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中小學勞動教育總結
總結在一個時期、一個年度、一個階段對學習和工作生活等情況加以回顧和分析的一種書面材料,它可以幫助我們有尋找學習和工作中的規律,因此十分有必須要寫一份總結哦。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寫總結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中小學勞動教育總結,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中小學勞動教育總結1
本學期,六年級勞動教育工作將緊緊把握時代脈搏,以課堂教學改革為突破口,以實踐育人為基本途徑,-堅持有計劃、有組織、有目的地組織學生參加豐富多彩的勞動實踐活動,積極探索勞動教育在素質教育中的作用,增強學生的勞動觀念,培養學生的生活、生存技能,在動手動腦中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促使學生全面發展。總結如下:
一、多渠道宣傳,提高認識,形成良好的勞動教育氛圍。
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是我國教育方針的重要內容,是培養二十一世紀建設人才必須遵守的守則。對學生加強勞動觀點和勞動技能的教育,是實現學校培養目標的重要途徑和內容,是小學教育的重要教學任務。我校重視勞動教育,把勞動教育作為德育工作的重要內容,緊密與少先隊活動掛鉤,保證勞動教育的實效性和多樣性。我們還將通過家長學校對學生家長進行勞動教育重要性的宣傳,引導家長認識勞動對培養學生優秀的思想品質,養成良好行為習慣的作用,使家長能積極主動配合各項校內外教育活動。
二、加強勞動課教學研究,努力探索勞動課新路子,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性,引導學生學以致用。
組織勞動課教師認真研究教育大綱和教材,理清勞動課的知識目標,能力目標和態度,思想觀念目標,大力加強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和能力以及勞動態度觀念的培養,努力探索勞動課教學新路子。積極探討課程刪減整和,并結合教學實踐編制切合學生生活實際,體現時代特點的勞動課教材,以不斷豐富勞動課程的內容和形成。貫徹興趣貫課堂讓課堂教學活起來。興趣是小學生最直接,最有效的內部活力。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始終遵循主體性原則,創設意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課堂教學中重視加強教與學的結合,創造條件指導學生實際操作,促進學生勞動技能的形成。
三、繼續以服務崗位的創建活動為抓手開展勞動教育活動,打通渠道,拓寬開放外延,為學生搭建多元的成長舞臺。
從學生的認知、情感規律出發,以廣闊的舞臺,金色的童年為主題,廣泛為學生創建服務實踐崗位,開展體驗教育,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到服務崗位實踐活動中,用自己的眼睛去觀察,用自己的心靈去體驗,用自己的理智去感悟生活的意義和做人做事的道理,從而內化為健康的.思想、品格,外顯為良好的行為和自覺習慣。
1、繼續搞好勞動實踐基地的建設建設,以點帶面,拓寬教育范圍。
2、有勞動基地,各班主任要繼續組織學生到勞動基地參加勞動實踐活動,把勞動基地作為向學生傳授知識的另一課堂,確保時間、地點、人員、效果四落實。
3、堅持勞動教育與家庭教育相結合,開展我做爸媽的小幫手活動。要求學生每天堅持幫助家長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如掃地、洗衣、疊被學生的家庭情況,通過小學生素質發展評價成績記錄反饋到學校,學生在校的勞動情況也由此表反映給家長,以增強勞動教育的實效性,將學校勞動教育與生活緊密聯系起來
4、加強學校勞動教育與社區教育之間的聯系,充分發揮社區的作用,給孩子積極參與并實踐勞動技能提供更廣闊的空間與平臺,讓其感受勞動的快樂與光榮。
四、開展豐富多彩的勞動教育活動,以達到勞動育人的目的。
結合自己的實際,有目的,有主題的組織豐富多彩的勞動教育活動,在勞動的過程中,遵循知、情、意、行相統一的原則,并充分注意教育形勢的趣、活、實。
中小學勞動教育總結2
我國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過:“真的教育是心心相映的活動,唯獨從心里發出來的,才能打到心的深處。”從先生的話中,我們不難領會,離開了情感,一切教育都無從談起,包括勞動教育。可以說勞動教育過程既是說理、訓練的過程,也是情感陶冶和潛移默化的過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采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潛移默化的對學生進行勞動教育教育,比如研究性學習,合作性學習等。這樣不斷可以培養學生的各種能力,而且還可以培養他們團結合作的能力等。就教學方法而言,我們可以采取小組合作學習法,這種學習法共享一個觀念:學生們一起學習,既要為別人的學習負責,又要為自己的學習負責,學生在既有利于自己又有利于他人前提下進行學習。在這種情景中,學生會意識到個人目標與小組目標之間是相互依賴關系,只有在小組其他成員都成功的前提下,自己才能取得成功。還可以從小讓他們養成嚴肅看待他人學習成績的習慣。
馬克思說:“勞動創造了美。”勞動的美學價值不但體現在勞動的成果上,更體現在勞動的過程中。只有積極、熱情地參加實際勞動的人,才能真正體驗到勞動的美感和勞動的歡樂。勞動技術課不僅能使學生增長知識,增強才干,同時還陶冶了他們的情操,凈化了他們的心靈,美化了他們的生活。
過勞動技術教學對學生進行美學知識教育。為了讓學生在勞動技術課中學到更多的美學知識,筆者在勞動技術課教學中經常與美術老師合作,加強美育教育。如在上“風箏制作”和“花燈制作”課時與美術老師配合,讓美術老師同步教授相關美術知識,在“風箏繪制”和“花燈造型”方面對學生作具體的指導,使學生在活動中學到更多美術知識。變廢為寶這節課優勢在于形式多樣,材料隨手可得。難的就是如何使學生的聯系能力與實踐操作能力相結合,上出一堂井井有條又生動活潑的美術課。上好這節課關鍵在于教師是否有一些簡練又出效果的變廢為寶的好方法,一下子就能抓住學生的注意力,調動起好奇心與求知欲。只有做到這一點后,才能談及更高的教學目標。 教育家陶行知說過的那樣,“當教育的目的被學生發現了,你的教育就已經失敗了。”
變廢為寶已不是一個新鮮的話題,要想調動學生的好奇心,通過上這節課從而達到震撼心靈刻骨銘心,就要充分發揮美術課的“直觀美感”這一特色進行美丑對比,采用新奇又簡單得操作形式,用精美的藝術品打動學生的心靈的同時,又讓學生感到自我能力可以駕馭,從而調動學生踴躍參與,在學生自主參與的過程中,潛移默化的實現環保教育的目標,上“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藝術課堂。
變廢為寶的方式方法很多, 40 分鐘的課堂不可能包羅萬象,所以我覺得第一課時以變廢為美的藝術思路的深度為教學重點來進行思考,可以落腳到某一種方式方法,以點帶面,由易到難,通過色彩、形狀、質感的聯想拓展思路,深入研究。第二課時主要從材料廣度進行拓展,可放手體驗,自由發揮,達到精彩紛呈。從大處說:變廢為寶的藝術手段很多,比較突出的有根雕藝術、貝克粘貼、種子粘貼和一些裝飾品(如椰子工藝品、舊掛歷窗簾、碎布裝潢下腳料工藝品等等),這些變廢為寶不僅可以隨手把玩,而且還可以成為一種社會產業,回收廢舊物品美化環境的同時,還可以換取一定的.經濟來源。將教學與生活實踐緊密結合,體現教育的社會性,可能一節課影響學生的一生,說不定,將來的這些學生中就會有人從事這項變廢為寶的事業中。從小處說:就可以用一些簡單,輕便的小物品如小瓶子、塑料碟、瓶蓋、牙簽,舊絲襪等等做一些裝飾品美化教室等。讓學生自主探索,創造充滿童趣的學習環境,從而熱愛自己的班級,愛上學,愛學習。
勞動技術課不但使理論知識與實踐能力相結合,給學生創造了實踐學習的機會,同時也加強了各學科知識之間的聯系,使學生的知識結構得到合理的調整。勞動技術教學中不但滲透了各課知識,還包含了許多新的思想,這些知識對于學生將來走上工作崗位是不可一些裝飾品(如椰子工藝品、舊掛歷窗簾、碎布裝潢下腳料工藝品等等),這些變廢為寶不僅可以隨手把玩,而且還可以成為一種社會產業,回收廢舊物品美化環境的同時,還可以換取一定的經濟來源。將教學與生活實踐緊密結合,體現教育的社會性,可能一節課影響學生的一生,說不定,將來的這些學生中就會有人從事這項變廢為寶的事業中。從小處說:就可以用一些簡單,輕便的小物品如小瓶子、塑料碟、瓶蓋、牙簽,舊絲襪等等做一些裝飾品美化教室等。讓學生自主探索,創造充滿童趣的學習環境,從而熱愛自己的班級,愛上學,愛學習。
勞動技術課不但使理論知識與實踐能力相結合,給學生創造了實踐學習的機會,同時也加強了各學科知識之間的聯系,使學生的知識結構得到合理的調整。勞動技術教學中不但滲透了各課知識,還包含了許多新的思想,這些知識對于學生將來走上工作崗位是不可缺少的。因此,勞動技術課要力爭開闊學生視野,增長學生見識,發展學生智力,完善學生知識結構,把學生培養成社會主義建設的新型人才。
中小學勞動教育總結3
一、指導思想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在美麗的春天來臨之際,我校結合學生居家學習條件,秉承“生活即教育,勞動伴成長”的育人理念,線上指導學生學習、勞動兩不誤。在孩子們的心田播種熱愛勞動的種子,感受美好生活需要勞動創造。從而全面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理性思考能力,進而培養學生樂于奉獻、敢于擔當的社會責任感。
二、實施過程
1.設計勞動清單
學校根據學生年齡特點、勞動能力,分學段設計了低、中、高三份勞動清單,及時發送到各年級班級群,給學生明確應當完成的勞動任務。
2.發起勞動倡議
班主任召開云班會,向同學們發起“爭做家務勞動小能手”的倡議,鼓勵學生居家學習期間,開展“我是家務小能手,爭做家庭小主人”活動,得到全體家長與學生的積極響應。
3.設計五彩課程
根據居家學習時期的特點,結合培養德智體美勞五育并舉理念,學校設計家務篇、美食篇、種植篇、制作篇、感恩篇五彩課程。
以每周一項勞動主題為主線,先后開展“我是勤勞的小蜜蜂”“我是爸媽的`小棉襖”“我是開心小園丁”“我是美食小達人”“我是家庭小主人”等主題活動,培養學生從小熱愛勞動,樹立感恩父母、感恩社會的傳統美德,助力學生養成自理自立的生活習慣。
三、活動收獲
1.融洽了親子關系
活動中同學們積極參與、熱情高漲,他們們拿起掃帚,將家里的地板打掃的干干凈凈;走進廚房把碗筷擺放的整整齊齊;跟爸爸媽媽學做菜、包水餃……在家務勞動中,孩子們不僅鍛煉了勞動能力,激發了愛勞動的意識,同時也懂得了感恩,收獲了成長。孩子們表示:只有真正去做家務,才體驗到干家務的勞累,體會到了爸媽的辛苦,以后要繼續堅持,做個愛勞動的好孩子。家長們反映,孩子們參與勞動后學會了珍惜大人的勞動成果,對爸爸媽媽做的飯菜不再挑食,這個活動讓孩子長大了許多。
2.融合學科育人
一是與思政、語文學科融合。每次主題活動結束后,語文老師及時指導孩子記錄勞動感受,開展《美好生活,勞動創造》征文活動,因為有真實體驗,孩子們有料可寫,于是寫作文變成了一件容易的事情。有一位五年級的孩子在征文中寫道:以前都是爸爸媽媽為自己做好飯菜、洗好衣服,覺得這都是一件十分簡單的事,自己還經常嫌棄媽媽做的飯不好吃,現在自己參加勞動,發現看似簡單的家務勞動真不簡單。自己以后會好好珍惜爸爸媽媽的勞動成果,改掉挑食的壞習慣。
二是與科學學科的融合。在給澆水時觀察植物的向光性生長習性,培養了學生的認真、細致、科學地觀察習慣。
三是與數學學科的融合。五、六年級的學生利用大掃除時機,開展“找回家里的一平方”活動,讓學生在勞動中體驗1平方有多大,培養了學生的空間觀念,實現了勞動教育與數學實踐的有機融合。
四是與傳統文化、美術學科的融合。學包水餃、制作花式面點活動的開展,一方面幫助學生學習勞動技能,提高審美能力,感受勞動是創造美好生活的源泉;另一方面探尋水餃、念月等面點背后的故事,激勵學生探尋祖國源遠流長的傳統文化,樹立身為華夏子孫的自豪感,激發愛國情懷。
另外,結合婦女節開展“送給媽媽一份愛”活動,幫助媽媽捶捶背、揉揉肩、泡泡腳,培養學生的孝親敬老的感恩教育……居家勞動與思政、科學、傳統、語文、數學等學科自然融合,開辟一條勞動育人的有效路徑,為培養積極向上、健康樂觀的新時期好少年奠定了基礎。
“布谷飛飛勸早耕,春鋤撲撲趁春晴”,我校開展的五彩勞動課程,讓孩子們在幫助父母分擔家務的勞動中,收獲了勞動果實,學會了心懷感恩,這顆“勞動”的種子必定為孩子們一生的成長扎下堅實的根基,也終將結出豐碩的果實!
【中小學勞動教育總結】相關文章:
勞動教育中小學心得體會11-17
2022中小學勞動教育實施方案11-13
中小學勞動教育課實施方案11-08
(薦)勞動教育中小學心得體會06-13
勞動教育中小學心得體會集合08-12
班級勞動教育總結09-06
學年勞動教育總結11-22
中學勞動教育總結11-22
勞動教育教學總結0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