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級數學《比較大小》評課稿2篇【集合】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時常需要編寫評課稿,評課的類型很多,有同事之間互相學習、共同研討評課;有學校領導診斷、檢查的評課;有上級專家鑒定或評判的評課等。怎樣寫評課稿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一年級數學《比較大小》評課稿,歡迎大家分享。
一年級數學《比較大小》評課稿1
今天聽了饒老師的“小數大小的比較”這一課,我想談談幾點看法:
一、饒老師充分利用小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創設了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的情境。以比較身高為切入點,新課安排幾個層次。第一個層次,先比較整數部分不同的,要看整數部分比;第二個層次,比較整數部分相同的,要看十分位比;第三個層次,比較整數部分和十分位都相同的,要看百分位比。饒老師引導學生層層漸入,理解掌握小數大小比較的方法。
二、溫故知新。饒老師先帶學生復習整數大小的比較,鞏固整數大小的比較方法。再比較兩個小數的大小,讓學生通過自己的'比較、觀察,通過整數大小的比較方法遷移到小數大小的比較方法上來,總結出小數大小的比較方法。接著讓學生找出兩種方法的相同點和不同點。加深學生對比較小數大小的理解。
三、本節課的最大亮點是在這節課中,教師借助了翻卡游戲,巧妙地將游戲過程轉換為比較小數的大小的研究過程。在游戲活動中,學生的思維得以充分展示,自始至終興趣高漲,發言踴躍,學生在充分參與中思考、討論交流,達到真正的理解。在動態的過程中,學生感悟到比較小數大小的方法,體驗了思維的有序性,還獲得了積極的情感體驗。學生的投入幾乎瘋狂的興奮,至今還深深印在我的腦海中。而且當最后小結的時候,很明顯地可以看出,前面翻卡片的順序已經深深地印在了學生的腦海里,以至于在總結的時候,他們能夠那樣自然、有序地說出小數大小比較的過程,很好地掌握了小數大小比較的方法。還有一個亮點就是教學的末尾,教師所出示的一道作業題:“用2、3、4和小數點組成不同的兩位小數,并按從小到大的順序排列起來。”這道題以小組合作的方式完成。這就培養了學生的合作意識學生在相互交流的過程中碰撞出了智慧的火花。學生在寫出不同的兩位小數時,運用了排列和組合的知識,而按從小到大的順序排列時又用了本節課所學的知識,從而達到鞏固舊知識、應用新知識的目的。
饒老師整節課學生參與度高,效果顯著。但我覺得鼓勵、評價學生的語言還要豐富,講述的語言要精練。
一年級數學《比較大小》評課稿2
聽了馮老師的這節課后,我總結了一下幾個亮點:
一、以故事為線索,讓學生通過猜想激發學習興趣。
馮老師首先出示了龜兔賽跑的故事,從而引入了兩個圖形,讓學生們觀察哪個周長短一些,為了驗證大家的猜測,引出計算長方形的周長計算方法的`探究,而且在后面的各個環節中都能以這個故事為主線來銜接,很大程度上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
二、注重了學生的合作交流。
在探討長方形周長公式時,學生通過討論與交流,想出了“長方形周長=長+長+寬+寬”,“長方形周長=長×2+寬× 2”,“長方形周長=(長+寬)×2”三種策略。馮老師在**大家進行小組活動中,每一次都有明確的操作要求,更利于大家在操作時能節省時間,而且在比較哪種方法最簡單后能及時總結。
三、練習設計操作性強。
在練習中,馮老師把側重點放在讓學生動手拼一拼的訓練上,極大地鍛煉了學生對圖形的拼接能力,建議:
1、長方形周長公式的讀法要規范,給學生一個明確的方法。
2、練習設計可以在題型多樣一些,加入實際應用的環節。
【一年級數學《比較大小》評課稿】相關文章:
小數的大小比較評課稿04-12
一年級數學《比較大小》評課稿03-27
一年級數學《比較大小》評課稿07-10
一年級數學《比較大小》評課稿[薦]08-01
一年級數學《比較大小》評課稿2篇04-25
三年級數學《比較數大小》評課稿通用01-16
一年級語文《大小多少》評課稿03-25
數學評課稿01-28
數學評課稿03-01
(精選)數學評課稿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