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生物入侵者》教學設計2篇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準備教學設計,教學設計以計劃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對怎樣才能達到教學目標進行創造性的決策,以解決怎樣教的問題。那么應當如何寫教學設計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生物入侵者》教學設計,歡迎大家分享。
《生物入侵者》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了解與生物入侵者相關的知識。
2、理清說明順序,體會文中說明方法的表達效果。
二、過程與方法
1、質疑問難,學會自主學習。
2、合作探究,體會文中說明方法的表達效果。
三、情感態度價值觀
增強學生的環保意識和憂患意識。
教學重點
掌握說明順序,體會說明方法的作用。
教學準備
學生搜集有關資料,教師制作課件。
教學步驟
一、情境導入
屏顯水葫蘆圖片,問:圖片上的這種植物叫什么?(生答。)幾十年前,我國為了凈化水質引進了水葫蘆,沒想到水葫蘆的繁殖能力驚人,現在已給我國造成嚴重的危害。請看今年11月27日《大江晚報》的一則新聞:(屏顯新聞鏈接)
“綠魔”侵入上海外灘
本報上海11月26日電綠!到處是綿延的綠!從11月23日開始,上海黃浦江景觀水域滿目都是隨波漂蕩的綠色水葫蘆,或呈帶狀,或堆積成毯,綿延黃浦江中下游水域約20公里,看得游客觸目驚心。
對此,上海市綠化和市容局水上環境管理處表示,目前,水葫蘆爆發的速度已經超過作業部門的打撈能力,因此黃浦江上游已告“失守”,漏網的水葫蘆順流而下,漂至外灘。這也是“綠魔”今年首次侵入上海景觀水域。
記者昨天在上海浦東濱江大道看到,黃浦江景觀水域四處漂著綠油油的水葫蘆,尤其是江中心更是形成了兩三條綿延數公里的帶狀水葫蘆,如同一條條綠色絲帶,在靠岸的灘涂上,被潮水帶來的水葫蘆更是堆積成片,如同一塊塊綠毯,而在一些死角處,水葫蘆更是密密麻麻,層層疊疊,擠得“水泄不通”。江中,一條打撈船正奮力地撈著水面上的水葫蘆,而船上的水葫蘆已堆得如同小山一樣。
請學生朗讀新聞。
去年,黃浦江、蘇州河打撈水葫蘆總量達10萬噸,今年估計將達100萬噸。因此,水葫蘆在記者的眼里成了“綠魔”。那么,生物學家和生態學家是怎么稱呼它的呢?(生答:生物入侵者。)
今天,我們就一起走進梅濤的文章《生物入侵者》,了解有關生物入侵的知識。
二、質疑探究
1、讀題目,說說學習本文可以提出哪些問題?
2、生提出問題,師生相互交流答疑。
教師準備問題:
屏顯想一想
1、什么是生物入侵者?它有什么危害?
2、生物入侵的原因和途徑是怎樣的.?
3、本文還介紹了那些生物入侵的知識?
4、作者按什么思路來告訴我們這些知識的?(屏顯本文寫作思路,明確本文是按“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思路來寫的,這是邏輯順序。)
速讀課文比賽,圈點勾畫出相關知識點,回答問題。
三、重點探究
說明事物要有一定的順序。為了把事物說明得清楚明白,還要運用說明方法。
屏顯品一品
本文運用了列數字、舉例子、打比方等說明方法,請找出相關的例句,并用簡要的語言分析其表達效果。四人一組,合作交流。
(屏顯:列數字、舉例子、打比方等說明方法的表達作用)
1、列數字:
① “十一種鳥類有九種被趕盡殺絕”——數字的變化說明生物入侵者對自然生態系統的危害之大。
②耗資數十億美元——說明生物入侵者對人類造成的經濟損失巨大。
(補充強調:數字的運用,使語言十分準確,符合說明文的科學性特點。此外副詞的恰當選用也增強了文章的準確性。如“僅”“就”等詞。)
2、舉例子:
①舉蒲公英等為例——說明生物在沒有人為干預的條件下進行的遷徙不會對原有的生態系統造成太大破壞。
②斑貝、天牛、紅螞蟻等——說明生物入侵者給人類帶來了巨大危害。
③蔬菜、水果、寵物等——說明生物入侵是人為原因造成的。
3、打比方:
①課題“生物入侵者”就是一個比喻,說明:
a生物入侵是“移民”行為;
b生物入會對人類和自然造成危害。
②把斑貝比喻成“偷渡者”,說明它是在人們不知不覺中登上北美大陸,并悄悄給人類造成危害的。
(強調:生物入侵對大多數人來說比較陌生。作者采用打比方的說明方法,使語言更生動形象,增強文章的趣味性,深入淺出,達到推廣科普知識的目的。此外還有詞語的運用也有類似效果。如“嘯聚山林”等)
四、拓展延伸
屏顯說一說
1、從文章中你知道了哪些生物入侵者?在生活中你發現了哪些生物入侵的現象嗎?
生結合自己查找的資料作介紹、相互交流。教師補充相關材料(克式鰲蝦、一枝黃花等,屏顯圖片)。
2、面對這種現象,我們應該怎么辦?
生暢所欲言。
五、教學小結
以前提到環保,人們頭腦中閃現的往往是荒漠遍野、濁水橫流、亂砍濫伐等情景。通過今天的學習,我們清醒地認識到,“生物入侵”已成了擺在我們面前的又一嚴峻課題。保護環境的警鐘再次有我們耳畔敲響。希望同學們繼續對這一現象予以關注,為抵御和防治生物入侵貢獻我們的一分智慧和力量!
六、作業設計
屏顯做一做
在搜集生物入侵者材料的基礎上,以學習小組為單位制作手抄報。
板書設計
邏輯順序
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生物入侵者》教學設計2
一、 教學設計
1、了解本文說明的主要內容
2、學習本文所使用的說明順序和說明方法
3、提高學生的環保意識
二、教學重點
學習本文的說明順序和說明方法
三、教學對象及課時
初中二年級、一課時
四、教學手段
實物投影、學生自由討論發言,教師講解總結
五、教學方法
激趣法
六、教學步驟
(一)課文導入
向學生介紹古希臘“特洛伊木馬”的故事,了解什么是入侵者進而提出什么是生物入侵者的概念,《生物入侵者》教學設計。
(二)學生朗讀課文,教師正字音
(三)轉入正文學習,主要通過以下問題的解決來完成教學重點。(問題由實物投影展出)
形式:學生自由討論找出問題答案,教師加以總結歸納。
問題一:什么是“生物入侵者”?
答案:課文第一段。
問題二:本文向我們還介紹了哪些內容?
答案:本文還講了生物入侵者帶來的巨大危害,造成生物入侵增多的原因和途徑、生物學和生態學界對“生物入侵者”的不同態度以及目前世界各國對“生物入侵”所采取的.相應措施。
(四)了解課文內容后,進而探究本文的說明順序和說明方法。
明確:
1、使用了邏輯順序作用:符合人們的認知規律,使文章結構嚴謹,層次分明。
2、說明方法:列數字、舉例子、打比方
(五)教師總結全文
明確:這是一篇關于生態問題的說明文。它向我們說明了什么是生物入侵者以及生物入侵帶來的
巨大危害,促使我們對這一特殊生態現象的高度警覺。我們學習這篇課文不僅獲得一定的生態知識,還能提高我們的環保意識以及培養我們對社會的責任感。
(六)板書設計
引出話題:介紹什么是生物入侵者。第一段
擺出現象:生物入侵者與非生物入侵者的介紹,初中二年級語文教案《《生物入侵者》教學設計》。第2——4段
《生物入侵者》探究原因:新鮮水果、蔬菜貿易,跨國寵物貿易。第5段
揭示態度:兩種不同態度(截然相反)。第6——7段
采取措施:通過議案、成立部門。第8段
(七)作業
抄寫課后“讀一讀、寫一寫“中的詞語。
【《生物入侵者》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生物《生物入侵者》教學設計12-16
《生物入侵者》教學設計12-11
《生物入侵者》教學設計08-19
生物入侵者教學設計08-06
生物入侵者教學設計03-24
生物入侵者教學設計經典11-20
【熱】《生物入侵者》教學設計11-02
【精】《生物入侵者》教學設計11-03
《生物入侵者》教學設計【薦】11-03
(薦)生物入侵者教學設計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