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生物實驗反思
隨著社會不斷地進步,我們要有一流的教學能力,反思自己,必須要讓自己抽身出來看事件或者場景,看一段歷程當中的自己。反思應該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于生物實驗反思,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關于生物實驗反思1
生物課是經常要做實驗的。但是由于條件的限制,再加上學生平時缺乏訓練,動手操作能力有限,因此往往不能很好的完成探究任務。而教師面對人數眾多、時間有限這一現狀,也不能對學生的操作過程逐一進行指導,以致實驗課效率不高。為了真正達到實驗目的,收到良好的效果,教師可培養部分學生作為實驗教學的得力助手,協助教師進行實驗指導,及時匯報學生探究過程中存在的誤區,這樣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提高實驗課的效率及教學質量。
一、 選擇合適的助手
選擇一個合適的助手至關重要,只有一個得力的助手才能發揮他應有的作用,協助教師完成實驗任務。選擇合適的助手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考慮:
1、助手必須品質好,威信高
2、助手要具有一定的專長
二、培養出色的助手
要選擇得力的助手,教師平時必須注意觀察,從課堂學習和生活中了解、物色。當然,開始選擇的助手能完全符合以上條件是不可能的,關鍵在于教師的耐心培養。
1、經常對助手進行思想教育
2、培養助手的工作能力
3、經常樹立助手的威信
三、使用得力的助手
培養助手的目的在于使用助手,使用助手也是培養助手的繼續,同時,在使用助手的'過程中又能加強對助手的培養,不斷提高其工作能力。
1、幫助教師和同學做好課前準備工作
2、發揮小助手的積極帶頭作用
3、協助教師做好實驗指導
綜上所述,選擇、培養并使用好得力的助手,對實驗教學有較好的推動作用,不僅提高了實驗課的教學效率,還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但在這同時,決不能放棄教師的主導作用,使用助手要從實際出發,決不能讓助手全權代替教師,助手只能是協助教師進行實驗的幫手,而不能是實驗課的主導者。
關于生物實驗反思2
初中生物實驗包括觀察能力、實驗操作能力、分析實驗現象能力、實驗設計能力、綜合應用能力。因此,組織好實驗教學有著相當重要的作用。我在實驗教學中的一些反思如下:
1.明確觀察目的和任務
觀察是人對客觀事物的一種生動的感性認識形式,它往往通過多種感覺器官的聯合活動,并在思維的參與下進行的。在觀察時,必須對觀察者預先提出一定的目的或任務,擬定一定的計劃,按計劃仔細地觀察,提出問題,尋求某種答案,這樣才能保證注意力集中在所要觀察的事物中。例如:觀察洋蔥表皮細胞的實驗,實驗目的是要求學生在觀察中認識細胞壁、細胞質、細胞核和液泡。觀察前教師應強調細胞膜緊貼在細胞壁內壁上不易辨認,有些細胞核也不太清楚,要調好光圈,光線強弱要控制適當。使學生按照老師提出的目的要求去觀察。觀察的結果好壞,可由教師檢查,檢查方法可采取教師提問學生回答,也可讓學生繪制觀察的標本圖示,這樣一定能達到觀察的目的。在該實驗中,還應該強調在撕取洋蔥內表皮時要小塊的,如果太大塊,在蓋蓋玻片時,容易產生氣泡,影響觀察。
2.對每個實驗,應首先把重點、難點提前告訴學生,同時圍繞重點、難點提出思考題或應注意的關鍵問題,讓學生在預習時有明確的'目的、有思考的內容、有議論的話題。
并經常參與學生們的討論,指導課外興趣小組對實驗內容進行預演,培養實驗課小骨干,讓他們在實驗課上充當小老師的角色,既發揮了實驗小骨干的作用,又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3.充分對比觀察
運用縱橫比較進行觀察,同中求異或異中求同。對比觀察能使學生從平常的現象中發現不平常的東西,從相似的事物中找出差異以及從差異中找出共同點或因果關系。如在觀察葉片的結構實驗中,教會學生對比觀察上表皮和下表皮,上表皮細胞排列更緊密一些,更整齊一些,氣孔較少,而且緊挨著柵欄組織(柵欄組織像一排柵欄),這樣,學生在實驗中就會有針對性,便于觀察,從而減少盲目性,且印象深刻。
4.先整體觀察后局部觀察
教師要指導學生全面進行觀察,抓住事物的各個方面及其發展變化的全過程,這樣才能達到認識事物的目的。例如:觀察根毛和根尖的結構,先用肉眼觀察認識根的形態,掌握直根系、須根系、主根和側根的形態特征,進而用放大鏡、顯微鏡觀察根毛的位置,根尖的結構,認識和掌握根冠、生長點、伸長區及根毛區的細胞結構特點。
局部觀察即細微觀察,要求學生在觀察過程中抓住事物最本質的屬性,捕捉它們之間的細微差異,從而發現事物各個側面的特點。例如:在組織學生觀察花的形態和解剖花的結構實驗中,首先觀察水稻花與桃花的形態,我們向學生
提示這樣一個問題:為什么桃花盛開的時候會招引許多蜜蜂前來傳粉?為什么水稻花盛開的時候卻很少見到蜜蜂及其它昆蟲前來傳粉?從而使學生認識和掌握風媒花與蟲媒花的形態特征上的區別。緊接著老師指導學生進行兩種類型花的解剖,仔細觀察桃花子房基部的突起結構桃花的蜜腺,弄清花蜜產生的原因。而觀察水稻花結構時卻沒有這種蜜腺結構,使學生弄清蟲媒花與風媒花的結構差異。通過解剖觀察使學生認識了兩種不同類型的花在本質屬性方面的區別
5.重復觀察
為了保證觀察的結果可靠性,觀察的次數要多,否則就難以區分偶然發生和一貫現象,也就是巴甫洛夫所說的“觀察、觀察、再觀察”,他深刻地揭示了觀察的嚴肅性和科學性。由于學生自身能力、性格、知識水平的不同,在實驗中不可避免的會出現速度上的差距。對待這種現象筆者的做法是:劃分實驗小組時要根據以往了解的情況進行合理搭配,在此基礎上對實驗速度特別慢的小組再進行強化指導,或把他們落下的個別次要步驟“演示”完成,以幫助他們在實驗結束后享受到成功的喜悅,為今后的學習樹立信心。對實驗過程中出現問題的學生應講清楚道理布局嚴格要求,有時甚至手把手地教,以形成規范化操作。對每個實驗,允許各實驗小組在結果上出現一定的偏差,但實驗步驟非經允許不得更改(探性實驗除外)。當學生在實驗過程中出現了一些錯誤操作并且會影響實驗結論時,應引導學生分析原因,找到補救辦法,以防學生一錯再錯,偏離正確方向,影響對實驗結果的分析,形成相關知識的錯誤定勢.
此外,在實驗完成后還進行了必要的總結,以活化知識、豐富學生知識面,結合具體、有針對性的問題進行分析,對學生的思維進行適時得當的點撥、引導,有助于他們將平時所學的被肢解了的知識系統化,從而既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又起到思維輻射的作用。
關于生物實驗反思3
生物學實驗是學生認識生物現象、理解生物概念和規律的基礎,對培養學生的科學素質和能力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也是深受學生喜愛的課堂教學形式,但是由于在組織教學、結果控制等方面比較費神且占用時間較多,因此很多教師不大愿意進行生物實驗教學,特別是分組實驗教學。那么如何對生物學分組實驗進行有效的教學控制呢?
1、程序控制。首先要引導學生在熟識實驗目的、內容及注意事項的基礎上總結概括實驗操作程序。其次在分組實驗中實施有目的、有計劃的程序控制,還要培養學生養成按順序觀察的習慣。實驗中要引導學生做到:從整體到局部,由表及里,由粗到細。
2、結果控制:
①為了最大限度、最大范圍的對實驗結果進行調控,首先要在實驗前“定點,抓預習”。對每個實驗,筆者都堅持首先把重點、難點提前告訴學生,同時圍繞重點、難點提出思考題或應注意的關鍵問題,讓學生在預習時有明確的目的、有思考的內容、有議論的話題。在預習期間,筆者也經常參與學生們的討論,指導課外興趣小組對實驗內容進行預演,培養實驗課小骨干,從而為實驗課上減少盲目性,順利完成教學內容奠定了基礎。
②為了最大限度、最大范圍的對實驗的結果進行調控,也應該在實驗“控速,促進程”。由于學生自身能力、性格、知識水平的不同,在實驗中不可避免的會出現速度上的差距,另外學生在實驗過程中也難免“離標”。對待這種現象筆者的'做法是:劃分實驗小組時要根據以往了解的情況進行合理搭配,在此基礎上對實驗速度特別慢的小組再進行強化指導,或把他們落下的個別次要步驟“演示”完成,以幫助他們在實驗結束后享受到成功的喜悅,為今后的學習樹立信心。對實驗過程中“離標”走樣的學生應在講清楚道理局嚴格要求,有時甚至手把手地教,以形成規范化操作。
③為了最大限度、最大范圍的對實驗結果進行調換,還必須每時每刻“防偏,保方向”。對每個實驗,筆者堅持可以允許各實驗小組在結果上出現一定的偏差,但實驗步驟非經允許不得更改(探性實驗除外)。當學生在實驗過程中出現了一些錯誤操作并且會影響實驗結論時,應引導學生分析原因,找到補救辦法,以防學生一錯再錯,偏離正確方向,影響對實驗結果的分析,形成相關知識的錯誤定勢。
總之,在實驗中實施有目的、有計劃的程序控制和最大限度、最大范圍的對實驗結果進行調控,能夠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學生的主體作用,引起教與學雙方的同步反應,實現實驗教學效果的最優化。
【生物實驗反思】相關文章:
生物實驗心得反思04-28
生物實驗教學反思01-27
生物實驗教學反思【薦】01-27
生物實驗課教學反思11篇07-07
生物實驗課教學反思(通用22篇)03-29
生物實驗總結04-07
生物實驗教案02-01
初中生物實驗教學反思11-20
生物實驗室實驗守則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