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解碼中國古代科學文化優秀“基因”》閱讀答案-王渝生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我們都不可避免地會接觸到閱讀答案,通過對照閱讀答案可以發現自己的知識盲區。什么樣的閱讀答案才是科學規范的閱讀答案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解碼中國古代科學文化優秀“基因”》閱讀答案-王渝生,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中國傳統科學技術和科學文化受到中國傳統文化“天人合一”“格物致知”“經世致用”“兼收并蓄”“四海一家”的影響,具有強烈的哲理性、實踐性、交融性、開放性。
中國傳統科學技術和科學文化的哲理性,以“天人合一”“格物致知”為綱領。中國的“天”,不是西方的“神”“上帝”“造物主”,而是自然界、客觀規律。荀子曰:“天行有常,不以堯存,不以桀亡。”孟子曰:“天之高也,星辰之遠也,茍求其故,千歲之日至(冬至、夏至),可坐而致也。”自然界的天地和日月星辰的運轉規律,都是可以探討和認識的客觀存在。老子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曾子《大學》有八目,即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格物致知”為知之始,“誠意正心”為行之始,是為本。
中國傳統科學技術和科學文化“經世致用”的實踐性,是以兼顧滿足國家政治需要和滿足人們日常生產生活需要為特征的。中國古代產生了農、醫、天、算四大科學體系。
在中國古代知識分子的心目中,農業的社會地位在“士農工商”中,僅次于官宦,排在第二位。因此,“耕讀傳家久,詩書繼世長”。
醫術以治病救人為宗旨,與儒學的仁義道德一致,稱為“仁術”;儒家還認為醫家治病的道理與治國理政的道理相一致。韓愈《雜說》、顧炎武《日知錄》都以醫學之事比附天下政事。醫學為儒家所看重,范仲淹說:“不為良相,當為良醫。”歷代知識分子很多兼通醫術,致使中醫藥學望、聞、問、切“四診”,臟腑學說、經絡學說等,成為中國優秀民族文化遺產中的一座寶庫。
至于天文算學,因“歷法乃國家要務,關系匪輕”(康熙皇帝語),被視為歷代王朝改正朔,易服色,“受命于天”的標志;而且“觀象授時”可以指導農業生產,所以受到統治者的重視。中國歷代天象記錄之豐富為世界之冠,歷法也臻備精確。《漢書·律歷志》記載,數學“夫推歷、生律、制器、規圓、矩方、權重、衡平、準繩、嘉量,探頤索隱,鉤深致遠,莫不用焉”。傳統數學經典著作《九章算術》以方田、粟米、衰分、少廣、商功、均輸、盈不足、方程、勾股分類,列舉了246個數學應用問題求解,很有實用價值。
中國傳統科學技術和科學文化的交融性,是講數理化天地生的和合,是講科技、理工、文理的交融。中國古代的格致學、博物學、物理學、天文歷法算術,都是綜合性的科學,不像西方是分科的學問。西方近現代甚至當代科學家都推崇中國傳統科學文化的交融、綜合和整體性。如耗散結構論的創始人普利高津說:“中國傳統的學術思想是著重于研究整體性和自發性,研究協調和協合,現代新科學的發展,近些年物理和數學的研究,都更符合中國的科學思想。”
中國傳統科學技術和科學文化的開放性,表現在中外科技內容和科學文化的交流上。中國傳統科學文化在中世紀通過阿拉伯西傳歐洲,對近代文藝復興、科技革命產生過深刻影響。英國著名科學史家員爾納說:“中國許多世紀以來,一直是人類文明和科學的巨大中心之一。已經可以看出,在西方文藝復興時期從希臘的抽象數理科學轉變為近代機械的、物理的、科學的過程中,中國的貢獻曾起了作用,而且也許是有決定意義的作用。”
當然,我們在充分估計中國傳統科學技術和科學文化的現代價值的同時,也要防止對其作牽強附會的解釋、片面夸大其影響和作用,從而導致一些不科學的認識。今天,我們討論科學文化,當然必須吸收從古希臘羅馬到近現代歐美科學文化中的積極因素,但也切不可割斷歷史,忘記中國古代科學文化的存在。
(摘編自王渝生《解碼中國古代科學文化優秀“基因”》)
1.下列關于原文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荀子所說的“天行有常”的“天”指的是自然界,“天行有常”即大自然的運行不可逆,有其自身內在的運行規律。
B.儒家認為醫家治病的原理與治國理政的道理相同,因而直接導致經絡學說等成為我國文化遺產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C.在我國古代,無論是天文還是算學,都很注重經世致用,如《九章算術》中兩百多個數學應用問題求解,很有實用價值。
D.中國傳統科學文化很注重交融、綜合和整體性.數理化天地生是“和合”的,格致學、博物學、物理學等學問都是綜合的。
2.下列對原文論證的相關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文章開宗明義,點明我國傳統科學技術和科學文化具有哲理性、實踐性、交融性、開放性四大特征,統領下文。
B.文章在論述我國傳統科學技術和科學文化的實踐性時,按照農、醫、天、算四大科學體系展開,層次清晰。
C.文章除了運用了大量的引用論證外,還運用了舉例論證、對比論證、比喻論證等方法,有很強的說服力。
D.文章結尾既指出對中國傳統科學技術和科學文化不能片面夸大,也指出不能割斷歷史,體現了認識的思辨性。
3.根據原文內容,下列說法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我國古代的“格物致知”,指知識來源于實踐,而又指導實踐,可讓知識分子“誠意正心”,進而擁有家國情懷。
B.中國歷代天象記錄之豐富為世界第一,這和統治者重視“觀象授時”有關,也和中國古代是農業社會這一事實相關。
C.耗散結構論的創始人普利高津認為,現代新科學的一些研究符合中國傳統的科學思想,體現了中國古代學術的前瞻性。
D.中國傳統科學文化是開放的,在中世紀通過阿拉伯西傳歐洲,對西方文藝復興時期的科學轉變起到了決定意義的作用。
1.【答案】B(3分)
【解析】“醫家治病的原理與治國理政的道理相同”錯,原文是“儒家還認為醫家治病的道理與治國理政的道理相一致";"因而直接導致經絡學說等成為我國文化遺產中的重要組成部分"錯,因果失當,原文是"歷代知識分子很多兼通醫術,致使中醫藥學……",也就是說,經絡學說等成為我國文化遺產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由于歷代知識分子在醫術上的實踐。
2.【答案】C(3分)
【解析】“還運用了舉例論證、對比論證、比喻論證等方法”錯,文中并沒有比喻論證。
3.【答案】B(3分)
【解析】A項,""格物致知',指知識來源于實踐,而又指導實踐"錯,應是"推究事物原理,從而獲得認識";"可讓知識分子‘誠意正心’,進而擁有家國情懷”錯,無中生有,根據原文,“格物致知”是“知之始”,沒有說“可讓知識分子‘誠意正心’”。C項,“體現了中國古代學術的前瞻性”錯,有悖文意,耗散結構論的創始人普利高津的話體現了中國傳統科學文化的交融、綜合和整體性。D項,"對西方文藝復興時期的科學轉變起到了決定意義的作用"錯,原文是"也許是有決定意義的作用"。
【《解碼中國古代科學文化優秀“基因”》閱讀答案-王渝生】相關文章:
中國古代建筑閱讀答案01-09
中國古代的書籍閱讀答案02-02
閱讀答案《漁王的兒子》07-30
[優秀]《職業》閱讀答案12-30
《建筑的閱讀》閱讀及答案02-02
建筑的閱讀閱讀答案01-02
絕唱閱讀答案12-17
《散步》的閱讀答案03-26
《讀書》閱讀答案12-08