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歷史上冊第六課《洋務運動》說課稿(精品)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時常會需要準備好說課稿,借助說課稿可以提高教學質量,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我們應該怎么寫說課稿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八年級歷史上冊第六課《洋務運動》說課稿,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各位評委、老師:
您們好!
我說課的題目是初中歷史《洋務運動》,根據《新課標》的要求和新課程的理念,我從以下幾個方面對本課進行構思和設計。
一、教材分析
1.本課在教材中的地位
本節課介紹的是中國近代化的開端——洋務運動。中國地大物博,物產豐盈,在歷史上曾經創造了一個又一個的隆盛時代。可是到近代,卻飽受屈辱,在屈辱中的清統治階級為了拯救沒落的封建統治而掀起了“師夷長技以自強”的洋務運動。這場運動持續了幾十年,它層層遞進、由表及里、逐漸深入,使中國由經濟變革發展到改變封建統治的政治變革。因此洋務運動在近代化的歷程上起了巨大的推動作用。
2、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理解洋務運動興起的原因和目的,記住洋務派主要代表人物的姓名和洋務運動的起止時間,了解洋務運動的內容,掌握洋務運動中興辦的主要企業,說出洋務運動在中國近代化過程中的歷史作用。
(2)過程與方法通過分析洋務運動發生的原因及其目的,培養學生從已學過的知識中提取有效信息,并充分利用有關信息對有關問題進行分析、論證的能力;通過組織課堂辯論,評價洋務運動的歷史地位,培養學生將歷史事件放在特定的歷史條件下進行分析評論的能力和訓練學生創新思維、敏捷答辯的能力。
(3)情感態度價值觀通過洋務運動的學習,使學生了解世界走向中國、中國開始融入世界的近代化進程,樹立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國際化”意識;評價、辯論洋務運動的歷史地位,使學生樹立正確的社會價值觀念、科學價值觀念、人文價值觀念和人類價值觀念,幫助學生吸取洋務運動留下的歷史經驗和教訓。
3、教材的重點、難點
重點:洋務派創辦的軍用和民用工業,評價洋務運動的歷史地位。
難點:洋務運動的歷史作用
二、教法設計
為了實現課堂教學的最優化,高效率地實現教學目標,在啟發式教學原則的指導下,采用創設情景法,直觀演示法、整體教學法,誘思導學法等教學方法。在新課程改革的指導下,堅持“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的教學理念,以實踐教學為主,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著重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解決問題的能力,在建構主義教學理念的指導下,采用“學生閱讀——教師設問——討論回答——思考補充——教師總結——認知練習”的教學模式,真正實現學生中心論。
三、學法指導
我們常說:“現代的文盲不是不懂字的人,而是沒有掌握學習方法的人”,因而,我在教學過程中特別重視學法的指導。讓學生從機械的“學答”向“學問”轉變,從“學會”向“會學”轉變,成為學習的真正的主人。這節課在指導學生的學習方法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方面主要采取以下方法:思考評價法、分析歸納法、自主探究法、總結反思法。
根據初中學生活潑、好動、思維敏捷的實際情況,我讓學生大膽參與課堂教學,指導學生通過自主閱讀法、發現法、歷史聯系法和合作學習等學習方法,從材料中獲取有效的歷史信息,深化對教材的整體認識,把握洋務運動發展的內在聯系和洋務運動的巨大歷史作用,并提倡學生與教師互動,使傳授知識與培養能力融為一體,從而達到“學而思,思而疑,疑后悟”的目的。
四、教學流程
1、設計理念
鑒于對《新課標》的理解,教學要面向全體學生,高度尊重學生的個性,充分發揮學生自身的能力和特長。我在教學中精選了教學內容,設計了靈活多樣的教學方式,來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轉變學生被動接受、死記硬背的學習方式。拓展學生學習和探究歷史問題的空間,培養學生正確的歷史觀。通過歷史學習,汲取智慧,提高人文素養,應對新世紀的挑戰。
2、教學過程
在整個新課教學中,我以“自主學習、實踐、創新”為主線,對本課教學環節作如下構想和設計
[導入新課]
首先,向學生展示江南制造總局、輪船招商局等洋務工業的圖片,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然后,在學生通讀教材內容后,教師設問——洋務運動失敗的根本原因?或者是我們今天要實現四個現代化能從洋務運動中獲得哪些借鑒?接下來,由學生討論發言,教師總結。
課題教學:
(1)簡要介紹兩次鴉片戰爭和太平天國運動后,清政府的統治面臨嚴重危機。洋務派和頑固派進行了一番論戰,提出了不同的政治主張,最后,由于洋務派擁有實力并得到外國侵略者的賞識,慈禧采取了暫時支持洋務派的策略。
(2)洋務運動的發展過程,前期以自強為口號創辦了一批近代軍事工業,后期以求富為口號興辦了一批近代民用工業。此處須重點區分兩種工業的性質,后者生產面向市場、以營利為目的,帶有資本主義性質。這里可以按照內容、企業代表、創辦人、性質、作用列一個表格使學生清晰明了地掌握。此外,還要注意,洋務運動中培養的新式人才,可以通過圖片簡要介紹其中有代表性人物的簡介。
(3)洋務運動破產原因分析:這里可以通過視頻播放中國在甲午戰爭中的慘敗來形象闡述洋務運動是多么的失敗。然后繼續課前的問題討論,洋務運動為什么就破產了?這其中值得學生們去思考,而且這個問題非常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思考思維能力。除了傳統的幾個原因:西方列強不希望中國富強,不會讓我們掌握真正的技術;頑固派的阻擾;在中央缺乏一個有力的領導核心;沒有徹底變革封建制度。當然最后一點是一個重要原因和根本的原因,由此得出我們要堅持經濟政治改革同時進行。但還后其他的原因嗎?可以發揮學生的發散性思維。
(4)對洋務運動的評價,以課堂發言的方式進行,引導學生以一分為二的觀點來看,從近代化角度看:推動中國軍事、經濟、教育文化的近代化。在一定程度上維護了清朝的統治,促進了民族資本主的產生,抵制了西方的經濟侵略。但是洋務運動在甲午戰爭中破產,并沒有擺脫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性質,表明地主階級中的開明派不能承擔拯救中國的使命。
(5)[知識鞏固與思維拓展]
為拓展思維,學以致用,在教學任務基本完成之后,我再提出兩個探究性課題,要求學生討論:
1、洋務派認為‘中國文武制度事事遠出西人之上,獨火器萬不能及。’你對這種看法有什么評價?
2、我國現在處于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關鍵時期,正在大力引進外資和向西方學習,請結合洋務運動的影響,談談你對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建議。”學生的思維碰撞,相互啟發,培養學生合作學習的能力。
3、[小結]深入學習后,為了體現各部分知識之間的緊密聯系,我安排了回顧全文這一重要的教學環節,將教學回到整體,師生根據整課板書總結全文,構筑本課的主體知識結構,培養學生梳理知識的能力。
4、教學反饋及反思
給學生布置一項課后作業:從同時代的中國洋務運動和日本明治維新的對比中得到什么啟示。在下次課前學生之間以討論的方式交流自己的觀點、看法。洋務運動是中國近代化的開端。在突出學生主體性的基礎上,通過圖片、視頻等多媒體方式使學生深刻理解這一概念,同時,還注重了把中國的洋務運動與日本的明治維新結合起來講解,既能更好地理解洋務運動破產的原因,而且能很好地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因此本課教學設計較好地體現了新課程改革的要求。
【八年級歷史上冊第六課《洋務運動》說課稿】相關文章:
八年級歷史上冊第六課《洋務運動》說課稿01-16
洋務運動的歷史作用06-29
八年級歷史洋務運動教學反思09-15
洋務運動失敗的原因和歷史教訓是什么02-17
最新八年級歷史說課稿同步《聲利用》03-04
初中歷史經典說課稿11-18
社會歷史的主體說課稿11-15
高二歷史說課稿04-08
歷史說課稿(精選14篇)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