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家鄉的作文經典(3篇)
在學習、工作、生活中,許多人都有過寫作文的經歷,對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要求篇章結構完整,一定要避免無結尾作文的出現。你所見過的作文是什么樣的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春節家鄉的作文3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春節家鄉的作文 篇1
照我們這地方的老規矩,春節差不多從冬至過后就開始了。
臘月二十三這天,人們要把自己的家打掃干凈,在我們這地方俗稱”掃巡",還要出去采購年貨:雞、鴨、魚、肉等,以做好過春節的準備。
臘月二十八這天早上,家家戶戶都會早早的起來做以糯米為原料的紅團,做完后還會給紅團中央點一個紅點,當地人都稱作“點紅 ”,它的含義也相當于餃子,都有象征著團圓的意義。
到了大年三十,也就是除夕,真熱鬧!這一天,男女老少都會穿上新衣,還會貼春聯,掛紅燈籠。到了晚上則就一起吃團圓飯。吃完后還要放鞭炮、煙花和看春晚,之后還要守歲,一直到明天才可以睡覺,除老人和幼兒之外。
到了正月初一,這天要吃一碗長壽面,而且大人們都會帶小孩去走親戚、拜年, 小孩為的.是拿紅包,大人則為增進感情。
正月初三在我們這里,所有店鋪都開張了,街上又人來人往了。
正月初四要做大歲,就是再吃一次團圓飯。
正月初十在我們這邊是元宵節,這一天請親戚來吃過飯后就去賞花燈,觀跳火...... 正月十六春節結束,大人開始上班,小孩開始上學。
春節家鄉的作文 篇2
春節是我國最重要的傳統節日,春節期間的活動更是數不勝數。
吃團圓飯是春節習俗中最重要的。那么春節為什么要吃團圓飯呢?原來是因為很久以前,有一種兇猛的怪獸,住在深山密林中,人們管它們叫“年”。它長的形貌猙獰,生性兇殘,專吃飛禽走獸、鱗介蟲豸,人們談“年”色變。后來,人們掌握了“年”的活動規律,每到這天晚上,每家每戶都提前做好晚飯,熄火凈灶,再把宅院的前后門都封住,躲在屋里吃“年夜飯”,吃過飯后,誰也不敢睡覺,坐在一起閑聊壯膽。不吃年夜飯是熬不過年的。久而久之,過年吃團圓飯的這個習俗就保留下來了。當然,過年吃餃子也是很重要的。其實餃子蘊含了許多美好的寄托。一是過年守歲時包,辭歲時吃,即到子時吃,此時為兩年之交、迎新辭舊的時刻,具有特殊意義,取“更歲交子”之意。二是餃子形如元寶。人們在春節吃餃子取“招財進寶”之音。
吃臘八粥是我們這兒過年的前奏,農歷臘月初八這一天,杭州市民一般都要用胡桃、松子、蓮子、棗子、芡實、桂圓和荔枝做成臘八粥,并饋贈親友,這碗粥起源于南宋寺廟,原本為僧家齋供用品,稱之為“七寶五味粥”。這不,我們家早早的就熬好了臘八粥。一出鍋,香氣四溢,我這只小饞貓一眨眼間,從十米外跑到了這兒。口水都饞的'流下來了,實在忍不住啦。我就趁奶奶不注意,喝了一勺。啊,那香氣充滿口腔,刺激著味蕾,我從來不知道一碗粥竟能如此的好吃。
在我們杭州,掃地一定要“掃進來”,不能“掃出去”。就是在清掃的時候,笤帚千萬不能從里往外掃,而要從外往里反掃,意思就是把如意、財氣往里收,這是杭州對來年家中吉祥、財富不斷增加的美好期望。
春節的由來也是家喻戶曉的故事了吧。傳說古時候有一種怪獸叫“年”,它頭上長著觸角,十分兇猛,每到歲寒將盡,就要出來掠食噬人。人們為了防御它,一到此時,便聚在一起,燃起篝火,投入一根根竹子,使其發出“劈劈啪啪”的爆裂聲,把“年”嚇跑。一夜過去,大家平安無事,于是就高高興興地互相表示祝賀,拿出豐盛的食物在一起吃。這樣年復一年,就形成了歡樂的節日——“過年”。
過年是我國傳統的節日,每個地方的習俗也是各不相同,我們要尊重我們的傳統節日。
春節家鄉的作文 篇3
家家戶戶趕做年 夜 飯,處處酒肉飄香;男女老少穿著新衣,每扇門上貼著春聯;萬家燈火通宵,炮竹聲聲不絕;吃團圓飯祭祖,發壓歲錢全家守歲……
這就是一個個難忘的春節。
而我,最難忘的就是放煙花了。
找來兩個好伙伴,一起放煙花。我從家里拿出了最喜歡的煙花——沖天炮。我心里有了數,這玩藝危險,必須要有大人照看。老爸點了一根,隨著“噼哩啪啦”的響聲,煙花沖上了天,一朵朵五顏六色的煙花飛升降落,有的.像是天女散花,有的像是信號飛射,忽明忽暗五彩繽紛。最好看的是煙花飛上天,變成了一大朵大牡丹,一眨眼,這花又化作了無數朵小花變化莫測:一會兒紅色,一會兒黃色,如一群“變臉”的蝴蝶在高空飛舞。
瞧,灰暗的天空又升起了一個紅紅的“火球”,緊接著,一只金黃色的“火箭”,還沒反應過來,就盛開了一朵大焰火,炸開了一朵紅色的花……太美了,我趕緊又放了一個。
春節真好,現在,雖然是年剛過,我是多么希望明年的春節早點到來啊。
【春節家鄉的作文】相關文章:
家鄉的春節作文【精選】07-18
(經典)家鄉的春節作文07-20
家鄉的春節作文(精選)07-17
《家鄉的春節》作文08-06
家鄉春節的作文08-05
春節家鄉作文08-04
家鄉的春節作文【經典】08-04
春節的家鄉的作文[精選]08-30
(經典)春節的家鄉的作文09-06
春節的家鄉的作文(經典)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