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談美》讀書筆記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精品】《談美》讀書筆記范文
讀完某一作品后,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需要回過頭來寫一寫讀書筆記了。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寫讀書筆記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談美》讀書筆記范文,歡迎大家分享。
《談美》讀書筆記范文1
開場白中寫道“我堅信情感比理智更重要,要洗刷人心,并非幾句道德家言所可了事,一定要從‘怡情養性’做起,一定要于飽食暖衣、高官厚祿等等之外,別有較高尚、較純潔的企求。要求人心凈化,先要求人生美化”。這不僅于當時那個“危機存亡的年頭”十分必要,于經濟高速瘋長、心靈霧迷津渡的現代也迫切而有益。
唯有“無所為而為”才有可能成就一番真正的成就。偉大的事業都出于宏遠的眼界和豁達的胸襟,朱光潛也正是用此情懷才成就了這樣一本雖薄、卻厚重,娓娓道來、耐人尋味的美文。
《談美》首先告訴我們對于同樣一件事物,存在實用的、科學的和美感的三種態度。唯美感的態度是物我兩忘、非功利的目的,且需要保持一定的距離才可。其中,美感中常有移情的作用,“所謂美感經驗,其實不過是在聚精會神之中,我的情趣和物的情趣往復回流而已”。之后,文章又說明了美感與快感、與聯想,與考證、批評與欣賞,與自然的聯系與差別;說明了寫實主義和理想主義對美的差別與一致;說明了藝術與游戲,創造與情感,格律、模仿對于藝術的意義;說明了天才與靈感、汗水與努力對于藝術的作用。
最后,朱光潛強調,盡管處于正名析理期間,開篇便區別了三種對事物的態度,但其實“完美的'人生見于這(實用、科學、美感)三種活動的平均發展”,“每一個人的生命史就是他自己的作品”,“知道生活的人就是藝術家,他的生活就是藝術作品”。讓我們知道,藝術人生其實也可以很近、很親切,與你我息息相關。
他警醒我們,“世間有兩種人的生活最不藝術,一種是俗人,一種是偽君子。‘俗人’根本就缺乏本色,‘偽君子’則竭力掩蓋本色。——他們都是‘生命的機械化’”。
“情趣逾豐富,生活也逾美滿,所謂人生的藝術化就是人生的情趣化。”“你是否知道生活,就看你對于許多事物是否能欣賞。在欣賞時人和神仙一樣自由,一樣有福。”借用阿爾卑斯山谷間路上的一個標語牌“慢慢走,欣賞啊”勸告游人莫錯過眼前美景,朱光潛提醒“贏得了職場,卻輸了人生”的我們,不要成為“這豐富華麗世界中一個了無生趣的囚徒”。我以為,美首先是一種態度,一種心情,一種選擇,其次才是一種原理和方法。
《談美》讀書筆記范文2
讀了朱光潛先生的《談美》,我對美的理解有了更深一層的了解。美無處不在,然,小美見諸于表象,大美表跡于人心。
在《談美》的最后一章,朱先生強調了,美與生活是息息相關的。我們的生活其實就是一個大舞臺,生活是可以藝術化的,誰知道如何把握一種”度“,誰懂得”和諧“的規律誰就能藝術的生活,有情趣的生活,那是一種駕馭生活的本領,要辛苦要勤奮,有所得有所失,得失來去全賴一種心境,心多寬路就多寬,豁達樂觀的心境就是藝術,因為那是一種精神境界,是積極生活的態度,多留意生活,留意不經意的一個靈感,細細體味心境、宇宙、斗轉星移,日月流轉的變化,有情趣的生活、帶一顆感激的心珍惜生活。在欣賞事物的時候,當你發現事物別人說不知的美后,不僅使自己身心愉悅,而且讓藝術細胞得以熏陶。在發現、感受美的同時,愉悅自己,享受生活。
當第十五章結束,對于朱先生說的人生的藝術化在本節中已經分析的及其透徹了。讀完此書,更見朱先生對美、對藝術理解的功力。”慢慢走,欣賞啊!“努力向前也不要忘了駐足停下來,看看眼前的風景,品味一下生活。
一個人,其肉身與靈魂一體塑造出外在形象。言行舉止皆是個人內在修養的表征,靈魂所追求的高度往往折射出個人情操。人擁有樂觀的生活態度以及對于美好生活的追求往往見諸于個人情趣。情趣根源于人生,藝術又是情趣的表現,因而藝術與人生緊密相連。今日所談關于美的言論,與藝術相連,更根植于人生,因為生活本就是一門藝術,而藝術的殿堂正是通向美的云端。人生的藝術化把“真”、“善”、“美”集成一體,如此這般美便有律可循,繼而引起人的情感活動,并影響個人的現實活動。所以,小美見諸于表象,大美表跡于人心。
不同于古人吟詩作對大談風月,談美,要求人生美化,進而人心凈化,領略美蘊含的`時代思想與情趣。因為美感的世界純粹是意象世界,超乎利害關系而獨立,而偉大的事業都出自于宏偉的眼界和豁達的胸襟,所以把人生看成一門藝術,在創造和欣賞時都抱著只求滿足理想和情趣的心態而不計較利害得失,往往能成就一番大事業。當今社會浮躁之氣可見斑駁,以強硬的態度為達到目的施展“三頭六臂”的人不在話下,而趨功近利往往容易蒙蔽人心,這般不能免俗,便與美失之交臂。縱觀世界各國成功人士,志存高遠,眼光獨到,正是以美的眼光剖析事物,多角度欣賞,以美感的態度追求完美,才能有所收獲。
一個人,不計較實用,所以心中沒有意志和欲念,正因為他不推求關系、條理、因果等,所以做事更能夠放開自我,更偏重于直覺思考。你以為他在天馬行空,其實他在探索更深層的意境。所以在美感的態度中,我們的意志力專在事物本身的形象,心里活動偏重于直覺,便能更加敏感于善惡、真偽、美丑,真善美也就見諸于此。正如我們看崇山峻嶺,閱世人無數,嘆流年如夢,悔當初所遇,驚羨他鄉林業高樓,醉情古樸茂林觴詠,都如隔岸賞花,陸上觀霧,不受利害關系牽絆,自能以雪亮的眼光窺視所有的物象。所以把美擺在適當的距離之外去看往往能以“無所為而為”的精神去欣賞事物本身的形象,進而品味出它獨特的意義。
古希臘哲學家柏拉圖認為,美的本質在于理念,只有這種理念才是真正的,永恒的美,才是一種具有客觀意義的實在。這種對于美的理解,是滲透進精神層面的定義。時代在變化,人的思想也在隨之改變,而人骨子里的美感經驗卻是可尋其跡。心里印著美的意象,吸收物的姿態于自我,便不自覺陶冶了性情。可見,美好事物的不自覺的影響,對于個人修養的培養,是有一定好處的。
對于美,存著欣賞的心去感受它,需要有考據與批評。腳踏實地地研究事物,自省的同時把事物放在作品之外評判美丑,無所謂雜念,無所謂紛擾,便能更加客觀的領略個中滋味。而美之中既要有人情又要有物理,雖所愛但不加以欲念,雖不喜不偏以歪理,胸無纖塵,以觀其趣,美盡自得。
生活盡是美,仰望天空,明月繁星薄云相輝映;腳踏實地,天時地利人和齊匯集。肉眼可識美,常眼前一亮;心中可識美,便如清泉潤心。小美見諸于表象,大美表跡于人心。所以,以美之心度量所見,發現美,感受美,傳遞美,天下大美。
《談美》讀書筆記范文3
俗語說:愛美之心,人皆有之。自古以來,人們就自然而然的在不斷的追求美,無論是外表的美,還是心靈的美,只要能被認可為美的東西,就是值得追逐的。不僅如此,在這個過程中,人們也在不斷的加深對美的理解,對美的解讀也在變化。但無論怎么變,美的核心卻是始終如一的。
著名美學家朱光潛就有一本叫做《談美》的書,以自己的認識來談對美的理解。而這里的美,當然不僅僅是外表的美麗了。“人要有出世的精神才可以做入世的事情”,這是作者朱光潛為人的準則也是全書的一個基本觀點,我認為本書談美>的一個落腳點就在于如何來“出世”。就像他自己說的,他是在談論美學的基本思想,在此基礎上將“美”推及到人生萬象,其中一個非常重要的思想便是“獨立之美”。
在作者第一封信中所舉的古松的例子,就是如此。庭院中的一顆古松,我們可以有三種不同的角度去看它,即以一種實用者的角度,如木匠;以科學家的客觀角度,如植物學家,另一種則是以美學家的角度去觀察。在三種不同的角度中,實用家想的是如何才能把這顆古松做成精美的家具,或者是一件精致的藝術品,而科學家所想的則是這顆孤松的年齡,屬類等,這兩者都在無意間把外在的意向同自己的行業,學識等聯系起來,都把古松當作一塊踏腳石,由它跳到和它有聯系的各種事物上去,但是美學家則是把古松獨立于自我之外,從第三旁觀者的角度去看,以直覺去體味。獨立性體現在人格的獨立、思想的獨立,只有用獨立的人格和思想,才能在世間作為一個真正的“人”而存在,否則就如沒有靈魂的提線木偶一般,多么的可悲。但在如今的社會里,能真正“獨立”卻又是一件多么困難的事情。
在學校,有一整套的教學計劃,所有的老師學生都必須按部就班的按照這個計劃來,每一個題老師都會教給你好幾種解答方法,每做一件事老師都會告訴你哪些可以想,哪些不能想。進入社會就更是如此了,過于的特立獨行只能帶來異樣的眼光,而這樣的后果就是你被排擠在他們的圈子之外。多少人在工作之余有思考過,他這一整天重復的行為對他的人生、對這個世界有什么意義。我們的社會只不過在一群機器的操作下循環往復罷了。
我們在這本書中看到了積極的訊號,在對美的追逐中,我們的生命也會變得絢麗多彩。在我們的生活中,永遠不可能一帆風順,總會有坎坷,特別是我們這些剛涉世的“學生娃”,無論是生活或是事業,都是剛起步的時候,總免不了碰到各種各樣的挫折,困頓,總會感覺到為什么幸運之神為何總是遠離你,你的前途,你的生活,被蒙上了一層厚厚的塵霧,讓你不知何為,不只為何,迷茫、困頓、沮喪、郁悶時常伴隨著你我,但如果此時你能以一種美學的態度去觀察這個世界,這種生活,這種狀態,恰如一劑清涼劑,你就會發現一種全新的角度,全新的境界,你把你自己從你的生活中孤立出去,以第三人的角度去看你的生活,去欣賞,因為只有如此,你才能不受實際的切身的利害的牽絆,就能安閑自在的玩味于另一人的生活,并從中的得到美感。
你可曾遇到過“美”敲響你家的門?你能夠欣然的將美接近家門么?別想了,真正的美只存在于未來,只存在于我們積極的生活態度中。所以,對美心存敬畏之心,愿意窮盡一生,把“美”當成一種夢想來追逐,永遠也不要停下追逐美的腳步。
俗語說:愛美之心,人皆有之。自古以來,人們就自然而然的在不斷的追求美,無論是外表的美,還是心靈的美,只要能被認可為美的東西,就是值得追逐的。不僅如此,在這個過程中,人們也在不斷的加深對美的理解,對美的解讀也在變化。但無論怎么變,美的核心卻是始終如一的。
著名美學家朱光潛就有一本叫做《談美》的`書,以自己的認識來談對美的理解。而這里的美,當然不僅僅是外表的美麗了。“人要有出世的精神才可以做入世的事情”,這是作者朱光潛為人的準則也是全書的一個基本觀點,我認為本書談美>的一個落腳點就在于如何來“出世”。就像他自己說的,他是在談論美學的基本思想,在此基礎上將“美”推及到人生萬象,其中一個非常重要的思想便是“獨立之美”。
在作者第一封信中所舉的古松的例子,就是如此。庭院中的一顆古松,我們可以有三種不同的角度去看它,即以一種實用者的角度,如木匠;以科學家的客觀角度,如植物學家,另一種則是以美學家的角度去觀察。在三種不同的角度中,實用家想的是如何才能把這顆古松做成精美的家具,或者是一件精致的藝術品,而科學家所想的則是這顆孤松的年齡,屬類等,這兩者都在無意間把外在的意向同自己的行業,學識等聯系起來,都把古松當作一塊踏腳石,由它跳到和它有聯系的各種事物上去,但是美學家則是把古松獨立于自我之外,從第三旁觀者的角度去看,以直覺去體味。獨立性體現在人格的獨立、思想的獨立,只有用獨立的人格和思想,才能在世間作為一個真正的“人”而存在,否則就如沒有靈魂的提線木偶一般,多么的可悲。但在如今的社會里,能真正“獨立”卻又是一件多么困難的事情。
【《談美》讀書筆記】相關文章:
《談美》讀書筆記范文07-26
朱光潛談美有感12-16
季羨林談人生讀書筆記05-15
《與美同行》的讀書筆記600字12-12
【通用】季羨林談人生讀書筆記5篇09-12
《談美》讀書心得02-22
談美讀后感04-30
《談美》讀后感03-07
漢字書法之美讀書筆記(通用7篇)0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