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典歷史成語故事模板
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社會中,大家對成語都不陌生吧,成語在語句中是作為一個整體來應用的,承擔主語、賓語、定語等成分。你知道都有哪些經典成語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中國經典歷史成語故事模板,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中國經典歷史成語故事模板1
【注音】luó què jué shǔ
【出處】至羅雀掘鼠,煮鎧弩以食。 《新唐書·張巡傳》
【解釋】原指張網捉麻雀、挖洞捉老鼠來充饑的'窘困情況,后比喻想盡辦法籌措財物。
【用法】作謂語;比喻想盡辦法籌措財物
【結構】聯合式
【同韻詞】杯弓市虎、塊然獨處、志堅行苦、面面相覩、痛心切骨、六神無主、析圭分組、修文演武、競今疏古、貓鼠同處、......
【年代】古代
【成語故事】唐玄宗時期爆發了安史之亂。757年,安祿山的兒子安慶緒派手下大將尹子奇圍攻睢陽城。睢陽城守將張巡誓死抵抗,在南霽云搬不到救兵及城里糧食斷絕的情況下,他們張網捉鳥雀吃,挖掘老鼠洞尋找殘糧,艱苦抵抗守城達3個多月
【成語示列】快餓死者,羅雀掘鼠,糧食罄盡,轉為溝瘠是也。嚴復《有如三保》
中國經典歷史成語故事模板2
畫龍點睛
張僧繇
唐·張彥遠《歷代名畫記·張僧繇》:“金陵安樂寺四白龍不點眼睛,每云:‘點睛即飛去。’人以為妄誕,固請點之。須臾,雷電破壁,兩龍乘云騰去上天,二龍未點眼者見在。”
張僧繇是梁朝著名的畫師。有一次,皇帝命令他在金陵安樂寺的墻壁上畫龍,故事大全《關于龍的`成語故事》。不一會兒,兩條栩栩如生的龍就出現在墻壁上了。這時皇帝發現這兩條龍都沒有眼睛,就問張僧繇這是為什么。張僧繇回答說:“畫上眼睛的話,它們就會飛走的。”大家不信,皇帝一定要他畫上眼睛,張僧繇只好給其中的一條龍點上了眼睛。霎時間,電閃雷鳴,那條龍真的飛走了。
成語“畫龍點睛”比喻說話或做事關鍵部位處理得好,使整體效果更加傳神。
原形容梁代畫家張僧繇作畫的神妙。后多比喻寫文章或講話時,在關鍵處用幾句話點明實質,使內容生動有力。
中國經典歷史成語故事模板3
成語東施效顰出處:
這個成語出自《莊子·天運篇》記載的一段故事,說的是關于西施的傳說。
東施效顰
這個成語出自《莊子·天運篇》記載的一段故事,說的是關于西施的傳說。
傳說,春秋時越國有個絕色美女,名叫西施,是一個采樵的女郎。
據《吳越春秋》或《越絕書》等書記載,當初有人發現了這個美女,就把她獻給越王勾踐,勾踐又把她送給吳王夫差。后來越國打敗吳國,報復國仇,西施曾為祖國作出了一定的貢獻。西施的名聲于是流傳。兩千余年來,人們一直把西施作為最典型的美女形象。
《莊子天運篇》記載著一段故事,它說:西施有心病,所以她總是輕輕地捧著胸口,微散地皺著盾頭,成了一種習慣的'姿態。因為她長得實在太美,所以這個姿態,不但一點也不難看,人們還說這樣倒更顯得好看了。
離西施的家不遠,有個長得很丑的女子,有一次遇見西施,并且聽見人們對于西施的美紛紛夸贊。她非常羨慕,回家以后,便模仿西施的姿態,重重地按著胸口,緊緊地皺著眉頭,自以為也很美了。可是,因為她本來很丑,還要如此做作,就成了一副怪模怪樣,更加難看了。所以,誰見了她,都不歡迎;富人見了,緊閉大門;窮人見了,趕縈帶著妻子兒女躲開。
中國經典歷史成語故事模板4
【拼音】qí huò kě jū
【成語故事】戰國時期,衛國大商人呂不韋到趙國都城邯鄲去做生意,碰到在那里做人質的秦國公子異人。他決定做一次一本萬利的政治買賣,就先到秦國討得華陽夫人的歡心,讓她認異人為兒子,幫助異人回國成為秦國國君,從而自己當上秦國的丞相。
【出處】呂不韋賈邯鄲,見(子楚)而憐之,曰:‘此奇貨可居。’《史記·呂不韋列傳》
【解釋】指把少有的'貨物囤積起來,等待高價出售。也比喻拿某種專長或獨占的東西作為資本,等待時機,以撈取名利地位。
【用法】作謂語、賓語、定語;指囤積居奇
【近義詞】囤積居奇
【反義詞】寶貨難售
【其它使用】
◎在去年搶購風中,一位個體戶投入幾萬元購進400條毛毯,以為奇貨可居。
中國經典歷史成語故事模板5
【出處】
《戰國策》。
戰國時,各諸侯國結成聯盟,共同對付秦國,趙國的魏加來到楚國,問春申君準備派誰擔任領兵作戰的將軍。春申君打算讓臨武君領兵同秦軍作戰。魏加知道臨武君曾經被秦軍打得大敗,傷亡非常慘重,不適合擔此重任,但臨武君是春申君非常信任的將領,魏加又不好明確地勸阻。魏加想了想,就和春申君談起射箭來。魏加說:“我年輕的`時候喜歡射箭,曾聽過一個十分有趣的故事。”于是魏加就有聲有色地講述起來:
魏國曾有一位叫更贏的人,他很會射箭。一天,他和魏王在一起談話,忽然天上傳來雁鳴聲,他抬頭一看,一只大雁正在天空飛翔。更贏看了一會兒,對魏王說:“大王,我只要拉一下弓,不用搭上箭射出去,就能把這只雁射下來。”魏王笑著說:“你開玩笑吧?你射箭的本領能有那么高超?”
于是,更贏取來弓,等那只大雁飛到近處,立刻把弓拉開,對準那只大雁“嘣”的一聲彈了一下,并沒有射出箭去,然而那只大雁已隨著那聲弦響,一頭掉到地上。
魏王吃驚不已,不由夸獎說:“你當真本領高超,不愧是神射手。”更贏放下弓,指著地上的雁謙虛地說:“不是我本領高超,而是這只雁受過箭傷。”魏王細看,果然不假,更加奇怪,問道:“你怎么知道它受過箭傷呢?”
更贏說:“我發現它飛得很慢,而且叫聲凄慘。飛得慢,說明傷口疼痛;叫聲慘,說明它失群孤單。舊傷未愈,聽到弓弦響,以為有人用箭射它,它用力高飛而傷口破裂,所以自己栽落下來。”
魏加講完故事,對春申君說,臨武君曾慘敗于秦軍,現在讓他領兵同秦軍作戰,就會像驚弓之鳥一樣,一定非常害怕。春申君聽后沉思起來。
釋義
被弓箭嚇怕了的鳥。比喻受過驚嚇,遇事膽怯的人。
中國經典歷史成語故事模板6
視同兒戲
【成語故事】漢文帝時期,匈奴與漢朝關系緊張,漢文帝安排宗正劉禮駐守灞上、祝茲侯徐歷駐守棘門、河內郡太守周亞夫駐守細柳抵御匈奴,并親自視察灞上與棘門,見到劉禮與徐歷把防守視同兒戲,十分生氣,見到周亞夫嚴密防衛才放心。
【出處】曩者霸上、棘門軍,若兒戲耳,其將固可襲而虜也。 《史記·絳侯周勃世家》
【解釋】把事情當成小孩兒玩耍一樣來對待。比喻不當一回事,極不重視。
【用法】作謂語、賓語;指極不重視
【近義詞】率爾操觚、視為兒戲、視若兒戲
【反義詞】三思而行、小心翼翼
【示例】為官做吏的人,千萬不可草菅人命,視同兒戲。明·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卷十一
【中國經典歷史成語故事】相關文章:
中國歷史成語故事12-11
中國歷史成語故事02-22
中國歷史成語故事(15篇)02-24
中國歷史成語故事15篇02-24
中國歷史成語故事(精選15篇)02-24
中國歷史成語故事集錦15篇04-23
歷史經典成語故事01-21
【精選】歷史經典成語故事01-21
歷史成語故事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