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一久久香蕉产线看-国产精品一区在线播放-国产精品自线在线播放-国产毛片久久国产-一级视频在线-一级视频在线观看免费

端午節是幾月幾日

時間:2024-07-08 11:18:24 端午節 我要投稿

端午節是幾月幾日【大全11篇】

端午節是幾月幾日1

  端午節是哪一天?

端午節是幾月幾日【大全11篇】

  端午節通常在農歷五月初五。

  端午節的由來

  端午節,又稱端陽節、崇武節、五日節、龍舟節、正陽節、玉蘭節、天中節等,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

  端午節與春節、清明節、中秋節并稱為中國民間四大傳統節日。

  紀念屈原

  從文獻記載來看,最早將屈原與端午節聯系起來的是南北朝時期南梁吳君的怪誕小說《氣和續》。此時,屈原已逝世七百五十多年。據《風俗風俗》(東漢末年應紹著)的遺文,屈原可能在東漢靈帝時期的端午節民間習俗中就已經存在了。朝代,但這也是屈原死后四百多年。紀念屈原論影響最廣、影響最深,占據主流地位。在民俗文化領域,中國人將端午節賽龍舟、吃粽子與紀念屈原聯系在一起。

  節日民俗

  劃龍舟

  劃龍舟歷史悠久,自古流傳。是中國民間傳統的水上運動娛樂項目。多在喜慶節日舉行,是多人集體劃槳比賽。它傳到國外后,深受各國人民的喜愛,形成了國際性的競爭。在湖北屈原的故鄉秭歸,也有祭祀屈原的祭祀儀式。

  賽龍舟分為請龍、祭龍神、游龍、收龍等幾個環節。賽龍舟前,一般要舉行隆重的祭祀儀式。首先,必須請來神龍,祭祀神靈。例如,廣東的龍舟必須在端午節前從水中出發。祭完神明,安上龍頭龍尾,然后準備賽跑。

  掛艾草和菖蒲

  在端午節擺放各種能驅邪治病的花草,由來已久。民間諺語說:“清明插柳,端午插艾”。端午節期間,人們把種植艾草和菖蒲作為重要內容之一。 “艾”,又名艾草或艾蒿,其莖葉中含有揮發性芳香油,產生獨特的香味,能驅蚊蟲蟻家庭教育,凈化空氣。菖蒲的.葉子還含有揮發性芳香油,是提神醒腦、強筋散結、殺蟲滅菌的良藥。艾草能驅邪的傳說流傳已久,主要是因為它有藥用作用。如宗默《荊楚歲史記》:“雞未啼之時采艾,形似人。故采艾灸病甚靈。每日采艾,以形成艾灸�!币痪呷梭w,掛在門上,可以驅毒�!�

  吃粽子

  端午節吃粽子,自古以來就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習俗。粽子,粽子的一種,古稱“粽子”,又稱“角黍”、“粽珍”、“管粽子”等。主要材料是大米、餡料和若葉(或柊葉)。歷史悠久,花樣繁多。宗真原是用來祭祀祖先和神靈的。

  至今,中國家家戶戶都要泡糯米、洗粽葉、包粽子,花色品種也越來越多。端午節吃粽子的習俗自古在中國流行,并傳到韓國、日本和東南亞各國。

端午節是幾月幾日2

  2022端午節是幾月幾日星期幾

  2022年的端午節是6月3日,星期五,農歷五月初五。端午節(Dragon Boat Festival)為每年農歷五月初五,又稱端陽節、午日節、五月節等。“端午節”為中國國家法定節假日之一,并已被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2022年端午節高速免費嗎

  2022年端午節高速不免費。

  端午節不在法定的四個高速免費假期里,所以高速不免費。國家規定的四個法定假期高速免費分別是:春節、清明、五一勞動節、十一國慶節。

  據《重大節假日免收小型客車通行費實施方案》規定,免費通行時間為春節、清明節、勞動節、國慶節等四個國家法定節假日,以及當年國務院辦公廳文件確定的上述法定節假日連休日;免費通行車輛為行駛收費公路的7座以下(含7座)載客車輛,包括允許在普通收費公路行駛的摩托車;免費通行的收費公路范圍為符合《公路法》和《收費公路管理條例》規定,經依法批準設置的收費公路(含收費橋梁和隧道)。

  端午節

  端午節簡介

  端午節,又稱端陽節、龍舟節、重午節、龍節、正陽節、天中節等,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時代祭龍演變而來。仲夏端午,蒼龍七宿飛升至正南中天,是龍飛天的吉日,即如《易經·乾卦》第五爻的爻辭曰:“飛龍在天”。端午日龍星既“得中”又“得正”,乃大吉大利之象。其起源涵蓋了古老星象文化、人文哲學等方面內容,蘊含著深邃豐厚的文化內涵;在傳承發展中雜糅了多種民俗為一體,節俗內容豐富。扒龍舟與食粽是端午節的兩大禮俗,這兩大禮俗在中國自古傳承,至今不輟。

  端午吃什么

  1、粽子

  端午食粽的習俗由來已久,且盛行不衰。時至今日,端午節家家戶戶幾乎都要吃粽子,粽子的種類和做法也不盡相同,口味有咸甜之分。南方粽子以蘇州、寧波、嘉興等地最負盛名,餡料多以豆沙、火腿、咸肉、棗泥為主;北方粽子以小棗粽為代表,常見餡料有小棗、果脯等。

  2、黃鱔

  端午前后是一年里鱔魚肉最嫩、最營養的時候,不僅味道好,滋補功效也最佳,所以民間有“端午黃鱔賽人參”的說法。

  3、茶葉蛋

  江西南昌地區端午節有煮茶蛋和鹽水蛋吃的習俗。當地人還將雞蛋、鴨蛋、鵝蛋染上紅色,用五顏六色的網袋裝著,給小孩掛在脖子上,希望孩子平安無事、逢兇化吉。

  端午節粽子

  4、大蒜蛋

  河南、浙江等地農村在端午這天要吃大蒜蛋。是將大蒜和雞蛋一起吃煮了早餐食用,有些地方煮大蒜蛋時還會放幾片艾葉。早餐吃大蒜、雞蛋和烙油饃,據說可以避“五毒”。

  5、油糕

  端午節吃油糕是陜西藍田縣的傳統習俗。油糕是用和好的燙油面,包上白糖、桂花、核桃仁、玫瑰花和豬油制成的餡,然后下油鍋炸。炸好的油糕金燦燦的`,外酥里甜,一口咬下去,讓人垂涎三尺。

  6、打糕

  吉林省延邊朝鮮族人過端午節最具代表性的食品就是打糕。打糕是將艾蒿和糯米飯放在石臼或木槽里,用長柄木槌打制而成的米糕,是一種很有民族特色的食品。

  7、煎堆

  煎堆,又叫麻團、麻球等,是用面粉、糯米粉或番薯粉和白糖調成糊狀,下油鍋炸制而成,很有嚼勁,特別香甜。

  福建晉江地區端午節家家戶戶都要吃煎堆。相傳古時,閩南一帶端午前后是雨季,民間說天公破了洞,要補天。端午節吃了煎堆后雨便停了,人們都說天補好了,這一食俗也就流傳至今。

  艾饃饃

  8、艾饃饃

  端午食艾可以殺菌驅蟲,對多種細菌和皮膚真菌有抑制作用。所以不少地方還用米粉或面粉發酵后與艾蒿一起蒸饃饃吃,口感清甜、柔糯。

  9、面扇子

  端午吃面扇子流行于甘肅、寧夏一帶。當地人把發面做成扇子形狀,有多層,每層撒上胡椒粉,表面捏成各種形狀的花紋,再染上顏色,極為好看。

  10、薄餅

  閩南、溫州部分地區,端午節還有吃薄餅的習俗。薄餅是用面粉調成糊狀,在又大又平的鐵鍋上攤成形似圓月、薄如嬋娟的半透明餅,卷上炒熟的豆芽、瘦肉絲、香菇等餡料,做成筒狀食用,跟春卷做法相似。

端午節是幾月幾日3

  端午節2024年是幾月幾日

  2024年端午節在星期一,農歷時間是五月初五,新歷時間是2024年6月10日。

  端午節,又稱端陽節、龍舟節、天中節等,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時代祭龍演變而來。在傳承發展中雜揉了多種民俗為一體,節俗內容豐富。

  2024端午節放假安排

  2024年6月10日放假,與周末連休。

  2024年6月11日(星期二)上班。

  端午節的別稱

  1、粽子節:自古以來,吃貨從來不會缺席,提到端午就想到粽子,因此也就有了這個直截了當的名字咯。

  2、端陽節:午為“陽辰”,午月中的第一個午日,這一天時為仲夏,也是登高踏青的好天氣,因此也有“端陽節”之稱。

  3、龍舟節:端午節也是上古時代,先人以龍舟競渡的.形式祭祀龍神的節日,來源于部族的圖騰祭祀。

  4、正陽節:端午節從中國傳入到越南以后,在越南,五月初五就稱為“正陽節”。

  端午節

  5、屈原日:端午也是紀年屈原在這一天投江的日子,紀念屈原的愛國情懷,因此也有屈原日之稱。

  6、解粽節:這源自于端午的小游戲,端午食粽,粽葉長短各不相同,解下粽葉長者為勝,因此有“解粽節”之稱。

  端午節習俗

  1、避五毒

  民間認為五月是五毒(蛇,蜈蚣,蝎子,蜥蜴,癩蛤蟆)出沒之時,民謠說:“端午節,天氣熱,“無毒”醒,不安寧�!倍宋绻濖屛宥居靡馐翘嵝讶藗円篮Ψ啦�。每到端午節,民間要用各種方法以預防五毒之害。一般在屋中貼五毒圖,以紅紙印畫五種毒物,再用五根針刺于五毒之上,即認為毒物被刺死,再不能橫行了。

  2、兒童的禁忌非常多

  端午節不僅是重五惡日,而且對孩子的身心健康非常大,因此關于孩子的禁忌就比較多,例如說端午節這天不適合生孩子;周歲以內的嬰兒端午節要送到外婆家去躲藏災禍;兒童在端午節當天早上要吃兩個鴨蛋,并且在兒童身上灑雄黃酒,以驅蟲避邪,保障健康。

  在北方一帶,小孩子有佩戴香包,驅邪平安的習俗。而且小孩子戴的香包是不能丟失,傳說如果小孩子丟失了佩戴的香包,一年之內會有大災。

  端午節過了以后,小孩子要將所戴的香包扔到水里,這樣才能免除火災。

端午節是幾月幾日4

  2023端午節是幾月幾日

  2023端午節是6月22日。

  2023端午節放假時間:6月22日至24日放假調休,共3天。6月25日(星期日)上班。端午節有很多別稱,又稱端陽節、龍舟節、重五節、天中節,是集祭祖、祈福辟邪、歡慶娛樂和飲食為一體的民俗大節。

  端午節的由來

  端午節的由來,流傳最廣的說法是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據說屈原悲痛投江后,人們競相劃舟去尋找屈原的尸體,這一行為演變到后來,就成了賽龍舟。但是人們一直找不到屈原的尸體,于是就丟米團丟到河里喂魚,想把魚喂飽,以防止魚吃屈原尸體,這則是后來“吃粽子”習俗的由來。

  端午節的習俗

  1、吃粽子

  端午吃粽子也是一個重要習俗,粽子又被稱為“筒粽”、“角黍”,每年端午節家家戶戶都會浸糯米、洗粽葉、包粽子。每個地方的粽子口味和餡料都有所不同,粽子最初為了祭祀祖先神靈,但是屈原投江那天也正是五月初五,人們不忍心江中的魚蝦吃掉屈原的身體,便向江中的魚蝦投入粽子。粽子的起源遠早于屈原時期,為了紀念屈原,后人才堅持端午吃粽子,慢慢就形成了這樣的習俗。吃粽子的習俗在中國各地都盛行,也是對偉大詩人屈原的懷念。

  端午節

  2、拴五色絲線

  傳統之俗,用紅綠黃白黑色粗絲線搓成彩色線繩,系在小孩子的手臂或頸項上,自五月五日系起,一直至七夕“七娘媽”生日,才解下來連同金楮焚燒。還有一說,在端午節后的第一個雨天,把五彩線剪下來扔在雨中,意味著讓河水將瘟疫、疾病沖走,謂之可去邪祟、攘災異,會帶來一年的好運。

  3、佩香囊

  端午節這天小孩子佩戴香囊的習俗據說有避邪驅瘟的.含義,而在南方,年輕男女還會通過香囊來表達各自的愛意。香囊形狀萬千,小巧可愛,但它不僅僅是裝飾品而已。香囊內通常會裝有中草藥、香藥、朱砂、雄黃等,具有驅蟲防病的功效。外面由絲布包著,再用彩色絲線纏繞固定,最后再用彩綢刺繡,五顏六色的香囊十分炫彩奪目。

  4、飲雄黃酒

  雄黃酒有驅蟲解毒的功效,多喝還能養顏美容。端午節喝雄黃酒,寓意驅除病魔。人們浸入酒后再用菖蒲艾蓬蘸灑墻壁角落、門窗、床下等,再用酒涂小兒耳鼻、肚臍,以驅毒蟲。這些活動,從衛生角度來看,還是有科學道理的。雄黃加水和酒灑于室內可消毒殺菌,飲蒲灑也頗有益。

  5、懸艾葉

  民諺說:“清明插柳,端午插艾”。艾葉是一種藥用植物,它的葉片含有揮發性芳香油,可以驅趕蚊蟲、提神醒腦。在端午節這天,人們會把家里打掃干凈之后,將艾葉插在門楣上。艾葉代表招百福,可以使身體康健,起到防治疾病的作用。南方北方都有端午掛艾葉的習俗,但是區別于作用不一樣,南方利用艾葉祛邪祛病,而北方進行避毒避惡,其藥理相通,都起到殺菌防病的作用,這也是中華民族傳統。

端午節是幾月幾日5

  每年農歷的五月初五,是我們漢族人民延續兩千多年的傳統節日——端午節,那么端午節是什么時候放假呢?

  2023年端午節放假時間

  根據國務院辦公廳通知精神,現將2023年端午節放假安排通知如下:

  2023年6月22日迎來端午節,今年端午節放假3天,從6月22日放到6月24日,6月25日上班。

  2023年端午節高速不免費,根據《重大節假日免收小型客車通行費實施方案》規定,免費通行時間為春節、清明節、勞動節、國慶節等四個國家法定節假日,以及當年國務院辦公廳文件確定的上述法定節假日連休日。

  端午節的寓意

  端午節的美好寓意是祈福辟邪、迎祥納福、辟邪除災、祛病防疫、愛國精神。端午節是集祈福辟邪、歡慶娛樂和飲食為一體的民俗大節。端午習俗內容豐富多彩,這些節俗圍繞著祭龍、祈福、攘災等形式展開,寄托了人們迎祥納福、辟邪除災的愿望。

  有說法說仲夏端午陽氣旺盛,萬物至此皆盛,是草藥一年里藥性最強的一天,端午這天采的草藥祛病防疫最為靈驗、有效。因此自古傳承下來的很多端午習俗都與辟邪除災、祛病防疫有關,如掛艾草與菖蒲、午時水、浸龍舟水、佩香囊、拴五色絲線辟邪、佩豆娘、貼五毒圖、掛鐘馗像、喝雄黃酒、洗草藥水、薰蒼術祛病防疫等等習俗。

  端午節還是紀念屈原的節日,主要是體現了屈原的愛國情懷,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看著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終不忍舍棄自己的祖國,在五月五日抱石投汨羅江自盡,以自己的生命譜寫了一曲壯麗的愛國主義樂章。

  端午節的意義

  端午節作為一種中國的傳統文化,本身就有流傳下去的意義,而且像這種紀念類的節日都是為了學習中國古代先賢們的精神,學習他們高尚的品德,學習他們的行為,讓后人銘記那些在中華文明當中出現過的亮眼色彩。

  紀念屈原

  端午節人物起源說法當中最多的就是紀念屈原,屈原是戰國時期楚國人是春秋時期楚懷王的大臣。雖然提倡改革,但是遭到了貴族的反對,也被楚王妃子陷害被趕出了都城流放到邊疆。在流放的過程中,他寫下了離騷,天問九歌的詩篇,后來楚國被秦軍攻破,屈原非常無奈寫下絕筆,投江自盡,以身殉國。

  關于端午節習俗

  一、賽龍舟

  賽龍舟,是端午節的主要習俗。相傳起源于古時,楚國人因舍不得賢臣屈原投江死去,許多人劃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后,追至洞庭湖不見蹤跡。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劃龍舟以紀念之。人們借劃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吃掉屈原的身體。競渡之習,盛行于吳、越、楚。

  二、端午食棕

  端午節吃粽子,這是中國人民的.又一傳統習俗。粽子,又叫做“角黍”、“筒粽”。其由來已久,花樣繁多。端午節的早晨家家吃粽子紀念屈原,一般是前一天把粽子包好,在夜間煮熟,早晨食用。包粽子主要是用河塘邊盛產的嫩蘆葦葉,某些地區也有用竹葉的,統稱粽葉。粽子的傳統形式為三角形,一般根據內瓤命名,包糯米的叫米粽,米中摻小豆的叫小豆粽,摻紅棗的叫棗粽,統稱糯米粽。棗粽諧音為“早中”,所以吃棗粽的最多,意在讀書的孩子吃了可以早中狀元。過去讀書人參加科舉考試的當天,早晨都要吃棗粽,至今中學、大學入學考試日的早晨,家長亦要做棗粽給考生吃,祝愿考生考上好的學校。

  三、佩香囊

  端午節小孩佩香囊,傳說有避邪驅瘟之意(古時人們以為自己發病是因為妖魔鬼怪上身),實際是用于襟頭點綴裝飾。香囊內有朱砂、雄黃、香藥,外包以絲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絲線弦扣成索,作各種不同形狀,結成一串,形形色色,小巧可愛。在中國某些南方城市,青年男女還用香囊來表達濃濃愛意。

  四、懸艾

  民諺說:“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節,人們把插艾和菖蒲作為重要內容之一。家家戶戶都要灑掃庭院,以菖蒲、艾條插于門眉,懸于堂中。并用菖蒲、艾葉、榴花、蒜頭、龍船花,制成人形或虎形,稱為艾人、艾虎;制成花環、佩飾,美麗芬芳,婦人爭相佩戴,用以驅瘴。端午節也是自古相傳的“衛生節”,人們在這一天灑掃庭院,掛艾枝,懸菖蒲,灑雄黃水,飲雄黃酒,激濁除腐,殺菌防病。

  五、懸鐘馗像

  鐘馗捉鬼,是端午節習俗。在江淮地區,家家都懸鐘馗像,用以鎮宅驅邪。唐明皇開元,自驪山講武回宮,瘧疾大發,夢見二鬼,一大一小,小鬼穿大紅無襠褲,偷楊貴妃之香囊和明皇的玉笛,繞殿而跑。大鬼則穿藍袍戴帽,捉住小鬼,挖掉其眼睛,一口吞下。明皇喝問,大鬼奏曰:臣姓鐘馗,即武舉不第,愿為陛下除妖魔。明皇醒后,瘧疾痊愈,于是令畫工吳道子,照夢中所見畫成鐘馗捉鬼之畫像,通令天下于端午時,一律張貼,以驅邪魔。

  六、掛荷包和五彩絲線

  應劭《風俗通》記載:“五月五日,以五彩絲系臂,名長命縷,一名續命縷,一命辟兵繒,一名五色縷,一名朱索,辟兵及鬼,命人不病瘟”。

  中國古代崇敬五色,以五色為吉祥色。因而,節日清晨,各家大人起床后第一件大事便是在孩子手腕、腳腕、脖子上拴五色線。系線時,禁忌兒童開口說話。五色線不可任意折斷或丟棄,只能在夏季第一場大雨或第一次洗澡時,拋到河里。據說,戴五色線的兒童可以避開蛇蝎類毒蟲的傷害;扔到河里,意味著讓河水將瘟疫、疾病沖走,兒童由此可以保安康。也有的說可以讓五色絲線扔到河里后變成龍,帶走瘟疫和疾病。

  七、點雄黃酒

  雄黃也是一種藥材,據說能殺百毒。所以在端午節時,陜西人會將雄黃泡在酒中,在小孩的耳朵、鼻子、腦門、手腕、腳腕等處抹上雄黃酒,據說,這種做法可以使蚊蟲、蛇、蝎、蜈蚣、壁虎、蜘蛛等不上身。

  八、吃五毒餅,畫五毒圖

  五毒指的是蟾蜍,蛇,蜈蚣,蝎子,壁虎。人們在這一天把餅上印上五種毒蟲,當天吃下去,可以避開這幾種毒蟲所帶來的瘟疫。

  五毒圖是為了讓蟲子們看見后會認為是同類,直接走開,不會再靠近這一家。

  端午節出行注意事項

  合適地點

  我國是一個人口眾多的國家,每逢節假日來臨,各地的旅游景點都會出現游客激增的情況,若不合理的選擇旅游地與規劃路線的話,不僅會影響到整體的效率,還可能會使原本好的心情瞬間跌入谷底。建議大家在出發前可根據結合實際情況來選擇一些人流量較少的地方,如農家樂,偏遠鄉間等,既能夠領略到不一樣的風景,還可以避免因為“人擠人”而玩得不盡興。

  出行方式

  隨著科技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得人們的出行方式變得十分豐富,如乘坐高鐵,飛機,動車,地鐵等,一來可以大大的節省在路上的時間,二來能夠得到不同的體驗,建議大家可以根據目的地來搭乘合適的交通工具,若距離較近的話,可以選擇自駕游,必要時可帶上一些食物來進行野餐等。

  適量藥物

  俗話說:“病來如山倒”。對于夏季旅行的朋友來說更是如此,或是因為天氣過熱,或是因為水土不服,都可能導致中暑等疾病的產生。建議大家在出發前可適當的攜帶一些藥物,如藿香正氣水,風油精,暈車藥,花露水,去痛片等,既能夠起到一定的保障作用,還可以在某些關鍵時刻派上用場。

  防曬工作

  夏季的紫外線往往比較強烈,若不注意做好防曬的話,輕則容易使肌膚出現發紅,瘙癢,斑點以及色素沉積等問題,重則可能會導致曬傷。所以建議大家在出發前應根據自身的膚質來準備一些防曬霜,防曬噴霧,同時可帶上遮陽傘,墨鏡,防曬衣等,以對肌膚起到一定的保護作用。

  飲食衛生

  在外旅行時,食物的是否衛生是需要大家格外注意,若出于省錢等原因而選擇一些三無產品,小攤小販的話,無疑是一種對自身健康不注重的表現。建議大家應盡可能的選擇一些干凈整潔的室內餐廳,如海底撈,自助餐,甜品店等,一來可以充分體驗當地的特色美食,二來能夠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患病幾率。

  善后工作

  在出發前,應做好以下幾點:一檢查門窗,電器,燃氣,水閥是否關閉,二是否將易燃易爆物品進行清理,如打火機等,三陽臺以及樓道里面的可燃物是否有扔掉;在結束旅行后,應做好以下幾點:一檢查物品是否有遺漏,二所住的賓館,客棧等是否有明火殘留,如未熄滅的煙頭等,三藥物是否齊全等。

端午節是幾月幾日6

  2021年端午節時間

  新歷:2021年06月14日

  農歷:五月初五

  2021年端午節放假安排時間

  6月12日至14日放假,共3天。

  臺州端午節習俗

  同個臺州,北邊的臨海、仙居、天臺等地,端午是吃粽子,而南邊的椒江、路橋、黃巖和溫嶺吃的卻是食餅筒,溫嶺那邊還會吃麥餅。

  臺州人吃粽子名堂挺多,不僅品種繁多,而且用料考究,有米粽、肉粽、豇豆粽、蜜棗粽,形狀則有六角粽、三角粽、四角粽等。

  當地人稱這種叫“斗米蟲”的蟲子具有強身健體、清涼解毒、生津開胃的奇效。據《本草綱目》《神農本草經》《中國藥典》記載:食用該蟲后身體強壯,可治麻毒內陷、痱疹、無名腫毒。而《溫嶺縣藥物資源名錄》也記載,可治小兒營養不良,筋骨痛,小兒初生不乳。在澄江當地,一條蟲子最貴可賣50元。

  民諺說,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從醫學上說,艾葉和菖蒲的莖、葉含有揮發性芳香油,可入藥。所以,在端午節時,家家戶戶都會在門上插上菖蒲做的“避邪劍”或艾條,也有些人會插在衣服的扣子上。在臺州,一到端午,賣艾葉和菖蒲的小販就會走街串巷叫賣,聞聲的人們也會買上一把,做成“避邪劍”掛在家門口,或再造幾把劍給小孩子嬉戲用,樂趣頗多。

  端午節故事之端午為什么掛艾葉

  隋唐時期,端午節從風俗形式上都繼承了前朝。但是,從性質上講,原來有特定意義的節日風俗活動,到此大多演變為節日娛樂活動�!皭喝铡币巡粣�,逢兇化吉,充滿了節日的歡樂。唐玄宗《端午三殿宴群臣探得神字˙詩序》中記述:皇宮端午日盛況,召來儒雅臣僚,大張筵席,“廣殿肅而清氣生,列樹深而長風至”。

  唐代民間端午風俗活動形式也類似前代。像《酉陽雜俎》就記載:“北方婦人,五日進五時圖、五時花,施之帳上。是日又進長命縷,宛轉繩結,皆為人像帶之�!遍L命縷,只是制作上有所不同,用絲縷結成人形,更有裝飾性。五時圖則是五毒蛇、蝠、蜍、蜥蜴之類,是五毒圖之前身,此俗一直影響到明清時期。午時花則是石榴花,五月正是榴花吐艷之時。

  宋代以后,端午節許多風俗有了新變化。漢魏時以朱索、桃印施于門戶,止惡氣驅瘟避邪,而宋代卻講究貼天師符。陳元靚《歲時廣記》引《歲時雜記》云:“端午,都人畫天師像以賣�!边有合泥作張天師,以艾為頭,以蒜為拳,置于門戶上。

  到了明代,端午節又吸收了金人射柳之風俗。明永樂年間禁宮中就有剪柳之戲,剪柳即射柳,北方人還有將鵓鴣鳥藏在葫蘆,懸于柳枝,彎弓射之。如果射中葫蘆中,鵓鴣就飛出來,以此來定勝負。這種民間比賽也是常在端五日舉行,考其淵源,正是遼金遺俗。

  艾、菖蒲和蒜被稱為“端午三友”。南北朝時,端午又稱為“沐蘭節”,荊楚一帶有采艾的習俗。采艾要在雞未鳴以前就出發,挑選最具人形的艾草帶回去掛在門上,有的還將艾草扎成虎形,再粘貼艾葉于其上。艾與菖蒲中含有芳香油,它們和蒜一樣都有殺菌作用。端午期間,時近夏至,正是寒氣暑氣交互轉換之時,從飲食到穿衣、行動都得注意。

  寶山縣有諺語道:“未吃端午粽,寒衣不可送。吃了端午粽,還要凍三凍�!惫艜r,人們缺乏科學觀念,誤以為疾病皆由鬼邪作祟所至,于是,端午節這天,人們以菖蒲作寶劍,以艾作鞭子,以蒜頭作錘子,又稱為“三種武器”,認為可以退蛇、蟲、病菌,斬除妖魔。

  艾草代表招百福,是一種可以治病的藥草,插在門口,可使身體健康。在我國古代就一直是藥用植物,針灸里面的灸法,就是用艾草做為主要成分,放在穴道上進行灼燒來治病。有關艾草可以驅邪的傳說已經流傳很久,主要是它具備醫藥的功能而來,像宗懔的〃荊楚歲時記〃中記載日雞未鳴時,采艾似人形者,攬而取之,收以灸病,甚驗。

  是日采艾為人形,懸于戶上,可禳毒氣。一般人也有在房屋前后栽種艾草,求吉祥的習俗。臺灣民間也有在端午時貼“午時聯”,它的作用和靈符一樣,有些午時聯上有下列的句子“手執艾旗招百福,門懸蒲劍斬千邪”。榕枝在民間的意義可使身體矯健“插榕較勇龍,插艾較勇健”。也有地方習俗是掛石榴、胡蒜或山丹,胡蒜除邪治蟲毒。

  山丹方劑治顛狂,榴花懸門避黃巢,石榴花正是這個季節的.花卉,也有治病的功能。石榴皮為一常見的中藥。而石榴花和黃巢的關系,還有一段故事。黃巢之亂的時候,有一次黃巢經過逼個村落,正好看到一個婦女背上背著一個較大的孩子,手上牽著一個年紀較小的,黃巢非常好奇,就詢問原因。

  那位婦人不認識黃巢,所以就直接說因為黃巢來了,殺了叔叔全家,只剩下這個唯一的命脈,所以萬一無法兼顧的時候,只好犧牲自己的骨肉,保全叔叔的骨肉。黃巢聽了大受感動,并且告訴婦人只要門上懸掛石榴花,就可以避黃巢之禍。

端午節是幾月幾日7

  端午節,是每年農歷五月初五,又稱端陽節、龍舟節、重午節、天中節等,源于自然天象崇拜,由上古時代祭龍演變而來。

  端午節,本是上古先民創立用于拜祭龍祖、祈福辟邪的節日。傳說戰國時期的楚國詩人屈原在五月五日跳汨羅江自盡,后人亦將端午節作為紀念屈原的`節日;也有紀念伍子胥、曹娥及介子推等說法。

  端午節與春節、清明節、中秋節并稱為中國四大傳統節日。端午文化在世界上影響廣泛,世界上一些國家和地區也有慶賀端午的活動。2006年5月,國務院將其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端午節是幾月幾日8

  2024啥時候端午節

  2024端午的日期是6月10日,星期一,農歷五月初五。

  端午節簡介

  農歷五月初五,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端午節,它是中華民族古老的傳統節日之一。端午也稱端五,端陽。此外,端午節還有許多別稱,如:午日節、重五節,五月節、浴蘭節、女兒節,天中節、地臘、詩人節、龍日等等。雖然名稱不同,但總體上說,各地人民過節的習俗還是同多于異的。

  過端午節,是中國人二千多年來的傳統習慣,由于地域廣大,民族眾多,加上許多故事傳說,于是不僅產生了眾多相異的節名,而且各地也有著不盡相同的習俗。其內容主要有:女兒回娘家,掛鐘馗像,迎鬼船、躲午,帖午葉符,懸掛菖蒲、艾草,游百病,佩香囊,備牲醴,賽龍舟,比武,擊球,蕩秋千,給小孩涂雄黃,飲用雄黃酒、菖蒲酒,吃五毒餅、咸蛋、粽子和時令鮮果等,除了有迷信色彩的活動漸已消失外,其余至今流傳中國各地及鄰近諸國。有些活動,如賽龍舟等,已得到新的發展,突破了時間、地域界線,成為了國際性的體育賽事。

  關于端午節的由來,說法甚多,諸如:紀念屈原說;紀念伍子胥說;紀念曹娥說;起于三代夏至節說;惡月惡日驅避說,吳月民族圖騰祭說等等。以上各說,各本其源。據學者聞一多先生的《端午考》和《端午的歷史教育》列舉的百余條古籍記載及專家考古考證,端午的起源,是中國古代南方吳越民族舉行圖騰祭的節日,比屈原更早。但千百年來,屈原的愛國精神和感人詩辭,已廣泛深入人心,故人們“惜而哀之,世論其辭,以相傳焉”,因此,紀念屈原之說,影響最廣最深,占據主流地位。在民俗文化領域,中國民眾把端午節的'龍舟競渡和吃粽子等,都與紀念屈原聯系在一起。

  屈原

  時至今日,端午節仍是中國人民中一個十分盛行的隆重節日。

  2024年端午節放假時間

  根據《國務院辦公廳關于2024年部分節假日安排的通知》,端午節放假安排如下:6月10日放假,與周末連休。

  所以,今年端午節在6月8日-10日放假,11日(周二)上班。也就是說,法定放假1天,8日(周六)、9日(周日)公休。

  2024端午節高速公路收費嗎

  2024年端午節高速是不免費的,若有出行安排的要提前做好出行計劃。

  根據交通運輸部發布的2024年高速公路免費通行時間規定,今年高速免費的假期總共有4個,分別是春節、清明節、勞動節及國慶節,而元旦、端午節、中秋節不包含在免費內。

端午節是幾月幾日9

  2024端午節是農歷幾月幾日

  2024端午節是農歷五月初五,陽歷2024年6月10日,星期一。

  端午節,為每年仲夏,農歷五月初五。端午節與春節、清明節、中秋節并稱為中國民間的四大傳統節日。自2008年起,端午節被列為國家法定節假日。2006年5月,國務院將其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09年9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正式審議并批準中國端午節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成為中國首個入選世界非遺的節日。

  據南朝梁人宗懔所撰《荊楚歲時記》記載,因仲夏登高,順陽在上,五月是仲夏,它的第一個午日正是登高順陽好天氣之日,故五月初五亦稱為“端陽節”。此外端午節還稱“重五節、午日節、五月節、龍舟節、浴蘭節、詩人節”等。

  端午節習俗

  時至今日,端午節仍是中國人民中一個十分盛行的隆重節日。過端午節,是中國人二千多年來的傳統習慣,由于地域廣大,民族眾多,加上許多故事傳說,于是不僅產生了眾多相異的節名,而且各地也有著不盡相同的習俗。其內容主要有:"女兒回娘家,掛鐘馗像,迎鬼船、躲午,帖午葉符,懸掛菖蒲、艾草,游百病,佩香囊,備牲醴,賽龍舟,放風箏,比武,擊球,蕩秋千,給小孩洗苦草麥藥澡,涂雄黃,飲用雄黃酒、菖蒲酒,吃五毒餅、咸蛋、粽子和時令鮮果等。"本來是夏季的一個驅除瘟疫的之季度,從這一天必不可少的祛病防疫活動,逐漸演變為吃粽子,賽龍舟,掛菖蒲`蒿草、艾葉,薰蒼術、白芷,喝雄黃酒。從春秋戰國至今,端午節已在民間傳承兩千多年。端午節的由來說法甚多,各地過法雖不盡相同,但包粽子、劃龍船是普遍習俗。

  端午節

  端午節傳統美食

  第一種:吃粽子

  吃粽子是我們在端午當天很普遍的傳統習俗,可以說端午不吃粽子,感覺就少了很多傳統的氣氛。不過粽子是咸還是甜,是我們南北方人一直爭論不休的.話題。北方的粽子一般是三角粽子,大多以豆沙,蜜棗,大棗等甜味的食材進行制作而成的,也就是甜粽子。而南方人的粽子大多數都是以腌制過的五花肉作為餡料包制的,所以為咸口粽子。至于說粽子應該是甜的,還是咸的,其實都是很好吃的,沒必要爭哪種比較好吃,適合自己的口味就是好吃。

  第二種:吃咸鴨蛋

  有不少地區在端午當天也會吃咸鴨蛋,屬于端午節要吃的“五黃”之一。很多家庭會在端午節前半個月就開始腌制咸鴨蛋,等到了端午當天,將咸鴨蛋取出來,對半切開來吃,有寓意健康,平安度過夏天。

  第三種:吃黃鱔

  吃黃鱔也是我們端午的一種傳統美食習俗,主要是在江漢平原地區,那是必吃的食物了。古人認為黃鱔身上的黃色能夠驅散百毒,給老百姓帶來健康與平安,因此就流傳著端午節吃黃鱔來驅趕毒蟲與邪惡,有寓意健康,平安,順利度過夏天之意。

端午節是幾月幾日10

  2023年端午節是幾月幾日星期幾

  端午節

  陽歷2023年6月22日,星期四。

  每年端午節是農歷5月5日嗎?

  是。

  端午節,又稱端陽節、龍舟節、重午節、重五節、天中節等,日期在每年農歷五月初五,是集拜神祭祖、祈福辟邪、歡慶娛樂和飲食為一體的民俗大節。端午節源于自然天象崇拜,由上古時代祭龍演變而來。仲夏端午,蒼龍七宿飛升于正南中央,處在全年最“中正”之位,正如《易經·乾卦》第五爻:“飛龍在天”。端午是“飛龍在天”吉祥日,龍及龍舟文化始終貫穿在端午節的傳承歷史中。

  端午節是流行于中國以及漢字文化圈諸國的傳統文化節日, 傳說戰國時期的楚國詩人屈原在五月初五跳汨羅江自盡,后人亦將端午節作為紀念屈原的節日;也有紀念伍子胥、曹娥及介子推等說法。端午節的起源涵蓋了古老星象文化、人文哲學等方面內容,蘊含著深邃豐厚的文化內涵,在傳承發展中雜糅了多種民俗為一體,各地因地域文化不同而又存在著習俗內容或細節上的差異。

  端午節的意義:

  端午節

  端午節在傳承發展中被賦予了很多文化內涵。

  文化意蘊:關于端午祝福是該說“快樂”還是“安康”的討論,背后其實是民眾對節日精髓、傳統面目的探尋,是希望能原汁原味地還原端午節的文化意蘊。

  愛國之情:人們紀念屈原,不只是因為他的藝術造詣,更是因為他偉大的靈魂和深沉的愛國之情。

  家國情懷:端午節里的家國情懷,更有大力弘揚的必要。對于很多人來說,端午節是個小長假,但對于醫務工作者、社區工作人員、客運工作者、環衛工人等許許多多奮戰在一線崗位的'人來說,依然是“戰斗”的節奏,正是他們的默默堅守和負重前行,才有了“安康”的端午節。他們的行為本身,就是對家國情懷的詮釋,也值得全社會感念。

  儀式感:每到端午節,各地都會組織各式各樣的節日活動——誦讀《離騷》、包粽子、做香包、劃龍舟等等。通過這些活動,構筑起節日的儀式感,人們在參與的過程中,漸漸地與傳統親近。

  赤忱的愛:端午節所承載的這種對祖國、對民族赤忱的愛,足以凝聚起我們持續拼搏和奮斗的磅礴力量。

  傳承責任:端午節與春節、清明節、中秋節并稱為中國四大傳統節日,傳承好發揚好端午節的文化內涵,是歷史交予我們的責任。

端午節是幾月幾日11

  端午節是幾月幾日20xx

  20xx端午節是6月10日星期一。

  20xx端午節是幾月初幾

  20xx端午節是農歷五月初五。

  端午節(Dragon Boat Festival)為每年農歷五月初五,按照夏歷以建寅之月(即后世常說的陰歷正月)為歲首的計時方法,五月為午,因此五日也稱午日。明代俞安期的《類函》引用《風土記》中的記載道:“仲夏端午,端,始也,謂五月初五日也。”這一天也稱之為重午,又名端陽,取陽氣開始旺盛之意,又稱作蒲節�!妒挛镌�)引用《荊楚歲時記》道:“五月五日為端陽,一云蒲節,一云重午�!敝匚缬址Q作端五。《清嘉錄》引用《荊楚歲時記)稱京師將五月一日名為端一,二日為端二,三日為端三,四日為端四,五日為端五。

  端午節,又稱端陽節、龍舟節、重午節、龍節、正陽節、天中節等,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時代祭龍演變而來。仲夏端午,蒼龍七宿飛升至正南中天,是龍飛天的吉日,即如《易經乾卦》第五爻的爻辭曰:“飛龍在天”。端午日龍星既“得中”又“得正”,乃大吉大利之象。其起源涵蓋了古老星象文化、人文哲學等方面內容,蘊含著深邃豐厚的文化內涵。在傳承發展中雜糅了多種民俗為一體,節俗內容豐富。扒龍舟與食粽是端午節的兩大禮俗,這兩大禮俗在中國自古傳承,至今不輟。

  龍舟

  端午節傳統民俗

  扒龍舟

  古代的`越民族以龍為圖騰,為了表示自己是“龍種”身份,他們不僅有斷發文身的風俗,而且在每年端午這天,舉行一次盛大的圖騰祭。其中便有類似于今天的競渡游戲,這就是競渡習俗的由來。劃龍舟是端午節的一項重要活動,是古代龍圖騰祭祀的節儀,乃遺俗也。

  掛艾草與菖蒲

  端午節大家往往會在家門口掛幾株艾草,由于艾草特殊的香味,人們用它來驅病、防蚊、辟邪。

  端午食粽

  粽,即“粽籺”,俗稱粽子,主要材料是糯米、餡料,用箬葉(或柊葉)包裹而成,形狀多樣,有尖角狀、四角狀等。粽子由來久遠,最初是用來是祭祀祖先神靈的貢品。傳入北方后,用黍米(北方產黍)做粽,稱“角黍”。由于各地飲食習慣的不同,粽形成了南北風味;從口味上分,粽子有咸粽和甜粽兩大類。

  放紙鳶

  紙鳶,在竹篾等骨架上糊上紙或絹,拉著系在上面的長線,趁著風勢可以放上天空,屬于一種單純利用空氣動力的飛行器。在中國南方一帶,端午節兒童放紙鳶稱為“放殃”。

【端午節是幾月幾日】相關文章:

端午節是幾月幾日11-02

冬至是幾月幾日_冬至是幾月幾日農歷10-14

2023年端午節是幾月幾日06-08

冬至是幾月幾日12-24

2023年端午節是幾月幾日放假06-15

除夕是幾月幾日201812-15

除夕是農歷幾月幾日10-11

幾月幾日是寒衣節10-20

今年處暑是幾月幾日10-25

主站蜘蛛池模板: 97干婷婷 | 啪啪亚洲| 成年人网站在线观看免费 | 97人人射| 欧美日韩一区二区在线视频 | 中文字幕精品在线视频 | 婷婷成人综合 | 2018天天夜夜 | 天天插天天操 | 怡红院美国十次成人影院 | 欧美日韩国产高清视频 | 欧美成a人免费观看 | 久久久亚洲国产精品主播 | 久草欧美视频 | 波多野结衣一区二区三区高清在线 | 男人使劲桶女人下面动态图片 | 成视频年人黄网站免费视频 | 又黄又爽又色视频 | 1024手机基地在线看手机 | 成人亚洲综合 | 免费看特黄特黄欧美大片 | 免费国产午夜在线观看 | 成人网18免费视频 | 女性一级全黄生活片在线播放 | 国产亚洲精品国产福利在线观看 | 69堂午夜精品视频在线 | 国产区一二三四区2021 | 亚洲天天综合网 | 插曲的痛一卡二卡三卡 | 97菊爱网 | 欧美日韩伦理 | 日韩欧美h | 国产成人精品日本亚洲语音2 | 男人女人真曰批视频大全免费观看 | 黄色 在线| 日韩精品欧美在线 | 1204手机在线观看免费高清 | 一级午夜a毛片免费视频 | 狠狠做五月深爱婷婷天天综合 |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视频 | 欧美日韩精品一区二区免费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