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藝術作文[范例15篇]
在平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許多人都寫過作文吧,作文是經過人的思想考慮和語言組織,通過文字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記敘方法。你寫作文時總是無從下筆?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民間藝術作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民間藝術作文1
星期一,外婆告訴我們一個好消息:街道組織了一個捏面塑活動,我和弟弟都可以參加。我聽了以后十分高興,期待著那一天的到來。
在一個清香裊裊的早晨,我和弟弟、外婆一起徒步來到了北山街道活動中心五樓。今天來教我們面塑的是一位保叔塔學校的張老師,張老師首先給我們講了面塑的由來。原來,在古代就有人在用面粉捏小人、動物,后來在大街上就出現了“捏面人”,直到演變成現在的“面塑”。并且“面塑”還有色彩豐富、環保等優點,比橡皮泥好多了。
一切準備工作都做好后,我們就開始完成這節課的作業——做一只鶴。我先把用面粉、糯米、蜂蜜調好的面團揉成橢圓形,接著我把橢圓形的一端用手慢慢拉出來一個跟我手指頭差不多長的脖子,再把脖子與身子彎成直角狀,把脖子的頂端彎一下,這樣脖子和身子就完工了。
接下來是最難的一步:把喙、頸毛、冠、眼睛和尾巴上的`羽毛粘上去。我先用刻刀把細窄的眼睛粘上去;喙和冠只要做好形狀后粘在頭上就大功告成了;頸毛是要把灰色橡皮泥做成長條再壓扁后粘上去;而尾巴上的羽毛就更容易啦,只要把剩下的黑橡皮泥貼在已經有點扁的尾巴上就可以了。最后只需要把已經完成的身體扎在腳模形上就OK了。
后來,我做的鶴被評上了二等獎——一盒橡皮泥。以后,我要多參加這種活動,不但能增加動手能力,還會長知識,得獎品。
民間藝術作文2
說到剪紙,那可是一門有趣的民間藝術。一把剪刀,一張紙就可以剪出各種各樣栩栩如生的圖案。自從造紙術發明之后,人們就開始用剪紙來烘托節日喜慶,把它貼在門上、窗戶上,非常喜慶。今天,在“春雷愛心屋”體驗營的第三天,我們體驗了一把這門藝術。
上課了,我們興奮不已,拿出剪紙工具,急切地等待著。“同學們,你們先把紙對折,對折再對折,平分為四等分。”歐陽老師不緊不慢地說。咦?不是剪紙嗎,怎么是折紙?別急,聽歐陽老師說:“在對折的紙上寫上‘喜’字的一半。”我按照老師的要求,先在紙上畫出“喜”字的圖案,不一會兒的'工夫,就畫好了。
看著其他同學還在畫著,我不禁沾沾自喜起來,拿著剪刀小心翼翼一點一點地剪著,哈!剪完了,我拿起來剛想炫耀一下,可打開一看,呀!怎么是斷開的?
我不解地跑去問歐陽老師,歐陽老師看了看,笑瞇瞇地說:“你看,你畫圖時把方向弄反了。”我恍然大悟,拿出一張紙又重新做了一遍。可令人想不到的是又失敗了。我的紙張是正方形的形狀,而我卻按照長方形的比例來剪的,導致“喜”字成了一個大胖子。失敗是成功之母,我毫不氣餒,拿起紙張好好研究了一下,又重新開工。一張漂亮的“喜”字出爐了,我終于成功了!
課程結束時,歐陽老師送給了我們每個人一只蝴蝶剪紙。看著栩栩如生的蝴蝶,它似乎正展翅飛翔,我仿佛看到了老師一筆一筆,一刀一刀的艱辛。是啊,任何事要想成功,沒有百倍的付出是不可能的。
有趣的剪紙藝術無處不在,它讓我們的生活充滿樂趣;讓我們的節日喜氣洋洋。我喜歡剪紙,這是一門有趣生動的藝術。
民間藝術作文3
“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這首古詩是高鼎的《村居》,這兩名話講的是一群活潑可愛的兒童在大好的春光里放風箏的生動情景。親愛的小朋友,你還想知道關于風箏更多的知識嗎?好!那就讓我們一起來了解風箏吧!
風箏起源于我們這龐大的中國,最早的'風箏是由聞名世界的哲學家墨瞿制造的。中國風箏問世后,作為軍事需要用來信息。唐宋時期很快傳入民間,成為人們休閑娛樂的玩具。中國的風箏已經有二千多年的歷史。經過漫長的歲月,如今淮坊國際風箏節是一年一度的國際風箏盛會,每年四月二十日至二十五日在風箏都淮坊舉行,吸引著大批中外風箏專家和愛好者及游人前來觀賞、競技和游覽。
還記得我第一次放風箏是個春風拂面、陽光明媚的日子。我和爸爸、媽媽在鎮江閣放風箏。我牽著線,爸爸托著風箏,站在遠遠的地方大聲說:“使勁跑!”于是,我飛快地跑了起來,風箏越飛越高,我高興地笑了,爸爸媽媽為我開心地拍手。當我累了停下腳步的時候,風箏慢慢下降,我又加速地跑了起來,風箏又在寶藍的天空中翩翩起舞,我們快樂的笑起來了。
越來越多的風箏在天空中隨風習舞,江邊傳來了一陣陣歡樂的笑聲。
民間藝術作文4
捏面人是一種傳統的民間藝術,老師說今天有兩位民間藝人要來咱們學校到我們班為大家表演捏面人,同學們個個興奮不已。
在大家的期盼中,兩位藝人從容地走進教室,全班同學響起熱烈的掌聲。哇!這兩位藝人長得一個又高又胖,一個又矮又瘦。聽說他倆是兄弟,真不敢相信,倆人的長相相差那么多,怎么可能是兄弟?他們倆的頭也很特別、很有個性,瘦師傅頭戴一頂白白的帽子,顯得格外精神,而胖師傅的頭發像無數根細針粘在頭上,看了讓人望而生畏。
老師傅終于開始動工了,你瞧!他先拿出一根木棒,然后將一大塊紅色的泥壓成了一片一片的小薄片,又一片一片的把紅薄片裹在木棒上,奇跡出現了,一朵栩栩如生的玫瑰花展現在我的眼前,頓時,我便有了一個沖動的念頭:何不買一朵送給我媽媽呢?只見老師傅又拿來一小塊綠色的泥,用了十幾秒就讓玫瑰花長出了許多鮮嫩的綠葉。“哇!”我驚嘆不已“太神奇了,太像了!”我急忙從口袋里掏出十元,趕緊買下了這朵花,生怕慢了一拍被別的同學買走了。心里想著媽媽收到這朵花時,喜形于色的`表情,我不禁笑出了聲。
接著,那兩位藝人又為大家捏了勃勃生機的小鳥、活靈活現的飛龍、沉著鎮定的張飛、聰明智慧的諸葛亮、大鬧天宮的孫悟空……它們個個千姿百態、神態各異。
同學們也都得到了自己心愛的寶貝,個個愛不釋手,他們的臉上都洋溢著燦爛的笑容。
望著兩位師傅那飽經滄桑的臉,仿佛看到他們在大街小巷走動的身影。他們自豪地告訴我們已經捏面人三十幾年了,還說這是他們家的祖傳手藝呢!
我真敬佩面人尹的那雙巧手!
民間藝術作文5
在生活中,大家都應該有自己喜歡的藝術品吧,那么今天我們就一起交流一下吧!我先向大家介紹我喜歡的藝術品——兵馬俑吧! 兵馬俑從整體上看幾乎是淡黑色,它的形狀非常小,他稱站立姿勢。頭上扎的是盤頭,脖子下邊有一個非常簡單的圍巾,他的衣著上面是類似戰服的衣裳,下面是像裙子的戰袍。這是我仿佛看到了戰士們在戰場上浴血搏殺的情景!他的.手很自然的放在兩邊,看著很英勇的樣子!他好像就是一個整裝待發的士兵一樣! 如果你聽了以上的介紹覺得還不過癮?覺得他沒有士兵的氣勢,那么我就在為你介紹的詳細一些吧!
當我看到這個兵馬俑的臉部表情時,我就認為他絕對是一個出色的士兵!因為他的眼神是充滿殺氣和憂愁的,讓人難以捉摸。有時他的眼神讓人覺得他好像對敵人有著很深的愁恨;有時讓人覺得他好像為國家大事感到勞累;有時讓人覺得他好像因為打仗的勝利感到高興。從而可以看出做這個工藝品的人的技藝高超。他的眉毛和皺紋更加襯托出他的瀟灑和英俊!在他那刻畫細膩的鼻子下面有這兩撮胡子。這可見他為國家大事費勁了心思!他的嘴角微微向下,看來他的心情不是很好! “兵馬俑”的英勇的氣概和他那極富個性的眼神,讓每一個人記憶尤心!我雖然沒有真正到西安去看兵馬俑,但是看見他的雕刻就已經在我的心底里留下永不磨滅的印象!
民間藝術作文6
我國是一個有著五千年文明歷史的古國。中國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其中我對剪紙最感興趣。我通過翻閱課外書、上網查資料,了解到許多關于它的知識。
剪紙來源于生活,是老百姓最普及的`裝飾藝術。它的歷史悠久,從紙的出現便開始就有了剪紙手工藝術。其實早在沒有出現紙的時候就已經非常流行了。那時剪紙是雕、挖、剔、刻、剪的技術在金箔、皮革、絹帛,或者在葉子上剪刻樣子。通過挖空、雕刻的技術做成藝術品。
剪紙不僅僅是起到裝飾家居、美化環境的作用,它主要的原因是表現納福迎祥。人們祈求豐衣足食、人丁興旺、健康長壽、萬事如意,這種樸素的愿望,便借托剪紙傳達出來。
中國民間剪紙手工藝術,猶如一株常春藤,古老而長青,現在剪紙已經被列入了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通過對剪紙的了解,使我更加感受到中華傳統文化的燦爛與輝煌。我為能生長在這塊古老的神州大地而驕傲自豪!
民間藝術作文7
面人,俗稱“捏面人”。它是以糯米面為主料,調成不同色彩,用手和簡單工具,塑造各種栩栩如生的形象。而今大多數都已經被橡皮泥所取代。據了解,雖然面人的制作方式比較簡單,但是卻是一種藝術性很高的民間工藝品。
在節假日,大街上、公園里、飯店門口有時有捏面人的民間藝人,我們小朋友看見了,必定要去圍觀。那面人有文學作品中的孫悟空、林黛玉等,有動畫片里的`黑貓警長、乖乖虎等,還有玫瑰花、傳說中的龍等。小朋友看見喜歡的,會請求家長買一個,回家細細品賞。
周四作文課上,張老師帶了一個面人,是三國人物關羽。她說這個面人她已經收藏了十多年,當時花80元錢,從山東濟南的趵突泉公園買的。
這個面人關羽,身高十多厘米。頭帶藍巾,身著五彩戰袍。那戰袍花紋精細,脈絡清晰。和戲劇舞臺上的戰袍一樣華美,真是巧奪天工呀!他右手握大刀,放在身后。左手放在胸前,好像在大喊:“哪個跟俺大戰三百回合”。
面人關羽的頭部,只有花生豆大小。棗紅色的臉上,眉毛眼睛清晰可見。你可以看到他,緊鎖眉頭,怒目而視,十分威武。真是一個“單槍匹馬,過五關,斬六將”的猛士。
這個面人關羽真是栩栩如生,可見捏面人的藝人技藝真是高超啊!
民間藝術作文8
藝術,不是天生就懂的,而是要靠后天的努力才會的,我也一樣。我掌握的民間藝術的種類中,比較拿手的就屬剪紙了。
有一次,我們上美術課,老師正在給我們講關于剪紙的要領,我只顧著做當天的作業,老師的每句話,我都是左耳進右耳出。就這樣,一節美術課變成了一節作業課。老師講的無論那句話,我都沒有記住。
過了一個星期,上美術課時,由于我上個星期沒聽課,所以我不知道要剪紙。正當我心里責怪自己怎么沒聽課時,老師突然大喊:“開始做!20分鐘以內剪不出四個的同學別走!”我立馬慌了,我連剪什么,怎么剪都不知道,更別說20分鐘內做四個了,如果這樣的話,豈不是要五分鐘內做一個?
我心里想“唉,四個就四個吧,大不了隨便剪四個,應付一下唄“。我立馬動手,在自己的白紙上隨手剪了四個不規則的圖形。
我拿著這四張不規則的圖形,又對比了一下同桌剪的一張精美的'蝴蝶,頓時覺得還是認真剪比較好。我仔細觀察著同桌的動作。首先,把紙對折兩次,接著就可以開始剪了。我看完,心中暗想就這么簡單。十分鐘內剪四個,沒問題啊。我馬上按這種方法剪了起來。可是,當我剪完了,把紙展開的時候,圖形卻散開了,沒有像我想象的那樣連起來,到底是哪兒錯了?我心里思索著,肯定是我沒有觀察仔細。于是,我又仔細觀察同桌,發現她在剪紙的時候,是沒有把紙邊完全剪掉。我頓時明白了,原來紙的邊上,必須要保存一些地方,以此來連接。我馬上按這種方法簡單四個,每個周形既整齊又好看。看來想把剪紙剪好,必須善于思考和觀察才行啊!
愛迪生曾經說過:“天才是靠百分之一的天賦和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才能成功。”現在我把這句話改了一下,“藝術是靠百分之一的天賦和百分之四十九點五的努力,以及百分四十九點五的觀察才能創造的。”這,就是我的剪紙的感悟。
民間藝術作文9
記得小時候,我常常看著奶奶剪紙花。一張大紅紙,折幾折,然后用大剪刀“喀嚓,喀嚓”那么一剪,打開來就是一張很漂亮的紙花了。奶奶說這很容易,大可以隨心所欲地剪,但我卻不明白其間的奧妙。
如今,奶奶年歲大了,不常剪了,然而,我卻從老師那兒學來了剪紙花的技巧,也可以像奶奶那樣“隨心所欲”地剪了。當年的困惑也迎刃而解。其實,當你折好紙,拿起剪刀,并不需要費盡心機去設計圖樣,隨隨便便在這兒剪個口兒,在那兒挖個洞,或者把邊緣剪成波浪狀……直到你把它打開,你便會欣喜地發現,在你手下也許會不知不覺產生奇跡。
生活就像一朵紙花,一朵尚未完成的紙花。不要你刻意地裝飾,只須你“隨心所欲”盡情揮灑,留下生命中不悔的印跡,那么,當你打開它時,也許真的是一個奇跡!
評析:這篇400字的短文,小巧別致,耐人尋味。作者由小時看奶奶剪紙花不解其妙,寫到大了跟老師學得剪紙技巧而頓悟其妙,給讀者一種欣賞民間藝術的享受,文章精妙處在于作者能由剪紙聯想到“生活就像一朵紙花”,而每個人都是工藝巧匠,只要不刻意裝飾,只須隨心所欲地揮灑,便可以創造出生活的奇跡。這種看似孩子式的“狂言”卻包含著一種可貴的精神,這就是無拘無束的創造精神,一種無悔的追求精神。
生活的“底蘊”往往寓于普通的小事之中,常常與平凡為伴,就像金子蘊藏在黃沙里,白玉蘊藏在山石中。因此,要想發現它,還必須做到:第一,陶冶思想情操,不斷提高自己的認識能力,磨煉自己的悟性,這是發現生活“底蘊”的`根本和基石。第二,利用一切機會積極參加一些有意義的社會活動,細心看,用心聽,虛心問,潛心思,全心感。同學們,只有當你投身于生活激流之中時,生活“底蘊”的泉水才會汩汩涌到你的筆端;
每當我看見剪紙藝術家在一張紙上飛快地揮舞著剪刀創作栩栩如生的作品時,我不禁贊嘆不已。但是,藝術家們得心應手的剪紙技術,對于我來說,是一種工序繁雜,技術難度大的事情。
“今天,我們要完成一幅剪紙作品。”老師說道,我頓時一愣,高難度的剪紙,要在短短的一節課里完成,豈不是比登天還難?
可是我的想法卻大錯特錯了,在老師的訣竅講解和示范剪紙之后,我恍然大悟,原來完成一幅剪紙竟然也是易如反掌之事。大部分剪紙是軸對稱的,只需要簡簡單單在用剪刀“飛舞”四分之一甚至八分之一個圖案便能整整齊齊地展現在我們眼前。
“光說不練假把式。”我不能紙上談兵。我急不可耐地開始“行動”了。我先在紙上勾勒出半個蝴蝶,然后再用剪刀小心翼翼地賦予它“生命”。可是這只蝴蝶仍然死氣沉沉的,沒有一點點活力。
我決定在它的翅膀上加以點綴。我在蝴蝶翅膀邊緣剪了一條花紋。不料,我在剪的時候,一不小心邊緣剪破了,留下了一道刺眼的“傷疤”,我便用一點膠帶幫它“療傷”。盡管如此,那道“疤痕”仍然清晰可見。我更仔細地為蝴蝶“化妝”。
很快“裝扮一新”充滿活力地蝴蝶在我的眼前“亮相”。看!美麗精致的花邊,仿佛給蝴蝶穿上了一件新衣。一顆顆如明珠般的圓點,仿佛給蝴蝶戴上了一件件靚麗的首飾,在空中翩翩起舞。
通過這次剪紙的經歷,我懂得了做什么事情都要嘗試,你認為很難的事情,在只要你嘗試,掌握技巧,也許會變得很簡單。
民間藝術作文10
泥巴有什么神奇的?在生活中無處不在。可是,當它經過了泥塑大師的手后,就變身為民間工藝品啦!它可是中華民族的智慧結晶。
做泥塑,泥土需精心準備,一般選用帶些粘性又細膩的土,經過捶打、摔、揉,有時還要在泥土里加些棉絮、紙或蜂蜜。泥塑的模制一般分為四步:制子兒、翻模、脫胎、著色。制子兒就是制出原型。翻模就是把泥土壓在原形上印成模子。脫胎就是用模子印壓泥人坯胎。最后一道工序是著色,(.)素有“三分塑,七分彩”之說。一般著色之前先上一層底色,以保持表面光潔,便于吸收彩繪顏色,彩繪的顏料多用品色,調以水膠,以加強顏色附著力。
在我的家里,有一個泥塑作品——菩薩頭像。它并不很大,長短和語文書一般。菩薩頭發上都有一層紗,泥塑也不例外。它頭上薄紗的一部分在頂部的頭發前將其遮住,發后的自然向下垂落,披至肩部,然后向左邊飄去。左邊薄紗的后面則向左上方翹起,好像風兒吹得再大些,薄紗便會飄走。菩薩頂部的頭發上,有著許多飾品。在呈波浪型的珠鏈前后,有著花一樣的東西,十分美麗。垂落下來的凌亂的頭發正與頸間的項鏈交織在一起。此時的菩薩眼睛微張,好象在俯視什么東西似的。眉心的紅點格外鮮明,嘴角稍微上揚。在純潔的白色衣服中的左手臂抬了起來,手十分靠右,還是蘭花狀,右臂在身后,握著白玉蘭瓶,瓶中什么都
沒有,空蕩蕩的。手臂的衣袖十分寬,以致衣袖都有了褶皺,一道一道的,很明顯。白色的薄紗、衣服,黑發,淡色的'飾品,就組成了一個樸素的、善良的菩薩。它是那么逼真,我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啦!
泥塑歷史悠久,深得百姓喜歡。其中最為著名的是天津的“泥人張”和無錫的惠山泥人。泥塑早已走出中國,遠渡重洋,成為中外文化的使者。它是我們中國的傳統民間工藝品,記載著中國的歷史磨難和輝煌,它是中華民族的瑰寶,是我們一顆璀璨的明珠,是我們每一個中國人的驕傲!
民間藝術作文11
20*年的8月7日,陽光明媚,萬里無云,這天氣出去旅游是再好不過的了,陽江游。那天,我跟著爸爸、媽媽來到了美麗的陽江市。據我所知,陽江離我市不遠,在我省的西南部位,那里風景優美,物產豐富,特別吸引游客。
一來到陽江,我立刻感到空氣清新,舒爽無比。那藍藍的天空,真像是被神奇的大海染藍了。天空上飛著很多蜻蜓和蝴蝶,它們不停的煽動著翅膀,為著你轉,好像在說:“歡迎您的到來,歡迎您的到來!”
遠遠望去,大海就像一塊巨大的藍寶石,有的時候,海浪特別大,我膽子小,被海浪嚇得哇哇直叫,撒腿就跑。大膽的小朋友卻高興得不得了,因為他們又可以玩沖浪的游戲了!這時候,爸爸說:“孩子,不要怕,你是跑不過海浪的,你只要順著海浪、站穩腳跟,就不會被海浪推倒。”陽江的海水、藍天引人注目,沙灘也吸引了不少游客呢!沙灘上的沙子又松又軟,躺在上面可舒服了。有的`人還用沙子來埋人,堆沙山,挖沙洞等……
陽江那里的水果特別多,有香蕉、荔枝、芒果、西瓜等,特別香甜。但是,荔枝要算那里的水果王了。那里的荔枝顏色紅似火。我看到這么誘人的水果,實在忍不住再觀察它的表面了,摘下一個就往嘴里塞。我覺得酸甜可口,好吃極了,忍不住又吃了一個,就這樣越吃越上癮,直到吃的肚子飽飽的才停下來。
陽江真是一個吸引游客的地方啊!我愛陽江!
民間藝術作文12
我家鄉有很多名人,如“藝術達人”“象棋超人”“種田大王”等等,這些名人中,,我最崇拜的卻是與我平生只有幾次相遇的“藝術達人”。
星期天,我閑著無事可做,就去了附近的公園逛逛。
來到公園,我一眼就望見了一個熱鬧非凡的攤位,嘿嘿,這種地方怎能少得了本小姐呢?趕快去瞧一瞧。到了攤位前,只見一中年男子正聚精會神得寫著“藝術字”,我看著挺好玩的,便慷慨解囊,又大筆一揮,在稿紙上落下了我的名字范本。
經過好長一段時間,終于輪到我了,只見他用專用彩筆“刷刷”幾下,一只紅黃相間的小鳥便出現了,這充當我的姓氏“顏”字的'第一筆。隨后又用深沉的色彩寫下了“廠”,接著換色,成了紅白相間的色彩,在“廠”下隨意地彎了幾下,再在中間加上筆意相連的兩點,嘿嘿,“彥”完成了。接下來輪到“頁”了,只見他用形似花,但又不是花的綠色東東充當了“一”,還用竹子來當形似“斤”字的筆畫,最后用兩只可愛的紫藍相間的小鳥完成了“顏”這個字。輪到寫“楠”字了,“木”字是用一棵小樹代替的。而“南”字卻用了鳳凰以及竹子來描繪,實在令人稱美。最后一個字了,我滿心歡喜,呵,快要完成了。只見一輪太陽,一根竹子,一只小鳥和一只蝴蝶組成的“木”,一只喜鵲,幾根竹子組成的“南”字,怎么看都像一幅美麗的山水畫,讓人情不自禁地稱美。
收回了“藝術字”,我心底滿是對那個人的贊賞,哇!這實在讓我佩服呀!嘻嘻,看在他那令人稱奇的技術上,我就把“藝術達人”這個保留已久的稱號送給他吧,哈哈!
民間藝術作文13
今天是元宵節,我和媽媽吃過早飯后,便急急忙忙出了門,生怕再次錯過今年的民間藝術表演(去年因為出來晚了,所以就沒有看到表演)。
從建行前面拐到溫州路向北望去,路兩旁三五成群的人們正在絡繹不絕地趕往表演場地——溫州路北端。其實我們還沒有到地方就已經遠遠發現那里早已是人山人海,動聽的鑼鼓聲傳入耳中。我和媽媽又加快了腳步,不一會兒也到達了目的地。哇!每個節目的表演場地,都被人們圍得水泄不通,表演的節目有:舞龍、扭秧歌、打鼓、獅子和大漢、撐旱船、羊抵頭燈、魚燈等。
我們首先看到的是兩個秧歌隊。第一個秧歌隊,一個個阿姨拿著紅扇子、綠扇子,穿著花花綠綠的衣服,她們把手中的扇子舞得忽高忽低,扭得十分盡興;第二個秧歌隊,陣容要比第一個大一些,不過她們都扭得很整齊,十分有趣,吸引著旁邊的路人駐足觀看。
接著映入眼簾的是舞龍的隊伍,一條金龍與一條玉龍伴著震耳的鼓聲在天空中盤旋,舞龍的人,一個個動作嫻熟,十分專心,而且這兩條龍的做工十分精細,可以看出他們為此付出的心血,這兩條龍在他們手里仿佛活了一樣,一會兒在空中盤旋,一會兒在空中甩尾……
正當我為舞龍人的優美動作而佩服時,眼前又出現了一個我從來沒有見過的“羊抵頭燈”。它是由一位農民老爺爺舉著的,用木頭做的丁字架的上面是一副對聯,架子下面兩邊各用兩根繩子吊著一只胖乎乎的白山羊,其中一根繩子吊在山羊的頭上,另一根吊在山羊的脊梁上,繩子是從架子上兩邊分別固定的兩個鐵質的圓環中穿過的,所以繩子能夠上下移動,而兩只山羊的表演全靠這兩只繩子控制著。這個燈的玩法是先將山羊肚子里的燈點著,然后小心的將架子舉起,因為現在是白天,所以老爺爺沒有點燈。因為一開始這兩只山羊身上的繩子被老爺爺輕輕地拿著,等于說兩根繩子是完全松弛的,所以兩只山羊頭是分開的,如下圖中第一幅圖所示;但是當老爺爺把手中的繩子猛地向下拉時,只聽得“嘭”的一聲,兩只山羊的頭頂便重重地磕在了一起,難分難解,如下圖的第二幅所示。如果再把手中的繩子松開的`話,羊頭就會分開,十分有趣。媽媽告訴我,這位老爺爺應用的是到了初中才可以學到的《物理》學科中的滑輪知識。我在為這兩只山羊的精彩表演而不停贊嘆的同時,又不得不為老爺爺的智慧而佩服!這是我今天最感興趣的一個表演。
接著,我們又看到了生龍活虎的獅子和大漢的表演,旱船、騎馬等表演,還看到了可愛的猴子、魚燈等。
表演結束后,我和媽媽隨著人流依依不舍地離開了表演場地,同時也十分敬佩這些表演者,要知道“臺上十分鐘,臺下十年功”,要表演出這么令人贊嘆不已的節目,這得需要排練多少個日日夜夜呀。這次的民間藝術表演讓我長了不少見識!這真是我們國家珍貴的民間文化藝術瑰寶!
民間藝術作文14
本次拜訪山西途中,參與了非遺文化活動-剪窗花,收獲頗多。
不知何時起,似乎北京的帝都古韻逐漸被淡化了。電子,科技,現代技術一點點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蔓延開來,而紫禁城所原有的古老與傳統感,一點點被淡忘了。而在游學期間所邂逅的剪紙藝術,倒是喚醒了許多曾經的記憶…
一直覺得,剪紙是門幼稚且簡單的藝術,但我確實小看他了。用完午餐后,導游帶領一位身著黑色褂子褂子的中年男人來到我們桌前,自稱——民間剪紙藝術的傳承人。對于山西剪紙,簡單直接,熱情奔放的圖案,火焰一樣跳躍的火紅的色彩,在廣闊的黃土高原上,那些零零落落的村莊里,門上、窗上、墻上,貼的到處都是。在一片灰撲撲的色調中,跳出一抹鮮活的亮色,激起人們火熱的生活激情。簡直就像平淡生活中的奇跡。
這是我對它的第一印象。
一片紅紙在老師的手中旋轉,雕琢,最終形成惟妙惟肖的圖案。接著,老師又拿起一張方紙,折成五折,經巧手一過,再次展現出一副大師之作。老師臉上并未出現任何驕傲自滿之色,唯有沉浸于剪紙中的愉悅神情。
現在的學生,亦或是人群,對民間藝術的了解實在淺薄。很多人自以為,所謂的民間藝術只是“老街邊售賣小玩意兒的.攤販”,顯而易見的,這是錯誤的。著實不敢說自己對這些的理解有多么深刻,但至少,我對此報以崇敬。也希望更多的人,可以了解到民間傳統藝術,這些不單單是一門手藝,也是人類變遷的見證。
本次山西研學之旅收獲頗多。生活在大都市中的我們,習慣了科技,現代,電子…。似乎“傳統”二字聽起來是十分遙遠的。我們可以因一款新出的手游而津津樂道,卻講不出中國歷史與傳統文化的一二。這是今天的時代最令人痛心的,這些被人們逐漸淡忘甚至忽視的民間傳統藝術,都是幾千年來人類智慧的凝聚,被歷史長河所沉淀下來的珍寶,它們值得被銘記,值得被學習。本次游學,也讓我們真真正正感受到了中國民間藝術的精髓與魅力,這樣的感受,或許很難用文字表述清楚,但那能清楚感受到的,是作為一位中國人,一位中國傳統藝術的小傳承人所具有的強烈驕傲與民族自豪感。
當然,像剪紙一樣的民間藝術不計其數,可以叫得上名的比如皮影,毛猴兒,糖人,太多太多。本次僅以剪紙為主題做了探究性活動,而其他的民間藝術,它們宛如一顆顆失落在民間的粲星,默默等待著,綻放的那天,而“那一天”即將降臨。
剪紙,剪出一片星河,剪出祖國山水,剪出人類文明的瑰麗……
民間藝術作文15
一直以來,剪紙是我國民間藝術備受人們的青睞。在一個艷陽高照的日子,我們來到了城隍廟,采訪了民間藝術家郭秀麗阿姨。提到郭阿姨,她可了不起啦,曾獲得20xx年中華世紀壇“第二屆華夏風韻剪紙藝術展”金獎,河南省第四屆民間工藝美術博覽會“金鼎獎”,還在20xx年應邀赴俄羅斯等國表演剪紙。
郭阿姨熱心地接受了我們的采訪,并教我們剪團花。首先阿姨拿了一張正方形的紙,對折三下,成了一個八層的三角形。只見郭阿姨手中的剪刀在紙上游走著,動作是那樣的嫻熟。就在我們還在期待著阿姨繼續剪下去的時候,她卻放下剪刀,慢慢地打開,一個漂亮的團花就出現在我們的眼前,我們不由得發出贊嘆聲。我越看越激動,躍躍欲試。可當我拿著剪刀時,卻不知道該從何處下手,簡單的事情此時變得這么難。郭阿姨告訴我,剪團花時你盡管大膽去剪,每個人的構思都是很奇特的,剪出來的圖案是獨具風格的。在阿姨的鼓勵下,我大膽地剪起來,剪好以后怎么看都是那樣的難看。“打開來看一看。”阿姨提示道。我慢慢地打開,一個美麗的喇叭花展現在我的眼前,真的.沒有想到是這么漂亮。
隨后我們欣賞了阿姨的剪紙作品,栩栩如生的十二生肖,調皮可愛的娃娃,姿態多樣的蝴蝶,都讓我驚嘆不已。阿姨說,她小時候看到大人剪窗花,很感興趣,于是也跟著大人學著,加上自己的努力,所以現在隨手就能剪出各種各樣的圖案來。真是功夫不負有心人。她還告訴我們剪紙中用到的形狀很簡單,就是云紋形、鋸齒紋、圓形、菱形、三角形、方形等,這些形狀在剪的過程中互相結合穿插運用就可以組成與眾不同的圖案,真是太神奇了!她在城隍廟里傳授剪紙就是讓更多的人知道我們民間藝術,讓更多的人喜歡剪紙。
在我們的要求下,阿姨又現場剪了一只大公雞。她一邊講解一邊演示,從嘴巴剪起,雞冠、身子、爪子、尾巴,剪刀如行云流水,一只公雞就誕生了。然后在公雞的身體上剪了一朵盛開的花朵進行裝飾。終于完成了,展開是一對面對面鳴叫的公雞,尾巴就像一堆火在燃燒。令我興奮的是阿姨把它送給了我,我小心翼翼地夾在本子里保存起來了。
采訪結束后,我們都依依不舍,但通過這次采訪讓我們對剪紙有了一些了解,感受到了剪紙的魅力。
【民間藝術作文】相關文章:
民間藝術作文12-31
民間藝術作文(精選)06-30
(經典)民間藝術作文08-02
民間藝術的作文10-27
民間藝術作文01-18
(合集)民間藝術作文07-31
關于民間藝術的作文02-19
民間藝術作文(精)06-30
民間藝術的作文(精)05-16
(必備)民間藝術的作文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