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三農問題的調查報告范文
在當下社會,報告對我們來說并不陌生,多數報告都是在事情做完或發生后撰寫的。那么大家知道標準正式的報告格式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關于三農問題的調查報告范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農業、農村、農民問題一直是制約我國國民經濟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因此,“三農”問題也備受關注。從中央到地方,對“三農”問題的重視力度也在不斷的加大。黨的十六大報告中"三農"問題的闡述占了很大的篇幅,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對“三農”問題也做了進一步的部署和安排,會議強調:認真貫徹黨的十六大、十六屆三中和四中全會、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貫徹統籌城鄉發展的方略,堅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針,進一步加大農村改革力度,加大對農村投入力度,加大對“三農”工作領導力度,穩定、完善和強化對農業的扶持政策,切實加強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建設,大力推進農業科技進步,繼續調整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努力實現糧食穩定增產、農民持續增收,促進農村經濟社會全面發展。去年農業直接補貼稅的發放更是體現了中央關于"三農"政策的具體實施。在這樣的背景下我對"三農"政策在農村中的具體落實情況進行了抽樣調查。
此次調查采用了問卷的形式,共設置了10道題,其中有8道選擇題,2道簡答。問卷共發出100份,回收了89份,回收率為89%,而有效問卷有77份。就問卷中的四道選擇題進行了統計分析,選取的四道選擇題為:
1、你對
"三農"問題是否關注?A、是B、否
2、"三農"指的是哪幾個方面?A、農業B、農田C、農村D、農民
3、你對
"三農"政策知識的獲得來源于:A、電視B、廣播C、報紙D、聽說
4、你認為
"三農"政策的制定對農民來說:A、有幫助B、沒有幫助C、不知道
對以上四道選擇題進行了統計分析,其中第2題是有固定答案的,而其他3道題是反映個人意見的,沒有固定答案。在回收的有效問卷中,有26份選擇了正確答案,正確率為33、77%;而對于第1題有54份問卷選的是B答案,這就意味著有70.13%的農民對黨中央制定的政策還并不是十分關注;對于第3題有49份選的是D答案,就是說63.64%的農民是聽說的,而不是他們自己積極主動去關注去搜集有關的政策信息、對于第4題,有42份選的是不知道,比重為54.55%,更加體現了農民對政策意識的淡化。盡管這只是部分地區的個別反映,但卻是我國農業發展現狀的真實寫照、是我國農業落后,農民增收困難的真實反映,有此我們可以推及全國的農業現狀。
調查表明:我國農民對農業政策的關注程度是非常低的,這也說明我國政府結構在農業政策的實施推動過程中所發揮的作用還不夠充分。為什么會出現這種情況呢?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1、政府的宣傳力度不夠。由于農民自身素質普遍偏低,他們一般不會自己積極主動地去關注政府的政策,在政府制定政策后,沒有做到有力的宣傳,使得政策沒有深入到群眾中去,最終導致政策得不到有效的貫徹和落實。
2、農民增收困難,城鄉收入差距逐步擴大。農民收入低,而且增加收入的途徑有限,致使農民增加收入極其困難,使得農民在擴充自己知識,了解國家政策的投入非常低,所以對國家的政策關注程度自然不高、而城鄉差距的擴大更襯托出農民的貧窮與落后,使農民收入表現相對低。
3、農民思想禁錮,小農意識仍然根深蒂固,進一步制約了農民積極創新,開展新事業的思維。我國是一個發展中的社會主義國家,13億多人口,9億在農村,是我國的基本國情。農業、農村和農民問題是關系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全局的重大問題,農村教育對于提高廣大農民的思想道德和科學文化素質,實現農村現代化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農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農業興,百業興;農民富,萬家富;農村定,天下定”。沒有農村的現代化,就沒有全國的現代化;沒有農村小康社會的全面建設,就沒有全國小康社會的全面建設。因此“三農”問題得不到有效解決,我國國民經濟的持續,快速,穩定發展必然會受到影響。盡快解決"三農"問題是我國當前面臨的重要課題,也是我國迫在眉睫的緊要任務。對此我僅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1、提高農民自身素質,增強農民的競爭意識,增強農民的就業后勁。目前,我國農業在總體上實現了溫飽、進入小康的前兩步目標,已經開始向基本實現農業現代化的戰略目標邁進。然而,中國農村的現狀卻令人擔憂。目前,我國農民整體素質較低,難以適應現代化農業需要的狀況,這將成為阻礙我國農業進一步發展的最大障礙。這樣,如何培養大批安心在農村的專業人才和具有較高素質的農村勞動者,適應農村經濟改革和社會發展的需要,就成為農村教育改革和發展的重要任務。而農村教育改革和發展的重要內容就是普及農村義務教育。
2、不斷調整產業結構,不斷進行創新,積極發展優勢產業、積極發展蔬菜、水果、畜牧、水產品等勞動密集型產業及技術密集型產業。不斷推進農業土地制度創新,生產經營組織制度創新,培養農業高科技人才,建立農業領域的龍頭企業,主導產業。為了加快農業產業化經營,“各級財政要安排支持農業產業化發展的專項資金,較大幅度地增加對龍頭企業的投入”。對符合條件的龍頭企業的技改貸款,可給予財政貼息。對龍頭企業為農戶提供培訓、營銷服務,以及研發引進新品種新技術、開展基地設施建設和污染治理等,可給予財政補助。創造條件,完善農產品加工的增值稅政策。對新辦的中小型農副產品加工企業,要加強創業扶持和服務。
3、提高農民的組織化程度,建立新型合作經濟組織,引導農民轉變思想意識、觀念,解放思想,大力發展鄉鎮企業。更加注重統籌城鄉經濟和社會發展在工業化初期,農業支持工業,是一個普遍的傾向;在工業化達到相當程度后,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也是一個普遍的傾向。我國現在總體上已進入以工促農、以城帶鄉的發展階段。今后在支農補農的政策上既要保持穩定性,連續性,又要進一步擴大范圍,加大力度,增強政策的“邊際效應”,實現農民的增富減貧。要建立農民增收的長效機制,還必須抓住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的關鍵要素,切實保護好耕地,積極引導農民理性種糧,引導農民建立銷售協會等中介組織,積極利用期貨市場,開拓國際市場,避免糧食市場出現新的大起大落,影響農民增收。
4.轉移農村富余勞動力,加大農業稅免征減征力度。第一,轉移農村富余勞動,不要一門心思地盡想著往城里送,還應該立足農業和農村,盡量將農業做大做強,讓更多的農民不需要進城,在農村就可以發家致富,所謂的農村富余勞動力應該是一個相對的、變化的概念。相對現在農業還很落后蕭條的情況,九億農民當然是太多了,但假如我們把農業的本職工作做好了,這個農村富余勞動力的“富余”是不是會少余一些呢?第二,加快速度,加大范圍,重點向國家扶貧開發重點縣傾斜,并警惕農民負擔以各種隱蔽的形式反彈;繼續對種糧農民實行直接補貼,有條件的地方將提高補貼水平,良種補貼和農機具購置補貼將大幅度增加;對農村教育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投入也將有較大幅度增長。
【三農問題的調查報告】相關文章:
經典三農問題調查報告03-02
經典三農問題調查報告范文10-25
三農問題調查報告范文10-15
三農問題調查報告13篇02-23
經典三農問題調查報告15篇03-02
經典三農問題調查報告16篇08-16
農村三農問題調查報告范文優秀08-06
三農問題社會實踐調查報告08-30
大學生三農問題社會實踐調查報告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