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教師有感
當品讀完一部作品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東西,為此需要認真地寫一寫讀后感了。那么我們如何去寫讀后感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讀教師有感,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零零落落看了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建議》很多章節,有很多地方讓人感受頗深。他說:有的教師動了很多腦筋,力求把自己所講解的一切東西都變得明白易懂、毫無困難,使得學生往往用不著在進行思考了。還有一個例子:有一位小學教師被認為是講解算術應用題的高手。為了使學生容易“領會”應用題的條件,她事先準備了許多圖片和表格,有時甚至把應用題談到的實物拿到課堂上來。看起來,她的學生解應用題很順利。但是,當這些學生升入五年級以后,卻使教師們深為吃驚:原來那位女教師教出來的學生根本不會解算術應用題。事實的確如此,因為那位女教師在整整4年里小心翼翼地保護學生,不讓他們碰到困難,所以他們事實上并沒有學會積極地
可以想像得出,這位女教師在前4年里,許多教師會稱贊她能化難為易、化繁為簡,讓學生輕松愉快地獲得了知識。甚至她自己在反思時也會以此自豪,認為自己的教學能注重實物演示,真正體現了一切知識都源于感官的知覺!然而,在第五年時,我們才發現這位女教師從來沒有讓學生進行獨立的腦力勞動,學生的思維處于被催眠狀態。
不難看出像這樣的女老師的確是在“認真備課”,然而這樣的認真似乎走錯了方向,給學生的發展帶了難以彌補的損失。作者舉的這個案例是想告訴我們,課堂上我們要關注學生的思維活動,即教師要把學生的腦力勞動放在注意的中心。課堂40分鐘里,我們不僅僅要讓學生學習知識,更應當使學生感知、理解知識的過程,最大限度地讓學生從事積極思維活動。學生不應當單純地聽講和思考,還應當動手做有些事。思考應當從“做事”中反映出來,只有這樣,所有的學生在課堂上才肯思考,不注意聽講、思想開小差的情況才會消失。作者的這番理論,是我們現在學科以探究為核心的理念的根源,不僅要讓學生知道知識,更要讓學生通過多種不同途徑的親身體驗去感受知識的獲得過程,同時發展學生各種能力和思維素養。
學生的腦力勞動的進行,伴隨著的不是教師簡單說教和學生機械記憶的過程,而是一個有目的的探究過程。所以我們在課堂上應該積極營造探究的環境,要讓學生的課堂行為賦予有解決任務的性質,才能讓他們的思維有明確的目的性,學生的智慧力量越積極地投入這種活動,障礙和困難就暴露的越明顯,從而是腦力勞動成為一種克服困難的過程。具體到教師操作方式,我們看到作者有這樣一段描述:在優秀教師那里,學生學習的一個突出特點,就是他們對學習的對象采取研究的態度。教師并不把現成的結論、對某一定理的正確性的證明告訴學生。教師讓學生有可能提出好幾種解釋,然后在實踐中去證明一種解釋和推翻另一種解釋。我們能感受到在這樣的過程中,學生不僅對某個知識有所了解,更是對這個知識所關聯的其他知識有深刻、全面的、客觀的理解。學生的發展在這樣的過程中顯得穩穩當當、扎扎實實。
此外,書中還提到,我們的勞動處于經常變化的局面中,有時令人十分激動,有時情緒抑制。因此,善于掌握自己,克制自己,是一種最必要的能力。碰到生氣的事或突發的事難以控制自己的情緒,是我們教師經常會遇到的問題,在書中,蘇霍姆林斯基給了我們一個消除激動和氣憤的方法——幽默。他這樣說到:如果你具有幽默感,那么,最緊張的,有時能引起很長時間氣憤的局面就可以得到緩和。學生們之所以熱愛和尊重快樂、不泄氣、不悲觀失望的教師,是因為他們自己是快樂的、具有幽默感的人。他們會從每一舉動中、每一生活現象中看出很小一點可笑的事。善于無惡意地、懷著好心地嘲笑反面的東西,用笑話支持和鼓勵正面的東西,是一個好教師和好的學生集體的重要特征。
事實上,作為一名教師,很少人不愛自己的學生。但是,在教育下一代時,盡管有時我們為他們的成長付出了很多,可他們并不領情,甚至常常事與愿違,收到相反的結果。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我們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沒有把他當做一個活生生的人來對待,其實孩子也有自尊心,而且一點也不比大人小。教師只有在關懷學生人格尊嚴時,教導才能成為教育。
理念的更新隨之帶來的是教育教學方式的變革,以下是我對自己參加骨干教師培訓學習的幾點心得:
一、思想認識得到了提高
通過培訓,我知道了怎樣去定位、去思考、去摸索、去創新,讓我的課堂充滿激情;我知道了怎樣讓我的學生真正的實現: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重于觀察、勤于了解、樂于交流、善于溝通。在目標上關注個體潛能發揮;在模式上關注個體主動探究和情感體驗;在策略上,關注自主學習與受導學習統一。教育由以本為本變為以人為本,教師由控制者、評判者轉向參與者、引導者,學生由接受型轉向探究型與接受型相結合。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發展學生的創新精神,是時代賦予我們的艱巨任務,所以在教學過程中,一定要優化學生的學習氛圍,給他們更多的時間和空間,讓他們自己去發現問題,研究問題并解決問題,從而培養他們的創新意識和創新精神。
二、如何構建高效課堂
課堂教學高效性是指在常態的課堂教學中,通過教師的引領和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思維過程,在單位時間內(一般是一節課)高效率、高質量地完成教學任務、促進學生獲得高效發展。課堂教學是師生的雙邊活動,數學教學過程不但是知識傳授的過程,也是師生情感交流的過程。轉化成我自己的理解就是讓學生在課堂上有超常收獲,有超常提高,有超常進步。
三、在教學活動中,教師要當好組織者
教師要充分信任學生,相信學生完全有學習的能力。注重課堂實踐和資源整合,運用專家的教育智慧補己之短,通過運用信息技術整合教育內容,推動教育教學的行為的變化。
四、教師要學會終身學習
教師應把學習貫徹在自己的教學實踐中,將學習與實際教學結合起來,努力探索新的教育教學方法。再次,在豐富自身專業知識的同時,廣泛涉獵各種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知識,從而更好地適應教學的需要,通過總結經驗,提高自身,向更完善的目標努力。最后,要充分利用現代信息通訊技術,不斷擴大學習資源和學習空間,及時了解專業領域以及其他領域的最新發展動態,注重與其他教師和專家的合作我突然感到要想成為一名合格的骨干教師,就要更努力地提高自身的業務素質、理論水平、教育科研能力、課堂教學能力等。
【讀教師有感】相關文章:
讀教師映像有感12-09
讀《給教師的建議》有感09-15
教師讀大學有感12-09
讀《致教師》有感06-15
教師讀《給教師的建議》有感1000字12-16
教師讀《正面管教》有感12-10
讀《教師的專業成長》有感03-03
讀中國教師有感12-07
讀《不抱怨的教師》有感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