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教師個人心得體會(經典3篇)
某些事情讓我們心里有了一些心得后,通常就可以寫一篇心得體會將其記下來,這樣可以幫助我們分析出現問題的原因,從而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那么好的心得體會是什么樣的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歷史教師個人心得體會,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歷史教師個人心得體會1
為期兩天的歷史第二期集中培訓結束了,在第二期的培訓中魏老師吸取了第一期培訓的經驗,在活動環節的設計上又有改進,比如在展示成果環節,老師展示完成果以后,再抽取一個有深度的問題,讓學校的另一位老師當即回答;再比如分組討論的問題設計,針對性更強了;還增添了讓全縣歷史名師、骨干教師作教學經驗介紹等等;通過這些環節使整個培訓活動時效性更強,在原來氣氛活躍的基礎上討論更有深度了,老師們的收獲也更多了。
在即興質疑、答疑環節,提出的問題都非常有深度,比如我回答的:“西安事變為什么能夠和平解決,有什么重要意義?”我回答的語無倫次,而且還沒抓住問題的關鍵,原以為教材教了n遍了,對教材內容非常熟悉了,在聽到魏老師的點評分析時,一句“中日民族矛盾上升為中華民族的主要矛盾”使我茅塞頓開,使我感到自己對許多問題的把握還很膚淺,還需要好好的學習、研究;其余的如:如何理解五四精神、戊戌變法的影響、對辛亥革命作用的理解等問題的分析、點評也使我受益良多,使我對多年來一些一直把握不準的問題豁然開朗!
在經驗介紹的環節,馬玉梅老師對《日出之國與新月之鄉》一課的教學設計作了重點介紹,從對這節課教材的挖掘和關鍵環節的設計過程作了介紹,使我對如何設計好一節歷史課有了新的認識,要上好一節歷史課真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用心,做到人有我有,更要做到人無我有。歷史名師杜金英介紹了她在準備市級、省級優質課評選過程中的心得,使我很受啟發,歷史教學不能死板的教教材,照本宣科,要精心設計問題,杜老師給我們做了很好的示范,如“文成公主入藏的作用”通過設計“如果你是吐蕃人,你最喜歡文成公主入藏的什么嫁妝并說出理由”。再如學習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時,設計了“當時的'農民以什么單位承包”“向誰承包”“承包什么”,在此基礎上總結責任制的含義。類似這樣的問題處處體現了人性化的設計,一下使學生不經意間進入了那段歷史,使枯燥的書本知識變成了活的歷史。
經過這期培訓使我對歷史疑難問題有了新收獲,更使我對如何上好一節歷史課有了新的認識,同時也使自己對歷史教學工作重新思考,對自己的教學能力重新定位,學無止境、與時俱進應該成為我們行動的坐標!而多人智慧終勝一人,正所謂眾人劃槳開大船,相信由魏老師掌舵的博興歷史教學這艘巨輪一定會直掛云帆、乘風破浪!
歷史教師個人心得體會2
歷史是一門很高深的學問,但是歷史教師卻不能很高冷。作為一名歷史教師我覺得能夠將高深的歷史變的通俗才是成功。深入淺出是一個歷史教師必備的素質,能夠將知識深入淺出的的給學生講授,首先自己必須具備豐富的知識,無論是課內還是課外;其次,要有很好的口才,教師其實也是一個表演家,枯燥死板的知識經過教師的思考,然后被賦予生動形象的內涵,教師通過自身的演繹來表現知識本身的深刻含義和知識之間的聯系;最后,歷史教師必須自己要喜歡歷史,自己喜愛自己所教的學科才能投入十分的感情來經營這門學科,熱愛是最好的導師,幫助我們一直不停向前,自己首先要熱愛才能帶動學生愛上歷史,愛上歷史學習!
在實際的'教學中,作為一名實習教師我剛剛接觸歷史教學,并不能很好的把歷史很好的演繹出來,死板的歷史教學并不能很好的吸引學生們的興趣,單純的敘述書本上的知識也不能激發學生對歷史的熱愛,因此課堂教學時常陷入僵局,不是學生不配合,只是課堂實在太無趣!
欲速則不達,問題的解決不可能一蹴而就,我決定慢慢地改變這種現狀。第一件事要做的事肯定是要多聽優秀教師的課,學習他們的優點,學習要從模仿開始,模仿優秀教師脫離書本、天馬行空式的講解,看似無章法,實則有依據。第二件要做的事是改變自己的課堂,改變必須要有勇氣,改變已經形成的固定課堂模式,從脫離書本開始。第三件要做的事是把學生都調動起來,不能讓他們習慣填鴨式的教學模式,要漲他們自己學會尋找食物,用問題引導學生,讓他們自己尋找答案,但問題的選擇一定要有技巧,要切合實際。
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任何一件事情都必須要無休無止的學習,這樣才能做到最好,學習永遠都不是一件簡單說說的事,必須要落實到行動上!
歷史教師個人心得體會3
為期半個月的歷史教師暑期培訓已落下帷幕,仔細回首,它確實給我們帶來了許多收獲和感動,也給我們帶來了更多的體驗和反思。
感悟之一:這次培訓,為我們搭建了一個面對面互相探討、互相學習、取長補短的平臺,讓我們零距離的看到很多優秀教師的教學展示及聆聽他們優秀的點評。我敬佩臺上每一位老師精湛的發言,一個個鮮活的理念,一句句深入淺出的教材解讀,獨到的見解,鮮活的事例讓人耳目一新,引人深思。這次培訓讓不僅我梳理了教材內容,對課標教材有了更新的認識和理解,更讓我梳理了繁亂的思緒,總結了過去所做的諸多的工作,明確了努力的目標和方向,讓我今后更好的前行。
感悟之二:我深深地感受到我們應該做一個會反思的智慧型學習型的老師,讓學習天天陪伴著我們,不斷更新我們的教育理念,大膽實踐中探索,努力創新。
感悟之三:教研員魏老師精湛的學術,獨到的見解,對我們人文的關懷,讓我們們感動。我培訓期間魏老師以他淵博的知識,睿智的思維,靈動的活力,創新的精神、務實的作風,引領著我們整個培訓展示活動。對工作的認真態度、對老師的人文關懷,對培訓的全心投入都讓我們看在眼里記在心頭!
感悟之四:感動我們這些教師默默無聞、辛勤耕耘。雖然很多教師對這次培訓意見很大,然而培訓一開始,廣大老師依然還堅持著教學時的那份執著、那份認真,投入到培訓之中。學校中的培訓,老師們認真總結、細心分析,縣里的集中培訓,老師們更是踴躍參與、積極發言。我想這就應該是老師們學無止境、甘于奉獻精神的真實體現吧。
感悟之五:歷史課堂應該教給學生什么?對于這個問題,相信很多人第一時間給出的答案一定是:歷史知識。不錯,中學歷史教育的首要任務就是普及歷史知識。但是很長一段時間以來,中學的歷史教育僅重視歷史知識的傳授而忽略了其他,這無疑是陷入了誤區。任何一種教育,其終極目標都應該指向人的發展,指向以能力和個性為中心的人的全面發展,歷史教育也不應例外。我們傳授歷史知識的根本目的不在于應付考試,而是要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提高學生的能力。一堂成功的歷史課,應該使學生在知識、能力和情感方面都有所收獲。我作為一名歷史教師,我深刻的感受到來自歷史教師身上的壓力。每一位歷史老師都希望自己的課很精彩,讓自己的每節課都亮起來。然而在教育的`過程當中,有一個衡量教學的標準——學生的成績。你的課是亮了,而你學生的成績卻暗了,你作為歷史教師的前途也迷茫了。有人會不理解,為什么你的課亮了,而學生的成績會暗呢?這兩個不應該成正比嗎?非也!因為我們要向學校、要向家長、要向學生有個交代,所以我們的歷史課就變得說者無味,聽者無趣,考前狂背的現象。這是學生的可悲,更是教師的可憐。我們到底應怎么做?
不足及建議:
1、展示流于形式,為展示而展示。有的成果還沒有經聽者用大腦分析、思考,新的理論又來了,我們真是應接不暇。如果把展示當成了“顯擺”,那大可不必了。
2、缺乏在教學過程更為具體問題的解決方法的指導(在具體環節中體現的教學方法、教學藝術和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
3、培訓要更有針對性,分年級段培訓。
4、培訓材料網絡化,做到資源共享,僅憑聽一遍,收獲有局限性。
5、集中學習要精而少,要更人性化。
總之,十幾天緊張的培訓,既有觀念上的洗禮,也有理論上的提高,既有知識上的積淀,也有教研技藝上的增長,感謝這次培訓,讓我有時間、有空間思考自己的教學工作,反思自己的行為,使自己對教育教學工作有了一個更全面、更深刻的理解。
【歷史教師個人心得體會】相關文章:
歷史教師個人心得體會01-10
歷史教師個人簡歷08-29
歷史教師個人總結范文02-04
歷史教師個人教學反思11-10
歷史教師工作個人計劃11-29
歷史教學個人教師總結04-04
歷史教師培訓個人總結11-06
歷史教師個人考核總結05-05
歷史教師個人述職報告06-03
歷史教師個人教學反思0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