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地理環境的整體性》評課稿(通用7篇)
作為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通常需要用到評課稿來輔助教學,所謂評課,是指對課堂教學成敗得失及其原因做中肯的分析和評估,并且能夠從教育理論的高度對課堂上的教育行為作出正確的解釋。寫評課稿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自然地理環境的整體性》評課稿,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自然地理環境的整體性》評課稿 1
在聽了高一地理第一節自然地理環境的整體性的公開課后,地理教師們進行了課題探討,教學者也談了自己的設計意圖和教學效果方面的一些想法。通過聽課和評課,感觸頗深,提出來供同行們思考。
第一部分教學者說設計意圖和教學效果
一、關于三維目標。從三個層面進行設計
(一)知識與技能。
1、理解自然環境整體性的基本內涵和具體表現;
2、通過閱讀教材和學習活動,能夠解釋和繪制地理過程示意圖;
3、能結合具體例子,說明各地理要素在地理環境中的作用。
(二)過程與方法。通過地理教學,結合地理要素在地理環境中的作用和生物循環示意圖,培養綜合分析地理問題的能力。
(三)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結合地理要素在地理環境中的作用和生物循環示意圖,樹立事物是普遍聯系的思想。
二、教學重、難點
結合大綱的要求和教材內容,根據班級學生的知識水平和思維特點,確定本節的重難點。
1、地理環境整體性的原因分析;
2、地理要素間相互作用的關系及其產生的新功能。
三、教法與學法
根據新課程的要求,為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體性,采用小組討論法和案例分析法進行教學。為了提高課堂教學的生動性和直觀性,采用多媒體進行輔助教學。
四、教學過程
采用小組討論法和案例分析法進行教學,完成以下課堂教學任務。
(一)地理要素間進行著物質與能量的交換
1、水循環
2、巖石圈物質循環
3、生物循環
(二)地理要素間相互作用產生新功能
1、生產功能
2、平衡功能
教學者自己認為的不足之處:
1、課堂容量有限,學生參與課題教學的積極性還不夠;
2、學生小組合作討論的氛圍不夠濃厚;
3、教師講解太多,學生的主體性沒全面的體現出來;
4、教態還不夠自然大方,略顯拘謹;
5、講練結合不夠,練習的針對性不強等等。雖然還存在一些不足,但是總的教學效果還是不錯的。
第二部分聽課教師的聽課評價
優點評價:
1、教學目標確定得比較準確,并且落實得比較好;
2、教學方法比較靈活,能夠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3、多媒體的'應用能夠輔助地理教學,能幫助學生化解思維難點,提高教學的直觀性;
4、教學語言和藹可親,課堂的氣氛比較活躍;
5、重點講解細致,難點能夠化解,學生參與了課堂教學;
6、板書清晰,結構合理,課堂教學環節緊湊,環節承轉自然,課堂結構科學。
不足之處:
1、雖然地理教師從學生比較熟悉的圖片入手來設置教學情境,讓學生能夠從自己的生活經驗和認知水平出發,突出了新課程“用教材”的思想和緊密聯系生活與生產實際的理念,但是如果這些圖片能夠結合鄉土地理,這種設置情景的方式可能會取得更好的效果。
2、雖然地理課堂力圖體現教學的“雙邊性”,學生也參與了課堂教學,但是從總體的感覺上看,學生整體的參與度不高。
3、雖然課堂氣氛比較活躍,但是由于教師對課堂基本情緒的把握不準,使得這種過分的制造“愉快”,反而減緩了學生的思維、抑制了學生的思維、分散了學生學習的注意力。
4、雖然運用了多媒體輔助教學,雖然也有大量的圖片、視頻的呈現,幫助學生將問題變得簡單化,但是地理教師在課堂中過分依賴和夸大了多媒體的作用,使得多媒體的作用過度地代替了教師的作用,有被多媒體牽著鼻子走的感覺。
5、雖然教師在教學中力圖體現師生合作和交流,但是教師還是不敢大膽放手,其實對于有一定難度的地理問題,如“地理環境整體性的原因分析;地理要素間相互作用的關系及其產生的新功能”等教學難點和重點,就可讓學生去探究、討論,而學生對問題的思考和探討只是淺嘗輒止,那么難以取得理想的效果。
6、雖然教師的講解還較全面、很細致,但是對教材中的“非重點、難點”也進行面面俱到的的講解,因而顯得教學重點不突出,浪費了課堂教學時間,教學的效率不夠高。
第三部分參加評課的一些體會
1、公開課后進行認真的評課,教學者進行深刻的教學反思,效果是非常明顯的。老師們營造了濃厚坦誠的評課氛圍,在評課時能夠放開手腳、拋開思想顧慮,大膽發表自己的見解,雖然各自的見解可能“有褒有貶、有優有缺”,但這種見解和建議是真誠的,這種評課氛圍能夠給予每位教師以教學的啟迪、智慧的升華。
2、通過聽課者和上課者的評課,使得聽課者和上課者都能夠得到啟發和實質性的收獲,對于地理教師的教學知識、技巧與技能的駕御,對于地理的教學方法、教育內容的把握,以及對教育的社會價值、個人價值等方面都會有很大的促進作用。
3、新課程強調地理教師的課后反思,但是課后反思和評課的效果如何,是否“為了反思而反思,為了評課而評課”,是值得地理教師思考的問題。其實在反思和評價成功之處的同時,更應該總結和反思失誤和教訓,使之成為以后再教時應吸取的教訓,從而能夠更好地提醒自己,完善自己,為自身的業務水平的提高打下堅實的基礎。
《自然地理環境的整體性》評課稿 2
昨天參加了區EEPO同課異構活動,聽了2節“自然地理環境整體性“,作為評課團隊,點評了第一節課。
EEPO是有效教育的英文單詞縮寫,其核心理念是通過有效的組織來實現有效教育,關注學生的學習方式。第一節課是采用要素組合方式上的。要素組合方式采用5J+5F的學習方式,5J就是5項基礎:約定、表達呈現、板卡、單元組、團隊;5F即5個防范:防空講、防花架子、防泡沫、防與學生為敵、防形式單一。
評課我們采用的是經典性評價。經典性評價主要從知識性、個性、創造性即”三性合一“,互動、主動、能動即”三級聯動“這六個方面評。由于評課團隊中地理老師只有我和經發中學的曾憲培老師,所以我倆負責從3性的角度評課,我從知識性評。
知識性是基礎,對知識本身的傳授是我們xx教育(中國)教育的強項,也就是我們老師平時教學中做得最多最扎實的的部分。這有歷史傳統,我國古代的教育方式,私塾的.學生一般并不要求學生理解知識本身,他們推崇的是”書讀百遍其義自見“”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寫詩也會吟“。無論什么樣的教育,準確地向學生講解和呈現知識是必要的。有效教育也不例外。如何評價一節課知識點是否落實到位,一看關鍵知識點(重難點)的確定是否準確;二看練習的設計是否有梯度,是否充分利用了人力資源;三看是否運用有效教育手段促進強化次數達到基本量,關鍵知識點是否落實。我在評課時偏重于評不足,指出了該節課的探究問題一難度略大,如果用圖片的方式呈現,而不是用箭頭和文字,學生接受起來會比較容易,探究二的3個問題難度梯度設計較好;同時指出了該節課的知識點落實不到位,學完之后學生知道了自然環境是由各種要素組成,牽一發而動本地、他地則需要老師總結。
評完之后,不由地懊悔不已。懊悔自己怎么不多說說本課的亮點。評課時我沉浸在課中,完全忘記了人情世故,這么直截了當地指出授課老師的不足,授課老師心里該多不舒服。我聽別的老師在評時主要說優點。想想自己也是,越認真越愚蠢。有老師說評課時一般說4點,前3點是優點,最后指出1點缺憾或者建議,這樣被評者心里上可以接受。唉,總結教訓吧。
《自然地理環境的整體性》評課稿 3
新的教學理念要求賦予學生更多自主活動、實踐活動、親身體驗的機會。課本內容逐漸的濃縮為主要的知識點,閱讀、思考和活動環節的實踐讓學生更好的參與到課堂教學中。在這方面的處理上,為了完成任務,我沒有很好的處理課本內容與活動環節的關系,生搬硬套的痕跡明顯,沒有達到預期效果,反而成為課堂累贅。
對策:要重視教學目標的確立、教學內容的處理和教學方法的選擇上達到最優化。應努力提高活動的“質”的水平。對探究問題或任務的設計要符合學生的經驗水平;情暗的創設要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并能引起學生的.共鳴;活動過程中要多加鼓勵,創造“思維性討論”的氣氛,激發全員的參與欲望,并注重適時評價。例如:在教學素材的選取上,要充分圍繞對生活有用的地理,對學生終生有用的地理;教學方法上要突出個性化的教學,滿足學生的參與欲、表現欲、競爭感和成就感,通過對地理課堂教學的優化,培養學生對地理的興趣,克服由非智力因素而造成的學習困難。
《自然地理環境的整體性》評課稿 4
本節課對學生進行了有效的學法指導,表現如下:
1、導入新課時通過復習前一節課的內容,使學生掌握了新舊知識之間的聯系,告訴學生學習中應注意知識之間的聯系,方可融會貫通。
2、通過讀教材圖3-3和3-4,引導學生分析自然地理要素之間的'相互關系,從而理解地理環境整體性的含義。學生掌握了讀圖分析問題的方法。
3、通過小組合作探究“黃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學生掌握了合作學習、主動探究、積極思考解決地理問題的方法。
4、通過分析案例,得出“某一要素的變化會導致其他要素甚至整體環境的變化”的結論,使學生掌握歸納總結問題的方法。
5、通過自主學習“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使學生掌握從教材在提取有用知識的方法等等。
《自然地理環境的整體性》評課稿 5
在聽取了本節課《自然地理環境的整體性》的教學后,我深受啟發。本節課教師采用了多種教學方法,如案例分析、小組討論等,有效地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以下是我對本節課的幾點評價:
教學目標明確:本節課的教學目標設定清晰,旨在讓學生理解自然環境整體性的基本內涵和具體表現,以及各地理要素在地理環境中的作用。教師通過具體案例和圖表,使學生對這些知識點有了深刻的認識。
教學方法靈活:教師采用了案例分析、小組討論等多種教學方法,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掌握了知識。特別是通過小組討論,培養了學生的`合作能力和探究精神。
多媒體輔助教學:本節課充分利用了多媒體設備,通過展示圖片、視頻等資料,使學生更直觀地感受到了自然環境的整體性。這種教學方式不僅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還增強了教學的直觀性。
盡管本節課有很多亮點,但仍存在一些不足之處。例如,教師在講解某些難點知識時,語速過快,導致學生未能完全理解。此外,課堂時間分配上略顯緊張,部分環節未能充分展開。
建議教師在今后的教學中,注意調整語速和課堂時間分配,確保學生能夠充分理解和掌握知識點。同時,可以進一步豐富教學手段,如增加實地考察等環節,使學生更深入地了解自然環境的整體性。
《自然地理環境的整體性》評課稿 6
本節課《自然地理環境的整體性》的教學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教師以生動的案例和清晰的講解,使學生深刻理解了自然環境的整體性及其表現。以下是我對本節課的幾點評價:
案例選取恰當:本節課選取了多個具有代表性的案例,如黃土高原的水土流失、澳大利亞的兔災等,這些案例不僅貼近學生生活實際,而且能夠很好地說明自然環境的整體性。
講解條理清晰:教師在講解過程中,條理清晰、邏輯嚴密。他首先介紹了自然環境整體性的基本概念和內涵,然后通過具體案例進行分析和說明,最后總結了自然環境整體性的表現和意義。這種講解方式使學生很容易跟上教師的思路。
注重互動教學:本節課注重互動教學,教師通過提問、小組討論等方式,鼓勵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活動。這種教學方式不僅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還培養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表達能力。
本節課在板書設計方面略顯簡單,未能充分展示本節課的重點和難點。此外,部分學生在小組討論中表現不夠積極,可能需要教師在今后的教學中進一步引導和鼓勵。
建議教師在今后的教學中,注重板書設計,使板書更加簡潔明了、重點突出。同時,可以進一步激發學生的討論熱情,提高小組討論的效果。
《自然地理環境的整體性》評課稿 7
本節課《自然地理環境的整體性》的教學是一次成功的嘗試。教師通過生動的講解和豐富的案例,使學生深刻理解了自然環境的整體性及其對人類活動的`影響。以下是我對本節課的幾點評價:
教學內容豐富:本節課的教學內容涵蓋了自然環境整體性的基本概念、表現、意義等多個方面。教師通過生動的案例和圖表,使學生對這些知識點有了全面的認識。
注重思維培養:本節課注重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教師通過提問、引導等方式,鼓勵學生積極思考、主動探究。這種教學方式不僅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還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思維和批判性思維。
強調人地關系:本節課在強調自然環境整體性的同時,也注重探討人與自然的關系。教師通過具體案例,使學生深刻認識到人類活動對自然環境的影響以及保護自然環境的重要性。
本節課在課堂管理方面略顯松散,部分學生在課堂上出現了走神、交頭接耳等現象。此外,教師在時間分配上略顯緊張,導致部分環節未能充分展開。
建議教師在今后的教學中,加強課堂管理,確保學生能夠專心聽講、積極參與課堂活動。同時,可以進一步優化時間分配,確保每個環節都能得到充分展開。此外,教師還可以進一步豐富教學手段和案例選取,使教學更加生動有趣。
【《自然地理環境的整體性》評課稿】相關文章:
《自然地理環境的整體性》評課稿12-04
《自然地理環境的整體性》評課稿【精選】12-15
《自然地理環境的整體性》評課稿11-07
《自然地理環境的整體性》評課稿(熱門)09-23
《自然地理環境的整體性》評課稿必備09-03
【優秀】《自然地理環境的整體性》評課稿01-18
《自然地理環境的整體性》評課稿【精品】11-16
《自然地理環境的整體性》評課稿【必備】01-15
《自然地理環境的整體性》評課稿[合集]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