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一顆紐扣》評課稿
作為一名教師,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評課稿,評課是教學、教研工作過程中一項經常開展的活動。那么評課稿應該怎么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一顆紐扣》評課稿,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一顆紐扣》評課稿1
由于在上一次的課題組活動時,徐老師希望我們繪本項目組走出繪本教學以語言活動為主的局限,可以向各個領域拓展。因此,這次我選擇了《一顆紐扣》開展一課三研,嘗試將優秀的繪本來設計數學活動。老師們一起來研討,在拿到繪本后首先要進行分析和思考,“故事是否具有一定的教育意義”“故事情節是否生動”“故事蘊涵了哪些方面的數學內容”“這些內容適合哪個年齡段幼兒學習”?。
看了繪本,我認為《一顆紐扣》是一本非常適合小班幼兒閱讀的繪本,主要描寫了一只小老鼠在路邊撿到一顆紐扣,為了尋找失主,它有禮貌地逐個去詢問動物朋友,并最終根據紐扣的特征將其送還給自己媽媽的故事。繪本內容簡單有趣,畫風可愛,情節與對話基本上都是重復的,特別符合小班“到底是誰的紐扣”這個懸念一直牢牢地吸引著小班幼兒的注意,讓他們能始終沉浸在故事情節中,滿足了他們好奇的天性。
我也覺得適合小班教學,在小老鼠一路探尋的過程中,逐步認識了顏色,比較了大小,區分了形狀,還了解了不同動物伙伴的'習性和各自的生活環境。
除了繪本中蘊涵的關于“比較大小、形狀及配對”等數學內容,我認為還可以增加“顏色的比較”“量的比較”,為小班下學期加深難度。
《一顆紐扣》評課稿2
《一顆紐扣》這則故事內容短小,情節生動,小動物形象可愛,能滿足小班孩子學說短小語句的需要,同時滲透了匹配和幫助別人獲得快樂的社會性情感,非常符合小班孩子的認知特點。許園長之所以選擇這個教材實施活動,我想,許園長是非常的了解孩子的。整個活動的組織給我的啟示是:
1.情景性的教學能讓孩子更投入。
小班的孩子,注意力容易分散,需要老師想方設法引起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許園長能充分考慮到這一點,她通過生動的故事講述,語言的'引導、角色的扮演等策略,把孩子帶入到故事情景中,讓孩子感同身受的體驗小老鼠的著急和快樂的心情,并引導孩子用語言表達出來,從而讓孩子始終以飽滿的情緒投入于活動中。
2.分層次的互動能讓孩子更活躍。
對話的學說,應該是本次活動的重點。故事中出現了四組角色對話,如果學說的策略相同就會顯得單一而乏味。佩服許園長的智慧,她采用了集體學說和個別自主嘗試學說對話的方式,有一開始的句式的的解讀,然后逐漸放手鼓勵孩子模仿故事中的句式說出小動物的對話,互動式的學說策略,很有層次性和挑戰性,不斷的刺激孩子們學習的新鮮感。
3. 教學設計的細節處理能讓孩子更受益。
這是一個以語言發展為主的活動,但基于教材本身的特點,它又滲透了科學性和社會性情感。這也是教材的價值點所在。許園長在突出語言對話的學說基礎上,隱性的進行了滲透,這樣的細節性處理很巧妙,沒有喧賓奪主的感覺,充分的挖掘了這個教材的教育價值,短小的活動,讓我們的孩子獲益多多。
【《一顆紐扣》評課稿】相關文章:
我變成一顆樹評課稿通用12-10
我變成一顆樹評課稿(精選6篇)10-07
優秀評課稿優秀評課稿02-13
英語評課稿 英語評課稿07-13
我變成一顆樹評課稿(通用6篇)10-07
評課稿08-04
“比”的評課稿09-28
(經典)評課稿08-06
心理課評課稿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