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感動中國航天人物事跡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中國航天人物事跡
在平平淡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總少不了要接觸或使用事跡吧,事跡可以起到宣傳典型人物、引導良好風氣的作用。那么相關的事跡到底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中國航天人物事跡,歡迎大家分享。
中國航天人物事跡1
王亞平就讀的中學是煙臺第二十三中學,就在鎮政府旁邊。記者來到中學時,值班門衛感嘆地說:“哎呀,今年秋天就沒有二十三中了。”原來,根據當地教育部門規劃,張格莊鎮包括煙臺二十三中在內的6所中學,在今年秋季開學后,將合并為崇文中學。現在的二十三中校址,將成為新的.張格莊小學校址,鎮里原有的多個小學將合并于此。
幾經尋找,打聽到王亞平的初中班主任曹美娜。此時曹老師已經離開中學,在區政府部門任職。說起學生,曹美娜透著自豪:“我當時教語文,王亞平正好是我的語文課代表。那時候班里50多個學生,男生略多些。王亞平的語文成績很好,而且讓我印象很深的是,她別的課目也都很好,很全面,每個學期都是班里前幾名。難得的是,別看她是女孩兒,體育成績也很好,每次開運動會,她都是運動員,跑長跑的。”
二十三中一位老師說得實在:“王亞平就是一個普普通通的農村孩子,她讀書時并沒有太多特別之處,家庭條件也非常一般。這恰恰說明,她完全是靠自己的努力,干出了不平凡的事。”
中國航天人物事跡2
在張格莊一處山坡上,坐落著張格莊中心完小。王云然曾是張格莊完小的校長,記者輾轉見到她時,她和丈夫剛剛騎著電動三輪車摘櫻桃回來。王云然告訴記者,當時她是王亞平隔壁班的班主任。由于兩家還算近,所以王亞平入學前,她們就認識。
“每次學校組織活動和比賽,都能看到王亞平。她從小就挺活潑,學習好,那時候老師們在課后也會談論起她。”王云然說。20xx年,王亞平回家鄉擺喜宴,新郎是兄弟部隊的飛行員。那一次,王云然也去了。經過那么多年,她坦言“王亞平變化不大”。
據記者打聽,當年教過王亞平的`老師,大部分都搬到了福山區,難以尋找。但在村民的指引下,記者找到了張格莊完小老師王智興的家。王智興曾在張格莊小學做體育老師。他告訴記者:“這孩子身體素質好,有毅力,從小跑長跑。”據他介紹,王亞平多次參加學校、縣區的運動會,都是參加長跑項目,直到高中。從小到大都是校隊的。
中國航天人物事跡3
自神舟十二號載人航天飛船任務完成之后,三名航天員回到了離別三個月的祖國。才過不久,神舟十三號載人航天飛船升空了。
翟志剛,王亞平,葉光富三人擔任神舟十三號載人航天飛船宇航員。在20xx年10月16日凌晨,神舟十三號火箭發射了。可惜我沒有及時觀看直播,今天下午在課上,老師讓我們看了神舟十三號載人航天飛船發射過程,首先就是三位宇航員身穿宇航服坐上大巴車,向航空基地駛去,大巴車前還有交警騎著摩托車保駕護航。到了航空基地,三位宇航員進入了火箭,緊接著,話筒傳來了“十,九,八……”每一個數字都十分激動人心,最后聽到了“點火”。隨后,火箭的底座噴出了紅色的火焰,煙塵向四處擴散,火箭也騰空而起,像一只穿云箭直插云霄,場面十分震撼,之后各個助推器也是分離了,神舟十三號也是發射成功。
本來神舟十二號的三名宇航員在太空中呆了三個月,這本讓我很吃驚。但沒想到這次神舟十三號的三名宇航員將要在太空中呆上半年,更是讓我驚訝。他們為了給國家做貢獻,放棄了和家人在一起的六個月時間,很讓人敬佩。自東方紅一號升空成功后,中國在航天事業接連取得重大發展,這一個個成功都是由無數個科學家們廢寢忘食,努力奮斗,用無數汗水換來的。
據說神舟十四號已經準備就緒,隨時可以升空,不得不說,祖國的.。速度真是太快了,火箭是一個接一個的升上天空。
中國航天人物事跡4
據了解,王亞平小時候想當醫生、當律師,從沒想過當飛行員。1997年8月,王亞平17歲那年,正當她還在為高考做復習準備時,突然聽說學校來招女飛行員了。由于王亞平是校隊的,體育成績好,大家都鼓動她去試一試。王亞平抱著試一試的心理,參加了第一次體檢,誰料一路過關斬將,順利通過層層體檢。高考分數出來以后,她順利收到了長春飛行學院的錄取通知書,從此與藍天結下不解之緣。
1998年9月,王亞平第一次坐飛機上天。不過,第一次上天就要往下跳——因為這是跳傘訓練。在飛行學院,她熟練掌握了4種機型的'駕駛。招飛中心原主任程學哲回憶說,王亞平“聰明、活潑、要強,在各種模擬考試中體現出特別的聰慧和靈氣”。
實際上,王亞平在成為第一批女航天員之前,作為女飛行員,多次參與各地的抗災救災任務。2007年4月,王亞平在重慶執行人工降雨飛行,重慶媒體推出《美女飛行員“大鬧天空”增雨》的報道。2009年2月11日,她在山東濰坊執行人工增雨任務,新華社播發了她坐在飛機駕駛艙內的圖片新聞。和其他幾位神秘的航天員相比,王亞平是最早與讀者見面的一位。
中國航天人物事跡5
中國航天事業功勛人物:任新民、黃緯祿、屠守鍔
人物簡介:任新民(1915.12.05-20xx.02.12),航天技術與液體火箭發動機技術專家。1915年12月5日生于安徽寧國。1940年畢業于重慶軍政部兵工學校大學部。1945年后獲美國密執安大學研究院碩士學位和博士學位。1980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學部委員)。20xx年2月12日在北京逝世,享年102歲。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公司研究員和高級技術顧問,總裝備部科技委顧問。曾任南京華東軍區軍事科學研究室研究員、哈爾濱軍事工程學院教授、國防部五院總體室主任及液體火箭發動機設計部主任、一分院副院長兼液體火箭發動機研究所所長、第七機械工業部副部長、航天工業部科技委主任、航空航天工業部高級技術顧問等。領導和參加了第一個自行設計的液體中近程彈道式地地導彈液體火箭發動機的研制;領導組織了中程、中遠程、遠程液體彈道式地地導彈液體火箭發動機的研制、試驗;向太平洋預定海域發射遠程彈道式導彈的飛行實驗,任首區總指揮;組織研制“長征1號”運載火箭;組織氫氧發動機、“長征3號”運載火箭和整個通信衛星工程的研制試驗;領導組織了用“長征3號”運載火箭把“亞洲一號”通信衛星送入地球同步轉移軌道;擔任“風云一號”氣象衛星總工程師等。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特等獎2項、求是基金杰出科學家獎,獲中國載人航天工作突出貢獻者功勛獎章、“兩彈一星”功勛獎章等。
人物簡介:黃緯祿(1916.12.18-20xx.11.23),自動控制專家。1916年12月18日生于安徽蕪湖。1940年畢業于中央大學電機系。1947年獲英國倫敦大學帝國學院碩士學位。中國航天工業總公司高級技術顧問、二院技術總顧問。1991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學部委員)。20xx年11月23日,因病逝世,享年95歲。
1957年后主持液體戰略導彈控制系統試制及改型設計,解決了遠程多級火箭液體晃動、彈性彈體穩定、級間分離及各種制導、穩定方案的理論和工程技術問題;20世紀70年代后主持研制潛地和地地固體機動戰略導彈獲得成功,突破了水下發射、三軸穩定平臺在運動基座上的調平及瞄準、導彈設計諸元的適時計算和裝訂、陸上機動車的研制發射等系列關鍵技術。
功勛人物:屠守鍔
人物簡介:屠守鍔(1917.12.05-20xx.12.15),火箭總體設計專家。1917年12月5日生于浙江吳興。1940年畢業于清華大學航空系。1943年獲美國麻省理工學院航空系碩士學位。1991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學部委員)。20xx年12月15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5歲。
中國航天工業總公司研究員、高級技術顧問。曾任西南聯大副教授、清華大學教授、北京航空學院教授、國防部第五研究院室主任、七機部第一研究院副院長和科技委主任、航空航天部高級顧問等。中國導彈與航天技術的開拓者之一。領導參加地空導彈初期試制,任副總設計師;研制液體彈道式地地中近程導彈、中程導彈,任總設計師;研制洲際導彈和長征2號運載火箭,任總設計師。榮立航天部一等功,獲求是基金杰出科學家獎、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特等獎,1999年榮獲“兩彈一星”功勛獎章。
航天事業偉大人物事跡翟志剛、劉伯明、景海鵬
歷生死考驗而不辭。追夢之路,從來不缺少挫折與挑戰,甚至要經歷生死考驗。
20xx年9月25日,翟志剛、劉伯明、景海鵬搭乘神舟七號飛船,踏上飛天之旅。他們花費近兩天時間完成了在軌準備工作,9月27日,翟志剛打開了飛船艙門,在太空邁出了中國人的第一步,成為世界上第354個出艙行走的航天員。
突然,軌道艙里響起急促的警報:“軌道艙火災!軌道艙火災!”聲音被設置為女中音,在天地兩端聽來卻驚心動魄。翟志剛事后回憶,當時覺得自己的頭發一下豎了起來。
值守在返回艙里的景海鵬一面檢查系統,一面跟劉伯明判斷排障,同時向地面發出了報告。
劉伯明一時也搞不清狀況,但他做了決定。在地面飛控大廳里,工作人員聽到了航天員的對話:
劉伯明:堅持,反正任務我們繼續。
翟志剛:明白。
劉伯明:著火我們也來不及了,不管了。
翟志剛:成!
按計劃,翟志剛出艙后要先把固定在艙外的一件空間科學實驗樣品取回艙內,而劉伯明調整了步驟,直接將國旗遞了出去。通過電視信號,全世界觀眾見證了這面由科技人員繡織而成的五星紅旗在太空飄揚。
經確認,這是一次有驚無險的誤報。返回后,三名航天員道出了當時的想法:“如果回不來了,就把這舞動國旗的畫面,作為我們的永別吧。”
從楊利偉只身探天到景海鵬三上太空,17年來,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實現了從無人飛行到載人飛行、從一人一天到多人多天、從空間出艙到交會對接、從單船飛行到組合體穩定運行等一系列重大跨越。20xx年,天舟一號貨運飛船飛行任務取得圓滿成功,將中國載人航天工程推進至“空間站時代”,第三批航天員選拔工作也已啟動。按計劃,中國空間站將于20xx年前后完成在軌組裝建造。同時,這也是一個持有合作和開放態度的人類太空之家。
20xx年1月4日,在中國人民解放軍航天員大隊成立20周年之際,11名曾經出征太空的中國航天員在北京航天城重溫入隊誓詞,表達為祖國載人航天事業拼搏奮進的信心斗志:“我自愿從事載人航天事業……英勇無畏,無私奉獻,不怕犧牲,甘愿為載人航天事業奮斗終身!”通往星辰大海,尚在征程之上。
航天成就商業航天快速崛起——中國首顆商用高分辨率遙感衛星發射成功
中國在進入21世紀后,商業航天開始快速崛起,并且成為60多年人類航天事業高速發展中的一大重要亮點,特別以Space X和藍色起源為代表的.新秀甚至成為攪動整個航天事業的''超級鯰魚''。中國是當之無愧的航天大國,同時孕育出了一批優秀的商業航天企業。
20xx年是中國商業航天不斷突破的一年。比如星際榮耀、藍箭航天、星河動力、九天微星等企業獲得了數億乃至十余億人民幣的巨額融資,不斷突破紀錄。
特別在業務領域,星河動力''谷神星一號''衛星首飛成功,且進入太陽同步軌道,長光衛星高分辨率對地觀測衛星星座進展迅速,銀河航天5G通信低軌衛星成功測試,天儀研究院等進入民用SAR衛星領域。值得一提的是,20xx年10月7日12時13分,中國航天事業迎來歷史性時刻,中國第一顆自主研發的商用高分辨率遙感衛星--"吉林一號"衛星系統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成功,這標志著我國航天遙感應用領域商業化、產業化發展邁出重要一步。
尤其在發展潛力方面,星際榮耀、藍箭航天等公司在不斷突破液氧甲烷火箭可復用發動機的試車進展,將于20xx年首次發射液體推進劑火箭,是中國商業航天的重大進展。星際榮耀成立于20xx年10月,總部位于北京。曾計劃為全球小衛星市場提供運載火箭發射服務解決方案,是國內最早一批的民營火箭公司。此前,星際榮耀已經完成了兩次亞軌道火箭的發射,為本次雙曲線一號遙一運載火箭入軌發射進行支撐。星際榮耀曾經在20xx中國國際大數據融合創新·人工智能全球大賽中獲得第一名,成為首個在人工智能全球大賽中進入決賽并奪得冠軍的航天企業。星際榮耀曾入選《麻省理工科技評論》20xx年“50家聰明的公司”(TR50)榜單。
北京藍箭空間科技有限公司是從事火箭研制和運營的民營企業,國際宇航聯合會(IAF)會員、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公司聚焦中小型商業航天應用市場,致力于研制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液體燃料火箭發動機及商業運載火箭,20xx年12月,藍箭航天的液氧甲烷火箭“可回收”神器——針栓式噴注器試車成功。意味著火箭發射從有去無回升級成可重復使用,火箭發射成本更低、效率更高。
商業航天的發展是一個長期的過程,美國航天70多年的發展,不但形成了發展商業航天完備的產業鏈,還培養了發展商業航天的人才技術儲備。
從1962年頒布了《國家通信衛星法》開始,到20xx年來頒布的《鼓勵私營航空航天競爭力與創業法》,美國商業航天今天的蓬勃發展,是半個多世紀不斷發展的結果。因此,中國的商業航天潛力巨大,大有可為,未來勢必有行業爆發的一天。上海航天技術研究院科技委秘書長曾經表示:截至20xx年末,中國總計在軌運行衛星約350顆,20xx年發射約80顆,其中微小衛星發射占比高達67.5%,商業衛星公司參與的衛星比重穩步增長。他保守估計,未來5年至10年中國的商業小衛星發射需求大于4000顆,商業衛星制造的需求呈現爆發式增長。
20xx年,天問一號抵達火星、天宮空間站將全面開建、長征火箭家族將繼續擴容(長六甲等)、數型民營火箭和衛星也將有新突破,讓我們共同期待中國航天超級20xx。
【中國航天人物事跡】相關文章:
感動中國航天人物事跡06-26
中國航天偉人的事跡07-07
敬業人物典型事跡10-21
榜樣人物事跡01-07
(精選)勵志人物事跡01-22
英雄人物的事跡05-28
勵志人物事跡10-18
優秀人物事跡06-03
時代楷模中國航天員英雄事跡0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