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聽教研課有感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必備)聽教研課有感
20xx年10月22日至27日,為我校教研活動周。教研活動周第一天,我聽了四節語文課,感受頗多。老師們很認真對待這次活動,每位老師都認真做準備。王一琪老師生怕自己對教材不熟悉,訪談不理想,提前一天向執教者索要教案做準備。擔任上課的老師更是積極努力,每個人都制作了許多精美的課件,那可是要花精力和時間的事情噢。可見,為了這節課,為了這半個小時的展示,老師們是花盡心血,狠下苦功的。但是展示的結果大多卻與我們老師的預設大相徑庭,甚至可以說是大失所望。為什么會這樣呢?結合這幾節課,我談幾點不成熟的看法。
一、研讀文本是首要的。特級教師于永正說,他每上一節課,尤其是公開課、研討課之類的課,都要把課文讀個“底朝天”,讀幾十遍、百遍不算多,只有讀熟讀透文本,才能用好這個例子來舉一反三。黃慧瓊老師執教兒童詩《家》,不僅老師自己讀明白了,還知道教學生如何去讀懂文本,與文本對話。所以課堂教學得到大家的一致好評。
二、設定目標、重難點是關鍵。一節課的時間是有限的,在短短的三十或三十五分鐘里我們要教給學生什么?教會他們什么?我們必須根據教材內容特點和學生實際情況制定合適的教學目標,確定教學重難
點。這是課堂教學的關鍵所在。目標定好了,課堂中師生雙邊的教和學行為才能有的放矢。從今天的課堂教學來看,我們的老師都做得很好。目標定位準確,但教學重點難點分析略顯不足,原因是老師沒有站在學生的角度去閱讀文本,而是以自己幾十年的經歷、經驗閱讀文本,所以他覺得“這里”不是很難讀或很難理解。
三、駕馭課堂的能力是靠練出來的。從四節課來看,黃慧瓊老師教《家》時,課堂上師教和生學互動行為過程讓人感到比較滿意,其他三節課師生雙邊教和學行為失調較為嚴重。教師的課堂調控、組織、引導及激勵等能力有待提高。大家都知道“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的道理,但是,我們是做這一行的,吃著一口飯的,難也得做!所以,為了讓難變為不難,變為容易,變為自然,課堂操控是要歷練的,要磨練的,只有經歷了才能提升自己的能力,才能走向成熟。我校教導處制定的教研組團隊研修活動就是要讓大家在磨練中成長,在歷練中收獲,在研討中提高。
四、團隊研修,集思廣益,提高課堂效率。俗話說,三個臭皮匠賽過諸葛亮。一個思想加上另一個思想就得到兩個思想。一個人的想法和能力是有限的,如果閉門造車,花了時間,費了精力,有效果很好,就怕是做無用功,那真是一件難過的事情。語文教研組團隊研修的主題提得多好啊:一支獨放不是春,團隊研修香滿園。
總之,我覺得,參與了經歷了便是一種收獲。
【聽教研課有感】相關文章:
聽教研課有感01-16
聽竇桂梅的課有感10-10
聽評課有感經典02-12
聽推門課有感10-22
聽評課有感11-03
聽美術說課有感10-22
【優秀】聽評課有感12-15
(集合)聽評課有感01-21
[精華]聽評課有感0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