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和諧幸福家庭演講稿
演講稿以發表意見,表達觀點為主,是為演講而事先準備好的文稿。在當下社會,我們可以使用演講稿的機會越來越多,那么問題來了,到底應如何寫一份恰當的演講稿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和諧幸福家庭演講稿,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和諧幸福家庭演講稿1
我有一個幸福的家庭。我的家庭有三位成員組成,有帥氣的爸爸,有美麗的媽媽,還有可愛的我。
每個星期天我們家都要大掃除。上個星期天,我一起床就立刻穿 衣服,跑到衛生間去洗漱。因為今天是星期天,是最累最快樂的一天。我做完作業就去幫媽媽干活。媽媽把擦門和擦桌子的任務交給了我。我興高采烈地接受了任務。我把布子洗的干干凈凈的,找來一個梯子,把梯子搬到門前,用布子一點一點地擦門。剛擦完一扇門,就把我累得氣喘吁吁的'了。我用手擦了一下臉上的汗水,又繼續干了起來。上午,我終于把門擦完了。跑到餐廳,爸爸已經給我們做了一頓豐盛的午餐。有我愛吃的糖醋排骨,還有韭菜炒雞蛋,一看就讓人流口水。我吃完飯,又把桌子擦了一遍。我心想:“雖然我沒有像其他同學一樣去玩耍,可是我和爸爸、媽媽一起在家大掃除也是一種快樂。”
這就是我的幸福的家庭。
和諧幸福家庭演講稿2
“家庭”一詞在《辭海》中是這樣解釋的“由婚姻、血緣或收養關系所組成的社會生活的基本單位”,每一個小的家庭都是社會大家庭賴以存在的基石,眾所周知,基石不穩,大廈將傾的道理。大文豪托爾斯泰曾經說過“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這里的幸福我覺得無非是說整個家庭成員內部是和諧的,對外是積極向上的,給人的精神面貌是陽光的、充滿正能量的。世界上沒有一成不變的東西,但和諧是保持一個家庭創造永恒幸福的最好方式。什么樣的家庭算是幸福和諧的呢?或者說怎樣才能做到幸福和諧呢?
我想從以下三個方面淺嘗輒止的談一下自己的體會:
首先家庭成員要有明確的角色定位。所謂“父愛如山,母愛似海”、“男主外、女主內”等等,大自然造就的男性以果敢、剛強的特質;女性則以柔美、細膩著稱。父親是偉岸的大山,挺直了我人生的高度;母親是溪流,包容了我的自私。男人屬于社會,女人屬于家庭,當然你也許不以為然,女人也要走出家門要有自己的事業,這不是矛盾的,我說的是側重點的不同,這個分工也并非有孰重孰輕一說,男人肩負著養家的責任,女人肩負著相夫教子的責任,換言之男人是家庭經濟的主要來源,女人是家庭瑣事的主宰者,老人、孩子每天的吃穿用度等總要有人前后照應著。根據每個家庭的不同,這種角色也可以互換或者一段時間的調換,這樣做的目的就是讓家庭成員發揮自己的特長,當有事情來臨,家庭成員商量過后,在各自分管的領域也要有一個最終拍板定奪的人。
其次家庭內部要制定相應的目標,既要有長期目標又要配合有短期目標。短期目標實現了要及時鼓勵并制定下一階段的目標,不能實現的話要分析原因及時調整目標,有了目標就有了行動的方向,就知道生活中要抓主要矛盾,統籌兼顧、恰當的處理次要矛盾。舉個例子吧,兒子去年升入了高中,憑借孩子的刻苦努力,這學期從中考的年級800名進步到了500名,而且也養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期末被評為“三好學生”。
現階段,根據他的期末成績制定一個下一步的短期目標,幫助他分析一下個別科目失分的原因,下一步努力的方向等等。有些家庭對于孩子的成績不理想總是怨天尤人,我覺得是不是也要從家長本身找一下原因:是不是給他提供了一個好的氛圍;是不是常常身教多于言教;是不是對于他學習路上的各種困惑給予了及時的指點迷津……孩子有他的目標,我們也要制定一個家庭目標,以孩子的學習為重中之重,不必要的爭爭吵吵暫時停歇一下,讓他吃好、休息好,做他的堅實后盾,讓他十年寒窗苦讀畫上圓滿的句號。
最后,和諧家庭還應該是一個共同奮斗的家庭。家庭的每一個成員不互相依賴,夫妻之間、夫妻與孩子之間相互愛護又是獨立的個體。若一方完全依賴另一方,或許就不應成為和諧了,長此以往,被依賴的一方幸福感也會大大降低。在共同奮斗的`過程中,家庭成員的學習與對自己的反思顯得十分重要,如果每個人都只把自己停留在最初的那個起點上而沒有進步,不懂得審視自己的缺點以及善于改變,那么家庭的這顆大樹就會失去活力,在面對風雨的時候它可能缺少了力量,在面對災難與考驗的時候也就失去了生機。
“一花獨放不是春,萬紫千紅春滿園”,事業輝煌的父母如果教育出的孩子不能自食其力,這個家庭也終將是可悲的、沒有希望的。由此看來,父母在追求自己進步、實現自身價值的同時,也要伸手拉動一下身邊的孩子,讓他趕上你的步伐,感受到家的溫暖。
好的家庭讓我們懂得感恩生活,感謝生命,也懂得在生活中相攜而進是多么的幸福與充滿意義。
和諧幸福家庭演講稿3
各位領導、嘉賓、朋友們:
大家下午好!
我是一名普通的小學教師,能夠和大家一起分享我的家庭故事,我感到非常榮幸。
最美的家庭應是優良家風傳承的家庭。生命不是一個孤立成長的個體,它一面成長,一面收聚沿途的繁花茂葉。家風如春雨,潤物細無聲。我的父親原在宜良縣第一中學工作,他教會我們兄妹三人和睦團結,敬老愛小,親善友鄰,做事不落人后,能吃苦敢擔當。
父親年老之后,大哥支撐起這個家,大事小情,操勞不少;兩個妹妹關心父母,體貼兄嫂,一家人互相幫助鼓勵。如今,良好的家風在我們孩子的血液中流淌:侄子即將加入大學教師的行列,侄女云南大學就讀,我的女兒也是研究生在讀。他們朝氣蓬勃,奮發有為。
最美家庭應是團結互助孝親敬老家庭。比爾蓋茨說過,人生有最不能等的三件事:孝、愛和善,它們才是幸福的源泉。開始就經常聽到老母親抱怨父親健忘時常把杯子、電話和錢物等丟失,孝順的兒女們爭相給老父親送來錢物,但是大家都慢慢地發現了老父親的種種異常:比如說因為一點小事就大發雷霆或者是吃完一段飯都不說一句話等等,終于在一次退休職工聚餐后父親走失了。
看著外表健壯的父親居然在自己生活了一輩子的小縣城迷路,我看在眼里,急在心里。雖然我們帶著父親四處尋醫,可到父親的病還是更重了,稍不注意就會走失,就在家門口也找不到回家的路,經常一點小感冒就會把老人折磨得痛苦不堪。病情更加惡化,高血壓、肺心病、心臟病、帕帕金森、腦萎縮等,諸多的病使老父親越來越弱,全家人只要有空就陪在老人身邊,和他聊天解悶,減輕他的痛苦。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自己的父母要照顧,公婆也要關心。1998年我的公公手腳顫抖,走路僵直被診斷為帕金森病,漸重的病情使得公公寢食難安、心情郁悶,我和丈夫就經常帶老人尋醫問藥、外出游玩。丈夫不在時我就一人去看老人,給老人買衣買物,常常給他帶去他最愛吃的豆沙面包,他經常會在外人面前說:“老二媳婦最有孝心了!”所以我與丈夫有時鬧點小矛盾,他總是護著我批評他的兒子。公公去世了,婆婆堅持要單獨住,我們只有每兩天就要回去一次,遇上有好吃好玩的就去接上婆婆,看到她開心的樣子,我們都覺得很幸福。
最美家庭應是患難與共,共擔風雨家庭。執子之手,與子偕老。,丈夫外出發生交通事故,當時傷情很重,手術后還昏迷了4天3夜,在ICU病房前留給我的是無盡的焦慮和恐懼,面對年老體弱的.長輩和正在求學的孩子,我只能一個人接下看護丈夫這項艱巨的任務。我向學校請假細微照顧他,每天端水端藥、喂飯換衣、攙扶他散步。因為牽掛學生,所以他的傷情稍微穩定一點,我就急著回到自己的工作崗位上。
萬事萬物仿佛都是輪回的,我被診斷為甲狀腺惡性腫瘤,丈夫知道后急得唉聲嘆氣、暗暗流淚,四處打聽哪里的醫療水平高,哪個醫生有經驗,住院期間他對我也是關照有加,端藥喂水,每天換著花樣給我準備飯菜,睡前還要給我做按摩,在他地精心照顧下,我半月后就出院了,之后一月、三月、半年等的多次復查都是他陪我去的醫院,現在他還專門學了養生知識為我調養身體。丈夫對我的好不但同事朋友羨慕,連我媽都說我有福氣,找對人了。
家是一副永遠畫不倦的"風景,每一片朝霞都會帶來無限的遐思,每一輪落日都會勾起滿腹的牽掛;家是一本永遠讀不夠的好書,每一篇都記載著刻骨銘心的親情,每一首詩歌都凝聚著親人間相互關愛的溫暖。家是社會的細胞,構建和諧社會需要眾多美滿家庭。只有每個人都奉獻一點愛,家才會更溫暖,只有每個家庭都和諧了,我們的國家才會更加幸福安康。我愛我的祖國!我愛我的家!
謝謝大家!
和諧幸福家庭演講稿4
尊敬的各位領導、老師們:
大家好 !
在這個特殊的日子里,能有幸在這里和大家一起共同慶祝我們自己的節日——教師節,我感到非常的激動。首先我要向我的同行說聲節日快樂!并代表我們幸福家庭團隊向一直支持和關心的我們各級領導和教師們表示衷心的感謝!
十四年前,剛剛中師畢業的我們懷著美好的夢想選擇了教育,選擇了回龍,選擇了王垸小學。也正是因為有了這個正確的選擇,我今天才能有幸站在這里和大家一起分享我的感受。
有一首歌,每天都會產生新的旋律,每天都會譜寫新的篇章,這首歌擁有永恒的主題,那就是——家。你有一個家,我有一個家,在這喧鬧的世界上,人人需要一個溫馨的家。家是青磚灰瓦紅窗花,家是柴米油鹽醬醋茶。家是兒和女,家是爹和媽,家是一根扯不斷的藤,藤上結著酸甜苦辣的瓜。
常言道:家庭是社會的細胞,是親情的維系、是良好道德的養成、是文化價值觀念傳承和每一個家庭成員健康成長的重要場所;家庭的文明、和諧關系到每個人的幸福,有利于每個家庭的穩定,因此只有家庭幸福和諧,我們的社會才會更加安定團結。有這樣一種人,走近時,你不會引起注意,遠離時,你不會產生記憶。然而,正是因為他們默默無聞的辛勤工作,唱著一首首關于“家”的平凡而又溫馨的歌,才使得我們的國家、我們的單位、我們的家庭有了勃勃生機。 “和”是中國古典哲學中一個非常重要的觀點。二千多年前,我們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就曾提出“和為貴”的思想觀點,這種觀點對于一個家庭來說也是非常重要的。我認為,一個家庭能否稱得上幸福美滿,不在于有多少金錢、多大的房子和多么高貴豪華的汽車,而在于有沒有明理、孝順的子孫和和諧溫馨的家庭氛圍。
一年之計,莫如樹谷;十年之計,莫如樹木;百年之計,莫如樹人。作為一名普通的教育工作者,我深深懂得為國家培養下一代的重要性。尤其是在學校工作的親身實踐,使我更加懂得家庭和諧對于教育下一代的意義。德國偉大的詩人歌德曾經說過:“無論是國王還是農夫,家庭和睦是最幸福的。” 是啊,一個幸福和睦的家庭是父母送給孩子最珍貴的禮物。我在工作中經常會有這樣的發現,一個
充滿活力、充滿朝氣、充滿自信的孩子的背后,一定有一個和諧幸福的家庭;而相反地,在一個不和諧的家庭環境中成長起來的孩子,缺少的恰恰是為人立世最需要的'這種自信、這種朝氣、這種活力。家庭是孩子成長的第一環境,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的一舉手一投足,對孩子的都有一種“潤物細無聲”的影響,所以,父母應該努力為孩子創造健康的、平等的、民主的家庭環境。優化成長環境,構建和諧家庭,使他們在人生的道路上,遠離陰霾和傷害,灑下一路陽光。
社會的發展需要和諧,人類的進步需要和諧。我知道自己不是一嘯千里的猛虎,不是搏擊長空的雄鷹,也不是直入云霄的參天大樹,但作為新時代的新女性,我深深懂得“位卑未敢忘憂國”的道理。我愿意做一顆默默無聞的小草,或是田野中一朵叫不出名字的小花,為構建和諧安寧、和諧家庭增添一份綠色和春意。
最后,再一次衷心恭祝大家節日快樂,家庭幸福、美滿。謝謝大家!
和諧幸福家庭演講稿5
家庭是社會的細胞。一個和諧家庭的穩定與和諧,其承受挫折程度,與災難抗爭的堅韌性,往往表達了家庭成員的精神境地。而家庭成員的這種精神往往影響鄰里及社會,成為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立的正負反射點。
鎮西一村村民二十五年如一日,照看截癱的丈夫,拉扯孩子、孝敬公婆、鄰里和諧團結,承受了驚人挫折,經受了巨大的磨難和壓力,使眾人看到了一顆善良而熾熱的心,感受到了人間的溫情,為農村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立增加了一道亮麗的光榮,受到了村民的交口贊揚。
1980年農歷的11月24日與許延玲幸福地結合了。當時的農村貧困程度可想而知。“窮點,怕什么?幸福是人制造的。”抱著這樣的信念,臉上總是樂哈哈的。天有不測風云,婚后53天患病了滅頂之災。丈夫許延玲開拖拉機給人拉樹,裝載過多,被壓倒前橫梁的樹木壓在方向盤上。截癱!兩腿失去知覺!突如其來的橫禍意味著什么?下一步,怎么走?……巨大的`壓力襲向頭頂,全村人為她捏著一把汗。躲避還是擔當?她不是沒想過,躲避,太簡潔——回娘家;擔當,困難,太困難!當時未知有孕的她毅然決然地留在了丈夫的病床前,在院整整9個月,幾乎寸步不離。這期間是她的愛使丈夫無法連續拒絕治療,她的情使丈夫意識到有意發脾氣催她另嫁的作法,只能使她哀思之中雪上加霜。9個多月的治療,280多個不眠之夜,她沒回一次娘家,丈夫兩次大手術,生里有死,死里有生,夫妻二人承受了天大的肉網體與精神的苦痛之后,不得不為迎接孩子的降生而完畢治療出院回到家中。
兒子誕生后,以常人難以忍受的承受力,又撐起了這個多災多難的五口之家。當時78歲的公爹承受不住打擊一病不起癱在南房炕上,而丈夫癱在北房床上。忙里忙外,丈夫在床上只能用眼睛看管小孩,當有危急時再叫妻子,這就算盡到了當父親的義務,也算減輕了妻子的勞務。患有精神障礙的婆婆不能看小孩子,只能讓她干點雜活,時不時就會出錯,反而增加媳婦的勞碌。夏季屋里悶熱之極,給丈夫擦澡后背到院子樹下,時不時幫丈夫挪到樹蔭處。晚上乘涼的人走后再將丈夫抱進帳中,然后再拾掇茶具。截癱病人大小便失禁,但在妻子的照料下,家中井井有條潔凈利落沒有半點異味。除農忙時玩的人少外,平常去他家的人絡繹不絕。無異味,這好像是尋常的一點,在她而言需多大的付出不言而喻。更不用說自承包責任制以來,她從一個不懂農事的新媳婦一步步學著耕種鋤割,家里、地里、園里、公婆、丈夫、孩子,在她體力不支或力不能準時,背過臉去沒少落淚,但在人前她總是堅持,再堅持。故人們無不伸手相助。對人的幫忙總是滴水之恩涌泉相報。村上的人都說一個男人干的活跟不上“延玲家”一個女人。有人稱她是賢妻良母,有人說她愛家人愛他人也愛自己,雖活得累,但精神充實。傳榮自己也說:“咱命苦,人窮,心眼實,正兒八經地過日子能過下去,別叫人家笑話咱就滿意了。”確實,她沒有什么很高的追求,也無什么浪費的欲望,只想撐起這個家的整個天,讓老人、丈夫和孩子少受點罪,再少受點罪;自己多苦點,再多苦點也無怨無悔。多少個含淚不眠的夜晚,思緒翻滾,好的,她想過;壞的,也考慮過。處在她這種情形這下,想過不僅僅一次,若是不想、不算,那不是傻瓜嗎?她的選擇是無私的,是純樸和善的。總結一句話就是慈愛,就是愛。或許她身上的這一點正折射出勤勞英勇的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也正是這種樸實的仁愛之心成為現代精神文明的動身點,成了中華之魂的基石。
丈夫傷后,公爹垮了,婆婆千萬別垮呀!為了使77歲的婆婆不再垮下去不再增加新的災難,想方設法讓婆婆吃好睡好,有點好的總是讓躺在床上的老少兩個病人吃后,再讓給婆婆吃,自己卻舍不得吃。久了,婆婆也吃不下去,她怎么忍心呢?有一次為了一點剩豆腐,婆媳倆推來推去,碗卻摔在了地上,為此各自傷心窩火爭吵起來,正值此時婆婆的精神障礙癥發作,胡攪蠻纏起來,之后竟拿起木棍追打兒媳,只好跑出去躲避,不知內情的鄰居看后生氣地對說老東西真不知好歹,你為何不把她推倒,傳榮擦著眼淚說:“婆婆有病,那還行……”
有一次,的莊稼被鄰居的羊糟蹋了,婆婆跟鄰居大吵大鬧,一時想不開而吊死在家里。別人都說,這事由鄰居引起的,應當把尸體抬到鄰居家里,讓鄰居吃不了兜著走。也覺得鄰居的確有對不起的地方,但不能揪著人家不放,況且人家也陪了不是,不能得理不饒人。她深知鄰里之間應和諧相處的道理。況且,婆婆精神上有毛病,也有自身的緣由。經過仔細分析后,沒有按別人說的那樣做,而把婆婆按鄉村風俗安葬了。的寬容大度,贏得了村里人的交口贊揚,稱她不愧是一個鄰里團結的榜樣。
婆婆去世后,為了照看公爹便利,她絞盡了腦汁,人們只見她把北房窗棱上與南邊公爹所在的房子之間扯一根二十幾米長的鐵絲,是曬衣服的?上面卻稀疏地掛著幾個小鈴鐺,鐵絲向南穿過胡同直伸到公爹的房里去。時間長了,人們才明白,鐵絲橫穿公爹炕頭,拴在公爹炕上,公爹全弱無力喊叫,若渴了餓了或有什么事情
和諧幸福家庭演講稿6
敬重的學校領導、教師們:
大家好!感謝你們給了我這次發言的時機。我們三口之家和大多數家庭一樣,平凡而一般,既沒有轟轟烈烈的事跡,也沒有感天動地的壯舉,更沒有令人艷羨的家產。懷著一顆真心、愛心與尋常心,我們全家相敬相愛,相濡以沫,牽手關愛,共筑和諧,讓愛的泉流汩汩流淌;我們遵紀守法,崇尚科學,團結鄰里,樂于助人,讓和諧的音符到處回響。家是暖和的港灣,是生活的樂園,我們一家,生活在一起,互尊互敬,和諧相處,其樂融融,用愛構建了一個和諧的家庭。
在家里,我們夫妻關系都很公平,工作上相互幫忙,生活中相互關懷。金無足赤,人無完人。誰能沒有缺點和失誤,重要的是,夫妻之間相互理解和寬容。當一方的缺點消失時,另一方要大度些,寬容地對待對方。
我是一個很知足的人。有一首打油詩說:“世人紛紛說不齊,他騎駿馬我騎驢,回頭觀察推車漢,比上缺乏下有余”。這說的就是生活中的知足心態。常言說,“知足者常樂”。詳細到生活中,知足就是對自己生活滿足。不要嫌自己的愛人沒本領,不要嫌自己的家庭生活得不富有。對同一個半杯水,不知足的人會說“怎么才半杯水”,而知足的.人會說“已經有半杯水了”。不滿足會引發自己苦痛,知足才能引發好的心情,從而利于和諧美滿。
在孩子的教育上,我以身作則,讓他懂得孝敬老人,仔細搞好學習,做力所能及的家務,周末陪他一起爬山、下棋、打球,給他一個歡樂、幸福的童年。
對待雙方父母、親戚方面,我們都很盡心。只要誰有困難,我們都會盡力幫忙。我和鄰居們的關系同樣和諧相處,團結友愛。俗話說:遠親不如近鄰,善待他人就是善待自己。
我有一個溫馨、和諧的家,也正是這個家讓我奮勉工作,增加了動力。每個人在付出的同時都會擁有更多,愛連接著你我,連接著每個家庭,營造一份溫馨與和諧,你就會享受生活的美妙與幸福!
我的演講到此完畢,感謝大家!
和諧幸福家庭演講稿7
她叫褚金霞,是蓼泉鎮上莊村八社村民,談起她很多人都會流露出羨慕贊揚的眼神,人們都會不約而同的說:“那個媳婦很能干,她是大家公認的好媳婦、致富能人。”這不僅是因為她在群眾中口碑好,更主要的是她擁有一個幸福美滿和諧的家庭。她的家是一個三代同堂的傳統之家,上有五十多歲的父母,下有兩歲的女兒,夫妻相敬如賓,且與兩位老人相處融合。成家幾年來,他們夫妻恩愛、關懷子女、熱心助人、鄰里和睦,用平平凡凡的事、點點滴滴的情詮釋了“家庭”作為“愛的港灣”的真諦,贏得了周圍人們的贊美。
一、互敬互愛,和諧維家
互敬互愛是家庭和睦的基礎,是家庭幸福的源泉。婚后幾年來,褚金霞夫婦在生活中相互照顧、相互信任;閑暇時間常在家里召開家庭小會議,相互交流,相互取長補短,遇到困惑相互開導,相互幫助。遇到不懂的事情就向兩位老人請教,聽取老人的意見。雖然這些都是平凡的小事,不足以掛齒,但它就像催化劑使他們的感情日益融洽、家庭和睦、快樂。許多人問她:“為什么你的家庭如此融洽?”她說:“只要互相站在對方的角度來看待事物,思考問題,那就沒有什么事情是解決不了的。”在日常生活中,她和丈夫還十分注重言傳身教,以德育人。常言道:“成功人士背后一定有一個優秀的人支持”,而他們應該是“有一個和諧的家庭”在支持。在他們的這個新家庭里,雖然各人的性格、文化、志趣等不同,但是家庭中很少出現矛盾沖突,大家能互相體諒,尊老愛幼、民主平等、寬容謙讓,形成了互相理解、尊重、平等、關愛的文明家風。
二、尊老愛幼、關愛社會、鄰里互助
一走進褚金霞的家,就會看到:院內整潔有序、窗明潔凈,室內的擺設雖然不是很豪華卻收拾得井然有序。幾年來夫妻相敬如賓,相互關心,相互尊重,孝敬老人,善待雙方父母,在家中勤儉持家、能搶挑重擔,任勞任怨。在眾多的親戚朋友關系中,他們做到以誠相待,對雙方父母,都孝敬有加。
真心待人是他們家庭的處事態度。平日里,夫妻倆特別樂于為群眾辦實事,辦好事。哪家有個大事小事,都有他們夫婦忙前忙后的身影,用一腔熱情為他人解決實際的困難。該家庭不僅和周圍鄰里相處融洽,互相幫助,尤其是熱心公益事業,每次都能帶頭做好村里各項公益事業,主動的投工投勞,以身作則。對于村里的貧困家庭戶也常給予力所能及的幫助。無論是鎮里的鄉鎮工作人員,還是外來人員,只要入住他們家,一定都會受到他們的熱情款待。她們一家人都希望通過自己的微薄之力為那些貧困的家庭解決一些燃眉之急,用自己的實際行動為和諧社會的創建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三、愛家敬業、勤勞致富、顧全大局
多年前,農村人都守著一畝三分地,過著“兩畝地、一頭牛,老婆娃娃熱炕頭”的日子。現如今,“打工潮”已遍及農村的各個角落,勞務輸出成為農民增收的一大產業,有富裕勞動力的人都外出掙錢,可褚金霞一家卻沒有追隨大流,她們把脫貧致富的目光選定在發展日光溫室和養殖業上,她和丈夫用心種好20畝制種玉米田,同時還經營了一座日光溫室,他們借助縣、鎮推進產業富民政策的東風,積極參與村上組織的各種勞動技能培訓班,悉心學習日光溫室種植技術,引進新品種、新技術,每年的溫室蔬菜都長勢良好。此外,他們利用婦女小額擔保貸款這一大好時機,積極發展養殖業,現在,他們的年均收入在10萬元以上。褚金霞夫婦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她們這種強烈的事業心和高度的家庭責任感,影響了周圍許許多多的婦女群眾,為社會和家庭做出了貢獻。
每當客人、鄰居和老人談起她的'兒媳褚金霞時,老人特別滿足地說:“我這兒媳沒的挑。這幾年里洗洗涮涮都是她的事,親閨女也比不上她。有好吃的他們就吃一頓,然后留下來我多吃幾頓。”褚金霞,漢族,今年24歲,一位普通的農家婦女。雖然很年輕,但她依托科技脫貧致富,用賢惠體貼關愛家人,用正直和善良幫助困難鄉親,終于贏得了家和、民富、萬事興,樹立起新時期農村青年婦女的新形象。
四、崇尚科學,勤儉持家
褚金霞一家倡導文明科學的生活方式,注重科學理財、合理消費、勤儉節約。她和丈夫以及兩位老人一直堅持一種理念:雖然現在的生活條件越來越好了,但是勤儉持家的傳統不能丟,生活中點點滴滴要從每件小事做起。家里面的每樣東西能修復利用的,從來不輕易地丟棄,盡量使其再發揮作用。如:水龍頭壞了,換個皮墊、加個螺帽就循環利用起來;全家人的洗衣水總是用盆接起來拖地;家中進行垃圾分類,剩飯剩菜給雞當飼料,瓜皮果殼等可降解的拿來當種菜的肥料;平時做到人走燈滅,養成隨手關燈的良好習慣,注意節約每一度電和每一滴水。這一勤儉節約的意識已深入到每一個家庭成員之中,并成為全家人一種良好的生活習慣。他們還在在房前屋后都種植了樹木、花草,為家庭創造了一個舒適、優美的生活環境。
五、愛國守法,廉潔奉公
在日常生活中,他們都能積極維護社會公德,誠實守信,自覺遵守各項法律法規和公共秩序,維護國家利益和集體利益,主動履行公民的權利和義務。嚴格遵守國家計劃生育政策,做到晚婚、晚育、優生、優育。
他們深知一個家庭,是一個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的過程,組成一家既是緣分,能夠和睦相處更是不容易,這個過程必須依靠共同經營,這種經營不僅是指物質上的,更多的還是強調精神上的:培養共同的興趣、愛好,營造良好的家庭氛圍等等。家可以不是奢華的,但一定是溫馨的。還有互相尊重、互相關心、互相幫助、尊老愛幼、坦誠相待等等。“家和萬事興”,一個和睦的家庭,之所以和睦,他們總結出一條經驗就是“真誠待人、和睦相處、互敬互愛”。相識是一種緣份,而能在同一屋檐下共度一生,則是上輩子修來的緣份。所以他們經常告慰自己知足常樂,善待自己與家人。他們這么多年如一日所付出的艱辛和努力,只是千千萬萬中國婦女的縮影。只有繼承這種光榮的傳統才能把生活過的更加幸福美滿。以精神文明促進物質文明,在文明家庭方面給全村樹立了榜樣。總之,家庭是社會的細胞,家庭和睦,尊老愛幼,夫妻恩愛,老少共融,充滿溫馨,家業才能興旺,社會才能富強,反之,家庭不和睦,社會不安寧,民富國強又從何談起?
一個幸福、快樂、和諧的家庭需要每個家庭成員共同的努力。只有每個人都奉獻一點愛,家才會更溫暖,只有每個家庭都幸福了,我們的社會也才會更和諧。
【和諧幸福家庭演講稿】相關文章:
和諧幸福家庭主要事跡(精選12篇)11-17
[經典]和諧的作文01-18
和諧的作文02-23
和諧的作文02-11
和諧作文02-06
幸福家庭事跡10-16
和諧的家園作文03-06
和諧的春天作文02-09
和諧的校園作文0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