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初三歷史復習知識點
在日復一日的學習中,是不是聽到知識點,就立刻清醒了?知識點也可以通俗的理解為重要的內容。掌握知識點是我們提高成績的關鍵!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初三歷史復習知識點,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初三歷史復習知識點1
第一課文藝復興
1、時間:14—17世紀
最早興起的國家:意大利
2、核心:人文主義
3、主要代表人物:
⑴但丁:①地位:文藝復興先驅
②代表作:《神曲》(歐洲開始從中世紀向近代社會過渡的標志)
⑵達芬奇:①地位:意大利最畫家。多才多藝的文化巨人
②代表作:《最后的晚餐》、《蒙娜麗莎》
⑶莎士比亞:①地位:英國最的文學家
②代表作:《奧賽羅》、《李爾王》、《哈姆雷特》、《麥克白》“四大悲劇”
4、性質:是資產階級叩近代社會大門的思想解放運動
5、意義或作用:推動了歐洲文化思想領域的繁榮,為歐洲資本主義社會的產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礎
第二課新航路開辟
1、時間:15—17世紀
2、條件:⑴歐洲造船航海技術的進步
⑵歐洲人對地球的了解(相信地圓說)
⑶羅盤針、航海知識與地理知識在歐洲傳播
3、哥倫布主要活動:
⑴堅信地球是圓的,認為從歐洲出發,一直向西航行能到達東方。
⑵目的:尋找通往印度和中國的航路
(3)活動:1492年從西班牙出發,橫渡大西洋,光后到達巴哈馬群島、古巴、海地等地。所到的.中、南美洲(除巴西)廣大地區、都成為西班牙殖民地。(他稱美洲土著故為“印第安人”。加勒比海上的島嶼為“西印度群島”)。
4、影響:P11
第三課英國資產階級革命
1、時間:1640—1688
2、根本原因:斯圖亞特王朝的封建統治嚴重阻礙資本主義發展
3、斗爭兩大陣營:以國王為主的封建勢力和以國會代表的新貴族
4、斗爭焦點:圍繞限制王權和保證國會權力
5、經過:⑴1640年資產階級革命爆發
⑵1649年1月,處死查理一世,封建統治被推翻,英國進入“共和時代”
⑶1653年,克倫威爾實行獨裁統治
(4)斯圖亞特王朝復辟
(5)1688年,光榮革命,詹姆士二世流亡法國
(6)1689年,國會制定并批準《權利法案》。確立了君主立憲制的資本主義政治制度
6、《權利法案》內容:P17
7、歷史意義:P17最后一段
第四課美國獨立戰爭
1、時間:1755年4月19日—————————1783年
2、開始標志:來克星頓槍聲
3、根本原因:英國的殖民統治嚴重阻礙北美資本主義的發展
4、領導人:華盛頓
5、軍隊:1776年第二屆大陸會議組建大陸軍,華盛頓為總司令
6、重要文件:《獨立宣言》
⑴頒布時間:1776年7月4日
⑵頒布機構:第二屆大陸會議
⑶起草人:杰斐遜
⑷主要內容:P21
⑸意義:①宣告了美國獨立,美利堅合眾國誕生(7月4日為國慶日)
②確立了“自由、平等”原則③馬克思稱為“第一個人權宣言”
7、戰爭轉折點:1777年10月薩拉托加戰役
8、戰爭結果:⑴1781年10月英軍康華利在約克鎮向華盛頓投降
⑵1783年美英簽署《巴黎和約》,英國正式承認美國獨立
9、性質:美國獨立戰爭既是一次民族解放戰爭又是資產階級革命。
第五課法國大革命
1、時間:1789年7月14日(7月14日為法國國慶日)
2、開始標志: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獄
3、導火線:三級會議的召開
4、根本原因:波旁王朝的封建統治嚴重阻礙資本主義的發展
5、頒布文件:《人權宣言》頒布機構:制憲會議
(1)主要內容:
①人們生而自由平等、自由、財產、安全和反抗壓迫是不可剝奪人權
②主權源于國民,公民享有宗教信仰、言論、出版自由
③私有財產神圣不可侵犯
④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2)評價:
進步性:倡導自由平等天賦權利,反對封建君主專制和封建等級制度,是法國大革命中理論旗幟綱領性文件。
局限性:財產權是人神圣不可侵犯的權利,說明是維護資產階級的利益。
6、結束:1794年7月27日“熱月政變”,標志著法國大革命結束
7、法國大革命影響:P29
第六課拿破侖帝國
1、建立:
⑴奪權:1799年11月9號標志:“霧月政變”拿破侖第一次執政
⑵帝國:1804年5月法蘭西第一帝國
2、鞏固統治措施:
⑴制定和頒布法律:
①時間:1804—1810年
②法律:《民法典》、《商法典》、《利法典》
⑵《拿破侖法典》
①內容:a。確立民事權利平等b。廢除貴族特權c。財產所有權無限制d。契約自由
②評價:第一次確認了民事權利平等、財產所有權和契約自由等資產階級民法的基本原則。以法律形式鞏固了法國大革命的成果,確立了資本主義社會的立法規范。打擊了封建勢力,促進了法國資本主義的發展。因此,帶上資產階級的烙印。
3、拿破侖對外戰爭:
進步作用:
多次打垮反法同盟,保衛了法國資產階級革命成果;同時將大革命成果傳播到歐洲各國,促進了歐洲封建國家的資本主義發展,動搖了歐洲封建統治秩序
侵略作用:
威脅了歐洲所有國家的主權,損害了被侵略國家人的利益,遭到了歐洲各國人民的聯合抵抗,最終導致帝國的崩潰和封建王朝的復辟。
第八課第一次工業革命
1、開始:⑴時間:18世紀60年代到19世紀中期
⑵主要標志:機器(珍妮機)的發明和使用
⑶國家與行業:最早發生于英國,首先從棉紡織業開始
2、重大發明成果:⑴凱伊—————飛梭(1733)
⑵哈格里夫斯————珍妮機⑶瓦特————改良蒸汽機
⑷富爾頓————汽船⑸史蒂芬孫———蒸汽機車(火車)3、重大影響(后果)P46
第十七、十八課第二次工業革命
1、開始::⑴時間:19世紀70年代到20世紀初
2、電氣時代主要標志:電的發明和廣泛應用
3、主要表現:
⑴新能源的發明和使用
⑵新機器和新產品的創制
⑶新交通運輸工具的出現
⑷遠距離傳遞信息的技術和新設備的發明與應用
4、重大發明成果:
(1)愛迪生::稱為“發明大王”
成果:電燈、留聲機、蠟紙、油印機
⑶交通工具:
①汽車:1885年卡爾本茨—————汽油內燃機汽車
②1913年福特—————首先在汽車生產中使用流水線裝配工藝
③飛機:萊特兄弟—————1903年發明世界上第一架飛機,被譽為“航空飛行器的先驅”
⑷電器:電燙斗、洗衣機、電風扇、電冰箱。
第十一課開辟新時代的“宣言”
1、時間:1848年2月
2、標志:《宣言》的發表
3、創立者:馬克思、恩格斯
4、主要內容:⑴分析了階級和階級斗爭在人類歷史發展中的巨大作用
⑵提出了資本主義必然滅亡,社會主義必然勝利的美好理想
⑶號召全世界無產者聯合起來,共同資產階級統治
5、歷史意義:
⑴是第一部較為完整而系統地闡述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理的著作⑵標志著馬克思主義的誕生
⑶開辟了國際工人運動和社會主義運動的新局面⑷成為世界無產階級的銳利思想武器
初三歷史復習知識點2
【時代特征】
14—16世紀,在經濟、思想、市場方面,歐洲醞釀著一場重大的歷史變革,人類歷史開始步入近代。
經濟方面:13、14世紀,租地農場、手工工場出現,資本主義生產關系出現、發展,新興的資產階級不斷發展。
思想方面:14—16世紀,新興資產階級強調人性的解放,文藝復興運動興起,這是一場資產階級的思想文化運動,促進了人們思想的大解放。
市場方面:新航路的開辟及歐洲殖民者早期的殖民掠奪,促進了資本主義的發展,打破了世界各地區相對隔絕的狀態,為世界市場的形成創造了重要的條件。
【核心考點】
租地農場和手工工場,體現了一種資本主義的生產關系。資產階級逐漸形成。
土地關系的變化和手工業的發展,推動了農業和手工業生產組織逐漸資本主義化,開始改變了中世紀歐洲社會的整體面貌。
文藝復興興起于意大利,其指導思想是人文主義。是資產階級思想文化運動,促進了人們思想大解放。
但丁是文藝復興的先驅,代表作是《神曲》;達·芬奇代表作是《蒙娜麗莎》《最后的晚餐》。莎士比亞的代表作是《哈姆雷特》《羅密歐與朱麗葉》。
達·伽馬繞非洲南端到達印度。哥倫布第一個發現新大陸美洲。麥哲倫船隊環球航行,證明了地球是圓的。
新航路開辟的影響:歐、亞、非、美之間建立起了直接的商業聯系;世界開始連為一個整體;人類社會從此進入了一個新的時代。
新航路開辟后,最早進行殖民的'國家是葡萄牙和西班牙。
“三角貿易”的路線是歐洲——非洲——西印度群島和美洲——歐洲。其中從非洲到美洲一段販運的是黑奴,充滿了血腥性。
早期的殖民掠奪對殖民地的社會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客觀上有助于殖民國家的資本原始積累,有助于世界市場逐漸形成。同時給殖民地人民帶來了深重的災難。
初三歷史復習知識點3
【時代特征】
從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到20世紀90年代的近半個世紀里,世界形勢發生了重大變化。
美蘇冷戰:1947年,美國提出杜魯門主義,美蘇冷戰開始。以美國為首的北約和蘇聯為首的華約先后建立,形成美蘇對峙的兩極格局。
資本主義國家:
(1)美國經濟實力膨脹,成為資本主義世界經濟霸主。20世紀90年代開始出現新經濟;
(2)西歐各國加強聯系與合作,組建了歐共體。1993年,歐共體發展為歐盟。
(3)戰敗的日本充分利用各種有利因素,在美國的扶植下,經濟迅速恢復發展,成為資本主義世界第二經濟大國。
社會主義國家:第二次世界大戰后,社會主義從一國走向多國。為了改變蘇聯模式的弊端,蘇聯和東歐各國通過一系列改革探索社會主義建設的道路,但在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相繼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世界格局多極化在曲折中發展。
亞非拉美國家:第二次世界大戰后,亞非拉地區民族解放運動空前高漲,世界資本主義體系逐漸崩潰。
【核心考點】
美國“冷戰”政策措施:政治上,杜魯門主義標志著美蘇冷戰的開始;經濟上,馬歇爾計劃,援助西歐;軍事上:建立北約組織。
德國分裂歐洲冷戰對峙的'局面基本形成。1955年,華約組織成立,標志兩極格局形成。1991年,蘇聯解體,標志兩極格局結束。
年,成立歐洲共同體。1993年,組成了歐洲聯盟,大大加快了歐洲一體化的進程。
世紀90年代,美國出現了以全球化和信息化為特征的“新經濟”,促進經濟的進一步發展。
年,日本成為資本主義世界僅次于美國的第二經濟大國。
西歐、日本經濟發展的共同原因:美國的援助、大力發展科技、制定適當的經濟政策。
年蘇聯解體的根本原因是蘇聯模式(斯大林模式),直接原因是戈爾巴喬夫改革失敗。蘇聯解體、東歐劇變的實質是社會制度發生變化。
年被稱為“非洲年”,這一年非洲有17個國家獲得獨立。1990年,納米比亞獨立,標志著所有非洲國家都擺脫了殖民主義的枷鎖。
年底,巴拿馬人民從美國手中收回了運河區的全部主權。
初三歷史復習知識點4
【時代特征】
19世紀,隨著資本主義的進一步發展,世界形勢變得更加紛繁復雜。歐洲國家的殖民擴張激起了殖民地人民的抗爭,同時,19世紀中期資本主義力量得到進一步增強。
殖民抗爭:面對殘酷的殖民統治,殖民地人民奮起抗爭,玻利瓦爾、圣馬丁領導的拉丁美洲獨立運動,章西女王參加的印度民族大起義,體現了殖民地人民不畏強暴、反抗侵略的決心和勇氣。
統治加強:美國通過南北戰爭,廢除了奴隸制度,掃清了資本主義發展的又一障礙。俄國和日本分別通過1861年改革和明治維新,走上了資本主義道路,資本主義制度在世界范圍內得以迅速擴展,資產階級的統治得到加強。
【核心考點】
玻利瓦爾和圣馬丁領導了拉美獨立運動,他們被譽為南美的“解放者”。
印度民族大起義反抗的是英國的殖民統治,民族女英雄是章西女王。
彼得一世改革是封建性質的'富國強兵的改革。廢除農奴制改革是資本主義性質的改革。
俄國廢除農奴制改革的原因是農奴制阻礙俄國資本主義發展;日本明治維新的原因既有國內矛盾,又有民族危機。
俄國廢除農奴制改革的領導者是亞歷山大二世,農奴獲得人身自由,需要出錢贖買土地。改革是俄國歷史上的一個重要轉折點,推動俄國走上了發展資本主義的道路。
美國資本主義發展過程中的兩大障礙是英國殖民統治和黑人奴隸制,分別通過獨立戰爭和南北戰爭解決。
林肯是美國歷史上杰出的政治家,他領導了南北戰爭,頒布了《解放黑人奴隸宣言》,維護了國家統一,解放了黑人奴隸,為美國資本主義的迅速發展掃清了障礙。
明治維新政治上廢藩置縣,實現中央集權。軍事上實行征兵制,建立新式軍隊;經濟上以“殖產興業”為口號,大力發展近代經濟。社會生活上提倡“文明開化”。
明治維新成為日本歷史的重大轉折點。日本迅速走上了發展資本主義的道路,開始躋身資本主義強國之列。
【初三歷史復習知識點】相關文章:
高三歷史復習知識點07-03
初三考試歷史復習計劃05-26
高中歷史必修復習知識點08-24
高三歷史復習備考知識點總結04-06
初三歷史復習課反思(精選10篇)06-19
歷史考試初三復習計劃10-18
初三歷史上冊知識點06-18
初三歷史必備知識點總結大全04-30
高三歷史復習知識點實用【3篇】0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