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產事故應急預案[共15篇]
在日常學習、工作抑或是生活中,保不齊會出現一些突發事件,為了盡可能減小事故造成的不良影響,常常需要預先準備應急預案。那要怎么制定科學的應急預案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安全生產事故應急預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安全生產事故應急預案1
安全生產是關系國家和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關系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的大事。在本轄區發生重、特大事故時,為使全辦事處各部門、各單位能夠及時、有效、有序、妥善地做好處置工作,避免事態擴大,最大限度地減少人員傷亡、財產損失和對環境產生的不利影響,維護社會穩定,確保事故調查工作的順利開展,F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和《國務院關于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責任追究的規定》等有關規定,特制定本預案。
一、適用范圍
本預案所稱的重、特大事故,主要包括:
1、危險化學品重、特大事故;
2、鍋爐、壓力容器、壓力管道和特種設備等重、特大事故;
3、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
4、重、特大火災事故;
5、重、特大建筑物倒塌事故;
。丁⒅、特大急性職業中毒事故和嚴重食品中毒事件;
。贰⑵渌再|特別嚴重、產生重大影響的事故。
二、應急救援工作原則
。ㄒ唬┙拥绞鹿蕡蟾婧螅媳绢A案啟動基本條件的,本預案即行啟動,辦事處及各相關部門負責同志要立即趕赴指定地點,各應急救援部門同時作出快速反應、迅速組織力量,按指揮部命令及時到達指定位置。
。ǘ┈F場救援工作在指揮部領導統一指揮下進行。事故救援部門到達現場后,首先由派出所設立警戒線,由指揮部組織有關部門會同事故發生單位查明現場情況、排除險情、確定救援方案后,再開展其他處置工作。要把搶救受傷人員、疏散現場人員置于救援工作首位,并確保搶救人員的絕對安全,防止事故進一步擴大,盡量減少財產損失。
。ㄈ┦鹿蕬本仍枰,指揮部可征調轄區內企事業單位的特種設備器材和車輛,各企事業單位應該無條件服從。
三、應急救援指揮組織及職責
(一)成立重特大事故應急救援指揮部(以下稱指揮部),由辦事處主任任總指揮,分管領導任副總指揮,有關部門主要負責人為指揮部成員。一旦發生重特大事故,必須在指揮部統一指揮下進行處置。
(二)指揮部總指揮,統一負責組織實施指揮部關于應急救援的各項決策、命令,協調現場救援有關問題,及時掌握事故現場的態勢,正確指揮搶險救援工作。
(三)指揮部根據應急救援需要,由黨政辦公室、安監站、派出所、衛生院、交管所、行政辦公室、農業辦公室、交警二中隊、財政所、供電所、民政所、勞保所等部門組成。各部門在實施事故應急救援中的職責為:
1、黨政辦公室:負責指揮部與現場的聯系,及時綜合事故處置情況;負責事故情況上報,下達命令;負責對外聯絡,組織緊急供電、供水及急需的搶救設備和物資;提供相關信息,接待新聞媒介,發布相關新聞報道。
2、安監站:掌握重大危險源的及其周邊環境的基本情況;聯系事故發生單位,協助其實施應急措施。
3、派出所:負責組織警力搞好現場保護和警戒,維護現場治安秩序;參加組織事故可能危及的區域的人員疏散和撤離,參加排險救災,搶救受傷人員。
4、衛生院:負責組織醫務人員及時趕赴現場進行緊急搶救,迅速轉移受傷人員;保障藥品和醫療設備供應;評定危險化學品對有關人員的危害程度。
。、交管所:協助現場指揮緊急調派車輛,組織搶險救援。
6、行政辦公室:協助現場指揮緊急調派挖掘機、鏟車等特種設備,組織搶險救援;對因事故遭受破壞的公共設施進行現場緊急搶修,保證救援工作的需要。負責因事故遭受破壞的公路、橋梁進行現場緊急搶修,保證救援工作的需要。
7、農業辦公室:負責提供水情預報。
8、交警二中隊:具體負責道路交通事故現場的`傷者和財產搶救,勘查事故現場,收集證據,維護現場交通秩序,采取措施盡快恢復交通。
9、財政所:負責組織有關事故救援物資、設備、器材的儲備供應。
10、供電所:負責事故應急救援中采取緊急停電或供電措施。
11、民政所:負責傷亡人員的撫恤、安置以及遇難者遺體、遺物處理;安撫、接待傷亡人員親屬。
12、勞動所:負責工傷認定和善后賠償問題的調解處理。
13、其他部門(安全生產責任制歸口部門):負責聯絡事故發生單位,及時準確掌握事故發生態勢,并按其職責范圍內事故應急救援預案對事故發生單位實施救援;協同政府部門共同做好善后工作。
四、事故應急救援預案起動基本條件
(一)事故報警或報告已初步確定為死亡3人(含3人)以上或受傷10人(含10人)以上的重特大事故。
(二)事故發生后不能立即控制,有可能繼續擴大,如不及時控制將造成重大人員傷亡或巨大經濟損失的。
。ㄈ┫赖葥岆U隊伍到場后,根據現場判斷需要各方面力量共同搶救的。
(四)事故發生可能造成社會不穩定或政治影響較大的。
五、事故應急救援預案起動基本程序
(一)119、110、120報警受理中心接到報警后,根據報警情況或事故搶救現場反饋的信息,經初步確認事故符合預案起動條件,隨即向辦事處安委辦(安監站:4811816)報告,辦事處安委辦決定向總指揮報告,由總指揮決定起動預案。
(二)事故發生單位或報告人若向其它主管部門報告,該報警受理主管部門的領導,經初步分析所發生的事故符合預案起動基本條件的,應立即向辦事處安委辦(安監站:4811816)報告,由安委辦決定向總指揮報告,由總指揮決定起動預案。
(三)總指揮若不在轄區,由副總指揮決定是否起動預案。
。ㄋ模╊A案一旦決定起動后,由黨政辦公室通知各有關部門單位組織力量趕赴指定地點,聽候指揮部調派救援任務。
六、事故應急救援的基本措施
(一)立即組織營救受害人員,組織撤離或者采取其它措施保護危害區域內的其它人員;
。ǘ┭杆倏刂莆:υ,并對事故造成的危害進行檢驗、監測,測定事故的危害區域及危害程度;
。ㄈ┽槍κ鹿蕦θ梭w、動植物、土壤、水源、空氣造成的現實危害和可能產生的危害,迅速采取封閉、隔離、清洗、消毒等安全措施;
。ㄋ模┥暾埾嚓P部門對事故造成的危害進行監測、處置,直至符合國家環境保護的標準。
。ㄎ澹┢渌仍胧。
七、事故報告
。ㄒ唬┲靥卮笫鹿拾l生后,事故發生單位有關人員必須立即采取緊急措施,搶救傷員,疏散人員,嚴格保護事故現場。如因搶救人員、防止事故擴大及疏散等原因,需要移動現場物件的,應當做出標志,繪制現場簡圖并寫出書面記錄,并妥善保存現場重要痕跡、物證。
。ǘ┲靥卮笫鹿拾l生后,事故發生單位在采取緊急措施的同時,必須立即將發生事故情況向辦事處黨政辦公室(4810458)及辦事處安監站(4811816)、派出所(4810110)及相應安全生產責任制歸口的主管部門報告,并應在24小時內寫出書面事故快報,報上述職能單位。
書面事故快報應當包括以下內容:
1、事故發生的時間、地點、單位名稱;
。、事故發生的簡要經過、傷亡人數、直接經濟損失的初步估計;
3、事故發生原因的初步分析判斷;
。、事故發生后采取的措施及事故控制情況;
5、事故報告單位名稱、報告人。
八、事故查處
。ㄒ唬┦鹿收{查工作必須堅持實事求是、尊重科學的原則。
(二)重特大事故的調查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組織成立市級以上的重特大事故調查組,我辦事處有關部門應給予積極配合。事故調查組有權向發生事故的單位、有關人員了解有關情況和索取有關資料,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拒絕,并不得阻礙、干涉事故調查組的正常工作。
。ㄈ┲亍⑻卮笫鹿实慕Y案按國家有關規定執行。
九、此預案自20xx年9月1日起施行。
安全生產事故應急預案2
一、應急救援指揮體系與職責
公司安全生產事故應急救援組織體系由安全生產事故領導機構、綜合協調機構、應急救援隊伍等組成。
1、安全生產事故應急領導機構為德石汽車配件有限公司應急救援指揮部。
2、安全生產事故綜合協調機構為公司應急救援辦公室,具體承擔安全生產事故災難應急管理工作。
3、應急救援隊伍主要包括公司救援組、事故單位的應急救援隊和社會力量。
二、應急救援指揮部職責
公司應急救援指揮部在應急管理方面的主要職責是:負責組織領導和指揮事故的.應急處置工作;協調政府職能部門和社會各界救援力量參與處置;搜集掌握現場情況,確定總體作戰決策和行動方案,下達作戰指令;根據災難變化,做出局部停水、停電、停氣、設定警戒范圍、封閉道路以及人員疏散撤離等重大決定;組織人員對現場進行清理;根據需要封閉現場,組織專人負責事故原因調查、核定事故災難損失。
三、應急救援辦公室管理職責
1、承擔公司安全生產應急管理工作。
2、組織協調公司處置的安全生產事故應急救援工作。
3、組織編制和管理公司安全生產事故應急預案,指導各車間和部門應急救援機構管理工作。
4、組織公司安全生產事故應急預案演練,并指導各車間和部門安全生產事故應急預案演練。
5、協調與相關部門事故應急救援機構之間的聯系,相互配合。
6、承擔公司應急救援指揮部交辦的其他工作。
四、救援組職責
公司應急救援指揮部下設八個應急救援組,分別由公司各部室人員組成,應急管理職責為:
1、通訊聯絡組:由行政事業部成員組成,行政事業部部長任組長,負責與報警臺聯絡及時協調其他相關單位,并通知各應急救援組趕赴現場,按照責任分工開展救援工作。
2、現場處理組:由人力資源部、信息工程部成員組成,人力資源部部長任組長,負責傳達貫徹領導指示,報告事故處理情況,組織協調有關單位分工負責救援工作,完成領導交辦的各項任務。
3、搶險救援組:生產準備部及下屬生產準備車間、物流部、市場管理部成員組成,生產準備部部長任組長,負責協調事發單位的現場救援,協助消防人員劃定警戒區,消除危險源,搶救傷員,疏散財產;有權決定使用各種水源和消除器材,限制用火用電,直至停止使用。
4、警戒保衛組:由保安部和質量保證部成員組成,保安部部長任組長,負責組織協調事故現場設置警戒區域,保護事故現場、維護現場秩序、收集相關證據、疏導道路交通、組織危險區域人員撤離。
5、醫療救援組:由后勤服務公司成員組成,后勤服務公司經理任組長,負責設立現場救護點,對受傷、中毒人員進行搶救,保證救治藥品和救護器材的供應。
6、后勤保障組:生產制造部及下屬各車間、采購部、鑄造生產制造部及下屬各部門負責協調搶險人員的物資保障,保證搶險救援物資的供應,協調處理傷員救護工作。
安全生產事故應急預案3
一、適用范圍:
本預案適用于我校的重、特大安全事故現場。包括學校集會、大型集體活動、交通、火災及臺風、地震、食品中毒、傳染病監控等。
二、成立應急領導小組:
組長:
副組長:
成員:
三、主要職責:
1、組長負責召集領導小組會議,部署處置工作,支配、檢查落實學校安全重大事宜。
2、副組長負責學校安全應急預案的落實狀況,處理突發安全事故,完成校上級領導交辦的各項任務。
3、領導小組成員詳細負責學校各班級、各部門突發安全事故的處理、監控、報告等事宜,并保證領導小組指令的暢通。做好安全工作的宣揚、教育、落實、檢查、處理等,把安全事故削減到最低限度。
四、應急措施:
1、每天保證學校內有2位值日老師值班,值班老師當天早上必需在七點半到校,放學時,值日老師應準時到校門口維持秩序。若在校門口同學發生擠壓事故,由值班老師負責處理:如一名值班老師護送同學前往就近的醫務室或撥打120進行急救,另一名值班老師通知其家長。放學后待全部同學全部離校方可下班。
2、課間在活動場地發生意外事故,應由發覺老師馬上掌握現場,組織搶救,并馬上報告校長室或總務處、教育處、班主任,若遇緊急狀況可直接報警懇求搶救。
3、在5.6班級各班選出2名安全監督員,每日在各班教室門口檢查,制止擔心全行為。
4、同學有病有事須請假,遇狀況不明、無故不到者必需在1小時內上報學校和班主任。若查實同學離家出走或被壞人掌握,由班主任通知家長,校長上報中心校和向公安機關報案。
5、同學碰傷、撞傷后,任課老師必需馬上送往醫院治療,準時通知同學家長,上報學校政教處或校長室、總務處,并按《同學損害處理方法》條例快速處理。
6、同學發生食物中毒或突發疾病,必需在半小時之內準時報告校長,并準時報警懇求救治,同時實行必要的搶救措施。
7、同學上操及集會安全由值班老師負責,下操及散會時同學回班由班主任負責管理。組織同學外出活動和校內大型活動的安全由校長室、教育處等協同負責,若發生意外傷亡大事,由校長指派專人處理,并在2小時內準時上報上級有關部門。
8、室內用電及電器安全由總務人員每月檢查一次,教學設施“誰主管,誰負責”,每月檢查一次。若因用電等緣由引起火災,馬上通知切斷電源,撥打119報警,組織人員開啟樓內滅火器進行撲救(禁止組織同學撲救),班主任老師快速組織本班同學進行疏散。
9、實行安全大事報告制度和安全責任追究制度。
五、宣揚教育,確保安全:
1、仔細落實“教育在先,預防在前”的工作原則,堅固樹立安全意識,提高防范和搶救力量。
2、利用國旗下講話、主題班隊會、黑板報、健康教育課、晨會活動課等多種形式,加強對同學進行安全教育。
3、定期進行全校性的安全教育報告會。安全教育周每學期不少于2次。
4、少先隊常常開展豐富多彩的`安全教育活動,讓同學學會生存,把握自救本事。
5、安全教育滲透到各科教學之中,時時講,事事講。
6、學校要張貼安全教育警示標志,形成安全教育氛圍,提高師生安全意識。
7、每遇長的節假日,須與家長取得聯系,發放告家長書,提出安全教育要求。
總之,安全工作重于泰山,全體老師必需高度重視安全工作,若因工作失職造成安全事故的,將直接追究責任人。
安全生產事故應急預案4
為加強對施工現場安全事故的防范,及時做好安全事故發生后的救援工作,最大限度地減少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維護社會穩定,根據有關法律、法規的要求,結合我公司實際,制定本制度。
一、應急救援范圍
安全事故是指在施工生產過程中發生死傷或造成巨大經濟損失產生重大影響的各類生產事故。包括因工程質量產生的事故、施工現場毗鄰建筑坍塌、土方坍塌、一氧化碳中毒、架體倒塌等事故。
二、應急救援工作的組織領導
(一)為加強安全事故應急救援工作的領導,實施應急救援預案,成立公司應急救援工作領導組;具體組成人員如下:
組長:劉濤
副組長:王聲林
成員:劉名虎魯桂芬吳成忠俞宏文吳君萍程是東
。ǘ⿷本仍ぷ黝I導組職責
1、負責發生特大事故后應急救援預案啟動工作的領導,成員按照預案分工,開展應急救援搶險工作;
2、負責組建應急救援專業隊伍及組織實際訓練工作、建立通信與報警體系,儲備搶險、救援、救護方面的裝備和物資、督促做好事故的預防工作和安全措施的按期檢查工作。
3、發生事故時,發布和解除應急救援命令、信號。向上級部門、當地政府通報事故的情況。必要時向當地政府和有關單位發出緊急救援請求。負責事故調查的組織工作并總結事故的教訓和應急救援經驗。
4、應急救援工作領導組成員要按照預案職責分工,盡職盡責。當接到大事故報告后,成員要迅速到達指定崗位,因特殊情況不能到崗時,經組長同意,由所在部門按職務高低遞補。
三、完善的應急救援體系
為保證應急救援預案的順利實施,建立應急救援體系。
。ㄒ唬┦鹿拾l生后,事故發生工程部在組織搶險、保護事故現場同時,按照有關規定疾速向公司及相關部分報告;公司必須以最快的體式格局,將事故簡要情況向建設行政主管部分及安全綜合管理部分等報告,最遲不能超過1個小時;報告的內容首要有:
1、發生事故的單位及事故發生的時間、地點;
2、事故的簡要經過、傷亡人數、直接經濟損失的估計;
3、事故原因、性質的初步判斷;
4、事故搶救處理的情況和采取的措施;
5、需要有關部門、單位協助事故救援和處理的有關事宜;
6、上報人姓名、聯系電話。
。ǘ┕景踩鹿蕬本仍I導小組接到報告后,立即組織前往事故現場,確定危險目標,組織有關部門按照職責分工,迅速開展搶救工作。遇有特殊危急情況,要立即向當地政府、公安、消防、急救中心救援,防止事態擴大。
。ㄈ└鞴こ滩考跋嚓P單位要按本預案請求,參與搶險救援工作,在救援過程中要遵從指揮,密切配合,協調作戰,保證搶險救援工作做到有條不紊。
四、采納應急救援的保障措施
(一)各工程部要結合本工程部實際,制定本工程的安全事故應急救援預案,并報公司備案。
1、項目部在工程開工前,針對工程的具體情況,應當編制建筑施工安全事故應急救援預案,預案應包括以下內容:
。1)、建設工程的基本情況。含規模、結構類型、工程開工、竣工日期;
(2)、工程部基本情況。含工程經理、安全負責人、安全員等姓名、證書號碼等;
。3)、施工現場安全事故救援組織。包孕具體責任人的職務、聯系德律風等;
。4)、救援器材、設備的配備;
。5)、安全事故救護單位。包括建設工程所在市、縣醫療救護中心、醫院的名稱、電話,行駛路線等;
(6)、對于易發生事故的高處墜落、觸電、起重設備傷害、坍塌、自然災害等應明確救援的方法、要求和具體措施。
2、安全事故應急救援預案應報公司及監理審批后方可實施。
。ǘ└鞴こ滩恳Y合實際建立安全事故應急救援組織,保證一旦發生安全生產事故,能疾速有效地投入急救工作,避免事故進一步擴大,盡量削減事故的損失。
五、做好應急救援預案配套制度的完善和專業隊伍的訓練
。ㄒ唬┙⑾鄳囊幷轮贫
1、值班制度:建立24小時值班制度,夜班由行政值班和生產調度負責,如有問題及時處理。
2、檢查制度:每月由公司應急救援指揮部結合生產安全工作,檢查應急救援工作情況,發現問題及時整改。
3、例會制度:每季度由事故應急救援指揮部組織召開一次指揮小組成員和各專業隊負責人會議,檢查上季度工作,并針對存在問題,積極采納有效措施,加以改進。
4、總結評比制度:每次訓練和演結束后應進行總結評比獎勵和表彰先進。建立總結評比辦法和對于事故處理中有功和有過人員的獎罰措施。
。ǘ┡嘤柡脱菥
1、對操作人員的培訓內容
(1)鑒別異常情況并及時上報的能力與認識;
(2)對待各種事故如何處理;
。3)自救和互相救護的能力。
2、對專業隊的培訓
(1)各種器材、工具的技能與知識;
。2)任務的目的和若何完成任務;
。3)與上下級聯系的方法和各種旌旗燈號的含義。
3、對企業一般員工的培訓
(1)危險隱患類型識別;
。2)各種信號的含義識別;
(3)防護用具的使用和自制簡單防護用具;
。4)緊急狀態下如何行動。
4、按期舉行訓練和演。
六、預案的評價和修改
。ㄒ唬榱四馨研录夹g和新方法應用到應急救援中,及對不斷變化的情況保持一致,預案至少每一年要更新和修訂一次。
。ǘ⿲ξkU源和企業內新增裝配、人員變化進行按期檢查,對預案及時更新。
(三)在實踐和演練中提高指揮水平,對預案進一步合理化。
7、預案對一般施工多發性傷亡事故所采納的措施。
(一)預防高處墜落事故的措施
1、凡在距地面2米以上,有可能墜落的框架工程的樓層臨邊、未安裝欄桿的陽臺臨邊、卸料平臺臨邊、無外架防護的屋面周邊、深基坑臨邊等“五臨邊”和電梯井口、樓梯口、預留洞口、通道口等“四口”危險作業處作業時,都必須遵守80—91《建筑施工高處作業安全技術規范》和建設部《建筑工程預防高處墜落事故若干規定》的請求,裝備有效可靠的防護設施,避免高處墜落和物體進攻事故的發生。
2、施工現場凡屬“三無”產品起重機械一律不準進入工地,并強制給予報廢和銷毀,使用的起重機械必須提供購銷合同,制造許可證、產品合格證、制造監督檢驗證明、安裝使用說明、備案證明等原始資料。安裝單位應編制建筑起重機械安裝,拆卸工程專項施工方案,并由本單位技術負責人簽字,并組織安全施工技術交底并簽字確認,方可進行安裝和拆卸作業。在運行前,拆裝單位與使用單位必須組織對樓層?垦b置、制動裝置、斷繩保險裝置,上、下限位及緩沖裝置、附墻錨固裝置,上料口聯鎖和安全門等安全裝置進行驗收,經確認合格簽字后方可使用。
3、扣件式鋼管腳手架和門型鋼管腳手架必須按130—128—20xx規范編制施工方案或安全技術措施,由技術負責人審批簽字。并對作業人員進行安全技術交底后,方可進行搭設和拆除作業,腳手架操作層必須嚴密鋪滿腳手板,并由頂層作業層的腳手板往下計,每宜隔12M滿鋪一層腳手板。下部應用安全平網兜底,腳手架外側應設置18CM高踢腳板和防護欄桿,并掛設密目式安全立網封閉作業。作業人員上下應設有專用通道,不得攀爬架體。腳手架必須由取得相應資質和資格的專業架子工搭設和拆除。搭設完成后項目負責人組織施工現場技術人員、安全員、搭設人員驗收,經確認合格并簽字后方可使用。
4、使用自制的懸挑式腳手架或其他類型腳手架,必須進行設計計算,經公司總工程師(技術負責人)組織技術部門和安全監督部門的有關人員審查鑒定合格和批準后,方可投入使用,拆裝作業應符合本條第三款的要求。
5、模板工程必須貫徹履行162—20xx規范及響應規范,對模板支撐體系,進行設計計算,并編制有針對性的施工計劃和安全技術措施。模板設計及施工計劃該當專業技術人員編制,并經上一級技術部分負責人組織同級安全監督部分的人員共同審核,由技術負責人批準后履行。
。ǘ╊A防危險性較大工程的措施
1、工程部應會同監理及相關單位共同分析本工程施工過程中存在的危險性較大的分項工程,并應向公司上報本工程涉及的危險性較大工程的詳細目錄和具體情況,應用“危險性較大工程安全監控軟件”編制危險性較大工程安全專項施工計劃,并建立審核、審批、論證及專項施工計劃實施的現場驗收檢查制度,對危險較大工程施工全過程負責。
2、公司應當指定專人按其所編制的`安全專項施工方案的要求,對危險性較大工程實施全過程進行監測,并要求在工地醒目的位置設立公告欄給予公示。項目經理、項目技術負責人和項目專職安全管理人員必須在現場值班;項目總監理工程師必須帶班跟蹤監理,專業監理工程師必須在現場值班。發現有異常情況和危及人身安全緊急情況的,應當立即組織作業人員撤離危險區域,并及時啟動應急預案。
(三)預防坍塌事故的措施
為防止坍塌事故發生,施工現場必須貫徹執行國務院《建筑安裝工程安全技術規程》([56]國議周字第40號)文件中第五章“土石方工程”,第七章“拆除工程”的規定和120—99《建筑基坑支護技術規程》,執行建設部《關于防止拆除工程中發生傷亡事故的通知》(建監安[94]第15號文)和建設部《建筑工程預防坍塌事故若干規定》(建質[20xx]82號)。除必須嚴格遵守上述規定外,還應當做到:
1、任何建筑物或構筑物的基礎工程,在施工前都必須進行勘察,摸清地下情況,制定施工方案,按照土質的情況設置安全邊坡或者固壁支撐。對于土質疏松或較深的溝坑,必須按照特定的設計進行支護。對于基坑、井坑的邊坡和固壁支架應隨時檢查(特別是雨后和解凍時期),發現邊直有裂痕、疏松或支撐有折斷、走動等危險征兆,應立即采取措施,消除隱患。對于挖出的泥土,要按照規定放置,不得隨意沿圍墻或臨時建筑堆放。
2、對于野生擴孔樁工程,必須根據地質情況及條件制定施工計劃,制定包孕避免坍塌、進攻、墜落、觸電、火災、流砂、中毒等內容的安全技術措施,并須配備氣體檢測儀后,方能施工。
3、施工中必須嚴格控制建筑資料、模板、施工機械、機具或其他物料在樓層或層面的堆放數量和重量,以避免產生過大的集中載荷,造成樓板或層面斷裂坍塌。確因施工需求必須放置時,必須進行結構載荷驗算,采納有效支撐、加固措施,并經上級技術負責人批準后方能置放。
4、拆除工程必須編制施工方案和安全技術措施,經安全部門技術負責人批準后,方可動工;較簡單的拆除工程,也要制定有效、可行的安全措施。
。ㄋ模┓乐褂|電事故的措施
為了避免觸電傷亡事故的發生,施工現場臨時用電,必須嚴格按《建筑施工臨時用電安全技術規范》(46—20xx)規范履行,并做到:
1、所有施工現場的臨時用電工程,必須實行TN—S接零保護系統和三極配電兩極保護,編制臨時用電的施工組織設計,并按規定作好用電管理,外電線路防護和配電線路、照明、配電箱及開關箱等的架設和配備工作。開關箱必須做到“一機一閘一漏一箱”。
2、按照《手持式電動工具的管理、利用、檢查和維修安全技術規程》(GB/T3787—20xx)的請求,做好各類電動機械和手持電動工具的接零保護,保證其安全利用。
(五)施工現場防火措施
1、施工組織設計中必須按消防法規的規定將施工現場的防火安全要求同施工平面布置圖,施工工藝一道綜合設計。
2、施工現場應當建立消防安全檢查制度,建立健全消防組織。
3、施工現場應明確分別用火作業區,如:易燃可燃資料堆放區、倉庫區、成品集中站和生活區。并符合防火間距請求。
4、施工現場道路應暢通無阻,夜間作業應設足夠的照明,并加強值班巡邏。
5、禁絕在高壓架空線路下方搭建臨時設施或堆放可燃物品。
6、工程開工前應配備符合規定的消防器材和設施,如滅火器,能滿足高層建筑滅火的消防水源、消防栓、砂箱、鐵鍬等。
7、焊割使用的乙炔器瓶和氧氣瓶存放間距不得少于2米;使用時兩者間距不得少于5米。禁止使用液化石油氣代替乙炔瓶使用。
8、施工現場焊割作業,必須符合防火請求,嚴格履行焊割作業“十不燒”規定。
9、施工現場加強用電安全管理,避免電氣火災事故。
安全生產事故應急預案5
1總則
1.1目的
為應對突發性生產安全事故處置工作,事故發生后能及時采取有效措施,高效、有序地組織開展事故搶險、救援工作,進一步增強全市生產安全事故應急處置能力,規范應急管理和完善應急響應程序,最大限度地減少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維護正常的生產生活秩序,切實保護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1.2編制依據
依據《突發事件應對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國務院關于生產安全事故行政責任追究的規定》、《生產安全事故報告和調查處理條例》、《省安全生產條例》、《州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生產安全事故應急預案》等有關法律、法規、標準、規范,結合我市實際,修訂我市安全生產事故應急救援預案(以下簡稱《預案》)。
1.3工作原則
在市委、市政府的統一領導下,堅持“以人為本、安全第一、條塊結合、屬地為主、依靠科學、依法規范”的原則,采取科學、有效、快速、有序的組織開展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救援工作,做到始終把保障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放在首位,最大限度地減少事故造成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
1.4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救援預案啟動條件和范圍:
凡本行政區域內生產經營單位在生產經營過程中,發生生產安全事故的,適用本預案。
2.安全生產事故應急指揮機構
2.1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救援工作實行政府統一組織領導和部門牽頭負責相結合的原則。
2.2成立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救援指揮部,總指揮由市人民政府市長擔任,副總指揮由市人民政府分管安全的副市長、市委委辦主任、市政府辦主任、市安委辦主任擔任;成員由市委組織部、市委宣傳部、市檢察院、市監察局、市人社局、市目督辦、市總工會、市團委、市婦聯、市維穩辦、市發改局、市信訪局、市教體局、市經信局、市民宗局、市安監局、市民政局、市司法局、市財政局、市國土資源局、市環林局、市住建局、市交通運輸局、市水務局、市農牧科技局、市廣電局、市衛計局、市扶貧移民工作局、市食藥工商質監局、市防災減災局、市政局、市項目促進中心、市消防大隊、交警大隊等單位主要負責人組成。指揮部辦公室設在市安監局,由市安監局局長兼任辦公室主任。
2.3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救援指揮部下設事故調查、警戒保衛組、現場救援、醫療救護、環境監測、物資供應、善后處置、維穩處置、宣傳報道9個組,其主要職責是:
2.3.1事故調查組:負責事故調查工作。分析事故原因,認定事故性質,做好事故調查處理各項工作。由安監局和行業監管部門牽頭,具體實施工作由指揮部統一安排部署。
2.3.2警戒保衛組:負責事故現場的安全保衛、治安管理和交通疏導工作,組織營救受害人員,組織疏散、撤離或者采取其他措施保護危險區域內的其他人員。根據事故現場情況,設置警戒區,嚴格控制進出人員及車輛,預防和制止各種破壞活動,維護社會治安,對肇事者及有關人員采取監控措施,防止逃逸。實施工作由公安局牽頭,具體工作由指揮部統一安排部署。
2.3.3現場救援組:根據事故類別由總指揮指定現場指揮負責人,負責現場指揮。其職責和權限是執行總指揮的命令,組織指揮前方救援,反饋現場信息,及時向指揮部報告,如情況緊急來不及報告,可先行處置后報告。
2.3.4醫療救護組:負責組織搶救隊伍,利用各種醫療設施搶救傷員,緊急調用救護所需藥品。實施工作由市衛計局牽頭負責,各鄉鎮衛生院配合,具體工作由指揮部統一安排部署。
2.3.5環境監測組:根據事故發生的類別,利用各種環境監測設施,及時對有毒有害物質給空氣、水源、人體、動植物、土壤造成的現實危害和可能產生的其它危害,迅速采取相關措施,防止事故危害進一步擴大。實施工作由市環境保護和林業局牽頭負責,有關鄉鎮政府(街道)和部門配合,具體工作由指揮部統一安排部署。
2.3.6物資供應組:根據事故類別,協調有關部門及有關鄉鎮(街道)或企業提供各類應急裝備器材和救災物資,安排好搶險救災人員的膳食,確保救災工作的順利進行。實施工作由市政府辦牽頭,財政局、發改局、經信局、交通運輸局等部門配合,具體工作指揮部統一安排部署
2.3.7善后處置組:按照生產安全事故指揮長、副指揮長的統一安排部署,成立生產安全事故善后工作組,組織有關部門和鄉鎮政府(街道辦),對傷亡人員的處置和身份確認;組織開展事故單位及其所在鄉鎮、部門及時通知傷亡人員家屬,落實用于接待傷亡人員家屬的車輛和住宿,做好相應的接待和安撫解釋工作,并及時向指揮部報告善后處理動態。
2.3.8維穩處置組:負責維護社會穩定,及時消除事故可能導致的穩定隱患,防止死傷者家屬過激行為發生。由市維穩辦牽頭,具體實施工作由指揮部統一安排部署。
2.3.9宣傳報道:負責引導媒體做好新聞報道工作,由宣傳部牽頭,具體實施工作由指揮部統一安排部署。
2.4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救援指揮部及其辦公室職責
2.4.1指揮部職責
2.4.1.1發布啟動安全生產事故應急救援預案的命令;
2.4.1.2按照《預案》程序組織、協調、指揮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救援預案的實施;
2.4.1.3隨時掌握《預案》實施情況,并對《預案》實施過程中的問題采取應急處理措施。
2.4.2辦公室職責
2.4.2.1按照指揮長、副指揮長安排,協調有關部門、鄉鎮政府(街道辦)等開展生產安全事故的應急搶險救災;
2.4.2.2根據事故發生狀態,在指揮部領導的安排下,完善應急預案;
2.4.2.3配合上級部門抓好事故調查、處理的協調工作;
2.4.2.4適時發布公告,將事故的原因、責任及處理意見公布于眾;
2.4.2.5組織對《預案》的演練,對演練中暴露出的問題及時進行修訂、補充和完善。
2.4.3通訊聯絡
見附件《市安全生產事故應急救援通訊聯絡表》
3.事故報告和現場保護
3.1事故報告
發生生產安全事故后,事故單位必須做到:
3.1.1立即將所發生生產安全事故的情況,向110或119緊急報警,同時報告市委應急辦、市政府應急辦和市政府辦公室、市安全生產事故應急救援指揮部辦公室(市安監局)及歸口管理部門。有關部門接到報告后10分鐘內向總指揮及副總指揮長報告。
事故應急上報和聯絡電話和傳真
市委應急辦電話和傳真:2874366
市政府應急辦(市防災減災局)電話:2876778傳真:2876779
市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24小時應急值守電話和傳真:2832844
3.1.2事故報告應包括以下內容:
3.1.2.1發生事故的單位及事故發生的時間、地點和聯系電話、報告人;
3.1.2.2事故的簡要經過、傷亡人數、財產損失的初步估計;
3.1.2.3事故原因、性質的初步判斷;
3.1.2.4事故搶救處理情況和采取的措施;
3.1.2.5需要有關部門和單位協助事故搶救和處理的有關事宜。
3.1.3較大以上安全生產事故的對外報告和公布,由市安全生產事故應急救援指揮部辦公室統一歸口管理,各有關部門按規定及時報告上級歸口管理部門。
3.2事故現場保護
生產安全事故發生后,第一時間進入事故現場的部門在組織搶險救援工作的同時,要嚴格保護事故現場,防止與事故有關的殘骸、物品、文件等被隨意挪動或丟失。因搶救人員、防止事故擴大以及疏導交通等需要移動現場物件的`,應當作出標記或繪制現場簡圖并寫出書面記錄,妥善保存現場重要痕跡、物證。
4.事故應急救援措施
4.1生產安全事故發生后,市安全生產事故應急救援指揮部要立即組織開展工作,指揮部及下設各組有關負責人要迅速到位履行職責,及時組織實施相應事故應急預案,并隨時將事故應急處理情況報告上級有關部門。
4.2交通、通訊、供電、供水等公用設施管理部門要盡快恢復被損壞的道路、水、電、通信等有關設施,確保應急救援工作的順利開展。
4.3公安部門要加強事故現場的安全保衛、治安管理和交通疏導工作,預防和制止各種破壞活動,維護社會治安。對肇事者等有關人員采取監控措施,防止逃逸。
4.4衛計部門要立即組織急救隊伍,利用各種醫療設施搶救傷員;醫藥公司要及時提供救護所需藥品;其他相關部門應做好搶險配合工作。
4.5發改、經信、交通運輸等部門在搶險救災指揮部指揮下,要保證應急救援物資的供應和運輸。
5.其它事項
5.1本《預案》是生產經營單位在生產經營過程中發生生產安全事故后,市政府及有關部門實施救援工作并協助上級部門進行事故調查處理的指導性意見,在實施過程中應根據不同情況隨機進行處理。
5.2任何組織和個人都有參加生產安全事故搶險救災的義務。
5.3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救援各成員單位應結合實際和本行業特點,制定出相應切實可行的生產安全事故應急預案,并適時組織演練,對演練中暴露出來的問題應及時進行修改、補充和完善。
5.4在搶險救災過程中,需緊急調用的物資、設備、人員和可用場地,任何組織和個人都不得無理阻攔或拒絕。有關部門接到指揮部下達任務后,因玩忽職守,應提供的物資不能按時到達指定地點而延誤時機,造成事故進一步擴大的,要追究有關責任人的法律責任。
5.5事故發生后,事故單位所在地黨政一把手要立即趕赴事故現場,按照市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救援指揮部的指令,全力做好搶險救災工作。
5.6本《預案》自發布之日起實行。
安全生產事故應急預案6
一、總則
1、編制目的
為了預防和控制潛在的的安全生產事故或緊急情況的發生,最大限度地減少可能產生的生產安全事故的后果,建立健全統一、高效、科學、規范的突發事件(故)應急指揮、保障和預防控制體系,確保事故即將發生和事故發生后,能夠迅速、有效地采取措施,避免或最大限度地減少企業和周邊地區的人員傷亡、財產損失、環境污染,保證污水處理廠全面、協調、快速發展。
根據“預防為主、關口前移;立足基層、依靠群眾;信息先行、快速反應;整合資源、強化能力;統一指揮、協同應對”的原則,制定肇源縣皮革城污水處理廠綜合性應急預案。
2、編制依據
2.1 《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第70號)
2.2 《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病防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第60號)
2.3 《中華人民共和國消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第4號)
2.4 《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條例》(國務院令第344號)
2.5 《使用有毒物品作業場所勞動保護條例》(國務院第352號)
2.6 《特種設備安全監察條例》(國務院令第373號)
2.7 《危險化學品名錄》(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公告2003第1號)
2.8《建筑設計防火規范》(GBJ16)
2.9《常用化學危險品貯存通則》(GB15603)
2.10《企業職工傷亡事故經濟損失統計標準》(GB6721)
2.11《黑龍江省安全生產條例》(黑龍江省第十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公告第51號)
2.12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GB8978-1996污水綜合排放標準
3、適用范圍
本預案適用于在肇源縣皮革城污水處理廠生產運行區域內有可能發生或發生的火災、爆炸、中毒和人員傷亡事故、生產過程中異常情況或事故以及特殊的氣候(如臺風、暴雨、洪水等)引起的緊急情況等的應急處置。
4、應急預案體系
應急預案體從總體上看分為兩大部分:第一部分是綜合性預案,即安全生產事故應急預案;第二部分是專項預案,和消防滅火演練方案。
5、應急工作原則
遵守“保護生命、安全第一、預防在先”的方針和“救護優先、保護環境優先”的原則,處置突發事件時要做到“反應迅捷、職責明確、指揮統一!币龅浇y一指揮與單位分工負責相結合,緊密配合,迅速有效地開展工作。做到“早發現、早報告、早處置”。做好應對緊急事件的工作準備,明確應急程序的各環節。立足污水處理廠公司現有人力、技術、物資和信息等應急資源,統一指揮、科學配置和使用,形成合力,確保實效。
二、生產運行單位的危險性分析
(一)生產運行單位概況
大慶市肇源縣為振興黑龍江省皮革業擬籌劃建設大慶市肇源縣皮革加工工業園區,一期工程建設年處理牛皮75萬張,豬皮150萬張,明膠750噸/年。生產廠房和配套工程如供熱、供電、給水、污水處理、道路由黑龍江龍革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園區管委會)負責建設和管理。一期工程污水處理廠處理廢水量5000t/d,包括含鉻污水400t/d、含硫污水700t/d、含脂污水500t/d、明膠廢水1000t/d、其它污水2400t/d,污水處理采用物化與生化相結合的方法。
(二)危險場所及風險分析
1、危險場所的確定及分布
根據污水處理廠生產運行、使用、貯存化學危險品的品種、數量、危險性質,確定以下危險場所為應急救援危險場所。
(1)化驗室風險分析:
化驗室儲存的硫酸、鹽酸、硝酸汞等物品均屬于危險化學品
硫酸:
遇H發孔劑立即燃燒,遇氰化物產生劇毒氣體;遇木屑、稻草等可燃物可引起炭化;遇水大量放熱,不宜將水倒入硫酸中。
(2)鹽酸
健康危害:接觸其蒸氣或煙霧,可引起急性中毒,出現眼結膜炎,鼻及口腔粘膜有燒灼感,鼻阻、齒齦出血,氣管炎等。誤服可引起消化道灼傷、潰瘍形成,有可能引起胃穿孔、腹膜炎等。眼和皮膚接觸可致灼傷。
慢性影響:長期接觸,引起慢性鼻炎、慢性支氣管炎、牙齒酸蝕癥及皮膚損害。
環境危害:對環境有危害,對水體和士壤可造成污染。
燃爆危險:本品不燃,具強腐蝕性、強刺激性,可致人體灼傷。
(3)酸汞
危險性類別:劇毒品
健康危害:急性中毒一般起病急,有頭痛、頭暈、低熱、口腔炎、皮疹、呼吸道刺激癥狀、肺炎、腎損害。慢性汞中毒表現有:神經衰弱,震顫,口腔炎,齒齦有汞線等。
環境危害:對環境有危害,對水體可造成污染。
燃爆危險:本品不燃,有毒。
脫毛廢水組合水池、綜合污水組合池、催化氧化反應池、斜板沉
淀池、氣浮池、污泥儲池、綜合污水調節池上述危險場所對存在共同的危害進行風險分析:
1)硫化氫的危險有害風險分析
健康危害:本品是強烈的神經毒物,對粘膜有強烈刺激作用。
亞急性和慢性毒性:家兔吸入0.01mg/L,2小時/天,3個月,引起中樞神經系統的機能改變,氣管、支氣管粘膜刺激癥狀,大腦皮層出現病理改變。小鼠長期接觸低濃度硫化氟,有小氣道損害。
危險特性:易燃,與空氣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熱能引起燃燒爆炸。與濃硝酸、發煙硫酸或其它強氧化劑劇烈反應,發生爆炸。氣體比空氣重,能在較低處擴散到相當遠的地方,遇明火會引起回燃。
2)電危險有害風險分析
①電氣火災危害風險分析
電氣設備、電器、照明設施、供配電線路等,如果本身存在質量缺陷、施工質量不佳、外部火源移近、運行中正常的閉合與分斷、不正常運行的過負荷、短路、過電壓、接地故障、接觸不良等,均可產生電氣火花、電弧或者過熱,若防護不當,可能發生電氣火災或引燃周圍的可燃物質,造成火災事故;在有過載電流流過時,還可能使導線(含母線、開關)過熱,金屬迅速熔化而引起爆炸。
、谟|電危害風險分析
本工程的配電裝置、電力設備等電氣設施,在帶電狀態下,若存在漏電、絕緣失效、保護接地系統失效等原因,人體一旦接觸或接近,輕則電擊或電傷,重則會造成死亡。
3)機械傷害的風險分析
各類轉動機械的外露傳動部分(如齒輪、軸、履帶等)有可能對人體造成機械傷害。
、傩D的機件具有將人體或物體從外部卷入的危險;傳動部件和旋轉軸的突出部分有鉤掛衣袖、褲腿、長發等而將人卷入的危險;相對接觸有使人被卷入的危險。
②機械的控制點、操縱點、檢查點、取樣點、送料過程等也都存在著不同的潛在危險因素。
4)噪聲的風險分析
裝置內的噪聲源的機泵、風機等。生產過程中,設備運行產生的振動、機械設備轉動產生的噪聲對人體均可產生不良影響。噪聲作用于人體能引起聽覺功能敏感度下降甚到造成耳聾,或引起神經衰弱、心血管病及消化系統等疾病的高發。另外,噪聲干擾影響信息交流,使人員誤操作發生率上升,影響安全生產。
5)以上危險場所除上述存在的共同危險有害因素外還存在以下危險:
(1)催化氧化反應池、斜板沉淀池、綜合污水調節池存在高處墜落的危害:
、俟ぷ魅藛T在高處施工、檢修或生產操作時,如果防護設施存在缺陷或不當,或者由于工作人員麻痹大意或過度疲勞可能造成高處墜落。特別是雨季、冬季和大風季節里。
、诖呋趸薇P梯焊接不牢靠,操作人員作業時易發生高處墜落事故
、郯踩雷o設施不合格、裝置失靈而導致事故
、軇趧臃雷o用品缺陷,主要表現為高處作業人員的安全帽、安全帶、安全繩、防滑鞋等用品因內在缺陷而破損、斷裂、失去防滑功能等引起的高處墜落事故
、萑瞬僮魇д`
6)含鉻廢水產生鉻泥的危險
鉻泥的危險有害風險分析
在含鉻廢水處理過程中產生的鉻泥為三價鉻,有一定的毒性,屬于危險廢物。
7)含水污泥的危險有害風險分析
污水處理廠產生的污泥含三價鉻和二價硫離子,三價鉻有一定的毒性,硫離子遇水在一定條件下容易產生硫化氫,硫化氫危害見上
8)催化氧化罐的風險分析
在催化氧化罐中易產生少量的氨氣。氨氣主要對動物或人體的上呼吸道有刺激和腐蝕作用,常被吸附在皮膚粘膜和眼結膜上,從而產生刺激和炎癥。可麻痹呼吸道纖毛和損害粘膜上皮組織,使病原微生物易于侵入,減弱人體對疾病的抵抗力。氨通常以氣體形式吸入人體,氨被吸入肺后容易通過肺泡進入血液,與血紅蛋白結合,破壞運氧功能。
長期接觸氨氣,部分人可能會出現皮膚色素沉積或手指潰瘍等癥狀。
9)反應池的風險分析
在含鉻污水處理過程中,在反應池中加氧化鎂產生粉塵以及干化污泥產生粉塵:
粉塵對大氣又一定的污染其次還具有爆炸危險
(3)鍋爐裝置風險分析:
由于鍋爐長期在高溫高壓下運行,并不斷受到煙氣和鍋水中有害雜質的侵蝕和飛塵的磨損,或設備故障,安裝質量操作不當往往會發生事故,輕則停爐而影響生產,重則發生爆炸設備損壞人員傷亡造成重大損失。鍋爐在使用中,因操作不當造成超溫超壓,使受壓部件、安全附件、安全保護裝置發生損壞或鍋爐燃燒室發生爆炸、火災等事故,破壞性很大。因此,在運行中要嚴格執行鍋爐操作規程,認真遵守設備規范,防止超壓、過熱、腐蝕、裂紋和起槽現象發生,同時必須有一套有效的防范應急救援預案。
三、組織機構及職責
(一)應急組織體系
應急組織體系從總體上看分為兩大部分,即污水處理廠和社區。污水處理廠應急組織又可分為車間和班組,其中車間是應急組織的基層單位,是主要力量,班組是應急組織的指揮機構,是車間的管理部門。社區應急組織主要是醫院,社區的其它部門,主要起到管理和協調作用。
(二)指揮機構及職責
1、指揮機構
總指揮:李坤污水處理廠廠長
副總指揮:任海生污水處理廠主管生產安全副廠長
張曉東污水處理廠主管技術副廠長
牟桂良污水處理廠主管工藝副廠長
成員:盧義國給排水班班長
王有明給排水班班長
李偉中控班班長
寇振宇中控班班長
崔迪綜合工房班班長
李永福綜合工房班班長
趙立晶化驗室主任
申守恒電氣班班長
韓偉民鍋爐班班長
日常工作由安全環保領導小組兼管。發生重大事故時,以指揮領導小組為基礎,成立安全生產事故應急救援指揮部,污水處理廠廠長任總指揮,有關副廠長任副總指揮,負責污水處理廠安全生產應急救援工作的組織和指揮,指揮部設在污水處理廠辦公室。若廠長不在污水處理廠時,由生產安全副廠長擔任臨時總指揮,安全生產副廠長不在污水處理廠時,由技術副廠長任總指揮,全權負責應急救援工作。污水處理廠下屬各班組正職領導不在時,由副職領導擔任本單位應急救援負責人。
2、職責
(1)指揮領導小組:
、儇撠熚鬯幚韽S“預案”的制定、修訂;
、诮M建應急救援專業隊伍,并組織實施和演練;
、蹤z查督促做好重大事故的預防措施和應急救援的各項準備工作。
(2)指揮部:
、侔l生事故時,由指揮部發布和解除應急救援命令、信號;
②組織指揮救援隊伍實施救援行動;
、巯蛏霞墔R報和向友鄰單位通報事故情況,必要時向有關單位發出救援請求;
、芙M織事故調查,總結應急救援工作經驗教訓。
(3)指揮部人員分工:
總指揮:組織指揮全污水處理廠的應急救援工作。
副總指揮:組織指揮全污水處理廠的應急救援的具體指揮工作。
(4)指揮部成員:
專職安全員:協助總指揮做好事故狀態下的搶險救援工作。
安全環保組組長:協助總指揮做好事故報警、情況通報及事故處置工作。
技術組組長:
①負責事故處置時生產運行系統開、停工作;
、谑鹿尸F場通信聯絡和對外聯系;
、圬撠熓鹿尸F場及有害物質擴散區域內的洗消、監測工作;
④必要時代表指揮部對外發布有關信息。
設備組組長:協助總指揮負責工程搶險、搶修的現場指揮。
化驗室主任:負責現場醫療救護指揮及中毒。受傷人員分類搶救和護送轉院工作。
工會負責人:負責搶救受傷、中毒人員的生活必需品供應。
專職技術員:負責搶險救援物資的供應和運輸工作。
四、預防及預警
(一)危險場所監控及監測方式、方法及采取的預防措施
危險場所一經確定,就必須納入控制管理范圍,設專人24小時值班監控、現場巡檢,危險場所現場設置危險場所安全標志牌,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破壞危險場所區域內的安全警示標志,現場指揮人員和施工人員要高度重視本區域安全動態,危險場所若發生變化,尤其是升級時,應立即上報及時采取有效措施,保證人身和機械設備的安全。
(二)硫酸安全預防措施
泄漏處置:疏散泄漏污染區人員至安全區,禁止無關人員進入污染區,切斷火源。建議應急處理人員戴好面罩,穿化學防護服。不要直接接觸泄漏物。在確保安全的情況下堵漏。勿使泄漏物與可燃物接觸。噴水霧可以減少蒸發,但不要對泄漏物或泄漏點直接噴水。用砂土、干燥石灰或蘇打灰混合,然后收集運至廢物處理場所處置。少量泄漏用大量水沖洗,經稀釋的洗水放入廢水系統。如大量泄漏,利用圍堤收容,然后收集、轉移、回收或無害處理后廢棄。
消防措施:可使用的滅火劑為干砂、二氧化碳,禁用柱狀水,防止飛濺。
健康危害及急救措施:本品對皮膚、粘膜等組織有強烈的刺激作用和腐蝕作用,蒸氣或霧能引起角膜炎、結膜炎,并可引起失明,引起呼吸道刺激和支氣管痙攣,化學性肺炎、肺水腫,嚴重者可致死。應急措施:迅速脫離現場至空氣新鮮處,保持呼吸道暢通,如呼吸困難,給輸氧;如呼吸停止,立即進行人工呼吸(注意口對口是否可行),并立即就醫;如果眼睛接觸,立即翻開眼瞼,用大量流動清水或生理鹽水沖洗至少15分鐘,嚴重的立即就醫;如果皮膚接觸,立即脫去被污染的衣著,并用大量流動清水沖洗至少15分鐘;嚴重的立即就醫。
(三)鹽酸的安全預防措施:
皮膚接觸:立即脫去污染的衣著,用大量流動清水沖洗至少15分鐘。就醫。
眼睛接觸:立即提起眼瞼,用大量流動清水或生理鹽水徹底沖洗至少15分鐘。就醫。
吸入:迅速脫離現場至空氣新鮮處。保持呼吸道通暢。如呼吸困難,給輸氧。如呼吸停止,立即進行人工呼吸。就醫。
食入:用水漱口,給飲牛奶或蛋清。就醫。
滅火方法:用堿性物質如碳酸氫鈣、碳酸鈾、消石灰等中和。也可用大量水撲救。
泄漏處置:迅速撤離泄漏污染區人員至安全區,并進行隔離,嚴格限制出入。建議應急處理人員戴自給正壓式呼吸器,穿防酸堿工作服。不要直接接觸泄漏物。盡可能切斷泄漏源。小量泄漏:用砂土、干燥石灰或蘇打灰混合。也可以用大量水沖洗,洗水稀釋后放入廢水系統。大量泄漏:構筑圍堤或挖坑收容。用泵轉移至槽車或專用收集器內,回收或運至廢物處理場所處置。
(四)硫酸汞的安全預防措施:
皮膚接觸:脫去污染的衣著,用大量流動清水沖洗。
眼睛接觸:提起眼瞼,用流動清水或生理鹽水沖洗。就醫。
吸入:迅速脫離現場至空氣新鮮處。保持呼吸道通暢。如呼吸困難,給輸氧。如呼吸停止,立即進行人工呼吸。就醫。
食入:飲足量溫水,催吐。就醫。
應急處理:隔離泄漏污染區,限制出入。建議應急處理人員戴防塵口罩,穿防毒服。不要直接接觸泄漏物。小量泄漏:小心掃起,收集于密閉容器中。大量泄漏:收集回收或運至廢物處理場所處置。
操作注意事項:密閉操作,局部排風。防止粉塵釋放到車間空氣中。操作人員必須經過專門培訓,嚴格遵守操作規程。建議操作人員佩戴自吸過濾式防塵口罩,戴化學安全防護眼鏡,穿防毒物滲透工作服,戴乳膠手套。避免產生粉塵。避免與氧化劑接觸。配備泄漏應急處理設備。倒空的容器可能殘留有害物。
儲存注意事項:儲存于陰涼、通風的庫房。遠離火種、熱源。防止陽光直射。包裝必須密封,切勿受潮。應與氧化劑、食用化學品等分開存放,切忌混儲。儲區應備有合適的材料收容泄漏物。
(五)硫化氫的.安全預防措施
泄漏應急處理:迅速撤離泄漏污染區人員至上風處,并立即進行隔離,小泄漏時隔離150m,大泄漏時隔離300m,嚴格限制出入。切斷火源。建議應急處理人員戴自給正壓式呼吸器,穿防毒服。從上風處進入現場。盡可能切斷泄漏源。合理通風,加速擴散。噴霧狀水稀釋、溶解。構筑圍堤或挖坑收容產生的大量廢水。如有可能,將殘余氣或漏出氣用排風機送至水洗塔或與塔相連的通風櫥內;蚴蛊渫ㄟ^三氯化鐵水溶液,管路裝止回裝置以防溶液吸回。漏氣容器要妥善處理,修復、檢驗后再用。
呼吸系統防護:空氣中濃度超標時,佩帶過渡式防毒面具(半面罩)。緊急事態搶救或撤離時,建議佩帶氧氣呼吸器或空氣呼吸器。
眼睛防護:戴化學安全防護眼鏡。
身體防護:穿防靜電工作服。
手防護:戴防化學品手套。
其它:工作現場嚴禁吸煙、進食和飲水。工作畢,淋浴更衣。及時換洗工作服。作業人員應學會自救互救。進入罐、限制性空間或其它高濃度區作業,須有人監護。
急救措施
皮膚接觸:脫去污染的衣著,用流動清水沖洗。就醫。
眼睛接觸:立即提起眼瞼,用大量流動清水或生理鹽水徹底沖洗至少15分鐘。就醫。
吸入:迅速脫離現場至空氣新鮮處。保持呼吸道通暢。如呼吸困難,給輸氧。如呼吸停止,即進行人工呼吸。就醫。
滅火方法:消防人員必須穿戴全身防火防毒服。切斷氣源。若不能立即切斷氣源,則不允許熄滅正在燃燒的氣體。噴水冷卻容器,可能的話將容器從火場移至空曠處。滅火劑:霧狀水、泡沫、二氧化碳、干粉。
(六)電氣火災的安全預防措施
防止電氣線路短路的措施主要有:
a)嚴格按照《電氣設計規程》的規定,設計、安裝、調試、使用和維修電氣線路。
b)防止電氣線路絕緣老化,除考慮環境條件的影響外,還應定期對線路的絕緣情況進行檢查。
c)不同的工作環境,電氣線路中導線和電纜的選擇和敷設,應根據相應的國家標準規定進行。
d)安裝閥型避雷器進行線路保護。
e)加強電氣線路的安全管理,防止人為操作事故和未經允許情況下亂拉亂接線路
觸電事故預防措施
(1)堅持電氣專業人員持證上崗,非電氣專業人員不準進行任何電氣部件的更換或維修。
(2)建立臨時用電檢查制度,按臨時用電管理規定對現場的各種線路和設施進行檢查和不定期抽查,并將檢查、抽查記錄存檔。
(3)檢查和操作人員必須按規定穿戴絕緣膠鞋、絕緣手套;必須使用電工專用絕緣工具。
(4)臨時配電線路必須按規范架設,架空線必須從采用絕緣導線,不得采用塑膠軟線,不得成束架空敷設,不得沿地面明敷。
(七)機械傷害的安全預防措施
機泵傳動皮帶要安裝安全防護罩
(八)噪聲傷害的安全預防措施
工人可以戴耳塞、耳罩或頭盔等護耳器
(九)高處墜落的安全預防措施
(1)催化氧化罐盤梯要焊接牢靠
(2)作業時要保證安全設施要靈活好用,及時發現問題,及時更換
(3)高空作業時,員工按規定穿戴好勞動保護用品
(4)高空作業人員要嚴格遵章守紀,杜絕違章作業
(十)含水污泥的安全預防措施
(1)值班人員要按時巡檢,發現管線或儲罐有泄漏廢液時要及時處理,防止廢液大量泄漏
(2)任何人在工作、維修、巡檢過程中要穿戴好勞動保護用品,并戴好口罩
(3)同時嚴格執行硫化氫預防措施
(十一)含鉻污泥的安全預防措施
(1)氨氣的安全預防措施
1)生產過程中加強密閉化,污水處理管線應經常檢修,防止意外破裂。加強通氣。
2)平時組織對意外事故急救工作演練,一定要明確群發性急性氨中毒的急救程序,即現場救護程序
3)嚴格執行“氨標”中規定,凡從事氨作業人員均應進行就業前體檢。
(2)粉塵的安全預防措施
粉塵雖然會發生爆炸,但若采取可靠的措施還是可以避免的,防范的措施應著眼于發爆的條件:控制粉塵濃度;杜絕起燃點;減低空氣中氧的濃度;采取有效降塵措施;建立預報系統;此外,在管理上建立必要的規章制度,落實管理措施也是非常必要的。
五、應急響應
(一)響應分級
1、三級。當班作業人員、車間班組或通過廠值班人員完全可以控制事故源,經及時搶修不會造成系統停車,不會造成大面積污染和人員傷亡的情況下,原則上由當班班長通知安全生產領導小組,并迅速組織相關人員趕赴現場緊急處理,防止事態擴大,迅速恢復生產,并將處理結果及時匯報園區管委會。
、賯別人員輕傷、設備損壞(不影響裝置正常運行);
、诔跗诨馂、爆炸范圍不大,沒有涉及附近易燃易爆區域,不能產生衍生事故;
③危險化學品的少量泄漏、火災,污水處理廠所屬單位能控制的范圍內,沒有危及職工、周圍居民生命安全,未對現場周邊環境造成污染。
、苡捎谄渌话l事件導致發生本級別上述三種情況的事件。
2、二級。當班作業人員通過廠值班人員協調、組織無法控制事故源的情況下,可能造成大面積污染或人員中毒、傷亡,當班班長報警后,必須立即報告園區管委會,各應急小組趕赴現場處理事故,恢復生產,防止事態擴大。
①個別人員重傷或多人輕傷、設備嚴重損壞(不能正常運行,導致裝置不能正常運行或者停車);
、诨馂、爆炸范圍較大,沒有涉及易燃易爆區域,不會發生衍生事故;
、畚kU化學品(化驗室)的少量泄漏、火災、爆炸,沒有危及職工、周圍居民生命安全,對現場周邊環境造成污染,危及人員健康,污水處理廠能夠控制的范圍內。
④由于其它突發事件導致發生本級別上述三種情況的事件。
3、一級。發生重特大事故,接到當班班長報警后,經園區管委會和應急救援小組現場處理仍無法完全控制事故蔓延,仍處于進一步擴大的情況下,可能或已經引起大面積的污染、爆炸、火災、人員中毒或傷亡,園區管委會立即向當地政府和社會救援機構報警。。
、倩馂摹⒈ǚ秶艽,涉及易燃易爆區域(燃氣取暖廠房)、一次死亡1人及以上,或一次重傷3人及以上的情況下;
②危險化學品儲運中發生大面積泄漏,可能影響人民群眾生產、生活的情況下;
、塾卸居泻瘜W品的火災、爆炸、泄漏引起的一次急性中毒5人及以上的情況下;
、軐ΜF場周邊環境造成重大影響,需要緊急轉移安置人員100人以上的情況下。
、萦捎谄渌话l事件導致發生本級別上述三種情況的事故。
(二)事故發生后的響應程序及一般處理措施
一般事故,崗位操作人員巡檢方式及早發現,采取相應措施,予以處理。
、偈鹿尸F場人員在確保自身和他人安全的情況下,采取措施控制事態的發展,并及時向班長報告。
、诋敯喟嚅L接到報告后記錄報告的詳細內容,并立即組織當班人員采取措施控制事態;確認事件地點,通知所屬崗位操作工到事故現場檢查處置;向車間領導和廠值班人員報告;車間立即向污水處理廠應急指揮中心報告并成立現場指揮部,啟動車間應急預案組織車間人員進行應急救援處理。凡發生事故的車間,應迅速查明事故發生的源點、凡能經切斷物料等處理措施而消除事故的,則以自救為主。如事故發生部位本單位不能控制的,應向園區管委會報告并提出搶修的具體措施。
重大事故,可能造成人員傷亡或傷害,波及周邊。當發生重大事故時,應采取以下急救措施:
、僮钤绨l現者應立即向污水處理廠廠值班人員、安全環保組報警,并采取一切辦法切斷事故源。
、诎踩h保組接到報警后,應迅速通知相關部門,查明事故原因,根據危險化學品事故的類別、危害程度的級別進行評估,如果是30分鐘內不可以處理的火災、爆炸、毒氣泄漏等會引發大災難的事故,要立即上報應急救援指揮部,由應急救援指揮部下達啟動污水處理廠應急救援預案的指令,同時發出警報,通知指揮部成員及各專業救援隊伍迅速趕往事故現場。
、壑笓]部成員通知所在部門按專業對口迅速向主管上級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公安、環保、衛生等領導機關報告事故情況。
④指揮部成員到達事故現場后,根據事故狀態及危害程度做出相應的應急決定,并命令各應急救援隊立即開展救援。如事故擴大時,應請求支援。
、萆a組、設備組、安全環保組到達事故現場后,會同發生事故的單位,在查明泄漏或火災爆炸部位和范圍后視能否控制,做出局部或全部停車的決定,若需緊急停止運行則由生產組發出指令,按程序進行。
、迵岆U搶修隊到達現場后,根據指揮部下達的搶修指令,迅速進行搶修設備,控制事故以防事故擴大。
(三)污水處理廠危險目標的處置預案
1、硫化氫中毒事故應急預案
1.1總則
1.2目的
為了作業、維修、巡檢現場人員能夠高效地應對硫化氫中毒事件,保證員工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
1.3范圍
適用于作業、維修、巡檢處在產生硫化氫的部位(脫毛廢水組合池、綜合污水組合池、催化氧化反應池、斜板沉淀池、氣浮池、污泥儲池、綜合廢水調節池等)。作業的員工遭遇硫化氫時的應急工作,并視情況啟動應急預案。
1.5預案的啟動條件
、倭蚧瘹渲卸绢愋蛣澐
1)刺激反應:
接觸硫化氫后出現流淚、眼刺痛、流涕、咽喉部位有灼熱感等刺激癥狀,在短時間內恢復者。
2)輕度中毒:
有眼脹痛、畏光、咽干、咳嗽、以及輕度頭痛、頭暈、乏力、惡心等癥狀。
3)中度中度:
有明顯的頭痛、頭暈等癥狀,出現輕度意識障礙;有明顯的粘膜刺激癥狀,出現咳嗽、胸悶、視力模糊、眼結膜水腫及角膜潰瘍等
4)重度中毒
昏迷、呼吸循環衰竭,休克等
、陬A案的啟動
根據作業、維修、巡檢處的實際上情況,應急工作分為兩個層次:
第一層次:作業、維修、巡檢現場發生輕度以上硫化氫中毒時,應立即成立應急指揮小組,基層班長為應急小組組長,啟動本應急預案,并按本預案組織實施。
第二層次:作業、維修、巡檢現場發生重度硫化氫中毒時,應成立應急指揮中心,啟動本應急預案,并按本原組織實施
1.6應急指揮的組織機構及職責
(1)應急指揮中心人員組成
主任:李坤
副主任:任海生張曉東牟桂良
成員:盧義國王有明崔迪王友平李申守恒韓傳民馬文龍趙立晶
(2)應急指揮小組人員組成
組長:任海生
副組長:張曉東
成員韓傳民盧義國
(3)應急指揮組織機構職責
1)召開本級搶救會議,研究部署搶救應急工作
2)指揮搶救工作及人員疏散
3)負責硫化氫中毒事件的上報下達工作
4)負責委派工作人員到出事現場
5)根據中毒情況救助相關方或地方醫療急救機構,并報園區管委會
6)醫務人員未到達前,必要時應實施簡單的救護和急救措施
7)未在崗的指揮人員,由所在單位按職務高低遞補。
(4)應急指揮部門職責
、偕a組
1)必要時協助當地醫療機構運送病人
2)負責保障所屬基層班組的生產運行
、诎踩h保組
負責車輛的調配、協助當地醫療機構運送病人
、圬攧(園區管委會)
負責保障硫化氫中毒人員醫療費用的支出
、軓S技術組
負責組織硫化氫中毒事件的調查處理工作
(5)應急準備
1)應急物資準備
、僮鳂I、維修、巡檢區域必須有聯絡的通訊工具,并必須保持暢通
②中控室應設置觀測風向的簡單裝置
、墼诤驁鏊鳂I、維修、巡檢的基層班組應配備至少五套防毒面具和配套供氧呼吸設備
、芎驁鏊鶓辛蚧瘹渎曧憟缶到y
、菰诤蜃鳂I、維修、巡檢作業的基層隊應配備足夠的醫用氧氣和吸氧設備或呼吸器
、藓驁鏊鳂I的基層作業、維修、巡檢基層班組應配備可使硫化氫中毒者飲用后產生興奮的飲料(濃茶或咖啡),干凈清潔的水和毛巾。
2)緊急服務信息
、籴t療急救電話120或就近的醫療機構的醫療技術備件
、谥笓]組織負責人應清楚含硫場所作業、維修、巡檢的基層班組的詳細地址
、圩鳂I、維修、巡檢人員應了解含硫場所地形、硫化氫檢測儀器放置情況、報警聲響特點、風向標位置及安全撤離路線等
3)硫化氫的性質
硫化氫是一種無色、劇毒、強酸性氣體,低濃度的硫化氫氣體有臭雞蛋味,相對密度1.176,較空氣重
4)一般護理常識
①當中毒者呼吸和心跳恢復后,可給中毒者飲些興奮性的飲料和濃茶、咖啡、并專人護理
、谌缰卸菊哐劬p度損害,可用清潔水清洗或冷敷
、墼馐芰蚧瘹渲卸菊,需要休息幾天,不得再度受硫化氫的傷害,因為被硫化氫傷害過的人,對硫化氫的抵抗力變得更低了
、馨踩貛侵竿L良好且空氣新鮮的上風地區
(6)應急反應和行動
現場人員發生硫化氫中毒時,應進行以下應急行為
1)當現場作業、維修、巡檢人員遭遇硫化氫時
2)應迅速逃離現場至安全地帶,并向應急指揮小組報告情況
3)應急小組根據情況初步判斷中毒級別,若屬輕、中度,應立即接受吸氧30分鐘后,再將傷員送至救助的醫療機構。
4)同時應急小組組長通知相關人員佩戴防毒面具或迅速撤離至安全地帶。
5)若確需在有硫化氫氣體存在的場所繼續作業、維修、巡檢,必須兩人以上組成一個小組佩戴防毒面具工作,并且至少每隔10分鐘撤離至安全地帶休息5分鐘方能繼續工作。
6)當有人發現現場作業、維修、巡檢人員發生硫化氫重度中毒時
7)應迅速報告應急指揮小組組長,應急小組組長應立即組織人員穿戴好防毒面具或求助相關方將傷員迅速撤離現場,放置在安全地帶
8)若中毒者能自行進行呼吸,應立刻進行吸氧,并應保持中毒者處于放松狀態、保持中毒者的體溫,不能亂抬亂背,應將中毒者放于平坦干燥的地方就地搶救,然后將傷員送至救治的醫療機構或求助當地120急救中心
9)當重度中毒者撤離至安全地帶時,已休克、心臟或呼吸已停止時,應立即采取人工呼吸、呼吸器、人工胸外心臟擠壓法等方法進行搶救。
、傩赝庑呐K擠壓法:
解開有礙呼吸的領扣、腰帶(注意防止著涼),平放仰臥在有衣物墊護的硬板上,拉開中毒者下頜,使口腔張開,以利呼吸
救護者跨跪在中毒者腰部,正確找準擠壓點,兩手相疊,手掌根部放在心窩稍高一點的地方,即掌根放在胸骨底下三分之一部分
掌根向下(脊背方向)擠壓,壓出心臟內血液,每秒一次,壓陷3~5厘米,用力應均勻
擠壓后掌根很快放松,使中毒者胸廓自動復原,血液又充滿心臟,如此反復擠壓、放松,用力應適應,既有效擠壓,又避免內傷。
②口對口吹氣法
讓中毒者仰臥,解開領口和腰帶,將中毒者頭部轉向一邊,清除中毒者口中粘痰、泥沙等異物
將中毒者下顎用力向前張開,使之呼吸道通暢
抬起下頜用一只手捏住中毒者鼻子,口對中毒者的口做深呼吸,吸出中毒者體內廢氣
吸大口氣口對口吹氣入中毒者體內,此時看到中毒者胸部鼓起,證明呼吸無阻礙
吹足氣后,將嘴移開,讓其呼出體內的氣,每3秒均勻吹一次。重復上述c)~e)動作,直至中毒者能自由呼吸為止。
對嚴重硫化氫中毒者,在搶救過程中,上述兩法最好同步進行,一旦中毒者能自由呼吸或確認中毒者已死亡,方可停止進行。
當發生重度硫化氫中毒時,作業、維修、巡檢處應急指揮中心啟動本級預案,委派工作人員趕赴現場和醫院進行處理;并將情況報園區管委會指揮中心。
1.7附則
(1)當中毒者病情及現場硫化氫得到控制后,車間班組、應急小組、應急指揮中心應填寫硫化氫中毒情況報告
(2)車間班組應配合并參加上級對硫化氫中毒的調查工作。
2、消防滅火演練方案
根據肇源縣關于開展安全生產應急救援演練實施方案的通知(源安辦發[2010]4號)文件的要求結合污水處理廠的實際情況為確保正常運行和人身安全全面提高應急救援能力和水平,一旦發生火情能夠有條不紊的進行撲救和疏散員工,搶救財產,使火災損失控制在最低限度。特制定此方案。
2.1指導思想
以國家、省、市、縣安全生產工作精神為指導,以提高全廠整體應急救援的能力和水平為目的,堅持“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方針和“以人為本”的原則,通過演練全面檢驗污水處理廠應急救援隊伍技術和戰術水平,增強全廠預防突發事故的意識培養廣大員工突發安全事故時自我保護和救援能力,促進全廠安全生產運行形式的穩定和根本好轉。
2.2演練的目的
開展消防防火應急預案演練是應急管理工作的重要內容,是污水處理廠保證生產安全運行和處置突發生產安全運行事故能力、保證人員生命財產安全的有效手段,通過對現有預案的演練,檢驗應急預案的有效性,應急機制的科學性,應急體質的合理性,應急隊伍的適應性,從而能夠從容應對各類突發事故。
2.3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第三十三條:生產經營單位對危險場所點應當登記建檔,進行定期檢測、評估、監控,并制定應急預案,告之從業人員和相關人員在緊急情況下應當采取的應急措施。
《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條例》第五十條:危險化學品單位應當制定本單位事故應急救援預案,配備應急救援人員和必要的應急救生器材、設備,并定期組織演練。
《中華人民共和國消防法》第十四條第(三)款:企業應“針對本單位的特點,對職工進行消防宣傳教育”。
《機關、團體、企業、事業單位消防安全管理規定》第七條第(七)款:“在員工中組織開展消防知識、技能的宣傳教育和培訓,組織滅火和應急疏散預案的實施和演練”
企業車間班組要定期組織本預案的訓練和演習,每年至少組織進行1-2次。
2.4演習要求達到的預期效果:
污水處理廠領導和崗位操作人員能夠熟練掌握滅火方法,使用滅火器。
參加培訓演習人員能懂得快速拉接消防水帶。
演習確保安全。
2.5演習領導小組:
組長:李坤(總指揮)
副組長:任海生、張曉東(執行指揮)
張曉東(負責與園區管委會消防隊聯系)
牟桂良(負責技術指揮和員工演練指導)
成員:盧義國(負責污水處理廠參加人員的到位與安全監護)
趙立晶(負責化驗室參加人員的到位與安全監護)
劉永福崔迪(負責綜合工房參加人員的到位與安全監護)
李偉(負責中控室參加人員的到位與安全監護)
王永明(負責給排水參加人員的到位與安全監護)
牟貴良(負責維修班參加人員的到位與安全監護)
申守恒(負責電氣班參加人員的到位與安全監護)
韓傳民(負責鍋爐房參加人員的到位與安全監護)
王友平(負責有關演習物品的準備與退還、場地督促清理)
本次演習特邀園區管委會消防隊派員進行示范表演與指導。
2.6要求參加人員:
、傥鬯幚韽S應急指揮部領導小組成員;
、谖鬯幚韽S各班班組長、安全員;
、刍炇抑魅、非當班人員;
④維修班組長、電焊工;
、輦}庫管理員;
、尬鬯幚韽S值班員。
歡迎不當班的其他員工參加觀摩。
2.7演習內容:
①消防水帶的連接(含水帶水槍接駁和與消防栓的連接);
②利用麻袋進行窒息隔離撲滅油盤火焰;
、劾寐榇M行窒息隔離撲滅液化石油氣罐著火;
、苁褂酶煞蹨缁鹌鲹錅缬捅P火焰;
方法:
、傧扔蓤@區管委會消防隊作示范表演;
、谌藛T訓練;
、鄢榭(隨機抽考各類人員1名);
、苡蓤@區管委會消防隊隊長講評。
2.8物質器具準備:
①干粉滅火器(4Kg裝)8個;(可先用即將過期失效的滅火器)
②液化石油氣罐1個(在食堂臨時借用);
、鬯畮4~6條;水槍2~3個;(園區管委會消防隊帶)
④開啟消防栓的板手;(園區管委會消防隊帶)
⑤鐵質油盤;(園區管委會消防隊帶)
、迯U機油、棉紗若干;
⑦礦泉水兩箱(主要供消防隊、全區管委會錄像人員及廠領導,員工請到崗位上飲水)
2.9演習場地與時間安排:
1、場地:選擇在污水處理廠前面的廠區通道上。事前進行沖洗干凈。
2、時間:擬定在×××年××月××~××日,×××地點進行演練。(具體到時通知)
2.10安全注意事項:
、賳T工應穿好勞保用品(安全帽和工作服、工作鞋),要放下衣袖,避免傷害。
、跍缁饡r注意選擇上風向。
、圩龊梅篮E,人員觀摩可選擇在道路兩側。
④注意使用滅火器,抓好噴射膠管后,方可壓射,禁止對向人員。
、萁油ㄏ浪ㄉ渌,只能向路面沖洗,不準向有人處。
2.11其它事項安排:
、購S車間班組必須按照要求派人參加并簽到,特殊情況需要請假。
②演習時做好拍照和錄像,也可通知園區管委會宣傳部門宣傳報道。
、垩萘暱偨Y由安全環保組編寫并上報。
、馨才藕蒙a運行、演習和正常生產兩不誤。
⑤事后請園區管委會消防隊指導人員在園區管委會食堂就餐,以表感謝。
、尴浪畮、水槍等用具用后洗凈曬干,及時歸位歸還。用完的滅火器,請廠及時充裝換藥以備應急。
、哐萘暯Y束后的現場清理由任海生、張曉東指揮馬文龍、趙立晶、劉永福、張勝浩、寇振宇、由佳俊、蘇大偉、按衛生責任區范圍清洗。
2.12人員的緊急疏散、撤離
①應急救援指揮人員首先應確認在此次事故中疏散的方向(撤離疏散人員應盡快地向上風向轉移)。
、谌绻赡芡{周邊地域,指揮部應和當地有關部門聯系,協助引導疏散。
③內部疏散引導小組負責穩定情緒,按計劃合理分流,按預定疏散路線,將人員迅速疏散出去。
④外部疏散小組將疏散到室外的人員迅速引導到不影響救援行動的地帶。
⑤外部警戒小組防止已經疏散到外面的人員重新返回危險區,造成內外互相擁擠,堵塞通道。另外,還要負責維護外部秩序,為救援創造條件。
⑥疏散指揮人員在引導無關人員有序疏散后,應檢查自己負責的區域,在確保無人員滯留后方可離開。
2.13危險區的隔離
、傥kU區的設定根據發生的危險化學品事故類別、危害程度級別,由指揮部確定危險區域。
、谥伟、警衛組到達現場后,在事故現場周圍設崗,根據指揮部危險區域的設定劃分事故現場隔離區,設置警戒線,并加強警戒和巡邏檢查。
、壑伟、警衛組同時要封鎖附近交通,嚴禁一切無關人員和車輛進入隔離區。
、苋绠敂U散危及污水處理廠外人員安全時,應迅速組織有關人員協助友鄰單位。
2.14檢測、搶險、救援及控制措施
①檢測、搶險人員進入危險區域必須事先了解危險區的地形、建筑物分布,有無爆炸及燃燒的危險,毒物種類及大致濃度,選擇合適的防毒用品,必要時穿好防護衣。
、谶M入危險區域至少2-3人為一組集體行動,以便互相監護照應,所用的檢測、救援器材需要具備防爆功能。
、圻M入危險區域的檢測、救援人員必須明確一位負責人,指揮協調行動,同時要求配備一部對講機隨時與現場指揮部及其他救援隊伍聯系。
、苤笓]部根據事故搶險情況決定搶險人員撤離,避免事故的進一步擴大。
2.15現場救護、救治
接到事故報警時,首先要問明事故發生的時間、地點、事故單位、事故性質(燃燒、爆炸、毒物外溢)、危害波及范圍和程度,以及救援單位有何具體要求,同時做好電話記錄,必要時問清救援路線。
救援隊伍到達救援現場后,向現場指揮部報道,其目的是了解現場情況,接受救援任務,提出救援建議。
選擇有利地形(地點)設置現場急救醫療點。對于不同事故選點有所不同,如化學品泄露事故應選上風向的非污染區域,但不要遠離事故現場,以便于就近搶救傷員。位置要盡可能靠近事故現場指揮部,以便于保持聯系。同時應接近路口的交通便利區,以利于傷員轉運車輛的通行和急救醫療點的轉移。
急救醫療點可設在室外或室內,面積應盡量大,便于對眾多人員的同時救護,同時盡可能保證有水的來源。同時要設置醒目的標志,便于救援人員和傷員的識別,懸掛輕質面料的紅十字旗,可方便救援人員隨時掌握風向變化。
醫療救護隊應選派有經驗的醫師對傷員進行初步檢查,按輕、重、死亡分類。目的是盡快將傷員分類便于救護人員識別,并給予不同的處置。在救治過程中,要掌握以下原則:對那些只有經過處理才能存活的傷病員給予最優先處理,而對不經過處理也可存活的傷員和即使處理也要死亡的傷員則不給予優先處理。
經過初步救治后,合理安排車輛轉送醫院。如救護車輛不夠,對比較嚴重的傷員安排救護車,對于輕度傷員可安排客車或貨車集體轉送。
社區職工醫院要做好各種搶救藥品和器材的準備工作,接治經現場轉送來的傷員。
2.16現場保護與現場洗消
治安、警衛組在做好事故現場的警戒的同時,要做好事故現場的保護,以利于事故調查組對各種數據的搜集,確定事故原因,估算事故損失和事故發生后的保險賠償。
事故現場的洗消由安全環保組負責,主要可分為人員的洗消和環境的洗消。
對人員的洗消
對傷員的洗消盡可能快地進行,一旦處于安全位置,應該按以下步驟進行。
第一步:確保可獲得合適的個人防護用品,急救人員在進入事故現場前應穿上個人防護用品,并先從有最大污染的區域轉移傷員。
第二步:去掉傷員的衣服,把他們放置在一個貼有傷員姓名的塑料口袋內,并重新給傷員穿上未受污染的衣服,并注意保暖。
第三步:清除任何可見的污染物,
第四步:在醫生的指導下使用其他的解毒劑或軟膏。
對環境的洗消
針對污染物的種類和狀態制定洗消方式,主要通過稀釋、中和、吸附和隔離等方式。
2.17應急結束
當突發事件得到有效控制,危害已經停止,傷亡人員、被困人員已經救出并得到妥善救治和基本安置,無次生、衍生災害發生,事發區恢復正常生產運行后,經污水處理廠廠長現場檢查,報請園區管委會結束應急行動,應急指揮部在綜合各方面意見后,宣布應急狀態終止,并向所屬各車間班組發布相關信息。通過廣播、電話等方式通知相關救援部門、周邊社區及人員事故危險已解除。
善后工作由事發單位及有關部門繼續完成。應急工作結束后,所屬車間班組及相關部門要迅速采取措施,恢復正常的生產運行、生活秩序。
六、信息發布
信息發布由指揮部決定授權職能部門來進行。
七、后期處理
在污水處理廠領導的統一布署下,各部門各司其職,相互配合,共同努力做好后期處理工作。
恢復生產運行
根據受災程度,事發單位采取有效措施,開展恢復生產工作。調查和總結
調查
突發事件現場處置完畢后,由污水處理廠應急辦公室牽頭,組織事件(故)調查組,同時提出對有關責任人的處理意見,上報應急指揮部。
總結
應急辦公室隊應急工作進行總結,找出經驗和教訓,改進工作,及時組織修訂預案,提出整改措施。
八、保障措施
1通信與信息保障
污水處理廠報警電話:0459-8393830
2、應急隊伍組成及分工
污水處理廠各職能部門和全體職工都負有化學事故應急救援的責任,各救援專業隊伍是安全生產事故應急救援的骨干力量。其任務主要是擔負本污水處理廠各類化學事故的救援及處置。救援專業隊伍的任務分工如下:
(1)通信聯系組:由技術組負責。
負責人:技術組組長。
擔負各隊之間的聯絡和對外聯系通信任務。
(2)治安、警衛組:由園區管委會派出所負責
負責人:派出所所長。
擔負現場治安,交通指揮,設立警戒,指導群眾疏散。
(3)搶險搶修組:由設備組、技術組負責
負責人:設備組組長。
擔負搶險搶修指揮協調。
(4)醫療救護組:由義順鄉醫院。
負責人:社區醫院院長。擔負搶救受傷、中毒人員。
(5)物資供應組:由車間負責
負責人:車間負責人。擔負搶救物資的供應任務。
(6)運輸組:由園區管委會車隊
負責人:管委會車隊長。擔負物資的運輸任務。
3、應急物資裝備保障
3.1應急救援裝備、物資等
3.1.2污水處理廠現有消防車一輛可用于事故狀態下的救火、清洗及噴淋工作
3.1.3污水處理廠配有必要的搶救設備和藥品。
3.1.4污水處理廠設備組備有搶修設備。
3.2應急通信系統的保障由通信聯絡組。在事故狀態下,可采用防爆對講機進行通訊。
3.3應急電源、照明系統的保障由廠值班人員和電氣車間組成,根據事故發生的不同狀態和部位確定臨時供電方式。
4、經費保障
根據污水處理廠生產運行狀況,由廠計劃在每年的年初計劃中列出經費額度。
5、其它保障
5.1單位互助救援
園區管委會設有消防車,必要時可請求其參與污水處理廠的安全生產事故應急救援工作。
5.2請求政府協調救援
發生安全生產事故時,可視事故嚴重程度報肇源縣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的安全生產事故辦公室,協調有關救援力量,開展救援工作。
5.3應急救援信息咨詢
安全生產事故發生后可采用電話、傳真或互聯網等方式進行救援信息的咨詢,
5.4保障制度
為能在事故發生后,迅速準確、有條不紊地處理事故,盡可能減小事故造成的損失,平時必須做好應急救援的準備工作上,落實崗位責任制和各項制度。具體措施有:
5.4.1責任制救援指揮部成員和救援人員應按照救援分工,本著專業對口、便于領導、便于集結和開展救援的原則,建立組織,落實責任。每年初要根據人員變化進行調整,確保救援組織、人員及責任的落實。
5.4.2值班制度,建立晝夜值班制度(廠值班人員及各車間實行24小時值班)。
5.4.3培訓制度對全污水處理廠職工進行經常性的安全生產常識教育,車間班組利用每周一的學習時間宣傳危險化學品安全常識及學習污水處理廠的安全生產事故應急救援預案,增加防災意識,提高應對突發事故的技能。
5.4.4應急救援裝備、物資、藥品等檢查、維護制度
按照職責分工做好物資器材準備。如:必要的指揮通訊、報警、消防、搶修等器材及交通工具。上述各種器材應指定專人保管,每月結合安全生產工作檢查,定期檢查應急救援工作落實情況及器具保管情況,使其處于良好狀態,各重點目標設救援器材柜,專人保管以備急用。
5.4.5演練制度定期組織救援訓練和學習,各隊按專業分工每年訓練兩次,污水處理廠每年舉行綜合演練一次,以提高指揮水平和救援能力。
5.4.6例會制度,每季度第一個月的第一周召開領導小組成員和救援隊負責人會議,研究應急救援工作。
九、培訓與演練
1、培訓
1.1應急救援人員的培訓
應急救援人員的培訓包括救援過程中各種情況下的防護措施、意外情況的處理、救援方案實施過程的操作等細節問題。培訓時間為每季度一次。
培訓內容:
1.1.1熟悉現場平面圖和實際位置、區域的布局、撤離的路線、危險場所位置、指揮的手勢信號等。
1.1.2鑒別異常情況的方法,各種異常情況處置的具體方法,各種工具、器具的使用,自救與互救的方法。
1.2員工及公眾應急響應的培訓
可利用小冊子、廣播、電視等形式向員工和公眾開展教育及培訓。
培訓內容:主要有本區域可能發生的事故的類型、事故的預防措施、發生事故時相關人員的職責、發生事故時員工及公眾的應對措施、防護用具的使用、自救與互救知識、指揮信號的識別、疏散的路線。
1.3培訓目標
、偈箲本仍藛T熟悉應急反應預案和程序的實施內容和方式;
、谂嘤枒标犖樵趹鳖A案和程序中分派的任務;
、凼瓜嚓P人員熟悉應急反應預案和實施程序變動情況。
、苊磕杲M織應急工作管理人員和救援人員進行上崗前專業知識培訓。
2、演習
指揮領導小組要從實際出發,針對危險目標可能發生的事故,每年至少組織二次模擬演練,要求各救援隊伍全員參加。把指揮機構和各救援隊伍訓練成一支思想好、技術精、作風硬的指揮班子和搶救隊伍。一旦發生事故,指揮機構能正確指揮,各救援隊伍能根據各自任務及時有效地排除險情、控制并消滅事故、搶救傷員,做好應急救援工作。
2.1應急演習目標
、贉y試應急預案的有效性;
②檢測應急設備的完好率;
、鄞_保應急組織人員熟知職責和任務。
污水處理廠應急辦公室組織所屬各單位不定期綜合演練,各單位每年至少組織1次專業性應急演習。
2.2演習內容
內容包括:
、倩灸繕;
、谌掌诤偷攸c;
③參加組織;
、苣M事故;
、菔鹿拾l展階段;
⑥后期處置;
、邔τ柧毢脱萘曔M行適當的評價。
污水處理廠應急機構對應急演習進行總結,及時發現和問題,修訂完善應急預案。
2.3預案變更
每年,污水處理廠應急辦公室申請對應急預案進行更新。當出現以下情況時,要及時對預案進行修改:
、儆柧毢脱萘暤臅嬖u價,提出更合適的程序或組織;
、诮M織或程序中的關鍵人員發生變動;
、劢M織機構發生變動;
④外部救援機構的能力或功能發生變動;
、輫一虻胤秸ㄒ幇l生變化;
⑥影響到預案實施的企業發生變動;
、邅碜云渌麢C構、國家、地方政府或上級主管部門的建議。
十、獎懲
由各部辦定期對各車間應急預案的編制、應急準備、應急響應、應急救援、恢復等各個階段的開展情況進行評估,對表現好的車間班組給予獎勵,表現差的給予處罰。
1.監督檢查主體
污水處理廠應急辦公室負責總體應急預案執行情況的監督、檢查。
2.獎勵
在應急工作中取得顯著成績的車間班組和個人,由污水處理廠應急辦公室給予表彰獎勵。對在應急處置工作中傷亡的人員依法給予憮恤。
3.懲處
3.1各級應急工作組成員的責任
應急工作組成員違反應急預案和有關制度,視情節輕重給予不同處理;
①不服從對突發事故應急處置工作的統一領導和協調的;
②不按規定做好突發事故應急準備工作的;
、鄄话匆幎ㄗ龊猛话l事故預防工作、采取預防措施,導致發生較大突發事件的;
、芟蛏霞壭姓䴔C關謊報、瞞報、漏報、緩報有關突發公共事故信息的;
、莶话匆幎▓笏、公布有關突發事件的信息,或者虛假信息的;
、薏话匆幎皶r發布突發事件警報、采取預警期措施,導致發生本來可以避免的損害的;
、卟患皶r采取措施處置突發事件或者處置不力,導致事態擴大的;
、嗖话匆幎ü加嘘P應對突發事故的決定、命令或者指示的;
、峤亓、挪用、私分或者貪污應急資金或者物資的。
3.2污水處理廠車間班組的責任
污水處理廠車間班組違反本預案規定或有關應急規章制度,視情節輕重,給予處理。
、俨话匆幎ㄗ龊猛话l事件應急準備工作、宣傳普及應急常識的;
②未按要求做好應急設備、設施日常維護、檢測工作的;
、鄄环䦶纳霞壊块T的決定、命令和指示,不聽從調遣的;
、懿贿M行救助工作、協助維護現場和社會秩序的;
、莶患皶r向有關上級部門報告突發事件信息的;
十一、附則
1、術語和定義
1.1應急救援
指在發生事故時,采取的消除、減少事故危害和防止事故惡化,最大限度降低事故損失的措施。
1.2危險化學品
指屬于爆炸品、壓縮氣體和液化氣體、易燃液體、易燃固體、自燃物品和遇濕易燃物品、氧化劑和有機過氧化物、有毒品和腐蝕品的化學品(化驗室使用固體危險化學品)。
1.3危險化學品事故
指由一種或數種危險化學品或其能量意外釋放造成的人身傷亡、財產損失或環境污染事故。
1.5危險目標
指因危險性質、數量可能引起事故的危險化學品所在場所或設施。
1.6分類
指對因危險化學品種類不同或同一種危險化學品引起事故方式不同發生危險化學品事故而劃分的類別。
1.7分級
指對同一類別危險化學品事故危害程度劃分的級
1.8應急準備
針對可能發生的事故,為迅速、有序地開展應急行動而預先進行的組織準備工作,確保應急行動順利開展。
1.9應急響應
事故發生后,有關組織或人員采取的應急行動
1.10恢復
事故的影響得到初步控制后,為使生產、工作、生活和生態環境盡快恢復到正常狀態而采取的措施和行動。
1.11應急預案備案
應急預案備案部門是安全環保組
1.12維護和更新
安全環保組每半年對應急預案的編制進行重新審核
1.13制定與解釋
應急預案制定與解釋單位是安全環保組
1.14應急預案
針對可能發生的事故,為迅速、有序地開展應急活動而預先制定的行動方案。
安全生產事故應急預案7
為認真做好我區道路運輸車輛交通事故應急救援工作,最大限度地減少人員傷亡、財產損失和社會危害,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和財產安全,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事件應對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運輸管理條例》、《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條例》、《突發事件應急預案管理辦法》、《生產事故應急條例》、《生產安全事故應急預案管理辦法》、《生產安全事故報告和調查處理條例》、《交通運輸突發事件應急管理規定》、《安徽省道路運輸管理條例》等相關法律法規的規定,遵循以人為本、依法依規、符合實際、注重實效的原則,制訂本預案。
一、指導思想
深入貫徹落實區委、區政府和上級交通運輸主管部門關于安全生產和應急管理工作的決策部署,堅持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牢固樹立安全發展理念,恪守安全紅線,筑牢安全防線,強化落實安全生產主體責任,扎實做好安全防范各項工作,全面提升應對道路運輸車輛交通事故的快速反應、全力搶救、妥善處理的應急處置能力,最大限度地減少人民群眾傷亡和財產損失。
二、適用范圍和基本原則
本預案適用于我區范圍內處置道路運輸車輛交通事故所采取的應急保障行動和措施。
(一)以人為本,安全優先
堅持“以人為本”和“安全優先”的原則。在道路運輸車輛交通事故應急處置和實施救援過程中,堅持以人為本,把遇險人員、受威脅人員和應急救援人員的安全放在首位,牢牢把握“及時進行救援處理”和“減輕事故所造成的損失”兩個事故損失控制的關鍵點,把保護人民群眾財產安全和事故損失降到最低限度。
。ǘ┙y一領導,分級負責
堅持現場指揮統一領導、統一指揮的.原則。在區政府的統一領導下,區交通運輸局及時安排屬地交通運輸所按照處置車輛交通事故中的職責分工和權限,根據車輛交通事故的性質、影響程度和安全責任,按照分級負責、協調有序、局部利益服從全局利益的原則開展道路運輸應急救援、處置和善后工作。
。ㄈ╊A防為主,常備不懈
堅決貫徹落實“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方針,堅持應急處置與預防工作相結合,科學規劃、全面防范、統一指揮、分級負責、協同應對、措施果斷,嚴格落實預防道路運輸車輛交通事故的各項措施。
(四)快速反應,處置得當
堅持防止事故擴大優先的原則,加強部門間溝通協調、通力合作、密切配合、整合資源、信息共享、多方聯動、快速響應,建立應對道路運輸車輛交通事故的快速反應處置機制,快速、及時、得當處置車輛交通事故。
。ㄎ澹┮婪ㄐ姓,合法處置
實施道路運輸應急保障措施時,征集、調用相關物資、車輛,必須嚴格執行相關法律法規和規章,按照法定權限和程序辦事。各單位應嚴格遵守有關法律法規規定,服從統一指揮,保障救援物資供給和車輛調度。
三、指揮組織體系
各交通運輸所在區交通運輸主管部門統一指揮下建立道路運輸車輛交通事故應急處置指揮組織。
。ㄒ唬⿷碧幹妙I導小組
組長:李傳國。
副組長:張大偉、劉昕、章連彬、王祥安、朱軍、葛雷、戴有苗
成員:運管所機關股室負責人
。ǘ⿷碧幹妙I導小組職責
統一領導道路運輸車輛交通事故應急救援有關工作。負責監督指導道路運輸管理機構制定道路運輸事故應急救援預案及預案演練,負責參加重大道路運輸事故搶救和調查,負責評估應急救援行動及應急預案的有效性。負責區交通運輸局交辦的應急救援其他事項。
道路運輸事故發生后,領導小組組長或副組長和其他成員趕赴事故現場指導和協調進場施救。
。ㄈ┈F場應急處置機構
道路運輸事故發生后,根據道路運輸事故嚴重程度、涉及范圍和應急救援行動的需要,設立現場救援指揮部。參與現場應急處置行動的相關部門和單位,在現場救援指揮部的統一指揮下,實施現場應急救援和處置行動。
四、事故分級
根據生產安全事故(以下簡稱事故)造成的人員傷亡或者直接經濟損失,事故一般分為以下等級:
(一)特別重大事故,是指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者100人以上重傷(包括急性工業中毒,下同),或者1億元以上直接經濟損失的事故;
。ǘ┲卮笫鹿,是指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者50人以上100人以下重傷,或者5000萬元以上1億元以下直接經濟損失的事故;
。ㄈ┹^大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上50人以下重傷,或者1000萬元以上5000萬元以下直接經濟損失的事故;
(四)一般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下重傷,或者1000萬元以下直接經濟損失的事故。
五、事故報告
。ㄒ唬﹫蟾娉绦蚣耙蟆J鹿拾l生后,事故現場有關人員應當立即向本單位負責人報告;單位負責人接到報告后,應當于及時向交通運輸局報告。情況緊急時,事故現場有關人員可以直接向交通運輸局或者區安監局報告。
。ǘ﹫蟾鎯热。報告的內容包括:基本情況、簡要經過、經濟損失估計、原因判斷、控制情況、相關情況和報告聯系等。
1.基本情況。事故及險情發生的單位或車輛牌號(設施名稱)、涉及人員、時間、地點及事故現場情況;
2.簡要經過。事故及險情簡要經過、傷亡人數(包括下落不明的人數)、車輛毀壞情況;
3.經濟損失估計。事故及險情直接經濟損失的初步估計;
4.原因判斷。事故及險情發生原因的初步判斷;
5.控制情況。事故及險情發生后已經采取的應急救援措施、處置以及事故控制情況;
6.相關情況。其他需要報告的問題,如車型、車況、核定人(噸)數、實載人(噸)數、經營線路和貨物名稱等;
7.報告聯系。事故報告人、報告時間及聯系方式;
8.其他應當報告的情況。
六、應急預案啟動條件
我區范圍內道路運輸車輛發生突發道路運輸事故,事故發生單位負責人接到事故報告后,應當立即啟動事故相應應急預案或者采取有效措施,組織搶救,防止事故擴大,減少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事故發生地負有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職責的道路運輸所接到事故報告后,應當立即啟動應急預案,其負責人趕赴事故現場,組織事故救援。
七、應急救援結束處置
。ㄒ唬┚仍蜕坪筇幚。及時開展對事故中傷亡人員的救治和事故善后處理工作,對緊急調集、租用的人力物力按照規定給予補償,及時會同保險公司開展道路運輸事故理賠工作。
。ǘ┦鹿收{查。積極組織自查并配合政府相關部門做好事故的調查工作。事故調查按照國家有關法律法規進行調查、處理,依據有關標準對事故損失作出評估,對責任人員做出處理,對道路運輸事故中所暴露的有關問題,提出整改措施,及時消除安全隱患,修訂完善預案,防止事故再次發生。
八、應急保障體系
。ㄒ唬⿷碧幹脤I隊伍建設。建立健全應急處置專業隊伍。完善應急救援專業隊伍的管理機制,落實應急處置專業人員,并加強對應急處置專業人員的專業技能教育培訓。
。ǘ┙⒔∪珣辟Y金保障制度。建立健全和落實應急處置專項預備金制度,將應急機制建設經費列入年度財務預算,支持應急機制建設和保障應急處置工作。按照現行事權、財權劃分原則,分級負擔處置突發公共事件所需的經費。充分發揮保險在經濟補償、恢復重建和社會穩定方面的作用。
。ㄈ┘訌娡ㄓ嵭畔蟾。利用現代信息通訊技術,加強對突發道路運輸事故有關信息的收集、風險分析判斷和持續監測。建立準確、及時、快速的突發事件監測、預測和預警工作機制。公布應急救援處置領導小組成員電話,保證準確、及時報送信息,不得瞞報、遲報和謊報。信息的發布要及時、準確、客觀、全面。
九、預案演練
道路運輸車輛交通事故應急處置小組應當定期組織應急預案演練。編制演練方案,明確演練的課題、隊伍、內容、范圍、組織、評估和總結等。演練要從實戰角度出發,切實提高應急救援能力,深入發動和依靠職工,普及運輸安全知識和技能。
十、獎勵與責任
。ㄒ唬┛偨Y評估。道路運輸車輛交通事故應急處置小組對應急行動結果、職責履行、組織、行動、平時準備和應急預案可行性及需完善、補充的項目等情況進行評估,并做好有關統計、匯總工作。
(二)表彰獎勵。對在實施道路運輸事故應急救援和處置行動中反應迅速、表現突出、處置果斷、決策正確的部門和個人,依據相關規定給予表彰獎勵。
(三)責任追究。因玩忽職守、貽誤時機造成嚴重后果的,依據有關法律法規,追究相關責任人的責任。
安全生產事故應急預案8
為了確保我國生產安全的穩定性,保障廣大職工的生命財產安全,特制定20xx生產安全事故應急預案。
一、應急響應機制
1.建立職責責任體系,并明確總負責人、應急指揮部指揮人、應急小組成員的職責。
2.按照國家標準建立應急庫房,統一儲存應急物資和器材,并制定應急儲備計劃,確保庫房的儲備物資和器材符合相關國家標準。
3.建立各種應急聯絡手段,并且實現與環保、安監等部門的聯通,確保信息及時傳達。
二、危險源防控措施
1.針對不同類型的危險源進行分類管理,根據不同的級別制定不同的管控措施,并加強危險預警、監測措施,迅速發現問題進行處理。
2.加強安全生產標準的制定,明確安全管理人員的職責,并定期對關鍵崗位進行培訓和交流,確保關鍵崗位人員的技能能力符合安全要求。
三、應對措施
1.賦予總負責人和應急指揮部指揮人在事故發生時獨立采取必要處置措施和行政命令的最終決策權。
2.制定應急預案,根據事故類型分為四個級別,并為不同級別分別制定不同的處置方案,確保應急處置工作及時到位。
3.加強應急救援隊伍的建設,制定人員組成方案、培訓計劃及各種應急器材的保養計劃等,并與當地應急救援中心等單位建立聯系,確保協調配合。
4.建立應急災害評估制度,對事故造成的人員傷亡、環境污染、財產損失等進行評估,確保對事故后果的評估及時準確。
四、應急演練和檢查
1.定期組織應急演練,包括防范和應對不同級別的生產安全事故,加強員工安全意識,提高應急處置能力,開展評估分析,發現問題并及時改進。
2.定期進行應急檢查,巡視應急物資、設施器材的數量、質量是否符合標準,對應急狀態如指數、響應時間、交通疏導情況進行核對等,確保設備、器材的完好可用。
以上即為20xx生產安全事故應急預案,希望各企業根據實際情況加以實施,達到預期目標,確保職工生命財產的安全。在實際生產中,因為各種規章制度的不健全,甚至是無視規章制度的現象還是普遍存在。生產安全事故頻發,不僅給社會帶來了巨大的損失,也嚴重影響了企業的生產和經營。為了避免這種情況的出現,我們必須認真制定和實施生產安全事故應急預案,采取措施,加強對生產過程的管理和監督。
首先,我們應該建立良好的應急響應機制。應急響應機制應該建立在充分的信息和資源基礎上。我們應該加大設備和人員投入力度,確保所需物資和器材儲備完備。應急響應機制應該明確各級應急救援人員的職責和工作內容,以確保危急時刻人員能夠迅速響應,并進行有效處置。
其次,我們應該加強危險源防控措施。危險源是生產過程中可能導致事故的潛在因素,防控危險源對于預防事故的發生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我們應該盡可能地將危險因素降到最小程度,通過采取標準化、規范化的生產安全管理,達到更好的控制效果。
第三,我們應該加強應急處置措施的建立。在預防措施做到位后,仍然需要在實際生產過程中出現意外事故時進行有效的.應急處置。我們應該根據不同的事故類型建立相應的應急預案,避免因出現可能出現的突發情況時其應對方案不合理、不合規導致事故進一步發展。同時,我們也應該培養一支應急救援隊伍,為遇到緊急情況時,提供最快速、最有效的應對方案。
最后,我們需要定期組織應急演練和檢查,為應對突發事件做好充分準備。這對于提升員工的應急處置技能,縮短應急響應時間,提高生產安全度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總之,實施生產安全事故應急預案是保障員工生命財產安全的重要措施,也是維護企業生產穩定的必要手段。我們應該充分認識到生產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在制定和實施過程中采取切實可行的措施,努力做好生產環節的安全措施,確保事故不再發生。在現代社會中,各種危險因素不斷增加,生產安全問題也成為企業必須重視的重點。許多企業已經將生產安全事故應急預案列為必備的一項制度,并在實踐中取得了顯著的成效。
首先,在制定應急預案時,企業應該根據不同場所的特點和不同類型的危險源進行制定。例如,對于化學制品生產企業,應急預案中應詳細列出有毒、易燃、易爆等常見危險品的特性和處理方法,制定切實可行的應急措施。對于鋼鐵生產企業,則應將防火、防爆、防雨等因素納入應急預案,以確保生產過程中安全穩定。
其次,在實施應急預案時,應注意保障人員的安全。通常情況下,一旦發生意外事故,人員的生命安全往往是最首要考慮的問題。因此,應急救援人員在處理現場問題時,應時刻關注自身安全,并合理分配資源,盡可能將人員從現場帶離,降低風險和傷害。
再次,企業應建立完善的生產安全管理體制,督促員工全面落實應急預案。企業應該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和完善的員工培訓機制,確保員工對應急預案有充分的了解和理解。此外,企業還要加強對現場情況的監測和數據分析,發現安全風險和不良預兆及時處置,為工作安全提供有力的保障。
最后,企業還要不斷完善應急預案,持續改進應急響應機制。事故處理是一個持續不斷的工作,只有不斷完善預案和技能,加強設備物資儲備,才能夠應對更加復雜多變的安全事件。因此,企業應不斷總結經驗,完善應急預案和應急響應機制,提升危機響應能力和應急處置水平。
總之,制定和實施應急預案是企業保障員工生命財產安全的必備措施。企業需要全面認識生產安全的重要性,根據實際情況制定切實可行的應急預案,加強宣傳教育和管理,不斷完善預案和方法,確保企業安全穩定發展。相信在不斷的努力下,生產安全事故將減少到最低水平。生產安全事故給企業員工生命財產造成了巨大的損失,因此制定應急預案成為了企業必須重視的問題。在制定應急預案時,企業應根據不同場所的特點和不同類型的危險源進行制定,針對不同場景制定切實可行的應急措施。在實施應急預案時,應保障人員的安全,盡可能將人員帶離現場,降低風險和傷害。企業應建立完善的生產安全管理體制,督促員工全面落實應急預案。同時,企業還需不斷完善應急預案和應急響應機制,持續改進技能和設備物資儲備來提升危機響應能力和應急處置水平。只有這樣才能夠保證員工的生命財產安全,讓企業得以安全穩定發展。
安全生產事故應急預案9
1、總則
1.1編制目的
根據國家有關法規政策,為保證公司、社會及員工生命財產安全,在事故、事件發生時,能迅速做出響應,及時有效的處理因各種原因而可能發生的生產安全事故,最大限度的減少對人身傷害的程度或降低可能造成的經濟損失,特制定此預案。
1.2編制依據
下列文件中的條文通過在本文引用而成為本預案的條文。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隨后所有修改(不包括勘誤的內容)或修訂版均不適用本預案。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適用于本文。
1.2.1法律法規
《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第70號)
《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病防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第52號)
《中華人民共和國消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第6號)
《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條例》(國務院令第591號)
《特種設備安全監察條例》(國務院令第549號)
《工傷保險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第375號)
《建筑設計防火規范》(GB50016-20xx)
《企業職工傷亡事故經濟損失統計標準》(GB6721)
《關于規范重大危險源監督與管理工作的通知》(安監總協調字〔20xx〕125號)
《生產安全事故報告和調查處理條例》(20xx年3月28日國務院第172次常務會議通過)
省安委會辦公室關于印發《湖北省〈生產安全事故應急預案管理辦法〉實施細則》的通知(鄂安辦〔20xx〕41號)
1.2.2有關技術規范
《劇毒化學品目錄》(20xx年版)
《危險化學品目錄》(20xx年版)
《危險化學品重大危險源辨識》GB18218-20xx
《工作場所職業病危害警示標識》GBZ158-20xx
《生產過程安全衛生要求總則》GB12801-91
《危險貨物品名表》GB12268-20xx
《常用化學危險品貯存通則》 GB15603-1995
《生產經營單位安全生產事故應急預案編制導則》AQ/T9002-20xx
《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演練指南》AQ/T9007―20xx
《潛江市危險化學品生產安全應急救援預案》
1.3適用范圍
本預案適用于仙橋化學制品有限公司內部各個部門(或單位)。當事故發生時,相關單位根據響應等級條件啟動相應的應急預案。公司級應急預案由公司應急救援指揮部總指揮負責啟動,車間級應急預案由發生事故部門(或單位)的第一負責人負責啟動。
1.4應急預案體系
生產安全事故應急預案分為三個層次:綜合預案、專項預案和現場處置方案,并與《潛江市危險化學品生產安全應急救援預案》銜接。
1.5應急工作原則
。1)以人為本,安全第一。把保障人民群眾的人身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首位,預防和減少危險化學品事故,切實加強企業員工的安全防護,充分發揮專業救援力量的骨干作用和職工群眾的基礎作用。
(2)統一領導,分級負責。在省、市、區安監局的統一領導下,公司應急指揮部負責現場指揮企業危險化學品事故應急救援工作。企業有關部門按照各自職責和權限,負責事故的應急處置工作。
(3)快速響應,果斷處置。;肥鹿实陌l生具有很強的突發性,在很短的時間內快速擴散和爆炸,按照分級響應的原則快速、及時啟動相應的應急預案。發生事故的企業是事故應急救援的第一響應者,省、市、區安監
局等有關部門配合、指導、協助做好相關工作。
。4)依靠科學,依法規范。采用先進的應急救援裝備和技術,提高應急救援能力。充分發揮專家的作用,實現科學民主決策。確保預案的科學性、針對性和可操作性。依法規范應急救援工作。
。5)預防為主,平戰結合。貫徹落實“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方針,堅持事故應急與預防工作相結合。加強重大危險源管理,做好危化品事故預防、預測、預警和預報工作。開展培訓教育,組織應急演練,做到常備不懈。進行社會宣傳,提高從業人員和社會公眾的安全意識,做好物資和技術儲備工作。
2、生產經營單位的危險性分析
2.1單位概況
潛江市仙橋化學制品有限公司為危險化學品的生產型企業,公司地址位于潛江經濟開發區鹽化一路西特一號,公司法定代表人謝勇,注冊資金3000萬元,主要生產、經營范圍為液氯(3萬噸/年)、燒堿(5萬噸/年)、鹽酸(2萬噸/年)。公司采用鹵水為原料、離子膜電解和隔膜電解工藝生產。20xx年實現產值1.5億。公司占地面積380畝,公司員工312人,其中技術人員90人,中高級工程技術人員36人。
公司擁有完善的公用工程系統、原鹵開采礦井等系統。公司礦區位于潛江凹陷鹽礦(田)的中心,擁有2.167平方公里開采權。
廠區北面為謝灣村二組(約120人)和海濱化工有限公司(共有員工10人,從事氫氣充裝銷售,有氫氣柜但不構成重大危險源),南面為可賽化工公司(共有員工50人,從事硝基甲苯加氫生產甲基苯胺,有氫氣柜但不構成重大危險源),西面為誠實化工公司(共有員工10人,從事次氯酸鈣生產,不構成重大危險源),東北面為湖北相和有限公司(共有員工110人,從事精細化工生產,構成重大危險源)和喜人化工公司(現已停產)。見附件一(公司周邊環境“四向”圖)
2.2危險源辨識及風險分析
2.2.1危險源(見附件二)
1、企業主要危險化學品調查表:(包括原料、中間品及成品)
2、重大危險源辨識結果:
重大危險源辨識的依據為國家標準《危險化學品重大危險源辨識》(GB18218-20xx)。經辨識,廠區確認為一個重大危險源。重大危險源級別為一級。
3、危險源確定:
公司存在危險源主要有:電解裝置、危險化學品(鹽酸、硫酸、燒堿、液氯和次氯酸鈉)儲罐區或倉庫、特種設備(鍋爐、壓力容器、壓力管道、起重機)、特種作業和特種設備作業(有電工作業、金屬焊接、切割作業、起重機械作業、登高作業、鍋爐作業(含水質化驗)、壓力容器操作、車輛駕駛)。
2.2.2主要危險、有害因素分析
1、火災爆炸
(1)氫氣屬2.1類可燃氣體,泄漏后遇電火花、雷擊、明火、灸熱表面等點火源能夠燃燒,如與空氣混合達到爆炸極性遇點火源會爆炸。
。2)在各系統進行檢修、動火、啟;顒訒r,特別是氫氣物質存在的場所,會因管理不善或處置不當,發生誤操作、誤損傷而引起火災爆炸事故的發生。
。3)輸送氫氣管道的連接部位若發生泄漏,或管道破損發生泄漏遇明火會發生火災爆炸危險。
。4)變壓器會因絕緣老化和層間絕緣損壞引起短路,導致火災,或由
于絕緣套管損壞爆裂起火。
(5)鍋爐爆破事故:設備嚴重故障、運行人員松懈麻痹和誤操作,可能造成鍋爐嚴重缺水、嚴重結垢、嚴重腐蝕、超壓、安全附件失效等。如處理不當,就會造成鍋爐爆破事故。鍋爐系統的其他承壓部件如高壓鍋爐區及降水管、高壓過熱器、高壓汽包也存在發生爆破事故的危險。
。6)各類壓力容器和壓力管道,或安全附件失效或過載運行,或由于金屬材料疲勞、蠕變出現裂縫,均有發生爆炸和爆破的危險性。如液氯鋼瓶和液氯貯槽遇高熱、容器壓力增大有開裂和爆炸危險。
(7)電氣火災爆炸的危險:配電裝置、電動機以及各種照明設備等存在電氣火災的危險。如:在配電間,因開關觸點等部位發熱可能引起火災、爆炸。
2、中毒和窒息
。1)氯氣、氯化氫管道的.“跑”、“漏”是引起中毒的主要危險。
(2)貯罐在修理過程中若罐內物質抽取或清洗不干凈時,排除不及時,未檢測氧含量和有毒氣體含量,也未采取通風措施,有可能引起中毒窒息傷害事故。
。3)在使用有毒物質(液氯、鹽酸、硫酸等)的過程中發生泄漏,操作人員不小心吸入會引起中毒。
。4)液氯儲罐的破裂或液氯鋼瓶瓶閥斷裂,大量氯氣外泄,人吸入氯氣會引起中毒和窒息。
。5)鍋爐房如出現抽風設備停機、風道不暢等情況,可導致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硫在鍋爐房內集聚,導致人員出現頭暈、頭痛、注意力下降等缺氧、中毒癥狀。
3、觸電
(1)雷電傷害。常見的氣象危害,在防雷裝置不完善時,可導致人員傷亡、設備損壞、控制失靈或設備誤動作。
(2)靜電傷害。氫氣在管道中快速流動和急速噴出時,能產生靜電并產生靜電火花引起燃燒和爆炸。
。3)漏電傷害。電解裝置的電極板裸露,人員接觸容易引起觸電。各種用電設備和電氣線路出現絕緣不良、保護裝置缺失等情況時,可出現外殼帶電、帶電部位裸露等情況,可能造成人身觸電傷害和火災傷害。
4、機械傷害
各種泵、電機、風扇等機械設備的快速轉動部件、快速移動部件、擺動部件、嚙合部件等如果缺乏良好的防護設施或檢查、維修作業浮躁、毛糙,安全技術措施不到位,都可能造成機械傷害。
5、起重傷害
本公司起重設備(電解、液氯包裝、瓶檢、機修工段行車吊裝作業)在運行、檢修過程中,可能發生起重傷害。
6、高處墜落和物體打擊
登高、臨邊作業不系安全帶或系帶方法不正確,在檢修中防護欄斷裂,人員違章(如身體探出欄桿),可能發生高處作業人員的墜落危險高處作業或人員進入深坑作業時,由于工器具或拆卸物件的使用、傳遞、放置不符合要求,尤其是較重的物品處置不當,使人遭受物體打擊。
7、車輛傷害
在原料、產品運輸過程中,由于車況不好,燈光不良、地面不良(濕滑、結冰、顛簸)、道路過窄或者由于司機和他人原因,可產生車輛傷害。
8、高溫灼燙
電解、合成鹽酸、氯氫處理、蒸汽鍋爐及管道等設備設施存在高溫,人體直接接觸高溫物質或高溫容器、管道壁或長時間受到高溫輻射時,易造成人體灼燙。
9、化學腐蝕灼傷
燒堿、鹽酸、硫酸、次氯酸鈉、氯化氫和液氯具有腐蝕性。以上物質泄漏途徑有閥門、法蘭密封不嚴、泵等運轉設備動靜密封泄漏、管道穿孔設備外殼裂縫、運輸車輛泄漏等,有造成作業人員化學灼傷危險,液氯有造成作業人員凍傷和化學灼傷危險。
10、淹溺
廠區內有事故池、污水池、應急處理池等多個水池,水池深大于1米,人員落入水池易造成淹溺。
11、臺風、汛情的危害
在遭遇強臺風時,固定或移動的設備、設施可能發生傾斜、倒塌,將會危及人員的生命安全。
危險源的危險程度和影響范圍見預先危險性分析結果總表
1、中毒窒息的危險等級為Ⅳ級,是主要危險因數,一旦發生,后果極其嚴重。主要是防止氯氣泄漏引起中毒事故。
2、灼燙事故危險等級為Ⅲ級,主要原因為腐蝕化學品、高溫裝置和高溫物料,人體直接接觸高溫物料或高溫容器、管道時,容易造成人體灼燙。人體沾染硫酸、鹽酸、氫氧化鈉時會造成化學灼燙。
3、火災爆炸事故危險等級為Ⅲ級,主要體現在氫氣的泄漏燃燒爆炸。
4、觸電事故危險等級為Ⅲ級,導致觸電事故發生的原因主要為設備漏電,電線絕緣老化,電氣設備接地不良,未按照電工作業規范進行作業等。
5、容器爆炸的危險等級為Ⅲ級,導致容器爆炸的原因主要為鋼瓶、儲
無紡布科技公司生產安全事故應急預案2
1、總則
1.1編制目的
為全面貫徹落實“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方針,規范公司應急管理工作,提高應對和防范風險與事故的能力,及時、有效地組織對公司突發的生產安全事故采取應急救援行動,最大限度地減少人員傷亡、財產損失與社會危害,特制定本預案。
1.2編制依據
1.2.1《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20xx年70號)
1.2.2《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1994年28號)
1.2.3《中華人民共和國消防法》(〔1998〕第4號)
1.2.4 《生產安全事故報告和調查處理條例》(國務院令第493號)
1.2.5《特種設備安全監察管理條例》(國務院令373號)
1.2.6《勞動保護用品監督管理規定》(國家安監總局令1號)
1.2.7《生產安全事故應急預案管理辦法》(國家安監總局令17號)
1.2.8《生產經營單位安全生產事故應急預案編制導則》(AQ/T9002-20xx)
1.2.9其他相關的法律法規及有關規定。
1.3適用范圍
本預案適用于馬鞍山湖濱無紡布科技有限公司生產過程中發生的機械傷害、高溫燙傷、觸電、火災、物體打擊、車輛傷害等危險、有害因素造成的事故。
1.4應急預案體系
根據公司安全生產實際情況和風險的評估結果,建立針對各類安全生產事故的應急預案體系,應急預案體系由馬鞍山湖濱無紡布科技有限公司1個綜合應急預案、6個專項應急預案和2個現場處置方案構成。(見下圖)
1.5應急工作原則
1.5.1以人為本,安全第一
把保障職工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公司財產安全作為應急救援工作的出發點和根本點,以最大程度地減少安全生產事故災難造成的人員傷亡作為首要任務。
1.5.2統一指揮,分級負責
公司負責統一協調、指導應急救援工作。所屬各部門按照各自職責和權限,負責本部門的安全生產事故災難的應急處置工作。
1.5.3屬地為主,分級響應
在生產安全事故發生后,事故發生部門必須迅速做出反應,果斷采取應對措施,組織應急救援,全力控制事態發展,同時立即向公司主管部門報告。公司主管部門根據事故情況做出判斷,決定響應行動。
1.5.4預防為主,平戰結合
貫徹落實“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方針,高度重視安全生產,堅持事故災難的應急救援與日常演練相結合,做好預防、預測、預警和預報工作,做好常態下的風險評估、隊伍建設、完善裝備、預案演練工作。
1.5.5采集信息,科學決策
依靠科技進步,采用先進技術,多元化獲取事故的各種信息、數據,科學決策,依法決策,提高應急救援的處置能力。
2、企業危險性分析
2.1企業概況
馬鞍山湖濱無紡布科技有限公司創建于20xx年,是一家集再生資源回收環保利用和無紡布生產的民營企業。
公司座落于馬鞍山當涂縣烏溪鎮工業園,占地面積22000多平方米,生產廠房10000多平方米,現有員工52余人,擁有總資產6000萬元年。公司生產能力達到20000多噸。公司還生產各種規格噴膠棉、紡絲棉、針刺棉,PP棉、珍珠棉及電腦絎縫業務,年生產20xx多噸,絎縫300萬米。
公司擁有2個車間、2個庫房和1棟辦公樓。車間和倉房安全門寬度3米,每個車間、庫房保證有兩個安全出口。
2.2危險性分析
2.2.1火災危險性分析
公司主要原料為廢棄塑料瓶,屬于較容易燃燒的材料。該原料廠區存放量大,分布廣,消防設備設施不足,電器火花、工人吸煙以及動火作業等行為容易引發火災事故的發生。
2.2.2物體打擊危險分析
原材料堆放高,在運輸火災叉車行駛過程中容易發生碰撞原材料,造成原材料倒塌,發生物體打擊事故;工人登高作業,拋擲工具或者物料等作業。
2.2.3機械傷害危險性分析
各類機械設備在使用過程中,工人違章操作設備設施、設備設施安全附件缺失等。
2.2.4高溫燙傷危險分析
公司設備在生產過程中有加熱、烘烤等工藝,在該生產過程中溫度達到100度甚至更高,工人違章操作、未佩戴勞保用品或者設備實施缺陷損壞等容易發生燙傷事故。
2.2.5觸電危險分析
電氣設備因維護、保護不當,安全管理不嚴,非電工作業人員裝修電器設備和線路,違反操作規程,檢修前不驗電及懸掛標志牌制度等極易發生觸電事故。
2.2.6車輛傷害風險分析
公司內的運輸車輛易發生車輛碰撞、擠軋、擦刮設備、管線等事故,同時也有可能發生人員受到車輛傷害的危險。常見的車輛傷害事故有:車輛行使中引起的擠壓、撞車或傾覆等造成的人身傷害;車輛運行中碰撞建筑物、構筑物、堆積物引起建筑物倒塌、物體飛濺下落和擠壓地面而產生物體飛濺等造成的人身傷害。
3、組織機構與職責
3.1應急組織體系《應急救援組織架構圖》見附件3。
3.2應急指揮機構及職責
本公司安全生產事故應急救援指揮部,負責事故救援工作的綜合組織、指揮和協調,組成:現場總指揮、副總指揮。
相關機構與職責總經理不在的情況下由生產科負責人進行現場指揮。工作組職責:
通訊聯絡組:負責通訊、供應、后勤。
應急救援組:負責滅火、搶險、重要和危險物資的轉移。
疏散引導組:負責非救援人員撤離危險區域的疏散工作。
安全救護組:負責現場傷者的救護。
后勤保障組:負責照明和通訊的暢通,急救物資的提供。
善后處理組:負責事故的調查和傷亡賠付。
應急指揮中心臨時地點設在保安室處。
安全生產事故應急預案10
根據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企業安全生產工作的意見》(國發〔20xx〕23號)和國務院安委會辦公室《關于貫徹落實國務院(通知)精神進一步加強安全生產應急救援體系建設的實施意見》(安委辦〔20xx〕25號)及國家安監總局辦公廳《關于印發20xx年安全生產應急管理重點工作安排的通知》(安監總廳〔20xx〕19號)精神,在依據《生產安全事故應急預案管理辦法》(國家安監總局令第17號)和《山東省(生產安全事故應急預案管理辦法)實施細則(試行)(魯安監發〔20xx〕124號)基礎上,并結合濟南工作實際,制定《濟南市(生產安全事故應急預案管理辦法)實施細則》,現予以發布,望各有關單位按照要求認真貫徹執行。
濟南市《生產安全事故應急預案管理辦法》實施細則
第一章 總則
第一條 為規范生產安全事故應急預案管理工作,增強應急預案的科學性、針對性、實效性和可操作性,根據《生產安全事故應急預案管理辦法》(國家安全監管總局令第17號)(以下簡稱《管理辦法》)等有關規定,結合本市實際,特制定本細則。
第二條 本實施細則用于規范生產安全事故應急預案的編制、評審(或論證)、發布、備案、培訓、演練和修訂等工作。
第三條 市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負責全市生產安全事故應急預案(以下簡稱應急預案)的綜合協調管理工作;各縣(市)區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負責本轄區生產安全事故應急預案的綜合協調管理工作。
其他負有安全生產監管職責的部門按照各自的職責負責本行業、本領域內應急預案的管理工作。
生產經營單位負責落實本單位生產安全事故應急預案編制、評審(或論證)、發布、備案、宣傳、培訓和演練等工作,并組織應急預案確定的各項措施的實施。
第二章 應急預案的編制
第四條 應急預案編制應符合《管理辦法》第五條的基本要求;市、縣(市)區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和其他負有安全生產監管職責的部門可根據本部門監管的安全生產應急工作特點,制定相應的應急預案編制指導性文件。
第五條 市、縣(市)區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和其他負有安全生產監管職責的部門應根據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和本級人民政府及上一級主管部門的應急預案,結合本級、本部門職責和行業安全生產應急工作特點,針對可能發生的事故,組織制定相應的部門應急預案。
第六條 生產經營單位應當根據有關法律、法規和《生產經營單位生產安全事故應急預案編制導則》(AQ/T9002-20xx),全面分析、評估本企業的危險源狀況、危險性分析和可能發生的事故特點,在廣泛聽取一線生產人員、專業技術人員及應急管理專家意見的基礎上制定相應的應急預案。
第七條 生產經營單位存在三種以上(含三種)風險種類、可能發生較大以上事故的,應當組織編制本單位的綜合應急預案。
生產經營單位規模較小,事故類型較單一(一至兩類)的,可編制生產經營單位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救援預案,內容應包括不同事故類型的專項應急預案及現場處置方案。應急救援預案的格式、要素及內容應符合《生產經營單位生產安全事故應急預案編制導則》(AQ/T9002-20xx)要求。
綜合應急預案應當包括本單位的應急組織機構及其職責、預案體系及響應程序、事故預防及應急保障、應急培訓及預案演練等主要內容。
第八條 對于某一種類的風險,生產經營單位應當根據存在的重大危險源和可能發生的事故類型,制定相應的專項應急預案。
專項應急預案應當包括危險性分析、可能發生的事故特征、應急組織機構與職責、預防措施、應急處置程序和應急保障等內容。
第九條 對于危險性較大的重點崗位或作業場所,生產經營單位應當制定重點工作崗位或作業場所的現場處置方案。
現場處置方案應當包括危險性分析、可能發生的事故特征、應急處置程序、應急處置要點和注意事項等內容。
第十條 新成立的生產經營單位在開展生產經營活動前,應編制有關應急預案,并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等法規規定進行評審(或論證)、備案、培訓和演練等;已開展生產經營活動的生產經營單位應在本細則實施之日起3個月內編制或完善綜合應急預案、專項應急預案、現場處置方案,按照有關程序完成評審(或論證)、備案等工作,并定期組織開展培訓和演練。
第三章 應急預案的評審
第十一條 市、縣(市)區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應組織有關專家對本部門應急預案進行審定;必要時可以召開聽證會,聽取社會有關方面的意見。涉及相關部門職能或者需要有關部門配合的,應當征得有關部門同意。
第十二條 礦山、建筑施工單位和易燃易爆物品、放射性物品、危險化學品等危險物品的生產、經營、儲存、使用單位和中型規模以上的其它生產經營單位應當自行組織專家或委托安全生產技術服務機構組織專家對本單位編制的應急預案進行評審。
前款規定以外的其他生產經營單位應當對本單位編制的應急預案進行論證。
第十三條 參加應急預案評審的人員應當包括預案涉及的主管部門人員、安全生產應急管理部門人員和相關安全生產及應急管理方面的專家。參與評審的專家由市安全生產應急管理部門從本市的應急預案評審專家庫中抽取。
大型規模生產經營單位應急預案評審相關專業專家人數原則上不少于5人;中型規模生產經營單位應急預案評審相關專業專家人數不得少于3人。
小型規模生產經營單位的應急預案評審按照行政區域劃分采用會議形式由專門的專家評審組集中評審,專家人數不得少于5人。集中評審會由各縣(市)區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負責召集,并組織相關部門和人員參加。
第十四條 市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負責建立并向社會公布本市的應急預案評審專家庫;負責應急預案評審專家隊伍的聘任、培訓、考核等管理工作。評審專家應具備相應的職業品德、專業知識和技能。
第十五條 評審工作應按照《生產經營單位生產安全事故應急預案評審指南(試行)》(安監總廳應急〔20xx〕73號)及《關于印發山東省〈生產安全事故應急預案管理辦法〉實施細則(試行)的通知》(魯安監發〔20xx〕124號)的要求,以會議形式進行。評審內容主要包括預案基本要素的完整性、危險分析的科學性、預防和救援措施的針對性、應急響應程序的可操作性、應急保障工作的可行性、與政府有關部門應急預案銜接等。評審專家應本著對社會和企業負責的態度,嚴格執行有關法律、法規及標準規定,全面、科學、客觀、公正開展評審工作。
第十六條 評審(或論證)應當形成書面報告,報告應包括以下內容:
(一)應急預案名稱;
(二)評審地點、時間、參會單位和人員;
(三)專家書面評審意見(附《要素評審表》);
(四)專家組會議評審意見;
(五)專家名單(簽名);
(六)參會人員(簽名)等。
第十七條 應急預案編制單位應根據專家和政府有關人員意見對應急預案進行修訂完善;專家組會議評審意見要求重新組織評審的,應急預案編制單位應按要求修訂后重新組織評審。不要求重新組織評審的,應將修改說明報專家會簽通過。
第十八條 應急預案經專家評審或論證后,由生產經營單位主要負責人簽署公布后實施。
第四章 應急預案的備案
第十九條 市、縣(市)區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的應急預案,應當報同級人民政府和上一級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備案。
其他負有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職責的部門應急預案,應當報同級人民政府和上級主管部門備案,同時應當抄送同級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
第二十條 市、縣(市)區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和其他負有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職責的部門應制定應急預案備案登記工作制度,建立應急預案數據庫,對審查通過后備案的應急預案進行分類存檔。
第二十一條 市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負責監督管理的生產經營單位的綜合應急預案和專項應急預案應報市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備案,其所屬單位的應急預案抄送所在地的縣(市)區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備案,同時報市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存檔。
前款規定以外的生產經營單位中涉及實行安全生產許可的,其綜合應急預案和專項應急預案,按照隸屬關系報所在縣(市)區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和有關主管部門備案,同時報市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存檔;未實行安全生產許可的,其綜合預案和專項應急預案的備案,由縣(市)區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確定。
第二十二條 生產經營單位應急預案在主要負責人簽署公布后15日內向有關部門申請備案登記。申請備案應提交下列材料:
(一)應急預案備案申請表;
(二)應急預案評審或論證綜合意見;
(三)評審或論證專家名單(簽名);
(四)應急救援相關人員培訓花名冊或證書;
(五)綜合應急預案和專項應急預案文本及電子文檔。
第二十三條 受理備案登記的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應當對應急預案進行審查,經審查符合要求的,予以備案并出具應急預案備案登記表;不符合要求的,不予備案并說明理由。
第二十四條 嚴格執行預案審查和備案制度,依法將實行安全生產許可制度企業的應急預案作為行業準入的必要條件,強化監管監察。應急預案不健全或未通過專家評審的煤礦和非煤礦山企業、建筑施工企業和危險化學品、煙花爆竹、民用爆炸物品等行業企業,不予頒發安全生產許可證。
生產經營單位應當做好應急預案的.備案登記工作。對實行安全生產許可的生產經營單位,已經進行應急預案備案登記的,在申請辦理安全生產許可事項時,可以不提供相應的應急預案,僅提供《生產經營單位生產安全事故應急預案備案登記表》。
第二十五條 市、縣(市)區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和其他負有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職責的部門應指導、檢查生產經營單位做好應急預案的備案登記工作。
第五章 應急預案的實施
第二十六條 市、縣(市)區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和負有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職責的部門及生產經營單位應采取多種形式開展應急預案的宣傳教育,普及生產安全事故預防、避險、自救和互救知識,提高從業人員安全意識和應急處置技能。
第二十七條 市、縣(市)區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和負有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職責的部門及生產經營單位應當將應急預案的培訓納入安全生產培訓工作計劃,市安全生產應急管理機構負責組織實施行政區域內重點生產經營單位的應急預案培訓工作。
生產經營單位應當組織開展本單位的應急預案培訓活動,使有關人員了解應急預案內容,熟悉應急職責、應急程序和崗位應急處置方案。
應急預案的要點和程序應當張貼在應急地點和應急指揮場所,并設有明顯的標志。
第二十八條 市、縣(市)區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和負有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職責的部門應組織本地區、本部門單位開展多種形式的應急預案演練,根據預案演練情況適時修訂應急預案。
第二十九條 實行應急預案登記備案的生產經營單位應建立健全應急預案演練制度,每年制定應急演練計劃并報送應急預案備案登記的安全生產應急管理機構。
第三十條 生產經營單位每年至少組織一次綜合應急預案演練或者專項應急預案演練。每半年至少組織一次現場處置方案演練。中型規模以上生產經營單位應急預案演練應邀請安全生產應急管理機構和有關主管部門相關人員及專家參加評估。
第三十一條 應急預案演練對周圍社區、鄰近單位的正常生產和生活可能造成影響的,應在演練7日前公示告知。應急預案演練結束后,演練單位應對演練效果進行評估,撰寫評估報告,分析存在問題,并對應急預案提出修訂意見。
第三十二條 市、縣(市)區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制定的應急預案,應當根據預案演練、機構變化等情況適時修訂。
生產經營單位制定的應急預案至少每三年修訂一次,預案修訂情況應有記錄并歸檔。預案涉及關鍵要素變化的應及時修訂。
生產經營單位應當及時向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和主管部門報告應急預案的修訂情況,并按照報備程序重新備案。
第三十三條 生產經營單位應當按照應急預案的要求配備相應的應急物資及裝備,建立使用狀況檔案,定期檢測和維護,使其處于良好狀態。
第三十四條 生產經營單位發生事故后,應當及時啟動應急預案,組織有關力量進行救援,并按照規定將事故信息及應急預案啟動情況報告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或其他負有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職責的部門。
第三十五條 縣(市)區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每年應對應急預案管理情況進行總結。應急預案管理工作總結應報市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應急預案管理工作將納入全市安全生產目標管理考核內容。
第六章 獎勵與處罰
第三十六條 對于在應急預案編制和管理工作中做出顯著成績的單位和人員,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生產經營單位可給予表彰和獎勵。
第三十七條 生產經營單位應急預案未按照《管理辦法》規定備案的,由市、縣(市)區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給予警告,并處三萬元以下罰款。
第三十八條 生產經營單位未制定應急預案或者未按照應急預案采取預防措施,導致事故救援不力或者造成嚴重后果的,由市、縣(市)區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依照有關法律、法規和規章的規定,責令停產停業整頓,并依法給予行政處罰。
第七章 附則
第三十九條 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和規章對生產安全事故應急預案備案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執行。
第四十條 生產經營單位分類標準按《關于印發中小企業標準暫行規定的通知》(國經貿中小企業〔20xx〕143號)執行。
第四十一條 本實施細則自發布30日起實施。
安全生產事故應急預案11
一、編制目的
為了防止施工現場各種安全事故的發生,完善應急工作機制,在工程項目發生事故狀態下,迅速有序地開展事故的應急救援工作,搶救傷員,減少事故損失,防止事故擴大,提高救援效率,特制定本現場應急處置方案。
二、適用范圍
本預案適用于達州項目部溺水事故的應急救援。
三、應急預案體系
本項目應急預案體系主要由項目綜合應急預案和10個專項應急預案(《高空墜落應急預案》、《腳手架坍塌事故應急預案》、《高溫中暑應急預案》、《模版坍塌應急預案》、《土方坍塌專項應急預案》、《施工現場交通事故應急預案》、《溺水事故應急預案》、《觸電事故應急預案》、《火災應急預案》、《中毒應急預案》)組成,預案中對各級各類可能發生的事故制定專項應急救援預案和現場應急處置方案,明確事前、事發、事中、事后的各個過程中相關部門和有關人員的職責。
三、應急工作原則
堅持統一領導,統一指揮,緊急處置,快速反應,分級負責,協調一致的原則。建立項目部、施工分部應急救援體系,做到局部利益服從整體利益,確保施工過程中一旦出現安全事故,能夠迅速、快捷、有效的啟動應急系統。
1、應急組織機構與職責
、、應急組織體系:項目部成立應急救援領導小組,統一對本標段高空墜落事故工作的人員、機械、車輛、物資進行指揮、調度,做到分工明確、紀律嚴明。應急救援領導小組組織機構如下:
、、應急救援領導小組及職責
組長:朱奕儒
副組長:夏東、李橋
組員:賀正才、田鈺濤、唐梟歡、羅霜、郭正豪、白德根、王軒沅、秦曉東、曹冰城
組長:項目經理朱奕儒是應急救援領導小組的第一負責人,擔任組長,負責緊急情況處理的指揮工作。副組長由項目安全負責人夏東,總工李橋、現場負責人賀正才擔任,負責緊急情況處理的具體實施和組織工作,組長不在或授權時,副組長按序行使組長的權力。成員由項目部各部(室)人員組成。
2、副組長職責
⑴及時向公司應急領導小組、以及當地政府主管部門等報告事故及處理情況,必要時請求援助,并接受其領導,落實指令。
⑵審定并簽發本項目應急預案。
⑶下達預警和預警解除令。
⑷下達本項目應急預案啟動和終止指令。
、韶撠熒a安全事故的應急救援指揮工作,統一協調應急資源。
、蕶z查督促各應急救援工作小組做好搶險救援、信息上報、善后處理以及恢復生活、生產秩序的工作。
、素撠煂ν饴摻j,向新聞媒體發布相關信息。
⑻負責檢查監督應急準備工作情況,組織開展應急培訓教育及應急預案的演練、操練和講解活動。審批并落實項目應急準備及救援資金。
四、預防與預警
1、預防:施工現場交通安全預防措施及疏導方案根據現場實際情況及其他繞行路線交通壓力,道路不能進行全幅斷交施工,所以采用半幅斷交施工方案,既維持原交通路線不變,利用分隔帶變雙幅雙向通行為單幅雙向通行。安全圍護和交通疏導措施:施工區間采用封閉式施工方法,既用警示防撞水馬和防撞桶將施工區間圍擋,水馬兩側粘貼反光警示膜,圍擋頂部每間隔50m懸掛24V警示紅燈,兩側放置警示爆閃燈及安全警示標志牌,施工區間兩側24小時專人維護、疏導,保持圍檔和安全警示標志的整齊和完好。道路兩側有行人車輛通行的路口,采用活動圍擋,并安排專職人員24小時看守,保證行人及車輛的通行安全。半幅通行車道道路中間用用警示防撞水馬和警示路錐將之分開,兩側車輛各行其道,保證車輛行人安全。在各個相關路口分別設置車輛繞行標志牌,施工路段兩端200米范圍內分別設置施工溫馨提示牌、限速警示標志牌、安全警示標志牌、減速慢行告知牌等。同時與市交警支隊取得聯系,施工單位與之配合,共同進行交通管控與疏導,確保施工期間交通安全。如遇重大活動及現場交通路段由于車流量大半幅通行不滿足通行能力要求造成交通嚴重堵塞時,立即啟動交通堵塞應急預案,保證施工段落交通暢通。
1、觸電事故預防措施
⑴堅持電氣專業人員持證上崗,非電氣專業人員不準進行任何電氣部件的更換或維修。
、平⑴R時用電檢查制度,按臨時用電管理規定對現場的各種線路和設施進行檢查和不定期抽查,并將檢查、抽查記錄存檔。
⑶檢查和操作人員必須按規定穿戴絕緣膠鞋、絕緣手套;必須使用電工專用絕緣工具。
、扰R時配電線路必須按規范架設,架空線必須采用絕緣導線,不得采用塑膠軟線,不得成束架空敷設,不得沿地面明敷。
、墒┕がF場臨時用電的架設和使用必須符合《施工現場臨時用電安全技術規范》(JGJ46-20xx)的規定。
⑹施工機具、車輛及人員,應與線路保持安全距離。達不到規定的最小距離時,必須采用可靠的防護措施。
、伺潆娤到y必須實行分級配電、分級保護。現場內所有電閘箱的內部設置必須符合有關規定,箱內電氣元件必須可靠、完好,其選型、定值要符合有關規定,各類開關應標明用途。電閘箱內電器系統需統一樣式,統一配置,箱體統一刷涂桔黃色,所有配電箱必須使用定點廠家的合格產品。
⑻工地所有配電箱都要標明箱的名稱、控制的各線路稱謂、編號、用途等。
、蛻3峙潆娋路及配電箱和開關箱內電纜、導線對地絕緣良好,不得有破損、硬傷、帶電裸露、電線受擠壓、腐蝕、漏電等隱患,以防突然出事。
、为毩⒌呐潆娤到y必須采用三相五線制的TN-S保護系統,非獨立系統可根據現場的實際情況采取相應的接零或接地保護方式。各種電氣設備和電力施工機械的金屬外殼、金屬支架和底座必須按規定采取可靠的接零或接地保護。
⑾在采取接地和接零保護方式的同時,必須設兩級漏電保護裝置,實行分級保護,形成完整的保護系統。漏電保護裝置的選擇應符合規定。
、袨榱嗽诎l生火災等緊急情況時能確,F場的照明不中斷,配電箱內的動力開關與照明開關必須分開使用。
⒀開關箱應由分配電箱配電。嚴禁一個開關控制多臺用電設備,每臺設備應有各自開關箱,以保證安全。
、遗潆娤浼跋鋬炔坏梅胖媒ㄖ牧虾碗s物。
⒂各種高大設施必須按規定裝設避雷裝置。
⒃分配電箱與開關箱的距離不得超過30米;開關箱與它所控制的電氣設備相距不得超過3米。
⒄電動工具的使用應符合國家標準的有關規定。工具的電源線、插頭和插座應完好,電源線不得任意接長和調換,工具的外絕緣應完好無損,維修和保管有專人負責。
、蛛姾笝C應單獨設開關。電焊機外殼應做接零或接地保護。施工現場內使用的所有電焊機必須加裝漏電保護器。接線應壓接牢固,并安裝可靠防護罩。焊把線應雙線到位,不得借用金屬管道、金屬腳手架、軌道及結構鋼筋做回路地線。焊把線無破損,絕緣良好。電焊機設置點應防潮、防雨、防砸。
2、物體打擊事故預防措施
、耪J真執行有關安全技術規程,克服麻痹思想,人人有責消除物體打擊傷害事故,牢固樹立“三不傷害”和自我保護的安全意識。
、茋栏褡袷貏趧蛹o律,上班時間不得嬉鬧、開玩笑,以免影響注意力。
、前匆幎ù┐骱脛趧臃雷o用品。進入生產現場或作業場所,應按規定著裝,不得穿高跟鞋、涼鞋、拖鞋、背心、短褲,不允許濫用勞動防護用品。
、劝踩雷o措施要齊全得力,安全注意事項要有針對性,現場監護人要堅守崗位。
、墒┕がF場設置安全標志及必要的圍欄,禁止無關人員進入施工現場。
、适褂迷O備的操作人員,必須熟知設備特性,掌握操作要領,經過培訓考試合格,持證上崗。
、硕嗳俗鳂I時,必須指定一人為安全負責人。
3、車輛機械傷害事故預防措施
、偶訌姍C駕人員安全教育,定期對機駕人員進行培訓學習并考核。
⑵加強機駕人員機械操作技能培訓,提高操作人員操作水平,減少因操作不當造成的機械事故發生。
、菄澜叭`”現象發生,堅決杜絕違章指揮、違章操作駕駛。
、燃訌姲嗲皺z查制度,車輛使用前必須對轉向、制動等進行檢查,發現問題及時處理,嚴禁“病機、病車”施工上路。
、刹僮魅藛T要嚴格按操作規程操作。機械車輛倒行時,注意觀察機械輪邊距,以防側翻、后翻等機械事故發生。
、始訌姲踩己伺c淘汰制度,激勵操作手提高自身意識及操作駕駛技能。
、藢C械車輛要定期保養、維修,保持良好運行狀態,經常進行安全檢查和調試,消除機械設備的不安全因素。
㈡、預警
、艑芾砣藛T、技術人員、作業人員進行預警培訓。
、瓢l現不符合施工規范和各項安全技術規程、安全操作規程等險情;或發生交通安全事故、電器漏電觸電事故、機械車輛傷害事故、火災事故、物體打擊事故等情況按信息報告與通知程序進行匯報。
、、信息報告與通知程序
發現上述險情后,立即通知現場負責人或專職安全員,F場負責人或專職安全員應迅速采取措施,撤離人員、確定可能波及范圍并設置警戒,同時報告項目應急救援領導小組。項目應急救援領導小組應進行現場指揮和協調,并根據現場情況向上級主管安全工作的領導、安全監管部門和當地政府主管部門匯報和求得援助。如在非工作狀態發現險情,發現者應迅速直接向項目應急救援領導小組報告。從外部獲取的有關周邊險情后,獲取人應立即向項目應急救援領導小組報告,確認信息屬實后,及時通過廣播等快速手段告知全體作業人員,并組織相應的預警行動。在接到事故救援電話后,詢問事故地點、事故類型、事故原因、人員傷亡情況,向安全副經理和事故救援小組匯報,并啟動事故應急救援預案進行救援。發生重傷、死亡事故后應在1小時內按程序上報,要將事故地點、事故類型、事故原因、人員傷亡情況向高監辦、指揮部進行報告,并在事故救援結束后,將事故詳情進行及時詳細匯報。
發生重大傷亡事故應同時按國務院第493號令《生產安全事故報告和調查處理條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有關條例的具體規定處理上報當地勞動部門、公安部門、人民檢察院、工會組織,報告內容包括發生事故單位、時間、地點、傷亡人員情況,初步分析事故原因等。
五、應急響應
、、響應分級
超出本級應急救援能力時,要及時上報,進行擴大應急。凡上一級應急救援響應啟動的同時,下一級應急救援響應也要啟動。
㈡、響應程序
1、施工現場一旦發生生產安全事故,事故發現人員,應立即向現場負責人或專職安全員報告或撥打項目24小時值班電話,現場負責人、專職安全員或值班人員應立即向項目應急救援領導小組組長(副組長)報告事故簡要信息并撥打120急救電話。如果是火災事故,必須同時撥打119向公安消防部門報警。
2、項目應急救援領導小組組長根據本預案適用范圍進行判定,如符合則按規定啟動應急預案,并立即通知各副組長及各應急救援工作小組組長,通知各施工分部組織救援力量到達事故現場。同時向公司以及當地政府主管部門報告。
3、各應急救援工作小組組長應立即通知本小組各成員,各成員接到通知后,立即攜帶相關應急物資按要求到達指定地點,各應急救援工作小組按各自職責分工及相關應急處置措施開展應急救援工作。
4、項目應急救援領導小組、副組長應到達現場指揮,協助、協調、指導各應急救援工作小組及各方救援力量做好搶險救援、安全疏散、現場救護、現場警戒等工作,并及時向高監辦、指揮部應急領導小組、公司以及當地政府主管部門匯報事故應急救援最新動態,并向各應急救援工作小組傳達其相關指令,統一協調應急資源。
、、應急結束
1、應急解除判別指標
、攀鹿尸F場得以控制,環境處置符合國家及地方政府的有關標準;
、莆:σ呀浵,對周邊地區構成的威脅已經得到排除;
⑶現場搶救活動(包括搜救、險情及隱患的排除等)已經結束,被緊急疏散的人員已經得到良好的安置或已經安全返回原地。
2、應急結束程序
、艖苯Y束后,項目安全主管部門即安全部在24小時內按照公司及當地政府主管部門要求,編制事故簡況報告并填報相關事故報表,經項目應急救援領導小組組長審核后上報。報告內容應包括:事故單位,事故發生的時間、地點,事故經過,傷亡人數,傷亡人員情況,采取的應急措施,調查、善后組織工作及初步分析的原因等。
⑵安全部應配合當地政府主管部門進行事故調查、處置,并在30日內將事故調查處理報告及有關資料上報總監辦、指揮部、公司。
、鞘鹿收{查處理報告內容包括:事故經過;事故原因分析;事故責任分析;對事故責任者的處理意見,應急救援工作總結。
、认蚴鹿侍幚硇〗M移交資料內容包括:現場調查記錄、圖紙、照片;技術鑒定和試驗報告;物證、人證材料;直接和間接經濟損失材料;事故責任者的`自述材料;醫療部門對傷亡人員的診斷書等。
六、后期處理
1、應急預案實施終止后,善后安置組應按照項目應急救援領導小組的部署,妥善安置和慰問受害及受影響人員,保證社會安定,及早消除事故影響,盡快恢復正常秩序,努力消除事故帶來的各方面影響。
2、項目應急救援領導小組還須組織對應急救援行動進行詳細總結分析,對本項目的救援力量進行評估,對本單位應急預案進行評審、修訂,并書面報告上級有關部門。
七、保障措施
㈠、通信與信息保障
項目應急救援指揮中心及各應急救援工作小組成員必須保證應急救援所需的通信設備、工具正常,并24小時暢通。各應急救援機構人員以及當地醫院、救援機構。
、、應急隊伍保障
本項目應急救援指揮中心由項目主要領導組成,指揮中心辦公室為項目安全部,下設5個應急救援工作小組由項目主要管理人員和現場人員組成,各小組實行組長負責制。
、、應急物資裝備保障
項目安全部應按照本應急預案配備相關應急物資,建立責任人清單,明確貯存地點,并定期檢查,保持狀態完好。主要應急物資包括:
1、救護人員的裝備:安全帽、防護靴、防護手套、安全帶、安全繩、救生衣,防毒、防塵面具,雨衣、雨鞋等;
2、消防器材:干粉滅火器、消防砂、消防桶、鐵鍬等;
3、通訊器材:移動電話:原則上每個管理人員一人一個;
4、其它物資:救生網、擔架、手電筒、編織袋、工字鋼、探照燈、喊話喇叭等。
、、醫療保障
由于本項目所處省道出海路撫寧縣杜莊鎮附近,距離秦皇島市撫寧縣柳江醫院較近,因此安全保衛部與相關醫療機構保持聯系,確保傷者能得到有效救治,現場救護組應清楚了解醫院地址及最便捷路線、聯系電話等。
八、培訓與演練
、、培訓
1、項目安全部應制定相關培訓計劃并按計劃組織實施。
2、項目開工前,應急救援領導小組應針對應急預案對項目各應急組織成員進行培訓,并將應急預案予以公布。
3、項目安全部應半年組織一次全體人員應急知識培訓,培訓內容包括:
、攀┕ぐ踩雷o、作業區內安全警示設置、個人的防護措施、施工用電常識、在建工程的交通安全、大型機械的安全使用等安全技能。
、乒ぷ鲘徫淮嬖诘奈kU隱患,異常情況的鑒別及上報、報警(包括上下級聯系的方法和各種信號的含義)。
⑶事故的應急處理,緊急情況下各類人員的防范措施,各種救援器材和工具使用知識。
、痊F場自救與互救知識,防護用具的使用和自制簡單防護用具。
㈡、演練
、旁陧椖块_工后,項目職業健康與安全生產領導小組應結合本項目特點按工程內容分別組織應急救援演練,演練至少組織一次并根據工程進展不定期舉行,當施工作業人員變動較大時增加演練次數。
、茟本仍菥毲,安全部應做好詳細的策劃工作并編制具體演練方案,針對演練的目的、時間、地點、參加人員、組織方式、情景模擬及需注意的安全事項等提前進行安排和要求,演練結束后應對演練效果及時進行總結,并對應急預案的有效性進行評審,對存在問題予以修訂完善,保存相關記錄、影像資料。
九、周邊可用資源及聯系方式
序號 | 周邊資源 | 聯系方式 | 用途 | 備注 |
1 | 匪警 | 110 | 治安事件報警救援 | |
2 | 火警 | 119 | 火災事故 | |
3 | 醫療 | 120 | 人員傷亡急救和救援 | |
4 | 道路事故 | 122 | 道路事故報警 | |
5 | 氣象 | 121 | 氣象信息 | |
6 | 查號臺 | 114 | 電話號碼查詢 |
十、項目部所有人員聯系方式
達州片區高速公路專項養護工程項目經理部人員花名冊 | |||
姓名 | 職務 | 電話 | 備注 |
朱奕儒 | 項目常務副經理 | 13688044317 | |
夏東 | 項目副經理安全科長 | 15198224789 | |
李橋 | 項目總工 | 18708108050 | |
賀正才 | 工程科長 | 15528802113 | |
唐梟歡 | 工程資料 | 15281143286 | |
田玉濤 | 達萬工區長 | 18582316850 | |
羅霜 | 安全內外業 | 18113007551 | |
白德根 | 綜合辦后勤 | 13808048749 | |
王軒沅 | 工程現場 | 13688260964 | |
郭正豪 | 安全現場 | 15883595496 | |
陳榮 | 實驗室 | 15282297575 | |
秦曉東 | 工程現場 | 18282730823 | |
曹冰城 | 工程現場 | 15597027027 |
安全生產事故應急預案12
為增強社區對安全事故的應急處置搶救的快速放映能力,從思想上、組織上做到高效保障,及時地開展安全事故處置救援工作,最大限度地減少事故造成的損失,確保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根據州、市有關文件精神及法律法規要求,結合社區安全生產點多面廣的實際,特制定本預案。
一、本預案適合于全鎮范圍內可能發生的性質嚴重,損失重大的`安全事故的應急處理,重大安全事故包括以下類型:
1、重大自然火災事故;
2、重大交通安全事故;
3、重大安全生產事故;
4、重大治安災害事故;
5、民用爆炸物品和化學危險品重大安全事故;
6、重大流行疾病災害。
二、成立北浦社區安全事故應急處理工作領導小組
組 長:肖宗彥 北浦社區書記、主任
副組長:陳定美 北浦社區副書記
陳 麗 北浦社區副主任
馬恩華 北浦社區副主任
組員: 李 莉 北浦社區委員
李 艷 北浦社區委員
張有艷 北浦社區委員
領導小組職責:負責全鎮轄區范圍內重大安全事故應急處理并督促各村(居)委會、各單位、企業認真參與實施,建立健全事故應急救援隊伍,督促練發生重大安全事故時,負責協調事故應急救援和善后處理工作,并及時向上級報告情況,不得越級上報,根據特大安全事故的具體情況和救援工作的實際需要,動員全體社區工作人員參與搶險救災工作。
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辦公室主任由王玲擔任,何瑞同志負責處理日常工作,負責信息上報,組織協調應急搶險救援工作。
三、應急搶險措施
1、值班報告,社區實行全年值班制度,在本轄區范圍內發生特大安全事故,值班人員應迅速核實情況;并以最快捷的方式向主管部門和社區領導報告,同時通知所有工作人員到場并立刻報告公安、消防、安監、衛生等部門。
2、緊急救援,確認轄區范圍內發生重特大安全事故,所有應急處理領導小組成員應在20分鐘內到達現場,應急處理工作狀態開展搶險救援行動。
3、分工負責,合理處置,按照社區分開情況:工作人員在發生重特大安全事故時,按照各自分工情況迅速就位,實施救援。
4、保護現場:重大安全事故發生后,全體參與搶險工作人員及現場群眾都負有嚴格保護現場的責任和義務,因搶救傷員、疏導交通、防止擴大事態等必須移動現場有關物品時應妥善做好取證、記錄、標志等工作。
北浦社區綜治委
安全生產事故應急預案13
一、 編制目的:
根據我公司化學品可能發生燃燒和化學品皮膚燒傷的特點,防止重大安全事故發生,完善應急管理機制,迅速有效地控制和處置可能發生的事故,保護職工人身和公司財產安全,本著預防和應急并重的原則,制定本預案。
二、 危險性分析:
1、企業概況:
我公司位于臨朐縣冶源鎮宮家坡村東,公司占地面積15000平方米,其中庫房面積520平方米,車間540平方米,職工50人,生產工人20人,主要生產造紙化學品。
2、危險性分析:
本公司所用的化工原料硬脂酸和AKD原粉能夠燃燒。丙烯酸對人體有強腐蝕,易灼傷皮膚,眼睛直接接觸能造成灼傷。
三、應急組織機構職責:
公司成立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指揮部和相應的應急救援工作組。
1、指揮部組成人員和職責
總指揮:馮益成
副總指揮、:車文忠
成員:趙永敬 譚占軍 程世玉
指揮部主要職責:
⑴、組織制定公司安全生產制度。
、、組織安全檢查及時消除安全隱患。
⑶、組織制定并實施安全事故應急預案。
、、負責現場急救的指揮工作。
⑸、及時準確報告和生產安全事故。
2、工作組成員和職責:
滅火組:負責消防、搶險。
程世玉 李洪俊 鄭軍波 鞠錄民 車秀文 劉興斌
救護組:負責現場醫療、救護。
夏明娟 馬占玉
通訊組:負責通訊、供應、后勤。
張洪波 魏先坤
警戒組:負責現場治安、疏導、交通管理。
衣光臨 孫福濤
運輸組:負責運送傷員。
王秀海 宮軍
四、 預防與預警:
1、事故預防措施:
、拧⒔踩a制度,落實安全責任制。
、、定期安全檢查,強化安全教育。
、、加強車間通訊,完善避雷設施。
、、減少車間存料,原料與電器氧化劑障離。
、、保證消防器材設施可靠有效使用。
⑹、采用便捷有效的報警措施。
2、報警與通訊:
公司的消防救援,防護通訊器材確保處于完好狀況。
①應急電話:
火 警:119
匪 警:110
醫療急救:120
、趹蔽镔Y:
干粉滅火器、防火沙、消防泵、防火锨、水桶。
、弁ㄓ嵠鞑模
固定電話一部、移動電話管理人員人均一部。
④防護用品:
安全帽、防護鏡、工作服、膠手套。
五、 應急響應:
1、事故預防措施:
、拧l現火情現場工作人員立即采取措施處理,防止火勢蔓延并迅速報告。
、啤缁鸾M按照應急處置程序采取適當的'消防器材進行撲救,而且首先切斷電源。
、、總指揮根據事故報告立即到現場進行指揮(總指揮不在現場由副總指揮負責指揮)。
、、警戒組依據火災類別危害程度級別劃定危險區對事故現場進行隔離和交通疏導。
、、救護組對需要送醫院的傷員送至醫院。
、、運輸組對急需消防物資和保管員負責運送到指定地點。
、恕⑼ㄓ嵔M視火情撥打110報警求救,并到明顯位置迎接消防車。
、、撲救人員要保護好自身安全。
2、化學品皮膚傷處置方案:
丙烯酸燒傷:
、、立即移離現場,脫去被污柒的衣服鞋襪等到。
、凇⒘⒓从们逅疀_洗創面10-15分鐘。
、邸⑿迈r創面不要隨便涂油膏或紅藥水。
、堋⒁暉齻闆r由急救組和運輸組送醫院治療。
、、如果眼睛被傷立即用清水沖洗,沖洗時一定掰開眼皮。
六、 應急結束
七、應急滅火或搶救結束后,總指揮部應派人對現場實施警戒保護,嚴禁在場無關人員進現場確保現場的原始狀態,并配合調查人員做好事故現場調查工作,總指揮部安排做好搶修恢復工作并總結經驗預防類似事故的發生。
安全生產事故應急預案14
1、總則
1.1編制目的
為規范和加強鍋爐安全生產事故應急工作,使應急安全有序、高效實施及時控制和消除事故危害,最大限度減少事故造成的人員傷亡和經濟損失,維護社會安定,特制定本預案。
1.2編制依據
本預案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消防法》、《特種設備安全監察條例》、《鍋爐壓力容器、壓力管道特種設備事故處理規定》制定本預案。
1.3適用范圍
此預案適用于本單位鍋爐事故、火災事故、(或者有可能發生)鍋爐爆炸的事故。
1.4應急預案體系
本預案是我公司蒸汽鍋爐事故的綜合與處置相結合的預案體系。
1.5應急工作原則
快速反應,統一指揮,專業救援搶險與單位自救相結合。
2、危險源及風險性分析
2.1鍋爐概況
本單位生產鍋爐,現有WNS2-1.0-Y/Q型臥式內燃天燃氣鍋爐一臺,,主要運行參數壓力為1.0Mpa、額定蒸發量:2t/h、最高蒸汽溫度1844℃;鍋爐房建于廠區西北側。
2.2危險性分析
2.2.1燃氣蒸汽鍋爐在運行中遇特殊情況可出現超壓、爆管等事故,如處理不當會引起鍋爐爆炸。
2.2.2燃氣蒸汽鍋爐在密閉狀態下運行,當壓力超過鍋筒承受壓力時,會造成鍋筒破裂(爆炸)。同時鍋筒壓力瞬時降為大氣壓力,高溫熱水迅速蒸發,體積激烈膨脹而爆沸造成第二次爆炸,釋放出大量能量產生巨大的`作用力和沖擊波,給人們的生命和財產造成重大傷害。
2.2.4燃氣蒸汽鍋爐爆炸的破壞力決定于燃氣蒸汽鍋爐的容積、壓力和溫度。
2.2.5燃氣蒸汽鍋爐爆炸原因
(1)超壓:因違章操作、安全附件失靈或安全聯鎖保護裝置失效,使鍋爐的運行壓力超過鍋筒的承受壓力而發生爆炸。
(2)鍋爐的受壓元件自身缺陷或損壞,降低了自身的承受壓力而造成鍋爐爆炸。
3、應急組織機構及職責
3.1指揮部的組成人員和職責
3.1.1指揮部主要職責
(1)執行國家有關事故應急救援工作的法規和政策。
(2)分析災情,確定事故應急方案,制定各階段的應急對策。
(3)發生事故時,負責搶救工作的組織、指揮。
(4)確定各部門的職責,協調各部門之間的關系。
(5)為搶救提供物質保障及其他保障條件。
(6)負責內、外信息的接收和發布、向上一級救援機構匯報事故搶救情況。
(7)組織預案的學習、演練、改進。
(8)負責了解、檢查各搶救部門的工作,及時提出指導或改進意見。
(9)適時調整各部門人員組成,保證搶救組織正常工作。
(10)對預案的執行或演練情況進行總結、評審。
(11)向有關新聞機構發布信息。
(12)負責向上級部門做事故報告。
3.1.2總指揮:董富岳總經理
職責:負責應急指揮工作,發布搶險命令,對特殊情況進行緊急決斷,協調各部門工作內容向上級領導匯報,事故處理情況對應急工作全面負責。
3.1.3副總指揮:李光前、佘瑞杰
職責:負責指揮技術人員及現場應急處置工作,提出搶險、搶修作業依據、技術規范,提供準確可行的搶險方案。并隨時向總指揮匯報情況,負責消防和警戒人員的安排,布置善后和現場保護。
3.2搶險事故處置組成員
(1)成員:李志勤、甑茂智、彭軼瓊
(2)主要職責:對鍋爐運行情況進行監控和發生事故時應急處理,避免爆炸事故的發生;鍋爐爆炸后進行搶救處置。
3.3消防、保衛、后勤組職責
成員:韓良
職責:負責消防器材,爆炸后如有火情立即投入滅火;負責安全保衛,布置警戒,控制人員有序疏散;組織協調有關部門,提供各種搶險物資。
安全生產事故應急預案15
為了保證我公司的安全生產工安作落實到實處,認真貫徹落實《安全生產法》、《建設工程安全生產管理條例》和《消防法》等法律法規,結合公司的實際情況,特制定此安全生產事故應急救援預案。
目的:
制定應急救援預案的目的是快速、有序、高效地控制緊急事件的發展,將事故損失減小到最低程度。
現場應急救援機構:
現場應急救援小組,成員:分管副總經理、值班長、公司辦、安監部。
現場應急救援小組職責:
負責事故現場應急的指揮工作,進行應急任務分配和人員調度,有效利用各種應急資源,保證在最短時間內完成對事故現場的應急行動。
事故報告程序:生產現場發生重大事故后,應立即組織人員搶救,事故崗位人員立即向現場管理人員報告,向分管負責人匯報,必要時越級向公司總經理報告。
一、生產現場發生重大事故后,應立即組織人員搶救,同時以最快的方式報告公司應急救援機構,如發生人員傷亡或火警等,根據事故嚴重程度,必要時應分別第一時間直接打電話報120急救中心和119報火警救助。
二、現場應急救援小組成員立即組織人員展開搶救傷員和排除險情,防止事故的擴大和蔓延,力求將損失減少至最低程度,同時注意安排做好保護好事故現場。
三、現場應急救援小組成員負責指揮調動公司的'一切所需的應急救援排險物資和人員參與搶救救援,確保救援工作在統一指揮下有序地進行。
四、現場應急救援小組成員協助公司和上級部門開展事故調查。調查嚴格按照“四不放過”的原則,即事故原因不查清不放過、責任人員未處理不放過、整改措施未落實不放過、在關人員未受到教育放過。
五、要求事故責任單位對于事故的調查處理報告,必須按公司規定的時間(72小時內)報告公司安監部,不得隨意拖延和瞞報,切實防止類似的事故重復發生。
六、公司安監部做好事故原因和事故性質的調查,公司辦做好傷員醫療及善后工作處理,事故單位抓緊做好恢復生產工作。
【安全生產事故應急預案】相關文章:
安全生產事故應急預案07-19
安全生產事故的應急預案07-01
(經典)安全生產事故應急預案05-26
安全生產事故應急預案08-14
生產安全事故的應急預案01-12
【熱】安全生產事故應急預案11-22
安全生產事故應急預案【精】11-23
【薦】安全生產事故應急預案11-22
安全生產事故應急預案通用09-25
(優選)安全生產事故應急預案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