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校本教材編寫總結
總結是指對某一階段的工作、學習或思想中的經驗或情況加以總結和概括的書面材料,它可以給我們下一階段的學習和工作生活做指導,為此要我們寫一份總結。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寫總結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校本教材編寫總結,歡迎閱讀與收藏。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已經從輿論宣傳的春雷陣陣發展到實質操作的百花齊放,校本教研好比肥沃的土壤,在園丁們的辛勤栽培與灌溉下,培植出無數奇花異葩。鼎屏四小的校本之花也順應而開了。現將我校校本教材的編寫做以下總結:
一、校本課程開發實施背景: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滾滾大潮猛烈沖擊著小學教學管理的陳腐體系,多年來我們一直奉行的教學常規管理,導致不少教師頻抄教案,甚至課后補寫教案應付檢查,以至于本應為教學提供服務的教案,卻成了教師的累贅,出現這樣的狀況,教導處、教科室從備課管理中尋找問題的癥結所在。正當我們處于迷惘之時,恰逢教育局強力推進有效教學,大力提倡自主學習,積極推崇“先學后教,當堂訓練”教學模式,也巧借我校教研熱情高漲之勢,我們倡導“變一個腦袋思考問題為多個腦袋研究問題”,把教師的個人智慧、經驗和思想轉化為集體的財富,于是我們用“導學案”取代“教案”。根據我校實情,我們采用“個體備課—形成導學案—集體備課—一度教學—課后反思—再度備課—深度反思—形成經驗”的模式備課。本次“導學案”就是在以上背景之下形成的。
鼎屏鎮第四小學是一所飛躍發展的新星學校,堅決落實“讓學生享有金色童年”的辦學理念,校本教研做到了“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人優我創”。
緊密圍繞學校發展規劃和龍頭課題研究,校本教育又一特色——陶藝教學已初步形成。
二、校本課程開發實施過程:
(一)加強組織管理,夯實校本課程建設基礎
1、立足實際、制定規劃
圍繞學校“讓學生享有金色童年””的辦學理念,緊密圍繞學校發展規劃和龍頭課題研從學校實際出發,制定“在學校課程建設過程中進行高效教學”校本課程建設實施草案,并通過教師座談會等形式廣泛聽取意見建議,在此基礎上修訂并通過實施方案,使此項實施方案目標明確、思路清晰、舉措具體,得到普遍認同。
2、建章立制、發揮職能
圍繞校本課程建設方案實施,學校建立相應的保障措施和調控機制。由正副校長、行政辦公室、教導處、教科室、各學科組相關人員分別組成研究領導小組和工作推進小組,負責教材的統籌規劃和操作部署。以目標管理體系為主要管理模式,在研究領導小組領導下,圍繞總目標分工協作,制定分目標及措施的推進細則,做到責、權統一,有序推進。通過引導全體教職工共同參與討論、完善素質教育項目實施的規章制度,充分發揮學校各部門的職能和全員參與的積極性,努力實現組織發展目標和個人發展
目標相整合。每學期邀請有關專家來校作本項目專題指導,并充分發揮研究領導小組、骨干教師作用,組織專題研討與交流。
3、動態管理、不斷完善
本著一切從實際出發的原則,關注校本課程建設過程中發生的新情況和存在問題,根據實際需要,不斷調整、完善目標與方案,動態管理過程中注重科學性和操作性,以有利于方案有效推進。有效的組織管理,使項目引領學校整體發展,激勵全體師生員工,并貫穿于學校教育教學工作中。
三、校本課程實施成果
1、校本課程開發
(1)語數校本課程
我校作為一所飛躍發展的新星學校,積累了豐富的語文數學教學實踐經驗。把所有的語文數學教材進行模式化處理,以此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撰寫出語文數學校本教材《導學案》二十四冊。由專家、全體語文教師和學生共同參與開發,專家引領之下,突出傳承性、系統性、實踐性、實效性,采取實踐——開發——驗證——調整——再開發——再實踐的操作模式。語數教材按照學生年齡特點分成一——六年級上下冊共二十四冊。
(2)陶藝教學課程
我校將以往校本陶藝教學內容有機整合,建構了以“樂此不疲,陶情怡性”為宗旨的《樂陶》陶藝校本教材框架。整體思考各年段陶藝教學校本教材內容,并研究教材的可操作性和實效性。我在研究陶藝教學、為校本教材疏通經脈的同時,盡量注重教材結構與體系基本遵循由簡到繁、由淺入深,由感覺體驗到理性認識的發展順序。在不損害學習者興趣的前提下,兼顧課與課之間,冊與冊之間的經緯結構關系。
我校于20xx年9月在學校正式成立陶藝第二課堂,分別建立陶藝工作室、陶藝展覽室,陶藝設備逐年完善,這給學校的第二課堂注入了一股新的活力。編寫出了效果好、質量高、圖文并茂、符合學生認知規律的陶藝教學教材,在短時間內容易使學生獲得成就感。經過一年多的教學嘗試,摸索了一些教學方法,也積累了一些教學經驗。學校對此的開發和實施尤其重視,配備了專職的校本課教師。他們在教學過程中,根據本校學生的現狀,積極探索,大膽實踐,廣泛搜集資料,在校領導的大力支持和廣大教師不懈的努力下,創編出了一套適合我校語數以及陶藝課堂教學、又能提高學生素質的教材,供我校一至六年級使用。
通過以上規范的操作程序,確保了教材編寫過程的有序和教材編寫的質量。在師生共同努力下,至今學校已開發完成的校本教材總計25本。其中包括語文1——6年級校本課程:《導學案》12本,數學1——6年級校本課程:《導學案》12本;陶藝校本課程:《樂陶》1本。
四、校本課程實施困惑與思考
在校本課程開發、實施過程中,我們在不斷總結經驗的基礎上客觀分析現狀,并努力尋找突破口,賦予新的發展內涵。學校下階段將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重點研究和突破。
(一)繼續深化“先學后教,當堂訓練”課堂教學模式的實踐研究,使之形成系列、形成特色、更富實效。
(二)繼續完善自主教育課程體系建設。在根據學生發展實際現狀,不斷修訂、完善自主教育目標體系的基礎上,調整自主教育課程建設方案,使之更具針對性、體現層次性、確保有效性。
(三)繼續關注學生的個別差異。尤其是面對學校中外來務工人員子女比例不斷上升的現狀,如何針對具有文化差異的學生設置相關個別化的課程,滿足他們的成長需求,真正體現教育公平。
今天的綠意蔥蘢一定會有將來的碩果累累,我校相信天道酬勤。“不需揚鞭自奮蹄”,種瓜得瓜,種豆得豆,再接再厲,躬耕不輟,因為,我校校本教研是——一朵越開越嬌艷的希望之花
【校本教材編寫總結】相關文章:
教材編寫協議09-10
教材編寫心得體會03-17
百靈小學養成教育校本教材編寫方案范文12-16
校本教材讀物排查方案11-26
特殊教育《大學語文》教材編寫探究論文12-14
人教版高中語文選修教材編寫評析論文12-14
校本教材讀物排查方案(通用5篇)11-26
一年級數學教材編寫問題探析論文12-14
小學教材總結0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