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作文(必備)
在平平淡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會接觸過作文吧,借助作文人們可以反映客觀事物、表達思想感情、傳遞知識信息。寫起作文來就毫無頭緒?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端午節作文9篇,歡迎大家分享。
端午節作文 篇1
中國的民俗文化猶如天空中閃爍的明星,綻放著璀璨的光芒。我的家鄉——一個古老的小鎮,也散放著獨有的民俗氣息。
“五月初五端午節,粽子飄香龍舟鬧”,剛剛過去不就的端午給人留下了極為深刻印象。
今年與以往不同,由于參與的龍舟隊較多,所以連續三天舉行龍舟競賽。許多外地的游客都聞訊而來,游客的車都堵了幾公里,一時間,原本寧靜祥和的小鎮突然鬧騰起來。一群人圍在一個小攤前,原來是在體驗包粽子。我也鉆了進去,只見一個老婆婆在教大家包粽子,她古銅色的臉上爬滿了皺紋,滿臉的笑容使皺紋顯得更深,她正用那粗糙的雙手嫻熟地包著,游客們也饒有興趣地學著。盡管包出的.粽子千奇百怪,但是每個人的臉上洋溢著快樂的笑容。包好的粽子在陽光下閃著綠油油的光。雖然還沒煮熟,但是空氣中卻仿佛彌漫著陣陣的清香。
隨著鼓聲我來到清水江邊,只見河里的船只整齊的羅列著,船上的隊員個個蓄勢待發,岸上人山人海。遠遠的聽到一聲槍響,頓時,隊員整齊的吆喝聲,岸邊的助威的吶喊聲,響徹云霄。賽手們拼勁全力地撥著船槳,在水面劃出朵朵浪花,人們的也看得樂開了花。輸了的船隊也是滿臉的笑容,在這種節日里,輸贏并不重要。
我愛我的家鄉,愛家鄉的粽子,愛家鄉的龍舟賽,因為它們傳遞著我們心中的愛。作為家鄉的兒女,我們在傳承傳統風俗的同時,也應給它注入新的能量,要讓這些民俗文化真正做到源遠流長。
端午節作文 篇2
今天是端午節,我要了解端午節的由來。于是,媽媽給我在網上查了一些資料。端午節是因為一個偉大的詩人 ----屈原而誕生的。端午節是一個多民族的節日,它又名端陽節、重午節。每年的農歷五月初五,就成了紀念屈原的'傳統節日。
我還知道端午節人們的習俗:1.賽龍舟,2.吃“五黃”,3.吃粽子。4.包香袋。人們包香袋的作用就是避瘟驅毒、驅蚊蟲。雖說今天要吃“五黃”,但我只吃了“一黃”。
不過沒關系,今天仍是個有趣的端午節。
端午節作文 篇3
今天是端午節,端午節,相信大家對這個詞并不陌生,那么,你知道端午節的來歷嗎?為什么端午節要吃粽子、賽龍舟呢?如果你不知道的話,就聽我講吧。
端午節是要吃粽子的,那么,為什么要吃粽子呢?不再別的天吃呢?吃粽子要干嘛呢?大家不一定都知道。這里我要講一個故事:古時候,戰爭時期,有一個叫屈原的大詩人。屈原像魏王提供許多計謀,魏王覺得好笑,沒被采用。屈原覺得很傷心,心想自己幫不上國家,就跳河而死。吃粽子就是為紀念古時候愛國的屈原,在這一天,大家都將粽子投進河里,讓魚蝦不去吃屈原的尸體,去吃粽子。保護屈原的尸體不被吃掉。
那端午節為什么掛香包呢?這又是什么原因。這有牽扯到一個傳說,以前的現在,不冷不熱,小孩經常鬧病,那時科學不好。大家以為鬧鬼,去求娘娘,娘娘見這么多人來求,心軟,就去找玉帝說:“你不許傷害我的孩子我的孩子。”玉帝說行。但是哪個是你的孩子。娘娘說我的孩子很多。玉帝說要他說出來。娘娘就說:我的'孩子身上有雞蛋網或香包。玉帝說行。應為娘娘法力無邊,玉帝也懼怕三分。娘娘回去告訴大家做好準備。玉帝下來一看,全都是娘娘的孩子,嚇一大跳,都不敢碰,只好回天庭。贊嘆道:都是娘娘的孩子,怎么動呢?
這就是端午節的來歷,怎么樣,同學們聽我的介紹,是不是更解端午節的來歷?
端午節作文 篇4
今天是端午節,我決定和媽媽一起包粽子,還想借此機會了解一下民間習俗。
媽媽買來粽葉,我們就正式開始包了。只見她先把葉子洗得一塵不染,我照著她的樣子也把葉子洗干凈,然后,學著媽媽的樣子在粽葉的一角舀上一勺糯米,把它卷成一個三角形,最后,用線把粽 子裹起來就完成了。可是媽媽包的粽子小巧玲瓏,非常漂亮,而我包的卻露餡了,只好重包一個。汲取上一次的教訓,我挑了個較大的`粽葉,開始仔細地包起來。終于包好了,開始煮粽子。不一會,飄 來一陣陣粽葉的清香。粽子煮熟了,撥開一層層的粽葉,露出了有紅棗點綴的糯米餡,蘸上白糖,我迫不及待的咬了一口,呀!真香。
媽媽邊吃邊對我說:“名間習俗還有很多,比如:賽龍舟、點雄黃、佩香袋等等,都是用來紀念屈原的。這讓我想起了那首古詩:”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
這個端午節,我不僅學會了包粽子,還知道了端午節的由來和名間習俗。
端午節作文 篇5
農歷五月初五為端午節,又稱端陽節、午日節、五月節、艾節、端五、重午、午日、夏節。雖然名稱不同,但各地人民過節的習俗是相同的。端午節是我國二千多年的舊習俗,每到這一天,家家戶戶都懸鐘馗像,掛艾葉菖蒲,賽龍舟,吃粽子,飲雄黃酒,游百病,佩香囊,備牲醴。
端午節這一天有許多風俗活動,如早上取龍須水,插艾枝于門,上山采青,食粽球,制粽,賽龍舟活動。
早晨取龍須水——因為傳說五月五日是龍的生日,這一天龍抬頭噴出的水能治病。故此人們在這一天早上到外面坑溝、水溝、溪河取水,置于自家水缸里供全家人吃喝,祈求一年的平安。
插艾于門——因為艾能僻邪,這一天插艾于門上能保平安。
上山采青——因為這一天是龍抬頭噴發龍須水于大地青草的時間,人們上山采一些草藥,像天冬、麥冬、金銀花、山葡萄等來家備用,都比往日來的有價值。另者上山采青自己多吸大自然清新空氣也十分有意義。
食粽——本地有名俗諺叫[未食五月粽,破裘唔甘放,破裘就是舊棉衣,這一天是五月初五,剛過了春寒,大地始暖,過了這天之后,進入夏天,氣溫自然高了,不再穿棉衣了。大家都要用薯粉加黃枝汁攪拌成的粽,表示食后寒天過去溫暖的夏天就到來了。
食粽球——粽球是一種用香菇,花生仁,豬肉,甜豆沙制成的食物,一邊甜一邊咸,用竹葉包成六角狀拳頭大小的包團子。它的由來是由中原傳來的。是中原水鄉百姓紀念大詩人屈原的一種風俗食物。
賽龍舟——來自對屈原的懷念。沿江水鄉在端午節前后組織龍舟競賽。
今天,姥姥家也包起了粽子,我學著姥姥的樣子拿出兩片一大一小的粽葉,學著姥姥的樣子折出一角,再在折好的角筒上放入一點已浸泡好的糯米,塞上一大塊肥肥大豬肉,又用糯米蓋得嚴嚴實實的。我開始有點沾沾自喜了,心想:簡單的包粽子根本難不住聰明的我。可是當我再把粽葉蓋好時,糯米就像一個頑皮的`孩子似的不聽我的使喚,接二連三地都跳了出來。我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團團,幸好姥姥替我“解了圍”——把一些糯米弄掉一點,我才舒了一口氣,心里的一塊沉重的大石頭放了下來。我經過了一些小挫折,總算到了最后的一個步驟——扎棕繩。粽子要包扎嚴實才好吃,所以我接過棕繩,把粽子捆了一圈又一圈,這才交給姥姥。這時我才明白包粽子是門手藝活兒,包起來非常不容易。
端午節作文 篇6
在家鄉,人們通常把端午節稱為“五月節”。每到端午節那天,家鄉最熱鬧的就是北大橋了,從端午節頭一天晚上開始到端午節當天晚上十點多都是人。端午節那天,我們大家都會早早的起床,然后就去北大橋玩,從早上三點多出門到下午五點多才回家。
端午節,給我的印象除了吃就是玩。吃粽子就是一定的,端午節那幾天,在大街上都是推著車買粽子的。插艾草,老人們都會去采或者是買一把艾草,用艾草穿上葫蘆掛在門上,至于為什么,我也不知道。吃雞蛋,也是端午節必不可少的一項。我們這兒看不到賽龍舟的,這也是端午節的一大遺憾。端午節,我最喜歡買五彩繩系在手脖上,好幾個月都不會拿下來。
不同地方端午節的習俗也就不一樣。端午節就是一個神圣的.節日,這也是一個偉大的節日。所有地方的端午節的目的都是為了紀念屈原。
每年最期待的節日除了春節就是端午節了。我喜歡端午節,更喜歡家鄉的端午節。
端午節作文 篇7
今天是端午節,是屈原的'紀念日。早晨,我穿著漂亮的裙子,吃過糯米粽子,就跟著爸爸。媽媽一起去了外婆家。我看到哥哥。妹妹早在門口等著我呢!
我一下車,便被他們拉進房間,玩起游戲來。我先當病人,妹妹當醫生,哥哥當護士,玩得可起勁呢。中午,外婆做了滿滿一桌子豐盛的午餐,我們吃著午餐,心里美滋滋的。大舅媽說:“要是每天能吃到這么豐富的菜,我就心滿意足了。”
下午,我們一家回到奶奶家時,小姑媽。大姑媽都來了,她們還發了好多東西給我們小孩吃呢!今天我們玩得可高興了。
端午節作文 篇8
6月23日,農歷五月初五,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端午節。今天早上,我和爸爸媽媽去西山游玩的見聞還在歷歷在目。
今天,我們一家一路騎著電動車,來到西山游玩。一路上,微風拂過我的臉頰,使我心曠神怡,小花小草的芳香沁人心脾,使我精神飽滿。終于到西山,這里多數是端午節的游人。首先映入我眼簾的是兩頭造型逼真、形態莊嚴的大理石雕刻的大象,這兩頭大象潔白如玉,栩栩如生,前面的一頭向前走,后面的一頭緊跟著。我還到大白象的跟前仔細的看看,這兩頭大白象的雕刻者真是巧奪天工,把大象的每一個部位都一絲不茍的雕刻下來!
我戀戀不舍的`離開白象,要不是媽媽催得急,我差點忘記此行的主要任務,找香蒿呀。走進一片林子,這里采香蒿的人還真不少,他們個個眼疾手快,讓我看得眼花繚亂。我隨便采一種有香味的植物,媽媽說是水蒿,找好半天,我也找到媽媽手里的香蒿,聞著它的香味,還有它嫩綠的葉子真的和我采的那種不一樣,我也學會采香蒿,我興奮的歡呼著。
回家的路上,我又和媽媽去早市買“葫蘆”、五彩線和香包。早市上真是人多如潮,“葫蘆”的海洋,很多天真的孩子和我一樣東走走、西看看,每樣精美的飾品都讓我愛不釋手,最后還是媽媽幫我選的,給我戴上,讓我體會到節日的快樂。
回到家,媽媽做好吃的粽子、餃子、雞蛋。還給我講端午節是為紀念戰國時代楚國的愛國詩人屈原的,原來端午節是由此而來的呀!
這個端午節,我不但認識香蒿,而且解端午節的由來,還觀賞到大白象,真是一舉多得呀!
端午節作文 篇9
端午節。當你在吃粽子的時候。你會想:端午節是怎么來的呢?下面就讓我來告訴你們吧!
紀念屈原說。此說最早出自南朝梁代吳均《續齊諧記》和北周宗懔《荊楚歲時記》的記載。據說,屈原于五月初五自投汨羅江,死后為蛟龍所困,世人哀之,每于此日投五色絲粽子于水中,以驅蚊龍。又傳,屈原投汨羅江后,當地百姓聞訊馬上劃船撈救,千直行至洞庭湖,終不見屈原的尸體。那時,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起匯集在岸邊的亭子旁。當人們得知是打撈賢臣屈大夫時,再次冒雨出動,爭相劃進茫茫的'洞庭湖。為了寄托哀思,人們蕩舟江河之上,此后才逐漸發展成為龍舟競賽。
所以。現在端午節有女兒回娘家,掛鐘馗像,迎鬼船、躲午,帖午葉符,懸掛菖蒲、艾草,游百病,佩香囊,備牲醴,賽龍舟,比武,擊球,蕩秋千,給小孩涂雄黃,飲用雄黃酒、菖蒲酒,吃五毒餅、咸蛋、吃粽子和時令鮮果等這些習俗。
端午節我最喜歡的就是:吃粽子和佩香囊端午節的來歷就是這樣。你們是不是很敬佩出過大夫屈原呀!這就是端午節的來歷。
【端午節作文】相關文章:
悠悠端午節_端午節作文03-25
端午節過端午節的作文04-20
端午節的作文07-23
端午節作文07-17
端午節作文07-17
端午節作文07-17
端午節作文07-17
端午節作文(精選)07-16
端午節作文[經典]07-31
端午節作文(經典)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