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店安全生產方案
為了確保事情或工作科學有序進行,我們需要提前開始方案制定工作,方案屬于計劃類文書的一種。你知道什么樣的方案才能切實地幫助到我們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酒店安全生產方案,歡迎大家分享。
20xx年4月,作為臨危受命的酒店新任總經理,筆者吸取開業以來安全危機教訓、總結經驗、加強安全生產管理,在采取創新營銷等多種有效措施重塑酒店形象的同時,專門把強化危機管理意識,創建酒店安全文化作為頭等大事提上議事日程。種種努力,終于化“危”為“機”,酒店的經營和管理工作迅速得到全面提升,實現年接待各類會議、宴會1000多次,不僅使酒店很快走出了困境,而且經濟效益連續兩年以2位數遞增,迎來了酒店自開業以來的最佳發展時期。
居安思危,酒店經常遭遇五種危機
近年來,隨著國內旅游業的蓬勃發展,酒店行業在治安、消防、公共衛生、刑事犯罪等方面的安全事故不斷上升,而且情況也越來越復雜多變,這給酒店管理者提出了嚴峻的挑戰。因此,怎樣抓好酒店的安全防范工作,防止各類安全事故的發生,是擺在酒店管理者特別是高層管理者面前的首要問題。
在多年的酒店管理工作中,筆者認為酒店危機的產生不外如下幾方面:
1、治安危機
我國目前正處在社會經濟高速發展時期,許多黃、賭、毒、綁架、盜竊等犯罪活動往往容易在酒店等公共場所發生,加上個別酒店的管理者單純追求經濟效益,對酒店綜合安全工作未予以足夠重視,使酒店較易成為發生各類治安事件的地方。對此,酒店如果疏于防范,稍有不慎,就會釀成“危機”。
2、建裝危機
酒店在建筑施工、裝修、設備安裝等方面如果存在質量問題,很容易會產生火災或易燃易爆危險品滲漏等事故;酒店的廣告牌、玻璃窗等重物脫落、電梯關人、警示不明、客人對部分設備使用不當等,都容易導致安全事故的發生。
這類事件不可小覷,因為常常會造成非常嚴重的后果。
3、餐飲危機
酒店的餐飲工作如果管理不嚴或操作不當,就可能造成客人不滿甚至導致食物中毒等危機。
4、服務危機
如果酒店中層管理人員素質不高,基層服務人員因培訓不夠或應變能力差,處理旅客糾紛不力,就很容易造成服務危機。
5、媒體危機
目前是傳媒信息時代,尤其是網絡媒體的突飛猛進,使酒店一旦發生任何事故,如果未能及時妥善處理,便極易陷入媒體危機,既而帶來聲譽和形象危機。
除了上述主、客觀原因造成的酒店危機,不同地區的酒店還可能遭遇地震、海嘯、山洪、戰爭等不可抗力帶來的危機。酒店危機一般都具有突發性強、時間短、不易被事先察覺等特點,如果防范或處理不當,很可能會造成酒店財產受到重大損失、形象受到重大損害,嚴重的還將危及客人的生命。
未雨綢繆,危機之前須有預案,責任重于泰山,安全是發展之本。在酒店的危機管理體制中,責任是中心,權力和利益是支撐,它包括對可能引發酒店經濟損失或形象損害的人和事進行監測、防范及處理的問題,建立起有效的危機預警和各種處理預案,居安而思危,未雨而綢繆。
為了強化危機管理意識,珠海國際會議中心大酒店制度性地對酒店員工進行危機意識教育和典型案例的學習,制定了防范治安、火警、食物中毒、服務過失、自然災害、媒體危機等多種易發性和突發性應急預案,每年都要進行必要的培訓和演練。讓所有員工對酒店“危機”都能提早發現、提早報警,尤其是各級管理者,對酒店安全工作的規律性有更好的把握力、洞察力和推動力,加強日常監督檢查,及時發現和排除安全隱患,把事故消滅在萌芽狀態。
一旦酒店出現危機苗頭,相關員工要能及時發現、上報并及時發出警報,清楚各級人員的分工、職責和工作程序,知道什么樣的問題應該由誰處理以及處理問題的要點和原則,以爭取在第一時間內,果斷地采取措施,戰勝“危機”。對此,酒店在與政府安全主管部門簽訂安全生產責任書的同時,還要求各級管理人員與酒店簽訂包括消防、衛生、財產等內容的安全生產責任書,層層落實。出現違規情況,執行“員工出錯,領導有責”的管理連帶責任制,從而強化管理者的危機意識。
對酒店管理者而言,危機處理還有一項重要工作,就是“危機公關”。簡單講,就是要以積極主動的態度去贏得社會公眾的認可,第一時間和媒體進行友好的溝通與對話,用統一的對外宣傳口徑告訴社會公眾發生了什么、我們正在做什么,防止任何不利因素的蔓延和擴散,增強社會公眾對酒店的信任感,促使社會形成對酒店有利的輿論氛圍,避免引發輿論的“圍攻”和譴責,防止進一步引發酒店的公關危機。
如果可能的話,最好注意把握危機中的“機遇”,通過嚴謹、大膽的策劃,使危機成為酒店新生的轉折點。
只有人人、處處、時時強化危機管理意識,在日常工作中建立起各種危機處理預案,才能使酒店在面臨突發事件能迅速有效地解決,消除負面影響,避免或降低酒店損失。
“一二三”:酒店安全三字經
酒店安全是酒店成功經營的首要前提,強化管理者的責任意識,全面創建酒店的安全文化,是酒店安全防范工作的重要保證。筆者在多年的管理實踐中,根據本酒店的實際情況,創建了如下安全文化體系:
“一二三”理論:酒店安全文化的基石
“一”是一個理論核心,即堅持“責任重于泰山,安全是發展之本”的理念,把握安全工作規律性,積極貫徹預防為主的方針,強化安全工作的責任意識。
“二”是兩個關系,即“安全與政治”及“安全與法律”。政治不是喊口號、表忠心,而是維護酒店安全運營的大局,確保酒店對旅客生命財產和社會穩定的安全保障;嚴格遵守國家的法律法規是酒店安全運營的根本保證,為此,酒店要與公安、衛生防疫等機構保持良好的工作關系,接受相關專業部門的具體指導。
“三”是三個關鍵安全點,即“資產安全、人員安全和服務質量安全”。其中:資產安全包括流動資產安全、固定資產安全和無形資產安全。酒店流動資產安全是指酒店流動資金的安全,以及要防止盜竊、詐騙、搶劫事件的發生等內容;固定資產安全包括酒店電梯運行、爐灶電氣、煤氣管道漏氣、抽油煙管道積油等設施設備的運作管理安全,要防止意外事故的發生;無形資產安全是管理者要有維護酒店形象和聲譽的明確意識,避免或減少損害酒店形象事件的發生。
人員安全包括客人安全和酒店員工的安全。客人安全包括酒店入口控制、電梯控制、客房過道安全、客房安全、客房門鎖與鑰匙控制、財物安全保管、行李保管、傷病處理等內容;員工安全包括保護員工的個人財務安全、保護員工免遭外來的侵襲以及為員工提供良好勞動保護和社會保險等內容。
服務質量安全是客人的最基本需求,酒店必須保障每位入住客人的人身和財產安全,確保每個服務細節都建立在安全的基礎之上,并結合酒店自身的特點,總結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服務質量安全管理機制。
依托“一二三”,創建酒店安全文化
創建酒店安全文化的目的,是為了提高酒店全員的安全意識,防范安全隱患于未然,提升酒店應對安全事件的水平。為此,我們依托“一二三”安全理論核心,在酒店安全文化建設方面做了如下一些切實的工作:
首先,酒店的安全文化取決于領導者的安全意識,一個沒有安全意識的領導很難去建設酒店的安全文化。員工的安全意識除了自身的努力外,主要依靠領導者和管理者的引導。在安全管理工作中,領導者要有一種在管理中的“婆婆嘴”和在執行中的“刀子心”,創造一種安全的氛圍與環境,使員工將遵守安全行為規范變成自覺自愿的行動。
其次,大力加強安全培訓教育工作。安全工作的最終點將落到每位酒店員工的身上,因此,酒店員工個人安全責任意識和安全修養的提高,是酒店整體安全素質提高的基礎。在具體操作中,我們把安全文化教育結合進員工的基礎教育和專業培訓,做到形式多樣、內容豐富、活動經常,例如舉行寓教于樂的安全技能大賽、技巧運動會,外派員工參加安全知識大賽等;同時通過分批或集中培訓等方式,組織工程、消防等重點酒店崗位的員工外派學習持證上崗;組織酒店管理人員接受消防職能部門的安全生產教育;在企業內刊或板報開設專欄開展全員安全生產宣傳教育等方式,讓員工全面了解危及酒店安全事件的種類、產生原因、特點及相應的應對措施;了解酒店危機防范及各種管理預案,并有針對性地進行必要的演練。
再次,大力加強安全監督和檢查工作。有了酒店的安全管理意識和實際措施,還必須有相應的監督和檢查機制,才能在日常管理中發揮作用。為此在橫向方面,我們不僅將安全監督和檢查作為各級管理人員的日常工作重點,還將安全管理工作有機地列入大堂副理周報、質檢周報、消防治安周報等“周報”制度中。這些周報既有對服務質量安全的監控,也有對酒店設施設備、人員操作安全的建議,各周報互相監督執行,并有總經理辦公室專項督辦落實整改情況,避免了因個別員工的工作疏漏影響問題的及時發現與處理,有效地提高了酒店安全管理的執行力。
在縱向方面,在安全管理中酒店形成了基礎管理、部門管理、檢查督導三級縱深督導體系。在基礎管理方面,成立專門的質檢小組檢查、反饋、落實安全工作情況。對于特別事件或經總經理批示督辦的事件由酒店總經理辦公室組成督查組嚴查處理和予以整改。
最后,將安全文化融合于酒店總體文化和各項工作之中。酒店的安全文化建設,不是一件特立獨行的事務,沒有必要成立單獨的部門,而是應該在酒店的總體理念、形象識別、工作目標與規劃、崗位責任制制定、生產過程控制及監督反饋等各個方面融合進安全文化的內容。在酒店中也許看不見聽不到“安全文化”的詞語,但在各項工作中處處、事事體現安全文化,并能夠使客人切身感受到酒店這種安全文化存在。
總之,在現代酒店經營中,時刻強化危機管理意識,積極創建酒店安全文化,形成安全防范,變事故管理為隱患管理,把事故消滅在苗頭,是確保酒店安全生產、做好酒店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根本保障。
【酒店安全生產方案】相關文章:
酒店安全生產活動方案03-15
安全生產方案11-25
安全生產的方案03-10
生產安全方案03-16
酒店安全生產應急預案11-04
酒店安全生產規章制度03-03
酒店安全生產工作總結10-18
酒店安全生產綜合應急預案11-26
酒店安全生產規章制度0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