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初一生物第三單元期末復習與學習方法
在平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需要學習的內容越來越多,掌握一定的學習方法,學習效率就會提高很多。你知道都有哪些學方法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初一生物第三單元期末復習與學習方法,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第一章生物圈中有哪些綠色植物
1、生物圈中的綠色植物類群有:藻類植物、苔蘚植物、蕨類植物、種子植物,其中前三種植物生長到一定的時期會產生一種叫做孢子的生殖細胞。因為通過孢子進行繁殖,所以又稱為孢子植物(沒有
種子植物)。
2、藻類植物大多數生活在水中(如淡水:水綿,衣藻海水:紫菜、海帶) (1)形態結構:沒有根、莖、葉的分化。
(2)營養方式:藻類植物細胞里都含有葉綠素能進行光合作用,營養方式為自養。
(3)繁殖方式:用孢子進行繁殖。
3、藻類植物在生物圈中作用:
(1)生物圈中氧氣的重要來源
(2)水生生物的食物來源(如魚類餌料)
(3)供食用(如海帶紫菜)
(4)藥用
4、苔蘚植物大多數生活在陸地上的潮濕環境(葫蘆蘚、地錢、樹干苔蘚)。
(1)形態結構:一般都很矮小,通常具有類似莖和葉的分化,但是莖中沒有導管,葉中也沒有葉脈,根非常簡單,稱為假根(只起固定植物體作用)。
(2)營養方式:苔蘚植物細胞里都含有葉綠素,能進行光合作用
(3)繁殖方式:用孢子(生殖細胞)進行繁殖。苔蘚植物是監測空氣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
5、蕨類植物多數生活在陰濕的環境中(如里白、貫眾、滿江紅)。
(1)形態結構:有根、莖、葉的分化,在這些器官中有專門運輸物質的通道——輸導組織。
(2)營養方式:蕨類植物細胞里都含有葉綠素能進行光合作用,營養方式為自養。
(3)繁殖方式:用孢子(生殖細胞)進行繁殖。
蕨類植物與人類的關系及其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1)可供食用,如蕨菜。
(2)可供藥用,如卷柏、貫眾等。
(3)作為綠肥和飼料,如滿江紅。
(4)煤的來源
6、種子植物的分類:根據子葉數目分為
(1)雙子葉植物:胚里具有兩片子葉的植物(葉脈網狀),營養都儲存在子葉中。如蠶豆、大豆、花生。
(2)單子葉植物:胚里具有一片子葉的植物(葉脈弧形),營養大部分儲存在胚乳中。如水稻、小麥、高粱。
7、種子的結構:
(1)種皮:保護作用。
(2)胚(包含胚芽、胚軸、胚根、子葉)是新植物的幼體,將來能發育成一個植物體。
(3)只有單子葉植物有胚乳。子葉、胚乳中儲藏的營養物質是胚發育成幼苗時養料的來源。
8、種子和孢子的比較:種子中含有豐富的營養物質,具有適應環境的結構特點,如果環境過于干燥或寒冷,它可以處于休眠狀態。孢子只是一個細胞,只有散落在溫暖潮濕的環境中才能萌發。
9、種子植物的分類:根據種子外有無果皮包被分為①裸子植物(如:松、銀杏、蘇鐵、紅豆杉、水杉、圓柏、側柏)②被子植物
10、被子植物成為地球上分布最廣泛的植物原因:被子植物一般都具有非常發達的輸導組織,從而保證了體內水分和營養物質高效率地運輸;它們一般都能開花和結果,所結的果實能夠保護里面的種子,不少果實還能幫助種子傳播。
第二章被子植物的一生
1、被子植物的一生:要經歷種子的萌發,植株的生長、開花和結果。
2、種子萌發的環境條件:
(1)適宜的溫度(2)一定的水分(3)充足的空氣
自身條件:①種子和胚是完整的②胚是活的(在壽命期內)③種子不在休眠期。保存種子、不讓其萌發需要控制環境條件是:降低溫度、環境干燥、減少氧氣。
3、種子萌發的過程:①種子首先吸收水分膨脹②同時子葉或胚乳中的營養物質逐漸轉運給胚根、胚芽、胚軸③胚根發育成根④胚軸伸長,連接根和莖⑤最后胚芽發育成芽,芽進一步發育成莖和葉。
4、根尖的結構和功能
①根冠:具有保護作用。
②分生區(分生組織):分裂產生新細胞,不斷補充伸長區的細胞數量。
③伸長區(生長最快的部位):下部細胞較小,越往上細胞越大,最后成為成熟區細胞的一部分。
④成熟區:表皮細胞一部分向外突出,形成根毛,是根吸收水分和無機鹽的主要部位。
5、幼根的生長:一方面要靠分生區細胞的分裂增加細胞的數量;另一方面要靠伸長區細胞的體積的增大。
6、芽的分類①頂芽②側芽。芽的發育幼葉發育成葉,芽軸發育成莖,芽原基發育成芽。枝條由幼嫩莖、葉、和芽組成的,其上的芽還能發育成新的枝條。
7、植物生長需要多種無機鹽,需要量最多的是含氮的(缺氮時,植株矮小瘦弱,葉片發黃)、含磷的(缺磷時,植株特別矮小,葉片呈暗綠色,并出現紫色。)、含鉀的(缺鉀時,植株的莖稈軟弱,容易倒伏,葉片邊緣和尖端呈褐色,并逐漸焦枯。)
8、可以進行無土栽培的原因:植物的根從土壤中吸收的僅是水分和無機鹽。給植物打針輸液:輸入的液體中含有水分和無機鹽,以促進植物的生長,針頭應插入樹木的輸導組織中。“有收無收在于水,多收少收在于肥”這句農諺說的是對于莊稼來說,它的成活、生長和收獲,在于澆水的方式、方法;而莊稼收獲的多少,在于對它施肥的時間、方式和施肥量。這說明了水、肥對于農業生產的重要性。
9、花的主要結構:
(1)雌蕊①柱頭②花柱③子房(內有胚珠含卵細胞)
(2)雄蕊①花藥(內有花粉含精子)②花絲。
10、傳粉:花粉從花藥中散放而落到雌蕊柱頭上的過程。
傳粉的類型:
①自花傳粉(如小麥、水稻、豌豆)
②異花傳粉花粉依靠外力落到另一朵花的柱頭上的傳粉方式。異花傳粉靠媒介主要是風和昆蟲。花朵的色彩和香味可以把昆蟲吸引過來,昆蟲在采食花蜜或花粉時,幫助植物傳粉。
在果樹開花季節,如果遇到陰雨連綿的天氣,常會造成果樹減產。原因是因為果樹的傳粉受到了影響。在生活中,我們經常發現玉米的果穗有缺粒的;吃瓜子時,子粒常有空癟的原因是傳粉不足,解決辦法是人工輔助授粉。
11、受精的概念:胚珠里面的卵細胞,與來自花粉管中的精子結合,形成受精卵的過程。
受精的過程:(1)長出花粉管。(2)花粉管穿過花柱,進入子房,一直到達胚珠。(3)花粉管中的精子與胚珠中的卵細胞結合形成受精卵。
12、果實和種子的形成:子房發育成果實。子房壁發育成果皮,珠被發育成為種皮,胚珠發育成種子,受精卵發育成胚。
受精完成后,花瓣、雄蕊以及柱頭和花柱紛紛凋落,惟有子房繼續發育,最終成為果實。
13、黃瓜、南瓜、絲瓜這些植物在同一株植物上,有的花是雄花,有的花是雌花,一般情況下雄花的數量會多于雌花。那些只開花不結果的花是雄花。
第三章綠色植物與生物圈的水循環
綠色植物的生活需要水,水會影響植物的分布。
1、植物主要通過根吸收水分。根吸收水分的主要部位是根尖成熟區。成熟區有大量的根毛,這使得根尖具有巨大的吸收面積,因而具有強大的吸水能力。
2、導管(屬于輸導組織)導管是運輸水分和無機鹽的通道
篩管:向下輸送葉片光合作用產生的有機物
莖的結構包括木質部和韌皮部。在二者之間有形成層,形成層向外分裂形成韌皮部,向內分裂形成木質部。有些植物莖中沒有形成層,因而不能長得很粗。
莖從外到里:樹皮;韌皮部(有篩管);形成層;木質部(有導管)
葉片的結構:表皮(分上下表皮)、葉肉、葉脈
氣孔的結構:氣孔由兩個保衛細胞組成,保衛細胞吸水膨脹,氣孔張開;保衛細胞失水收縮,氣孔關閉。白天氣孔張開,晚上氣孔閉合。
蒸騰作用的意義:
①可降低植物的溫度,使植物不至于被灼傷。 ②是根吸收水分和促使水分在體內運輸的主要動力。 ③可促使溶解在水中的無機鹽在體內運輸。④促進生物圈水循環。
3、蒸騰作用:水從活的植物體表面以水蒸氣狀態散失到大氣中的過程。主要通過葉片實現
4、葉片由表皮(上表皮和下表皮)、葉肉與葉脈三部分組成。表皮分布有氣孔,氣孔是植物蒸騰作用的“門戶”,也是氣體交換的“窗口”。氣孔是由一對半月形的細胞—保衛細胞圍城的空腔,保衛細胞吸水膨脹時,氣孔張開;當保衛細胞失水收縮時,氣孔關閉。
5、蒸騰作用的意義:①拉動水分與無機鹽在植物體內的動輸;②通過蒸騰作用能降低葉片表面的溫度③提高大氣濕度,增加降水。
6、綠色植物在水循環中起作用:①植物蒸騰作用能夠提高大氣濕度,增加降水。 ②植物的莖葉承接著雨水,能夠大大減緩雨水對地面的沖刷。③樹林中的枯枝落葉能夠吸納大量的雨水,補充地下水。
第四章綠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機物的制造者
1、綠葉在光下制造有機物實驗步驟:暗處理、遮光處理、酒精脫色、漂洗葉片、滴加碘液、清洗葉片、觀察葉片顏色。
實驗注意事項:
①把天竺葵提前放到黑暗處一晝夜原因是使葉片中原來貯存的淀粉轉運和消耗掉,②實驗中要用黑紙片把葉片的一部分遮蓋起來。原因:為了做對照實驗。
綠葉在光下制造有機物實驗得到如下結論:
①淀粉是光合作用的產物。
②光是綠色植物制造有機物不可缺少的條件。
③葉綠體既是生產有機物的“車間”,也是將光能轉變為化學能的“能量轉換器”。
植物通過光合作用制造有機物:天竺葵的光合作用實驗(P117)
①天竺葵放黑暗處一晝夜:將葉片內原有淀粉轉運消耗掉
②葉片的一部分用黑紙片從上下兩面遮住:對照實驗
③為什么要用酒精隔水加熱:酒精只能隔水加熱,否則將發生危險!
④為什么要漂洗葉片:洗去多余的酒精才不會干擾試驗效果
⑤綠葉在光下制造的有機物是:淀粉
2、光合作用實質:綠色植物通過葉綠體,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轉化成儲存能量的有機物(如淀粉),并且釋放出氧氣的過程。
3、綠色植物制造的有機物意義:①滿足植物自身生長、發育、繁殖的需要;②綠色植物作為生物圈中的生產者,制造的有機物,通過食物鏈、食物網,養育了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
第五章綠色植物與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1、普利斯特利實驗得出的結論:植物能夠更新由于蠟燭或動物呼吸而變得污濁的空氣
2、探究實驗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原料步驟:暗處理、把插有天竺葵的兩個小燒杯分別放入裝有清水和25%氫氧化鈉溶液的水槽中去,編號A、B組,放在日光下、酒精脫色、漂洗葉片、滴加碘液、清洗葉片、觀察葉片顏色。
3、光合作用表達式:原料二氧化碳水條件光場所葉綠體產物有機物和氧氣
4、光合作用原理在農業生產上的應用:
(1)合理密植,讓作物的葉片充分地接受光照。
(2)增加二氧化碳的濃度,給溫室里的農作物施用貯存在鋼瓶中的二氧化碳,以增加農作物的產量,這種方法稱為氣肥法,二氧化碳被稱為“空中肥料”。
5、臥室里擺放多盆綠色植物是不科學的原因是:有光照時,綠色植物同時進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可以更新居室的空氣。在黑暗中,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停止,呼吸作用仍在進行,會消耗居室內的氧氣,將二氧化碳排放到居室中,影響居室內的空氣質量。
6、呼吸作用(概念)細胞利用氧,將有機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將儲存在有機物中的能量釋放出來,供給生命活動的需要。其實質是分解有機物,釋放能量。任何活細胞都在不停地進行呼吸作用。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區別和聯系
光合作用
呼吸作用
區別
場所
含葉綠體的細胞
所有活細胞
條件
在光下才能進行
有光無光都能進行
原料
二氧化碳和水
有機物和氧氣
產物
有機物和氧氣
二氧化碳和水
物質轉化
將二氧化碳和水合成為有機物
將有機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
能量轉化
將光能轉化成儲存在有機物中的能量
將有機物中的能量釋放出來
聯系
光合作用為呼吸作用提供物質基礎
呼吸作用為光合作用提供能量
▲(理解)呼吸作用與生產生活的關系:中耕松土、及時排澇都是為了使空氣流通,以利于植物根部進行呼吸作用。植物的呼吸作用要分解有機物,因此在儲存植物的種子或其他器官時,要設法降低呼吸作用,如降低溫度、減少含水量、降低氧氣濃度、增大二氧化碳濃度等都可抑制呼吸作用。
▲光合作用與生產生活關系:要保證農作物有效地進行光合作用的各種條件,尤其是光。合理密植。使作物的葉片充分地接受光照。
8、呼吸作用在生產生活中的運用:
(1)對于活細胞而言,增強呼吸作用,保證正常生命活動的能量供應(農田適時松土,遇到澇害時排水)
(2)對于死細胞而言,降低呼吸作用強度,減少有機物消耗。(食物儲存過程中保持干燥,降低溫度,減少氧氣濃度)。呼吸作用是生物的共同特征。
9、綠色植物進行光合作用,產生由于生物呼吸作用或者燃料燃燒消耗的氧氣,吸收其釋放出的二氧化碳,對于碳--氧平衡有非常重大的意義。
10、栽花或種莊稼需要松土,是為了使植物的根得到充分的氧氣,保證呼吸作用的正常進行。儲藏甘薯、白菜的窖必須留有通風孔,是因為甘薯、白菜進行呼吸作用產生了熱量,會導致窖內溫度升高,而溫度升高又會導致呼吸作用加強,消耗農作物的營養,使農作物的品質下降。若澆花過勤,花土總是含有大量的水分,這樣會導致根爛掉,植物死亡,其原因是水分過多,根無法呼吸。在晝夜溫差較大的地區,糧食作物飽滿,果樹和瓜類果實較甜,這是因為白天光合作用旺盛,晚上呼吸作用微弱。
第六章愛護植被綠化祖國
1、植被:一個地區內生長的所有植物。
2、我國主要的植被類型(六種)草原荒漠熱帶雨林落葉闊葉林常綠闊葉林針葉林
3、我國植被面臨的主要問題①人均森林面積減少②森林生態系統呈現衰退趨勢③草原退化、沙化嚴重
4、從我做起,保護植被我國相繼頒布防止我們生存環境惡化的法律:1984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1985年《中華人民共和國草原法》2003年《退耕還林條例》開展了開展了植樹、種草等活動,確定每年的3月12日為植樹節
▲我國主要的植被類型草原、荒漠、熱帶雨林、常綠闊葉林、落葉闊葉林、針葉林
▲我國植被面臨的主要問題植被覆蓋率低,森林資源和草原資源破壞嚴重
▲我國森林覆蓋率16、55%
▲我國每年3月12日為植樹節
▲熱帶雨林-----地球的肺
▲生物圈的“綠色工廠”----綠色植物。
▲如果將綠葉比做制造有機物的“工廠”,它的機器是葉綠體,動力是光,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產物是有機物和氧氣,條件是光和葉綠體。場所是葉綠體,具體部位是葉綠體的細胞。
如何學好初一生物
一、掌握基本知識要點,“先記憶,后理解”
同學習其它理科一樣,生物學的知識也要在理解的基礎上進行記憶,但是,初中階段的生物學還有著與其它理科不一樣的特點。對于大家學習了許多年的數學、物理、化學來說,這些學科的一些基本思維要素同學們已經一清二楚,比如:數學中的未知數X和加減乘除運算,化學中的原子、電子以及物理中的力、光等等。而對于生物學來說,同學們要思考的對象既思維元素卻是陌生的細胞、組織各種有機物和無機物以及他們之間奇特的邏輯關系。因此同學們只有在記住了這些名詞、術語之后才有可能生物學的邏輯規律,既所謂“先記憶,后理解”。
二、弄清知識內在聯系,“瞻前顧后”
在記住了基本的名詞、術語和概念之后,同學們就要把主要精力放在學習生物學規律上來了。這時大家要著重理解生物體各種結構、群體之間的聯系(因為生物個體或群體都是內部相互聯系,相互統一的整體),也就是注意知識體系中縱向和橫向兩個方面的線索。如:關于DNA,我們會分別在“緒論”、“組成生物體的化合物”和“生物的遺傳和變異”這三個地方學到,但教材中在三個地方的論述各有側重,同學們要前后聯系起來思考,既所謂“瞻前顧后”。在比如:在學習細胞的結構時,我們會學習許多細胞器,那么這些細胞器的結構和功能有何異同呢?這需要大家做一下比較才能知道,既所謂“左顧右盼”。
三、要注重理論聯系實際
生物學的理論知識與自然、生產、生活都有較密切的關系,在生物學學習中,要注意聯系這些實際。聯系實際的學習,既有利于扎實掌握生物學知識,也有利于提高自己的解決問題的能力。
1、聯系自然實際。
居住地附近的農田、草地、樹林、公園、花園、動物園、庭院、路旁都會有許多動植物在那里生活,學習有關知識時,到這些地方去參觀考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大有益處。當學到生物與環境的知識時,更要想到保護當地的動植物資源和保護周圍的生態環境。
2、聯系生產實際。
生物學中的許多原理都和工農業生產有密切的關系,學習這些原理時,就要考慮它能幫助解決生產上的什么問題。這樣做,不僅有利于原理的掌握,而且還能為當地的經濟建設服務。
3、聯系生活實際。
生物學知識與生活實際的關系更直接、更普遍,所以在生物學學習中密切聯系生活實際就更為重要。生活實際包括已有的生活常識和未來的生活行為兩類。生活常識可幫助我們理解生物學知識,生物學知識也可以指導我們的生活行為。
四、要注重觀察和實驗
生物學是一門實驗科學。沒有觀察和實驗,生物學就不可能取得如此輝煌的成就。同樣,不重視觀察和實驗,也不可能真正學好生物課。在做每個實驗之前,要認真閱讀實驗指導。在做每個實驗時,要仔細觀察、如實記錄,認真分析,得出結論。
五、及時歸納、總結
在課下,經常對所學的知識進行歸納總結是必要的。在理解的基礎上加深記憶,以便能夠熟練運用,讓老師所講的內容真正被自己“同化”吸收。例如學習了細胞分裂,我會把一個細胞分裂周期中,染色體、DNA、染色單體的數目及關系羅列一下,列成表格,這對以后做題是很有幫助的。例如在細胞分裂中,先有哪些細胞器參與植物的細胞分裂,又有哪些細胞器參與動物的細胞分裂呢?每節課后都把課本仔細地通讀一遍,畢竟有些小知識,需要我們課下來補充。在此基礎上,我還會找一些題目做做,我覺得這樣不僅可以鞏固知識,而且可以拓寬思路、積累總結解決問題的技巧。
最后,我想說,讀書就像掃拉圾。你掃掉的越多,你的思路就會越清楚,做起題目來就會運用自如。學習是靠點點滴滴從書本中學到的。有的同學好高騖遠,想要一步登天。最好能夠一天內把所有的知識都學會。這是不可取的,也是不符合規律的。“不積跬步,無以致千里”就是這個道理。在考試中,有的同學往往得不到理想的分數,原因就是你的基礎不牢固,學習的東西沒有熟練地掌握。在生物考試中取得好的成績當然不是投機取巧而獲得,而是通過自己的努力,掌握書本中涉及的每個知識點。一份耕耘,一份收獲,也就說你付出的越多,收獲的越大。
六、掌握正確的記憶方法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簡化記憶法。
即通過分析教材,找出要點,將知識簡化成有規律的幾個字來幫助記憶。
2、聯想記憶法。
即根據教材內容,巧妙地利用聯想幫助記憶。
3、對比記憶法。
在生物學學習中,有很多相近的名詞易混淆、難記憶。對于這樣的內容,可運用對比法記憶。對比法即將有關的名詞單列出來,然后從范圍、內涵、外延,乃至文字等方面進行比較,存同求異,找出不同點。這樣反差鮮明,容易記憶。
4、綱要記憶法。
生物學中有很多重要的、復雜的內容不容易記憶。可將這些知識的核心內容或關鍵詞語提煉出來,作為知識的綱要,抓住了綱要則有利于知識的記憶。
【初一生物第三單元期末復習與學習方法】相關文章:
生物期末復習計劃06-07
人教版初一生物上冊《第二單元生物和細胞》單元復習教案及課后反思12-15
期末復習初一作文11-29
(精品)生物期末復習計劃06-11
生物期末復習計劃(精選16篇)04-29
初一生物的學習方法05-23
生物期末復習計劃必備(11篇)06-11
生物期末復習計劃常用(11篇)06-11
生物期末復習計劃【常用11篇】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