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街道綜合文化站管理制度
在現實社會中,很多場合都離不了制度,制度是一種要求大家共同遵守的規章或準則。那么制度的格式,你掌握了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街道綜合文化站管理制度,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街道綜合文化站管理制度1
一、加強組織領導,強化宣傳引導
由于人員工作變動,經黨委、政府研究決定,對鎮城鄉環境綜合治理領導小組及辦公室成員作出調整,調整后的名單如下:
河市鎮城鄉環境綜合治理領導小組
組長:x
副組長:x
成員:x
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由x兼任辦公室主任,x任副主任,廖x為成員。
明確城鄉環境綜合治理的任務和意義,建立長效管理機制。通過電視、宣傳車、文娛隊、傳單、標語等手段,加大宣傳力度,使每個市民都參與到城鄉環境綜合治理工作中來。培養市民講文明、講衛生、愛護環境的良好習慣,進一步提升河市鎮市容市貌整體形象。
二、整治重點
1.硬化道路,河東街已硬化結束,南后街、西街、大西街完善小街小巷的路燈設施。
2.清理整頓小街小巷的占道經營,進一步規范臨時攤位。
3.制定簽訂門前“三包”責任書,落實“門前三包”責任。
4.統一規范門牌店招,清理廢舊廣告。
5.進一步規范完善兩個農貿市場的內部管理。
6.加大保潔投入,增加環衛工人,購買垃圾清運車輛,安置果皮箱,修建垃圾房,擴建垃圾場。
7.規范停車位,設置人行道,完善客運站臺設備。
8.整頓建筑工地秩序。
9.實施綠化工程,培植花草樹木。
10.制定市民公約,制定宣傳標語。
11.加大宣傳力度,組織社區居民、學校學生上街宣傳,文明勸導。
12.健全監督管理機制,制定考核方案,明確責任制。
三、整治的具體內容和實施方案
(一)完善市政基礎設施建設。
1.對河東街路面硬化由河市鎮政府負責該工程的'實施。
2.南后街的硬化改造(長約380米、寬約10米),因路面是泥土街面,路面破損嚴重,此項工程由鎮政府負責實施。
3.對西街進行路面硬化改造,長約120米、寬約8米,由鎮政府負責實施。
4.對大西街進行路面硬化改造,長約500米、寬約12米。由鎮政府負責實施。
5.進一步完善市政設施,對小街小巷進行路面照明亮化,由鎮政府負責實施。
(二)進一步整治場鎮市場秩序。
1.徹底清理整治小街小巷的占道經營,規范臨時攤位,由城管中隊負責實施。
2.清除廢舊廣告,拆除后街、南大街、長航街、西街上的雨蓬,由城管中隊負責。
3.全鎮所有門市進行門前三包責任書的簽定工作,由各社區負責實施(制定三包責任制內容)
4.社區組織門市經營商戶,統一打造商業廣告牌,打造出后街更加靚麗的商業秩序,由工商所協助社區負責實施。
(三)進一步整治衛生秩序。
1.購買100個果皮箱沿街安裝,培養市民良好的衛生習慣,提升市民素質,由環衛所負責實施。
2.加大保結清掃力度,新增保潔人員25名,環衛工人責任區包干,每天仔細清掃兩次,重要地段要堅持24小時不間斷保潔,垃圾清運必須在早上7點前清運完畢。由環衛所負責實施。
3.購買垃圾電瓶清運車,取消場鎮上的垃圾存放箱,修建規范的垃圾池和垃圾房,此項工作由鎮政府負責實施。
4.督促商戶清洗沿街門面、墻面,沒有經商的門市由社區負責清洗,徹底清除街面、樓道的“牛皮癬”,每一個月清洗一次,由各社區負責組織實施。
5.徹底清除大街小巷的死角垃圾,給場鎮居民一個舒適的生活環境,由環衛所負責實施。
(四)進一步整治交通、建筑秩序。
1.規范建筑施工地,建筑工地必須完善建設手續方可施工,杜絕發生違法建設。建筑工地必須遵守文明施工十二條守則。施工前必須硬化道路,修建圍墻。由城鄉環境綜合治理辦公室監督,由河市建設管理所負責實施。
2.拆除違法建筑,對臨時占地搭建的房屋要求,徹底清理整頓違法建筑,由河市建管所請求縣規劃和建設局負責實施。
3.規劃場鎮停車位,人行道、建造客運站臺,由鎮政府負責實施。
4.規劃車輛停放,南大街、后街的車輛、摩托、三輪車不準亂停亂放,任何車輛不得停放在人行道上,禁止臟車進入場鎮,拉運建筑物和煤車必須要求嚴密遮蓋。由城管中隊負責實施。
5.沿街人行道上不得隨意堆放建筑物,規范管理由城管中隊負責監管。
6.進一步規范場鎮的兩個農貿市場,完善市場內部的設施設備。規范攤位,安排好保潔人員,由城管中隊和環衛所負責實施。
7.規范停車位,人行道、建設美化客運站臺設備,由鎮政府負責實施。
8.綠化工程,在化工園區植樹造林。計劃在城鄉結合部植樹1000株,管理好場鎮的花草樹木,由鎮政府負責組織實施。
9.規范門市的裝修,門市裝修要有警示標志,不得占用人行道,由城管中隊負責監管。
(五)進一步完善管理制度。
1.制定場鎮居民公約、倡議書、門前“三包”責任書,制作城鄉環境綜合治理宣傳標語,由城鄉環境綜合治理辦公室負責實施。
2.加大宣傳力度,組織機關干部、社區、學校學生上街宣傳,文明勸導,由城鄉環境綜合治理辦公室組織負責實施。
街道綜合文化站管理制度2
深入開展全區農村環境整治工作,加強實踐十七屆五中全會、省委八屆十三次全會和市委九屆十一次全會精神。切實改善農村生產生活環境,建設“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社會主義新農村,根據《關于印發<市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實施方案>通知》廳〔〕284號)文件精神,結合我區實際,制定以下實施方案。
一、指導思想
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緊緊圍繞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以優化人居環境為核心,依照城鄉統籌、標本兼治的原則,動員全區廣大干部群眾積極參與,深入開展鎮容村貌和環境衛生綜合整治,努力塑造環境整潔、秩序井然、生態良好、鄉風文明的農村新面貌。
二、基本原則
負責宣傳發動、組織實施和推進落實。1堅持以塊為主、屬地負責、分級實施的原則。各街鎮、村(居)為本轄區環境綜合整治工作的第一責任主體。
積極引導、鼓勵、動員社會力量參與,2堅持政府主導、社會聯動、全民參與的原則。發揮政府的主導作用。充分激發廣大人民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形成推動環境綜合整治的整體合力。
鼓勵、支持各地從自身實際動身,3堅持因地制宜、分類指導、體現特色的原則。區別對待城中村、城郊結合部村改居社居委和中遠郊行政村等不同區域。大膽創新,敢于突破,發明性開展各項工作,不搞“一種模式、一刀切”
強力推進,4堅持重點突破、典型引路、整體推進的原則。選擇影響力大、代表性強的街鎮和村(居)作為示范點。形成典型,同時堅持以點促面,帶動全區環境綜合整治深入開展。
治標與治本相結合,5堅持夯實基礎、健全機制、長效管理的原則。集中整治與長效管理相結合。環境綜合整治與新農村建設、綠化大會戰、和諧社區和文明鎮村建設相結合,不時鞏固和提升成果,總結經驗,建立完善長效管理機制,促進全區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工作耐久、深入開展。
三、總體目標
全面清理城中村、城郊結合部和中遠郊腹地農村“臟、亂、差”現象,通過開展農村環境衛生綜合整治。全面推進鎮容村貌整治和環境衛生城鄉一體化管理,建立完善鎮容村貌和環境衛生保證機制,建立完善農村保潔站(辦)健全生活垃圾管理體系,落實長效,達到農村衛生狀況明顯改觀、鎮容村貌明顯提升、人居質量明顯改善、群眾滿意度明顯提高的目標。
四、工作任務
建立保潔隊伍、建立生活垃圾管理體系。農村環境綜合整治的主要任務是兩治理兩建立”即:治理環境衛生、治理鎮容村貌。
(一)開展集中整治活動
1城中村、城郊結合部和集鎮整治
修繕和出新道路沿線的圍墻和建筑;取締露天茅坑,全面清理“十亂”即亂搭建、亂堆放、亂停放、亂占道、亂倒垃圾、亂排污水、亂拉桿線、亂擺攤設點、亂涂寫張貼、亂設招牌廣告。全面清理殘墻斷壁。改造旱廁;疏浚河道溝渠和下水管道,清掏淤泥雜物,清理垃圾雜草,清除污水;整治騎路經營,完善市場設施,規范集貿市場。
2道路沿線整治
清除流露垃圾,全面清理環境。清除飄散的雜物和白色垃圾,清除糞堆等。全面整治沿線村容村貌,修繕和出新圍墻和破殘建筑,清理亂涂亂畫,撤除有礙觀瞻的招牌和廣告,規范鄉村店招牌設置;撤除清除露天茅坑、簡易旱廁、廢棄豬圈和擅自搭建的臨時建(構)筑物,遷移拴養牲畜和柴草堆,清除路邊堆放建材等。全面疏浚、疏通沿線排水溝渠,清除淤泥,清理雜草,清理污水。加強對馬路邊、河道邊、壩埂上等處毀綠種菜、開荒種菜現象的管理。
3村莊內部整治
衣物晾掛整齊規范。無衛生死角,全面清理村莊的房前屋后、河塘溝渠、村(居)委、鄉村道路、設施農業基地等范圍內的流露垃圾。農家院落應做到房前屋后可用物品堆放整潔有序。無蚊蠅孳生地。墻體無亂涂、亂畫、亂張貼。
(二)落實長效管理
1組建專業保潔隊伍
加強農村專業保潔隊伍建設。依照鄉村社區管理要求。
配齊專職人員,1加強街鎮級市容所(科)建設。各街鎮要進一步加強市容所(科)隊伍建設。增強工作力量,街鎮級市容所(科)負責集鎮道路、集市、公共場所的清掃保潔工作。并督促轄區各村(居)建立市容環衛保潔站(辦)保潔站(辦)負責本村(居)范圍內的清掃保潔任務。
提高保潔實效。2建立村(居)級保潔員隊伍。原則上村(居)級保潔員數量按在冊人口數4001比例配備。村(居)級保潔員的主要工作職責是負責村(居)內主要道路、公共場所、鄉村旅游景區、河道、公廁保潔及垃圾清運。有條件的村(居)要推行村(居)環境衛生市場化保潔。
2完善環衛配套設施
原有垃圾房(池)全部撤除。1配備規范化垃圾桶。垃圾實行容器化收集密閉化運輸。
區城管局統一設計,原則上按照每10-15戶(每個樓道口)放1只垃圾桶的要求進行配置。統一樣式和顏色。
配備垃圾收運車輛。原則上每個街鎮配備不少于1輛小型生活垃圾收集車,2配齊垃圾清掃和清運工具。各街鎮、村(居)要統一配置必要的垃圾清掃工具。有條件的村(居)也要配備生活垃圾收集運輸車輛;每名專業保潔員要確保配備1輛生活垃圾收集三輪車,及時收集、清運村莊垃圾桶內垃圾,做到日產日清日運,防止發生二次污染。街鎮要統一村(居)清掃保潔人員服裝和工具。
各街鎮要在轄區主次干道沿線,3合理配置果皮箱(桶)依照相關規范。街鎮道路、車站、市場周邊等合理布置果皮箱(桶)根據實際情況和需要,小區內部道路、鄉村旅游景區道路兩側要合理布置果皮箱(桶)有條件的村(居)村內道路沿線也要布置果皮箱(桶)
加快推進街鎮垃圾轉運站建設,4加快垃圾轉運站建設。每個街鎮要有一座垃圾轉運站。確保盡早投入使用。
3健全各項管理制度
建立健全農村生活垃圾的收集、清運和保潔制度,1健全工作職責制度。切實加強對街鎮、村(居)兩級環衛工作人員的管理。明確市容所(科)市容站(辦)管理職責、清掃保潔人員工作職責及垃圾清運、村莊保潔的具體要求,制定工作規程,切實增強環衛工作人員的.責任意識。
實行環衛監督員制,2健全內部管理制度。建立健全農村垃圾收集臺帳管理制度、村莊保潔檢查登記制度等。加強村(居)民自治。村民組長或村(居)委會指定一名熱愛公益事業、責任心強、村(居)民中具有一定威信的村民擔任本村(居)環衛監督員,增進村(居)民之間互幫互助、互相監督。落實好“市容和環境衛生責任區制度”把環境保潔、村容秩序落實到每家每戶,責任到人。
納入政府目標管理,3健全考核獎懲制度。建立區對各街鎮、村(居)督查考評體系。同時與開展創先爭優活動結合起來。集中整治期間,區農村環境綜合整治指揮部將每10天組織暗訪一次、通報一次,通報存在問題,限期整改。轉入長效管理后,每月檢查一次、講評一次,納入全區鄉村管理考核工作之中。考核結果原則上每月統計公布一次,每季度通報一次,對組織檢查、明查暗訪和群眾投訴中發現的突出問題,限期督促整改。對整改不力、推諉扯皮的單位要通報批評,并在區級新聞媒體曝光。
與區下撥專項補貼經費相掛鉤,考核結果實行“五掛鉤”與區級考核相掛鉤。與區委、政府對街鎮的年度崗位目標責任制考核內容相掛鉤,與下撥村(居)級環衛保潔經費相掛鉤,與村(居)清掃保潔人員報酬相掛鉤。同時要積極做好迎接全市檢查考評工作。
檢查頻次不得低于區級組織的檢查,各街鎮相應建立對村(居)檢查考評機制。檢查結果上報區指揮部備案。年度檢查中,一次排名墊底的街鎮,》報通報批評;兩次排名墊底的街鎮,由區紀檢、組織部門對街鎮黨政負責人進行誡勉談話;三次排名墊底的街鎮,追究街鎮黨政主要負責人責任。
每年評選出20戶“清潔家庭”,廣泛開展創建文明鄉村、文明戶”清潔家庭等評比活動。授予榮譽匾牌;評選出6個先進村(居)第一名1個,第二名2個,第三名3個,第一名獎勵2萬元、第二名獎勵1萬元、第三名獎勵5千元,用于環境衛生綜合整治的經費補貼。
五、實施方法
分三個階段進行。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從年12月上旬開始。
(一)重點突破階段(2011年1月31日前)各街鎮、村(居)綜合整治鄉村出入口道路、城中村、城郊結合部和中遠郊腹地農村的市容和環境衛生。全區各街鎮、村(居)中樹立一批開展速度快、力度大、效果明顯的典型。
(二)拓展延伸階段(年3月31日前)以點帶面。把集中整治延伸到村莊的房前屋后、河塘溝渠、村(居)委、鄉村道路、設施農業基地等區域,探索建立鎮容村貌長效管理機制,快速推進環境衛生城鄉一體化管理。
(三)鞏固提高階段(2011年4月1日起)不時總結經驗。建立完善農村環境綜合整治管理長效機制,組織開展檢查考評,納入全區鄉村管理長效考核之中。
六、保證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成立區農村環境綜合整治指揮部。副總指揮由郝力群、黃韋華同志(常務)擔任,指揮部成員由各鎮(街)負責人,政府辦、組織部、宣傳部(文明辦、文廣局)農林水務局、住建局(交通局)財政局、衛生局、規劃分局、城管局、環保局、團區委等部門負責人組成。指揮部下設辦公室,辦公室主任由區城管局局長擔任。辦公室主要職責是組織檢查、指導和考核各街鎮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工作;協調解決綜合整治中遇到困難和問題;及時收集信息,編況通報,總結交流經驗,推動工作落實;指導各街鎮、村(居)建立保潔隊伍和生活垃圾管理體系;完成其他相關任務。
明確目標整治活動的具體負責人和聯絡人,各街鎮都成立相應的領導組織和辦事機構。街鎮、村(居)黨委(黨工委、黨委、支部)書記為第一責任人。
【街道綜合文化站管理制度】相關文章:
街道文化站工作總結10-12
綜合文化站自查報告06-20
綜合文化站自查報告【精品】08-23
(必備)綜合文化站自查報告06-21
綜合文化站自查報告精選12篇01-15
綜合文化站建設情況自查報告10-26
綜合文化站自查報告15篇02-14
綜合文化站上半年工作總結03-22
鄉鎮綜合文化站自查報告(精選11篇)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