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端午節小常識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關于端午節的常識
端午節,又稱龍舟節,是中國古老的傳統節日,在農歷的五月初五這天慶祝。幾千年來,全國各地都會舉行多種多樣的慶祝活動。最應景的就是吃粽子和賽龍舟,據說這是為了紀念偉大的古代詩人屈原。
在有些地方,人們把雄黃酒涂抹在小孩的身上,希望這樣可以使孩子們不受邪靈的傷害。許多人認為五月是一年中容易引發疾病的時節,因此為了驅疾避兇,討個吉利,他們會在門口懸掛艾葉和菖蒲等。
端午節的“五毒”是什么?
蝎、蛇、蜈蚣、壁虎、蟾蜍。
端午節的“五黃”是什么?
江南民間在端午節有吃“五黃”的習俗,“五黃”是黃瓜、黃鱔、黃魚、雄黃酒、咸鴨蛋黃。
為什么端午節要吃咸鴨蛋黃?
為了驅“五毒”,民間用五種紅色的菜象征五毒的血,吃時就會把妖怪嚇跑,也就是吃五紅,咸鴨蛋黃中的紅油就是其中的一種紅。
屈原不姓屈,姓什么?
屈原,中國戰國時期楚國詩人、政治家,出生于楚國丹陽秭歸,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屈原其實姓羋,司馬遷在屈原列傳中說“屈原,名平,楚之同姓者也。”字原,又自云名正則,字靈均。楚國國君姓羋,屈是屈原的氏,在當時姓與氏是分開的。
端午節喝雄黃酒的淵源
雄黃酒是用雄黃的粉末泡制的,雄黃酒作為一種中藥藥材,雄黃可以用做解毒劑、殺蟲藥。于是古代人就認為具有腐蝕之力的雄黃可以克制蛇、蝎等百蟲,“善能殺百毒、辟百邪、制蠱毒、人佩之、入山林而虎狼伏、入川水而百毒避”。
端午時節正值春夏交替之際,是蚊蠅等蟲害繁衍的高峰期,因此自古以來,人們就有插艾草、飲雄黃酒,用來辟邪防疫的傳統。所以古人不但把雄黃粉末撒在蚊蟲孳生的地方,還飲用雄黃酒來祈望能夠避邪,讓自己不生病。
端午節古代的運動會
端午節是古代的運動會,從古至今,端午當天的習俗大多跟體育有關。南方的賽龍舟,龍舟競渡時間被統一在五月初五端午節時舉行,各郡、縣、村社每年都組織龍舟競渡比賽。賽場終點插著錦綺彩竿,彩竿上一般懸掛著錦緞,名叫“標”,奪標者則為勝出者。
北方的射柳、斗草、馬球,參與者眾多。所謂射柳,就是類似邊騎馬邊射弓箭,看誰能擊中的游戲;馬球跟現在的馬球非常相似,斗草是孩童們經常玩的一種游戲,這斗草也有講究,有所謂文斗有所謂武斗。因此古時端午這一天的氛圍,就像全民運動會一樣。
【端午節的常識】相關文章:
端午節小常識07-26
基本禮儀常識 交通禮儀常識05-04
教師禮儀常識基本禮儀常識05-04
攝影入門常識08-04
夏季生活常識08-01
孕婦生活常識08-01
環保常識作文08-10
常識的作文精彩05-24
職場的禮儀常識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