戶補栽秋季作物,確保農民災年增收。供電、通訊部門對受損線路進行搶修,確保供電、通訊暢通。努力把這場災害造成的損失減少到最低程度,保障經濟平穩正常運行,確保社會和諧穩定。
仇莊鄉人民政府
受災情況報告5
縣防指:
6月7日,我鄉遭遇強暴雨,鄉防汛工作領導小組迅速啟動防汛應急預案,將值班人員安排到崗到位,值班人員手機24小時暢通,隨時關注災情。
災情發生后鄉黨委、政府高度重視,鄉黨政主要領導在第一時間到達重災村指導抗洪搶險救災工作,并采取扎實有效的措施奮力抗洪救災。現將大演鄉受災情況匯報如下:
據初步統計,全鄉7個行政村不同程度受災,持續強降雨引發了道路塌方、山洪等自然災害,交通一度中斷,水利設施水毀嚴重,淹沒水田、電力、交通和通信等設施有一定的損毀。具體情況如下:
永福村:外胡田溝渠(敬老院后)水毀40米,烏林坑河壩水毀100米,上畈田埂沖毀50米,全村水田淹沒80畝。
青聯村:青一組勝家坡河壩水毀100米,青六組前頭畈河壩水毀8米,另有20米壩基沖空,青一、二組田埂沖毀200米。青一、二組和尚廟水田沖毀5畝,青三組金雞碗水田55畝被洪水淹沒。
剡溪村:香源線陳田段嚴重塌方,交通中斷3個小時,和平組前坡畈水田沖毀15畝。新聯村:螺絲排塥沖毀缺口3米。
67洪水全鄉水毀總損失達600余萬元。
特此報告
受災情況報告6
一、受災情況
受第13號臺風“蘇迪羅”影響,楊源鄉24小時過程雨量達153毫米,造成17個村(場)普遍受災,民房瓦片被吹,農作物被淹,鄉村公路塌方受阻,經濟損失達6300多萬元。
1、房屋受損情況:茶林、筠竹坑、禾洋等7個村民房受損,房屋墻體倒塌6處,瓦片吹落共約1240平方米。其中筠竹坑村一座房屋損毀嚴重,大部分房屋瓦片被吹落;禾洋村瓦片飛落200多平方米、天花板塌陷1處約20平方米;樓下村學校圍欄倒塌15米。
2 、農作物受損情況:截止目前農作物受損約620畝,其中受損蔬菜380多畝、水稻120多畝、茶苗100多畝,另有茶林村20多畝煙葉受損。茶林村、樓下村農作物受災較嚴重。 、道路受損情況:全鄉山體滑坡6處,公路塌方約13240立方米,其中洞宮村至坂頭村道路塌方1處、王大厝村至樓下村路段受損1處、西巖村道路開裂3處、塌方1處,導致交通中斷。
3、其他受損情況:烤煙房損毀3座,其中茶林2座,嶺頭村1座;烤煙煤被沖走約10噸;山體滑坡6處;防洪堤沖毀約40米。
二、下一步工作措施
做到四個“進一步”一是進一步發揚連續作戰精神,全鄉黨員干部職工繼續堅持值班值守,駐村蹲點;二是進一步加強巡查工作力度,繼續對地質災害點、高邊坡地段及河邊低洼地帶加密巡查,排查安全隱患,確保群眾安全;三是進一步核實上報實情,對全鄉各村(場)受災情況做好統計、核實、匯總上報工作;四是進一步以黨支部為單位,廣泛發動黨員干部群眾,搶修道路,恢復生產,重建家園。
受災情況報告7
一、受災情況
受第13號臺風“蘇迪羅”影響,楊源鄉24小時過程雨量達153毫米,造成17個村(場)普遍受災,民房瓦片被吹,農作物被淹,鄉村公路塌方受阻,經濟損失達6300多萬元。
1、房屋受損情況:茶林、筠竹坑、禾洋等7個村民房受損,房屋墻體倒塌6處,瓦片吹落共約1240平方米。其中筠竹坑村一座房屋損毀嚴重,大部分房屋瓦片被吹落;禾洋村瓦片飛落200多平方米、天花板塌陷1處約20平方米;樓下村學校圍欄倒塌15米。
2、農作物受損情況:截止目前農作物受損約620畝,其中受損蔬菜380多畝、水稻120多畝、茶苗100多畝,另有茶林村20多畝煙葉受損。茶林村、樓下村農作物受災較嚴重。
3、道路受損情況:全鄉山體滑坡6處,公路塌方約13240立方米,其中洞宮村至坂頭村道路塌方1處、王大厝村至樓下村路段受損1處、西巖村道路開裂3處、塌方1處,導致交通中斷。
4、其他受損情況:烤煙房損毀3座,其中茶林2座,嶺頭村1座;烤煙煤被沖走約10噸;山體滑坡6處;防洪堤沖毀約40米。
二、下一步工作措施,做到四個“進一步”
一是進一步發揚連續作戰精神,全鄉黨員干部職工繼續堅持值班值守,駐村蹲點;二是進一步加強巡查工作力度,繼續對地質災害點、高邊坡地段及河邊低洼地帶加密巡查,排查安全隱患,確保群眾安全;三是進一步核實上報實情,對全鄉各村(場)受災情況做好統計、核實、匯總上報工作;四是進一步以黨支部為單位,廣泛發動黨員干部群眾,搶修道路,恢復生產,重建家園。
受災情況報告8
20xx年5月7至9日,我鎮遭受罕見暴雨襲擊,降雨量達到219.8毫米,山體、農田含水量飽和,致使全鎮多處山體、農田和水利設施遭到毀滅性破壞,造成了嚴重的災害損失:
一、農業:
農業直接經濟損失達291.35萬元。其中:水稻受災面積2800畝,絕收面積850畝,經濟損失208萬元;烤煙受災面積430畝,絕收面積60畝,經濟損失28.35萬元,其他經濟作物如蔬菜、西瓜等經濟損失11萬元;養殖業受災面積55畝,經濟損失44萬元;耕地受災面積5076畝。
二、林業:
1、香榧產業:全鎮五個村的'香榧山均有不同程度的山體滑坡,道路塌方,造成大量香榧樹被掩埋,造成直接經濟損失100萬元。
2、金絲楠苗木:5.8洪災,造成金絲楠苗木重大損失,沖毀苗木十萬余株,損毀苗田5畝,山體滑坡十二處,道路沖毀多處50多米,直接經濟損失50余萬元。
三、水利
這次洪災,使全鎮的水利設施遭受了嚴重的破壞,有3000米水渠被毀,有20余座陂壩被毀,其中的西坑主干渠、槽家洲主干渠被毀多處,影響下游3000多畝農田灌溉,甚為嚴重。直接經濟損失達500萬元。
災情發生后,鎮黨委、政府高度重視,迅速組織人力開展對水毀工程搶修和生產自救工作,但災情太大,僅靠鎮財力遠遠不夠,連最基本的生產也難以保證,故已向上級報告,請上級給予大力支持。
受災情況報告9
關于申請×××合作社蔬菜大棚因風受災
補助資金的報告
×××鎮人民政府:
×××鎮太陽村為積極響應縣政府促進農民自主創業,推進現代農業快速發展和新農村建設,村委會支持鼓勵村里有為青年陳星組建了×××縣×××蔬菜專業合作社,帶來廣大村民從事種植大棚蔬菜。于20xx年建設了20個蔬菜大棚,共占地近30畝,每個大棚投資近2萬元。在村支兩委的支持和鼓勵下社員積極性空前高漲,呈現出喜人的發展態勢。
大棚種植主要以反季節辣椒、茄子、韓國蘿卜等蔬菜為主,預計棚產效益在10000元左右,目前蔬菜長勢喜人,豐收在望,合作社準備于20xx年繼續投資建設20個蔬菜大棚。但是,春節期間氣溫驟降等因素,蔬菜生長受到了一定的影響,特別是20xx年2月2日,突如其來的.大風(風級估計在七級左右)將××××××合作社×××鎮基地蔬菜大棚大面積摧毀,大棚內辣椒、茄子等蔬菜全部被凍毀,造成了20余萬元的經濟損失。在災情發生后,縣農委、鎮政府和村支兩委相關領導冒著大風到達受災現場指導作業,合作社及時采取有效措施,對剩余蔬菜大棚進行防牢加固,挽回了不必要的損失。
×××縣×××蔬菜種植專業合作社成立于20xx年,現有
社員60人,主要從事大棚蔬菜種植、技術服務等。合作社搶抓機遇,充分利用×××鎮優越的土地資源,積極流轉農村土地,組織建設蔬菜大棚,提高農村土地的產值和產出,引領農民發家致富,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
面對災情合作社社員們沒有灰心,村支兩委也沒有灰心,建設現代農業示范園的思想沒有動搖。合作社積極組織重建工作,決心把蔬菜大棚產業培育壯大,把新農村現代農業示范園建設起來。為了扶持和鼓勵×××鎮太陽村×××合作社大棚蔬菜種植產業的大力發展,現向鎮政府申請菜農受災補助資金,望予以批準。
×××縣×××蔬菜種植專業合作社
二〇一二年二月六日
受災情況報告10
我國幅員遼闊,地理特征和氣候環境差別較大,自然災害的種類和發生頻率各不相同。在自然災害救助內容和標準上沒有統一規定,各地在自然災害救助工作中執行的標準有較大差別,因此,分地區、分災種規范自然災害救助內容和標準,是自然災害救助管理的創新課題。x區近年來在自然災害生活救助標準化、精細化、制度化和規范化建設方面的進行了有益探索和實踐。
x區是20xx年7月撤銷原x縣而設立的新型市轄區,是地域人口規模大區——全區國土面積3424平方公里,總人口52.32萬人,其中農業人口39.34萬人,耕地面積36.4萬畝,轄11個鄉鎮1個街道辦事處、1個省級經濟開發區和1個城鄉統籌發展試驗區,171個行政村,19個社區居委會。20xx年地區生產總值(GDP)441億元,地方財政總收入79.7億元,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收入33.88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4388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778元。
x區地處中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地勢由東南向西北呈梯度升高,地貌類型復雜多樣,山勢走向各異,垂直高差懸殊大,暴雨洪澇、干旱、大風、冰雹、雷電、高溫熱害、低溫凍害等災害及其衍生、次生災害均有發生,是x省災害多發和重發地區之一。據《x區民政志》記載,1949-20xx年間,全區共發生較大型自然災害80次,其中暴雨洪澇災害25次、旱災10次、低溫冷凍災害2次、冰雹災害24次、滑坡泥石流災害8次、蟲災11次,據不完全統計,因災倒塌民房13346戶,因災死亡626人,因災受傷人員237人,直接經濟損失近百億元。
20xx年以來,我區遭受多次暴雨洪澇、大風冰雹、低溫冷凍、干旱等自然災害,受災人口110萬人次,農作物受災9.8萬公頃,倒塌民房3209戶12055間,基礎設施受損嚴重,直接經濟損失近10億元。特別是20xx年“7.15”、“7.23”百年一遇的暴雨洪澇災害,全區因災倒塌民房1316戶,房屋受損15603間,緊急轉移安置人口8615人,因災死亡24人,重傷2人。道路交通、電力供水、廣電通訊等基礎設施嚴重受損,直接經濟損失4.34億元。
(一)結合實際,探索受災人員救助標準化建設。20xx年,針對“救助對象分類尺度標準不一,把握難度較大;救助標準偏低,重點救助對象突出不明顯,政府部門政策不一;救助內容、標準及時限上細化不夠;救助能力不足,社會參與機制急需加強”等問題,x區出臺了《x區自然災害生活救助暫行辦法》。《暫行辦法》做到了三個明確:
一是明確救助標準:即災害應急期間按每人每天15元標準救助或安排相應物資保障其基本生活,時限原則上不超過15天;遇難人員家屬撫慰金按1萬元/人的標準對家屬進行撫慰;過渡性生活救助按每人每天12元標準安排資金或物資保障其基本生活,救助時限原則上不超過3個月;倒損住房恢復重建救助分為三類,對無經濟能力、無勞動能力、無自救能力的困難戶按2.5萬元/戶的標準救助,重建住房原則上為40-60平方米磚木結構。對低保、重殘、重點優撫對象戶按1.5萬元/戶的標準救助,重建住房原則上為60-80平方米的磚木結構。對一般受災困難戶按1萬元/戶的標準救助,重建住房原則上為磚木或者磚混結構。因災損房原則上由受災農戶自己負責維修,地方政府視損失程度和家庭自救能力給予適當補助;冬令春荒救助分為兩類,一是對分散供養五保戶、低保戶、重度殘疾人戶、重點優撫對象戶、住房全倒戶,按100元/人的標準給予一次性資金或物資救助。二是對一般受災困難戶,按50元/人的標準給予一次性資金或物資救助;旱災臨時生活困難救助也分為兩類,一是對分散供養五保戶、低保戶、重度殘疾人戶、重點優撫對象戶按80元/人的標準給予一次性資金或物資救助。二是對一般困難戶,按40元/人的標準給予一次性資金或物資救助。
二是明確資金保障。區政府根據《x省自然災害生活救助資金管理暫行辦法》,省級與區級財政按6﹕4分擔,建立了一般年景地方財政預算100萬元,遇重大自然災害隨時追加自然災害生活救助資金的財政預算制度,并安排了救災專項工作經費10萬元,同時加強自然災害物質儲備。
三是明確發放程序。除應急救助資金和因災遇難人員家屬撫慰金外,自然災害生活救助資金要按照個人申請、村組討論、鄉鎮人民政府審核、區級審批的程序確定救助對象和救助金額,并按規定進行公開公示。救助資金實行“一本通”社會化發放到戶,確保救災資金管理使用規范、運行安全。
(二)不斷探索,檢驗修訂救助標準。經過兩年多的實踐,我們發現有些救助對象的分類不科學、有些救助對象的.救助標準偏低等問題,20xx年,按照x省民政廳救災工作精細化管理的要求,我區出臺了《x區自然災害救助精細化管理實施細則》,對災害救助有關內容進行了修訂和完善。一是明確馬受損農房維修救助標準:一般因災房屋受損,損失達20xx元以上的受災農戶,按照三無對象每戶20xx元、低保、重殘、重點優撫對象每戶1000元、一般對象每戶500元的標準救助。同時修訂了冬春和旱災臨時生活困難救助標準:冬春臨時生活困難救助和旱按照需救助情況分為三類,救助標準分別為每人240元、150元、80元。旱災臨時生活困難救助按照受旱程度分為三類對象,每人的救助標準分別為100元、70元、50元。
(三)引入風險社會分擔機制,提高災害救助水平。《x區自然災害生活救助暫行辦法》在這幾年實施的過程中,我們發現救助標準仍然偏低,不能滿足災民的基本生活需
求,特別是因災倒房恢復重建的補助標準偏低,救助標準與當地經濟發展水平和物價消費水平不能相適應。所以我們在20xx年引入了自然災害風險社會分擔機制,配套提高救助標準,發揮保險機制在減災救災工作中的作用,切實幫助農村受災居民提高災后重建資金保障能力。20xx年5月28日,區民政局代表區政府與人保財險x支公司簽訂了《x區自然災害民生保險協議》,由__區政府出資176萬元的政策性自然災害民生保險在__省率先啟動。保險對象是區內農業戶籍人員、農村居民住房、災害風險區域內的道路橋梁。保險范圍是發生暴雨山洪、冰雹大風、地質災害等11種自然災害所造成人身傷害、房屋財產損失;保險額度是:因自然災害農村居民住房倒塌的賠償10000元/戶、住房受損的最高賠償3000元/戶、家庭財產受損的賠償1000元/戶;因自然災害造成人員死亡的賠償30000元/人、因災致殘最高賠付30000元/人。20xx年,區政府出資192萬元,將自救災害民生保險擴展到城鎮居民,實現了城鄉統籌。
為進一步增強災民恢復重建資金保障能力,20xx年區政府將整合資源,出資400萬元,擴面提標,對因自然災害農村居民住房倒塌的賠償提高到20000元/戶、住房受損的最高賠償6000元/戶、家庭財產受損的賠償20xx元/戶;因自然災害造成人員死亡的賠償50000元/人、因災致殘最高賠付50000元/人。
(四)整合資源,提高特殊困難群體災后恢復重建能力
受災人員救助屬于社會救助范疇,是社會救助的重要內容,我區成立有減災委員會(區救災工作領導小組、自然災害應急救助指揮部)、社會救助(救急難)工作領導小組,統籌全區減災救災和社會救助工作,整合資源,綜合施救,區民政局建立了民政社會救助(救急難)工作統籌協商機制,整合內部資源,對受災人員綜合施救。重點對特困對象因災倒房恢復重建問題,統籌住建、扶貧、慈善及社會力量等資源,整合民政救助政策,加大臨時救助力度,采取“交鑰匙”的方式,解決特困對象恢復重建問題。
通過近年來的自然災害生活救助工作的探索和災踐,結合x區實際,在實施自然災害生活救助標準化方面還存在以下問題。
(一)自然災害生活救助整體標準偏低。x區暫行的救助標準雖然略高于x省級救助標準,但仍與社會經濟發展水平和人民群眾的實際需求有一定的距離,且未能建立自然增長機制。特別是因災倒房恢復重建救助標準低于住建部門危房改造和扶貧搬遷補助標準,按災民需求和實際明顯偏低。
(二)因災倒房救助時效性偏緩。受災戶住房倒塌后,依據政府資金管理規定,重建資金要等到年底驗收和上級救助資金到位后,才能將救助資金發放到戶。
(三)對特殊困難受災戶的救助力度偏弱。資源整合力度不強,對于特殊困難受災戶的救助按現行標準遠不能解決其困難。
結合受災人員救助工作實際和存在問題,建議如下:
(一)適應新常態,加大對縣市區資金支持的力度。當前經濟發展增速放緩,縣市區級公共財政收入增幅下滑,救災支出壓力大,建議增加中央財政對地方的支持力度。
(二)適應新背景,加大政策資金統籌整合。《社會救助暫行辦法》的出臺,將救災納入社會救助大范疇,為受災人員救助提供了有利條件,建議民政部在制定災民救助標準時,在資金來源頂層設計上,可否將住建、扶貧、殘聯等部門危房改造、扶貧搬遷等資金從社會救助大層面上予以統籌,促進災后恢復重建工作。
(三)適應新需求,提高救助標準。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物價上漲,現有的救助標準已不能滿足受災群眾的基本生活需求,建議災害應急期間生活救助標準提高到每人每天20-25元(含大米、食用油、蔬菜、飲用水和其他生活用品),救助時限20-30天;將災害過渡性生活救助標準提高到每人每天20-25元(含大米、食用油、蔬菜、飲用水和其他生活用品),救助時限3個月;將遇難人員家屬撫慰金救助標準提高到15000-20000元/人;將因災倒房恢復重建救助標準提高到2-3萬元/戶,因災損房維修救助資金提高到20xx-3000元/戶;將旱災臨時救助提高到100-150元/人;將冬春荒救助標準提高到200-300元/人。
(四)適應新作為,提高救助時效性。建議民政部會商財政部,加快各級財政部門對受災人員救助資金的劃撥發放速度,增強救助時效性。
(五)適應新形勢,提高自然災害風險分擔比例。建議中央財政支持地方政府實施自然災害民生保險,出臺相關扶持政策。
受災情況報告11
我鎮轄屬47個村,463個村民小組,農業人口6.8萬多人,總農戶1.98萬多戶。現有耕地8萬余畝,其中田5.46萬畝,土3萬余畝。由于今年入春以來持續高溫天氣,至今尚未下過一場浸透雨;田頭蓄水涸竭,冬囤水田、塘、庫、堰蓄水急驟下降,水量嚴重不足。土頭缺水缺墑。目前已給小春生產造成影響,如持續下去,將會給大春播栽造成極大困難。現將我鎮農業干旱及受災情況報告如下:
一、小春農作物受旱情況
截止目前全鎮小春糧食作物受旱1.3萬畝,占總播的62%,成災0.8萬畝,絕收480畝。油菜受災0.9萬畝,成災0.46萬畝,絕收400畝。
二、大春干旱情況
1、播種情況,現已播玉米種1.4萬公斤,可栽大田0.72萬畝;水稻播種4.8萬公斤,可移栽大田4.8萬畝。因干旱玉米苗出苗不整齊,苗子長勢纖弱,水稻出苗率較差。
2、大田蓄水情況。總田5.46萬畝,現有水田,花花水田面積2.76萬畝,占總田51%,當前干旱較嚴重的村有古塘、廣學、分水、陳河、茅坪、石廟、一步等10余個村,有部分干旱嚴重的`社干田達70%左右,水稻栽插極為困難,甚至個別農戶人畜飲水都很困難。
三、采取的主要抗旱措施
觀音鎮黨委、政府針對今年干旱的嚴峻形勢,主要采取以下措施:
(一)提高認識,加強組織領導。鎮黨委政府高度重視農業工作,成立了以黨委書記組長,各相關職能部門參與的抗旱指揮部,要求全鎮上下高度重視抗旱工作,全力以赴進行抗災自救,由各片區、村主任為第一負責人,加強領導,采取因地制宜調劑水源、抽水保苗,做到水路不通走旱路等措施,千方百計確保大春糧食播種面積。同時,鎮機關聯系村干部要深入到抗旱第一線,進村入戶指導農民開展抗旱自救工作,起抗旱奪保春播的高潮。
(二)嚴密監測旱情動態,及時上報。針對當前干旱情況,各村及農業部門嚴密監測旱情動態,嚴格執行旱情報告制度,及時向上級有關部門報告。
(三)積極動員,開展科技治旱。一是由鎮農村經濟技術服務中心牽頭,組織相關涉農部門及時深入到田間地頭進行科技制旱;二是積極動員廣大群眾積極采取以水制旱、以早制旱、以科技制旱、以旱制旱、以多制旱等“六制旱”措施抗旱育苗保苗,把損失降到最低限度;三是加強病蟲預測預報及防治等技術指導,尤其是要抓好今年水稻稻瘟病、螟蟲、稻飛虱、玉米螟蟲等病蟲害預防指導工作。在主攻單產上下功夫,奪取全年糧食豐收;四是農技部門要認真抓好水稻高產創建及水稻機械化插秧等示范片項目。以點帶面促進大面積科技推廣。同時積極抓好測土配方科學施肥的推廣應用,認真搞好農業科技培訓,提高農民科技制旱水平;五是科學調度,千方百計做好保水蓄水工作。按“先生活、后生產,先節水、后調水”的原則,科學調度水源,提引河水,攔截地面水,挖掘地下水,加強對現有水資源的統一管理、統一調度、統一分配。做到計劃用水、科學用水、節約用水、千方百計確保農業生產用水;六是全力做好抗旱保障工作。各涉農部門做好柴油、電力、化肥、種子、農藥、農膜等后勤保障工作,同時,加強對農資市場的監管力度,切實做到方便農民,服務于農業生產;七是調整優化種植結構,結合本地實際,因勢利導,因地制宜,按照“宜糧則糧、宜經則經、宜水則水”的原則,以市場為導向,積極推廣糧經復合型種植模式,即玉米-紅苕-馬鈴薯,花生-冬豆-馬鈴薯等模式。
由于我鎮水利基礎設施薄弱,農民提水保苗、播栽成本高,投入資金量大,農民投入困難,需多方投入抗旱資金引導農民開展生產自救。懇請縣府安排抗旱資金,確保我鎮大春生產面積的落實,實現全年糧食穩中有增。
受災情況報告12
市委辦、市政府辦、市民政局:
中坪鄉位于萬源市西南部,分布于澌灘河兩岸,距萬源市太平鎮76公里,幅員面積97平方公里,轄8個村,40個村民小組,全鄉共有2078戶,7898人。境內7月16日晚9點左右開始下大雨,而且雨量逐漸升級,至17日晨3點多山洪暴發,澌灘河水猛漲,最高水位百年不遇。造成我鄉人民生產、生活、居住等方面造成嚴重毀壞,我鄉公路不通,信息不通,水電不通,整個中坪與世隔絕,成為孤島。洪水來臨之際,鄉黨委政府組織群眾按照預案指揮,迅速疏散低洼處的人群,確保了在大災中無一人傷亡,但給中坪造成罕見的巨大災難,損失特別嚴重,全鄉直接經濟損失達6592萬元。
一、“7.17”特大洪災房屋受損情況
全跨戶71戶,199間,6097平方米;嚴重損毀92戶,221間,6146平方米;一般損毀244戶,582間14082平方米;豬牛圈全跨戶52戶,109間;一般損毀75戶,170間,直接經濟損失3030萬元。
二、糧食受災情況,直接經濟損失478萬元。
水稻受災面積1480畝,成災面積942畝,絕收面積566畝;玉米受災面積1310畝,成災面積936畝,絕收面積617畝;洋芋未挖完,沖毀167畝;紅苕受災面積1205畝,成災面積860畝,絕收面積443畝;雜糧受災面積890畝,成災面積525畝,絕收面積320畝;煙葉受災面積383畝,成災面積322畝,絕收面積200畝;預計直接經濟損失392萬元。
居民糧食入庫,被洪水卷走和泥石流掩埋,水稻34萬斤,直接經濟損失34萬元,玉米15萬斤,直接經濟損失15萬元左右,洋芋被洪水卷走和泥石流掩埋73萬斤,直接經濟損失37萬元以上,直接經濟損失86萬元。
三、畜牧業,直接經濟損失151萬元。
被洪水卷走和泥石流掩埋生豬376頭,其中能繁母豬180頭,商品豬196頭,直接經濟損失50.8萬元,耕牛20頭,直接經濟損失10萬元,雞鴨1800只,直接經濟損失24.2萬元。波雜山羊被洪水卷走18頭,直接經濟損失1萬元。生豬養殖基地5個,設施損毀,飼料被洪水沖走,侵泡等直接經濟損失75萬元。
四、基礎設施,造成直接經濟損失2468萬元。
(一)鄉道公路方面,14公里多處受損,90涵洞被堵,大部分被洪水沖變形,山體滑坡,公路被堵斷,公路沿河通行,傍河邊被洪水沖成墟坎,無法通行,直接經濟損失280萬元。有5座石拱橋被沖毀,直接經濟損失48萬元。
(二)村道公路,68公里,全部是碎石路面,近幾年修建,90涵洞被沖垮,路面變形,多處路基沖毀,需要改道,造成直接經濟損失1500萬元。
(三)電力設施方面
我鄉轄區內被洪水沖毀的.高壓桿子,25根,高壓線6000米左右,低壓電桿35根,電線5000米左右,變壓器被洪水沖毀一臺,直接經濟損失150萬元。
(四)移動、聯通、電信、有線廣播基本上是全軍覆沒,所剩無幾,直接經濟損失250萬元。
(五)場鎮人畜飲水,三村人畜飲水,及前幾年農村所建集中人畜飲水都受到嚴重損毀,主要是人畜飲水源頭被沖垮,管道被沖走、沖壞,水池被洪水沖毀等,造成多處缺水,造成直接經濟損失50萬元以上。
(六)我鄉境內兩座鋼絲橋被洪水沖翻,目前隔河相望,無法通行,目前隔河相望,無法通行,直接經濟損失40萬元。全鄉境內的所有學校,校舍進水,教學用具、桌椅、板凳等都受到嚴重損毀,學校圍墻被洪水沖跨等,直接經濟損失150萬元。
五、財產受損情況,直接經濟損失465萬元。
(一)全鄉廣大群眾摩托車被洪水沖走21輛,直接經濟損失10萬元;
(二)大小汽車被洪水泥沙掩埋10輛,直接經濟損失85萬元;
(三)挖機一臺,被洪水泥沙掩埋,直接經濟損失30萬元。
(四)轄區內的大小商店被洪水泥沙掩埋、侵泡,部分商家的商品被水沖走。居民日常用具、電冰箱、電視、家具、衣物、被蓋等日常用品被洪水沖走,直接經濟損失250萬元。
(五)今年建的耳菇基地2處,20畝,耳棒全被洪水沖走,直接經濟損失60萬元。
(六)經濟林木,被洪水卷走和泥石流掩埋100畝,直接經濟損失30萬元。
特大洪災中,在鄉黨委、政府統一安排下,堅守各自工作崗位,安全轉移災民890人,及時通知各村、社,特別是地質滑坡地段的人員安全,確保了轄區內無一例傷亡事故發生。目前中坪鄉無電、無水、無通訊,道路嚴重受損與外界失去聯系,境內生活物質嚴重緊缺,黨委、政府千方百計組織群眾抗災自救,一是盡快組織打通對外生命線,18日派人到大沙鄉租用鏟車,打通大沙至中坪交通干道,同時派了一名副鄉長到大沙、石窩、草壩等地采集物資;二是受災第二天組織搶險分隊,迅速恢復場鎮供水閥;三是組織干部清理街道泥沙,并落實專人實施災后病害防疫;四是組織鄉、村、社干部進行核災,19日洪水未消,立即派出鄉干部冒水渡河),安撫災民,穩定民心,全體黨員干部堅守崗位,組織百姓搞好生產自救,千方百計重建家園。
受災情況報告13
20xx年7月4日以來我州多地持續降雨,7月9日、10日遭受特大暴雨襲擊,、縣、等縣因暴雨引發的泥石流、山體滑坡、塌方等自然災害造成廣播電視基礎設施嚴重受損。截止7月16日,全州省、州、縣廣播電視光纜干線損壞總里程達485公里,地面數字電視基站9個被沖毀,直接經濟損失達2487.9萬元,具體情況為:
一、縣全縣累計受損光纖網絡總里程達到337公里(桿路),受損用戶2000余戶,直接經濟損失 1593萬元。威州鎮七盤溝經新橋、板子溝、登基溝、草坡大橋、羊店、桃關、福堂壩、徹底關、麻柳灣、老街、老虎嘴至映秀鎮老街廣電主干網絡受損,損毀光纖58公里;綿?鎮經117至草坡主干光纜全部毀損,總長約26皮公里;威州鎮至龍溪鄉主干光纖毀損,總長約20公里;全縣11個鄉鎮均受災,損毀廣電支干網絡和用戶分配網238公里,用戶受損2000余戶;綿?板子溝、威州鎮七盤溝、草坡鄉金波地面數字電視無線基站被沖毀。農村2131數字電影放映設備損毀一套。
二、縣70%的鄉鎮有線電視網絡中斷,造成各類設施設備直接和間接損失價值達822.9萬元。災后重建21個鄉鎮的.420公里的光纖干線(包括州至縣sdh骨干網絡干線)損壞了近30% 達130公里,價值440萬元、損壞干線網絡設備、分配網絡設備100余件,價值120余萬元;全縣廣播電視鄉鎮網絡處于半癱瘓狀況,無法運行。全縣21個數字無線基站30%的受損,接收、傳輸線路被沖毀,無法使用。價值180余萬元;廣播電視“村村通”設備損壞2000余套,價值80余萬元。電影放映設備損毀一套2.9萬元。
三、縣施家堡鄉和小河鄉損毀18公里24芯縣至鄉光纜干線,直接損失72萬元。
災情發生后,全州廣播影視部門立即啟動了應急預案,迅速搶修受損光纜和恢復應急播出。截止7月16日,兩縣共出動了150余人次,搶通了至理縣、至縣、縣城至綿?鎮、縣縣城至土門鄉等光纜干線,映秀鎮同時啟動了應急有線電視前端,確保了映秀、漩口、水磨等地區群眾收看到二十多套數字電視節目。
此次暴雨導致我州部分縣廣播影視基礎設施嚴重受損,而且是大部分為災后重建項目,尤其是縣絕大多數鄉鎮、縣部分鄉鎮廣播電視基礎自“5.12”特大地震3年恢復重建加后續2年追加投資建設成果基本毀于一旦。
受災情況報告14
谷達坡鄉地處麻陽縣城北部,全鄉總面積47平方公里,耕地面積7656公頃畝,轄9個村,56個村民小組,10753人。20xx年農民人均純收入1280元,為省級貧困鄉。經濟收入主要以農業為主,水稻、柑桔、曬煙是我鄉的支柱產業。
一、旱情及受災情況
自今年6月份中旬以來,我鄉出現持續干旱高溫天氣。降雨量極少,造成地上水補充嚴重不足,溪河枯竭。現在正值水稻出穗關鍵時期,旱災使我鄉農業在春旱、6.4洪災等重大災害后雪上加霜。全鄉4800多畝稻田出現白色裂縫,無法出穗,600多畝稻田枯萎。據初步預計,水稻絕收面積將達20xx畝以上。1200多群眾飲水困難,其中,白羊村7組580余名群眾水庫水源已經斷,只能到遠處尋找水源肩挑手提。經濟作物受災十分嚴重,5800多畝柑桔枯萎,1100余畝西瓜、500余畝奈李明顯減產,經濟林木受災4000余畝。
二、主要工作措施
(一)高度重視,加強領導
一是成立了抗旱減災工作領導小組,實行黨政一把手負總責、各副職分片包干、一般干部包村到戶的工作機制,為有效開展抗旱減災工作提供堅強的組織保障;二是針對旱情,把抗旱減災工作列入重要議事日程,多次召開班子會議,制定出抗旱減災工作實施方案,為抗旱工作扎實有效開展打下堅實基礎;三是鄉黨委、政府領導以身作則,對抗旱減災工作的準備、動員、實施、督察等環節,嚴格要求,親臨現場,分片包干,層
層把關,切實增強了干部群眾做好抗旱減災的緊迫感和責任感,在全鄉干部群眾中形成了眾志成城抗旱的工作局面。
(二)未雨綢繆,早作準備
針對連續的持續高溫干旱情況,早在今年6月中旬我鄉就采取了一系列防范措施,做到了未雨綢繆。一是早動員。在出現天氣干旱后,鄉黨委政府組織召集鄉各村委會干部、鄉直各單位人員及時召開了抗旱減災工作動員會,對抗旱減災工作做了全面的安排布置,對工作中出現的困難和問題作全面分析,有針對性地采取了一系列預防措施。二是早宣傳。發動各村委會班子成員和全鄉干部職工深入到村組進行廣泛宣傳,全面認清當前的嚴峻形勢,充分認識到水資源緊缺、天氣反常等各種困難。三是早準備。鄉黨委、政府領導帶領相關站所負責人全線察看水庫、山塘蓄水情況,指導群眾修復重點渠段、水庫和骨干山塘,為蓄水作了充分準備。四是管理維護好排灌設備,以備不時之須。
(三)加大力度,確保實效
一是因地制宜,引導群眾積極疏通渠道1300多米,購置抽水管800余米,還對部分蓄水設備進行檢修,充分利用好現有的水利設施。二是充分利用好現有的水資源,在保障生活用水的同時,積極支持生產用水。生活用水處理后可用于灌溉的,再次利用到田間搞灌溉,力爭把現有的水源發揮出最大效益。三是整合一切力量,集中所有人力、物力、財力,全力投入抗旱減災工作。鄉財政在非常困難的情況下投入抗旱資金1萬元,用于夠臵抗旱設備、維修部分水利設施。并動員鄉村干部和黨員,自帶抽水機7臺,下村到田幫助群眾抽水,免費灌溉260余畝。7月28日,鄉抗旱服務隊幫群眾抗旱等工作被《湖南衛視》和《湖南經視》等媒體報道。四是加強監督,確保抗旱工
作中的相關事宜及時處理、物資及時到位、矛盾及時化解,各項用水、管水和物資保障等抗旱減災措施切實落實,最大限度地減小旱災造成的.損失。
三、當前存在主要問題
針對今年我鄉的特大旱情,鄉黨委政府雖然采取了一系列強有力的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擔抗旱工作仍存在以下兩個方面的問題:一是我鄉水庫、山塘絕大部分都是
六、七十年代修建,由于當時設計不合理加上年久失修,造成水庫、山塘大部分不能正常蓄水,特別是我鄉遭受20xx年“6.8”洪災和今年6.4洪災后,大部分抗旱設施無法發揮其應有功能,導致抗旱救災缺少水源、缺少工具,二是救災資金缺乏,由于今年旱情非常嚴重,所需救災范圍特別大,雖經鄉黨委政府多方籌資,因鄉財力有限,受災情況仍不能得到有效緩解。
四、幾點請求
一是請求領導加大對我鄉抗旱工作支持力度。由于我鄉水庫、山塘、渠道、電排等設施年久失修加上受去年“6.8”洪災、今年“6.4”洪災影響,大部分水庫、山塘及防汛抗旱基礎設施無法發揮其應有功能。由于今年旱情十分嚴峻,所需救災范圍特別大,雖經鄉黨委政府多方籌資,因鄉財力有限,受災情況仍不能得到有效緩解,有的地方因渠道不暢有水引不到。特請求上級領導進一步加強抗旱資金和項目投入,幫助我鄉緊急修復一批電排、渠道等基礎設施,以解燃眉之急。
二是請求相關部門加強對我鄉抗旱工作幫助。
1.請求民政部門進一步加大對部分絕收、減收農戶和特困群眾的救濟力度。
2.請求水利部門幫助解決數臺抽水抗旱設備,進一步減輕群眾對抗旱所需資金的投入。
3.請求電力部門降低甚至免收抗旱用電費用,進一步緩解群眾抗旱資金壓力。
受災情況報告15
20xx年5月7至9日,我鎮遭受罕見暴雨襲擊,降雨量達到毫米,山體、農田含水量飽和,致使全鎮多處山體、農田和水利設施遭到毀滅性破壞,造成了嚴重的災害損失:
一、農業:
農業直接經濟損失達萬元。其中:水稻受災面積2800畝,絕收面積850畝,經濟損失208萬元;烤煙受災面積430畝,絕收面積60畝,經濟損失萬元,其他經濟作物如蔬菜、西瓜等經濟損失11萬元;養殖業受災面積55畝,經濟損失44萬元;耕地受災面積5076畝。
二、林業:
1、香榧產業:全鎮五個村的`香榧山均有不同程度的山體滑坡,道路塌方,造成大量香榧樹被掩埋,造成直接經濟損失100萬元。
2、金絲楠苗木:洪災,造成金絲楠苗木重大損失,沖毀苗木十萬余株,損毀苗田5畝,山體滑坡十二處,道路沖毀多處50多米,直接經濟損失50余萬元。
三、水利
這次洪災,使全鎮的水利設施遭受了嚴重的破壞,有3000米水渠被毀,有20余座陂壩被毀,其中的西坑主干渠、槽家洲主干渠被毀多處,影響下游3000多畝農田灌溉,甚為嚴重。直接經濟損失達500萬元。
災情發生后,鎮黨委、政府高度重視,迅速組織人力開展對水毀工程搶修和生產自救工作,但災情太大,僅靠鎮財力遠遠不夠,連最基本的生產也難以保證,故已向上級報告,請上級給予大力支持。
【受災情況報告】相關文章:
受災情況的報告12-16
受災情況報告07-01
關于受災情況的報告06-18
洪水受災情況報告05-25
受災情況報告(優選15篇)07-01
受災情況報告15篇(熱門)07-01
關于臺風受災情況報告范文最新05-19
縣廣播影視設施受災情況的報告范文06-01
受災報告公文范文0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