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故事
春節故事1
我很喜歡外公講故事,每一個故事都是那么妙趣橫生。但我最喜歡外公講他小時候過春節的故事。
那時候,外公家很窮。每次到快要過春節時,別人家又是殺豬又是殺雞,好不熱鬧。而外公家只是把一只瘦瘦的雞提前腌好,就這樣簡簡單單準備過春節。
聽外公說,小時候他也很期待春節。過春節時,小小的`桌子上擺著一盆雞湯,沒加作料,外公依然吃得很香。吃雞時,有個規矩,雞頭得讓老大吃,寓意在這新一年,老大能帶領好兄弟姐妹們。雞胸肉,最嫩的瘦肉,敬給父母吃,寓意今年過上好日子。而兩條雞腿就讓給最小的弟弟妹妹吃,寓意跑得跟雞一般快。他每次都吃雞頭,吃得日子一天比一天好。
大年初一外公更是喜歡。大年初一早上6點的時候,外祖父與外祖母就會帶著孩子們去田地里。得先選好一塊松軟肥沃的土地,沒雜草,沒小蟲。這個工作可不簡單,但外公最喜歡這個活動了。外公總是第一個拿好鋤頭,總是第一個找好地方的孩子。這時,外祖母就會把事先準備好的蒜苗拿出來栽種。“知道嗎,敏兒。我最喜歡媽媽栽蒜苗了,這一顆顆蒜苗見證了我的成長!蓖夤貞浀溃两谛腋V!班,我知道外公最喜歡栽蒜苗了。”
故事在繼續講著!鞍謺拔覀儙讉孩子的名字,喊一個名字,媽就栽一顆蒜苗,一會兒功夫就栽好了。對了,你知道為什么要栽蒜苗,而不是其他苗子嗎?”“不知道誒!薄斑@是因為蒜苗長得快,長得高。這蒜苗還有含義呢,它寓意著新的一年,孩子們長得快長得高長得健康!”“這蒜苗還有這么多講究。 薄皩Π。 蓖夤瘟斯挝业谋亲,沒有再講下去。
故事講完了,我還念念不忘。外公過春節真有趣,喝雞湯,栽蒜苗,真有意思!
春節故事2
清代文學家紀曉嵐自幼聰穎好學,興趣甚廣。他的私塾老師石先生是個非常古板的老學究,曉嵐對他很反感。一天曉嵐去喂養家雀,將磚墻挖一深洞,喂飽家雀后便將它送回洞內,堵上磚頭,以防飛走。后來,被石先生發現,便把家雀摔死,仍舊送回洞內堵好,并在墻上戲書一聯:
細羽家禽磚后死
當曉嵐再去喂家雀時,發現它已經死了。心里正在疑惑,忽見墻上有一對聯,他斷定這是石先生所為,于是續寫了下聯:
粗毛野獸石先生
石先生見了大為惱火,覺得曉嵐不該辱罵老師,于是手勢教鞭責問曉嵐。只見曉嵐從容不迫地解釋說:“我是按著先生的上聯套寫的`。有細必有粗,有羽必有毛,有家必有野,有禽 必有獸,有磚必有石,有后必有先,有死必有生。所以,我便寫
了粗毛野獸石先生,如不應這樣寫,請先生改寫一下吧。”
石先生捻著胡子想了半天,也沒有想出滿意的下聯,最后無可奈何地嘆了口氣,扔下教鞭,拂袖而去。
春節故事3
我最喜歡在春節時鬧,最喜歡過新年,人們在過年時,貼春聯,看春節聯歡晚會,放鞭炮,放煙花,吃火鍋……新年真熱鬧!春節聯歡晚會開始了,一家人準時地圍在電視機前,目不轉睛,精神集中,口里不時地跟著哼著,手里不時地跟著舞動著。晚會的節目豐富多彩,有相聲、小品、唱歌、跳舞、魔術……每一個節目都博得大家的稱贊,喝彩,笑聲。晚會接近尾聲,主持人高呼:“十、九、八……二、一”“當、當、當……”零點的鐘聲敲響了,新的一年開始了,每個人都會有一個新的開始,都會朝著自己的新目標前進。
我們共同祝福新年好,我許下了愿望,希望在新的一年里,我的成績能提高。大地成煙花和鞭炮聲的世界。哦,那幸福之花開在天上,開在地上,也開在人們的心里……啊!那煙花五彩繽紛,千姿百態,爭奇斗艷,把新年的夜空點綴成美麗的空中花園。這里的“紅牡丹”剛剛飛上天,那里的“穿天猴”又急著跳上天?,那邊的“閃電雷”,果然名不虛傳。它以閃電般的速度飛上天,又以雷鳴般的響聲爆炸了。瞧,這邊這個“金龍狂舞”也不甘示弱,彎彎曲曲地飛上天,以龍吟一般的聲音爆炸了。最精彩的非那邊的.“搖錢樹”莫屬了,只見它一炸開,里面就立刻閃出火花,越閃越大,慢慢現出一個樹形,一朵朵金色的火花從“樹”上擺落下來,“噢,發財嘍,發財嘍……”人們望著“搖錢樹”歡呼雀躍。
還有許多我叫不出名的出現在廣闊的天空中,有的像天女散花,一簇簇,一群群地沖上天空;有的像秋菊,月季花,萬紫千紅,千姿百態;有的紅似血,恰似紅梅;有的白如玉,酷似雪蓮……五光十色的禮花把天空照映得如同白晝。望著天空撒下的滴滴金雨,地面開出的朵朵銀花,我們拍著手跳著,笑著……我們的笑臉映著火光,顯得更加可愛。我喜歡新年,因為新年真熱鬧;我喜歡元宵節,因為元宵節真熱鬧;我喜歡中秋節,因為中秋節真熱鬧。所以各個節日才變得如此熱鬧。
春節故事4
在我國,買貼年畫以前是過年中的一項重要的習俗。年關將近的時候,無論是城市還是農村的集市,都有著熱熱氣騰騰的人氣。買年畫的攤販將五顏六色的`樣張掛在墻上,渲染著喜氣洋洋的節目氣氛,使不少人駐足觀賞,選購自己喜歡的畫張。
但是,關于年畫,在民間還有一個美麗的傳說。
很久以前,有一男子姓柳名振業,他孤苦一人靠耕耘度日。某年年底,他從武強南關集市上買回了一張武強年畫,上面畫有一個美貌女子,像真人一樣,當他遇有煩惱之事,看看畫便能解去憂愁。
忽一日,他發現鍋里有可口飯菜,還漿洗衣了衣服,并且天天如此。他為了弄清原因,經過多次窺探屋內情形得知,原先是畫中女子所為,她羨慕人間完美生活,又見男主人人品好,愿與其結為百年之好。這就是武強年畫仙女下凡的故事。自此,武強年畫一年鼓一張的傳說就流傳開來。
在這天,隨著科學技術的發達,雖我很多以前頗顯神秘的東西早已司空見慣,但流傳下來的很多藝術造型,卻是中華文化的瑰寶。人們透過貼年畫,表達對健康、幸福生活的完美愿望。
春節故事5
自唐朝起,民間還普遍流傳有立春習俗吃春盤的立春食俗。如南宋后期陳元靚所撰的《歲時廣記》一書引唐代《四時寶鏡》記載:“立春日,都人做春餅、生菜,號‘春盤’!贝罕P一詞也屢見于唐代的.詩詞作品中,如詩人岑參在《送楊千趁歲赴汝南郡覲省便成婚》一詩中就曾這樣寫道:“汝南遙倚望,早去及春盤!钡搅怂未@一習俗更加普遍,北宋大詞人蘇軾曾在其詩詞作品中多次提及這一習俗。
春節故事6
春秋時,宋國司城子罕清正廉潔,受人愛戴。有人得到一塊寶玉,請人鑒定后拿去獻給子罕,子罕拒不接受,說:
“您以寶石為寶,而我以不貪為寶。如果我接受了您的玉,那我們倆就都失去了自己的寶物。倒不如我們各有其寶呢?”
春節故事7
舞龍是我國民族傳統民俗文化活動之一,每到熱鬧喜慶的節日,人們都會舞龍慶祝,而最為熱鬧的節日——春節也自然不會缺少舞龍的習俗。在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用舞龍祈禱龍的保佑,以求得風調雨順,五谷豐登。
舞龍起源于漢代,經歷代而不衰。舞龍最初是作為祭祀祖先、祈求甘雨的一種儀式,后來逐漸成為一種文娛活動。到了唐宋時代,舞龍已是逢年過節時常見的表現形式。龍在歷史文籍的記載中出現的時間極早,而且“舞龍”包含“風調雨順國泰民安”,原有“祈年”的意思。而到了現在,舞龍已經成為春節必備的節目,無論是大型晚會還是小型活動,舞龍通常都是保留節目。
春節舞龍的原因:龍的寓意
在上古時代,如遇水旱瘟疫,妖孽兇災之時,巫師術士會模仿做龍的活動姿態,回旋舞動,舞龍祈雨的儀式風俗。以“似因生似果”的法術原理,以求達至祈雨祈晴的效果,這就是舞龍的原始起源。
龍乃中國四靈之首,(龍、鳳、麒麟、龜乃中國四靈)中國人對之敬而且畏。在我們的心目中,龍是祥瑞的靈物,是和風化雨的主宰,也是狂濤駭浪的破壞者;它的力量,就連最兇猛的野獸也不能匹敵。龍既是水中的主宰,在中國沿海一帶,漁民皆立廟祭祀,以求風調雨順,而龍在沿海一帶的神話亦特別多。
同時,“龍”還是中國華夏民族世世代代所崇拜的圖騰。在古代,中國人就把“龍”看成能行云布雨、消災降福的神奇之物。數千年來,炎黃子孫都把自己稱作是“龍的傳人”。因此,作為最重要的節日,春節舞龍,則是我國最具代表性的民間文化的展示。
春節舞龍的原因:營造熱鬧的氣氛
早在漢代(公元前205——公元219),就有雜記記載了這樣的.壯觀場面:為了祈雨,人們身穿各色彩衣,舞起各色大龍。漸漸地,舞“龍”成為了人們表達良好祝愿、祈求人壽年豐必有的形式,尤其是在喜慶的節日里,人們更是手舞長“龍”,宣泄著歡快的情緒。
舞龍能受到如此的喜愛,與它的群眾性、娛樂性是分不開的。春節舞龍的時候,少則一兩個人,多則上百人舞一條大龍。最為普遍的叫“火龍”,舞火龍的時候,常常伴有數十盞云燈相隨,并常常在夜里舞,所以“火龍”又有一個名稱叫“龍燈”。
春節舞龍這種氣勢雄偉的場面,極大地刺激了人們的情緒,振奮和鼓舞了人心,舞“龍”也成為了維系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不可缺少的樂章,也體現了中國人民戰天斗地、無往不勝的豪邁氣概。
春節故事8
時間象一個淘氣的孩子,從春天跑到冬天,又從冬天跑到了一年中最快樂的節日:春節。就這樣,我們迎來了馬年的春節。
過春節,自然少不了春節的習俗,首先,當然是貼對聯;我們全家都忙碌起來,拿著買好的對聯,撤膠帶,找剪刀。窗戶上,門上,橫欄上,一處都不能少;幾副對聯,使家里紅火了不少。
當然了,過年時,家里的整潔也是必不可少的,只見我左手拿抹布,右手拿掃帚,腳上還吊了一個土盤,真是全副武裝,雖然打掃的效率不怎么樣,不過氣勢可不小。
只見太陽緩緩從地平線上落下,我們家的春節就正式開始了。所有人圍在餐桌前,吃著準備好的年貨,喝著買好的飲料,一家人有說有笑,我們的心都被點燃了。吃過年夜飯,我們便坐在一起,觀看春晚,里面的節目新穎有趣:有美麗動人的舞蹈,有美妙動聽的音樂;有驚險刺激的雜技;更有奇幻精彩的魔術,真是歡樂不斷。
過了午夜12點,我們便會放煙花來祝福馬年的到來,一束束絢麗的`煙花在空中炸開,象是在描繪著生動的圖畫,又象是在演繹精彩的舞蹈;煙火的美麗色彩在空中炸開,天空仿佛都被點亮了,真是太美麗了!
我們一直鬧到深夜,所有人都一定會記住這一天,快樂的馬年。
春節故事9
初四,疲憊的我帶著疲憊的心去參加同學聚會。
說實在的對于這種活動,我基本上提不起太大的興趣,我喜歡規模小一點的聚會,不要太多人,小范圍更好,在春節這種時間段里,我更寧愿享受一下繁忙后的安靜。
同學們見了面,免不了寒暄、拉呱、嘮嗑什么的,無非就是誰升官、誰發財、誰家的孩子是學霸等等。我不善言辭、也不擅長交際,基本都處在一種聆聽的狀態。男同學收一收挺起的肚腩,女同學努力把自己向十八方向修飾。各種往事回憶、各種奇聞逸趣,好多是我上學時根本沒有聽過的,就當是補課了。
然后正戲開場,按規矩必須喝白酒。中國人真是奇怪,明明知道白酒傷肝、傷胃、傷消化道、傷前列腺,還是一個勁地往死里喝,“只要喝不死、就往死里喝”,我也不能免俗,話雖然說不了幾句,酒還是能喝兩杯的。幾輪下來后,就是串桌敬酒的程序了,這時候幾個善意的女同學就對我說:***,該你去那桌敬酒了。
因為那桌有個她。
高中二年級的時候,第一次見她,驚為天人。種子就此播下,煩惱開始醞釀,青春期的純情少年,按照現在的說法,絕對是可口的小鮮肉。愛意如同野草一般在心底瘋長起來,無法控制,無法逃避?上菚r候的我,也許是家教的原因,性格非常之膽怯、非常之內向(這種性格直到現在還在影響我,從現在的角度來看,我是有點自閉癥,雖然外表不明顯),表白是絕對沒有勇氣的,用其他同學的話叫做嚴重缺乏戀愛經驗,只能是懵懵懂懂用眼角的旁光,哦不余光,看著她的身影發呆。我一遍一遍地在紙上寫下她的名字,然后一遍一遍地撕成碎片扔掉。我的成績也是一落千丈,現在想起來也正常,那個時候哪里還有心思去看書?高中的后兩年,完全在內心的自我掙扎中度過,雖然我也努力地去接觸她,努力地去融入她的生活,但極度自卑的我,始終沒有能夠當面說出那一句話。其實她也是很內向的性格,兩個內向的.人之間的交流是很困難的,何況我是男生。
結果不言而喻,高中畢業我沒能考上大學,去了異地復讀,她去了河南的親戚家,書信倒是有過來往,好像我給他去過信,她回信中似乎過得很開心,但依然終究沒能在我們之間捅破那層窗戶紙。然后我們都參加了工作,我們都已是社會人,我想應該可以嘗試著交往,但有兩次“猶抱琵琶半遮面”式的邀請被她不慍不火地拒絕了,漸漸地我們之間的關系似乎越來越遠、越來越淡。再后來聽說她的一些傳言,對方是個非常優秀的男生(現在已是她的先生了),其實非常想和她證實一下,但我的自卑心理再一次爆棚,終究沒有能邁出步伐,這一拖延帶來的結果就是我徹底地失去了青澀的初戀,其實僅僅是單相思。
離開這段情愫后兩年我都沒能從中走出,自閉癥的癥狀發揮地淋漓盡致,我寫了好多懷念和臆想的文章和詩歌,然后撕掉來祭奠逝去的青春。也許讀過幾本書的人都是這么無聊,但我終究走出來了,卻變得有些市儈和慵懶。期間也經歷過一些不錯的女孩子,但感覺沒有了,故事也就沒有多高尚。
隨著時間的推移,她的個性似乎變化較大,不經意間成了小縣城的名人了,雖然是工作原因,但出鏡率確實不差,而我還在基層苦苦掙扎。我暗自慶幸當初的選擇是對的,因為我不會有能力去支撐她走到現在的地步。一切釋然,我恍惚間有種放下一切、再世為人的感動。接下來的同學聚會中,我終于可以做到坦然面對,心結打開了。
而這一次我卻有點納悶,聽說她放棄了原來的職位,在家做起了全職太太,似乎與社會突然間脫節了,不知道究竟是為了什么?畢竟好像她的年齡還不大到足以心安理得享清福的程度吧。
我坐到了桌上,舉起手中的酒杯:“兄弟姐妹們,敬酒了,一起走一個!”然后各種喝。
我又舉起一杯:“這杯單獨敬名人。”
她笑了:“你還是那么年輕,一點都沒變!
我知道她在恭維我,我的形象自己知道,我的發際線早就出賣了我的年齡。其實她也一樣,仔細一看,歲月已經留下不濃不淡的痕跡,這就是青春的悲哀嗎?
沒等宴會結束,她和先生就提前退席了。臨走時我開玩笑式地說:“握下手,再見!
“我的手好冷的。”
握住她遲疑了一下伸出的右手,真的冰涼。很奇怪在暖氣吹的我渾身冒汗的包房里,她的手依然沒有暖和起來。
春節故事10
快過年了,年味彌漫在寒冬臘月的空氣里,散發在鄉村每個角落里。只要你推開任何一家門,年味就會撲面而來。用你的鼻子輕輕嗅嗅,用你的眼睛仔細看看,用你的耳朵細細聽聽,讓你也擁有這種過年的濃濃味道。
80年代,我們夫妻倆都在工廠工作,工作很忙。待到年味一天天地濃醇起來,我們會忙里偷閑,加班加點,對傳統的過年非常認真恭敬地準備。大掃除、做新衣服、敬天地、祭祖宗;做粉、蒸糕做團子、換豆腐、殺雞宰豬肉……
在過年前農村有咸臘肉的習慣。雖然我們沒有養豬,但過年豬肉不比農民少吃。隔壁鄰居殺了一只豬我們卻拿了大半只,大部分豬肉咸了起起來,留小部分過年用。
過年我們還有一個習慣,朋友小聚,共敘友情。
這是我們難以忘懷的過年往事。有一年底,我們用豬的內臟燒了一桌豐盛菜,請了幾位朋友喝酒小聚一頓。說老實話,農民是現實主義者,最關心收入能每年增加,喜慶有余。閑談中很自然地談張家分紅多少,李家分紅多少……不過最讓我們羨慕的村上有一部分富起來的`人,一些腦子活絡的農民在我村的唐明湖中,搶先圍了圈子養蚌珠。最近幾年,他們的確發了,財大氣粗,造樓房,添高檔家具,更讓我們垂延三尺的,他們養蚌珠養得風聲水起、果實累累,但他們還不滿足現狀,雄心勃勃地到外地常州、江陰甚至到外省去發展。
講著、講著、我們幾個人自知感嘆不如他們。此時我也有些激動得坐立不安,站起來拍拍桌子,似乎很自信地說:“我不相信我們不如他們,我有一個朋友在溧陽,那里有的是河面,我們可以育小蚌,再養成年蚌再接蚌珠,不是幾年就發了。”在場的人似乎眼睛一亮,本來泄了氣的皮球又鼓了起來,個個摩拳擦掌,激動萬分一致叫好!仿佛我們這些人一夜就暴富了。也許想發財心情強力,其中一位朋友跳了起來,興奮地說:“過了這個村就沒有這個店,說干就干。”
我也是性急人,隔日,天還蒙蒙亮,我和請了來的一位育蚌師傅,挑著高價賣的一百只母蚌,乘上去溧陽的汽車,興致勃勃地去圓發財的夢。到了溧陽,那里水面很多,都是彎曲不整齊河道;河床高低不平,還布滿小土墩,那位師傅無奈地搖搖頭說:“非常可惜這里是野河不是魚池,這里不能育小蚌!蔽覞M腔熱忱,眼看垂手可得的發財夢就這樣破滅了,頓時心涼了半截;倚牡卣f:“算了,我們運道不好。”我對師傅說我最晚要趕回去,我沒心情住在溧陽,你累了,在這里休息一晚上明天回來吧。師傅說蚌怎么辦?我說算了不要拿回去,就算我們交的教師錢吧。第二天,那位師傅是勤快又是節約人,把一百只母蚌蹲、蹲、蹲、挑回家。那時流行育蚌養蚌,母蚌很緊張,我們蚌還加了一些價賣出去,那次溧陽一行居然一點也沒有損失。雖然那個年的發財夢沒有圓成,年也過得無精打采,但后來幾年過年過得非常幸福和自豪。因為養蚌事業,后來江河日下,一落千丈,許多到安徽、浙江辛辛苦苦去養蚌的都是虧本的,有的虧幾十萬元有的虧幾百萬元,幾乎傾家蕩產。
每每想起那個年三夜四的發財夢,我心里總是暗暗覺得很幸運。小富即安,覺得每年過年很踏實很幸福,太平盛世日子過得一年比一年好。
春節故事11
平時只有老人小孩的山溝溝里一下子熱鬧了起來,出門掙錢養家的年輕人回來了,功成名就的中年人也回來了。頓時,路邊的車輛排成了一條長龍,大門上掛起了春聯,人們三五成群聚在一塊兒聊著天南海北的稀奇事。我也回到了這久違的故土,聞到了熟悉的空氣,再一次見到了這金山銀山般的綠水青山。
我日思夜盼,除夕的夜晚來了。頓時,街上的行人寥寥無幾,大家都準備起了年夜飯。我家的桌上擺起了燭臺和豐盛的酒菜,這是要請年菩薩——除夕夜一項必不可少的習俗,向菩薩祈求來年一年平安。請完了菩薩放煙花,這是我最為期待的環節,畢竟爸爸可是在這方面下了血本兒。引火線的燃燒,為我帶來了一場絢爛無比的視覺盛宴,鄰居們也紛紛亮出了“大家伙”。霎時間,爆竹聲響徹云霄,一朵朵煙花在天空中綻放,那閃閃發光的“花瓣”就像滿天星斗,在空中閃耀。喜慶在空氣中洋溢,煙花仿佛在慶賀中國終于步入了小康社會,中國人民們終于可以過上好日子了!
隨著“叮咚叮咚”的微信紅包聲,我翹首以待的20xx年春節到來了!匆匆吃了早飯,爸爸媽媽就拎著大包小包的年貨帶著我出門去拜年了——年年如此。我怯生生地跟在爸爸媽媽后邊,與長輩們打著招呼,同爸爸媽媽為長輩送上年貨和真心的祝福。當然拜年最開心的事,就是“收紅包”了,爸爸媽媽說,他們小時候收到的紅包通常只有幾毛錢,一塊錢的紅包就是一筆巨款了;現在我收到的紅包,至少的也有200元,不能比呀!當然來而不往非禮也,我在收紅包的時候,媽媽也會給別人發紅包,媽媽的外婆已經快90歲了,媽媽送給她一個紅包,祝她健康長壽;舅公家的小阿姨只有9歲,我送給她一個紅包,祝她學習進步……這即是一種傳統文化的傳承,也是祝福的傳遞,愛的`表示。
不知不覺間,我的20xx年的春節即將結束,在這個即將離我而去的春節我再一次受到了傳統文化的熏陶,再一次享受其中……不知不覺,我的腳朝著欣欣向榮的來年方向邁開了新的步伐。
春節故事12
大年二十九,除夕。當同齡小朋友都在喜滋滋期待父母的壓歲紅包和新年禮物時,12歲的小姑娘任靖渝卻偷偷為她的警察爸爸精心策劃了一份特別驚喜。
原來,今天正是爸爸任雷洪的四十歲生日,年年除夕,歲歲生日,身為江津區公安局交巡警支隊勤務二大隊隊長的任雷洪卻從來沒有陪著家人好好吃頓團圓飯,沒能和女兒分享生日蛋糕,因為每到這天,他都要和同事們堅守在執勤崗位上,而在小靖渝的記憶里,爸爸幾乎每次結束執勤回到家時,都已經是凌晨一兩點過了。前幾年,爸爸的“缺席”讓小靖渝有點失落,而現在懂事了,她更多的'是為爸爸自豪和體諒。
小靖渝早就打聽好了,今年除夕夜,爸爸要在東部新城濱江路段執勤巡邏。下午四點過,她悄悄找到爸爸的幾名值班同事,請叔叔阿姨們出鏡錄制生日祝福視頻,然后又和媽媽去買了生日蛋糕和鮮花。六點過,當任雷洪和戰友們在崗位上忙碌時,小靖渝帶著這些準備好的生日禮物登場,給爸爸送來了不一樣的祝福!
“孩子,你是爸爸最珍貴的禮物,而這是爸爸過的最高興的一個生日!痹诰瘎樟鲃榆嚺裕卫缀橐患胰谙鄵,是這個大年夜里最溫馨的畫面。
春節故事13
又是一年春節到,我國民間叫過大年。這是我國歷史最悠久、活動內容最豐富、禮儀最隆重的傳統節日。因為春節里親人要團聚,離家的孩子會不遠千里回到父母的身邊。
此時,車站內外的千萬張面孔,或興奮或焦灼,都在訴說著回家的渴望。哪怕千里迢迢,縱使一票難求,也擋不住一往無前的身軀,去圓心中一年的牽掛。
每年春節,聽得最多的一句話就是:有錢沒錢,回家過年。過年就是要和親人在一起,沒有親人的地方,只是我們棲息的房屋而不是可以讓我們有歸屬感的家。
為了回家,我們可以披星戴月到車站排隊買票;為了回家,我們可以忍受車站、車廂里的擁擠混亂,不怕長途旅行導致的身心疲憊;為了回家,我們舍得花費平時不舍得花的錢高價買票和為親友購置新年禮物。雖然,春節在家待的時間可能還沒有來回路上耗去的時間多,可是畢竟是和父母妻兒在一起辭舊迎新了,也就了無遺憾了。和父母妻兒一起過年,縱然辛苦,也很幸福。
在家和工作的城市之間如候鳥一樣飛來飛去,恐怕是快速城市化的這個時代我們這一代人乃至幾代人無法逃避的宿命。盡管城市需要我們,卻沒有敞開心扉完全歡迎、接納我們。盡管我們為之奉獻青春和激情,卻依然有嚴格的戶籍制度把我們阻攔在城外;盡管我們也期待能把父母都接進城市過一個特別的新年,卻發現狹小的蝸居根本無力為他們安放一張床。在這樣的城市里,每到過年,就會讓我們感到陌生和孤獨,每到過年就會想要快速地逃離。
回到家,全家要在過年的前一夜團聚,吃豐盛的團圓飯。還要相互為家人守歲、祈福。
回到家,必須完成醞釀了一年的禮儀:上墳,祭祖,總要告慰先人,一年了,沒有愧對他們在另一個世界的期盼。今天的努力一定是想讓墳頭的蒿草一年一年長得更旺。
訪親,串友。把互相聆聽的故事,訴說給對方,讓他鄉和故鄉兩個世界的天地接軌,不一樣的生活習慣,來自同樣的對生活的感恩。
看看兒時池塘著生了亂草,欲釣無處下浮子。幾近荒蕪的農田,缺少了冬雪,來年豐收可有?父母畢竟老了,干不動了,盤算著今年再添上一臺什么樣的農機,今年在土地上種上什么樣的經濟作物。
看看村頭村里鋪就的水泥路,許多的曲折和坎坷,被水泥路拉直整平。故鄉像個待嫁的.姑娘,羞答答地裝點著自己的摸樣。村里婦女、老人和兒童是現代鄉村一座最美麗感人的畫廊。
一年的心事需要和愛人交待,一年的收獲必須和家人分享,一年的不安份的思想定然重新過濾。
看著拔地而起的山村新樓,錯落有致,不覺還要想把自己的小家如何像城市的小區一樣做一個全方位的規劃?粘仓荒苁菚簳r的,總有一天,新農村的家園里囤積起多年漂泊的夢幻。
還要重新思考和審慎城市文明,可以肯定地說,城市文明不只是高樓大廈、柏油馬路和現代化的生活方式,城市文明還需要人文關懷,要每個生活在其中的人都能找到家,而不是時時處處把自己當成過客。讓闔家團圓不再是只有春節才能圓的夢,我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春節,給了我們一個巨大的幸福和安慰。然而為了生活,我們必須把幸?s小,把奮斗放大。
為了一個夢幻,我們不得不再次離鄉,向遠方的城市,發出我們誠摯的呼喚。我們用巧手正在裁剪都市的繁華,一定會有一天,那繁華最精彩的部分應該是我們未來的故鄉。
春節故事14
"過年了,過年了!"街上傳來陣了歡呼聲,一定是鄰家的"小紅棗"在撒吹了。不過大公雞沒有注意這些。只見它身穿插一件杏黃色的棉衣,披著一條灑紅的圍巾,正站在門前的小木椅上,踮起腳尖把"福"字倒貼在門上,一躍,從椅子上跳下來,它往后通了幾步,向自己那別致的四合院看去,像瀏覽一幅畫。"唔,也該差不多了,窗花也貼好了,不錯呀!"大公雞自言自語地說。
說罷,把椅子搬進屋,剛把門鎖上。"咚咚咚——"會是誰呢 "哎,來了!"大公雞走到門前問:"是誰呀 ""是我呀","認不出來了 "這下可糟了,大公雞透過門縫,認出了這是村里無人不知的"頭號殺手"黃鼠狼。這黃鼠狼是牛吃破草帽——肚里壞圈圈不少,這次不知又在耍什么花招了。大公雞暗暗吃了一驚,它沉思了片刻說:"哦,原來是黃鼠狼哥哥呀。這么早來訪,不知道有什么事呢 ""嘿,干嘛那么客氣呀!你哥哥我是無事不登三寶殿,我是來跟你拜年的。兄弟你還是快快開門,讓我進來給你拜個早年,咱兄弟倆好好聚聚!"黃鼠狼用異常溫矛的聲音說。哼,你這笨雞,老子三兩下功夫就會拿你的命,還是做條石臼里的泥鰍——只有挨捉你的份吧。黃鼠狼自以為得計心里美滋滋的。
"哥哥,真對不起,我家里亂得很,等會兒我我收拾好了,再請你進去好嗎 "公雞見蓼鼠狼不作聲,又說:"我家有美酒好菜,等會兒,請哥哥進來,再和你痛飲三百碗!"哼,黃鼠狼給雞拜年——沒安好心。我才沒那么笨呢,你這黃鼠是花轎未到就放炮——高興得太早了。公雞心里清楚得很,門是能隨便開的嗎
"看你,兄弟是不歡迎我了。俗話說:行里送鵝毛——禮輕情義重,我大清早給你拜年,在這兒,不知又會怎樣呢 "黃鼠狼睜開餓得發紅的眼睛。我這就要你上天無路,生產方式地無門,黃鼠狼粗魯的本性顯露出來了。
"實不相瞞,哥哥,我家不亂,只是狗哥哥在我家,你們倆不好見面。"這黃鼠狼真難搞,怎也不死心,只能借用狗哥哥的名義了。
黃鼠狼仍然不死心,它又怎能讓煮著的鴨子飛出了鍋:"是嗎 我還真好久沒聽到狗哥哥的'聲音,還莫想聽聽呢。"
這真是半道上揀個喇叭——有得吹了,剛買的錄音機這回真大派用場了。剛買的時候,公雞把親朋好友都請來,讓每人都唱上一首,嘗個新鮮,里面就有狗哥哥的聲音。
屋子里傳出了陣陣的狗叫聲,嚇得黃鼠狼連滾撲帶滾逃竄而去。
春節故事15
慈禧是大清朝的“老佛爺”,平時上下就是圍著她一個人轉,順從她的旨意,過年了則更是。大年三十的一大早,慈禧要去敬神和祭祖。下午兩點,要行“辭歲典禮”,在皇后的帶領下,宮妃、家人、侍從等依等級高下排列成行,一齊向太后叩頭。禮儀結束后,慈神要出點“血”,給每個人一只紅緞做成的繡金小錢袋,里面放著一些壓歲錢。
現在大年三十,大多數人家都會圍在電視機前,看CCTV的春節晚會“守歲”,過去沒有春節晚會,百姓之家就是打打牌,擲擲骰子,或是出去聽聽村戲、說書什么的。帝王家在這一夜內容自然要豐富多了,還會有通宵的娛樂活動,相當于“春節晚會”。但慈禧比較喜歡的活動是擲骰子,德齡回憶,“沒有一個人想上床睡覺。太后提議我們玩骰子,給每人賞一些錢,多的達二百兩。她讓我們用心點,贏錢才好。我們當然是極用心的,生怕贏了太后的錢。”但玩夠了,慈禧“開心一刻”就到了,會把她自己贏的錢都放到地上,讓大家都來搶,以此取樂。于是宮女下人都一擁而上,拼命搶奪,讓慈禧開心。以后幾天,慈禧都會玩“撒錢”的游戲,有錢“搶”,大家也開心。
天快亮時已是大年初一了,撐了一夜的慈禧肯定累了,會回房休息。在她醒后,宮女會捧著幾盤代表平安的蘋果,幾盤代表長壽的青果,表示更新的蓮心,到慈禧的房間,討她的歡心。慈禧見了高興,也要對大家說幾句祝福的吉祥話!边@時候,大家都要站在旁邊,等她梳洗完畢,向她拜年。之后,大家才會給皇帝和皇后拜年。
據故宮專家向斯所著的《女人慈禧》一書介紹,慈禧最喜歡聽戲,而且最喜歡聽的是淫戲。為這,大太監安德海特地在西苑建造了一座精巧絕倫的大戲樓,供慈禧看戲。還專門召集了一班梨園子弟,排演戲劇,尤其是在淫戲方面下大功夫,博慈禧一樂。有時候戲太下流,連陪聽的皇后(兒媳婦)都覺得坐不住。大年初一,戲自然是少不了的,根據慈禧的意思,會在宮內的院子里臨時搭一個戲臺。慈禧一般坐在靠近客人和宮妃用的走廊附近,當然包括皇帝皇后在內,家人、身邊人都要陪她看戲。
而在這一天,慈禧也會有百姓人家老奶奶的仁慈,一改平日的威嚴。德齡就感受過一回,她回憶,“朦朧中,我感到有個東西掉到了我嘴里,就猛地醒了過來。睜眼一看,原來是一片糖,我馬上就吃掉了。走到太后身邊,太后問我糖好吃不好吃,又讓我不要睡,多玩上一會兒。太后這么高興的樣子,我還從沒見過呢。她開起玩笑來,簡直就像個孩子,讓人沒法相信這就是以前那個令人敬畏的太后!
一直到傍晚時分,初一大戲才差不多唱完。這時,慈禧會即興表演,超級票友的她讓太監們奏樂,親唱幾首小曲過把戲癮,宮女們也跟著她唱了起來。正在興頭的慈禧又命太監唱,票友太監自然唱得很專業,但難為了平時只知道“咂”的太監,根本就不會唱。但老佛爺的話誰敢不從,只得扯開鴨嗓嚎上幾句。這么一來戲劇效果就出來了,不只慈禧笑了,大家都笑了,滿堂喝彩。
看來,不論是普通的百姓之家,還是高高在上的帝王家,過年圖的就是一個字,“樂”。而慈禧,除了一個“樂”,還借機積攢到了大量的陪葬品。
慈禧很喜歡過年,除了熱鬧外,還可收到很多貴重的'年禮,這些后來都成了她的陪葬品。1928年7月,軍閥孫殿英掘開慈禧的清東陵,盜得了大量的珍寶,極受慈禧青睞的大太監李蓮英嗣長子李成武,在其《愛月軒筆記》對這些陪葬珍寶有詳盡的記述,對陪葬品的數量和價值都有說明,據說光是置放在慈禧腳兩邊的翡翠西瓜,就值白銀二百二十萬兩。這么多的珍寶不少來是她過壽和過年節時收受的禮物。
慈禧對送她的年禮很在乎,會一件件看,喜歡的就留下來用,不用的就鎖進庫內,也許再不去看上一眼了。這些禮物包括細小的用品、珠寶、綢緞,甚至還有衣服,應有盡有。慈禧28歲與慈安一齊“垂簾聽政”,至她74歲死去,執掌大清江山長達半個世紀,每年過年要收到多少禮物?有時一年就能收到滿滿幾個房間。因為禮物太多,慈禧設有專門收藏間,這就是“鎖在庫內”一說的由來,德齡就管過這個“倉庫”。慈禧地宮中陪葬品價值白銀億兩,有不少人對此一直感到疑惑,哪來那么多珍寶?看到這應該明白一點了吧。
慈禧很在乎年禮,臣子則把送年禮看作是巴結晚清“第一女人”、引起她青睞的絕佳機會。袁世凱做直隸總督時送給慈禧的年禮是一件十分奢華的黃緞袍,這件事外人很少知道。怎樣的奢華?上面用各種顏色的鉆石、珍珠鑲成一朵牡丹花,葉子是綠寶石的。慈禧一眼就看中了袁世凱送的禮物,喜歡得不得了。德齡透露,新年第一天,慈禧就穿到了身上,但因為鑲滿了寶石,太重了,穿起來可能不是太舒服,后來就收藏了起來。有一次,慈禧要接見一位外交官,德齡勸她穿上這件衣服,慈禧沒有采納,可能就是太重的原因。實際上,袁世凱可能根本就未把這年禮當件衣服送啊,不過是把珠寶鑲到衣服上,比直接送珠寶更巧妙而已,慈禧竟然還真穿了一天,真有她的。這件“寶衣”后來也應該進了慈禧的地宮,陪葬了。
袁世凱是個很會送禮的人,他審時度勢,拍馬有方,有的官員卻忽視了這一點,禮雖重卻不稱慈禧的意。比如,慈禧如果有了,再送類似的,她就不會覺得稀罕。德齡姐妹倆與母親送一些他們從法國帶來的鏡子、香水及各式化妝品,這些都是當年國內看不到的稀罕物,慈禧十分高興。而就在同一年春節,知道慈禧喜愛珍珠的兩廣總督與袁世凱一樣,也送了份極為貴重的禮物,是四袋上好的珍珠,每袋至少有千粒,大小一樣,式樣相同。德齡透露,慈禧已有許多珍珠,對這個禮物沒太在意,只說了一句“還好!”可見過年送禮也不能隨便送的,得動腦筋,得注意受禮對象的喜好,否則花了大錢可能還不落好。
【春節故事】相關文章:
春節的故事 春節故事集錦04-13
春節家風故事|春節的故事04-13
春節的的故事03-02
春節的故事10-26
春節傳說故事09-04
春節的傳說故事02-26
春節的傳說故事03-13
春節的故事的作文10-09
(精選)春節的故事的作文01-21
春節的來源的故事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