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備)地理試卷分析
在各個領域,我們很多時候都不得不用到試卷,試卷是是資格考試中用以檢驗考生有關知識能力而進行人才篩選的工具。你所見過的試卷是什么樣的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地理試卷分析,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地理試卷分析1
本次七年級地理期中考試由海港區教研室統一命題。從試題內容看,主要是對學生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考查,重點突出,符合初中地理教學的實際,試題覆蓋面廣,題目難、易比例恰當。
一、試卷總體分析
(一)、試卷的結構及考查內容
海港區20xx——20xx學年度第一學期期末地理試卷,試卷的分值為100分,考試時間為60分鐘,共分為三部分:單項選擇題、填空題、綜合題。考查內容是七年級上冊全部的內容。
(二)、試卷的特點——重讀圖,題靈活
試題質量、難度適中,題型能體現課改的要求,本份試卷多方面地考查了學生的讀圖、用圖能力及綜合應用能力,但試題具有很強的靈活性,可謂面面俱到、無所不考,從而全方位地考查學生地理學習情況,由此可見命題人的良苦用心。
二、學生答卷中的答題狀況表明
(一)選擇題答題情況
選擇題總體失分率較低,其中第5、8、14、15題是學生錯誤率較高的題,第5題考的`是島嶼、半島、海峽、群島的判讀,第8題考的是兩地的相對高度,第14題考的是根據氣候特征判讀氣候類型,15題考的是大比例尺地圖的實例。
學生這四道題失分的主要原因是對基本概念及實例掌握不到位,說明學生實際應用能力不強。
(二)填空題答題情況
填空題共8小題,每空1分,共20分。出錯較多的是21、22、24題和25題的一部分,21題考查的是描述地球大小的三個數據,學生對于期中考試以前的內容復習不到位,掌握的不好;22題考查地圖三要素,老師重點強調的內容,24題考查影響氣候的主要因素,也是老師重點強調的內容,很多學生對不認真,答成了氣候的兩個要素;25題反復練習人口的自然增長率由出生率和死亡率決定,學生都不認真記憶,丟分較多。
(三)綜合題答題情況
綜合題共4大題,40分。29題主要考查經緯度和五帶的劃分及大洲的名稱和界限。從學生的答題看,大部分學生主要經緯度的書寫這失分,可見對知識點理解不深刻;30題主要考查世界氣候的內容,有些同學把熱帶雨林氣候、熱帶草原氣候、熱帶季風氣候、熱帶沙漠氣候和溫帶季風氣候、地中海氣候弄混了,可見對各種類型的氣溫降水圖掌握不牢固。這也提醒教師在今后的教學中,對于每一個知識點都應多加強調,引起學生的注意;31題主要考查人口稠密的三大地區及原因。重點復習的內容,但掌握的還是不好。32題考查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及所在半球,依然是重點復習的內容,但還有丟分的情況。
總之,答卷情況反映出學生對基礎知識和技能,基本的地理分析,綜合思維能力,地理學習方法及終身學習必備的運用地圖能力等方面有待于進一步提高。
三、存在的問題
1、從考試來看,學生在回答問題過程中,審題不清,思路不明,解題能力差。
2、學生基本讀圖析圖能力較差,如第29、30題,學生失分嚴重。
3、教師教學中應該多進行實例分析,不能純理論教學。
四、對今后教學工作的建議
1.科學使用《考試說明》
首先,要深入鉆研《考試說明》,明確考試范圍,體悟考試要求,揣摩真題立意。按《考試說明》要求復習備考,把握要求,明確方向,增強備考的目的性。
其次,要把《課程標準》和《考試說明》與試題、教材、練習相結合,重在發現考試內容的必考點,把握領會考試題特點及其變化規律,發現處在考查方向上的知識點,積極探究“對所列考試內容的考查程度不超過課程標準規定的要求。
2、明確目標,突出重點
教學結束后教學工作必須要認真做好規劃,要有的放矢,目標明確,重點突出,這樣才能保證后期的教學效果,才能爭取更上一個新臺階。復習宗旨應強調三個環節:構建網絡,促成知識遷移、規范解題,注重方法指導、參與訓練,強化獨立思維。
3、考前輔導,注重方法
選擇題的解題方法很多,因人而異,如常見的方法有:直選法、排除法、圖解法、邏輯推理法等。一道題的解決,往往是運用多種方法的結果,形式不同,但殊途同歸。
綜合題的解題要點:一是認真閱讀材料,包括文字、圖表所提供的顯性信息和隱含信息;二是明確題中各小題待答的問題,千萬不能出現問題遺漏;三是將信息材料和問題有機結合起來,調動和運用已學知識逐個進行解決。答題中要注意文字書寫,語言的規范性、要點的全面性等,都很重要,應值得關注。
地理試卷分析2
一、各班考試成績基本情況統計:
(略)
二、試卷分析:
㈠、基礎知識部分。
考查學生的基礎知識掌握情況。對于地球的知識,海陸分布,世界的居民等知識學生基本上都能很好的掌握。
存在問題:
1、有少數學生基礎知識掌握不夠好,主要表現的問題有:基本概念的表述不精準;知識混淆。如:最大的洋寫成海洋,五種基本地形的.區別、不同的世界之最等。
2、部分學生的知識運用遷移能力較差。
3、書寫。不少學生書寫馬虎,須加強。
㈡、能力考查部分。
主要考察了學習地理的方法,地理圖表的識讀等。90%學生都掌握較好。
主要存在的問題是:
1、經緯網圖的判讀:如何判讀并寫出某地的經度、緯度,如何依據經緯度判讀某地所處的半球、低、中、高緯度,如何利用經緯線定向等。
2、地形圖的判讀:如何判讀等高線地形圖,區分山地不同部位的名稱等,部分學生還理解不夠,運用能力不強。
今后改進措施
通過以上分析,我們認為在以后的教學中,應從以下幾個方面注意:
1、課改是具有強大生命力的,我們在教學中要堅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切忌滿堂灌。學生能展示出來的東西盡量讓學生去準備去展示,充當好學生預習、展示的助手。
2、不管是教師還是學生的展示都應該在清晰展示結論時更應注重介紹得到結論的方法、思路。切忌讓學生囫圇吞棗,似懂非懂;
3、教師的每一堂課必須要有充分的準備,如教師形象、語言、課堂設計、教學準備(課件、教具、學案等)等,每一節課都當做公開課一樣去對待。
4、加強學生的良好習慣的培養,把學習習慣的培養與平時的教育教學工作緊密結合起來。使每個學生養成認真審題的良好習慣,同時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正確的書寫習慣。
5、注重學生基礎知識的教學,讓每個學生都能熟練掌握運用基本知識。
6、教學中應強化練習。
7、注重培優補差工作,擴大優秀面,加強學生。
地理試卷分析3
一、試題分析
本次考試范圍為地理上冊第一章《地球和地圖》、第二章《陸地和海洋》和第三章的前兩節。試卷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為選擇題、第二部分為讀圖綜合題。讀圖綜合題內容豐富,突出地理教學的特色,所有的題目都結合地圖展開。本試卷考察的知識以課本為主,
試題的考察面很廣,包括經緯度、地球公轉、五帶、七大洲四大洋、六大板塊、氣溫等,難易適中有梯度,注重對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的考察,突出了地理課程標準的要求。
二、答題分析
第一部分選擇題共計15分,15個選擇題,每小題1分。抽樣分析,學生得分率為55%,計7分。其中第一小題、第七小題、第十小題得分率較低。第二部分讀圖綜合題15分,學生得分率為30%,計5分。第16題(地球公轉)得分率最低。從失分情況來看,首先,很多的知識學生掌握不夠扎實,對一些基本概念、基礎知識,存在一知半解,理解不透徹。有些需要記憶的,如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有的學生沒有記住,或沒有完全記住。其次,基本讀圖能力差。在第二部分讀圖綜合題表現很突出。一方面反映出學生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不扎實,另一反面也反映出審題不清,盲目答題。第18題,考查的是等高線地形圖,有些學生答不上來就是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不扎實。第16題考查的是地球的'大小,運動以及二至二分等幾部分內容的綜合,學生讀圖不認真,下筆匆忙,有些不該錯的錯了。再次是學生自信心不強,有些題難度不是學生臆想中的大,一看題就發蒙,其實靜下心來仔細閱讀,是能答出來的,當卷子發到學生手中,有的學生再看卷子時說,這分丟的實在冤枉。
三、學情分析
就整體情況看,本屆七年級學生穩定,課堂紀律也比較好。從小學升入初中,逐漸適應了初中的學習和生活。各班地理成績較為均衡,差距不大。此次考試僅復習一節課,結課比較倉促。學生的成績真實的反映出課堂所學、所記,不是臨陣磨槍所得。這次考試的試題,多是課堂教學中反復強調的,有些是做過的。個別題是做過的原題,有些學生還是沒有準確掌握失了不少分。主要原因是,一復習不充分,學生平時作業完成質量不是很高,作業完成了,不是真理解,或不是獨立完成。二學生對地理學科重視不夠,極少有學生找到我問地理問題的,即便是地理上課鈴響了,有的學生還在寫語數外作業。
四、提高措施
1、重視基礎知識的教學,突出能力的培養。基礎知識是能力形成的載體,只有基礎知識掌握了,學生能力才能得到提升。在地理教學中,教師應緊扣課標和教材,對基本的概念、原理、地理事物及其分布等主干知識的教學要加大力度。
2、課上精講多練,給學生更多充裕的時間去記憶,去練習,這樣學生才會每節課都有收獲。教師在教學中除對地理知識傳授外,更重要的是要培養他們學習地理的興趣和能力,能力培養要貫穿在每堂課的始終。
3、要加強地理圖表的教學。地理圖表是地理學的靈魂,在今后的教學中,應該注重培養和訓練學生的用圖、識圖、分析圖的習慣和能力。
4、對于臨界合格生,他們還是有一定地理基礎的,在個別知識點上有欠缺,不扎實。我要找他們個別談話,分析原因,找出差距和不足,予以彌補。他們距及格只有半小步,在失望之余我想他們也滿懷希望,也許這半小步就是他們今后的動力,只要教師及時給與他們幫助、鼓勵和指導,我想下次他們完全可以及格。再有注重對他們進行解題方法的指導,學會考試。這次考試反映出的一個弱點就是學生認為答案必須是他們平時背過的知識,其實有些答案就隱藏在題中,而他們卻看不出來(也就是搜集信息能力不強)。
5、臨界優秀生,他們的地理基礎知識是比較扎實的。他們錯了一些本不該錯的題,反映出答題時有些大意或是答完后沒有檢查。有的是在個別知識點上掌握不扎實,知識學得不靈活。對于臨界優秀生要加強學法指導,改變死記硬背的學法,加深對知識的理解。適當地拓寬一下他們的地理知識面。同時也要強調他們對地理學科的重視。
地理試卷分析4
經過幾天艱苦的考試,這學期期中考試已經結束,中學八年級上期期中地理試卷分析總體情況很不好,學生差距很大,許多學生學習積極性不高,現對這次考試的試卷作一分析:
一、試卷總體分析
本份試卷重基礎,覆蓋面廣,能全面考查學生的綜合素質,試題題量、難易程度、各種題型都體現了新課改的理念,并結合了學生的生活實際,具有很強的靈活性。同時又注重對地圖的分析理解,注重對學生各個方面能力的考查,對以后教師的教學行為和方式都能起到很好的指導作用。具體分析,本試卷具有兩大特點:
(一)重基礎,題靈活
本份試卷光單選題就占了50分,這些題目都是課程標準中要求學生掌握的基礎中的基礎,例如:單選題中的“人口最多的省和直轄市”、“我國年降水量的總趨勢”、“跨長江中下游的省區”、“我國分布最廣泛的少數民族”“黃金水道”等等,只要學生稍加用心即可得分。當然,關鍵是要細心,馬虎是得不了高分的。
(二)重讀圖,題多變
地理離開了地圖,那就不叫地理,地圖才是地理的重頭戲,本份試卷中讀圖分析占了50分,多方面地考查了學生的讀圖能力及綜合應用能力。從“省區輪廓”到“中國的地形”、從“中國氣候”到“長
江、黃河”、從一般讀圖到實際應用,可謂面面俱到、靈活多變、無所不考,從而全方位地考查學生地理學習情況,由此可見命題人的良苦用心。
二、學生在試卷中出錯較多的題
(一)單選題:第2、3、4、5、6、7、11、15、17、19、20、22等小題考查知識的識記能力,答題情況比較好一些。第8小題錯得多的原因是沒有記住濟源的干濕類型。第3、4、9、12、21、25小題錯得多的原因是沒有記住各省區輪廓、山脈、地形區等地理事物的具體·位置。
(二)讀圖分析題:第26小題填寫各省少數民族名稱。盡管這是教師在講課中多次強調過的題,但仍有部分同學出錯,實屬不該。第27小題判斷我國的地形名稱,錯誤較多的是第(3)小題,許多同學由于對地圖不熟悉,導致答案五花八門,亂七八糟。第28小題關于長江黃河的讀圖練習,這是本份試卷中學生出錯較少的.題,少數同學在第3小題出現了錯誤,多數學生此題得了滿分。教師在今后的教學中,對于每一個知識點都應多加強調,告訴學生會怎樣考查這個知識點,引起學生的注意。
三、對以后教學的啟示
通過本次考試學生答題情況來看,我的教學還有一定的欠缺,在今后的教學中,對知識點的講解一定要細致,不要太高估了學生的實際能力,該強調的一定要強調。同時要進一步加強讀圖訓練,努力培
養學生的讀圖能力、空間想象能力,將地理知識與實際生活緊密聯系起來,激發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爭取在期末考試中取得優異成績。
地理試卷分析5
試卷分析:
1、根據這次學校的月考部署和安排,這次地理考試規定時間為60分鐘,分值為100分。
2、結合新高考的精神和所呈現的新變化,今年高考的選擇題為11個,每個小題4分,共44分。明年高考的選擇題有可能為15個,分值每個小題3分,共45分,選擇題數量應該有所增加。
從試卷結構這次考試選擇題調整為20個,每個小題2分,分值為40分。
選擇題的平均分16.41分,得分率最低的是第8小題,第10小題,第13小題,第18小題,應該引起注意,認真分析得分率低的原因,是知識點講解欠缺,還是審題不清,抑或是圖像沒有讀懂,理解不到位還是思維方法存在問題。
3、綜合題的題型結構也有新變化,往年高考綜合題3個大題,分別是36題和37題,賦分46分,選修部分綜合題1個,涉及環境保護內容,賦分10分,共計56分。明年高考部分應該是4——6大題。具體有沒有選修部分尚不明確,大題所占比例應該是越來越大。分值越來越高。
4、這次月考綜合題是4個大題,共60分,分量之重可得而知,平均分16,85分,得分之少,令人瞠目結舌,多少有點傷不起感覺了,這是我們學生的.短板。應該引起我們足夠得重視。
成績分析:
這次月考無論從試卷結構、試題題型、試題的難易度方面基本符合新高考的精神,地理試卷總分100分,平均分是34.26分,平均分最高的是高三(8)班,平均39.22分,最低分31.11分。個人成績最高分53分,在高三(8)班,最低分13分,在高三(11)班,難度系數0.34,難度較大,區分度0.06,區分度不太明顯。
綜合題試卷中存在的問題:
1、語言描述不準確、不規范,不完整,甚至用當地的方言答題。
2、審題不清,找不到答題的方向,答非所問,文不對題。
3、一部分同學,問答題一個不寫,存在著畏難情緒。
4、很多同學書寫太亂,字跡不清楚,卷面太亂,令人觸目驚心。
5、錯別字太多,百分之六七十的學生把鋒面的鋒字寫成山峰的峰。
今后應該采取的措施:
1、選擇題注意充分審題,做到一讀兩審三排除,讀懂文字材料和圖像資料,結合材料信息,和所學知識,做的兩審,審題干,審四個選項,最后是排除選項。排除選項需要根據題干的要求,先排除與提干要求明顯不符的內容,再仔細甄別、判斷、分析最終得出正確的選項。
2、本著得綜合題著得天下的總任務,努力提升綜合題答題方法和技巧,向綜合題要效益。應該做到以下幾點:
(1)綜合題仍然注意審題,找出限定語和中心詞,找出答題的方向,需要回答是原因、影響、措施、分析還是比較差異。
(2)平常講題過程中,要建立答題模板,要注重講解答題思路,列答題的小提綱,遵循的原則應該是整體性、多角度、邏輯性、要會運用地理術語描述。
(3)針對綜合題的相對薄弱現象,加強專題訓練,培養問答題的答題能力和技巧。
(4)充分利用早自習的時間,不僅要讓學生熟讀,背誦,更要學會默寫,讓學生能夠寫出來。
(5)注重培養學生書寫情況,要求書寫規范,字跡清晰,卷面整潔,寫不好要求再寫,嚴格要求。
地理試卷分析6
本學期的第一次月考結束了,成績不很理想,為在以后的教學中取得更好的成績,特對本次考試作如下分析:
一、試卷的總體分析
從試題內容看,主要是對學生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考查,考查內容是八年級下
冊整本書的內容。但重點突出,符合初中地理教學的實際,題目難、易比例恰當。
地理離開了地圖,那就不叫地理,地圖才是地理的重頭戲,本份試卷多方面地考查了學生的讀圖、用圖能力及綜合應用能力。從一般讀圖到實際應用,可謂面面俱到、無所不考,從而全方位地考查學生地理學習情況。
二、學生答題情況分析
1、選擇題答題情況
單選共25題,共50分。出錯比較多的是5題、11題、13題、20題。重點考查學生發展所必須掌握的'地理基礎知識與技能,地理學習方法與能力。總體上反映出學生對地理知識的運用能力較弱、記憶不夠準確。
2、綜合題答題情況分析
主要考查四大地理區域的特點、秦嶺——淮河一線的地理意義、兩個著名的三角洲和東北地區。從學生的答題看,部分學生的讀圖能力薄弱,低分率偏高也主要就是由讀圖這方面造成的。尤其四大地理區域這塊內容,雖然我在講時曾經講過多遍,但許多學生仍對此印象不深,只有少數學生此題得了滿分,大多數學生都是失分較多,甚是可惜,
這同時也提醒教師在今后的教學中,對于每一個知識點都應多加強調,引起學生的注意。
總之,答卷情況反映出學生對基礎知識和技能,基本的地理分析,綜合思維能力,
地理學習方法及終身學習必備的運用地圖能力等方面有待于進一步提高。
三、存在的問題
1、從本次考試來看,學生在回答問題過程中,審題不清,思路不明,解題能力差。
2、學生基本讀圖析圖能力較差,如第一大題季風區和非季風區圖學生得分不高。
如果腦中有圖的話做題時就會得心應手。
3、學生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太差。
四、教學措施
1、重視基礎知識的教學,突出能力的培養。基礎知識是能力形成的載體,只有基礎知識掌握了,學生能力才能得到提升。在地理教學中,教師應緊扣課標和教材,對基本的概念、原理、地理事物及其分布等主干知識的教學要加大力度。
2、課上精講多練,給學生更多充裕的時間去記憶,去練習,這樣學生才會每節課都有收獲。教師在教學中除對地理知識傳授外,更重要的是要培養他們學習地理的興趣和能力,能力培養要貫穿在每堂課的始終。
3、要加強地理圖表的教學。地理圖表是地理學的靈魂,在今后的教學中,應該注重培養和訓練學生的用圖、識圖、分析圖的習慣和能力。
4、將地理知識與實際生活緊密聯系起來,激發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能從地圖和圖表中分析、解釋一些地理問題和現象,以提高綜合應用能力。
地理試卷分析7
本次地理期末考試試卷總體來說難易適中,比期中考試稍偏難,考查內容廣泛,涉及必修一的五章內容,每一章都有出題,期中考試前后各占一半左右。本次試題更注重考查學生的讀圖析圖能力,靈活變通能力,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出現了很多圖表。總體上基礎題占70%,大多都是課堂上強調的重點部分,有些甚至是學案里的原題;拓展延伸題占20%,大多是課堂上強調的難點;綜合題占10%(比如:綜合題30題)
選擇題總共50分,但閱卷過程中發現平均得分30分左右,失分比較多,因為選擇題里有幾道題是有一定難度的,大多還是基礎內容,而且理論聯系實際比如:4-5題,14-15題分別以蘭州正午太陽高度、臨洮水資源為切入點考查相關內容。
非選擇題也是50分,總共5道大題,每道題都有圖,由于我們學生普遍讀圖能力比較低,所以總體得分比較低,平均30分左右。26、27、28題考查基礎內容,只要圖讀懂的話得滿分不是問題,但閱卷發現得分還是偏低,學生知識遷移的能力比較低,這在今后的教學中我們要多培養。29題以非洲、馬達加斯加島圖引入考查自然帶、風帶、洋流等內容,綜合性強而且一大部分學生不會利用圖上信息導致29題得分非常低。30題是一道綜合題,利用一個圖表考查了5個方面的'內容,考查的內容本身大多是基礎。
今后改進的方面:
(1)強調并落實基礎知識,在熟練掌握的基礎上靈活運用
(2)恰當的運用學案
(3)加大培養學生的讀圖析圖能力,體現地理學科的特點,而且高考題出的圖也比較多
(4)在平常上課、做題的過程中多注意培養學生靈活變通的能力
聶xx
20xx/xx/
地理試卷分析8
一、試卷基本情況分析
本次考試是湘教版地理七年級上冊的內容,試卷分值100分,考試時間與生物合卷120分鐘,共分兩大板塊,分別是:選擇題(50分);綜合題(50分)。從試題內容看,注重考查地理基礎知識和基本讀圖分析技能,題目類型比較傳統。相對來說,難度不是很大。
1、1-8選擇題、27綜合題為第一、二章內容,考查內容為各大洲的相關基礎知識以及時區的實際運用、地圖分類、地理與風土人情等內容。
2、9-13選擇題、29綜合題為第三章內容,考查內容人口的自然增長率、人種、宗教、城市的演變及簡單分析人口問題。基礎知識較多。
3、14-21、25選擇題、28、30綜合題為第四章內容,考查內容為天氣符號、特點、衛星云圖及氣候中的因素降水的分布,影響氣候因素中-地球的運動,降水形成的兩個要素;及分析人們不合理的發展對環境及氣候的.影響。
4、22-24選擇題為第五章內容,考查內容為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之間的合作、以及經濟全球化現象給人們生活帶來的影響。
二、對學生的答題情況進行分析
1、好的方面表現在:從成績來看,大部分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相對較好,相當一部分學生掌握較差,連最基礎的都錯了。這說明了部分學生已經具備了七年級上冊的等高線地形圖、氣候資料圖和七大洲四大洋的圖形的記憶和分析能力,這也是整個自然地理中最為重要的基礎知識。這是我們師生共同努力了整個學期的成果。從答題的全面程度來看,部分學生都能很好的按照要求作答,而且答題的效率比較高,準確度也比較高。
三、試卷總體特點
有以下這幾點好的方面:
1、知識點覆蓋面廣。從卷面知識點分布來看,覆蓋整本書整章內容,較為全面。
2 、重視對基礎知識、主干知識的考查地理基礎知識,體現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的要求為主。
3 、重視對地理讀圖分析的考查,特別是對氣候圖、七大洲四大洋的考查。
4、試題大部分考查了與學生現實較為接近的地理知識,但又不離開課本,沒有脫離考點內容。
不好的地方:選擇題都死記硬背的知識,只要學生認真的記憶就拿高分,欠對學生分析能力的考察。
地理試卷分析9
一、試卷的基本特點:
1.反映教材內容的全面性,題目難易適度。這次考試考察的內容比較全面,學過的區域地理內容都有涉及。
2.以區域圖為載體,重視地理事物的區域性和區域特征。地理高考尤其關注地理事物的區域性和區域特征。區域地理試題突顯地理學科特點,利用區域地圖作為載體可以考查考生的空間定位能力、提取有效信息能力、邏輯推理能力、綜合分析能力和文字表述能力等。
3.重點考察學生對平時所學知識點的落實情況。區域地理知識點繁雜,需要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下功夫記憶落實,平時要求學生把所學的知識點落實在地圖上,借此做一次檢驗。
二、主要失分問題
1.基礎知識不扎實。表現在一是知識的全面把握不夠,二是對知識的理解不夠,特別是課本上的知識的失分。說明考生對基礎知識掌握不夠。
2.運用知識能力不強。學生由于基礎知識不扎實,特別是對一些區域圖有效信息的提取較差,說明運用能力相對來說比較弱。
3.基礎知識落實不到位。表現在選擇題其他題目和綜合題的簡單問答上。試卷上很多平時多次強調的重點知識點,有部分學生沒有記憶落實,更不用說理解和遷移。問學生為什么把填圖題打錯,他們回答背混淆了,所以張冠李戴。
4.學生對區域地圖的判認以及定位,仍然是難點。地圖的掌握和應用能力欠缺,表現在綜合題讀圖識圖、地理事物空間定位上,模糊不清或者空白。
5.答題不規范。地理術語運用上不夠精確,書寫不認真。填空題因為有錯別字而丟分。
6.知識體系不完全,凌亂,答題要點不全,表述不準。在綜合題中均有表現
三、改進教學建議
1.改進課堂教學方式,調動學生積極性,注重課堂落實,提高課堂實效,注意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氣候)。
2.重視基礎,狠抓落實。對學生應以基礎知識和基礎能力為主,狠抓課堂內容的落實,新課、習題課同等對待,重要知識點要求學生背誦。定期把學生的學道和練習冊收起來檢查,看看落實情況。并定期抽查學生的背書情況,檢查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情況。
3.注重能力訓練。學生的應試能力是后天練習得來的,因此要今后剩下時間的復習中加強對練習的訓練,特別是加強對區域讀圖和定位,以及通過圖表提取有用信息、綜合分析等方面的練習,盡可能提高學生的解題能力。將老師傳授知識和學生自主學習結合起來,鍛煉學生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
4.注重規范。老師上課用語規范,對學生強調答題的規范性,特別是作業的規范書寫。
5.強化學生的動手能力。對于相關的圖形要經常讓學生自己動手畫,以加強對地圖和相關圖的理解、記憶和判讀。采取措施,突破地圖的掌握和應用。
6.組織學情反饋,幫助學生解決學習困難,調整學習方法和習慣。
7.采取措施培優補差,拔尖掃尾。
本次試題難度適中,適合我們學校學生,試題在注重基礎的前提下,梯度也很適中,以必修三主,必修一的一二兩個單元為輔,對于期中之前的這段時間的學習情況進行了很好的檢測,也起到了很好的復習效果,因為有些題目(比如綜合體42,,44題)都是課本上的黑體字,對于注重課本基礎知識的同學來說,得分很容易,但是對不重視基礎的學生則失分較多。
試題中難度較大的幾個題目很好的`體現了梯度,也拉開了距離,使知識掌握應用能力強和習慣好的同學得A,而有些學生則失分嚴重,比如選擇題的9,11,12等。本張試卷的判斷題其實并不難,但是很多同學失分較多,這個還是說明對于一些重點知識的掌握上還是不牢固。
通過這次考試,我們可以看到,對于一些基礎知識,并不是如我們想象掌握的那么好,在以后的教學中還是要加強基礎知識的教學,促進學生理解與掌握。對于不同層次的學生,布置作業方面可以根據能力的差異進行。如掌握較好的同學可以多做些題目。包括一些難題。對于基礎較弱的同學可以多做些基礎題,以課本基礎知識為主的基礎上進行拔高和沖A。
地理試卷分析10
一、試卷分析
一試卷的基本特點
1、反映教材(地理月考試卷分析)內容的全面性。
這次考試考察的內容比較全面,《世界地理》每節內容都有涉及。
2、重視地理知識的實際應用。
這次考試共31題,選擇題28道。地理高考尤其關注地理事物的區域性和區域特征。區域地理試題突顯地理學科特點,利用區域地圖作為載體可以考查考生的空間定位能力、提取有效信息能力、邏輯推理能力、綜合分析能力和文字表述能力等
3、突出地理學科特點,重視圖表的應用。
綜合題考試共3題,每道題都有圖,需要學生認真分析地圖和統計圖表才能找到答案,同時問題也涉及課本上的簡單概念和語句考查。
二、閱卷報告
一成績分析
二主要失分問題
1.基礎知識不扎實。表現在一是知識的全面把握不夠,二是對
知識的理解不夠,特別是課本上的知識的失分。說明考生對基礎知識掌握不夠。
2.運用知識能力不強。學生由于基礎知識不扎實,特別是對一些區域圖有效信息的'提取較差,說明運用能力相對來說比較弱。
3.答題不規范。地理術語運用上不夠精確,書寫不認真。
5.基礎知識落實不到位。表現在選擇題其他題目和綜合題的簡單問答上。試卷上很多平時多次強調的重點知識點,有部分學生沒有記憶落實,更不用說理解和遷移。
6、學生對區域地圖的判認以及定位,仍然是難點。地圖的掌握和應用能力欠缺,表現在綜合題讀圖識圖、地理事物空間定位上,模糊不清或者空白。
二改進教學建議
1、重視基礎。對學生應以基礎知識和基礎能力為主,狠抓課堂內容的落實,新課、習題課同等對待,重要知識點要求學生背誦。定期把學生的學道和練習冊收起來檢查,看看落實情況。并定期抽查學生的背書情況,檢查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情況。
2、注重能力訓練。學生的應試能力是后天練習得來的,因此要今后剩下時間的復習中加強對練習的訓練,特別是圖表題的練習,盡可能提高學生的解題能力。
3、注重規范。老師上課用語規范,對學生強調答題的規范性,特別是作業的規范書寫。
地理試卷分析11
本次測試是有縣教研室統一命題,考試的范圍是中圖版地理七年級下冊第一單元。測試形式為全員參與,閉卷形式。現就50分樣卷進行分析結果如下。
一、試卷特點的分析
1、從題型上分析
本次試卷共分為兩大題,選擇題和綜合題,分值分別是28分、22分,這次的分值多在選擇題,與以往有所不同,以往綜合題占一半左右。這次的填空題與選擇題分值有點偏高。
2、從知識的特點上分析
本次試題基礎知識覆蓋面廣,幾乎覆蓋了每一節的內容,從地球的大小形狀、地球儀、經緯線到等高線地形圖的每一個區域,14個選擇題,兩個綜合體,系統性強,考察了學生應用地理原理的能力。
本次試題同時也考察了讀圖、識圖能力,綜合題的地球五帶圖和等高線地形圖,我們知道,學習地理很注重讀圖,地圖是培養學生能力的重要載體,是地理學科的第二語言,地理試題可謂無圖不成題,要求學生能從圖中提取信息進行分析。
我認為本次試題最大的特點是涉及知識面廣。
二、學生成績分析
七年級兩個班,共57人,優秀率為31.2%,合格率為67.7%。兩個班相比較來說一班稍好些。因為初一學生剛剛接觸地理這一學科,又是第一次考試,所以對試題的命題和答題都不是太了解,普遍存在審題不清的現象。總的來說,成績很不理想。
三、試題解答情況分析
就學生的各題分值看,選擇題得分相對較高些,如:選擇題總分28分,有的學生竟拿了26分,在選擇題中錯的較多的是7題—給出一個經度和一個緯度,讓判斷在地球上有幾個這樣的點。這個題基本上沒有對的,其實這道題并不難,原因是學生搞不清楚經緯定位,可能是我在課堂上沒給學上講明白以致學生沒答對。
綜合題等高線地形圖錯的較多,山脊山谷等地形不會從圖上去判斷,原因應該是知識沒有靈活運用。地球五帶錯的較多學生可能是因為卷面上有點題意不清造成的'。
四、存在問題
1、讀圖分析能力有待進一步提高,答題出現地理知識和地圖兩張皮現象,不能一一對應。
2、對知識靈活應用的能力較差,特別是資料分析的能力很欠缺,直接影響到相關這部分試題得分。
3、部分學生不會審題、甚至不審題,地理概念掌握不牢。
4、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對課本本身內容關注不夠,試卷中出現的課本原題和原圖也不能很好解答,直接影響試卷成績的提高。
五、對今后教學的啟示
1、重視基礎知識的落實。教學中不能因課改而丟棄基礎知識的教學,沒有基礎知識,就會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因此,今后的地理教學中仍應抓住基礎知識不放松。
2、強調地圖的重要性,使學生手不離圖。
地理插圖是課本的重要組成部分,它與課文緊密結合,發揮著課文所不能取代的作用。只靠死記課本內容,而沒有把各種地理事物相互聯系起來,落實在地圖上,是學不好地理的。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引導學生充分運用地圖,課本中的插圖,要引導學生填圖、繪圖,提高分析地圖的能力,使學會上養成學習地理時手不離圖的好習慣。
3、在理解的基礎上,掌握地理知識的靈活運用 強調知識的內在聯系,使學生形成一個完整的地理知識體系。使學生在地理學習中能夠舉一反三、觸類旁通,“會學”新知識。
4、關注生活,做到地理知識能與生活聯系起來
理論聯系實際,強化知識應用能力的訓練。學是為了用,所以在平時的教學中,在抓好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規律學習的基礎上,應聯系實際問題,讓學生了解地理學科在生活中的應用,從而進一步提高學習地理學科的興趣。
地理試卷分析12
經過幾天艱苦的復習考試,這學期期中考試已經結束,我校總體情況還算可以,學生差距不是很大,許多學生學習積極性很高,但是也存在一些問題,可以說是喜憂參半,現對這次考試的試卷作以下分析:
一、試卷總體分析
本次試卷由我們綠園區的地理教研員李老師命題的,縱觀整張試卷,可以看出,重視近階段的基礎知識的考查,主要出題范圍是本冊書一、二章的內容,知識覆蓋面廣,能全面考查學生的綜合素質,試題題量、難易程度、各種題型都體現了新課改的理念,并結合了學生的生活實際,具有很強的靈活性。同時又注重對地圖的分析理解,注重對學生各個方面能力的考查,對今后我們地理教師的教學行為和方式都能起到很好的指導作用。具體分析,本試卷具有兩大特點:
(一)重視基礎,題型齊全
1 、本份試卷的填空題20分,20個空都是考查學生對基礎地理知識的掌握,重在考查學生的動筆能力,其實就是對地理專有名詞的寫法的掌握。
2 、本份試卷光單選題就占了30分,這些題目都是課程標準中要求學生掌握的基礎中的基礎,例如:單選題中的“人口最多的省”、“我國年降水量的總趨勢”、“我國最大的省級行政單位”、“我國
數量最多的少數民族”“我國少數民族主要分布地區”等等,只要學生稍加用心即可得分。當然,關鍵是要細心,馬虎是得不了高分的。
3 、本次試卷共四個題型:填空題、選擇題、連線題、讀圖分析題,題型很全,也從不同的角度考察了學生半學期的地理學習效果和地理基本技能。
(二)重視讀圖,試題靈活
地理離開了地圖,那就不叫地理,地圖才是地理的重頭戲,本份試卷中讀圖分析占了38分,其中第四大題讀圖分析題共占34分,在選擇題里的'第3 、5 、15 、27題都是對學生讀圖能力、分析能力的考查,從選擇題3 、5 、15 、27題主要考察學生對地理事物空間位置分布的讀圖能力及綜合應用能力。從一般讀圖到實際應用,可謂是理論聯系實際,體現了“生活中的地理”的教育新理念。
二、學生答題情況分析
1 、填空題答題情況
填空題共20個空,每空1分,共20分。出錯較多的第5題(34個省級行政單位,包括的省、自治區、直轄市、特別行政區的個數,記憶比較混亂);第6題,我國的地勢()高()低,呈()級階梯狀分布。大多數學生答“東高西低”,沒有空間的聯想能力;還有第8題,把黃河的發源地、注入的海洋和長江的混淆,其實這些題考查的都是地理基礎知識。
2 、選擇題答題情況
單選共30題,每小題1分,共30分。出錯比較多的是第2題、
3題、5題、8題、15題、27題、30題。重點考查學生對中國地理基礎知識的應用和分析能力,做錯的同學說明他們對地理知識的運用能力較弱、記憶不夠準確。
3 、連線題答題情況
連線題共16處,每處一分。共分四小題,其實考查的是學生平時上課聽課的狀態,都是最基礎的知識點,只要記憶清晰、牢固就能連對,錯的最多的是3 、4題(省級行政單位的全稱與簡稱連線)是有些學生比較懶惰,不愿意去背,更不會理解記憶,所以記憶起來更加困難,考試時就憑著感覺答題。
4 、讀圖分析題答題情況
讀圖分析提共2道大題,共34分。第一小題考查的是我國主要的地形分布,學生答題情況很糟,頭腦中沒有形成空間的地理事物的分布圖,對各高原、盆地的具體·位置找不準,山脈不能對號入座,都能寫上,但是一部分同學就是答串了,所以丟分較多,只有少數學生此題得了滿分。同時也提醒我們教師在今后的教學中,要加強板圖教學,讀圖能力培養。
第2小題學生對“省會”、“首府”概念不清,結果很多學生答的是全稱,需要我們在講課過程中適當的拓展知識面。
三、存在的問題
1 、從本次考試來看,學生在回答問題過程中,審題不清,思路不明,解題能力差。
2 、學生基本讀圖析圖能力較差,答題能力差,如有些生癖的字如“準噶爾盆地”在選擇題里出現過,學生在填圖時卻不會寫,不知道去權衡整張試卷尋覓答案,融會貫通能力差。
四、對今后的教學啟示
1 、備課要細致,嚴控課堂。通過本次考試學生答題情況來看,我們的教學還有一定的欠缺,在今后的教學中,備課環節一定要細,加強集體備課的商榷。上課對知識點的講解一定要細致,不要太高估了學生的實際能力,該強調的一定要強調。嚴控課堂,向45分鐘要質量。
2 、重視板圖教學,加強讀圖能力培養。上課時我覺得用多媒體教學時好,圖文并茂,可是有時會適得其反,學生光看熱鬧,沒注重讀圖。如我們上課時能夠把中國地圖畫到黑板上,把要講的地理事物在板圖中體現,天長日久學生就會有印象,形成力培養學生空間想象能力。
3 、重視基礎知識記憶,加強動筆能力培養。重要的知識必須在講課過程中讓學生在課本上作標記,然后對于一些難寫的地理名詞需要在課堂上訓練讀寫能力。
4 、活教活學,培養隨機應變能力。在備課時,細心認真些,在講課時靈活教學,整合教材,不提倡照本宣科,培養學生靈活的地理思維能力。
5 、鼓勵學生師徒結對,給予適當獎勵。有些班級的學困生比較多,都靠我們老師一對一去輔導,恐怕是很困難,如我教7個班級,平均每班都有6 7個學困生,那么一共40人左右,都要靠我自己去
輔導,恐怕是累壞我也做不到都讓他們及格。所以我想個辦法。在每個班級安排一些學優生一對一輔導學困生,比較奏效。
地理試卷分析13
一、試卷總體評價
本份試卷重基礎,覆蓋面廣,能全面考查學生的綜合素質,試題題量、難易程度、各種題型都體現了新課改的理念,并結合了實際,具有很強的靈活性。同時又注重對地圖的分析理解,注重對學生各個方面能力的考查,對以后教師的教學質量和效果都能起到很好的指導作用。
本次試題主要有以下幾個基本特點:
1.強調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和基本思維方法。本次考試覆蓋面廣,基礎性較強,整套試卷覆蓋了全冊書的各章節,且各部分知識點的分布比較合理。
3、注重對學生解決問題和過程的評價,考查學生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要求學生解決所學的地形的基本知識。
二、試題解題分析
第一題,單項選擇題,20個小題,每小題1分,共計20分。出現錯誤較多的有(2)、(4)、(6)、(9)、(16)、(20),大多由于基礎知識不牢固。
第二題綜合題有3道題,共40分。
第21題是讀“中東地區簡圖”,回答問題(13分)。有的學生看圖不仔細,有的主要是學生忘記了主要產油國的分布,不會填寫,還有的把“伊朗”寫成“伊郎”。
第22題讀“美國本土工農業分布圖”和“”“美國本土地形略圖”,回答問題(13分)。第4小題答錯的最多,主要出錯原因是學生記不住美國的地理位置,而且答非所問,答的.不夠全面。
第23題,讀“巴西簡圖”,回答問題,第(3)小題,很多同學答題不認真,還有些同學不會做,沒有掌握從巴西經過海洋到達中國的最近航線。
三、學生在答卷中反映出來的主要問題
1、從本次考試來看,學生在回答問題過程中,不注重審題,特別是在相應圖上填出有關信息,有部分學生漏掉題而不得分。
2、學生基本讀圖能力較差,如第23題,學生普遍得分不高。
3、學生實際運用地理知識的解決問題的能力不足。
四、對今后教學建議
從本次考試看出,在平時地理教學中,要重視和加強基本知識的教學,培養學生多讀多練,突出學生能力的培養。在教學中,根據新課標要求和學生實際情況,對基本的概念、原理、地理事物及其分布等知識的教學要加大力度。在教學中,要在課堂上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思考,勤于動手,培養學生學習地理興趣和能力,加強學生實際運用地理知識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和綜合能力。
地理試卷分析14
本學期八年級地理期末考試已經結束,現將本次考試情況做出分析,以便發現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改進教學方法,達到進一步提高教學質量的目的。
一、對試題的認識
試題題量、難度適中,題型能體現課改的要求,結合實際,圖形類型比較高,注重讀圖識圖知識。試卷具有很強的靈活性,注重對圖形的分析理解,注重對學生各方面能力的考查,對以后教師的教學行為和方式能起到較好的指導作用。
本份試題覆蓋面廣,既考查了學生對科學知識的掌握情況,又考查了學生科學知識的運用能力,本次科學試題編擬內容能以教學大綱為依據,題量適中,難易適當,考查內容分布全面合理,試題無印刷錯誤。通過成績來看,我鎮學生基本理解和掌握了小學科學的有關知識,能用科學的眼光觀察事物,探索規律。當然也有個別后進生對科學缺乏理解,成績不夠理想。但所有學生在答題的過程中無疑受到一次能力的考查、生活和情感的陶冶。
二、學生答題況分析
(一)選擇題:第15小題錯誤最多的選擇C,不清楚青藏地區和西北地區的差異,該題知識點較多,能較好的考查學生的綜合知識。第2、3、4、5、題考察知識的識記能力,答題情況相對好一些。第21題錯得多的原因是審題不清。第27小題,幾個選項容易混淆,所以錯的也比較多。總的來說,選擇題不難,做的不好的原因一方面是教師強調的不夠,而是部分同學掌握的不夠扎實。
(二)綜合題:第31①小題,學生把臺灣山脈寫成玉山。32題(5)小題綜合性比較強,所以失分較多。與講課所傳授的知識有較大差距,基礎知識要是不扎實很易失分。
三、教學建議:
從選擇來看,平時要對知識點的講解要細之再細,不要太高估了學生的實際能力,以為很簡單的問題不用強調了。從第32小題和34題來看,在教學上要進一步加強讀圖訓練和有關地理概念的講解,盡可能的把圖上所反映的知識點點出來。基礎知識的練習不夠,欠缺將地理知識與實際相聯系的.教學,知識點的教學未落實好,學生理解不夠,讀圖表分析圖表的能力培養有待加強,知識遷移及運用能力有待增強。 今后的教學中就注意加強地理概念的教學和基礎知識的訓練。做到精講精練。努力培養學生的識圖能力,空間想象能力。做到一切知識點都要落實到圖上。做到每個人心中都一個地圖。同時轉變學生的思想觀念,改變部分同學不重視地理的學習,爭取在下次考試中取得更理想的成績!
地理試卷分析15
一、試卷的總體分析
(一)試卷的結構及考查內容
本次考試試卷的分值為50分,考試時間為60分鐘,試卷由單項選擇題和讀圖分析題兩種題型組成。
(二)試卷的特點——讀圖分析,題靈活地理離開了地圖,那就不叫地理,地圖才是地理的重頭戲,本份試卷多方面地考查了學生的讀圖、用圖能力及綜合應用能力。從一般讀圖到實際應用,可謂面面俱到、無所不考,從而全方位地考查學生地理學習情況,由此可見命題人苦用心。
二、學生答題情況分析
1、選擇題答題情況
單選共20題,每小題1分,共20分。出錯比較多的是第5題、6題、8題、9題、。重點考查學生發展所必須掌握的地理基礎知識與技能,地理學習方法與能力。總體上反映出學生對地理知識的運用能力較弱、記憶不夠準確。
2、讀圖分析題答題情況分析
讀圖分析題共1——5大題,30分。主要考查中國的四大地理區域圖、我國的黃土高原示意圖、珠江三角洲地區圖、長江流域圖。從學生的答題看,部分學生的讀圖能力薄弱,低分率偏高也主要就是由讀圖這方面造成的。尤其第4題,雖然一再強調,許多學生對此印象不深,加上學生分析地圖的能力較弱,只有少數學生此題得了滿分,大多數學生都是錯誤一片,甚是可惜,這同時也提醒教師在今后的教學中,對于每一個知識點都應多加強調,引起學生的注意。
3、很多學生知道問題的答案,由于基礎知識太差,讀圖題里錯別字的出現特別頻繁,由于錯別字而失分更加可惜。
總之,答卷情況反映出學生對基礎知識和技能,基本的地理分析,綜合思維能力,地理學習方法及終身學習必備的運用地圖能力等方面有待于進一步提高。
三、存在的問題
1、從本次考試來看,學生在回答問題過程中,審題不清,思路不明,解題能力差。
2、學生基本讀圖析圖能力較差,如第2題黃土高原圖學生得分不高。雖是簡單題,但學生沒有聯系生活實際加上學生的'分析問題能力較差,完成的不是很好。
四、教學建議
通過本次考試學生答題情況來看,在教學中還有一定的欠缺,在今后的教學中,對知識點的講解一定要細致,不要太高估了學生的實際能力,該強調的一定要強調。同時要進一步加強讀圖訓練,努力培養學生的讀圖能力、空間想象能力,將地理知識與實際生活緊密聯系起來,激發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能從地圖和圖表中分析、解釋一些地理問題和現象,以提高綜合應用能力。用圖訓練可采取拼圖、游戲、知識競賽、討論會等多種形式進行。
【地理試卷分析】相關文章:
地理試卷分析11-10
地理試卷分析[精選]08-18
地理試卷分析范文03-01
地理試卷分析(優秀)08-18
地理試卷分析精品01-09
地理試卷分析范文通用04-30
地理試卷分析反思(精選14篇)06-30
地理試卷分析優選[15篇]08-18
地理試卷分析[合集15篇]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