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傳統節日的作文11篇(經典)
在平時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說到作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作文根據寫作時限的不同可以分為限時作文和非限時作文。你知道作文怎樣才能寫的好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關于傳統節日的作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關于傳統節日的作文1
春節,不但是一個吉祥如意的喜慶日子,還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但是,我還是最喜歡那熱熱鬧鬧的除夕。
除夕夜是最歡快的的時候。大街小巷張燈結彩,人們笑語不絕。當新年的鐘聲準時敲響時,瞬間,五顏六色的禮花綻放在空中,那一顆顆導彈似的“沖天炮”也沖上云霄,那聲音真是震耳欲聾、響徹天穹!禮花千姿百態,有的像銀蛇狂舞,有的似點綴著美麗流蘇的綠絨大傘,有的如孔雀那五彩斑斕的羽毛,有的像綻放的花朵兒……火樹銀花不夜天,它們把城市裝點的絢麗多彩。我那淘氣的弟弟點響爆竹,在噼里啪啦聲中載歌載舞!每個人的臉上都蕩漾著幸福甜蜜的笑容。這真是“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啊!那時,心中就盼望著自己以后的日子也像這噼里啪啦的鞭炮聲一樣紅紅火火,亮亮堂堂!
年夜飯端上桌,哇,真是一頓豐盛的.美味佳肴啊!空氣中不僅混合著食物的香氣,還飽含著其樂融融的家的味道。肚子已經吃個半飽,可團圓飯的壓軸菜——水餃端上來了。有韭菜豆腐的,有雞蛋蝦仁的,有芹菜肉的,有白菜粉條的……這么多美味的餃子,看得就讓人垂涎三尺!弟弟更是迫不及待地想吞到“大布袋”里去了,急得抓耳撓腮,口水“飛流直下三千尺”,讓人笑得前仰后合。
當然了,春節,不僅僅是大家在一起吃喝玩樂,更重要的是體現了我們國家的一種民族精神。它融入的是一種親情,一種對美好的生活的追求以及人與人之間的和諧安寧。
關于傳統節日的作文2
我們中華民族有著悠久的歷史文化,有許多特別的傳統節日,它們都有著不同的意義。
清明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它大約始于周代,已有兩千五百多年的歷史了。清明是一個重要的.節氣,到了清明氣溫會增高,這是人們耕種莊稼的季節。俗話說:“清明前后,種瓜點豆。”農民伯伯們根據這句諺語來耕種莊稼。清明節和寒食節很接近,寒食節這一天禁火掃墓,但漸漸地,人們就把兩個節日合二為一了。寒食節也是清明節的別稱,那天的習俗是不動火,吃涼食。
清明節的活動挺多。"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清明前后,爸爸會帶我去掃墓。聽說,人們會以祭祀的方式緬懷去世的親人。祭祀時還要準備蠟燭、冥紙、小元寶……這些東西擺好了之后還要燒掉。接著爸爸讓我跪下磕頭,我會對長輩說一些祝福的話:“希望我的學習成績能越來越好,也希望爸爸媽媽能身體健康。”不僅如此,爸爸在旁邊還會說一些最近家里發生的瑣事呢!有些地方人們還會鏟一些新土蓋在墳墓上面。人們通過這樣的方式紀念過世的親人,表示對親人的懷念,同時也在教育孩子學會文化傳承。
悠久的歷史,豐富的文化,這是值得我們每個人驕傲的。
關于傳統節日的作文3
掃除茅舍滌塵器,一炷清香拜九宵……我一邊讀著戴復古的除夕,一邊等待著春節一家人團圓的時刻。
等待了好幾天,總算到了正月初一,也就是春節。一大早我就起床了,穿上新年的衣服,我趕緊往樓下跑,因為我昨天就答應爺爺幫她貼春聯,到了樓下就看到了忙碌的身影,爺爺看到我來了就馬上招呼我過去,我一會兒幫爺爺拿膠水,一會兒幫爺爺遞春聯,忙得團團轉。這時哥哥和姐姐正好來了,他們一下車就看了我幫爺爺貼的春聯直夸我做得很棒!
累了一上午餓得,我肚子呱呱叫一上樓我就聞到了午飯的香味,我狼吞虎咽的吃了兩口就跑去找哥哥姐姐玩了,我一會兒陪哥哥看電視,一會兒和姐姐玩電腦游戲正當我玩得不亦樂乎的時候奶奶叫我們過去幫忙做年夜飯了,我和姐姐洗菜哥哥在幫忙切菜,我們仨分工明確不一會兒一頓豐盛的年夜飯就完成了,有紅燒大黃魚,芹菜餃子,清蒸螃蟹,油悶大蝦……全是我們愛吃的食物,大家吃的'津津有味,開心極了!
春節是中國人團圓的大日子,爺爺教會了我貼春聯,我還學會了幫奶奶做飯,幫助家人,團結友愛,讓我懂得了家和萬事興,愿每年的春節家人們都其樂融融,和和美美!
關于傳統節日的作文4
中國有許多的傳統節日,我最喜歡春節。因為春節十分的熱鬧,而且我覺得在這新的一年里,小孩子們才是最開心的,他們一聽到春節來了,臉上就洋溢著喜悅的笑容。
在大年三十的前一天,我的家人們就開始忙著準備食材,來迎接新的一年的到來。在這喜氣洋洋的春節里,我跟著公公、婆婆還學會了不少本領呢!公公先教我貼春聯,貼春聯是要用漿糊來固定位置,然后再貼橫聯,再貼左右兩邊,這樣春聯就貼好了。
接下來,包餃子是我們家一起動手來做的。婆婆先教我和面,首先把兩碗面粉和半碗水倒進一個盆子里,然后再用手把它們攪拌均勻揉成面團。我又著急又興奮,結果弄得滿手滿臉都是面粉,像個小雪人,姐姐在旁邊看著我哈哈大笑。我和姐姐把軟軟的面團放在桌子上,搓一搓、揉一揉,讓它變成一根又細又長的小面條,用手捏下大小差不多的小面團,再用搟面杖搟成圓圓的餃子皮。經過一道道的'步驟,我們大家終于可以包餃子了,婆婆叫我先把餃子皮放在手心上,把肉餡放在餃子皮的中間,然后把餃子皮對折在中間按一下,再從兩邊一點一點用力捏,這樣美味的餃子就成功包好了。小小的餃子并不聽話,一會兒肉餡冒出來了,一會兒皮又捏破了,忙活了半天,餃子終于一個一個都包好了,意味著新的一年喜慶團圓,吉祥如意。
晚上,全家人圍坐在一起,吃著團圓飯,歡聲笑語不斷。大家都沉浸在幸福之中,愉快的一天就過完了。
關于傳統節日的作文5
清明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也是非常重要的祭祀節。每逢這時,家家都要帶上酒食果品,紙錢等物品到墳墓,將食物供祭在親人墓前,再將紙錢焚化,為墓地培上新土,折幾枝嫩綠的新枝插在墳上,然后叩頭行禮祭拜。
今天是清明節,母親領這我來到墳前,那里的大大小小的墓地豎著。看著那樣多的墓地,心中感覺不勝復雜,這部分墓中的人愛過,恨過,累過,得意過,失意過,而今只有一塊塊石碑躲在雜草中敘述這他的光榮與淚水。不一會,走著,走著,就到了姥爺的墳前,墳上刻著一個個名字,上面也有我的'。我蹲了下來,輕輕地愛撫那塊冷冰冰的石碑。回想起以前,姥爺雖然是一位平凡的不可以在平凡的人,但他是一位助人為樂,有一顆善良的心。他過去當過兵,還有一顆堅強的心,不屈不撓的意志。
姥爺還很喜歡給我講那些大道理,雖然我聽不大懂,但我還是一個勁的點頭。由于我知曉姥爺都是為了我好,為了我將來有出息。可現在姥爺走了,只留下了一張毫無表情的照片,和一塊冷冰冰的石碑。
想著,想著,母親已經吧紙錢燒掉了,把香遞給了我。在默默的禱告中,我再一次的細想,不知先人感受的我,不知曉黃土下的祖人會喜歡如此的氛圍嗎?
一滴雨珠滴在我的手背上,日漸的雨下大了。我也該回家了。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
這不愧是大家中華民族的一種傳統節日啊!是那樣耐人尋味,不同一般!
關于傳統節日的作文6
清明節是一個緬懷先輩的節日,很多英烈們的事跡令人留戀,令人悲嘆,令人振奮,當他們入土為安的時候,他們的故事就永遠告終了,剩下的只有讓我們懷念了!
據我所知,每年的.4月5日是我國的傳統節日。春秋時期,流亡在別國的公子重耳,好幾天沒吃東西了,這時,重耳身邊一位臣民介子推偷偷地從大腿上割下一塊肉給重耳,重耳得知后對介子推十分感謝,回國登基后,重耳竟把功勞最大的介子推給忘記了,介子推卻沒有計較,而是回老家去了。直到后來,重耳才想起來了介子推。他想請介子推入朝為官,可介子推拒絕了。于是他放火點山,以為可以逼介子推走出來,結果發現介子推和老母親已死在一棵柳樹下。重耳悲傷之余把這棵柳樹稱為“清明柳”,又把這一天定為寒食節,這一整天都不允許生火,只能吃前一天煮好的冷食,后來又和清明節合為一體就形成了今天的清明節。
清明節還有“清明前后,種瓜種豆”,“植樹造林,莫過清明”的農諺。
清明節還是一個富有詩意的節日,唐朝大詩人杜牧寫的《清明》,“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這首詩寫出了清明節特有的悲傷、懷念的氣氛。
每到清明節,你會緬懷誰呢?
關于傳統節日的作文7
4月5日清明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每當到了這個節日我都會想起杜牧寫的《清明》這首詩: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這一天全國人民都要去給自己去世的親人掃墓。家人要團聚,或祭祖掃墓,或踏青春游。
這一天外公外婆帶我去給去世的`太公掃墓,還提著香燭和紙錢去,外公還買了一束鮮花。我們懷著哀傷的心情把鮮花放在太公的墓前。看著去世太公的相片,我和外婆不由自主地流下了眼淚,外婆告訴我太公是個慈祥的人。外公用紅漆把太公墓碑上的字又重新描了一遍。我在心里默默地告訴太公:我已經長大了,要是你現在還活著,我一定會孝敬您的。
我還看見旁邊有人在燒紙錢,還有人在哭泣。這時外婆也開始燒紙錢,我就連忙跑過去幫外婆燒紙錢。燒完紙錢,我們一起在太公墳墓前深深地鞠了一個躬說:讓太公在天之靈保佑我們一家平平安安,和和睦睦。
清明節,是我國傳統節日,是紀念逝去的親人的節日。清明節時,許多人會懷著思念的心情去上墳,表達對親人的懷念。
關于傳統節日的作文8
中國的傳統節日豐富多彩,今天我就講一講中國的節日。
正月初一是春節,吃餃子,放鞭炮;正月十五元宵節,吃湯圓,賞花燈,猜燈謎;二十四節氣中的清明節,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八月十五中秋節,是家人團圓,一起吃團圓飯的日子……
我重點說一說春節吧!春節是一年中的第一個節日。人們就在自己家里先放炮竹后吃餃子。為什么要吃餃子呢?因為人們感覺冬天太冷了,中國人為了不讓刺骨的寒風凍掉耳朵,就吃和耳朵長得很相似的食物——餃子。那為什么吃和耳朵相似的東西呢?可能是人們以為吃下去的“耳朵”可以當自己的腦袋上的.那個耳朵的“備用品”。哈哈,你知道什么意思了吧!那又為什么要放炮竹呢?我聽我爺爺說,古時候有一個怪獸,古人給他起了一個名字叫“年”,為什么呢?因為它只有過年時才來。“年”非常厲害,只要看見人就吃。人們又打不過它,只好躲在房子里。可是有一次過年,一個小女孩兒淘氣的拿了一個炮竹出來了,“年”正好看見她,就想撲過來吃了這個女孩兒,這個女孩兒因為緊張而不小心點燃了炮竹,又不自主的向“年”丟去,只見“年”打了一個冷顫,等炮竹爆炸了,“年”就嚇得后退了幾十丈遠。一會兒“年”又回來了,旁邊的人把這一幕看在眼里就都放起炮竹來,把“年”嚇的飛跑出去,所以以后只要過年就會放炮竹。
中國傳統節日就是這么豐富。咦!你們有沒有發現中國的每一個節日都少不了吃?
關于傳統節日的作文9
三人看日落,花前與柳畔,大家知道這句謎語的謎底嗎?哈哈,是春節啦!在中國傳統節日中,我最喜歡春節了。
傳說,在古代,有一種名叫年的怪獸,每到大年初一,都會到處吃人,人們都拿它沒辦法。有一年,來了一位身穿紅袍的老爺爺,他在家家戶戶的門前都掛上紅燈籠,貼上春聯,在年來的時候,就開始放煙花爆竹,嚇跑年獸,就這樣,人們把這一天稱為春節,一只流傳到現在。
在春節,我最喜歡和家人們一起吃團年飯了。
客人還沒有來,媽媽就在廚房里忙開了,媽媽把胡蘿卜切成絲兒,蔥、姜、蒜切成碎末備用。然后,把排骨切成段,看著都好好吃呀!可是,這些都還是半成品呢!我只好回到客廳里,緊緊地等著。
才燒好了,媽媽把可口的飯菜端到餐桌上,我聞到飯香,一骨碌地跑到餐桌旁,爸爸卻說:還要祭亡人呢!哦!
爸爸拿來一沓黃紙,放在一個盆里,點燃后,媽媽端來一小碗米飯,然后,對著盆好像在說什么,祭拜結束后,就可以吃飯啦!耶!我高興地差點跳起來。
這些可都是我家大廚的拿手菜,有肥而不膩的紅燒肉,有金燦燦的南瓜餅,有熱氣騰騰的.羊肉火鍋……嘖嘖嘖!好美味呀!餐桌上大人們談論著過去一年事業上的收獲,孩子們也談論著學業上的進步。吃完飯后,長輩們給我們壓歲錢,然后自己偷偷地數,別提有多開心了!
我愛春節!
關于傳統節日的作文10
中國的傳統節日有很多,都是傳承了幾千年的。有春節,有象征豐收與團圓的中秋節,還有掃墓祭祖、踏青郊游的清明節,有紀念我國偉大詩人屈原的端午節……,我最喜歡的還是端午節。
農歷五月初五是端午節,是中國四大傳統節日之一。據說端午節的由來是:戰國時期,一個叫屈原的人不愿隨波逐流。公元前278年5月5日,他抱石跳河自殺。附近群眾得知消息后,紛紛劃船救屈原,但沒有屈原的影子。為了不讓偉大詩人屈原的身體被湖底的.魚吃掉,人們用艾葉包起飯團扔給魚。因此,粽子逐漸成為傳統食品。
端午節期間,許多地方都有賽龍舟的習俗。龍舟賽開始時,鞭炮、鼓、鑼、水一起響,選手們一起喊口號,沿海群眾一起喊口號,看龍舟賽的聲音,歡呼的聲音,喊口號的聲音,歡笑的聲音,交匯在一起,震耳欲聾。賽龍舟是端午節最具特色的活動。端午節里的聲音是洪亮的,端午節是用喧鬧和興奮來安慰我國偉大的詩人——屈原。屈原作為偉大的詩人,他一生為國家和人民奮斗,他也是一位孤獨的學者,應該在聲音的世界中得到平衡,在喧囂的氛圍中得到回報。
中國的傳統節日,各具特色,傳承了中華民族幾千年的精神,是我國的文華瑰寶。在漫長悠遠的歷史長河里,仿若一根風雨不蝕,亙古不朽的碩大紅飄帶,維系著泱泱華夏的繁衍生息,連結著百姓的幸福與苦難。
關于傳統節日的作文11
農歷的正月十五,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元宵節。正月為元月,古人稱夜為“宵”,而十五又是一年中的第一個月圓之夜,所以稱正月十五為元宵節,又稱為“上元節”。按我們民間傳統,在一元復始,大地回春的節日夜晚,天上明月高懸,地上彩燈萬盞;人們觀燈,猜燈謎。吃湯圓象征家庭像月圓一樣團圓,也寄托了人們對未來生活的美好愿望。
傳說在很久以前,世上風調雨順、五谷豐登,老百姓豐衣足食、安居樂業。突然災難降臨、城內洪水泛濫,城外田地干旱,原來是王母娘娘請玉帝去赴宴,玉帝喝酒喝得酩酊大醉回宮辦事,于是把雨簿寫錯了,本應是城外雨五分,城內雨三分,玉帝給寫反了。青龍得知原因,便偷偷地里溜到天宮,改了雨簿,這樣世上又慢慢恢復了本來面目。玉帝酒醒后,也發現寫錯了雨簿,但本想改正,又怕重臣說自己做事不慎重,只好將錯就錯。后來玉帝發現自己的'雨簿被改過,不由心中大怒,派丞相來到人間殺了青龍。青龍被丞相殺了后,變成一只神鳥,在玉帝殿外喊冤,玉帝心中感到慚愧,便下書要黃帝向百姓傳令,要紀念為民除害的青龍。每年春節,人們都要敲鑼打鼓,耍龍舞獅幾年青龍,慶祝元宵節。
【傳統節日的作文】相關文章:
傳統節日的作文12-17
(精選)傳統節日作文07-04
傳統節日作文(精選)07-05
(精選)傳統節日作文07-05
傳統節日作文06-12
【經典】傳統節日作文08-27
傳統節日作文(經典)08-27
傳統節日作文【經典】08-30
傳統節日作文[經典]09-01
(經典)傳統節日作文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