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寒食節的來歷簡介
重耳是春秋時期晉獻公的兒子。他的哥哥申生是晉國的太子。但年老的晉獻公十分寵愛妃子驪姬,驪姬生了個兒子叫西奇。麗姬想讓晉獻公封自己的兒子為太子,便在晉獻公面前中傷申生。
晉獻公聽信了麗姬的讒言,便把太子申生殺了。重耳和弟弟夷吾知道,若繼續留在晉國,性命必定難保。于是兄弟二人便連夜逃出晉國,開始了流亡生涯。
晉獻公死后,晉國發生內亂。
夷吾回到晉國,殺了西岐,奪回了王位,成了晉國的國君。
但他知道重耳的聲望很高,身邊還有一批賢能之士跟隨著他,他若回國,必將奪取自己的王位,于是便派出刺客前去行刺重耳。
重耳在敵國避難時,發現晉國派出的刺客對他下手,便逃到了魏國。
魏國懼怕得罪晉國,拒絕了他的避難請求,他只好繼續逃亡。
有一天,他餓得實在走不動了,昏倒在山坡上。這時,有個叫介子推的隨員走到樹林里,忍著劇痛從腿上割下了一塊肉來。放在火上烤熟之后讓重耳吃了。重耳知道后深受感動,又繼續趕路逃到了齊國。
齊國國君齊桓公是位開明的君主。他不但熱情接待了重耳,贈送他車馬衣物,還將宗室的公主嫁給了他。重耳在齊國過上了衣食無憂的生活,不再逃亡,也漸漸不大關心返回晉國的事了。他老婆姜姬深明大義,她勸重耳說:你在齊國貪圖安逸是不會有出息的。當天晚上,姜姬和重耳的隨從們商量好,先把重耳用酒灌醉,又把他抬到車上,連夜將他送出了齊國。
后來,秦國國君秦穆公派出軍隊,護送重耳回到晉國。在外流亡了19年的重耳,終于登上了晉國國君之位,他就是著名的晉文公。
重耳成為晉國國君之后,對追隨自己的流亡的有功人員都進行了獎勵,有的封官加爵,有的賜給財物或土地,但唯獨忘了介子推。
后來有位大臣問重耳,為何忘了介子推呢?重耳聽了十分懊悔,立即詔命介子推回都城任職。誰知前往送詔書的官員回來稟報,說介子推不肯為官,他已背著年邁的母親躲進綿山了。重耳便率領文武百官親自前往綿山,想請他出山任職。
但綿山山高林密,一直不見介子推的身影。有人建議從三面放火燒山,只留出一面。讓大火將介子推給逼出來,誰知大火燒了三天三夜,仍不見介子推的影子。搜山時,有人在一棵大柳樹旁邊發現了介子推及其母親的遺體。
介子推的全身已經燒焦,后背緊貼柳樹上的一個樹洞,人們找到了他后背上殘留的一片衣襟。
衣襟上寫著一首詩:割肉奉君盡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柳下做鬼終不見,強似伴君作諫臣。倘若主公心有我,憶我之時常自省。
晉文公感念忠臣之志,將其葬于綿山,修祠立廟,并下令在介子推死難之日禁火寒食,以寄哀思,這就是“寒食節”的由來。
【寒食節的來歷簡介】相關文章:
寒食節的來歷簡介01-25
寒食節的來歷簡介12-24
寒食節的來歷簡介2篇【推薦】05-31
寒食節的來歷01-30
寒食節的來歷介紹06-16
關于寒食節的來歷11-22
清明、寒食節的來歷11-20
寒食節的來歷及故事09-25
有關寒食節的來歷01-15
[優選]清明、寒食節的來歷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